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1.2《齐桓晋文之事》 知识清单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540469/0-173468098589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1.2《齐桓晋文之事》 知识清单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540469/0-173468098591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2* 齐桓晋文之事导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2* 齐桓晋文之事导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文化常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孟子》一书共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诸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策略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孟子》行文气势磅礴,感情充沛,雄辩滔滔,极富感染力,流传后世,影响深远,成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一、通假字
1.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
2.为长者折枝( )
3.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
4.盖亦反其本矣( )
5.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
6.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
7.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
答案:1.“说”同“悦”,高兴 2.“枝”同“肢”,肢体 3.“刑”同“型”,典范、榜样,用作动词,做榜样 4.“盖”同“盍”,何不 5.“涂”同“途”,道路6.“罔”同“网”,张网捕捉,比喻陷害 7.“颁”同“斑”
二、古今异义
1.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古义:
今义:指中华人民共和国
2.俯足以畜妻子
古义:
今义:男子的配偶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古义:
今义:连词,连接并列的词组或成分
答案:1.古代指中原地区 2.妻子儿女 3.两个词。以,把,介词。及,推广到,动词
三、一词多义
1.舍①之( )②逝者如斯夫,不昼夜( )③便船,从口入( )④屋俨然( )
2.诚①有百姓者( )②是何心哉( )③帝感其( )
3.度①予忖之( )②,然后知长短( )③王请之( )④生之有时,而用之无( )
4.何①牛之( )②由知吾可也( )③夫子哂由也( )④徐公能及君也( )
5.于①构怨诸侯( )②然后快心与( )③吾何快是( )
6.乃①夫我行之( )②是仁术也( )③家祭无忘告翁( )④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⑤重修岳阳楼( )⑥悟前狼假寐( )
7.其①吾不忍觳觫( )②若是,孰能御之( )③我非爱财而易之( ) 以羊也④善推所为而已矣( )
8.之①牛何( )②舍( )③臣固知王不忍也( )④老吾老,以及人老( )
答案:1.①释放 ②停留 ③舍弃,放下 ④房舍 2.①副词,的确 ②副词,的确,确实,这里译为“到底” ③真诚,真心 3.①揣测 ②丈量 ③考虑 ④限度 4.①代词,哪里 ②代词,什么 ③代词,为什么 ④副词,怎么 5.①介词,和,同 ②介词,在 ③介词,对 6.①代词,这样 ②动词,是 ③代词,你的 ④副词,竟 ⑤连词,于是 ⑥副词,才 7.①代词,它 ②连词,如果,表假设 ③代词,那些 ④代词,他的,他们的 8.①动词,往 ②代词,它 ③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④助词,的
四、词类活用
1.形容词活用
(1)形容词做动词
①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
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2)形容词做名词
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 )
2.名词做动词
①权,然后知轻重( )
②然后从而刑之( )
③是罔民也( )
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
⑤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
⑥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3.使动用法
①兴甲兵,危士臣( )
②朝秦楚( )
③以一服八( )
答案:1.(1)①远离 ②爱护 (2)美味的食物;轻软暖和的衣服 2.①称量 ②处罚 ③同“网”,张网捕捉,比喻陷害 ④种植 ⑤穿 ⑥称王 3.①使……动起来;使……处于险境
②使……朝见 ③使……臣服
五、文言句式
1.判断句
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
2.省略句
将以衅钟( )
3.被动句
百姓之不见保( )
4.状语后置句
①王坐于堂上( )
②构怨于诸侯( )
③吾何快于是( )
④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 )
⑤申之以孝悌之义( )
⑥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
5.宾语前置句
①是以后世无传焉( )
②臣未之闻也( )
③莫之能御也( )
④何由知吾可也( )
⑤牛何之( )
⑥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
⑦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
⑧未之有也( )
答案:1.“也”表判断 2.“以”后面省略了“之”
3.“见”表示被动 4.①应为“王于堂上坐” ②应为“于诸侯构怨” ③应为“吾何于是快” ④“立于王之朝”应为“于王之朝立” ⑤应为“以孝悌之义申之” ⑥应为“颁白者于道路不负戴矣” 5.①“是以”应为“以是” ②“未之闻也”应为“未闻之也” ③应为“莫能御之也” ④“何由”应为“由何” ⑤应为“牛之何” ⑥“是以”应为“以是” ⑦“何以异”应为“以何异” ⑧应为“未有之也”
六、文化常识
孟子,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名轲,字子舆。
2.齐桓,即齐桓公,春秋齐国国君,姓姜,名小白,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3.晋文,即晋文公,春秋时晋国国君,姓姬名重耳,公元前636—前628年在位。他们两人都是春秋时称霸的诸侯,与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合称“春秋五霸”。
4.衅(xìn)钟:古代新钟铸成,宰杀牲口,取血涂钟行祭,叫作“衅钟”。
5.钧:古代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
6.中国:古代指中原地区。
7.商贾:是古代对商人的称呼,释为行商坐贾 ,行走贩卖货物为商,坐着出售货物为贾,二字连用,泛指做买卖的人。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2* 齐桓晋文之事学案设计,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注解,知识点,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句式,成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2* 齐桓晋文之事优质导学案,共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过程,A层必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2* 齐桓晋文之事导学案,共1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文本解读,素养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方法,学习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