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人教版 (新课标)高中语文 必修二《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精品课件

    人教版 (新课标)高中语文 必修二《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精品课件第1页
    人教版 (新课标)高中语文 必修二《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精品课件第2页
    人教版 (新课标)高中语文 必修二《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精品课件第3页
    人教版 (新课标)高中语文 必修二《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精品课件第4页
    人教版 (新课标)高中语文 必修二《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精品课件第5页
    人教版 (新课标)高中语文 必修二《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精品课件第6页
    人教版 (新课标)高中语文 必修二《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精品课件第7页
    人教版 (新课标)高中语文 必修二《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精品课件第8页
    还剩3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 (新课标)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课文配套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课文配套课件ppt,共4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姓氏的创建,姓氏起源,现代统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通志·氏族略》曰:三代(夏商周)以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天下同姓是一家,故而同姓不婚)。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皆所以别婚姻而以地望明贵贱。注“贵者有氏”: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裂土封侯),若夫保姓受氏,以守宗祊,世不绝祀,无国无之。
    伏羲氏是我国上古时期著名的部族首领,不仅被列为三皇之首,还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史载,伏羲生于成纪(今甘肃天水),建都於陈,死后亦葬于陈。 经过数千年的分衍发展,至今中国历史上使用过的姓氏已有2.2万多种,这些姓氏有的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绝大部分代代相传,延绵不断,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血缘纽带。可以说中华万姓同根,根在伏羲氏,而羲皇故都淮阳,正是中华姓氏最初的发源之地,滥觞之地
    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度时期,所以中国的许多古姓都是女字旁或底。 姓是作为区分氏族的特定标志符号, 如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随著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母系氏族制度过渡到父系氏族制度,氏族制度逐渐被阶级社会制度所替代,赐土以命氏的治理国家的方法、手段便产生了。氏的出现是人类历史的脚步在迈进阶级社会。姓和氏,是人类进步的两个阶段,是文明的产物。夏、商时期,贵族皆有姓氏。姓的分支为氏,意思相当于家或族。
    王姓是我国第一大姓,有9288.1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25%,第二大姓是李,有9207.4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19%;第三位是张姓,有8750.2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6.83%。最新出版的《中国姓氏大辞典》,收录23813个姓氏。全部姓氏均来自于历代姓氏专著、古今文献资料、考古发现和近代人口普查资料。目前仍在使用的中国人姓氏超过7000个,汉族和少数民族姓氏约各占一半。 “一”姓笔画最少在《中国姓氏大辞典》中,单字姓6931个,复姓和双字姓9012个,三字姓4850个,四字姓2276个,五字姓541个,六字姓142个,七字姓39个,八字姓14个,九字姓7个,十字姓1个。
    1.许姓出自我国古老的姓氏之一姜姓,炎帝神农氏是其远祖。 2.因尧舜时代的著名贤人许由而得姓。
    陈姓出自姚姓或妫姓,舜帝的后裔。舜,也称虞舜,黄帝八世孙,生于姚地,所以姓姚。 周武王灭商朝纣王以后,建立周朝以后,找到舜的三十四世后人妫满,武王为笼络天下,特封妫满为诸侯,并把大女儿太姬嫁给他,封国于—陈(今河南省淮阳县),谥号称为胡公,在这个地方,建立了「陈国」。舜帝的后裔满的子孙有以国为姓的,即成为陈姓的由来。
    1.据《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出自「嬴」姓。皋陶之后,世为大理(掌管刑法的狱官之长),以官为姓,春秋时道家学说的创始人老子因祖辈为理官,遂以理「李」为氏,称李耳。 2.据「北史」所载,赵郡李氏,为赵将武安君之后,李左车其先也。 3.据「魏书」所载,后魏有代北鲜卑族复姓「叱李」氏,后改为汉字单姓「李」氏。 4.唐朝皇室姓「李」,「李」遂为国姓。
    1.出自祁姓,为帝尧裔孙刘累之后,以国为氏,始祖杜伯。 2.出自他族改姓。据《魏书·官氏志》载,南北朝时后魏有独孤浑氏,为鲜卑族人,后汉化改革时改汉字单姓杜氏,是为河南洛阳杜氏。 3.相传黄帝时酿酒的发明者杜康的后代。 相传杜康是上古黄帝时期的人,善于造酒。 在《世本》中有“杜康作酒”的记载,并注为“黄帝时人”。《酒诰》也记载到:“酒之所兴,肇自上皇。”这说明黄帝时期已有杜姓。传说杜康是黄帝的宰人(掌管膳食的官),而黄帝所居之地“轩辕丘”,在今河南新郑。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黄帝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这支张氏是由黄帝直接传下来的,最早发源于尹城国的青阳,目口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晋祠附近,张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它起源于遥远的传说时代。据说张姓的始祖名“挥”,他是黄帝的孙子(一说是黄帝的第五位儿子),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家,他发明了弓箭和网罟。挥所在的氏族部落世代以生产弓箭和网罟为业,于是他的后裔就以“张”作为自己的姓氏。
    1.出自曹姓,为帝颛顼之后裔。 2.以国为姓。邾——蜘蛛的传人 。今日绝大部分朱姓宗族,他们的祖先起初本不姓“朱”,而是姓“邾”。 3.出自嬴姓,肇姓始祖——白帝朱宣。 4.出自祁姓,开姓之祖——丹朱。祁姓朱氏,以丹朱为开姓始祖,是中华民族大圣人之一尧帝的嫡传后裔。
    1.出自姬姓,为周文王昌之后。据《元和姓纂》、《后汉书》等所载,周文王第15子毕公高后裔毕万,西周时,在晋为大夫,当时晋献公陆续功灭了许多小国,其中包括毕万的一支孙被封于冯城,其后子孙以邑为姓氏,称冯姓。史称冯氏正宗。是为河南冯氏。 2.出自归姓,为冯简子之后。据《世本》所载,春秋时郑国有大夫冯简子,因封邑在冯而得氏。后冯邑被晋国所夺,成为魏氏子弟长卿的封邑,长卿的后裔也称冯氏。是为河南冯氏。
    叶出自芈姓沈氏,为帝颛顼的后代。据史书所载,帝颛顼的后裔陆终有一子名季连,赐姓芈。他的后裔鬻熊很有学问,作过文王的老师。后成王便追封其曾孙熊绎于荆山(今湖北西部)一带建立荆国,定国号为楚。春秋时,楚庄王有一曾孙叫戌,任沈县尹,有称沈尹戌。其后代就有人以沈为姓。楚昭王十八年战死沙场,昭王封他的儿子沈诸梁在叶(今河南叶县南旧城),称为叶公。叶公曾平定白公胜的叛乱以复惠王,有功于楚,得封南阳,更获赐为公,后委其事于子,而退休于叶。其后人便以邑地为姓氏,称为叶氏。由上可见,沈、叶本为同宗。是为河南叶氏。
    出自姬姓,以祖上之字命姓。周历王姬胡的儿子姬友,被其兄周宣王姬静封于郑,建立郑国。春秋时期郑国国君郑穆公有个儿子叫偃,字子游,他的孙子游皈以祖父之字命姓,其后皆以"游"命姓,称游姓。
    1.“禹乘二龙,郭支之驭”,相传大禹有两个护卫驭手叫郭哀和郭支,他们是有史记载的最早的郭姓人。 2.出自姜姓。 以居处为氏。郭,字义为外城,即因住在城外,而以郭为氏。 3.出自姬姓,古代“郭”与“虢”两字相通,郭氏即为虢氏,为黄帝姬姓后裔。由此,号曰“虢公”。因虢、郭音同,又称“郭公”,其后代遂有郭氏。在虢国故地今三门峡市区,有一自然村名叫“郭氏源头村”,据《陕县志》记载郭氏源头村是郭姓的发源地。 4.出自冒姓或改姓。如后梁有成纳,后冒姓郭氏;后晋有郭金海,本突厥人,改姓汉姓;后周太祖郭威,本常氏子,幼随母适郭氏,故改姓郭。 5.出自古郭国。
    1.赐受曹官 以官为氏2.受封曹国 以国为氏 3.出自姬姓 4.曹姓黄帝后裔 5.古曹国人 6.少数民族汉姓
    1.出自姒姓,为春秋时夏禹裔孙敬叔之后,以邑(国)名为氏。据《姓苑》记载:“系出姒姓。夏禹后。春秋时杞公子有仕齐者,食采于鲍,因以命氏”。又据《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等所载,春秋时,夏禹裔孙敬叔(即杞公子)仕齐,食采于鲍邑(原为夏朝的诸侯国,故城在今山东省历城东三十里),其子叔牙以邑(国)名为氏,称为鲍姓。 2.出自庖牺氏,即伏羲氏,其后有鲍姓。
    中国五大姓之一,与张、王,李、赵并称。远古尧帝的子孙中,有一个叫刘累的了不起人物,据说他能驯化龙和驾龙飞奔。刘累就是刘姓的始祖。又有一支刘姓,是以封地为姓形成的。周朝时候,有个贵族被封到刘邑做首领,子孙世代姓刘。刘邑就在现今河南偃师县一带。
    王姓是一个源头众多、族派纷繁的姓氏。具体地说,有出自周朝姬姓之王,有出自虞舜妫姓之王,有出自商朝子姓之王,还有少数民族中的王姓及赐姓、冒姓王氏。它们的共同点在于多数是以爵为氏的。 还有出自子姓的王氏。子姓为商朝国姓,末代帝王纣,暴虐淫乱,他的叔父比干多次进行劝谏,纣恼羞成怒,将他杀死,剖腹验心。子姓之王氏就是比干之后。
    罗,出自妘姓,为颛顼帝之孙祝融氏之后裔。“妘”为中国古代最早的姓氏之一。祝融,名黎,为帝喾时的火官(掌管民事),祝融的后裔分为八姓,即己、董、彭、秃、妘、曹、斟、芈等,史书称为"祝融八姓"。到了周朝的时候,有子孙被封在宜城(今湖北省宜城县),称为罗国。公元前690年,罗国被楚国所灭,于原地另置鄢国,祝融氏的子孙就逐渐向南迁移,最初迁居枝江(今湖北省南部,长江沿岸的枝江县),至周末又南迁至湖南长沙,遂以国名"罗"为氏。
    出自姬姓是周公之子伯禽之后。春秋时,鲁成公的庶子满因食邑于汪(在今山东省境内),其后人以邑为姓,即山东汪氏。关于汪姓为鲁成公之后,据说鲁成公庶子生下来时,左、右手上分别写有“水”、“王”二字,因此取名为汪,其后子孙以汪为氏,继而以氏为姓。
    1.出自姬姓,其始祖为周文王。公元前256年,周被秦国所灭,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周宗室子孙以周为氏。如周平王之后,这一支通常被认为是我国周姓来源的主要部分。另有周赧王之后,在唐代先天(712-713年)年间,因避唐玄宗名讳改姬姓为周姓。周公旦之后姓周。   2.出自周昌、周任之后。《河图运录法》记载,远古黄帝轩辕氏时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将,至商代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这两人的后代都以周为姓氏。
    1.杨侯苗裔说。据《元和姓纂》和《通志•氏族略》所载,杨出自姬姓,晋武公(唐叔虞之子燮的十世孙)时封次子伯侨于杨(今山西洪洞东南范村东古城一带),称杨侯,其子孙以国为姓。 2.羊舌后嗣说。姬姓杨国灭于晋,杨地成为晋大夫羊舌氏的食邑,这样杨也成为羊舌氏的姓;另说羊舌氏为杨侯伯侨之子,见《新唐书•宰相世系表》。 3.杨孙孑遗说。据《左传》记载,秦穆公有大夫名杨孙,因失职而奔于宋,其后裔孙姓杨。
    1.据《广韵》所载,春秋时晋国大夫籍谈,其先世代管理晋国典籍,故以籍为氏。至秦汉之际,籍氏後人为避楚霸王项羽(名籍)的名讳,改为音近的「席」氏。 2.席姓起源很古,传说上古帝王唐尧帝时,有老翁席氏作击壤歌,尧帝对他十分尊敬,封他为“席师”。他的子孙后代就以“席师”中的“席”为姓。
    1.出自黄帝有熊氏之后,以地名为氏。相传黄帝生在寿丘,长于姬水,居轩辕之丘,建都于有熊(今河南新郑县),又称有熊氏。后代有以地名为姓的,称熊氏。 2.据《世本》、《古今姓氏书辩证》及《元和姓纂》等所载,黄帝的子孙在商末有个叫鬻熊的,很有学问,做过周文王的老师。其子事文王,早卒。曾孙熊绎以王父字为氏,成熊姓。
    姓氏来源由庄姓得来,战国时期,楚国一位君王叫侣,死后溢号庄王。他的子孙便以庄为姓,相传到东汉时,汉明帝叫刘庄,为了避讳天子的名字,姓庄的人就改为姓严。
    出自嬴姓,周穆王赐赵城,因邑为姓。根据《姓纂》记载,赵姓的由来是这样的:“帝颛顼伯益嬴姓之后,益十三代至造父,善御,事周穆王,受封赵城,因以为氏。”
    始于夏后氏,是禹王的后代。夏朝少良当国时,有大臣汝艾(一作女艾),其后人以祖字为姓,遂成艾姓。通常认为,汝艾是艾姓的始祖。《通志·氏族略》载:艾氏为“夏少康臣汝艾之后”。 因地名得氏。春秋时期,齐国有位大夫名孔,因为住在艾陵(今山东泰安东南),人们就叫他孔艾。他的后代,便以居住地名称的第一字“艾”作为自己的姓氏。故《通志·氏族略》说:艾氏为“春秋大夫孔艾”之后。
    吴姓源于姬姓,肇端于吴国,形成战国初期,始祖是周朝的太伯和仲雍。据《史记•周本纪》和《吴太伯世家》记载,姬姓周部落的首领古公亶父(即周大王)有三子:长太伯、次仲雍,三季历。季历贤而有才干,娶贤惠的太任为妻,生子姬昌,深受古公宠爱。他把周部落的兴旺发达寄托在姬昌身上,因此想传位给季历,以便将来再传给姬昌。太伯和仲雍明白父亲的心思,于是便自动让贤。他们趁古公生病的时候,以给父亲采药为借口,远奔到东南沿海的吴、越地区。因当时江南一带还相对落后于中原,故太伯和仲雍带去中原的先进文化和技术,颇受当地土著人的敬重,“归之者千余家”,被拥立为领袖,建立起姬姓吴国,称为句吴(也作勾吴)。
    1.出自少昊金天氏。相传少昊是上古五帝之一,是黄帝的己姓子孙,少昊死后被尊为西方大帝;按照古人的五行学说,西方属金,所以少昊又有金天氏的称号。他的后裔就有以金为姓的,称金氏。 2.出自匈奴休屠王太子金日磾之后。汉代,匈奴休屠王的儿子叫日磾,在汉武帝时,归顺于汉室。由于休屠部曾铸铜人像(又称金人)以祭天,遂被赐姓"金"氏,称金日磾,从此他的子孙就统统姓了金。
    1.出自己姓,为周代昆吾之后,以封国名为氏。据《元和姓纂》和《苏洵族谱》等所载,颛顼帝裔孙吴回为帝喾火正,生子陆终,陆终生樊为昆吾,至周武王,其后裔有司寇忿生,受封于苏,建立苏国。后迁都于温(故城在今河南省温县西南)。其后代子孙遂以国名为姓,称为苏氏。 2.出自古代少数民族中有苏氏。据《汉书》所载,辽东乌桓在汉武帝时附汉,他们分迁至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等郡地,其中有改汉姓苏的。
    1.出自姜姓,为炎帝(传说中上古姜姓部族首领。因居于姜水流域而得氏。由姜姓发展出来的四支胞族--四岳,他们与姬姓周族结成联盟,最后终于打败了商纣王,灭了商朝)神农氏之后裔。西周时,有炎帝的后裔姜姓,字子牙的,因辅佐周武王兴周灭商有功,被周公(周武王之弟)封于齐,有太公之称,俗称姜太公,名尚。 2.出自复姓改单姓卢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以"卢蒲"为姓的一支,出自姜姓,是传自"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那位齐桓公,到后来,纷纷改了单字的卢氏。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有代北(今内蒙古中部和山西北端)复姓吐伏卢氏、伏卢氏、卢浦氏、莫芦氏改为汉字单姓卢氏。
    1.出自祁姓。据《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帝尧之子丹朱被舜封为唐侯,后其国被周成王所灭,子孙有以国为氏者,此为陕西唐姓。又周昭王时,为奉唐尧之祭祀,封丹朱裔孙在鲁县(今河南鲁山县)为唐侯,后被楚所灭,子孙以唐为氏,此为豫鲁(今属河南、山东间地)唐姓。 2.出自姬姓。据《姓氏考略》及《世本》所载,周成王封唐国给唐叔虞,叔虞子孙中有以国为氏者,此为山西唐姓。又有春秋时,楚地(今属湖北)有一支姬姓唐诸侯国,被楚所灭后,子孙以唐为氏,此为湖北唐姓。
    1.源于子姓,出自唐朝时期江南道观察使林正,属 于帝王赐姓改姓为氏。 辜氏始祖为林正,字达中,生于隋炀帝大业六年(公元610年),原姓林,为殷商比干之子林坚的后裔,闽晋安林氏始祖林禄之十三世裔孙林孝诚(字允谦)之孙。在起初,大家还是以“辜林”称呼这个新生的姓氏,对林正也是以“辜林正”称呼之,后来就干脆把林字去掉了。林正成为辜正,成为辜氏得姓始祖。帝王赐姓,全族荣耀,因此该支林氏家族皆改为辜氏,世代相传至今。 2.源于妫姓,出自宋朝时期福建厦门同安陈氏渔民,属于避难改姓为氏。 该支辜氏先祖本姓陈,世代在福建厦门同安捕鱼为生。 到陈敦源时,因酒醉失手伤人,为避官府缉拿,携带家眷远渡南洋,最后在马来半岛的槟榔屿落户,成为伐榛辟莽、开垦这块蛮荒之地的华人前驱,旅居时间比英国人还早。 事过境迁,陈敦源痛定思痛,罪疚之心难以释怀,于是干脆改姓“辜”,以示悔罪之意。
    1.以人名为姓。传说古时黄帝有子昌意,昌意生子韩流,其后有韩经,尧时为仙人,韩经之后遂为韩姓。 2.封地而得名。司马迁在《史记·韩世家》里记载,韩姓的先祖,出自西周王族、姬姓,西周成王的一位弟弟叫唐叔虞,他的一位后人被分封于韩原(现在山西省汾水以北,河津与稷山一带),世称“韩武子”,名韩万,之所以称之为韩是因其封地而得名。韩姓的得来,是在韩武子后代三世的时候,韩武子的三世孙名韩厥。按照周王朝的册封,自厥起,他和他的后代才是真正的韩姓了。 3.“韩”“汗”同音,就改姓韩。
    1.秦姓源于姬姓,周公旦的儿子伯禽继承封地,食采于秦邑,他的子孙便以邑名为姓。这一秦姓,两汉时期非常活跃。 2.另有一支秦姓,源自嬴姓,即秦始皇的祖先。上古皋陶的后裔非子善于驯马,被周孝王封为秦地首领。后来,非子后裔秦庄公屡立大功,其子秦襄公又因讨伐西戎、保护周平王东迁雒邑有功,被封诸侯。襄公东迁,正式建立秦国,后秦孝公又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国力大增,遂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到了秦王嬴政时,秦终于统一六国,建立秦朝。
    钟氏的源流可以直接追溯到春秋时代宋微子所建的宋国,算起来是上古圣君商汤的子姓后裔。由于其始祖曾食采于一个叫作钟离的地方,所以子孙才会“以邑为氏”,开始以“钟离”或“钟”为姓。换言之,长久以来为大家所熟悉的复姓“钟离”和单姓“钟”,实际上是血缘相同的一家人,二者之间没有丝毫分别。
    1.是出自姜姓。以国为氏,始祖为伯夷。出自姜姓,是由古部族名和古国名、古邑名等而得姓。炎帝的后裔,共工氏从(堂)孙伯夷,是帝颛顼之师,帝尧时辅政,掌管礼仪,帝舜时正式任命他为秩宗。禹代行天子之政时,伯夷尽心辅弼,成为禹的心腹之臣。为嘉奖伯夷,帝舜晚年赐伯夷姓姜,赐氏为吕,并封他为吕侯,形成吕氏部族。 2.是出自魏氏。据《姓源》及《通志·氏族略》所载,山西的吕人故地,被晋国所并,晋侯将此地作为封邑,赏给姬姓公族大夫魏氏。魏氏后裔虽系晋之公族,姬姓,但因封于吕人的故地,因而仍袭用吕的故号。吕邑后被晋并吞,吕甥后代以邑为氏,形成吕姓。
    占(做姓氏时读zhān)姓来源有三: 1.出自妫姓,为春秋陈桓公(前744~前707在位)的后代,属以祖名为姓。陈桓公有儿子叫妫占书,史称公子占书,占书生良坚良坚之子以占为氏。 2.出自古代占卜师,属以职业为姓,其子孙以占为性。 3.出自詹姓,属同音转换。近代,因“詹”与“占”同音一些人以为后者是前者的简化字,遂用占为姓。

    相关课件

    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二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评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二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评课ppt课件,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迢迢牵牛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必修二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说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二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说课课件ppt,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流芳千古,遗臭万年,举一反三,姓氏知多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必修二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教课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二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教课内容课件ppt,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姓氏源流,你觉得姓氏有何作用,文化寻根,有关风俗节日的诗词,中华文化之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