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下册第六单元12 《祝福》 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下册第六单元12 《祝福》 教学设计,共8页。
做思考的苇草--《祝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分析祥林嫂的人物形象,掌握塑造人物的方法。2、探究祥林嫂的反抗精神,把握小说的主旨。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朗诵法讨论法问答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有人说,鲁迅先生的小说中,有三个人物最为出名,他们是孔乙己、阿Q、祥林嫂。不知道同学们注意到没有,这三个名字很有特点,孔乙己有姓无名,阿Q有名无姓,祥林嫂是既无名又无姓。然而这样无名无姓的女人在中国的旧社会却有很多,所以这一人物就非常具有代表性,祥林嫂是一个怎样的人?她的命运又是怎样的?这节课,我们就通过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走进祥林嫂,完成以下两个学习目标。二、整体感知复述故事情节运用概括法(学生复述)明确:外逃帮佣,初到鲁镇被人劫回,被迫改嫁丧夫失子,再到鲁镇捐献门槛,未能赎罪逐出鲁家,沦为乞丐询问灵魂,未得答案祝福之夜,凄然死去。设计意图:小说的故事情节对于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至关重要,所以巩固加深学生的印象。三、文本研习1.分析人物形象(完成学习目标1)运用对比法小组合作交流环节一分析三处肖像描写创设问题祥林嫂的一生悲凉、凄惨,那么这一经典的人物作者是如何塑造的呢?文中有三处肖像描写特别精彩。请同学们在文中找一下,结合小说的故事情节,运用对比法,加以分析。学生诵读加分析第一处34段明确:人物形象肖像:衣着脸颊脸色眼睛温顺勤奋生活困苦对未来充满希望总结:生活给我沉痛的打击,我却对生活充满希望。第二处66段明确:人物形象肖像:脸颊眼睛悲伤失去生活的希望总结:生活又一次给了我重重的一击,我已对生活不在抱有希望,但我依然渴望用自己的双手活下去。第三处临死之前明确:人物形象肖像:头发脸色眼睛整体形象苍老落魄麻木绝望总结:鲁镇再遇祥林嫂,她的精神已经麻木,生命已经枯竭。总结通过对比分析三处肖像描写的不同之处,我们直观的感受到了祥林嫂命运的变化过程。环节二 深入探究肖像描写的相同之处创设问题祥林嫂初到鲁镇、再到鲁镇两处肖像描写的相同之处,作者有何的用意?初到鲁镇: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顺着眼再到鲁镇:头上仍然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顺着眼明确:强调突出情感渐次加强衣着:命运的反复打击脸色:痛苦持续的时间长眼睛:性格的逆来顺受对生活的要求极低情感渐次加强,悲剧色彩渐次浓烈。总结:这就是重复的力量,当穿着同样衣服的祥林嫂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的时候,谁能体会到她灵魂深处的伤悲。文中还有许多描写运用了重复的手法,如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同学们可以课下继续探究。环节三 分析人物的眼睛(运用筛选法)过度:这三处肖像描写作者都着重刻画了祥林嫂的一个部位——眼睛,关于祥林嫂眼部的特写,文中还有许多,请同学们找出来,我们品味一下。明确:7段希望68段痛苦77段麻木102段恐惧106段希望109段崩溃设计目的;品味语言,抓住细节。通过肖像描写分析人物形象。2.祥林嫂身上的反抗精神体现在哪里?(完成学习目标2运用概括法)小组合作交流环节一 鲁迅说: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出他的眼睛。因为眼睛不仅能传达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更能暗示人物命运变化的过程。让我们可以看到,十几年的时间,祥林嫂就从一个“顺着眼”的温顺、善良、安分耐劳的年轻女性,变成了一个“眼珠间或一轮的”活僵尸,那么面对命运一次又一次对她的重击,她反抗了吗?她的反抗精神体现在哪里?明确:逃、撞、捐、问环节二创设问题这是一种真正的反抗吗?逃、撞:保住贞节捐、问:质疑魂灵明确:顺从了封建礼教的贞节,顺从了封建的迷信。设计目的:深化学生对小说主旨的认识。背景链接过度:祥林嫂为什么会如此自觉地屈从于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思想呢?我们来看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1924年,旧中国的农村是空前黑暗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统治,但中国仍然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残余思想的统治和压迫下,男尊女卑,“饿死事小、失节事大”,“鬼神、阴司”等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思想仍然顽固地束缚着广大农民,尤其是妇女,更是承受着难以想像的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双重重压。总结:是时代造成了祥林嫂的悲剧。贞节,迷信等封建思想禁锢了中国女性上千年,这些思想就像毒瘤一样毒害着每一个无辜的女性。在那个年代,祥林嫂自己都会认为,自己就是一个没有从一而终、不干不净的人,就应该活着受侮辱,死后被分尸。但她依然渴望活下去,于是她与命运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抗争,然而,她越是抗争越是发现自己无路可走,最后被强大的封建思想所吞噬。所以鲁迅的朋友许寿裳说:人世间的惨事,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生齐读)这也就是鲁迅先生创作《祝福》的目的,他告诉我们彻底的反封建思想有多么的重要,因为这不仅是时代的进步,文明的进步,更是对人性的一种救赎。设计目的:写作背景能够帮助学生全面认识祥林嫂的人物形象,理解她为什么会自觉地遵从封建思想,从而把握小说的主旨。四、文本延伸学生点评《祝福》被改编搬上影幕,增加了一个情节:祥林嫂捐了门槛,四婶还是不让她碰祭品。她气愤至极,去土地庙,举刀砍门槛。你认为增加“刀砍门槛”这一细节好不好?为什么?设计目的:学以致用拓展学生的思维,可以使学生根据自己对小说的解读,多角度的去思考作品的深远影响。五、课堂小结“刀砍门槛”是祥林嫂的反抗精神的体现。然而在那个吃人封建社会,祥林嫂的生命就如同草芥一般渺小。无论她如何与命运进行抗争,她都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最后,寂然的死去了,死在了人们的祝福声中,祥林嫂的一生真的得到过哪怕是人们一丝丝真诚的祝福吗?没有,祥林嫂多么的不幸。而今天,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只要我们肯努力、肯拼搏、肯奋斗,我们就可以拥有无限美好的未来,我们生而平等,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尊重、被敬畏,我们多么幸运。所以,同学们,加油吧,因为,我们没有理由不努力。今天,老师也把我的祝福送给你们,不同于鲁迅的祝福,是我的一份最真挚的祝福,祝福你们高中梦想成真此生幸福安康目的:总结文本的同时,启发学生思考《祝福》的深刻内涵,并且可以领会新时代生命的价值之所在: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让学生对自己的人生有更深刻的认知。六、课后作业探究《祝福》中哪些人造成了祥林嫂的命运悲剧?设计目的:探究小说中的其他人物形象更全面的认识祥林嫂的命运悲剧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