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人音版四年级下册第7课 回声回声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音乐人音版四年级下册第7课 回声回声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引入课题,复听《回声》并出示标题,深化与拓展,教师归纳《回声》艺术特色,曲作者拉索的相关链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曲创作于16世纪,作曲者拉索是尼德兰(在今日的比利时)作曲家。这是一首双四声部男女混声无伴奏合唱曲。作者巧妙地采用轮唱形式,以一小型的合唱组间隔一小节追随大型合唱组,通过力度强弱的对比,生动地表现了回声在空旷、静谧的山谷中时隐时现、时强时弱地回荡,和谐而又富有色彩变化的和声更令人有置身于群山幽谷的感觉。歌曲的歌词表现人与回声的对话,俏皮而有趣,赋予歌曲以强烈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也使人们领受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愉悦和乐趣。
教学目标
认真聆听《回声》,知道音乐中表现回声的方法,感受音乐与大自然的关系,激发学生在音乐的感悟下去探索、发现大自然的奥秘。
教学重难点
音乐中表现回声的方法,弱起节奏的演唱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师:在自然界中有很多神奇的现象,老师和一位同学来合作一下,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现象?师表演。
生回答。
2.师:你知道回声吗?
生回答。
3.师:回声是发生在山谷中的一种自然现象,回声和我们发出的声音(我们把它称为
原声)相比,有什么相同又有什么不同?
生讨论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的模式导入课题,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同时为本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新课教学
一、听赏并为乐曲命名:播放童声无伴奏合唱《回声》,但不出示作品标题,请学生通过自己对音乐意境的感受,写出个性化的标题。
二、复听《回声》并出示标题:
童声无伴奏合唱《回声》
(尼德兰)拉索 曲
情境:课件播放《回声》——美丽的山谷,迷人的欧洲风情,一幅幅流动的画面,在《回声》如天籁般渺远而空灵的音乐衬托下渐次展开。我们仿佛置身于空旷宁静的山谷,大自然各种生命和谐相处,其乐融融;我们的心灵不禁怦然而动——啊,美妙的回声!
(师):当我们再次聆听了《回声》这首作品,你们一定有所感触,请把你的感受记录下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吧!
三、深化与拓展:
(师):《回声》这首无伴奏合唱创作于16世纪,距现在已经有四百多年漫长的历史,但它仍然是世界各国合唱音乐会的经典曲目,常演不衰。你们能说说其中的原因吗?
(生):发表看法。
四、教师归纳《回声》艺术特色:
1、作品采用了无伴奏合唱这种纯人声的音乐表现手法,使音乐高雅圣洁,给人心灵以宁静与安详;
2、采用了特殊的作曲技法,营造出“回声”的美妙音响,使人有如身临其境,从中感受自然、人与音乐的和谐统一。
五、曲作者拉索的相关链接:
(师):感谢四百年前这位作曲家给我们留下这么优秀的音乐作品,让老师带你们来了解一下《回声》的作者拉索。
课件播放拉索简要生平及作品——
拉索:(1532-1594)尼德兰(现在的比利时)人,十六世纪“尼德兰乐派”重要的作曲家。他一生创作了两千多首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以声乐作品为主),包括弥撒曲、经文歌、牧歌、无伴奏合唱等。他继承了尼德兰乐派旋律优美、风格清新、丰富感人的音乐风格并将其发扬光大,他的作品从宗教音乐的传统束缚下逐步解放出来,充满世俗情怀和生活情趣,通俗风趣,明朗乐观。他的代表作无伴奏合唱《回声》历经漫长的岁月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世界各国音乐会常演不衰的经典合唱曲目。
音乐实践
一、再听《回声》,注意“回声”效果有哪些特点?
(生):旋律的多次模仿、力度的渐弱变化。
(师):为了更好地体验“回声”的效果,我们不妨亲自实践一下,用你们自己的演唱来营造出“回声”,有信心完成吗?
二、“回声”练习
1、《回声》主题节奏动机的多次模仿,力度渐弱:(略)
方法:将学生分成四个声部,人数递减,进行节奏卡农练习;
2、《回声》主题旋律动机的卡农练习,如下例:
1=G 4/4
5 - 3 - | 0 1 1 3 | 6 5 0 0 ||
回 声 美 妙 的 回 声
0 0 5 - | 3 - 0 1 | 1 3 6 5 ||
回 声 美 妙 的 回 声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感受了回声,探索了回声的奥秘。同学们回家听一听自己的回声。
【设计意图】对歌曲意境和主题简单总结,让学生体会音乐的美好。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人音版友谊的回声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聆听歌曲,演唱歌曲,拓展,二组先唱,三,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音版四年级下册友谊的回声公开课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体验回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音乐人音版四年级下册本册综合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组织教学,新歌教学,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