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市级示范高中智学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卷(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湖北省市级示范高中智学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湖北省市级示范高中智学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湖北省市级示范高中智学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古代文献中记载了很多古代化学研究成果。下列关于的古代文献,对其解释不合理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硝酸钾中含有钾元素,灼烧时,通过蓝色钴玻璃观察,为紫色火焰,这是焰色试验,而朴消含有Na元素,灼烧时发出黄色火焰,因此可以通过焰色试验进行鉴别这两种物质,故A正确;
B.KNO3撞击后发生爆炸,不是自燃,故B错误;
C.发生的反应是2KNO3+3C+SK2S+N2↑+3CO2↑,KNO3中N的化合价降低,KNO3为氧化剂,故C正确;
D.以水淋之后,应是溶解,煎炼而成,应是蒸发结晶,故D正确;
故选B。
2. 2024年5月8日,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顺利完成首次海试。舰体需要采取有效的防腐蚀措施,下列措施不合理是
A. 舰体采用耐腐蚀的特种钢材B. 舰体表面喷涂油漆
C. 舰体外壳安装镁合金D. 舰体与外接电源正极相连
【答案】D
【解析】
【详解】A.海水中盐的浓度较大,钢铁易发生吸氧腐蚀,所以舰体采用耐腐蚀的特种钢材,可防止舰体腐蚀,A合理;
B.舰体表面喷涂油漆,将隔绝舰体与海水的接触,从而防止舰体腐蚀,B合理;
C.舰体外壳安装镁合金,形成镁、铁、海水原电池,镁作负极,从而阻止舰体发生腐蚀,C合理;
D.舰体与外接电源正极相连,则舰体作阳极,从而加速舰体腐蚀,D不合理;
故选D。
3. 哲学观点在化学上有着诸多体现。下列化学事实与对应的哲学观点不相符合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稀盐酸中c(Cl-)小,还原能力弱,则加热时MnO2与稀盐酸不反应,当增大c(Cl-),将稀盐酸转化成浓盐酸时,反应能发生,体现事物的量变到质变,A相符;
B.H2Te、H2Se、H2S、H2O都形成分子晶体,若分子间只存在范德华力,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大,沸点越高,但H2O分子间还能形成氢键,所以其沸点反常,沸点:,体现事物的变化规律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B相符;
C.苯硝化时生成硝基苯,而甲苯硝化时可生成三硝基甲苯,体现苯环受甲基的影响,但没有体现甲基受苯环的影响,不符合相互影响的哲学观,C不相符;
D.AgCl悬浊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当离子浓度减小时会导致沉淀溶解,当离子浓度增大时会导致沉淀的生成,体现事物的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D相符;
故选C
4. 下列关于物质分离和提纯的说法错误是
A. 用苯萃取碘水中的
B. 用蒸馏法分离、和的液态混合物
C. 粗苯甲酸中含有少量和泥沙,提纯苯甲酸的主要步骤为:加热溶解、趁热过滤、蒸发结晶
D. 通过溶液,可除去中混有的少量
【答案】C
【解析】
【详解】A.碘单质易溶于苯,难溶于水,且苯与水互不相溶,可以用苯萃取碘水中的,故A正确;
B.、和互溶且沸点不同,可以用蒸馏法分离,故B正确;
C.粗苯甲酸中含有少量和泥沙,用重结晶法提纯苯甲酸的主要步骤为:加热溶解、趁热过滤、冷却结晶,故C 错误;
D.可以与NaOH反应生成Na2S,乙炔与NaOH不反应,所以可以通过溶液除去中混有的少量,故D正确;
故选C。
5. 下列化学用语表述错误的是
A.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溶液与稀反应:
B. H2O的VSEPR模型:
C. 顺-2-丁烯的结构简式:
D. 用电子云轮廓图表示H—Cl的s-p键形成的示意图:
【答案】A
【解析】
【详解】A.溶液与稀反应,生成Na2SO4、S沉淀、SO2气体和H2O,离子方程式为:,A错误;
B.H2O分子中,中心O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发生sp3杂化,O原子有2个孤电子对,则VSEPR模型为:,B正确;
C.顺-2-丁烯分子中,两个甲基、两个氢原子分别在碳碳双键的同一侧,则结构简式:,C正确;
D.HCl分子中,H原子的1s电子云与Cl原子的3p电子云,沿着3p电子云的对称轴方向进行重叠,则用电子云轮廓图表示H-Cl的s-pσ键形成的示意图:,D正确;
故选A。
6. 铁杉脂素是重要木脂素类化合物,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铁杉脂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中有3个手性碳原子
B. 分子式为
C. 分子中含氧官能团有羟基、醚键、酮羰基
D. 该物质最多可与反应
【答案】A
【解析】
【详解】A.铁杉脂素分子中,带“∗”的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共有3个手性碳原子,A正确;
B.铁杉脂素分子中,含有20个C原子、6个O原子,不饱和度为11,则分子中所含H原子个数为20×2+2-11×2=20,分子式为,B不正确;
C.分子中含氧官能团有酚羟基、醚键、酯基,不含有酮羰基,C不正确;
D.1个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2个酚羟基、1个酯基,则该物质最多可与反应,D不正确;
故选A。
7. 物质结构决定物质性质。下列性质差异与结构因素匹配错误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CsCl形成离子晶体,S8形成分子晶体,离子晶体中离子键键能高于分子晶体中的范德华力,则CsCl的熔点高于S8,A正确;
B.PCl3、PF3中,P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都为=4,都发生sp3杂化,P原子的最外层都有1个孤电子对,由于氟的电负性大于氯,PF3中共用电子对离P原子更远,排斥力更小,键角更小,所以键角:PCl3大于PF3,即与F、Cl的电负性差异有关,B错误;
C.因为F的电负性大于Cl,F-C的极性大于Cl-C的极性,使得F3C-的吸电子能力大于Cl3C-的吸电子能力,导致CF3COOH的羧基中的羟基的极性更大,更易电离出氢离子,所以酸性:CF3COOH强于CCl3COOH,C正确;
D.O的原子半径小于I,O的电负性大于I,则O-H键能大于I-H键能,所以分解温度:H2O大于HI,D正确;
故选B。
8. X、Y、Z、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Y的基态原子核外s轨道电子数等于p轨道电子数。仅Z为金属元素,其基态原子核外有1个未成对电子。W的原子半径在同周期中最小,X、Z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W的原子序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负性:Y<WB. 基态原子未成对电子数:X<Y
C. 单质的沸点:X>Y>WD. Y与Z形成的化合物中可能含有非极性键
【答案】D
【解析】
【分析】Y的基态原子核外s轨道电子数等于p轨道电子数,为O元素,Z为金属元素,其基态原子核外有1个未成对电子,则Z为Na或Al,W的原子半径在同周期中最小,则W为Cl,若Z为Na,则X为C,若Z为Al,则X为Be,为金属元素,综合,X、Y、Z、W为C、O、Na、Cl,以此分析;
【详解】A.氧化性越强,电负性越强,则电负性:C<Cl即X<W,A错误;
B.X为C,基态原子未成对电子数2,Y为O,基态原子未成对电子数2,B错误;
C.C为固体沸点最高,氧气和氯气均为气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沸点越高,则C>Cl2>O2,即X>W>Y,C错误;
D.Y与Z形成的化合物为Na2O2或Na2O,Na2O2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及离子键,Na2O中含有离子键,D正确;
故答案为:D。
9. 过渡金属氧化物离子(以表示)在烃类的选择性氧化等方面应用广泛。与反应的过程如下。已知:其他条件不变时,直接参与化学键变化的元素被替换为更重的同位素时,反应速率会变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步骤Ⅰ和Ⅱ中均涉及氢原子成键变化
B. 若与反应,生成氘代甲醇有3种
C. 其他条件不变时,若与反应,则将变小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步骤Ⅰ中,C—H键断裂,形成O—H键,涉及氢原子成键变化;步骤Ⅱ中,M—O键、M—C键断裂,形成C—O键,未涉及氢原子成键变化,A错误;
B.MO+与CH2D2反应,生成的氘代甲醇只有2种,分别为CH2DOD和CHD2OH,B错误;
C.依题意,将D替换H,反应速率变慢,则反应的活化能E1将变大,C错误;
D.由图知,总反应ΔHc>a>b
【答案】B
【解析】
【分析】盐酸为强酸,溶液的pH=1,结合图,则N曲线为溶液的滴定曲线,M为溶液的滴定曲线;
【详解】A.,b点时,,,,A错误;
B.c点溶液溶质是等浓度的NaX和HX,由电荷守恒:,由物料守恒:,两式得:,B正确;
C.d点氢氧化钠和HX恰好反应生成0.05ml/L的NaX,X-会水解,,C错误;
D.酸和碱均会抑制水的电离,X-水解会促进水的电离,溶液酸性a大于b,则水的电离程度b大于a,d为恰好反应生成NaX,对水的电离促进程度最大,则水的电离程度:d>c>b >a,D错误;
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5分。
16. 银铋渣是铋精炼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富银合金渣。某团队研究了综合回收银铋渣中、、、的新工艺,其流程如下:
已知:①与同族。
②银铋渣中各成分质量分数如下表
③;。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_______区。
(2)“浸锌”步骤用溶液不用溶液,目的是_______。
(3)为探究“酸浸”步骤的最佳条件,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则适宜的酸浸温度为_______,80℃时浸出率降低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
(4)若“沉银液”中,则溶液中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5)“氨浸”步骤中溶解得到的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
(6)“还原”步骤中(性质类似于)作还原剂,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
(7)电解制取后的电解液可以返回_______步骤中循环使用。
【答案】(1) ①. 第六周期第IVA族 ②. ds
(2)HNO3有强氧化性,酸浸时不仅产生有毒气体,污染环境;而且还不易使Zn与Bi、Ag、Pb分离
(3) ①. 60℃ ②. 温度过高,HNO3大量分解(或HNO3大量挥发)
(4)5.2×10−4
(5)[Ag(NH3)2]Cl
(6)
或
(7)浸锌
【解析】
【分析】银铋渣经预处理后用稀H2SO4浸取,比较活泼金属Zn变为Zn2+进入到浸取液中,Pb变为PbSO4沉淀进入到滤渣中;Bi、Ag等元素也进入滤渣中;再向浸取液中加入锌粉还原其中的杂质离子,得到ZnSO4溶液,然后对其进行电解就得到单质Zn;向含有Bi、Ag等元素的浸渣1中加入具有强氧化性的HNO3,Bi、Ag变为金属阳离子Bi3+、Ag+进入溶液,其中难溶性固体通过过滤进入浸渣2中;然后向滤液中加入NaCl溶液,使Ag+变为AgCl沉淀而与Bi3+分离;对沉银液稀释可达到沉淀BiONO3沉淀;用氨水浸取AgCl沉淀,得到[Ag(NH3)2]Cl溶液,再加入N2H4·H2O进行还原,可反应产生Ag单质。
【小问1详解】
Pb是82号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六周期第IVA族;是30号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第ⅠIB族,属于元素周期表中的ds区元素,故答案为:第六周期第IVA族;ds;
【小问2详解】
根据流程可知,硫酸可浸出Zn元素,使Zn与其他金属元素进行分离,若直接用具有强氧化性的硝酸进行酸浸,不仅产生更多的有毒气体,污染环境,而且还不易分离不同的金属元素,故答案为:HNO3有强氧化性,酸浸时不仅产生有毒气体,污染环境;而且还不易使Zn与Bi、Ag、Pb分离;
【小问3详解】
由表中数据可知,当浸出温度为60℃时,各种元素的浸出率均最高,渣率最低,故适宜的酸浸温度为60℃;当温度为80℃时,因分解或挥发损的硝酸增多而导致浸出率下降,故作案为:60℃;温度过高,HNO3大量分解(或HNO3大量挥发);
【小问4详解】
若“沉银液”中,由可知c(Pb2+)=,故答案为:5.2×10−4;
【小问5详解】
由分析知,“氨浸”步骤中溶解得到的物质的化学式为[Ag(NH3)2]Cl,故答案为:[Ag(NH3)2]Cl;
【小问6详解】
“还原”过程为N2H4·H2O将[Ag(NH3)2]+还原为银单质,N2H4·H2O被氧化为N2,根据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原子守恒,结合物质的拆分原则,可知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或,故答案为:
或;
【小问7详解】
电解制取Zn 后的电解液主要成分H2SO4,可返回“浸锌”步骤中循环使用,故答案为:浸锌。
17. 盐酸伊托必利(Ⅰ)是一种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胃药。以下为其合成路线之一(部分反应条件和溶剂省略)。
已知: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
(2)步骤①中的作用是_______。
(3)C中碳原子的轨道杂化类型有_______种。F中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
(4)步骤③和⑤的反应类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
(5)步骤⑥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6)进行步骤⑥时,使用的溶剂必须是无水的,理由是_______。
(7)盐酸伊托必利结构中键长较长的C—N键是_______(填I中C—N键的标号)。
【答案】(1)4-羟基苯甲醛(对羟基苯甲醛)
(2)K2CO3能与产物HCl反应,有利于反应正向进行
(3) ①. 2 ②. 羧基、醚键
(4) ①. 加成反应(还原反应) ②. 取代反应
(5) (6)产物H在HCl水溶液中发生水解(或反应物G在HCl水溶液中发生水解)
(7)b
【解析】
【分析】A()和在K2CO3存在条件下反应生成B,B与NH3反应生成C(),结合A、C的结构可知B为,C()与H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D();E()被酸性KMnO4氧化生成F(),F()与SOCl2反应生成G(),D()与G()反应生成H(),H与盐酸反应生成产品,以此作答。
【小问1详解】
A的结构为,苯环的对位上分别有羟基和醛基,所以其名称为4-羟基苯甲醛(对羟基苯甲醛),故答案为:4-羟基苯甲醛(对羟基苯甲醛);
【小问2详解】
反应①中有HCl生成,可以与HCl反应,减小HCl浓度,促进反应正向进行,故答案为:K2CO3能与产物HCl反应,有利于反应正向进行;
【小问3详解】
C的结构为,其中苯环碳与双键碳为sp2杂化,饱和碳原子为sp3杂化,所以碳原子的轨道杂化类型有2种;F的结构为,其官能团名称为羧基、醚键,故答案为:2;羧基、醚键;
【小问4详解】
反应③为C()与H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D(),反应⑤F()与SOCl2反应生成G(),该反应为取代反应,故答案为:加成反应;取代反应;
【小问5详解】
反应⑥为D()与G()反应生成H(),其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小问6详解】
H中有酰氨基,G中有酰氯基,其均可在酸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所以步骤⑥时使用的溶剂必须是无水的,故答案为:产物H在HCl水溶液中发生水解(或反应物G在HCl水溶液中发生水解);
【小问7详解】
标号为a的C-N中的C原子为sp2杂化,标号为b的C-N中的C原子为sp3杂化,键长较长的C-N键是b,故答案为:b。
18. 硫酰氯常用作氯化剂和氯磺化剂,在染料、药品、除草剂和农用杀虫剂的生产过程中有重要作用。现拟用干燥的和在活性炭催化下制取硫酰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部分夹持装置未画出)。
已知:通常条件下为无色液体,熔点℃,沸点69.1℃,在潮湿空气中会“发烟”;100℃以上开始分解,生成二氧化硫和氯气,长期放置也会发生分解。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丙中作为反应器的仪器名称是______。装置戊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2)装置乙和丁中可以使用同一种试剂,该试剂为_______。
(3)装置己的作用是_______。
(4)为提高产率,需控制丙中两种反应气体的体积比约为,具体的方法是_______。
(5)也能通过氯磺酸加热分解制得,反应为;分离两种产物的方法是_______(填字母)。
a.萃取 b.蒸馏 c.过滤 d.重结晶
(6)若装置甲中产生了(标准状况下)的,的利用率为80%,最后经过分离提纯得到纯净的硫酰氯,则硫酰氯的产率为_______%;为提高硫酰氯的产率,在实验操作中需注意的事项有_______(填序号)。
①控制气流速率,宜慢不宜快;
②若丙装置发烫,可适当降温;
③先通冷凝水,再通入反应气体
【答案】(1) ①. 三颈烧瓶 ②.
(2)浓硫酸 (3)吸收多余的SO2、Cl2,防止污染空气;并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装置丙
(4)控制气体发生装置,使乙、丁导管口产生气泡的速率近似一致
(5)b (6) ①. 60 ②. ①②③
【解析】
【分析】用干燥的氯气和二氧化硫制备SO2Cl2,甲是用亚硫酸钠与硫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硫,戊中用浓盐酸和高锰酸钠制备氯气,二氧化硫与氯气在活性炭催化作用下于丙装置内发生反应制备SO2Cl2;乙、丁盛放浓硫酸干燥气体,氯气和二氧化硫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用装置已中的碱石灰进行吸收,据此回答。
【小问1详解】
装置丙中作为反应器的仪器名称是三颈烧瓶;装置戊中发生的反应为浓盐酸和高锰酸钠制备氯气,离子方程式为,故答案为:三颈烧瓶;;
【小问2详解】
由分析可知,乙、丁盛放浓硫酸干燥气体,故答案为为:浓硫酸;
【小问3详解】
由分析可知,氯气和二氧化硫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用装置已中的碱石灰进行吸收,故答案为:吸收多余的SO2、Cl2,防止污染空气,并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装置丙;
【小问4详解】
通过观察乙、丁导管口产生气泡的速度,控制气体发生装置中产生气体的速度相等,从而使两种反应气体的体积比约为,故答案为:控制气体发生装置,使乙、丁导管口产生气泡的速率近似一致;
【小问5详解】
两种产物都呈液态,且沸点差别较大,采用蒸馏方法进行分离,答案选b;
【小问6详解】
硫酰氯的产率为;
①控制气流速率,宜慢不宜快,保证气体能够完全反应;
②若三颈烧瓶发烫,可适当降温,温度不宜过高,否则加速SO2Cl2分解;
③先通冷凝水,再通入反应气体,防止反应生成的产品逸出,故选①②③。
19. 降低空气中的含量、研发的利用技术、将转换为能源是缓解环境和能源问题的有效方案之一。我国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工业上用、、等物质与反应合成具有经济价值的物质。
(1)工业上用和合成,发生的主反应ⅰ:
根据表中数据计算_______。
(2)一定条件下,向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和仅发生反应ⅰ,在两种不同催化剂作用下建立平衡的过程(Ⅰ、Ⅱ)中的转化率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
①n点_______m点(填“>”“<”或“=”)。
②已知,平衡时n点总压强为p,该反应的压强平衡常数_______。
③过程Ⅰ,时刻改变的反应条件可能是_______(任答一条)。
(3)和合成甲醇的过程中还会有副反应发生:
反应ⅱ:
反应ⅲ:
将一定量的和充入恒容密闭容器中并加入合适的催化剂,同时发生反应ⅰ、ⅱ、ⅲ。不同温度下体系达到平衡时的转化率曲线、的产率曲线如图1所示。相同温度下,在不同压强下测得的平衡转化率、的选择性和的选择性随压强的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
①根据图1判断,当温度高于260℃,的浓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填“增大”、“减小”、“不变”),其原因是_______。
②图2中表示的选择性的曲线是_______(填“m”、“n”或“p”);试解释随着压强的增大,该曲线呈现这种变化趋势的原因是_______。
【答案】(1)-50.2
(2) ①. < ②. (或85.3p-2) ③. 升高温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
(3) ①. 增大 ②. 反应ⅰ和ⅲ为放热反应,反应ⅱ为吸热反应,温度升高不利于CO2、CO转化为甲醇,有利于CO2转化为CO,所以CO的浓度增大 ③. p ④. 增大压强,反应ⅰ平衡正向移动,CO2含量减少,水蒸气含量增多,使反应ⅱ平衡逆向移动,导致CO选择性降低
【解析】
【小问1详解】
反应焓变等于生成物能量减去反应物能量,故 ;
【小问2详解】
①n点处于平衡状态,正逆反应速率相等,m点没有达到平衡状态,其正反应速率大于n点正反应速率,故n点<m点。
②n点二氧化碳的转化率为80%,反应二氧化碳0.8ml;
则总的物质的量为2.2ml,已知,平衡时n点总压强为p,则,故答案为:(或85.3p-2)。
③反应为放热的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过程Ⅰ,min时刻二氧化碳的转化率下降,则平衡逆向移动,改变的反应条件可能是升高温度、增大生成物(g)[或(g)]的浓度,故答案为:升高温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
【小问3详解】
①反应ⅰ和ⅲ为放热反应,反应ⅱ为吸热反应,温度升高不利于、CO转化为甲醇,有利于转化为CO,故CO的浓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答案为:增大;反应ⅰ和ⅲ为放热反应,反应ⅱ为吸热反应,温度升高不利于CO2、CO转化为甲醇,有利于CO2转化为CO,所以CO的浓度增大;
②由已知信息知,反应ⅰ、ⅲ的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反应ⅱ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增大压强,反应ⅰ平衡正向移动,CO2含量减少,水蒸气含量增大,使反应ⅱ平衡逆向移动,导致CO选择性降低。一定温度下,图中m表示CO2的平衡转化率与压强的关系,n表示CH3OH的选择性与压强的关系,p表示CO的选择性与压强的关系,故答案为:p;增大压强,反应ⅰ平衡正向移动,CO2含量减少,水蒸气含量增多,使反应ⅱ平衡逆向移动,导致CO选择性降低。选项
目的
古代文献
解释
A
鉴别
区分硝石和朴消;“强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硝石也”——《本草经集注》
利用焰色试验
B
使用
“…凡研消不以铁碾入石臼,相激火生,则祸不可测”——《天工开物》
能自燃
C
性质
“(火药)乃焰消、硫黄、杉木炭所合,以为烽燧铳机诸药者”——《本草纲目》
用作氧化剂
D
提纯
“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开宝本草》
涉及溶解、蒸发结晶
选项
化学事实
哲学观点
A
加热时MnO2与稀盐酸不反应,而与浓盐酸反应
事物的量变到质变
B
沸点:
事物的变化规律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C
苯硝化时生成硝基苯,而甲苯硝化时可生成三硝基甲苯
事物的双方相互影响
D
AgCl悬浊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
事物的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
选项
性质差异
结构因素
A
熔点:CsCl高于S8
晶体类型
B
键角:PCl3大于PF3
孤电子对数
C
酸性:CF3COOH强于CCl3COOH
电负性差异
D
分解温度:H2O大于HI
键能大小
离子
浓度/
145
0.03
1
成分
其他不溶于酸的物质
质量分数/%
15.22
41.05
30.52
503
8.18
序号
温度/℃
浸出率/%
浸渣/%
1
20
88.91
86.21
87.21
8.26
2
40
92.11
92.08
90.36
6.88
3
60
98.76
98.61
98.38
5.10
4
80
96.02
98.11
96.26
5.25
相对能量
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化学丨湖北省市级示范高中智学联盟2025届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化学试卷及答案,共10页。
这是一份2025湖北省市级示范高中智学联盟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化学PDF版含解析,共16页。
这是一份湖北省市级示范高中智学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文件包含湖北省市级示范高中智学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pdf、化学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