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长河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科学试卷(10月份)-A4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长河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科学试卷(10月份)-A4第1页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长河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科学试卷(10月份)-A4第2页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长河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科学试卷(10月份)-A4第3页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长河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科学试卷(10月份)-A4

    展开

    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长河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科学试卷(10月份)-A4,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为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用途等说法正确的是( )
    ①干冰用于人工降雨;②石墨可作电极;③氧气可用作燃料;④氢氧化钙能改良酸性土壤;⑤NH4NO3属于复合肥料;⑥生活中可用氢氧化钠来除去炉具上的油污,也可治疗胃酸过多。
    A..①②④B..①④⑥C.①②④⑤D..①③④⑥
    2.稀释浓硫酸并进行硫酸性质实验的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稀释浓硫酸B.测稀硫酸的pH
    C.倾倒稀硫酸D.滴加稀硫酸
    3.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c点所示溶液呈碱性
    B.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C.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2SO4和H2SO4
    D.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的烧杯中
    4.肉类的鲜度可以通过测试pH来判断。有资料显示,新鲜肉pH5.8~6.2,次鲜肉pH6.3~6.6,变质肉pH>6.6,则新鲜肉在变质过程中酸性如何变化( )
    A.变强B.变弱C.不变D.无法确定
    5.实验小组用传感器研究等量水或NaOH溶液分别吸收CO2的效果,实验装置及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曲线①是CO2溶解和CO2与水反应的综合结果
    B.对比曲线①和②,可说明CO2能与NaOH反应
    C.NaOH溶液吸收CO2的效果比水好
    D.若选用等量饱和石灰水进行实验,其曲线在①上方
    6.铕(Eu)是非常活泼的金属,能与冷水反应,应保存在氩气中。铕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Eu+2H2O═Eu(OH)2↓+H2↑。该反应属于( )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7.在盐酸除铁锈的实验中,发现生锈的铁钉表面有一些气泡产生。气泡是怎样产生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小明猜想气泡是盐酸与铁反应生产的。为了验证小明的猜想,应选择以下实验中哪几个实验进行验证( )
    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8.为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是杂质),下列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A.AB.BC.CD.D
    9.下列有关金属及合金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B.在日常生活中,大量使用的常常不是纯金属,而是它们的合金
    C.铜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铜制品不会生锈
    D.“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黄金的硬度非常大
    10.钯、镍、铜在电子工业中有广泛应用。小明想比较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做了如图所示实验,只有实验④有明显的现象。则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
    A.铜>镍>钯B.铜>钯>镍C.镍>钯>铜D.镍>铜>钯
    11.有一瓶标签无法辨认的试剂,是碳酸钠溶液或硫酸钠溶液中的一种。仅用下列试剂无法进行鉴别的是( )
    A.pH试纸B.酚酞试液C.稀硫酸D.硝酸钡溶液
    12.下列文字叙述与图象不相符的是( )
    ABCD
    A.等质量的Zn、Fe分别与足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
    B.向盐酸和FeCl3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
    C.常温下向pH=1的盐酸溶液中加水稀释
    D.向一定量NaHCO3和NaCl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13.在水中能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一组离子是( )
    A.Ca2+、CO32﹣、K+、NO3﹣B.Na+、K+、NO3﹣、Cl﹣
    C.Fe3+、Cl﹣、NO3﹣、Ba2+D.NH4+、CO32﹣、OH﹣、Na+
    14.研究氢氧化钠性质实验中的部分实验及现象记录如下,其中现象不合理的是( )
    15.如图四圆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一种溶液,两圆的相交部分为两溶液混合后出现的主要实验现象,下表中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
    16.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但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不一定是碱溶液
    B.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通入CO2后的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CO2是酸
    C.酸中都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D.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酸与碱的反应
    17.往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有金属析出,过滤、洗涤后往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放出,则滤液中一定存在的物质是( )
    A.AgNO3,Cu(NO3)2,Zn(NO3)2B.Cu(NO3)2,Zn(NO3)2
    C.Zn(NO3)2D.AgNO3,Zn(NO3)2
    18.实验室常用浓硫酸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这是因为( )
    A.浓硫酸溶于水能放出热量B.浓硫酸具有挥发性
    C.浓硫酸具有腐蚀性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19.小柯完成了图示甲、乙实验后,依次将反应后的溶液缓慢倒入同一洁净的废液缸中,观察到废液缸中先有气泡产生,然后又出现白色沉淀。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实验结束后,试管中的溶液可能含有稀盐酸
    B.乙实验结束后,试管中的废液一定含有Na2CO3
    C.最终,废液缸中一定含NaCl、Na2CO3两种溶质
    D.最终,废液缸中可能含NaCl、HCl、CaCl2三种溶质
    20.向一定量的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沉淀质量与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2种B.F点溶液的pH>7
    C.AB段生成沉淀为蓝色D.E点溶液中的溶质有3种
    21.下列物质的变化或性质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①食盐是白色晶体;②氨气有刺激性气味;③酒精挥发;④浓硫酸有腐蚀性;⑤碱石灰能吸收CO2;⑥铁丝生锈;⑦铜能导电;⑧蔗糖在水中溶解
    22.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是两种常见的碱。
    (1)它们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其原因是溶液中都含有 。
    (2)可作某些气体干燥剂的是 。
    (3)用氢氧化钙溶液检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3.在CuSO4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至反应完全,反应的微观模型如图所示。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如图的“”“”“”表示溶液中由溶质电离产生的不同离子,则“”表示 。(填写离子符号)
    24.由于人的胃里有 (填化学式),因此胃液分泌过多会引起胃病,服用含有氢氧化铝的药物可缓解病痛,其治疗的化学原理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25.现有五瓶失去标签的溶液A、B、C、D、E,它们分别是氢氧化钠、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钡、稀硫酸中的一种。某同学不用其他试剂,用如下实验加以鉴别。
    第一步:通过观察发现E溶液呈蓝色,其他溶液均为无色;
    第二步:取少量A、B、C、D溶液,分别滴加E溶液,现象为:A常液中出现白色沉淀,B溶液中出现蓝色沉淀,C和D溶液均无明显现象;
    第三步:取第二步中产生的蓝色沉淀,滴加C溶液后沉淀消失。则:
    (1)A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
    (2)写出A和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第三步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
    26.有一种固体混合物质M,其中只可能含有Na2CO3、NaNO3、Na2SO4、CuCl2、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请根据以下实验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操作①取少量M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静置,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过滤。操作②向滤出的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沉淀全部溶解,此时所得溶液仍为无色。
    (1)M中一定不含的物质是 ,不能确定是否含有的物质是 。
    (2)上述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3)向操作①后所得的无色溶液中滴加溶液AgNO3溶液,一定能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7.回收利用废金属是解决废金属造成资源浪费和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的方法之一.某市一家大型化工厂处理回收含铜废料的生产流程与部分操作如下:
    (注:步骤Ⅰ得到的残留物不溶于水和稀硫酸)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黑色固体A的成分是 (用化学式表示).
    (2)流程图中操作①的名称是 .
    (3)写出步骤Ⅲ的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通常在步骤Ⅲ必须加入略过量的“铁屑”,原因是 .
    28.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碱溶液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A、B、C、B四个实验。实验B结束后,小明对B试管中上层清液的溶质成分产生疑问,作出猜想:
    猜想一:只含有NaOH;
    猜想二:含有NaOH、Na2CO3;
    猜想三:含有NaOH、 。
    猜想四:含有NaOH、Ca(OH)2、Na2CO3。
    (1)请将猜想三补充完整 ;讨论后,大家一致认为猜想四不合理,理由是 。
    (2)同学们取少量B试管中的清液分别置于甲、乙两支试管中,进行探究,请将实验现象补充完整:
    (3)A、B、C、D四个实验中能体现碱的化学通性的是 小组同学经过讨论认为四个实验并没有探究出碱所有的化学通性,请从这四个实验中选择一个,继续加入相关试剂,探究碱的其它化学通性,请你写出实验的方案: (写出操作和现象)。
    29.小科对已经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是否还含有氢氧化钠进行了以下探究。
    [作出猜想]猜想一:有氢氧化钠;猜想二:没有氢氧化钠。
    (查阅资料)BaCl2溶液、NaNO3溶液、Ba(NO3)2溶液均呈中性。
    [进行实验]取少量固体置于试管中,加水充分溶解,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观察到溶液变红,小科认为猜想一成立。
    [交流与评价]小玲同学认为小科的结论不一定正确,原因是 。于是,小玲同学继续进行探究。
    [进行实验]
    [反思与拓展]
    另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进行以下实验,也能证明猜想一成立的是 。
    A.先加足量稀盐酸,再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B.先加足量BaCl2溶液,静置,取上层清液,再滴加CuCl2溶液
    C.先加足量Ca(OH)2溶液,静置,取上层清液,再滴加酚酞溶液
    D.先加足量Ba(NO3)2溶液,静置,取上层清液,再滴加酚酞溶液
    30.粗盐中除了含有NaCl外,还含有MgCl2,CaCl2、Na2SO4等可溶性杂质。同学们为了得到更纯的NaCl,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沉淀A的化学式是 ;
    (2)若将步骤④和⑤顺序颠倒会引发的后果是 ;
    (3)沉淀B中除了含有CaCO3以外还含有 (填化学式)。
    31.钙是生物体骨骼的重要组成元素。鱼骨中含有碳酸钙,现设计图甲实验测定鱼骨中的碳酸钙含量,并将测得的数据绘制成图乙。
    提示①食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HAc)。醋酸和碳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Ac═CaAc2+H2O+CO2↑
    ②鱼骨中其它成分与食醋反应生成的气体可忽略不计
    (1)该实验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
    (2)由图乙中的AB曲线,可知锥形瓶中反应速率的变化情况是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根据图中的数据计算鱼骨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4)生活中,用喝醋的方法除去卡在咽上的鱼刺,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请你结合实验结果加以说明 。
    32.(1)小科为探究氢氧化钙的性质,进行如图1所示实验。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溶液红色逐渐褪去,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某一时刻小科测得溶液的pH值为3.0,此时溶液中所含的溶质是 。(指示剂不用写)
    (2)实验后,他向反应后的溶液中逐滴滴加Na2CO3溶液,溶液pH的变化如图2所示,则图2中m∼n 段反应过程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2)上述过程中,随着碳酸钠溶液的加入,图3中正确的有 。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33.33
    .33.农技人员采用“测土配方”技术对一片果园进行了土壤检测,结果显示该果园需要补充一定量的氮元素和钾元素。
    (1)下列属于复合肥的是___________(选填序号)。
    ①KC1 ②NaNO3③KNO3
    (2)某同学取丰收牌钾肥(如图)样品2.0g,完全溶于水中,滴加过量氯化钡溶液,完全反应后生成沉淀质量2.33克(杂质不与氯化钡反应),试计算这袋钾肥中硫酸钾的质量,并判断是否符合产品外包装说明。
    取碳酸钙和硫酸钡的混合物15.0g于烧杯中,将150.0g的稀盐酸平均分成三次加入杯中,加入稀盐酸与杯中因体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请完成下列问题:
    (1)该混合物中硫酸钡的质量为______g;
    (2)所加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
    (3)求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写出计算过程,精确到0.1%)。
    35.实验室有一份在空气中潮解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质量为3克。某实验小组将这份样品完全溶解,配成50g溶液。然后缓慢滴入14.6%的稀盐酸,同时进行搅拌,使二氧化碳全部逸出。滴加过程中,多次测得溶液pH和溶液总质量,部分数据如下表表示:
    请分析计算:
    (1)第次测量时,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
    (2)表格中的m数值为 。
    (3)求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4)求样品中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试题(共32小题)
    1.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用途等说法正确的是( )
    ①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②石墨可作电极;
    ③氧气可用作燃料;
    ④氢氧化钙能改良酸性土壤;
    ⑤NH4NO3属于复合肥料;
    ⑥生活中可用氢氧化钠来除去炉具上的油污,也可治疗胃酸过多。
    A..①②④B..①④⑥C.①②④⑤D..①③④⑥
    【答案】A
    【解答】解:①干冰(固体的二氧化碳)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于人工降雨;
    ②石墨具有导电性,能用于作电极;
    ③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不能用作燃料;
    ④氢氧化钙显碱性,能够中和土壤里的酸性物质,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⑤NH4NO3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
    ⑥氢氧化钠显碱性,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炉具清洁剂成分,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不能服用氢氧化钠治疗胃酸过多;
    故选:A。
    2.稀释浓硫酸并进行硫酸性质实验的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稀释浓硫酸B.测稀硫酸的pH
    C.倾倒稀硫酸D.滴加稀硫酸
    【答案】D
    【解答】解: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用水湿润pH试纸,稀硫酸显酸性,则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酸性减弱,测定结果偏大;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瓶口没有紧挨试管口、瓶塞没有倒放,所示操作错误。
    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3.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c点所示溶液呈碱性
    B.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C.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2SO4和H2SO4
    D.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的烧杯中
    【答案】B
    【解答】解:A、c点时溶液的pH小于7,所示溶液呈酸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a点到b点的pH逐渐减小,说明碱性不断减弱,可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C、a点时溶液的pH大于7,显碱性,含有的溶质是Na2SO4和NaOH,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图象可知,pH值是开始时大于7逐渐减小到7然后小于7,可知原溶液显碱性,然后不断的加入酸性溶液,使pH减小,说明是把稀硫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4.肉类的鲜度可以通过测试pH来判断。有资料显示,新鲜肉pH5.8~6.2,次鲜肉pH6.3~6.6,变质肉pH>6.6,则新鲜肉在变质过程中酸性如何变化( )
    A.变强B.变弱C.不变D.无法确定
    【答案】B
    【解答】解:pH小于7时,显酸性。新鲜肉在变质过程中pH逐渐变大,因此酸性逐渐变弱。
    故选:B。
    5.实验小组用传感器研究等量水或NaOH溶液分别吸收CO2的效果,实验装置及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曲线①是CO2溶解和CO2与水反应的综合结果
    B.对比曲线①和②,可说明CO2能与NaOH反应
    C.NaOH溶液吸收CO2的效果比水好
    D.若选用等量饱和石灰水进行实验,其曲线在①上方
    【答案】D
    【解答】解:A、曲线①是CO2溶解和CO2与水反应的综合结果,该选项说法正确;
    B、对比曲线①和②,可说明CO2能与NaOH反应,这是因为氢氧化钠溶液的吸收效果更好,该选项说法正确;
    C、对比曲线①和②,NaOH溶液吸收CO2的效果比水好,该选项说法正确;
    D、若选用等量饱和石灰水进行实验,其曲线在①下方,在②上方,这是因为氢氧化钙溶液吸收效果比水好,比氢氧化钠溶液差,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6.铕(Eu)是非常活泼的金属,能与冷水反应,应保存在氩气中。铕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Eu+2H2O═Eu(OH)2↓+H2↑。该反应属于( )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答案】C
    【解答】解:A、化合反应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故选项错误;
    B、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故选项错误;
    C、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反应,Eu+2H2O═Eu(OH)2↓+H2↑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正确;
    D、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C。
    7.在盐酸除铁锈的实验中,发现生锈的铁钉表面有一些气泡产生。气泡是怎样产生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小明猜想气泡是盐酸与铁反应生产的。为了验证小明的猜想,应选择以下实验中哪几个实验进行验证( )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答】解:①与②对比,①中有气泡,通过这些实验证明了铁与盐酸反应有气泡产生,①和④实验验证了铁不能与水反应生成气体,因此通过这三组实验,最终得出是盐酸与铁反应生成气体,产生了气泡;
    故选:C。
    8.为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是杂质),下列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A.AB.BC.CD.D
    【答案】D
    【解答】解:A、铁、氧化铁均能与过量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碳酸钠能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硫酸能与过量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D。
    9.下列有关金属及合金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B.在日常生活中,大量使用的常常不是纯金属,而是它们的合金
    C.铜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铜制品不会生锈
    D.“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黄金的硬度非常大
    【答案】B
    【解答】解:A、合金是指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因此还可以是非金属,故选项错误;
    B、生活生产中使用的金属多数是合金材料,现制得的合金已达几千种,所以大量使用的不是纯金属而是它们的合金,故选项正确;
    C、铜在潮湿的空气中,在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和水共同作用下,也能发生反应,生成绿色的铜锈碱式碳酸铜,故选项错误;
    D、“真金不怕火炼”是说黄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高温下也不易反应,故说法错误;
    故选:B。
    10.钯、镍、铜在电子工业中有广泛应用。小明想比较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做了如图所示实验,只有实验④有明显的现象。则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
    A.铜>镍>钯B.铜>钯>镍C.镍>钯>铜D.镍>铜>钯
    【答案】D
    【解答】解:①中无现象,说明了金属的活动性是铜<氢;
    ②中无现象,说明了金属的活动性是钯<氢;
    ③中无现象,说明了金属的活动性是铜>钯;
    ④有明显的现象,说明了金属的活动性是镍>氢;
    由以上可知,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镍>铜>钯。
    故选:D。
    11.有一瓶标签无法辨认的试剂,是碳酸钠溶液或硫酸钠溶液中的一种。仅用下列试剂无法进行鉴别的是( )
    A.pH试纸B.酚酞试液C.稀硫酸D.硝酸钡溶液
    【答案】D
    【解答】解:A.碳酸钠溶液显碱性,硫酸钠溶液显中性,可以用pH试纸检验,故正确;
    B.碳酸钠溶液显碱性,硫酸钠溶液显中性,酚酞遇碱变红,可以鉴别,故正确;
    C.碳酸钠可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有气泡产生,硫酸钠与稀硫酸不反应,可以鉴别,故正确;
    D.碳酸钠、硫酸钠均能与硝酸钡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不能鉴别,故错误;
    故选:D。
    12.下列文字叙述与图象不相符的是( )
    A.等质量的Zn、Fe分别与足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
    B.向盐酸和FeCl3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
    C.常温下向pH=1的盐酸溶液中加水稀释
    D.向一定量NaHCO3和NaCl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答案】C
    【解答】解:A、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比锌小,金属活动性比锌弱,因此反应速率比锌小,产生的氢气比锌多,能正确反映对应操作,故A正确;
    B、氢氧化钠溶液先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当盐酸反应完毕后,氢氧化钠溶液再和氯化铁溶液反应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所以开始没有沉淀生成,能正确反映对应操作,故B正确;
    C、常温下向pH=1的盐酸溶液中加水稀释,溶液的酸性减弱,pH变大,但是不能等于或大于7,故C错误;
    D、盐酸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一开始就有气体生成,当碳酸氢钠反应完后气体的质量不再增加,为一定值,能正确反映对应操作,故D正确。
    故选:C。
    13.在水中能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一组离子是( )
    A.Ca2+、CO32﹣、K+、NO3﹣B.Na+、K+、NO3﹣、Cl﹣
    C.Fe3+、Cl﹣、NO3﹣、Ba2+D.NH4+、CO32﹣、OH﹣、Na+
    【答案】B
    【解答】解:A、Ca2+、CO32﹣结合生成碳酸钙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B、四种离子在溶液中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水,能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
    C、四种离子在溶液中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水,能大量共存,但Fe3+的水溶液呈黄色,故选项错误。
    D、NH4+、OH﹣结合生成氨气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4.研究氢氧化钠性质实验中的部分实验及现象记录如下,其中现象不合理的是( )
    A.AB.BC.CD.D
    【答案】C
    【解答】解:A、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表面皿上,放置一会儿,能够观察到固体受潮,逐渐溶解,该选项现象合理;
    B、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能够观察到溶液变红,该选项现象合理;
    C、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有氯化钠生成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该选项现象不合理;
    D、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能够观察到产生蓝色沉淀,该选项现象合理。
    故选:C。
    15.如图四圆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一种溶液,两圆的相交部分为两溶液混合后出现的主要实验现象,下表中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
    A.AB.BC.CD.D
    【答案】A
    【解答】解:A、Na2CO3和H2SO4产生二氧化碳气体,Na2CO3和Ba(OH)2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H2SO4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Ba(OH)2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故选项正确;
    B、乙和丁溶液变红,HCl和CuSO4不变红,因此B错误;故选项错误;
    C、甲、乙有无色气体产生,Na2SO4和HCl不反应,因此C不正确;故选项错误;
    D、甲和丙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HCl和Ca(OH)2反应没有沉淀,因此D错误;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6.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但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不一定是碱溶液
    B.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通入CO2后的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CO2是酸
    C.酸中都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D.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酸与碱的反应
    【答案】A
    【解答】解:A、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但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不一定是碱溶液,也可能是碳酸钠等盐溶液,故选项推理正确。
    B、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通入CO2后的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而不是CO2是酸,故选项推理错误。
    C、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但非金属元素不一定显负价,如硝酸钠中氮元素显+5价,故选项推理错误。
    D、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酸与碱的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A。
    17.往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有金属析出,过滤、洗涤后往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放出,则滤液中一定存在的物质是( )
    A.AgNO3,Cu(NO3)2,Zn(NO3)2
    B.Cu(NO3)2,Zn(NO3)2
    C.Zn(NO3)2
    D.AgNO3,Zn(NO3)2
    【答案】C
    【解答】解:Zn与AgNO3反应生成Zn(NO3)2和银、与Cu(NO3)2反应生成Zn(NO3)2和铜,锌粉有剩余,AgNO3和Cu(NO3)2溶液被完全反应,所以滤液中只含有反应后生成的Zn(NO3)2。
    故选:C。
    18.实验室常用浓硫酸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这是因为( )
    A.浓硫酸溶于水能放出热量
    B.浓硫酸具有挥发性
    C.浓硫酸具有腐蚀性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答案】D
    【解答】解: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浓硫酸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但是,无挥发性;
    故选:D。
    19.小柯完成了图示甲、乙实验后,依次将反应后的溶液缓慢倒入同一洁净的废液缸中,观察到废液缸中先有气泡产生,然后又出现白色沉淀。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实验结束后,试管中的溶液可能含有稀盐酸
    B.乙实验结束后,试管中的废液一定含有Na2CO3
    C.最终,废液缸中一定含NaCl、Na2CO3两种溶质
    D.最终,废液缸中可能含NaCl、HCl、CaCl2三种溶质
    【答案】B
    【解答】解:观察到废液缸中先有气泡产生,然后又出现白色沉淀,说明甲中盐酸过量,乙中碳酸钠过量;
    A、甲中盐酸过量,实验结束后,试管中的废液含稀盐酸和CaCl2,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乙中碳酸钠过量,实验结束后,试管中的废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Cl和Na2CO3,该选项说法正确,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C、最终,废液缸中一定含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的NaCl、不一定含有Na2CO3,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根据题意是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若碳酸钠过量,则废液中含有氯化钠和碳酸钠,若氯化钙过量,则废液中含有氯化钠和氯化钙,最终,废液缸中一定含NaCl、不一定含有CaCl2,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0.向一定量的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沉淀质量与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2种B.F点溶液的pH>7
    C.AB段生成沉淀为蓝色D.E点溶液中的溶质有3种
    【答案】D
    【解答】解:A、A点是硫酸恰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硫酸钠、硫酸铜2种,故选项说法正确。
    B、F点是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溶液显碱性,溶液的pH>7,故选项说法正确。
    C、AB段,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生成沉淀为蓝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D、E点,发生的是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硫酸铜有剩余,溶液中的溶质有硫酸钠、硫酸铜2种,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21.下列物质的变化或性质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③⑧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④⑤ 。
    ①食盐是白色晶体
    ②氨气有刺激性气味
    ③酒精挥发
    ④浓硫酸有腐蚀性
    ⑤碱石灰能吸收CO2
    ⑥铁丝生锈
    ⑦铜能导电
    ⑧蔗糖在水中溶解
    【答案】③⑧;④⑤。
    【解答】解:①食盐是白色晶体,颜色状态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②氨气有刺激性气味,气味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③酒精挥发,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④浓硫酸有腐蚀性,腐蚀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⑤碱石灰能吸收CO2,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⑥铁丝生锈,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⑦铜能导电,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⑧蔗糖在水中溶解,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③⑧属于物理变化,④⑤属于化学性质。
    故答案为:③⑧;④⑤。
    22.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是两种常见的碱。
    (1)它们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其原因是溶液中都含有 氢氧根离子 。
    (2)可作某些气体干燥剂的是 氢氧化钠 。
    (3)用氢氧化钙溶液检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CO2═CaCO3↓+H2O 。
    【答案】(1)氢氧根离子;
    (2)氢氧化钠;
    (3)Ca(OH)2+CO2═CaCO3↓+H2O。
    【解答】解:(1)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其原因是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
    (2)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可作某些气体干燥剂的是氢氧化钠。
    (3)用氢氧化钙溶液检验二氧化碳,是因为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故答案为:(1)氢氧根离子;
    (2)氢氧化钠;
    (3)Ca(OH)2+CO2═CaCO3↓+H2O。
    23.在CuSO4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至反应完全,反应的微观模型如图所示。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uSO4+2NaOH═Cu(OH)2↓+Na2SO4 。
    (2)如图的“”“”“”表示溶液中由溶质电离产生的不同离子,则“”表示 。(填写离子符号)
    【答案】(1)CuSO4+2NaOH═Cu(OH)2↓+Na2SO4;
    (2)。
    【解答】解:(1)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化学方程式为CuSO4+2NaOH═Cu(OH)2↓+Na2SO4;故答案为:CuSO4+2NaOH═Cu(OH)2↓+Na2SO4;
    (2)硫酸铜是由铜离子与硫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在CuSO4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后,铜离子与氢氧根离子接触成氢氧化铜沉淀,硫酸根离子没有参与反应,则“”表示硫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的符号为;故答案为:。
    24.由于人的胃里有 HCl (填化学式),因此胃液分泌过多会引起胃病,服用含有氢氧化铝的药物可缓解病痛,其治疗的化学原理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Al(OH)3+3HCl═AlCl3+3H2O 。
    【答案】HCl;Al(OH)3+3HCl═AlCl3+3H2O。
    【解答】解:人的胃里有盐酸,其化学式为HCl,因此胃液分泌过多会引起胃病,氢氧化铝和胃酸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OH)3+3HCl═AlCl3+3H2O。
    故答案为:
    HCl;Al(OH)3+3HCl═AlCl3+3H2O。
    25.现有五瓶失去标签的溶液A、B、C、D、E,它们分别是氢氧化钠、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钡、稀硫酸中的一种。某同学不用其他试剂,用如下实验加以鉴别。
    第一步:通过观察发现E溶液呈蓝色,其他溶液均为无色;
    第二步:取少量A、B、C、D溶液,分别滴加E溶液,现象为:A常液中出现白色沉淀,B溶液中出现蓝色沉淀,C和D溶液均无明显现象;
    第三步:取第二步中产生的蓝色沉淀,滴加C溶液后沉淀消失。则:
    (1)A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BaCl2 ;
    (2)写出A和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aCl2+CuSO4=BaSO4↓+CuCl2 ;
    (3)写出第三步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H2SO4+Cu(OH)2=CuSO42+2NaCl 。
    【答案】(1)BaCl2;
    (2)BaCl2+CuSO4=BaSO4↓+CuCl2;
    (3)H2SO4+Cu(OH)2=CuSO42+2NaCl。
    【解答】解:E溶液为蓝色,则E是硫酸铜;硫酸铜与A混合产生白色沉淀,则A是氯化钡;硫酸铜与B混合产生蓝色沉淀,则B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铜沉淀能溶于硫酸,加入C,沉淀消失,则C是硫酸,故D是氯化钠;
    (1)A是氯化钡,化学式为:BaCl2;故答案为:BaCl2;
    (2)A是氯化钡,E是硫酸铜,氯化钡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硫酸钡沉淀,化学方程式为BaCl2+CuSO4=BaSO4↓+CuCl2;故答案为:BaCl2+CuSO4=BaSO4↓+CuCl2;
    (3)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E是硫酸,氢氧化钠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化学方程式为:H2SO4+Cu(OH)2=CuSO42+2NaCl;故答案为:H2SO4+Cu(OH)2=CuSO42+2NaCl。
    26.有一种固体混合物质M,其中只可能含有Na2CO3、NaNO3、Na2SO4、CuCl2、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请根据以下实验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操作①取少量M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静置,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过滤。操作②向滤出的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沉淀全部溶解,此时所得溶液仍为无色。
    (1)M中一定不含的物质是 氯化铜、硫酸钠 ,不能确定是否含有的物质是 硝酸钠 。
    (2)上述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BaCl2=BaCO3↓+2NaCl 、 BaCO3+2HCl=BaCl2+H2O+CO2↑ 。
    (3)向操作①后所得的无色溶液中滴加溶液AgNO3溶液,一定能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Cl+AgNO3=NaNO3+AgCl↓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氯化铜在溶液中显蓝色,碳酸钠和氯化钡会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硫酸钠和氯化钡会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取少量M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静置,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过滤,氯化铜在溶液中显蓝色,所以混合物中一定不含氯化铜,向滤出的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沉淀全部溶解,此时所得溶液仍为无色,硫酸钡沉淀难溶于酸,所以混合物中一定不含硫酸钠,一定含有碳酸钠,题中的现象不能确定硝酸钠是否存在。
    (1)M中一定不含的物质是氯化铜、硫酸钠,不能确定是否含有的物质是硝酸钠;
    (2)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钡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Na2CO3+BaCl2=BaCO3↓+2NaCl、BaCO3+2HCl=BaCl2+H2O+CO2↑;
    (3)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氯化钡有可能在上一步已经和碳酸钠反应完了,故一定发生化学方程式为:NaCl+AgNO3=NaNO3+AgCl↓。
    故答案为:(1)氯化铜、硫酸钠,硝酸钠;
    (2)Na2CO3+BaCl2=BaCO3↓+2NaCl、BaCO3+2HCl=BaCl2+H2O+CO2↑;
    (3)NaCl+AgNO3=NaNO3+AgCl↓。
    27.回收利用废金属是解决废金属造成资源浪费和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的方法之一.某市一家大型化工厂处理回收含铜废料的生产流程与部分操作如下:
    (注:步骤Ⅰ得到的残留物不溶于水和稀硫酸)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黑色固体A的成分是 CuO (用化学式表示).
    (2)流程图中操作①的名称是 过滤 .
    (3)写出步骤Ⅲ的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CuSO4═Cu+FeSO4 .
    (4)通常在步骤Ⅲ必须加入略过量的“铁屑”,原因是 使CuSO4溶液充分反应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黑色固体A和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溶液B,所以B中含有铜离子,A是氧化铜,化学式为:CuO;
    (2)过滤可以将不溶性杂质从溶液中分离,经过操作①得到了不溶物和溶液,所以该操作是过滤;
    (3)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Cu+FeSO4(或Fe+H2SO4═H2↑+FeSO4);
    (4)加入过量的铁实际是将硫酸铜全部转化成硫酸亚铁.
    故答案为:(1)CuO;
    (2)过滤;
    (3)Fe+CuSO4═Cu+FeSO4(或Fe+H2SO4═H2↑+FeSO4);
    (4)使CuSO4溶液充分反应.
    28.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碱溶液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A、B、C、B四个实验。实验B结束后,小明对B试管中上层清液的溶质成分产生疑问,作出猜想:
    猜想一:只含有NaOH;
    猜想二:含有NaOH、Na2CO3;
    猜想三:含有NaOH、 Ca (OH)2 。
    猜想四:含有NaOH、Ca(OH)2、Na2CO3。
    (1)请将猜想三补充完整 Ca (OH)2 ;讨论后,大家一致认为猜想四不合理,理由是 Na2CO3+Ca(OH)2═CaCO3↓+2NaOH 。
    (2)同学们取少量B试管中的清液分别置于甲、乙两支试管中,进行探究,请将实验现象补充完整:
    (3)A、B、C、D四个实验中能体现碱的化学通性的是 ACD 小组同学经过讨论认为四个实验并没有探究出碱所有的化学通性,请从这四个实验中选择一个,继续加入相关试剂,探究碱的其它化学通性,请你写出实验的方案: 择D,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写出操作和现象)。
    【答案】(1)Ca (OH)2;Na2CO3+Ca(OH)2═CaCO3↓+2NaOH。
    (2)不产生沉淀。
    (3)ACD;选择D,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解答】解:(1)由反应Na2CO3+Ca(OH)2=CaCO3↓+2NaOH可知:上层清液溶质成分中一定含有NaOH,反应物Na2CO3、Ca (OH)2可能有剩余,则猜想一:只含有 NaOH,此时恰好完全反应;猜想二:含有 NaOH、Na2CO3,此时碳酸钠有剩余;猜想三中氢氧化钙有剩余,则含有NaOH、Ca (OH)2;猜想四不正确;是因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即碳酸钠和氢氧化钙不能共存,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CO3+Ca(OH)2═CaCO3↓+2NaOH。故答案为:Ca (OH)2;Na2CO3+Ca(OH)2═CaCO3↓+2NaOH。
    (2)
    故答案为:不产生沉淀。
    (3)A、B、C、D 四个实验中的碱分别与非金属氧化物、铜盐(铜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氢氧化铜沉淀)、指示剂反应,能体现碱化学通性,则A、B、C、D 四个实验中能体现碱化学通性的是ACD,B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是因为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反应,不是碱的通性;A、B、C、D 四个实验中没有探究出碱能与酸反应的性质,选择D实验探究碱的另一性质,则需加入足量的稀盐酸现象是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可证明碱能与酸发生化学反应,探究出碱所有的化学性质。故答案为:ACD;选择D,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29.小科对已经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是否还含有氢氧化钠进行了以下探究。
    [作出猜想]猜想一:有氢氧化钠;猜想二:没有氢氧化钠。
    (查阅资料)BaCl2溶液、NaNO3溶液、Ba(NO3)2溶液均呈中性。
    [进行实验]取少量固体置于试管中,加水充分溶解,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观察到溶液变红,小科认为猜想一成立。
    [交流与评价]小玲同学认为小科的结论不一定正确,原因是 NaOH与变质后的Na2CO3溶液均显碱性,遇酚酞均变红 。于是,小玲同学继续进行探究。
    [进行实验]
    [反思与拓展]
    另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进行以下实验,也能证明猜想一成立的是 BD 。
    A.先加足量稀盐酸,再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B.先加足量BaCl2溶液,静置,取上层清液,再滴加CuCl2溶液
    C.先加足量Ca(OH)2溶液,静置,取上层清液,再滴加酚酞溶液
    D.先加足量Ba(NO3)2溶液,静置,取上层清液,再滴加酚酞溶液
    【答案】[交流与评价]NaOH与变质后的Na2CO3溶液均显碱性,遇酚酞均变红;
    [进行实验]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仍为红色;
    [反思与拓展]BD。
    【解答】解:[交流与评价]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溶液呈碱性,遇酚酞均变红。小玲同学认为小明同学的结论不一定正确,原因是NaOH与变质后的Na2CO3溶液均显碱性,遇酚酞均变红;故答案为:NaOH与变质后的Na2CO3溶液均显碱性,遇酚酞均变红;
    [进行实验]硝酸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和硝酸钠,猜想一成立,则溶液存在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小玲同学在小明同学所做实验后的溶液中,滴入足量的Ba(NO3)2溶液产生的实验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仍为红色;故答案为: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仍为红色;
    [反思与拓展]A、先加足量稀盐酸,盐酸会将碳酸钠、氢氧化钠完全消耗,再滴加紫色石蕊溶液,不能检验溶液中是否存在氢氧化钠,故A错误;
    B、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钠溶液呈中性。先加足量BaCl2溶液,静置,除去溶液中的碳酸钠,再取上层清液,再滴加CuCl2溶液,氢氧化钠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若出现蓝色沉淀,说明溶液中有氢氧化钠,故B正确;
    C、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先加足量Ca(OH)2溶液,静置,取上层清液,再滴加酚酞溶液,由于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不能检验原溶液中是否存在氢氧化钠,故C错误;
    D、硝酸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和硝酸钠,硝酸钠溶液呈中性,先加足量Ba(NO3)2溶液,能完全除去碳酸钠,静置,取上层清液,再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说明溶液中有氢氧化钠,故D正确。
    故答案为:BD。
    30.粗盐中除了含有NaCl外,还含有MgCl2,CaCl2、Na2SO4等可溶性杂质。同学们为了得到更纯的NaCl,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沉淀A的化学式是 Mg(OH)2 ;
    (2)若将步骤④和⑤顺序颠倒会引发的后果是 获得的精盐中含有氯化钡 ;
    (3)沉淀B中除了含有CaCO3以外还含有 BaCO3和BaSO4 (填化学式)。
    【答案】(1)Mg(OH)2;
    (2)除去过量的钡离子,得不到纯净的氯化钠;
    (3)BaCO3和BaSO4。
    【解答】解:(1)结合以上分析可知,沉淀A的化学式是Mg(OH)2;
    (2)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除去硫酸根离子,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目的是除去钙离子和过量的钡离子,将步骤④和⑤顺序颠倒会引发的后果是不能除去过量的钡离子,得不到纯净的氯化钠;
    (3)结合以上分析可知,沉淀B中除了含有CaCO3以外还含有BaCO3和BaSO4。
    故答案为:
    (1)Mg(OH)2;
    (2)获得的精盐中含有氯化钡;
    (3)BaCO3和BaSO4。
    31.钙是生物体骨骼的重要组成元素。鱼骨中含有碳酸钙,现设计图甲实验测定鱼骨中的碳酸钙含量,并将测得的数据绘制成图乙。
    提示①食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HAc)。醋酸和碳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Ac═CaAc2+H2O+CO2↑
    ②鱼骨中其它成分与食醋反应生成的气体可忽略不计
    (1)该实验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吸收二氧化碳携带的水蒸气,防止实验结果不准确 。
    (2)由图乙中的AB曲线,可知锥形瓶中反应速率的变化情况是 变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根据图中的数据计算鱼骨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4)生活中,用喝醋的方法除去卡在咽上的鱼刺,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请你结合实验结果加以说明 要使鱼骨中的碳酸钙完全反应需要的时间太长或碳酸钙的含量本身很少,用醋去反应只能反应其中极少一部分,更多的鱼刺还是没有被反应掉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该实验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携带的水蒸气,防止实验结果不准确;
    (2)由图乙中的AB曲线,可知锥形瓶中反应速率的变化情况是变小;
    (3)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820g﹣819.89g=0.11g
    设生成0.11g二氧化碳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Ac=CaAc2+H2O+CO2↑
    100 44
    x 0.11g
    x=0.25g
    鱼骨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1.25%
    答:鱼骨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25%;
    (4)生活中,用喝醋的方法除去卡在咽上的鱼刺,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因为要使鱼骨中的碳酸钙完全反应需要的时间太长或碳酸钙的含量本身很少,用醋去反应只能反应其中极少一部分,更多的鱼刺还是没有被反应掉。
    故答案为:
    (1)吸收二氧化碳携带的水蒸气,防止实验结果不准确;
    (2)变小;
    (3)1.25%;
    (4)要使鱼骨中的碳酸钙完全反应需要的时间太长或碳酸钙的含量本身很少,用醋去反应只能反应其中极少一部分,更多的鱼刺还是没有被反应掉。
    32.(1)小科为探究氢氧化钙的性质,进行如图1所示实验。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溶液红色逐渐褪去,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OH)2+2HCl=CaCl2+2H2O 。某一时刻小科测得溶液的pH值为3.0,此时溶液中所含的溶质是 CaCl2、HCl 。(指示剂不用写)
    (2)实验后,他向反应后的溶液中逐滴滴加Na2CO3溶液,溶液pH的变化如图2所示,则图2中m∼n 段反应过程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有白色沉淀生成 ;
    (2)上述过程中,随着碳酸钠溶液的加入,图3中正确的有 D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a(OH)2+2HCl=CaCl2+2H2O,
    pH值为3.0小于7,说明溶液呈酸性,即盐酸过量,故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盐酸和氯化钙。
    (2)图中m~n 段的反应是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所以该过程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有白色沉淀生成;
    (2)A、碳酸钠会先与盐酸反应,所以沉淀质量不能从零开始,A错误;
    B、碳酸钠会先与盐酸反应,所以盐酸的质量逐渐减小到零,B错误;
    C、碳酸钠和盐酸、氯化钙反应都会生成氯化钠,所以两个阶段氯化钠的质量都逐渐增加,C错误;
    D、碳酸钠会先与盐酸反应,然后再与氯化钙反应,所以开始阶段氯化钙质量不变,然后逐渐减小,D正确。
    故选:D。
    故答案为:(1)Ca(OH)2+2HCl=CaCl2+2H2O;CaCl2、HCl;
    (2)有白色沉淀生成;
    (2)D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农技人员采用“测土配方”技术对一片果园进行了土壤检测,结果显示该果园需要补充一定量的氮元素和钾元素。
    (1)下列属于复合肥的是___________(选填序号)。
    ①KC1 ②NaNO3③KNO3
    (2)某同学取丰收牌钾肥(如图)样品2.0g,完全溶于水中,滴加过量氯化钡溶液,完全反应后生成沉淀质量2.33克(杂质不与氯化钡反应),试计算这袋钾肥中硫酸钾的质量,并判断是否符合产品外包装说明。
    【解答】解:(1)KNO3中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故填:③.
    (2)设2.0g样品中质量分数为x
    K2SO4+BaCl2=BaSO4↓+2KCl
    174 233
    2g×x 2.33g
    得:x=87% 因为87%<90%,故不符合产品包装说明.
    答:该钾肥样品中硫酸钾的质量分数为87%,K2SO4的含量低于90%,所以不符合产品外包装说明.
    取碳酸钙和硫酸钡的混合物15.0g于烧杯中,将150.0g的稀盐酸平均分成三次加入杯中,加入稀盐酸与杯中因体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请完成下列问题:
    (1)该混合物中硫酸钡的质量为______g;
    (2)所加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
    (3)求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写出计算过程,精确到0.1%)。
    解答】解:(1)由于碳酸钙和稀盐酸能反应,而硫酸钡和稀盐酸不反应,所以剩余的固体的质量就是硫酸钡的质量,所以硫酸钡的质量为5.0g,碳酸钙的质量为15.0g-5.0g=10g;
    (2)设100g稀盐酸中氯化氢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73
    10g x
    =
    x=7.3g
    所加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7.3/100g×100%=7.3%。
    故答案为:(1)5;
    (2)7.3%。
    35.实验室有一份在空气中潮解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质量为3克。某实验小组将这份样品完全溶解,配成50g溶液。然后缓慢滴入14.6%的稀盐酸,同时进行搅拌,使二氧化碳全部逸出。滴加过程中,多次测得溶液pH和溶液总质量,部分数据如下表表示:
    请分析计算:
    (1)第次测量时,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
    (2)表格中的m数值为 。
    (3)求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4)求样品中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
    【解答】解:(1)第3次时,pH=7,溶液呈中性,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NaCl;故答案为:3;
    (2)根据前两组数据,而第四组数据应该是总质量不变,所以m=69.78g-5g=64.78g,即m=64.78;故答案为:64.78;
    (3)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50g+15g-64.78g=0.22g
    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与碳酸钠反应的稀盐酸的质量为y。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73 44
    x 14.6%y 0.22g
    x=0.53g y=2.5g
    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0.53g/3g×100%≈17.7%
    答: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7.7%;
    (4)则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为15g-2.5g=12.5g。设氢氧化钠的质量为z。
    NaOH+HCl=NaCl+H2O
    40 36.5
    z 12.5g×14.6%
    z=2g
    答:3.0g样品中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为2g。
    选项
    物质
    操作方法
    A
    Fe(Fe2O3)
    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B
    CaO 粉末(CaCO3粉末)
    加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
    C
    NaOH 溶液(Na2CO3)
    加入氯化钙至恰好不再产生白色沉淀
    D
    CuSO4溶液(硫酸)
    加入过量CuO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
    序号
    实验
    现象
    A
    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表面皿上,放置一会儿
    固体受潮,逐渐溶解
    B
    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
    C
    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有氯化钠生成
    D
    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
    产生蓝色沉淀




    A
    Na2CO3
    H2SO4
    Ba(OH)2
    石蕊
    B
    Na2CO3
    HCl
    Ca(OH)2
    CuSO4
    C
    Na2SO4
    HCl
    Ba(OH)2
    石蕊
    D
    HCl
    Na2CO3
    Ca(OH)2
    酚酞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在试管甲中继续滴加碳酸钠溶液

    猜想三错误
    在试管乙中滴加足量稀盐酸
    开始无明显现象,后产生气泡
    猜想二正确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小玲同学在小科所做实验后的溶液中,滴入过量的Ba(NO3)2溶液

    猜想一成立
    测量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0
    5
    15
    20
    25
    溶液的总质量/g
    50
    55
    m
    69.78
    74.78
    溶液的pH
    12.4
    12.1
    7.0
    2.2
    2.1
    选项
    物质
    操作方法
    A
    Fe(Fe2O3)
    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B
    CaO 粉末(CaCO3粉末)
    加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
    C
    NaOH 溶液(Na2CO3)
    加入氯化钙至恰好不再产生白色沉淀
    D
    CuSO4溶液(硫酸)
    加入过量CuO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
    序号
    实验
    现象
    A
    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表面皿上,放置一会儿
    固体受潮,逐渐溶解
    B
    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
    C
    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有氯化钠生成
    D
    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
    产生蓝色沉淀




    A
    Na2CO3
    H2SO4
    Ba(OH)2
    石蕊
    B
    Na2CO3
    HCl
    Ca(OH)2
    CuSO4
    C
    Na2SO4
    HCl
    Ba(OH)2
    石蕊
    D
    HCl
    Na2CO3
    Ca(OH)2
    酚酞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在试管甲中继续滴加碳酸钠溶液
    不产生沉淀
    猜想三错误
    在试管乙中滴加足量稀盐酸
    开始无明显现象,后产生气泡
    猜想二正确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在试管甲中继续滴加碳酸钠溶液
    不产生沉淀,说明溶液中不含有氢氧化钙
    猜想三错误
    在试管乙中滴加足量稀盐酸
    开始无明显现象,后产生气泡
    猜想二正确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小玲同学在小科所做实验后的溶液中,滴入过量的Ba(NO3)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仍为红色
    猜想一成立
    100
    73
    10g
    x
    测量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0
    5
    15
    20
    25
    溶液的总质量/g
    50
    55
    m
    69.78
    74.78
    溶液的pH
    12.4
    12.1
    7.0
    2.2
    2.1

    相关试卷

    浙江省杭州市仁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科学试卷-A4:

    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市仁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科学试卷-A4,共42页。

    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文海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科学试卷-A4:

    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文海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科学试卷-A4,共4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物质的转化都能一步实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长河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第一学期科学期中检测试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长河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第一学期科学期中检测试卷,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