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五四制)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A4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五四制)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A4,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非选择题必须用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学校、姓名、考试号等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班级拟召开“有朋自远方来”主题班会,请你参与。
【活动一 溯源交友之道】
1. 同学对汉字“朋”“友”的理解,请你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
朋(甲骨文) 友(小篆)
A. “朋”是会意字。上古人以贝为货币,“朋”的甲骨文描绘的就是两串贝相并联的样子。
B. 小篆“友”是两只手上下相并的样子,以双手相握表示友好。因此“友”是会意字。
C. 古人称“同门为朋,同志为友”,是说在同一个老师门下学习人称之为“朋”,志趣相投的人称之为“友”。
D. 朋友,《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彼此有交情的人。
2. 同学们整理了关于交友之道的成语典故,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知音之交:知音也谓知己,指非常了解、能赏识自己的知心朋友。讲述的是俞伯牙与钟子期“高山流水”的故事。
B. 管鲍之交:本义指管仲和鲍叔牙之间的深厚友情,后来形容朋友之间交情深厚、彼此信任的关系。
C. 刎颈之交:讲述的是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D. 莫逆之交:指年龄、辈分不同但交情深厚的朋友。讲述的是孔融和祢衡的故事,形容年龄差异较大的朋友之间深厚的友谊。
我国古代学者认为,交友不仅要广取,而且要审慎也就是说,交友不仅要有择友的虚心态度,还要有择友的正确标准。墨子把交友比作染丝,他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而已为五色,故染不可不慎也。”孔子也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入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者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3. 同桌提供了上面的材料,请你仔细阅读, 选出说法有误的一项( )
A. “学者”“态度”“标准”都是名词;“认为”“居”“闻”都是动词。
B. “墨子把交友比作染丝”这一句使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
C. “与善人居”中“善”的本意是美好的、友善的,这里用它的引申义,可以理解成“品德高尚的”。
D. 生活中,“鲍鱼之肆”通常使用它的比喻义,指坏人成堆、小人聚集的地方。
4. 上面材料第一行的中填入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
【活动二 讲述友谊故事】
5. 在名著阅读交流会上,小语展示了下面三幅图。
小语:《朝花夕拾》这本书中,鲁迅先生与好友闰土的友情特别让人感动。你认为哪幅图更能表现鲁迅和闰土的友情?请结合名著内容简述理由。
(A) (B) (C)
6. 在交流名著阅读感受时,小文表达了以下观点。
小文:鲁迅和范爱农对彼此的第一印象都不好,但他们后来又成为了挚友。细读原文可知,作者对范爱农的感情经历了三次变化。
请结合对《范爱农》的阅读,谈谈鲁迅对范爱农的感情变化。
【活动三 唱响友谊之歌】
你们组的同学准备朗诵下面这首名为《感谢》的现代诗,请你参与活动。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
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
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撷取一枚红叶,
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
。
7. 请参照诗歌前三节,在横线处补写完整第四节。
8. 阅读这首诗歌,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看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朗读时应重读“一缕春风”和“整个春天”,以突显两者意义的对照。)
B. 作者用“春风”“浪花”“红叶”,依次照应春、夏、秋三个季节的三个意象,抒发感情。
C. 整首诗的感情基调是铿锵有力的,朗读时宜使用较高的语调和激昂的语气。
D. 这首诗四个小节构成排比段,在反复中强化抒情,表达了“我”对“你”真切动人的感激之情。
【活动四 朗诵友谊之诗】
9. 主持人整理了一组关于友情的诗歌,请你帮他将结束语中的古诗补充完整。
友情如璀璨星辰穿越时空,千年后依然熠熠生辉,散发着不朽的光芒。(1)“_____,_____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友情是一种深深的依恋,是心有灵犀的牵挂和守护;(2)“_____,_____(《江南逢李龟年》)”,友情是一种时光的重合,是岁月流转中的守望相助;(3)“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友情是一种彼此的思念,是“思君却不见”的深沉感慨和难以割舍。
山海不足重,重在遇知己。肝胆相照的情分,必将长留史册。
二、阅读与鉴赏(60分)
(一)(7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过香积寺①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②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③。
【注释】①香积寺:唐代著名寺院。②咽:指泉水为涧石所阻时,流动不畅。③安禅:通过禅定使身心至于空明寂静的境界。毒龙:佛家比喻邪念。
10. 下面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题中的“过”字,意为“访问,拜访”与《过故人庄》中的“过”同义。
B. 首联写诗人初次造访,在云雾弥漫的高山中行走了数里,还不知道香积寺在哪里。“数里”写出了香积寺的幽深。
C. 诗中描写的“钟声”与“泉声”打破了山中静谧清幽的气氛,让人觉得精神一振。
D. 诗歌写景由远及近,内容安排由景物到心境,层次自然,浑然一体。
11. 老师跟同学们一起鉴赏诗歌时,说到“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中“咽”“冷”两字为重音,建议重读(或者重音轻读),请你简要说明这样朗读的理由。
(二)(18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①,俱委而窃听。炊忘著②箅③,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④?”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箅,饭今成糜⑤。”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对曰:“仿佛志⑥之。”二子长跪俱说,更相⑦易夺,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选自南朝刘义庆编《世说新语》)
【注释】①进火:烧火。②著:放。③箅(bì):蒸锅中的竹屉。“箅”的作用是使米不漏到锅中。④馏(liú):把米放在水里煮至水开,再捞出蒸成饭。⑤糜(mí):比较稠的粥。⑥志:记忆。⑦更相:互相。
12. 朗读下面句子,并用“/”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
宾 客 诣 陈 太 丘 宿
13. 参考表格中提示的词语含义推断方法,解释加点的词语。
14. 小语对敬辞与谦辞特别感兴趣,学了《陈太丘与友期行》后,他模仿文中友人的口吻对陈太丘说了以下这段话。句中画线的敬辞与谦辞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愚兄此次到寒舍拜访贤弟,感触颇多。令郎元方虽年纪尚小,却甚有见识。愚兄言语不周之处,还请见谅。
A. 愚兄B. 寒舍C. 贤弟D. 见谅
15. 小文根据此文和《陈太丘与友期行》的情节导演一个短剧,请你帮他完成下面的导演手记。
16. 根据此文和《陈太丘与友期行》,小语和小文进行了下面的对话,请帮他们补充完整。
小语:我认为《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元方勇敢、聪明、机智,具体表现在①__________________。
小文:我觉得此文中,元方兄弟有着②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从“他们偷听太丘和客人的谈论,做饭时忘了放箅子,米都落进锅里”,可以看出。
(三)(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背篓
彭学军
①我的小背篓是爷爷编的。
②爷爷的手很巧,家里的箩筐啊,篮子呀,都是他编的,漂亮又耐用,还有一股淡淡的竹子清香。几场春雨过后,桃花开了,油菜花田黄灿灿的一片。叽叽叽——房梁上的巢里热闹起来。两只燕子飞进飞出。一只燕子的腿上还缠了根红绳呢,不用说,还是去年那对燕子。红绳是爷爷缠上去的。那只燕子的腿受伤了,是爷爷给它治好的。
③我背着小背篓打猪草的时候,还能捡到菌子呢。奶奶用腊肉炒了,香香的。她用竹饭篓子盛好饭放进小背篓里,让我给爸爸送去。“哟——哟——”远远地就能听见吆喝声,是爸爸在赶着牛犁田。梯田一层一层依着山势往上走,爸爸说,这都是爷爷、爷爷的爷爷开垦出来的。爸爸吃饭的时候,我就把牛赶到山坡上去。我知道那里的三叶草多。爷爷告诉过我:“春天的三叶草鲜嫩多汁,牛儿很喜欢吃。”
④犁好田,再耙匀,往田里放满水,就可以插秧了。爸爸妈妈都下田了。一听到弟弟饿得哇哇哭,我就会用小背篓背他去田里找妈妈。
⑤夏天到了,门前桃树上的桃子熟了。菜园子里的辣椒哇,西红柿呀,都红了;丝瓜、豆角的藤蔓爬上了架。赶集的时候,爸爸把园子里的蔬菜瓜果挑到集市上去卖。他会带上我,我的小背篓能装不少东西呢。回来的时候,小背篓里满满当当的,有奶奶的头巾、爸爸的烟草、妈妈绣花用的丝线、弟弟的拨浪鼓,还有给我做新衣服的碎花布。
⑥很久都没下雨了,天上好像有十个太阳,把大地都快烤干了。刚抽穗儿的稻子耷拉着脑袋,田里的裂缝好像都在说:“好渴呀,我想喝水!”全家人都出动了,我们挑水浇大田、浇菜园子、浇西瓜地、浇红薯地、浇果树……轰隆隆——响雷一阵阵传来,闪电仿佛把天撕开了,雨终于漏了下来。大暴雨!稻子、果树、瓜地、红薯地,还有整个菜园子,都活了。山里的野果树也活了。我和小伙伴背着小背篓进山,野果子是最馋人的,特别是野枇杷,毛茸茸的黄,味道酸酸的。
⑦秋天来了,稻子熟了。很快,收割的时节到了。田里掉了不少稻穗,我捡起来放进小背篓里。终于吃到新米啦。米饭香喷喷的,是太阳的味道吗?我边吃边想:这就是我春天插下的几株秧苗长出来的吧!爸爸说“最香的是新米做成的酒。”妈妈蒸米做酒的时候,我在灶前帮着烧火。小背篓里装满了刚挖出来的红薯,我摸出一个放在灶边烤。烤出来的红薯粉粉甜甜的,好吃极了。
⑧做好的酒封在坛子里,天气越来越冷,冬天就要来了。没有孩子不喜欢冬天。冬天到了,离过年就不远了。
⑨过年,让人开心的事太多了:穿新衣、放鞭炮、收压岁钱、看舞子……年夜饭桌上,爷爷的座位是空的。爸爸给爷爷摆上一个盛满酒的杯子和一副碗——爷爷是去年冬天离开我们的。奶奶说:“年夜饭就是团圆饭。”
⑩这时候,我好想念爷爷。
⑪雪下了一夜,院子变白了,一大清早我就跑进雪地。雪花落在我的手心里,它真的像爷爷说的那样,银闪闪、亮晶晶的,好看极了。房梁上的巢里安安静静,燕子们在冬天到来之前就飞走了。不过,它们会和春天一起回来的。它们不会忘记自己的家,不会忘记爷爷。
⑫我的小背篓是爷爷编的,这个我也永远不会忘记。
(有删改)
17.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通过视觉、味觉、听觉、嗅觉等多种角度来描写“我”对四季不同的感受。
B. 本文大量使用短句,简洁活泼,以儿童的口吻来描绘眼中的生活充满了趣味性。
C. 第②段和第⑪段写“燕子”的归去来回,意在表达“我”对小燕子的喜爱之情。
D. “小背篓”作为文章题目同时也是本文的写作线索,起到了贯穿全文的作用。
18. 朗诵社的同学选择本文参与朗诵,请你参考朗读卡1的设计示例,按照括号中的要求,对朗读卡2、朗读卡3的句子按照要求进行朗读设计并说明理由。
朗读卡1
【句子】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设计示例1:重音角度:“特别”“小摇篮”要重读,是为了强调小山的温情可爱。
设计示例2:语气语调角度:读“安静不动地”“低声地”时语气要轻柔一点,是为了传达出济南冬天温暖的情意。
朗读卡2
【句子】轰隆隆——响雷一阵阵传来,闪电仿佛把天撕开了,雨终于漏了下来。
【朗读设计】(重音角度)________
朗读卡3
【句子】终于吃到新米啦,米饭香喷喷,是太阳的味道吗?
【朗读设计】(语气语调角度)________
19. 有人曾说:“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 如果要将本文作为阅读拓展篇目放入七上课本中,你会选择下面哪一单元?请结合文章内容及单元主题说明理由。
第一单元主题:亲近自然 第二单元主题:挚爱亲情 第三单元主题:学习生活
(四)(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自然的安慰
钱红莉
①距家两三公里处,有一片菜地。每隔几日,我总喜欢去逛逛,回来时仿佛沾了一身的灵气。一日再去,菜地竟被碾平,变成千篇一律的草圃,失落得很。
②那片郊区的菜地,作为农业文明的微缩景观,似乎保全了几欲失传的二十四节气,一年年地,一日日地加深着人与自然的关系。“春初新韭,秋末晚菘”,这八个字里,不仅有美味,还有农时,以及四季流转。
③十余年来,这菜地日渐变成我生活的根基,我的思绪唯有依靠它们,才能开出一点点花来。土地,森林,花朵,飞鸟,山岚,河流……正是滋养人们灵气的源泉。
④从事书写这门手艺,几同于挖井,徒手开掘,缓慢笨拙,仿佛农业文明的一点点深耕。累了,自然想起那片菜地。对于一个逐渐失根的人,它是一种寄托。
⑤今年夏天持续高温,直接覆盖掉立秋、处暑、白露、秋分,从37度的酷夏一夜过渡至深秋。辛丑年秋天,总归不像个秋天!没有往年身着长袖衬衫的舒缓漫长,令一个在农业文明里生长的躯体颇感不适。
⑥近日,一切又都回来了,平凡的日子被寒露、霜降稳稳接住。这样熟悉的持续感,让印刻于中国人骨子里的东西又一次重回秋寒,总归错不了。这长久地赋予人精神上的季节性安稳,让人的内心踏实,始终有一种恒定的东西存在。
⑦霜降前后的农历九月,应是农人们起山芋、点油菜的时节。你看,最早厘清人与天地关系的,并非哲学家,而是农民。应时而种,应节而收,正是在践行某种哲学思想。
⑧早前,我家附近这片菜地,同样精准地遵循着农时。往年这时日,山芋禾子被锄头扒拉到地角,扭了一只几米长的麻花,在秋风里滚着滚着,渐黄、渐枯……
⑨夜读白谦慎《傅山的世界》。看到傅山有一张册页:一株枯老的瘦桃,被拦腰折断,伤口处支棱着仿佛有痛,旁枝竟然有花。我曾在一座古寺也见过一株半枯半新的老桃,一根树桩,分开两枝,一枝彻底枯了,另一枝上,新叶渐生粉花,热闹与枯寂同在,滋味殊异,唯独不见苦相。伫立良久,那种视觉上的强烈刺激,让人说不出什么好来,却一直难忘。直至夜观傅山册页。
⑩秋风中的山芋禾子,亦如是,丑拙枯老,却又与人亲,与人近。
⑪深秋后的土地,被泼上水,撒了菜籽,盖上枯草。过几日,凭空钻出无数乳白的芽,青菜的,芫荽的,菠菜的……露台上的花盆也清理出来种蒜,不出三五日,蒜瓣尖也会抽出嫩芽来。老梅树旁的拉秧草被拔去了,叶丛中花苞点点。年年如此。世间,还有什么比植物更守信的?再无。这无端地让人心安,仿佛有了恒久的依靠。
⑫小区遍植鹅掌楸,树冠下层的叶片渐黄,但并非失水的枯黄,而是富于生命力的黄,黄得蓬勃。绿化带转角处,总有雁来红,群群簇簇,相拥相依,风一日日地寒了,它们红得如此热烈,用整个生命在红。还有葱兰,绿叶丛中冒出点点的白,白得从不辜负人。年轻时,认为鸡冠花粗拙老丑,如今透过中年的眼,反觉此花最具品质,倔强,顽强,凌寒不惧,纵然被嫌弃,照样有底气开花,多日不绝,犹如高山坠石的气魄,挺好,不容易。
⑬人心的孤独,一年年被这些植物安慰着。久而久之,更加剧了精神上的依赖。
⑭闲来散步,整个小区都笼在似有若无的桂花香里,有“不来常思君”的迂回曲折。正巧,朋友送来一枝桂花,剪了插瓶。深夜,香气渐拢,是暖香了,似凌寒中划亮一支火柴。
(选自《湖南文学》2022年第1期,有删改)
【梳理主要内容】
21. 作者在全文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参照示例,对文章内容进行梳理。
【理解关键语句】
22. 结合语境,理解第⑦段画横线句子的含义。
你看,最早厘清人与天地关系的,并非哲学家,而是农民。
赏析表达效果】
23. 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⑭段画波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深夜,香气渐拢,是暖香了,似凌寒中划亮一支火柴。
【探究引入段落】
24. 选文写菜地作物生长时,在第⑨段引入傅山册页中的瘦桃、古寺老桃的内容,这样安排有何作用?
【关联现实生活】
25. 参照示例,根据生活经验再补写两例,表达植物给予你的启迪或安慰。
鹅掌楸,用蓬勃的黄诉说生命的精彩;葱兰,用纯洁的白昭示从不辜负人的节操;鸡冠花,用多日不绝的花期表达自我的倔强与顽强;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60分)
26. 题目:那顿饭吃得好 (快乐、过瘾、难忘、沮丧、扫兴、心酸)
要求:①自定立意,补全题目,可不局限于括号内的词语;②要有真情实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泄露真实的人名、校名等个人信息;④不少于600字。
文言词句
推断词义方法
字词释义
宾客诣陈太丘宿
字形辨析法:(言,询问)+(旨,想法、思想)
拜访,拜见
俱委而窃听
课内迁移法:相委而去
①
尔颇有所识不
查阅词典法:a.偏差,不平正;b.好邪,邪佞;c.略微,稍微;d.很,甚
②
更相易夺
联系语境法:“易夺”本意为“改变,夺取”,这里可以联想两孩子互相争辩情形,联系下文“他们说的话合在一起,没有一点遗漏”来理解词义
③
原文
表演指导(合理推测人物的神态、语气)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元方_______说:“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尔颇有所识不?”
陈太丘_______说:“你们还记得我们说了什么吗?”
“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陈太丘(欣慰地)说:“___________!”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五四制)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A4,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非选择题必须用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五四制)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文件包含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五四制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八年级期中试题202411pdf、八年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2411docx、八年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2411pdf、八年级语文答题卡202411docx、八年级语文答题卡202411pdf等6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五四制)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文件包含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五四制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七年级语文试题202411pdf、七年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2411docx、七年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2411pdf、七年级语文答题卡202411docx、七年级语文答题卡202411pdf等6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