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八年级(上)第二次月考物理物理试卷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八年级(上)第二次月考物理物理试卷第1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八年级(上)第二次月考物理物理试卷第2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八年级(上)第二次月考物理物理试卷第3页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八年级(上)第二次月考物理物理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八年级(上)第二次月考物理物理试卷,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3分)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 )
    A.月亮B.点燃的蜡烛
    C.电影屏幕D.课本
    【答案】B
    【解析】解:ACD、月亮,是反射其它物体的光,故ACD错误;
    B、点燃的蜡烛自身能发光,故B正确。
    故选:B。
    2.(3分)下列有关光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凿壁偷光”——光的镜面反射
    B.岸上的人看到水中的鱼——光的直线传播
    C.在沙漠中形成的“海市蜃楼”——光的折射
    D.驾驶员看到后视镜中的景物——光的漫反射
    【答案】C
    【解析】解:A.凿壁偷光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
    B.岸上的人看到水中的鱼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C.海市蜃楼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D.通过后视镜观察景物,故D错误。
    故选:C。
    3.(3分)一束阳光与镜面成60°角照射到平面镜上,此时反射角为( )
    A.60°B.30°C.40°D.0°
    【答案】B
    【解析】解:一束阳光与镜面成60°角照射到平面镜上,则入射角为90°﹣60°=3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故选:B。
    4.(3分)如图所示,小赵同学手拿时钟站在平面镜前,则( )
    A.小赵同学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小
    B.时钟指示的时间是2点整
    C.小赵同学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大
    D.时钟指示的时间是10点整
    【答案】D
    【解析】解:(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和像大小相等,像的大小不变。
    (2)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则表盘上的数字顺序与实际的左右相反故时钟指示的时间是10点整,故选项B错误。
    故选:D。
    5.(3分)如图所示,平面镜M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光源S发出一束激光射到镜面上,为了让光斑P向右移动,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
    A.让光源S顺时针转动一个角度
    B.将镜面竖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
    C.让光源S逆时针转动一个角度
    D.将镜面水平向右移动一段距离
    【答案】C
    【解析】解:A.让光源S顺时针转动一个角度,反射角减小,故光斑左移;
    B.将镜面竖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入射角和反射角不变,故光斑左移;
    C.让光源S逆时针转动一个角度,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向右偏转,故C正确;
    D.将镜面水平向右移动一段距离,入射点不变,反射光的位置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6.(3分)一束单色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情境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O是入射光,OA是反射光
    B.AO是入射光,OB是折射光
    C.∠AOM是入射角,∠BON是反射角
    D.光若沿CO入射,将沿OA射出
    【答案】D
    【解析】解:ABC、根据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应该关于法线对称,如图所示:

    根据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由空气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可知:AO为入射光线,OC为折射光线,∠BOP是反射角,故ABC错误;
    D、根据光路是可逆的可知,将沿OA射出。
    故选:D。
    7.(3分)如图所示,醴泉湖景区风景如画,素有渭北高原的“杭州西湖”之美誉。用手机查看醴泉湖风景时,这三种色光是( )
    A.红、黄、蓝B.红、绿、紫C.红、绿、蓝D.红、黄、绿
    【答案】C
    【解析】解:用放大镜观察手机画面,可以发现是由红、绿。
    故选:C。
    8.(3分)图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其中凸透镜是( )
    A.B.
    C.D.
    【答案】D
    【解析】解:从四个光线通过透镜的情形可知,A、B、C的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是发散的;只有D,为凸透镜。
    故选:D。
    9.(3分)中国航天员王亚平在离地球表面约400km的“天宫”空间站上通过天地连线,给同学们展示了一堂精彩的科学课。如图为王亚平老师做“水球”实验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球”相当于凹透镜
    B.“水球”对透过它的光有发散作用
    C.王亚平远离“水球”时,她的像会变小
    D.图中通过”水球”看到王亚平的像是虚像
    【答案】C
    【解析】解:ABD、王亚平前的水珠相当于凸透镜,此时的看见的像是通过凸透镜成的倒立的,故ABD错误;
    C、王亚平远离“水球”时,当物距变大时,像变小;
    故选:C。
    10.(3分)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可在距凸透镜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某一物体放在此凸透镜前20cm处,调节光屏的位置( )
    A.倒立、放大的像B.不能成像
    C.正立、放大的像D.倒立、缩小的像
    【答案】A
    【解析】解: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所以15厘米就是该凸透镜的焦距。
    现在的物距是20厘米,大于一倍焦距,由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故A正确。
    故选:A。
    11.(3分)下列关于透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焦距越长,透镜对光的折射作用越弱
    B.凸透镜只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
    C.凹透镜两个焦点之间的距离叫做焦距
    D.平行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一定会聚于焦点
    【答案】A
    【解析】解:A.焦距越长,透镜对光的折射作用越弱;
    B.凸透镜可以将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于一点,也对其它方向射来的光线同样有会聚作用;
    C.凹透镜的焦点到光心的距离为焦距,而不是两个焦点之间的距离叫做焦距;
    D.只有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才会聚于焦点,故D错误。
    故选:A。
    12.(3分)如图所示是蜡烛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的成像情况,以下器材中利用这一成像原理的是( )
    A.放大镜B.幻灯机C.潜望镜D.照相机
    【答案】D
    【解析】解:由图知,u>v、缩小的实像。
    故选:D。
    13.(3分)下列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实像是由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虚像是由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
    B.实像能成在光屏上,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
    C.虚像是人的幻觉,光线并没有进入人眼,实像是相反
    D.实像有放大的,也有缩小的,虚像一定是放大的
    【答案】B
    【解析】解:A、光的直线传播可以产生实像,也可以产生虚像。
    B、是否用光屏能呈接是实像和虚像的重要区别,虚像呈接不到。
    C、我们能看到虚像和实像,不是幻觉。
    D、实像有放大、缩小、缩小。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3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和点燃的蜡烛固定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图中光屏未画出)( )
    A.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B.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等大的实像
    C.光屏一定位于70cm刻度处
    D.光屏一定位于70到90cm刻度之间
    【答案】A
    【解析】解:由图可知,此时物距u=50cm﹣20cm=30cm>2f,即光屏一定位于60到70cm刻度之间、缩小的实像,BCD错误。
    故选:A。
    15.(3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某小组测量出物距和像距的数据,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图象( )
    A.该凸透镜的焦距f=20cm
    B.当物距u=30cm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当物距u=8cm时,所成的像能用光屏承接
    D.若把物体从距凸透镜30cm处向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过程中,所成的像会逐渐变小
    【答案】B
    【解析】解:A、由图可知,根据u=v=2f,所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f=10cm;
    B、当物距u=30cm时,根据u>2f,故B正确;
    C、当物距u=7cm,成正立,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D、若把物体从距凸透镜30cm处向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过程中,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所成的像会逐渐变大。
    故选:B。
    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空1分,共11分)。
    16.(3分)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之间发生折射的光路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空气在界面的 左 侧,折射角的大小是 35 °,折射角 小于 (选填大于、小于、等于)入射角。
    【答案】左;35;小于。
    【解析】解:由图知:光线从左侧射向右侧,所以左侧光线是入射光线;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折射角,入射角为90°﹣30°=60°如图所示;
    图中可以看出,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即左侧是空气。
    故答案为:左;35。
    17.(3分)唐代高骈的诗句“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中蕴含着一些物理知识:看到“绿树”是树叶 反射 (选填“反射”或“吸收”)绿光;大家都看到它,这是因为光射到树叶上发生了 漫 (选填“镜面”或“漫”)反射,“倒影”是正立、 等大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 虚 像(选填“虚”或“实”)。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析】解: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与其颜色相同的色光,吸收与其颜色不同的色光,我们看到树叶之所以呈现绿色;
    大家都能看到树叶,这是因为光射到树叶上发生了漫反射而进入人的眼里;
    “倒影”是绿树在水面成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等大的虚像。
    故答案为:反射;漫;等大;虚。
    18.(3分)在图中所示透镜中,属于凸透镜的有 acd ,属于凹透镜的有 bef ,凸透镜对光线具有 会聚 作用。
    【答案】acd;bef;会聚。
    【解析】解:如图,acd透镜中间比边缘厚是凸透镜;
    bef透镜中间比边缘薄是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故答案为:acd;bef。
    19.(2分)如图所示,一束光经过一个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点A,取下透镜后,则该透镜起到 发散 (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由此说明,能将光线会聚于一点的透镜 不一定 (选填“一定”或“不一定”)是凸透镜。
    【答案】发散;不一定
    【解析】解:一束光经过一个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点A,取掉透镜后,则该透镜起到发散作用,由此说明。
    故答案为:发散;不一定。
    三、作图题(共4小题,每题3分,共12分)。
    20.(3分)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物体AB经平面镜所成的像。
    【答案】见解答图
    【解析】解:先作出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用虚线连接A′,如图所示:
    21.(3分)如图,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画出其反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
    【答案】
    【解析】解:过入射点作垂直于界面的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根据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在法线右侧的水中画出折射光线
    22.(3分)请在图中作出两条入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的折射光线。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析】解:
    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如图所示:
    23.(3分)将图中的光路图补充完整。
    【答案】
    【解析】解: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
    四、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22分)。
    24.(7分)如图所示,小明用该装置探究光反射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他把一可沿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放置在平面镜上,使一束光紧贴硬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并测出反射角和入射角。改变入射角度数,重复上述实验步骤。
    (1)硬纸板放在平面镜上时,要保持与镜面 垂直 。
    实验中硬纸板显示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位于 法线 两侧。实验时从纸板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 漫 (选填“镜面”或“漫”)反射。
    (2)实验中将ON右侧纸板向后折,就看不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在 (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3)以法线ON为轴线,将白色硬纸板的B面绕法线ON旋转,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 不发生 (选填“发生”或“不发生”)变化。
    (4)如果让入射光线沿着纸板上已经画出的一条反射光线射到平面镜上的O点,会观察到反射光线将与原入射光线重合,这说明了 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
    (5)小明在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之间的关系时,三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实验所测数据如表。他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和其他同学的结论并不一致 测量时将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当成反射角 。
    【答案】(1)垂直;法线;漫;(2)在;(3)不发生;(4)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5)测量时将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当成反射角
    【解析】解:(1)如果实验中硬纸板放得没有与平面镜垂直,稍有倾斜,法线将会不在硬纸板上,
    所以在硬纸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实验中硬纸板显示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位于法线两侧。
    实验时从纸板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是由于纸板表面凹凸不平。
    (2)沿ON将右侧纸板向后折,则在纸板上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应在同一平面内。
    (3)沿ON将右侧纸板向后折,则在纸板上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应在同一平面内,但反射光线仍然存在。
    (4)让光线逆着反射光线BO射向镜面,经平面镜反射后,表明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5)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30°,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30°,而75°,50°正好是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
    故答案为:(1)垂直;法线;漫;(3)不发生,光路可逆。
    25.(7分)如图甲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1)实验时,应采用 透明薄玻璃板 (填“平面镜”或“透明薄玻璃板”),这样不仅能观察到蜡烛的像,也便于 确定像的位置 。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可以看到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取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蜡烛B替代的是 蜡烛A (填“蜡烛A的像”或“蜡烛A”),这种科学探究方法
    为 等效替代法 (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 不能 (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虚像 (填“虚像”或“实像”)。
    (4)实验过程中如果玻璃板没有垂直架在纸上,而是如图乙所示倾斜,蜡烛A的像应是图中的 A1 (填“A1”“A2”或“A3”)。
    【答案】(1)透明薄玻璃板;确定像的位置;(2)蜡烛A;等效替代法;(3)不能;虚像;(4)A1。
    【解析】解:(1)该实验采用透明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玻璃板是透明的,也能观察到蜡烛B,蜡烛B的位置便是蜡烛A的像的位置;
    (2)实验过程中,蜡烛A放在平面镜前面,蜡烛A和蜡烛A的像都不能移动,所以蜡烛B代替的是蜡烛A;
    (3)平面镜成像实验时,把光屏放在像的位置,发现光屏上并没有像;
    (4)实验过程中如果玻璃板没有垂直架在纸上,而是如图所示倾斜,蜡烛A的像应是图中的A1。
    故答案为:(1)透明薄玻璃板;确定像的位置;等效替代法;虚像1。
    26.(8分)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10.0 cm。
    (2)在实验前将此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并调整实验器材,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同一高度 。该实验应在光线较 暗 (选填“亮”或“暗”)的环境中进行。
    (3)当装置在如图乙所示位置时,此时光屏上成倒立、 放大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在生活中人们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制成了 投影仪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4)若将蜡烛向左移动,应将光屏向 左 (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像的大小与之前相比会 变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在实验进行了一段时间后,随着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蜡烛的像会慢慢向 上 (选填“上”或“下”)移动。
    【答案】(1)10.0;(2)同一高度;暗;(3)放大;投影仪;(4)左;变小;(5)上。
    【解析】解:(1)凸透镜能把平行光线会聚一点,由图甲可知,焦点到光心的距离为f=40.0cm﹣30.0cm=10.6cm;
    (2)为了能使像清晰的成在光屏的中央位置,要调整蜡烛、光屏的高度、凸透镜;
    环境越暗,烛焰相对越亮;
    (3)由图可知,此时u=15.0cm,成倒立,应用为投影仪;
    (4)若将蜡烛向左移动,此时物距增大,所以将光屏向左移动,此时像的大小与之前相比会变小;
    (5)蜡烛燃烧变短时,烛焰向下移动,那么光屏上的像要向上移动。
    故答案为:(1)10.0;(2)同一高度;暗;投影仪;变小。
    五、计算题(共1小题,共10分)。
    27.(10分)一辆汽车在距前面山崖处鸣笛后经过4s听到回声。(空气中声速340m/s)
    (1)若车以20m/s速度向靠近山的方向匀速行驶,则4s汽车行驶的距离是多少?
    (2)鸣笛时车和山崖间的距离为多少?
    (3)若汽车在高速公路某处看到了如图所示的标志牌,实际用80分钟到达贵阳,试通过计算说明汽车在此路段是否超速?
    【答案】(1)4s汽车行驶的距离是80m;
    (2)鸣笛时车和峭壁间距离为720m;
    (3)汽车在此路段没有超速。
    【解析】解:(1)根据v=可知车=v车t=20m/s×4s=80m;
    (2)声音4s传播的路程:s声=v声t=340m/s×3s=1360m,
    鸣笛时车和峭壁间距离:;
    (3)根据题干中的交通标志牌可知,到贵阳的路程:s=120km;
    汽车从交通标志牌到贵阳的平均速度为:v===90km/h<100km/h。
    答:(1)4s汽车行驶的距离是80m;
    (2)鸣笛时车和峭壁间距离为720m;
    (3)汽车在此路段没有超速。
    实验次序
    入射角
    反射角
    第一次
    15°
    75°
    第二次
    30°
    60°
    第三次
    40°
    50°

    相关试卷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滕州八年级(上)月考物理(12月份)物理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滕州八年级(上)月考物理(12月份)物理试卷,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与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度八年级(下)期末物理物理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度八年级(下)期末物理物理试卷,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与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舜耕中学八年级(上)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舜耕中学八年级(上)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