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学习项目一 从古希腊到古典主义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音乐学习项目一 从古希腊到古典主义教案,共2页。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艺术 音乐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第四单元 西方音乐发展史掠影
学习项目一 从古希腊到古典主义(二)
教学目标
1.了解古典主义时期代表作曲家,如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及其代表作品。
2.了解古典主义时期的代表性器乐体裁。
3.有感情地学唱《渴望春天》。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了解古典主义时期代表作曲家,如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及其代表作品。
教学难点
变化音、装饰音的准确演唱。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课前准备
学生分为三组,分别查找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三位作曲家的生平和代表作品,并选出1~2首该作曲家的代表作品在课上推荐。
小组成员共同查找相关资料,讨论并确定展示的形式和内容,如课件演示、思维导图、音乐片段演奏或演唱、角色扮演等。
古典音乐推介会
(25分钟)
1.古典音乐推介会
(1)第一组:介绍海顿的生平和音乐创作成就,推荐作品《G大调第九十四号交响曲“惊愕”》,并说明曲名的来历。
(2)第二组:介绍莫扎特的生平、音乐工作经历和音乐创作成就。推荐作品为钢琴独奏《土耳其进行曲》、歌剧《魔笛》中的“夜后咏叹调”《复仇的火焰在我心中燃烧》。
(3)第三组:介绍贝多芬的生平和音乐创作成就,推荐作品《第五交响曲“命运”》。
在小组展示和表演结束后,教师针对学生在推荐过程中的问题进行纠正。
2.教师补充
教师补充介绍海顿奠定了交响曲四乐章的结构格式,并带领学生欣赏《G大调第一百(军队)交响曲》。
教师补充介绍贝多芬的创作风格,并带领学生欣赏《C大调第二十一钢琴奏鸣曲“黎明”》,初步了解贝多芬的鲜明个性与创作特征。
学唱歌曲(18分钟)
1.初听歌曲《渴望春天》
学生边聆听《渴望春天》边随乐指挥,感受八六拍的韵律。
2.视唱歌谱
教师再次播放歌曲《渴望春天》并出示乐谱,学生视唱《渴望春天》乐谱。教师提示学生注意旋律的起伏、八六拍的韵律以及装饰音、变化音的准确演唱。并在歌唱时思考:旋律在乐句的划分上有什么规律?乐句之间有什么关系?
3.填词演唱歌曲。
4.合唱歌曲片段
学生识读教材中两个二声部合唱练习的乐谱,说一说这两个二声部合唱有什么不同。
学生分成两组,练习二声部合唱,教师伴奏。
课堂小结
(1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所学进行知识回顾和评价:海顿、莫扎特的创作标志着古典主义风格高峰期的到来;贝多芬虽然紧随其后,但其创作风格和他生活的时代一样,横跨两个世纪,贝多芬开启了浓墨重彩的浪漫主义时期。下节课我们将走进浪漫主义时期精彩纷呈的音乐盛宴。
布置作业
(1分钟)
研究一下古典主义时期音乐家的“朋友圈”吧!把你知道的艺术家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音乐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学习项目一 从古希腊到古典主义教案,共2页。
这是一份初中音乐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四单元 西方音乐发展史掠影学习项目三 20世纪西方音乐轨迹教学设计,共3页。
这是一份初中音乐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学习项目二 音乐中的浪漫主义教学设计,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