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专题01文言文翻译技巧 2024小升初语文文言文专项讲义 统编版(原卷+解析)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专题01文言文翻译技巧(原卷版)2024-2025学年 小升初语文 文言文专项(统编版).docx
    • 解析
      专题01文言文翻译技巧(解析版)2024-2025学年 小升初语文 文言文专项(统编版).docx
    专题01文言文翻译技巧(原卷版)2024-2025学年 小升初语文 文言文专项(统编版)第1页
    专题01文言文翻译技巧(原卷版)2024-2025学年 小升初语文 文言文专项(统编版)第2页
    专题01文言文翻译技巧(原卷版)2024-2025学年 小升初语文 文言文专项(统编版)第3页
    专题01文言文翻译技巧(解析版)2024-2025学年 小升初语文 文言文专项(统编版)第1页
    专题01文言文翻译技巧(解析版)2024-2025学年 小升初语文 文言文专项(统编版)第2页
    专题01文言文翻译技巧(解析版)2024-2025学年 小升初语文 文言文专项(统编版)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3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01文言文翻译技巧 2024小升初语文文言文专项讲义 统编版(原卷+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1文言文翻译技巧 2024小升初语文文言文专项讲义 统编版(原卷+解析),文件包含专题01文言文翻译技巧原卷版2024-2025学年小升初语文文言文专项统编版docx、专题01文言文翻译技巧解析版2024-2025学年小升初语文文言文专项统编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知识梳理
    文言文含义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文雅的口语为基础的书面形式,在远古时代文言文与平常的口语的差异微乎其微。现今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
    文言文翻译规律
    翻译要求:信、达、雅。“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翻译原则
    原则一: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文章的词、句都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之中的。翻译古词、句,必须了解它们所处的语言环境,然后才能正确翻译。译古文先应通全文,了解大意,然后紧扣“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要求作详译。)
    原则二: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是依据原文的词语、句子,逐一翻译,还要求保持原句的句式和语气等。在翻译时,某些词句直译以后语意仍不明朗,甚至十分拗口,那就要用意译来辅助。)
    翻译方法:意译和直译
    直译: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文言文多单音节词语,尽量一字一译);但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会不通顺。
    意译: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需要意译的句子:
    比喻修辞要意译(日薄西山”就是比喻寿命将尽。)
    2.借代修辞要意译(“万钟”代高官厚禄。)
    3.委婉说法可意译(“山陵崩”,古代用来比喻国王或王后死,是一种委婉的说法。)
    4.互文排比要灵活(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文言文翻译技巧: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补”,就是增补。(变单音词为双音词;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补出省略了的语句。)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络有关文字。
    文言文翻译考点:
    实词含义
    古今异义:同一个词古今意义发生了变化,这种现象叫古今异义。平时要注意积累古今异义的词语;做题时要细心体察,不要望文生义,以今代古。
    一词多义:文言实词往往具有几个甚至十几个义项,这种现象叫一词多义。对常用的多义词,要弄清其本义与引申义之间的关系,系统地掌握词义。如,“朝”本义是早晨,由于古代臣子在早晨拜见帝王,便引申为“朝见、朝拜”;由“朝见”又引申为朝见的处所“朝廷”;又引申为朝代。
    虚词含义:积累常考虚词含义
    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指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的现象。备考时,要熟记一些常考的词类活用现象,并结合语境进行分析。
    特殊句式:古代汉语的语序与我们现在的语序有不同,翻译时要遵循现代汉语的语序。
    课堂练习
    1.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
    陶侃①出游ㅤㅤ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热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②取之耳。”侃大怒诘(jié)曰:“汝既不田③,而戏贼④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jǐ)人足。
    【注释】①陶侃:东晋名将。②聊:姑且。③田:种田。④贼:损害。
    (1)解释下面的加点词。
    ①聊取之耳
    ②用此何为
    (2)用自己的话说说“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的意思。

    (3)陶侃对那人最终的处理是 (用原句回答),从这件事可见他是个 的人。
    【答案】(1) 代词,指未熟稻 做什么
    (2)你既然不种田,竟还糟蹋别人种的稻谷
    (3) 执而鞭之 生性耿直,敢怒敢言敢为,能付诸实际行动,切实解决问题。
    【详解】(1)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1)聊取之耳:姑且随手拿着稻子而已。故“之”指代词,指未熟稻。
    (2)用此何为:你用这个做什么呢?故“何为”指代做什么。
    (2)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汝”的意思是“你”。“田”的意思是“耕田”。“戏”的意思是“玩耍”。“贼”的意思是“偷”。故“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的意思是你自己不耕作,却偷别人的稻子玩耍!
    (3)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人物形象。
    “执而鞭之。”是陶侃对那人最终的处理。意思是:于是抓住那人鞭打。陶侃因为看见别人不耕作,却偷别人的稻子玩耍,所以抓住那人鞭打,看出他是个生性耿直,敢怒敢言敢为的人。“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可知,因此百姓勤劳耕种,家家衣食充裕,人人生活富足。所以他也是个能切实解决问题的人。
    【点睛】参考译文:
    陶侃曾经外出游玩,见到有人手里拿着一把还没成熟的稻子,陶侃问他:“你用这个做什么呢?”那人回答道:“走在路上时看见的,没事随手拿着而已。”陶侃于是勃然大怒道:“你自己不耕作,却偷别人的稻子玩耍!”于是抓住那人鞭打。因此百姓勤劳耕种,家家衣食充裕,人人生活富足。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势利鬼吴生
    有吴生者,老而趋势①。偶赴盛宴,见一布衣者后至,略酬其揖②,意色殊傲。已而③见主人待之甚恭,私询④之,乃⑤张伯起⑥也。吴生更⑦欲殷勤致礼,张笑日:“适⑧已领半揖,但乞⑨补还即可,勿复为劳。”时人嗤⑩之。
    [注释]①趋势:奉承和依附有权有势的人。②略酬其揖:稍稍地鞠了半个躬。③巳而:不久。④询:问。⑤乃:原来是。⑥张伯起:明朝著名戏曲作家。⑦更:又。⑧适:刚才。⑨乞:讨要。⑩嗤:讥笑。
    2.联系上下文和注释,文中“意色殊傲”的意思是( )
    A.色泽与众不同B.意思模糊不清C.神情非常傲慢
    D.责怪他迟迟到来
    3.“时人嗤之”的“之”指的是( )
    A.代指吴生B.代指主人C.代指张伯起
    D.代指其他宾客E.代指这个故事
    4.翻译“已而见主人待之甚恭,私询之,乃张伯起也”。

    5.你从这则文言文中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答案】2.C 3.A 4.不久却看到主人非常恭敬地对待布衣者,他私下里询问主人这个布衣者是谁,原来是著名戏曲家张伯起。 5.我们不要见有权有势的人便低三下四,而见无权无势的人则嗤之以鼻。
    【解析】2.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意:神情。殊:极。意色殊傲:神情颇为傲慢。
    故选C。
    3.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时人嗤之”意思是:周围的人讥笑了吴生一番。“之”指的是吴生。
    故选A。
    4.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已而:一会儿。询:问。乃:原来是。张伯起:明朝著名戏曲作家。
    这句话意思是:不久却看到主人非常恭敏地对待布衣者,他私下里询问主人这个布衣者是谁,原来是著名戏曲家张伯起。
    5.本题考查文章主旨。
    本文主要讲吴生总是奉承有权势的人,一次误以为著名戏曲家张伯起是个平民,只鞠了半个躬。认清身份再要巴结,被张伯起识破,遭到了众人的讥笑。这告诉我们并不能以貌取人,要尊重每个人,不然会出糗。
    【点睛】参考译文:
    有一个叫吴生的人,年纪很大却总是奉承有权势的人。有一次参加一个盛大宴会,见到一位穿布衣的人(平民)过后到来,只是稍稍地鞠了半个躬,神情颇为傲慢。不久却看到主人非常恭敬地对待布衣者,他暗地里询问主人这个布衣者是谁,原来是著名戏曲家张伯起。吴生再想向张伯起弯曲身体敬礼问候,张伯起却笑着说:“你刚才已经鞠过半个躬了,只需要弥补一下另外半个躬,不要再继续辛苦了。”周围的人讥笑了吴生一番。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刮骨疗毒
    羽尝为流矢①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②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③。”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④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⑤,盈⑥于盘器,而羽割炙⑦引⑧酒,言笑自若。
    (节选自《三国志。蜀书。关羽传》)
    [注释]①流矢(shǐ):乱飞的或无端飞来的箭。②矢铁(zú):箭头。 ③耳:语气词。④适:恰好,正巧。⑤流离:淋漓。⑥盈:满,充满。⑦炙:烤的肉。⑧引:举,拿。
    6.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只填序号)
    ①羽尝为流矢所中
    A.品尝 B.试探 C.曾经
    ②为:A.因为 B.被 C.同“谓”,说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这篇文言文从哪两个角度描写了关羽在刮骨疗毒过程中的表现?并写出文中对应的句子。

    【答案】6. C B C A 7.后来伤口虽然愈合了,但是每到阴雨天,骨头常常疼痛。 8.这篇文言文从动作和神态两个角度描写了关羽在刮骨疗毒过程中的表现。其中“羽割炙引酒”是对关羽的动作描写,“言笑自若”是对关羽的神态描写。
    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解析】6.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①羽尝为流矢所中:关羽曾经被乱箭射中。尝:曾经。故选C。
    ②羽尝为流矢所中:关羽曾经被乱箭射中。为:被。故选B。
    孰为汝多知乎: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为:说。故选C。
    为是其智弗若与: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为:因为。故选A。
    7.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后创:后来的伤口。愈:愈合。每至阴雨:每当阴雨天。骨常疼痛:骨头常常疼痛。意思:后来的伤口虽然愈合了,但每到阴雨天,骨头常常疼痛。
    8.本题考查找关键句和内容理解。
    阅读文言文,从“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可知,这句话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两个角度描写了在刮骨疗毒过程中的表现。尽管关羽的手臂血流如注,但他依然能够若无其事地饮酒、吃肉、谈笑风生,体现了关羽在刮骨疗毒时的勇猛和坚定,他毫不畏惧疼痛,勇敢地面对治疗。
    【点睛】参考译文:
    关羽曾经被乱箭射中,箭贯穿了他的右臂,后来伤口虽然痊愈,但是每到阴雨天,骨头常常疼痛。医生说:“箭头有毒,毒已深入骨头里,应当剖开手臂打开伤口,把骨头上的毒刮去,这个病就可以根除了。”关羽便伸出手臂让医生用刀切开。当时关羽正在和诸位将领围坐在一起喝酒吃饭,手臂鲜血淋漓,流的血盛满了盘子,但是关羽却割肉喝酒,谈笑如常。
    9.阅读。
    唾面自干ㅤㅤ(娄师德)其弟守代州,辞之官,教之①耐事。弟曰:“有人②唾面,洁之乃已。”师德曰:“未也,洁之,是违其怒,正事自干耳。”
    ㅤㅤ【注释】①耐事:忍耐的品格。②唾面:痰吐到脸上。
    (1)以下文言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其弟/守代州,辞之/官,教之/耐事。
    B.其弟守代州,辞/之官,教/之耐事。
    C.未也,洁之,是/违其怒,正事自干/耳。
    D.未也,洁之,是违/其怒,正事/自干耳。
    (2)下面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教之耐事
    B.洁之
    C.以子之矛
    D.虽与之俱学
    (3)请结合自己的理解解释下面句子的意思。
    师德曰:“未也,洁之,是违其态,正事自干耳。”

    (4)我认为下列选项与这则文言文表达的处事态度不同的是
    A.委曲求全
    B.犯而不校
    C.针锋相对
    D.逆来顺受
    (5)《唾面自干》是个典故,是个褒义词,我想为它加上后半句
    A.以牙还牙
    B.百忍成金
    C.狗尾续貂
    D.沉默是金
    【答案】(1)A
    (2)D
    (3)娄师德说:“不行。你自己把它擦干净,这是想躲开别人的怒气,应该让它自己干了才行。”
    (4)C
    (5)B
    【详解】(1)本题考查了文言文断句。
    正确划分朗读节奏的关键是准确把握文言文句子的意思,并判断句子的词或词组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有助于把握文言文句子的自然停顿。
    A.其弟守代州,辞之官,教之耐事。翻译:他的弟弟在代州做官,他告别了皇帝,教他的弟弟做事要忍耐。可知朗读停顿:其弟/守代州,辞之/官,教之/耐事。该项停顿正确。
    B.其弟守代州,辞之官,教之耐事。翻译:他的弟弟在代州做官,他告别了皇帝,教他的弟弟做事要忍耐。可知朗读停顿:其弟/守代州,辞之/官,教之/耐事。该项停顿错误。
    C.未也,洁之,是违其怒,正事自干耳。翻译:不是这样的,洁白的东西,这是违背了它的本性,正事自然会这样。可知朗读停顿:未也,/洁之,/是违其怒,/正事/自干耳。该项停顿错误。
    D.未也,洁之,是违/其怒,正事/自干耳。翻译:不是这样的,洁白的东西,这是违背了它的本性,正事自然会这样。可知朗读停顿:未也,/洁之,/是违其怒,/正事/自干耳。该项停顿错误。
    故选A。
    (2)本题考查了多义字的辨析。
    A.“教之耐事”意思是娄师德教给弟弟要耐心做事。“之”结构助词“的”意思 。
    B.“洁之”意思是干净。“之”结构助词“的”意思。
    C.“以子之矛”意思是比喻拿对方的观点、方法或言论来反驳对方。“之”结构助词“的”意思。
    D.“虽与之俱学”意思是尽管两个人共同学习,但他们的学习成果却悬殊很大。“之”代词,代指认真学习的那个人。
    故选D。
    (3)本题考查了文言文的理解。
    结合该句中“师德”指的是“娄师德”,“曰”意思是说,“未”是不行的意思,“洁”是干净的意思,“正事”是应该的意思,“自”意思是自己。可知该句的意思是娄师德说“还不行,你自己擦掉唾沫,是想退避它的怒气,应让唾沫自然干掉。”
    (4)本题考查了文言文的理解。
    A.委曲求全:勉强迁就,以求保全。也指为了顾全大局而让步。
    B.犯而不校:受到别人的触犯或无礼也不计较。
    C.针锋相对:针尖对锋芒。比喻双方在策略、论点及行动方式等方面尖锐对立。
    D.逆来顺受:对恶劣的环境或无礼的待遇采取顺从和忍受的态度。
    结合文言文题目“吐面自干”的意思是别人往自己脸上吐唾沫,不擦掉而让它自干。形容受了污辱,极度容忍,不加反抗。选项C的意思是站在对立面,不忍受。
    故选C。
    (5)本题考查了文言文的理解及主旨或情感。
    A.以牙还牙的意思用牙咬来对付牙咬。
    B.百忍成金的意思形容忍耐的可贵。
    C.狗尾续貂意思是指貂尾不够用了拿狗尾巴来顶替。
    D.沉默是金意思是指不常说话的人易取得成功。
    结合词义,唾面自干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别人往自己脸上吐唾沫,不擦掉而让它自干。形容受了污辱,极度容忍,不加反抗。与“百忍成金”表达相近。
    故选B。
    【点睛】参考译文:娄师德的弟弟被朝廷派去驻守代州,上任前向他辞行,(他)教导他的弟弟要忍耐。他弟弟说:“有人把唾沫吐在我的脸上,我自己将它擦掉就行了吧。”娄师德说:“不行。你自己把它擦干净,这是想躲开别人的怒气,应该让它自己干了才行。”
    10.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
    不识自家
    曩 (nǎng)①有愚者,常于户外县②履为志③。一日出户,及午,忽暴雨。其妻收履。至薄暮,愚者归,不见履,讶曰:“吾家徙乎?”徘徊不进。妻见而怪之,曰:“是汝家,何不入?”愚者曰:“毋履,非吾室。”妻曰:“汝何以不识吾?”愚者审视之,乃悟。
    【注释】①曩:从前。②县:同“悬”,悬挂。③志:标志。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常于户外县履为志(鞋子)
    B.及午(等到)
    C.至薄暮,愚者归(傍晚)
    D.吾家徙乎(消失)
    (2)用自己的话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愚者审视之,乃悟。

    (3)愚者回家全凭“县履为志”,这个故事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和思考?

    【答案】(1)D
    (2)愚蠢的人仔细察看了他的妻子,这才恍然大悟。
    (3)做事不要死板教条,要灵活多变,善于变通,注重实际。
    【详解】(1)本题考查文言文词语理解。
    D.吾家徙乎(消失)——搬迁;“徙”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有迁移、调动官职、变化等;
    故选D。
    (2)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
    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先判断是否是特殊句式,本题是普通陈述句,接着理解其中实词和虚词的意思,再连词成句,最后适当调整语序和词语,做到信达雅;
    愚:愚蠢;
    者:……的人;
    审视:仔细观察;
    之:代词,代指愚者的妻子;
    乃:才;
    悟:明白;
    故:愚蠢的人仔细察看了他的妻子,这才恍然大悟。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主人公仅因为自己鞋子没挂在门口,就不认自己的家,作者写只认鞋子不认妻子的愚人,讽刺了了那些死守教条,不知变通的人。
    【点睛】参考译文:从前有个愚蠢的人,经常在门外悬挂鞋子作为标志。一天他到外面去,等到了中午,忽然下起了大雨,他的妻子把鞋子收了进来。到了傍晚时分,愚蠢的人回到了家,他没有看见鞋子,惊讶地问:“我家搬迁了吗?”来回走动却不进去。他的妻子看见了他,问道:“这是你的家,为什么不进去呢?”愚蠢的人说:“没有鞋子,这就不是我的家。”妻子说:“你难道不认识我了吗?”愚蠢的人仔细观察了他的妻子,这才恍然大悟。
    古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师旷问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11.解释加点词语。
    (1)晋平公问于师旷曰( ) (2)盲臣安敢戏其君( )
    (3)何不炳烛乎( ) (4)善哉( )
    12.结合注释,翻译划线句子。
    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13.文中师旷用了三个比喻,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答案】11. 向 戏弄 点燃 好 12.我年龄七十岁,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 13.学无止境;一个人要有活到才老学到老的精神;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终身学习,受益终身。
    【解析】11.本题考查字词解释能力。
    (1)晋平公问于师旷曰:晋平公问师旷,说。于:向。
    (2)盲臣安敢戏其君: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戏:戏弄,开玩笑。
    (3)何不炳烛乎:为什么不点上蜡烛呢?炳:点燃。
    (4)善哉:讲得好啊!善:说得好。
    12.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能力。
    吾:我。
    年:年龄。
    欲:想要。
    学:学习。
    恐:恐怕,担心。
    已:已经。
    暮:晚,这里指年老、时间晚。
    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意思:我年纪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但是担心已经太晚了。
    13.本题考查内容主旨能力。
    从文中第③自然段“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可知,师旷用了三个比喻,即“日出之阳”、“日中之光”和“炳烛之明”,意在说明一个道理:人生学无止境,无论何时都应该抓紧学习。他以此告诫晋平公,年纪并不是学习的障碍,只要有目标、有恒心、有信心、有决心,任何时候都可以开始学习,并取得成功。
    这三个比喻不仅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学习的不同阶段和效果,也深刻揭示了学习的持续性和重要性。因此,我们应该坚持终身学习,不断追求进步,让学习成为我们人生道路上的永恒动力。
    【点睛】参考译文:
    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但是恐怕已经晚了。”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上蜡烛呢?”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呢?”师旷说:“我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怎敢戏弄君主。我曾听说:少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初升的太阳一样;中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正午的太阳一样;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点蜡烛一样明亮,点上蜡烛和暗中走路哪个好呢?”平公说:“讲得好啊!”
    璐璐嘉嘉带你一起挑战小古文《明山宾卖牛》,完成练习。
    山宾性笃实,家中尝乏用,货所乘牛。既①售牛收钱,治差②已久,恐后脱发,叹曰:“此言足使还淳反朴,激薄停浇③矣。”
    ——《梁书明山宾传》
    【注释】①既:已经;②差:病愈,后来写作“瘥”(jù):急忙;③激薄停浇:意思说制止不淳朴、不厚道的坏风气。
    14.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山宾性笃实
    货所乘牛
    15.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此牛经患漏蹄,治差已久,恐后脱发。

    16.联系课文说说明山宾是个什么样的人?你从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14. 忠厚,厚道 卖 15.这牛过去曾有失蹄的病,如今病愈很久,恐怕它以后还会复发。 16.明山宾是个忠厚老实、为人真诚的人。启示:要珍惜他人的善良。
    【解析】14.本题考查字词的理解。
    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山宾性笃实”的意思是:明山宾生性淳厚老实。笃实:忠厚,厚道。
    “货所乘牛”的意思是:把自己乘坐的牛卖掉。货:卖,出售。
    15.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
    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分析可知,重点字词有:差:病愈。脱:或许,也许。发:复发。
    “此牛经患漏蹄,治差已久,恐后脱发,无容不相语”意思是:这头牛曾经得过漏蹄病,治好很长时间了,恐怕它以后还会复发。
    16.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与情感主旨。
    阅读文章,由“山宾性笃实”可以看出,明山宾是个忠厚老实的人;由“既售牛收钱,乃谓买主曰:‘此牛经患漏蹄,治差已久,恐后脱发,无容不相语。’”可以看出,明山宾为人真诚。《明山宾卖牛》讲述了明山宾卖牛的时候把自己家牛曾经得过病的事告诉买主的故事,体现了明山宾诚实无欺的高贵品质,告诉我们要做一个诚实的人,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人之为人的最重要的品德。
    【点睛】参考译文:
    明山宾生性淳厚老实,家里曾经因为贫困,卖掉了所乘坐的牛。收了牛钱以后,于是对买主说:“这头牛曾经得过漏蹄病,治好很长时间了,恐怕它以后还会复发,不得不告诉你。”买主急忙要求退还一部分牛钱。隐士阮孝绪听说后,感叹说:“这话足以让人返璞归真,停止刻薄吝啬的行为了。”
    17.阅读。
    雪人
    大雪之后,庭中积雪数,群儿皆来,堆雪作人形。目张,口开,肢体臃肿,趺(fū)①坐如僧。有顷②,日出雪融。雪人亦消瘦,渐化为水矣。
    [注释]①趺坐:盘腿端坐的姿势。②有顷:一会儿。
    (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群儿皆来,堆雪作人形。
    (2)雪人什么样子?请从文中找到这句话写在横线上。

    (3)雪人的外形有什么变化?请用文中的一对反义词概括: ——
    (4)雪人化成水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答案】(1)群儿/皆来,堆雪/作/人形。
    (2)目张,口开,肢体臃肿,趺坐如僧。
    (3) 臃肿 消瘦
    (4)日出雪融
    【详解】(1)本题考查文言短句。
    “群儿皆来,堆雪作人形。”的意思是:好多小孩子都跑过来,把雪堆起来做成人的样子。“群儿”作为主语,与谓语“皆来”构成一个完整的意思单元,因此在这里设置一个停顿,即“群儿/皆来”。
    “堆雪”作为动词短语,描述了孩子们的动作,而“作人形”则是这个动作的目的,因此在动词和目的之间设置停顿,即“堆雪/作/人形”。
    综上所述,这句诗的朗读节奏应该划分为:“群儿/皆来,堆雪/作/人形”。这样的划分既符合中文诗歌的朗读习惯,也能让听众更清晰地理解诗句所要表达的内容。
    (2)本题考查找关键句。
    本题要求找出雪人样子的句子,结合注释可知,雪人的样子是“目张,口开,肢体臃肿,趺坐如僧。”翻译为:眼睛睁着,嘴巴张开,四肢和身体肿胖,盘腿而坐,像个僧人。
    (3)本题考查找关键词。
    描写雪人外形的句子是“目张,口开,肢体臃肿,趺坐如僧。”和“雪人亦消瘦,渐化为水矣。”翻译为:“雪人眼睛睁着,嘴巴张开,四肢和身体肿胖,盘腿而坐,像个僧人。”和“雪人也消融变瘦,逐渐融化成水了。”。故雪人的外形变化可用文中的一对反义词“臃肿”和“消瘦”来概括。
    (4)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雪人亦消瘦,渐化为水矣。”的意思是:雪人也消融变瘦,逐渐融化成水了。结合上下文,可知雪人化成水的原因是“有顷,日出雪融。”意思是:过了一会儿,太阳出来了,雪融化了。本题要求用原文语句回答,故填:有顷,日出雪融。
    【点睛】参考译文:
    大雪过后,院子里积起的雪有几寸厚。好多小孩子都跑过来,把雪堆起来做成人的样子。雪人眼睛睁着,嘴巴张开,四肢和身体肿胖,盘腿而坐,像个僧人。过了一会儿,太阳出来了,雪融化了。雪人也消融变瘦,逐渐融化成水了。
    阅读理解。
    欧阳询观古碑
    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驻马观之,良久而去,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注释】
    ①欧阳询:唐代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
    ②尝:曾经。
    ③索靖:晋代书法家。
    ④布:铺开、展开。
    ⑤裘:皮衣。
    ⑥因:于是。
    18.借助注释,写出划线句子的大意。

    19.梳理欧阳询观古碑的过程并填空。
    ( )→( )→( )→(宿其旁)
    【答案】18.欧阳询曾经赶路时看见一座古碑,碑文是晋代书法家索靖写的。 19. 驻马观之 下马伫立 布裘坐观
    【解析】18.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理解。
    结合译文和注释可知,画横线的句子“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中的“尝行”的意思是曾经骑马路过;“见”是看见;“所书”是索靖书写的;故该句的大意是: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曾经骑马赶路,无意中看到一块古碑,下马观看才知道,原来古碑文是晋代著名书法家索靖书写的。
    1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及概括能力。
    “晋索靖所书。驻马观之,良久而去。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的意思是:原来是晋代著名书法家索靖书写的,他驻马浏览,看了很久后离开。他走离古碑几百步又返回来,下了马站在碑前观察,等到疲乏,又铺开皮衣坐下来观察。结合译文可知,文章写了欧阳询初见古碑,停下观赏,不舍得离去于是又返回观看,累了席地而坐待了三天才离去。根据此过程进行概括即可。所以欧阳修询观古碑的过程是:驻马观之→下马伫立→布裘坐观→宿其旁观。
    【点睛】参考译文:欧阳询曾经骑马赶路,无意中看到一块古碑,原来是晋代著名书法家索靖书写的,他驻马浏览,看了很久后离开。他走离古碑几百步又返回来,下了马站在碑前观察,等到疲乏,又铺开皮衣坐下来观察,于是就住宿在古碑旁,守在碑前多日才离去。
    阅读下国小古文,完成作业。
    人饷(xiǎng)魏式一杯酪,魏式啖(dàn)少许,盖头上题“合”字以示众。众莫能解。次至杨修,修便啖。曰:“公教人啖一口也,复何疑?”
    20.多读几遍。联系语境。说说下面汉字的意思。
    示众: 解:
    21.联系请境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公教人啖一口也,复何疑?”

    22.杨修是怎么知道魏武题字的意思?

    【答案】20. 展示给大家看 理解 21.“主公叫我们每人吃一口,又有什么好怀疑的呢?” 22.“合”字可分解为“人一口”,故可理解为“一人吃一口”。
    【解析】20..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在具体句子中理解词语的意思。盖头上题“合”宇以示众:在杯盖上写了一个“合”字给大家看。故“示众”的意思是展示给大家看。众莫能解:众人没人能够理解写这个字的原因。故“解”的意思是理解。
    21..本题考查的是翻译文言语句。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公教人啖一口也,复何疑”:“教”同“叫”;“啖”吃的意思;“复”又的意思;故答案是“主公叫我们每人吃一口,又有什么好怀疑的呢?
    22.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做此题,要认真理解“盖头上题‘合’字以示众”“公教人啖一口也,复何疑?”,曹操在杯盖上写了一个“合”字,“合”字可分解为“人、一、口”,这三个汉字,杨修是通过把“合”字分解来知道魏武题字的意思,故理解为“一人吃一口”。
    【点睛】参考译文:有人进贡给魏武帝曹操一杯乳酪,曹操吃了一点,在杯盖上写了一个“合”字给大家看,众人没人能够理解写这个字的原因。轮到杨修时,他便吃了一口,说:“主公叫我们每人吃一口,又有什么好怀疑的呢?”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子奇年十六,齐君使治阿。既而君悔之,遣使追。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阿,共载皆白首也。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子奇至阿,铸库兵以作耕器,出仓廪以赈贫穷,阿县大治。魏闻童子治邑,库无兵,仓无粟,乃起兵击之。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
    【注】①阿:指阿县②共载:同车的③赈:救济。
    23.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奇/十六B.既而/君悔之C.夫以/老者之智D.铸库兵/以作耕器
    24.解释下面句子加点的词。
    (1)使( )
    (2)反( )
    (3)闻( )
    25.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

    (2)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

    26.“追者”认为“子奇必能治阿”的理论依据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答案】23.C 24. 派 返回 听说 25. 凭借老人的智慧,由年轻的人来作最终决定,一定能治理好阿县啊! 阿县的人父子兄弟相互鼓励,以自己家的兵器打败了魏国军队。 26.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
    【解析】译文:
    子奇十六岁的时候,齐国的国君派(他)去治理阿县。不久,齐君反悔了,派人追赶。追赶的人回来说:“子奇一定能够治理好阿县的。同车的人都是老人。凭借老人的智慧,由年轻的人来作最终决定,一定能治理好阿县啊!”子奇治理阿县,把兵库里的兵器锻造成为耕田的农具,打开粮仓来救济贫穷的人民,阿县治理得整整有条。魏国的人听说小孩子治理阿县,兵库里没有武器,粮仓里没有积粮,于是就起兵攻打(齐国)阿县,阿县的人父子兄弟相互鼓励,以自己家的兵器打败了魏国军队。
    23.本题考查句子停顿。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
    A 正确。子奇十六:子奇十六岁的时候。故该断句正确。
    B 正确。既而君悔之:不久,齐君反悔了。故该断句正确。
    C 错误。夫以老者之智:凭借老人的智慧,正确的断句为:夫/以老者之智。
    D 正确。铸库兵以作耕器:把兵库里的兵器锻造成为耕田的农具。故该断句正确。
    24.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1)齐君使治阿:齐国的国君派(他)去治理阿县。使:派。
    (2)追者反曰:追赶的人回来说。反:返回。
    (3)魏闻童子治邑:魏国的人听说小孩子治理阿县。闻:听说。
    25.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1)重点词语:以,凭借。决,决断。句意:凭借老人的智慧,凭借少年人的决断,一定能治理好阿县。
    (2)重点词语:兵:兵器。师:军队。句意:阿县的人父子兄弟相互鼓励,以自己家的兵器打败了魏国军队。
    2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子奇必能治阿”的意思是:子奇一定能够治理好阿县的。结合课文内容可知是“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
    课外文言文
    东安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献之邑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举轴,猫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27.用“/”划出下句正确朗读节奏
    令 初 不 知 爱
    28.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东安一士人善画 (2)旦而过之 (3)令怪之
    2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30.请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画作的精美逼真具体表现在哪里?

    【答案】27.令/初不知爱 28. 擅长 早晨 认为……奇怪 29.这时候,才知道这幅画画得很逼真。 30.示例:“跟跄逐之”,不止一只猫是这样,“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从侧面烘托出画画得通真。
    【解析】译文:东安有一个读书人擅长做画,作了一幅题材为老鼠的画,献给县令。县令开始不知道爱惜它,很随意地把这幅画挂在墙壁上。每天早晨走过挂画的地方,那幅鼠画总是落在地上,多次挂上去多次落下地。县令对这种情况感到很奇怪。一天黎明时候县令起来察看,发现画落在地上,而有一只猫蹲在画的旁边。等到县令把画拿起来,猫就跟着跳起来追赶那幅鼠画。县令就用这幅画来试其他的猫,结果没有一只不是这样的。到这时候,才知道这幅鼠画是画得很逼真的,值得爱惜。
    27.本题考查的时候对语句节奏的朗读和节奏的划分。结合语句的含义进行分析,原句的内容“令初不知爱”的意思是县令开始不知道爱惜它,所以节奏划分应该是令/初不知爱。
    28.本题考查的是字词解释,结合语境的特点进行分析和理解即。
    (1)“东安一士人善画”意思是东安有一个读书人擅长做画,所以“善”的意思是擅长。
    (2)“旦而过之”意思是每天早晨走过挂画的地方,所以“旦”的意思是早晨。
    (3)“令怪之”意思是县令对这种情况感到很奇怪,所以“怪”的意思是认为……奇怪。
    29.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翻译和理解,结合原句的理解进行分析。注意写出语句中的重点字词的翻译和理解即可。这句话中“始”的意思是才开始,所以“逼真”的意思是画得很逼真。可以得出这句话中的含义是这时候,才知道这幅画画得很逼真。
    30.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根据题干的要求进行分析。参考译文的内容,例如从“跟跄逐之”可以看出猫就跟着跳起来追赶那幅鼠画。可以得出不止一只猫是这样,然后“以试群猫,莫不然者”即结果没有一只不是这样的,从侧面烘托出画画得通真。
    阅读理解。
    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注释】①滥:失实的。②竽:一种古代乐器。③南郭:复姓。④处士:相当于先生。⑤说:通“悦”,喜欢。⑥廪:粮仓。
    31.试着解释“廪食以数百人。”句子中加点的字。
    食( ) 数( )
    3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湣王立,好一一听之。

    33.故事的最后“处士逃”,他为什么要逃走?

    【答案】31. 给东西吃 几,几个 32.齐湣王继承王位。他喜欢吹芋的人一个一个地吹给他听。 33.因为南郭处士本来不会吹竽,在齐宣王时可以混在人群中过关,但到了齐湣王时就行不通了。这犯了“欺君之罪”,要被杀的。所以他逃跑了。
    【解析】齐宣王派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齐宣王很高兴。官府给他的待遇和那几百人一样。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齐湣王(田地)继承了王位。齐湣王喜欢听一个一个地独奏,南郭处士就逃跑了。
    3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字词的识记和理解。
    廪食以数百人:官府给南郭处士的待遇和那几百人一样。
    食:给东西吃。
    数:几,几个。
    32.此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翻译的能力。这类题可以从直译和意译两个部分进行整体和逐字逐句的译文,如果语句不通顺的情况出现时,须要结合修改病句的方法对其进行修改。
    湣王立,好一一听之:齐湣王继承王位.他喜欢吹芋的人一个一个地吹给他听。
    33.本题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首先反复多读,读懂故事内容,然后在进一步分析解答。
    齐宣王派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齐宣王很高兴。官府给他的待遇和那几百人一样。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齐湣王(田地)继承了王位。齐湣王喜欢听一个一个地独奏,南郭处士就逃跑了。
    可见南郭先生根本不会吹竽,几百人一起吹的时候他混里面,真一个一个表演的时候他知道装不下去了,当然赶紧跑了。
    文言文阅读。
    画蛇添足
    楚有祠者①,赐其舍人②卮③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选自《战国策.齐策》)
    〖注〗①祠者:主管祭祀的官员。②舍人:门客,手下办事的人。③卮(zhī):古代装酒具。
    34.用“/”标出句子朗读停顿的地方,只能标一处。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35.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①引酒且饮之 引:
    ②数人饮之不足 数:
    ③一人蛇先成 成:
    ④终亡其酒 亡:
    36.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37.你从本文中得到了什么启示?用简洁的文字表述出来。

    【答案】34.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35. 拿,举 几 完成,画成 失去 36.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 37.①我们不要虚构事实,无中生有,必须尊重客观实际,实事求是。②讽刺那些不顾客观实际,自以为是,弄巧成拙的人。③做多余的事情,有时出力不讨好;做事情要把握好分寸,否则好事会变成坏事。④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被胜利冲昏头脑的人,往往为盲目乐观所蔽,而招致失败。
    【解析】34.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为:给。终:最终。亡:失去。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为蛇画脚的人,最终失去了酒。根据文言断句知识点可知,“为蛇足者”后要断句,即: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35.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①引酒且饮之:他拿起酒壶正要喝。引:拿,举。
    ②数人饮之不足:这壶酒几个人都来喝则不足够。数:几个。
    ③一人蛇先成:有一个人先把蛇画好了。成:完成。
    ④终亡其酒:最终失去了酒。亡:失去。
    36.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固:本来。无:没有。安:怎么。之:代词,指蛇。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
    37.本题考査概括文章主旨的能力。
    由“为蛇足者,终亡其酒”可知,这个故事通过画蛇添足的行为及其后果,鲜明地告诉人们做事要把握好度,不要做多余的事情,否则会适得其反。同时也告诫人们要遵循客观事实,不能随意主观臆断去改变,否则可能会带来不好的结果。
    【点睛】参考译文:
    楚国有个搞祭祀活动的人,祭祀完了以后,拿出一壶酒赏给门人们喝。门客们互相商量说:“这壶酒大家都来喝则不足够,一个人喝则有剩余。我们各自在地上比赛画蛇,先画好的人就喝这壶酒。”有一个人先把蛇画好了,他拿起酒壶正要喝,却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继续画蛇,说:“我能够给它画脚。”没等他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成了,把壶抢过去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然后他便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为蛇画脚的人,最终失去了酒。
    38.阅读。
    闵子骞
    闵子骞兄弟两人,母卒①,其父更娶,复生二子。冬月,子骞为其父御②,失辔③,父持其手,寒,衣甚单。父归,呼其后母儿,持其手,温,衣甚厚。即谓妇曰:“吾所以娶汝,乃为吾子,今汝欺④我,寒⑤儿,汝去无留。”子骞前曰:“母在,一子寒;母去,四子寒。”其父默然,而后母亦悔之。
    (选文有改动)
    【注】①卒:死。②御:驾驭车马。③辔: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④欺:欺骗。⑤寒:使……寒冷。
    (1)联系上下文,将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写在括号里。
    ①父持其手
    ②衣甚单
    ③其父默然
    ④而后母亦悔之
    (2)下列词句中的“之”与“而后母亦悔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B.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C.杨氏之子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句子的意思。
    母在,一子寒;母去,四子寒。

    (4)子曰:“孝哉闵子骞!”孝是为人之本,是中华民族的道德之魂。下列没有体现这一传统美德的故事是( )
    A.鹿乳奉亲
    B.孟母三迁
    C.黄香温席
    (5)你积累过哪些与“孝”有关的名言或诗句?任选一句写下来。

    【答案】(1) 握着 很,十分 沉默 后悔
    (2)A
    (3)母亲留在家里,只有我一个儿子受寒;如果母亲离去,四个孩子都会受寒。
    (4)B
    (5)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详解】(1)本题考查字词的意思。
    ①父持其手:他的父亲握着他的手。持:握着。
    ②衣甚单:穿的衣服也很单薄。甚:十分,很。
    ③其父默然:他的父亲一句话也不说,沉默了好久。默:沉默。
    ④而后母亦悔之:而他的后母也很后悔自己的做法。悔:后悔。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而后母亦悔之:而他的后母也很后悔自己的做法。其中“之”是代词,代指自己的做法。
    A.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伯牙弹琴,他的朋友钟子期欣赏音乐。其中“之”是代词,指的是伯牙所奏之曲。
    B.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其中“之”的意思是“的”,结构助词。
    C.杨氏之子: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其中“之”的意思是“的”,结构助词。
    故选A。
    (3)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
    寒:受寒;去:离去。
    “母在,一子寒;母去,四子寒。”的意思是:如果母亲留在我家,就只有我一个儿子受寒;如果母亲离我们而去,四个儿子就都会受寒啊。
    (4)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B.孟母三迁:出自汉·赵歧《孟子题词》。孟母三迁指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体现了母亲对孩子的爱,没有体现孝这一美德。
    故选B。
    (5)本题考查名言警句和诗句的识记。
    结合自己的知识积累,选择与“孝”有关的名言或诗句,写出一个即可,书写要正确,不出现错别字。
    示例:孝为天下之本,亲为生命之源。
    【点睛】参考译文:
    闵子骞兄弟共二人,母亲死后,他们的父亲又娶了一个继母,继母又生了两个儿子。闵子骞给他的父亲驾马,丢失了马的辔头,他的父亲握着他的手,发觉他的手很冷,穿的衣服也很单薄。父亲回去后,把后母生的儿子叫来,握住他的手,手是温暖的,穿的衣也很厚。就对妻子说:“我娶你的原因,是为了我的儿子,现在你欺骗我,让我的儿子受冷,你走吧,不要再留在我家。”子骞上前说:“如果母亲留在我家,就只有我一个儿子受寒;如果母亲离我们而去,四个儿子就都会受寒啊。”他的父亲一句话也不说,沉默了好久,而他的后母也很后悔自己的做法。
    羽尝为流矢所中
    孰为汝多知乎
    为是其智弗若与

    相关试卷

    专题10文言文的手法 2024小升初语文文言文专项讲义 统编版(原卷+解析):

    这是一份专题10文言文的手法 2024小升初语文文言文专项讲义 统编版(原卷+解析),文件包含专题10文言文的手法原卷版2024-2025学年小升初语文文言文专项统编版docx、专题10文言文的手法解析版2024-2025学年小升初语文文言文专项统编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4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9文言文的情感 2024小升初语文文言文专项讲义 统编版(原卷+解析):

    这是一份专题09文言文的情感 2024小升初语文文言文专项讲义 统编版(原卷+解析),文件包含专题09文言文的情感原卷版2024-2025学年小升初语文文言文专项统编版docx、专题09文言文的情感解析版2024-2025学年小升初语文文言文专项统编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2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8 文言文中的人物形象 2024小升初语文文言文专项讲义 统编版(原卷+解析):

    这是一份专题08 文言文中的人物形象 2024小升初语文文言文专项讲义 统编版(原卷+解析),文件包含专题08文言文中的人物形象原卷版2024-2025学年小升初语文文言文专项统编版docx、专题08文言文中的人物形象解析版2024-2025学年小升初语文文言文专项统编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1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