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外国语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A4
展开
这是一份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外国语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A4,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选择题,作图,实验探究题,综合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2分)如图所示中木块的长度为 cm,秒表的读数是 s。
2.(3分)如图所示是我国选手全红婵、陈芋汐参加双人跳水比赛时的情景,她们以相同的速度下落时,以陈芋汐为参照物,全红婵是 的;以跳水台为参照物,她们是 的;这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 的。
3.(3分)用古琴弹奏名曲《高山流水》时,琴声是由琴弦的 产生,经 传播到聆听者耳中,演奏者用不同的力拨动同一根琴弦,琴弦发出声音的 不同。
4.(3分)小杨用如图装置做“探究物质熔化规律”实验,测量温度时,如果按A所示位置进行读数,温度读数会偏 ;小杨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该物质的温度变化图像,该物质熔化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分析图像发现,该物质在AB段的升温速度比CD段的升温速度 (快/慢/一样)。
5.(2分)如图所示,人在路灯下站立时,会在地面上形成影子,影子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在人从B位置走向A位置的过程中,影子的长度变化情况是 (变长/不变/变短)。
6.(2分)下雨时常伴随着打雷和闪电发生,但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其中的原因是 。在一次雷电时,小明从看到闪电开始计时,大约6s后听到雷声,则发生雷电处距离小明大约有 m(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取340m/s)。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7--14题为单选,15--16题为双选)
7.(3分)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立定跳远成绩是2m
B.人体正常体温为38℃
C.人的步行速度约为5m/s
D.普通居民楼每层高约为5m
8.(3分)有四位同学用同一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先后测量物理课本的长。测量结果分别是25.82cm、25.71cm、25.85cm、25.83cm,则更接近于物体真实长度的值是( )
A.25.833cmB.25.82cmC.25.83cmD.25.80cm
9.(3分)下列关于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传播速度只与介质种类有关
B.声源振动停止,声音会立即消失
C.声只能在气体和液体中传播
D.超声波和次声波也是振动产生的
10.(3分)“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农耕文明伟大成就之一。它是古人通过观测天体运行,总结出的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的规律。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谚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的形成是汽化现象,汽化吸热
B.“白露种高山,寒露种河边”,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
C.“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凝华吸热
D.“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的形成是熔化现象,熔化放热
11.(3分)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1,所用时间之比是2:3,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 )
A.1:2B.2:1C.9:2D.2:9
12.(3分)如图所示,在常温环境中的甲、乙两烧杯内分别放入一些冰块和适量沸水,均用玻璃片盖住烧杯,一会儿,两烧杯上的玻璃片均附着了大量小水珠,关于小水珠出现的位置,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水珠均在玻璃片上侧
B.甲乙水珠均在玻璃片下侧
C.甲中水珠在玻璃片上侧,乙中水珠在玻璃片下侧
D.甲中水珠在玻璃片下侧,乙中水珠在玻璃片上侧
13.(3分)无人快递派送车已应用于很多大学城,如图甲所示,该车从快递驿站出发,10min后到第一个派送点停靠并派送快递,完成任务后再次出发开往下一个派送点,其路程s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 )
A.快递驿站到第一个派送点的距离为2.0km
B.派送车在第一个派送点停靠了13min
C.派送车在10~13min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D.派送车从快递驿站到第一个派送点的平均速度为6km/h
14.(3分)晴天在树荫下的地上总会看到一些大小不一的光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斑是太阳的虚像
B.光斑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C.光斑的成因与日食月食相同
D.光斑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树叶的影子
(多选)15.(3分)关于如图所示的有关声现象的四个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图: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纸屑跳动的高低不同,说明响度与频率有关
B.乙图:该实验说明声波具有能量,在宇航员生活的空间站也可以做该实验
C.丙图: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D.丁图:用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整个过程中音调逐渐变高
(多选)16.(3分)有一种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它是通过光束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射到光电屏上的光斑位置来判断液面高低的。如图所示的光路中,一束光与液面的夹角为40°,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装置利用了光的反射定律
B.此时反射角的大小为40°
C.当液面降低时,入射角大小不变
D.当液面升高时,光电屏上的光斑S将向右移动
三、作图(每题3分,共6分)
17.(3分)湾湾坐在一辆开着天窗的轿车里,他能通过天窗看到天空的景色。请在图中利用光路图画出湾湾看到天窗外天空的范围(E是湾湾的眼睛)。
18.(3分)如图所示,某隧道内环境昏暗难以勘探,某时刻阳光以与水平面成50°的夹角斜射入隧道口。请利用平面镜使阳光水平射入隧道,画出平面镜,保留作图依据。
四、实验探究题(19题10分,20题10分,21题14分。共34分)
19.(10分)小枫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小车下滑过程中经过A、B、C三点时,秒表显示的时间如图所示。
(1)实验中斜面坡度应该尽量 (大/小)一些,这主要是为了减小 (路程/时间)的测量误差;
(2)由于小枫对秒表使用不熟练,结果当小车还没撞击金属片时就按下了停止键,这会导致全程的平均速度 (偏大/准确/偏小);
(3)如果图中B点刚好为全程中点,则小车在后半程的平均速度为 m/s;分析数据发现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 (大于/等于/小于)后半程的平均速度。
20.(10分)小枫和小杨分别用甲、乙两套装置做“探究水沸腾时的特点”实验;
(1)此刻甲中液体的温度是 ,你认为哪套装置更好?理由是 ;
(2)两人根据所测实验数据分别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如图丙中a、b所示,由图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变化特点是 ;你认为二人图像有差异可能是因为 ;(填序号)
A.水的初温不同
B.水的质量不同
C.水面上方气压不同
(3)另一位同学用图丁的装置来做该实验,他所用的实验装置中存在的错误之处是 。
21.(14分)小语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镜子M平放在水平面上,把一个画有角度的白色硬纸板竖立在镜面上,硬纸板是由E、F两块粘接起来的,可以绕接缝ON转动。ON垂直于镜面;
(1)为了更易观察实验现象以便研究,本实验应尽量在 (较亮/较暗)环境中进行;如图甲,当入射光线靠近ON时,反射光线将 (远离/靠近)ON;
(2)白色可折叠硬纸板在实验中除了可以探究“三线共面”的问题外,还能用来 ;实验中从教室各个方向均能看到纸板上的光线,这是因为光在硬纸板上发生了 ;
(3)实验中多次改变入射角,并用量角器量出每组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比较两角大小可得出结论: ;
(4)如图乙将硬纸板沿ON向后偏折后,在NOF板上 (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此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在/不在)同一平面内。
五、综合计算题(22题8分,23题7分,共15分)
22.(8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复兴号”列车的开通极大地满足了沿线经济发展需求,如下表是某列车全程的时刻表。
(1)求该列车从北京到上海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2)已知该列车车身长度为400m,路过南京时途经一处山体隧道,假如列车穿过隧道时的速度恒为216km/h,列车整个车身处在隧道内的时间为18s,求该隧道的长度。
(3)列车铁轨在铺设时,因工程需要必须从一处城镇旁经过,为了减少行车噪声对沿途居民生活的影响,请你帮忙提出一条建议: 。
23.(7分)2024年7月17日,“海上联合﹣2024”演习在广东湛江某军港开幕。如图所示是某舰发现距离舰艇1360m远的目标,舰艇发射火箭炮后经过2.5s击中目标,同时看到爆炸的火光。求:
(1)火箭炮的飞行速度是多少?
(2)火箭炮发射后多长时间舰艇人员能听到爆炸声?(不计光的传播时间,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3)为了探测该海域海水的深度,舰艇人员将一束超声波垂直向海底发射,测出从发射超声波到接收反射回波所用时间是5.4s。该海域的海水深度是多少?(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
2024-2025学年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外国语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2分)如图所示中木块的长度为 1.90 cm,秒表的读数是 32 s。
【分析】刻度尺读数时首先要明确量程以及分度值,然后根据刻度线的位置读数。
停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停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解答】解: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端与1.00cm对齐,右侧的读数为2.90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2.90cm﹣1.00cm=1.90cm;
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分针指在0到1之间且偏向1;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1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32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2s,即秒表的读数为t=0min32s=32s。
故答案为:1.90;32。
【点评】本题考查了刻度尺和秒表的读数,属于基础题目,难度较小。
2.(3分)如图所示是我国选手全红婵、陈芋汐参加双人跳水比赛时的情景,她们以相同的速度下落时,以陈芋汐为参照物,全红婵是 静止 的;以跳水台为参照物,她们是 运动 的;这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 相对 的。
【分析】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其判断结果可能不同,但都可能是正确的。
【解答】解:她们以相同的速度下落时,以陈芋汐为参照物,全红婵与陈芋汐之间没有发生位置变化,因此全红婵是静止的;
以跳水台为参照物,全红婵、陈芋汐与跳台之间没有位置变化,全红婵、陈芋汐是运动的,这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故答案为:静止;运动;相对。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在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时,关键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
3.(3分)用古琴弹奏名曲《高山流水》时,琴声是由琴弦的 振动 产生,经 空气 传播到聆听者耳中,演奏者用不同的力拨动同一根琴弦,琴弦发出声音的 响度 不同。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响度与振幅有关。
【解答】解:琴声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琴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聆听者耳中的;演奏者用不同的力拨动同一根琴弦,振幅不同,响度不同。
故答案为:振动;空气;响度。
【点评】本题考查声音产生的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的特性。
4.(3分)小杨用如图装置做“探究物质熔化规律”实验,测量温度时,如果按A所示位置进行读数,温度读数会偏 大 ;小杨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该物质的温度变化图像,该物质熔化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温度达到50℃并继续吸热 ;分析图像发现,该物质在AB段的升温速度比CD段的升温速度 慢 (快/慢/一样)。
【分析】①量筒读数时,俯视会使读数偏大,仰视会使读数偏小,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②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该物质是晶体;晶体熔化需要满足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熔点并继续吸热;
③由图像可知,AB段吸热3min,物质温度升高了30℃,CD段吸热2 min,物质温度升高了40℃,据此可比较升温的快慢。
【解答】解:①A俯视会使读数偏大,C仰视会使读数偏小,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②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该物质是晶体,熔点为50℃,所以,该物质熔化需要满足的条件是:温度达到50℃并继续吸热;
③该物质是固态时,吸热3min,物质温度升高了30℃,该物质是液态时,吸热2 min,物质温度升高了40℃,所以该物质AB段升温比CD段升温慢。
故答案为:大;温度达到50℃并继续吸热;慢。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态变化图像的辨识,难度适中。
5.(2分)如图所示,人在路灯下站立时,会在地面上形成影子,影子是由于光的 直线传播 形成的;在人从B位置走向A位置的过程中,影子的长度变化情况是 变短 (变长/不变/变短)。
【分析】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当光遇到不透明物体时,便会在物体后面形成一个黑暗的区域,即是影子。
【解答】解: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当人在远处时,人与灯光的夹角小,形成的影子长;当人逐渐走近路灯时,人与灯光的夹角会变大,此时形成的影子会变短。
故答案为:直线传播;变短。
【点评】本题考查了人影的长度变化:影子的长度取决于人的身高,人和光源之间的距离,人和光源的角度。
6.(2分)下雨时常伴随着打雷和闪电发生,但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其中的原因是 声音传播速度远小于光速 。在一次雷电时,小明从看到闪电开始计时,大约6s后听到雷声,则发生雷电处距离小明大约有 2040 m(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取340m/s)。
【分析】(1)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声音的传播需要媒介,以及声音传播速度远小于光速。
(2)雷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闪电传播速度快,雷声比闪电传播的时间慢了6s,也可以说雷声传播了6s,根据公式s=vt可求发生雷电处的距离。
【解答】解:(1)我们听到的雷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我们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其原因是:声音传播速度远小于光速。
(2)闪电发生处的距离s=vt=340m/s×6s=2040m。
故答案为:声音传播速度远小于光速;2040。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声速和光速的比较。还考查距离的计算,关键是速度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还要知道雷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这些生活常识。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7--14题为单选,15--16题为双选)
7.(3分)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立定跳远成绩是2m
B.人体正常体温为38℃
C.人的步行速度约为5m/s
D.普通居民楼每层高约为5m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长度、温度、速度单位的认识进行分析。
【解答】解:A.立定跳远成绩是2m,故A符合实际;
B.人体正常体温为36~37℃,故B不符合实际;
C.人的步行速度约为1m/s,故C不符合实际;
D.普通居民楼每层高约为3m,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A。
【点评】对日常生活中的速度、质量、长度、时间等进行准确的估测,是初中学生需要掌握的一种基本能力,平时注意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多加思考,逐渐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8.(3分)有四位同学用同一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先后测量物理课本的长。测量结果分别是25.82cm、25.71cm、25.85cm、25.83cm,则更接近于物体真实长度的值是( )
A.25.833cmB.25.82cmC.25.83cmD.25.80cm
【分析】为了减小长度测量时的误差我们常采用取多次测量平均值的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①25.71cm属于测量错误,应去掉;②在得出最后结果时,要求保留小数的位数应与原测量值相同,即仍要保留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解:由四次测量结果可以看出其中的25.71cm属于测量错误,不是误差,应去掉;
再依据取多次测量平均值的方法,在最后结果除不尽时采取四舍五入,保留到小数点后面两位。
则物理课本的长=(25.82cm+25.85cm+25.83cm)≈25.83cm。
故选:C。
【点评】在求取长度测量平均值时应注意:最后的结果除不尽时要四舍五入;最终结果仍保留与原测量值相同的位数,即分度值的下一位。
9.(3分)下列关于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传播速度只与介质种类有关
B.声源振动停止,声音会立即消失
C.声只能在气体和液体中传播
D.超声波和次声波也是振动产生的
【分析】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所以超声波、次声波也是由振动产生的。
【解答】解:A、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故A错误;
B、声源振动停止,声音还会在介质中传播,故B错误;
C、声音也可以在固体中传播,故C错误;
D、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所以超声波、次声波也是由振动产生的,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传播难度不大。
10.(3分)“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农耕文明伟大成就之一。它是古人通过观测天体运行,总结出的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的规律。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谚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的形成是汽化现象,汽化吸热
B.“白露种高山,寒露种河边”,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
C.“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凝华吸热
D.“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的形成是熔化现象,熔化放热
【分析】(1)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
(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解答】解:A、云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的小水珠,由气态变为液态,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A错误;
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B正确;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固态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C错误;
D、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11.(3分)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1,所用时间之比是2:3,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 )
A.1:2B.2:1C.9:2D.2:9
【分析】知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的路程之比和所用时间之比,根据v=求出速度之比。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且s甲:s乙=3:1,t甲:t乙=2:3,
由v=可得,两物体的速度之比:==×=×=9:2。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计算过程要注意各量之间的关系,不要颠倒。
12.(3分)如图所示,在常温环境中的甲、乙两烧杯内分别放入一些冰块和适量沸水,均用玻璃片盖住烧杯,一会儿,两烧杯上的玻璃片均附着了大量小水珠,关于小水珠出现的位置,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水珠均在玻璃片上侧
B.甲乙水珠均在玻璃片下侧
C.甲中水珠在玻璃片上侧,乙中水珠在玻璃片下侧
D.甲中水珠在玻璃片下侧,乙中水珠在玻璃片上侧
【分析】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液化放热。
【解答】解:甲杯中放的是冰块,杯外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上侧);
乙杯中装的是热水,杯内温度高,杯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下侧)。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液化现象的分析,分析时注意是哪里的水蒸气液化。
13.(3分)无人快递派送车已应用于很多大学城,如图甲所示,该车从快递驿站出发,10min后到第一个派送点停靠并派送快递,完成任务后再次出发开往下一个派送点,其路程s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 )
A.快递驿站到第一个派送点的距离为2.0km
B.派送车在第一个派送点停靠了13min
C.派送车在10~13min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D.派送车从快递驿站到第一个派送点的平均速度为6km/h
【分析】(1)由图可知快递驿站到第一个派送点的距离;
(2)(3)在s﹣t图中,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表示静止;
(4)由图可知从快递驿站到第一个派送点的距离和所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出派送车从快递驿站到第一个派送点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A、由图可知,快递驿站到第一个派送点的距离为1.0km,故A错误;
BC、由图可知,派送车在第10min到达第一个派送点,第13min再次出发开往下一个派送点,所用派送车在第一个派送点停靠了t=13min﹣10min=3min,派送车在10~13min内处于静止状态,故BC错误;
D、由图可知,从快递驿站到第一个派送点所用的时间t=10min,
派送车从快递驿站到第一个派送点的平均速度:v==6km/h,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以及对s﹣t图像的认识,是一道常考题,难度不大。
14.(3分)晴天在树荫下的地上总会看到一些大小不一的光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斑是太阳的虚像
B.光斑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C.光斑的成因与日食月食相同
D.光斑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树叶的影子
【分析】浓密的树荫下出现很多圆形的光斑,这是小孔成像形成的太阳的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解答】解:浓密的树荫下出现很多圆形的光斑,这是小孔成像形成的太阳的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成的是实像,与日食月食原理相同。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小孔成像的原理,属于基础题。
(多选)15.(3分)关于如图所示的有关声现象的四个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图: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纸屑跳动的高低不同,说明响度与频率有关
B.乙图:该实验说明声波具有能量,在宇航员生活的空间站也可以做该实验
C.丙图: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D.丁图:用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整个过程中音调逐渐变高
【分析】(1)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2)声音的传播靠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解答】解:
A、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纸屑跳动的高低不同,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故A错误;
B、声波具有能量,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宇航员生活的空间站也可以做该实验,故B正确;
C、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声音能传递信息,故C错误;
D、用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吸管内的空气柱变短,频率变大,整个过程中音调逐渐变高,故D正确。
故选:BD。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现象的相关知识,属于基础题。
(多选)16.(3分)有一种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它是通过光束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射到光电屏上的光斑位置来判断液面高低的。如图所示的光路中,一束光与液面的夹角为40°,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装置利用了光的反射定律
B.此时反射角的大小为40°
C.当液面降低时,入射角大小不变
D.当液面升高时,光电屏上的光斑S将向右移动
【分析】根据法线与界面垂直,入射角等于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求出入射角的大小;再根据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确定反射角的大小;光在水面上发生的是镜面反射,可以通过作图利用光的反射分析。
【解答】解:A、该装置利用了光的反射规律,故A正确;
B、因为入射光线与界面夹角为40°,所以入射角等于90°﹣40°=50°;又因为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反射角等于50°,故B错误;
C、当液面降低时,入射光线与液面之间的夹角不变,则入射角不变,故C正确;
D、当液面升高时,由于入射角不变,所以反射光线与原来的反射光线平行,如图所示:
故光电屏上的光斑S向左移动,故D错误;
故选:AC。
【点评】本题考查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会利用反射定律来解释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原理,并且知道入射角和反射角的规定,学会作图法的应用,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三、作图(每题3分,共6分)
17.(3分)湾湾坐在一辆开着天窗的轿车里,他能通过天窗看到天空的景色。请在图中利用光路图画出湾湾看到天窗外天空的范围(E是湾湾的眼睛)。
【分析】眼睛能够看到物体,是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进入眼睛,光在真空中或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湾湾看到天窗外天空,就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缘故。
【解答】解:将E点与天窗左边的端点相连成一直线,将E点与天窗右边的端点相连成一直线,然后在直线上标出箭头,即得到两条射向眼睛的光线,这两条光线就决定了小旭的观察范围,如图所示:
【点评】本题考查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作图需标注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箭头,难度不大。
18.(3分)如图所示,某隧道内环境昏暗难以勘探,某时刻阳光以与水平面成50°的夹角斜射入隧道口。请利用平面镜使阳光水平射入隧道,画出平面镜,保留作图依据。
【分析】知道了入、反射光线的位置,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就是法线的位置,据此画出法线;而法线又是过入射点的垂线,据此画出平面镜。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反射光线水平向左,先过入射点作出反射光线;
作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即为法线的位置;
过入射点画出法线的垂线,可得平面镜的位置,如图所示: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反射图的画法,注意:法线既是垂线,又是角平分线。
四、实验探究题(19题10分,20题10分,21题14分。共34分)
19.(10分)小枫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小车下滑过程中经过A、B、C三点时,秒表显示的时间如图所示。
(1)实验中斜面坡度应该尽量 小 (大/小)一些,这主要是为了减小 时间 (路程/时间)的测量误差;
(2)由于小枫对秒表使用不熟练,结果当小车还没撞击金属片时就按下了停止键,这会导致全程的平均速度 偏大 (偏大/准确/偏小);
(3)如果图中B点刚好为全程中点,则小车在后半程的平均速度为 0.35 m/s;分析数据发现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 小于 (大于/等于/小于)后半程的平均速度。
【分析】(1)为了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实验中斜面坡度应该尽量小一些;
(2)当小车还没撞击金属片时就按下了停止键,这样会使测量的时间偏小;
(3)根据图可知,小车在后半程的路程和时间;小车全程的路程和时间,利用速度公式分析计算。
【解答】解:(1)为了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实验中斜面坡度应该尽量小一些;
(2)当小车还没撞击金属片时就按下了停止键,这样会使测量的时间偏小,根据速度公式可知,路程一定,时间越小,速度越大,因此会导致全程的平均速度偏大;
(3)根据图可知,小车在后半程的路程s=70cm=0.7m,时间t=10h35min05s﹣10h35min03s=2s,根据速度公式=;小车全程的路程s全=140cm=1.4m,时间t全=10h35min05s﹣10h35min=5s,则,
v>v全,即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后半程的平均速度。
故答案为:
(1)小;时间;
(2)偏大;
(3)0.35;小于。
【点评】本题考查平均速度的求法,误差分析,实验操作能力。
20.(10分)小枫和小杨分别用甲、乙两套装置做“探究水沸腾时的特点”实验;
(1)此刻甲中液体的温度是 94℃ ,你认为哪套装置更好?理由是 乙 ;
(2)两人根据所测实验数据分别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如图丙中a、b所示,由图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变化特点是 保持不变 ;你认为二人图像有差异可能是因为 B ;(填序号)
A.水的初温不同
B.水的质量不同
C.水面上方气压不同
(3)另一位同学用图丁的装置来做该实验,他所用的实验装置中存在的错误之处是 温度计玻璃泡接触到了烧杯底部 。
【分析】(1)读取温度计示数时应先明确分度值,再观察液柱所指的刻度;
(2)水沸腾后需要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水的质量越少加热时间越短;
(3)测液体温度过程中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解答】解:(1)由图乙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所以温度计的读数为96℃;陶土网的受热更均匀,有助于实验的稳定进行;
(2)水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a图水的质量少,加热至沸腾所需的时间更短;
(3)图中测液体温度过程中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部。
故答案为:(1)94℃;乙;(2)保持不变;B;(3)温度计玻璃泡接触到了烧杯底部。
【点评】本题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主要考查了器材的组装、温度计的读数、沸腾特点等,难度不大,属于基础性题目。
21.(14分)小语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镜子M平放在水平面上,把一个画有角度的白色硬纸板竖立在镜面上,硬纸板是由E、F两块粘接起来的,可以绕接缝ON转动。ON垂直于镜面;
(1)为了更易观察实验现象以便研究,本实验应尽量在 较暗 (较亮/较暗)环境中进行;如图甲,当入射光线靠近ON时,反射光线将 靠近 (远离/靠近)ON;
(2)白色可折叠硬纸板在实验中除了可以探究“三线共面”的问题外,还能用来 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的关系 ;实验中从教室各个方向均能看到纸板上的光线,这是因为光在硬纸板上发生了 漫反射 ;
(3)实验中多次改变入射角,并用量角器量出每组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比较两角大小可得出结论: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
(4)如图乙将硬纸板沿ON向后偏折后,在NOF板上 不能 (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此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在 (在/不在)同一平面内。
【分析】(1)光线和环境的对比度越大,光线越清晰;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随入射角的减小而减小;
(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分析解答;在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是由于光在光屏上发生了漫反射而进入我们的眼里;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根据光的反射规律:三线共面(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可做出解答。
【解答】解:(1)光线和环境的对比度越大,光线越清晰,所以为了使光线更加明显,实验应在较暗的环境下进行;根据反射定律的内容可得,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若入射光线靠近法线,则入射角减小,反射角也随之减小,故反射光线将靠近法线;
(2)白色可折叠硬纸板在实验中除了可以探究“三线共面”的问题外,还能用来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的关系;实验中从教室各个方向均能看到纸板上的光线,这是因为光在硬纸板上发生了漫反射;
(3)实验中多次改变入射角,并用量角器量出每组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比较两角大小可得出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如图乙将硬纸板沿ON向后偏折后,则呈现反射光线的F板和呈现入射光线的E板不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在F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但是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不发生变化;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仍然在同一平面内。
故答案为:(1)较暗;靠近;(2)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的关系;漫反射;(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4)不能;在。
【点评】本题主要通过实验探究了光的反射定律,考查了反射角的概念以及实验操作等。
五、综合计算题(22题8分,23题7分,共15分)
22.(8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复兴号”列车的开通极大地满足了沿线经济发展需求,如下表是某列车全程的时刻表。
(1)求该列车从北京到上海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2)已知该列车车身长度为400m,路过南京时途经一处山体隧道,假如列车穿过隧道时的速度恒为216km/h,列车整个车身处在隧道内的时间为18s,求该隧道的长度。
(3)列车铁轨在铺设时,因工程需要必须从一处城镇旁经过,为了减少行车噪声对沿途居民生活的影响,请你帮忙提出一条建议: 建设隔音带 。
【分析】(1)从列车时刻表中得出该列车从北京到上海全程的路程和时间,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其平均速度;
(2)利用速度公式求出列车整个车身处在隧道内时行驶的路程,则隧道长度等于列车整个车身处在隧道内时行驶的路程加上车长;
(3)从防治噪声的途径考虑:①在声源处;②在传播过程中;③在人耳处。
【解答】解:(1)由表格数据可知列车从北京到上海所用的时间为:t=04:04﹣21:04=7h,路程s=1386m,
则这列动车从北京到上海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198km/h;
(2)列车通过隧道的速度为v=216km/h=60m/s,
列车整个车身处在隧道内时行驶的路程为:s′=v′t′=60m/s×18s=1080m,
则该隧道的长度为:L隧=s′+L车=1080m+400m=1480m;
(3)根据减弱噪声的途径可知,为了减少行车噪声对沿途居民生活的影响,可以在道路两旁建设隔音带,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答:(1)这列动车由北京到苏州全程的平均速度是240km/h;
(2)该隧道的长度是1480m;
(3)建设隔音带。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应用,解题关键是要知道隧道长度等于列车整个车身处在隧道内时行驶的路程加上车长。
23.(7分)2024年7月17日,“海上联合﹣2024”演习在广东湛江某军港开幕。如图所示是某舰发现距离舰艇1360m远的目标,舰艇发射火箭炮后经过2.5s击中目标,同时看到爆炸的火光。求:
(1)火箭炮的飞行速度是多少?
(2)火箭炮发射后多长时间舰艇人员能听到爆炸声?(不计光的传播时间,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3)为了探测该海域海水的深度,舰艇人员将一束超声波垂直向海底发射,测出从发射超声波到接收反射回波所用时间是5.4s。该海域的海水深度是多少?(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
【分析】(1)知道该舰与目标的距离、从发射到火箭弹击中目标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火箭弹飞行的速度;
(2)已知现距离舰艇1360m远的目标,由速度公式变形可求得火箭弹爆炸发出声音到声音传到该舰的时间,又知道发射后经过2.5s击中目标,二者相加即为发射到听到爆炸声的时间;
(3)已知从发射超声波到接受反射回波所用时间是6s,可求单趟时间,已知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由速度公式变形可求得该海域的海水深度。
【解答】解:(1)火箭弹的速度:
v弹===544m/s
(2)由v=可得,火箭弹爆炸发出声音到声音传到该舰的时间:
t声====4s;
已知舰艇发射火箭炮击中目标,发射后经过t2=2.5s击中目标,发射到听到爆炸声的时间:
t3=t2+t声=2.5s+4s=6.5s;
(3)超声波传到海底的时间t4=×5.4s=2.7s,
由v=可得,该海域的海水深度:
s2=v水t4=1500m/s×2.7s=4050m。
答:(1)火箭弹的飞行速度是544m/s;
(2)火箭炮发射后6.5s时间舰艇人员能听到爆炸声;
(3)该海域的海水深度是4050m。
站名
到达时间
出发时间
里程/km
1
北京
21:04
0
2
天津西
21:39
21:41
148
3
南京
01:36
01:40
1153
4
上海
04:04
1386
题号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A
C
D
B
C
C
D
C
站名
到达时间
出发时间
里程/km
1
北京
21:04
0
2
天津西
21:39
21:41
148
3
南京
01:36
01:40
1153
4
上海
04:04
1386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玉溪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学情调研物理试题,文件包含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中学情调研docx、2024-2025上学期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含答案),共7页。
这是一份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选择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