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重庆市2023_202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12月考试试题含解析

    重庆市2023_202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12月考试试题含解析第1页
    重庆市2023_202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12月考试试题含解析第2页
    重庆市2023_202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12月考试试题含解析第3页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重庆市2023_202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12月考试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重庆市2023_202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12月考试试题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 该地区可能位于( )
    A. 非洲东部B. 我国北方地区C. 欧洲东部D. 我国南方地区
    2. 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上图的图名是( )
    A. 区域整体性示意图B.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示意图
    C. 区域差异性示意图D. 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示意图
    【答案】1. D2. A
    【解析】
    【1题详解】
    该地位于亚热带大陆东岸,冬温夏热,降水丰沛,且雨热同期,以低山丘陵为主。而非洲东部没有雨热同期的气候类型,A错误。我国北方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不属于亚热带,B错误。欧洲东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位于大陆内部,不位于大陆东岸,C错误。我国南方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位于亚热带大陆东岸,河网密布、地势低缓,多低山丘陵,水稻种植历史悠久 ,符合题干描述,D正确。故选D。
    【2题详解】
    图中涉及到水稻种植业等农业地域类型类型,水稻种植业属于人文地理环境,所以不能代表"自然地理环境",B、D错误。读图可知,地理位置决定了气候类型,气候影响了光照、河网和农业,这体现了区域地理要素的相互关联,体现了区域整体性特征,而不是差异性特征,A正确,C错误。故选A。
    【点睛】我国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雨热同期,降水丰富,河网密布,地形多低山丘陵,以红壤为主,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经过多年耕作,改造为水稻土。
    2021年10月12日,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上,我国宣布正式成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和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共涉及10个省份,保护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下图为中国第一批国家公园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大熊猫国家公园地跨( )
    A. 陕、甘、宁B. 川、陕、甘C. 青、川、甘D. 川、陕、渝
    4. 成立国家公园的首要功能是( )
    A. 旅游教育B. 资源开发C. 科学研究D. 生态保护
    5. 从体验角度推测寒假期间最不适宜游览( )
    A.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B. 大熊猫国家公园
    C. 三江源国家公园D. 武夷山国家公园
    【答案】3. B4. D5. C
    【解析】
    【3题详解】
    读图可知,大熊猫国家公园位于四川、陕西、甘肃三省的交界处。故选B。
    【4题详解】
    国家公园是国家为了保护一个或多个典型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为生态旅游、科学研究和环境教育提供场所,而划定的需要特殊保护、管理和利用的自然区域,因此成立国家公园的首要功能是保护自然生态系统,D正确;旅游教育、资源开发、科学研究不是其首要功能,ABC错误。故选D。
    【5题详解】
    读图分析,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大熊猫国家公园、武夷山国家公园纬度都比较低,寒假期间都比较温暖,适宜游览,ABD不符合题意;三江源国家公园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冬季寒冷,植被稀疏,野生动物活动少,不适宜游览,C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国家公园是指由国家批准设立并主导管理,边界清晰,以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大面积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实现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特定陆地或海洋区域。
    高台民居位于新疆喀什老城东北端一处高40多米、长800多米的黄土崖上,黄土崖三面临河,地形崎岖,人口密集。房屋采用泥巴和胡杨木依崖而建,家族人口每增加一代,便顺山势在祖辈房上加盖一层(见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当地先民选在黄土崖上定居,主要是为了( )
    A. 方便取水B. 就地取材C. 防御洪水D. 抵御寒暑
    7. 新一代的房屋建在祖辈房之上,主要原因是黄土崖处( )
    A. 土质坚硬B. 平地较少C. 水运便利D. 木材匮乏
    【答案】6. C7. B
    【解析】
    【分析】本题以新疆喀什老城高台民居为背景,考查学生获取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素养。
    【6题详解】
    新疆地处干旱气候区,聚落选址优先考虑水源,但不会因此选择在出行不便的黄土崖上,A错误;黄土崖三面临河,洪水多发,为防御洪水,先民选择在黄土崖上定居,C正确;黄土崖下建房屋也可以就地取材,也更利于冬季避寒,B,D错误。故选C。
    【7题详解】
    黄土崖处地形崎岖,平地而积有限,随着居民人口增加,新一代的房屋建在祖辈房之上可节约土地,B正确;土质坚硬并不影响民居修建,A错误;水运便利,木材匮乏不是主要原因,CD错误;故选B。
    【点睛】干旱地区水源是限制性因素,聚落的选址水源是考虑的主要因素。
    下图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太行山以东地区( )
    A. 夏秋季节多台风和暴雨B. 水路交通便捷
    C. 位于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D. 黑土肥沃广布
    9. 南水北调工程线路中,与中线相比东线的优点( )
    A. 水量更大,水质更好B. 全程可以自流
    C. 可利用大运河,工程量较小D. 流经地区人口稠密
    【答案】8. C9. C
    【解析】
    【分析】
    【8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行山以东地区夏秋季节很少受到台风和暴雨的影响,A错误;太行山以东地区河流较少,河流水量季节变化大,黄河下游为地上河,泥沙淤积严重,水运不发达,B错误;太行山以东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C正确;黑土分布在东北地区,D错误。故选C。
    【9题详解】
    南水北调工程线路中,与中线相比东线的优点是,可利用大运河,工程量较小,C正确;东线比中线水质差,A错误;东线黄河以南地势北高南低,需逐级提水,水不能自流,B错误;中线与东线流经地区都是人口稠密区,D错误。故选C。
    【点睛】南水北调工程: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并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在位山附近经隧洞穿过黄河;另一路向东,通过胶东地区输水干线经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中线工程:从加坝扩容后的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闸引水,沿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后,经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孤柏嘴处穿过黄河,继续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西线工程: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西线工程的供水目标主要是解决涉及青、甘、宁、内蒙古、陕、晋等6省(自治区)黄河上中游地区和渭河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
    冰川具有气候调节、径流调节、淡水供给和旅游科考等服务价值。冰川面积的大小直接影响冰川服务价值高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某山地东部冰川消退显著且区域差异大。近年来,该地东部地区冰川服务价值减幅比西部地区更大。下图示意该地部分地区的水系和冰川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图示地区( )
    A. 气候湿润,河网密布B. 流域面积扩大
    C. 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D. 生态环境好转
    11. 该地东部地区冰川服务价值减幅比西部地区更大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①平均海拔较高 ②冰川面积较小 ③受气候变暖影响 ④冰川退缩率较高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答案】10. C11. D
    【解析】
    【10题详解】
    阅读图文材料可知,该区域范围大致是95°E-103°E,37°N-40°N,属于我国的西北地区,属于干旱半干旱区域,降水稀少,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故A错;材料中讲到东部冰川消退,流域面积缩小,故B错;根据图中显示,大多数河流流向从中间向东北或西南,观察所有河流源头,该山脉走向为西北-东南走向,故C正确;由于冰川消退,冰雪融水不稳定,生态平衡打破,环境将会恶化,故D错。故选C。
    【11题详解】
    结合图文材料,山脉东部冰川消退,服务价值减幅比西部大,自然原因主要是东部地区冰川本身少于西部,区域内气温较高,其冰川消融速快较快,因此冰川退缩的速度加快,故②④正确;如①所说东部地区平均海拔较高的话,气温相对会比较低,冰川应该消融速度比西部慢,与图文显示信息不对,故①错误;全球气候变暖影响的是全球,山脉整体都会受到影响,所以不是主要自然原因,故③不选。故选D。
    【点睛】全球气候变暖,两极或海拔较高的冰川融化,将导致海平面上升,陆地减少,极端天气出现,热带和温带向两极移动和扩大,极端天气易出现,同时伴随一些区域内环境持续恶化。
    巴丹吉林沙漠年降水量不足40毫米,但其南部有众多水位常年较稳定的湖泊,形成了沙山与湖泊并存的独特景观,近年来,巴丹吉林沙漠有所扩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巴丹吉林沙漠扩张的主要方向是( )
    A. 东北B. 东南C. 西北D. 西南
    13. 遏制巴丹吉林沙漠继续扩大的可行措施有( )
    ①适度生态移民 ②引湖水灌溉植被 ③大面积植树造林 ④铺设草方格沙障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答案】12B13. D
    【解析】
    【12题详解】
    读图可知,巴丹吉林沙漠位于祁连山的西北方向,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距离冬季风的源地较近,冬季受西北风的影响,沙漠扩张的主要方向是东南方向,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3题详解】
    遏制巴丹吉林沙漠继续扩大的可行措施有适度生态移民,减少对当地脆弱生态系统的破坏,①正确。引湖水灌溉植被,会造成湖泊萎缩,且湖水盐度较大,不适合灌溉,②错误。该地区年降水量少,水资源不足,不适宜大面积植树造林,③错误。铺设草方格沙障,可以阻滞风沙蔓延,增加吸收水汽,减弱蒸发的作用,④正确。①④正确,故选:D。
    【点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①合理用水;②封沙禁牧;③退耕还林、还草,营造防护林;④禁樵禁采,营造薪炭林,推广省柴灶;⑤控制人口增长;⑥实行栏养,建人工草场。
    湖水透明度是指湖水的透光程度,其影响因素主要有浮游生物量、泥沙含量、水体运动、入射光线等。图示意2016~2019年鄱阳湖湖水透明度季节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在鄱阳湖湖水透明度最高的季节,该湖泊处于( )
    A. 枯水期B. 丰水期C. 平水期D. 不能确定
    15. 冬季鄱阳湖湖水透明度低的原因是( )
    A. 风速大,湖水运动强B. 气温低,浮游生物量大
    C植被少,入湖泥沙多D. 晴天多,光线入射角大
    【答案】14. B15. A
    【解析】
    【14题详解】
    由图可知,2016~2019年,湖水透明度最高的季节基本在每年的6~8月。鄱阳湖流域内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受夏季风影响,6~8月降水较多,汇入鄱阳湖的径流量大,是鄱阳湖的丰水期,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5题详解】
    受冬季风影响,冬季鄱阳湖风速大,湖水运动强,带动湖床泥沙悬浮在湖水中,导致湖水透明度低,A正确;冬季气温低,不利于浮游生物生长,浮游生物量少,B错误;鄱阳湖流域内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发育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冬季植被量与夏季差异不大,且冬季入湖径流量小,入湖泥沙少,C错;当地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角小,光线入射角(入射光线与入射表面法线的夹角)较大,但入射角大更易反射,因此光线入射角大不是透明度高的原因,D错误。故选A。
    【点睛】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河流径流量大,湖泊水位较高;冬季温和少雨,河流径流量小,湖泊水位较低。
    16. 中国天气网专门统计了1991年至2020年间的气象数据发现:我国大约四分之一的地区在4月份昼夜温差达到一年中最大,17个省会级城市4月份昼夜温差超10℃。图为4月份昼夜温差超过10℃的前10个城市及其温差统计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4月份,图中城市昼夜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该月份这些城市( )
    A. 频受寒冷空气侵袭B. 冷暖气团在此交绥C. 以晴朗天气主D. 大气逆温范围广
    【答案】C
    【解析】
    【详解】4月份、太阳直射点北移,北半球气温回升,冷空气势力减弱,受寒冷空气侵袭减少,图中昆明此时受冷空气影响很小,A错误。若此时有冷暖气团交绥的锋面过境,图中位于西北及华北地区的锋区附近强烈的抬升作用很容易引发沙尘暴,导致昼夜温差减小,B错误。由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可知,白天天气晴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夜晚,晴朗少云,大气保温作用弱,气温低,从而造成气温日较差大的现象。图中城市4月份气温日较差大的主因是晴朗天气多,C正确;逆温不会过多的导致温度变化,只会降低空气对流运动,且逆温大多是夜晚降温快形成,D错误。故选C。
    17.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地理诗词、谚语众多,如①“清明时节雨纷纷”②“黄梅时节家家雨”③“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④“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⑤“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等。据此完成下题。①、②、③、④依次反映的是我国哪几个地区的地理特征( )
    A. 青藏高原、黄土高原、黄淮海平原、西北地区
    B. 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北平原、青藏高原
    C. 东南沿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北平原、西北地区
    D. 江淮地区、华北平原、西北地区、四川盆地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清明时节雨纷纷”是指4月份时的春季降水较多,我国降水主要受夏季风影响,4月份锋面雨带在东南沿海地区,即①反映了东南沿海地区的地理特征;“黄梅时节家家雨”主要是指江淮准静止锋活动形成的梅雨季节,梅雨天气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即②反映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地理特征;“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主要是指我国华北地区春季麦苗返青,降水稀少,农作物减产现象,即③反映了华北地区的地理特征;“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主要描述我国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征,即④反映了西北地区的地理特征。由此判断,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点睛】
    舟山群岛位于浙江省北部海域,主要地貌为山地丘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 舟山群岛( )
    A. 位于北纬30°附近,终年受副高控制B. 岛屿众多,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兼备
    C. 距杭州湾近,由钱塘江泥沙淤积形成D. 主要河流自西向东汇入黄海
    19. 舟山群岛传统民居外形低矮,屋檐短,窗户小,建造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
    A. 植被状况B. 地形条件C. 气候条件D. 水源分布
    【答案】18. B19. C
    【解析】
    【分析】本题以舟山群岛为背景,涉及气压带风带、地貌成因、民居与自然环境相关知识,考查区域认知及综合思维能力。
    【18题详解】
    舟山群岛位于北纬30°附近,受冬夏季风交替控制、部分时间受西太平洋高压脊影响,A项错误;舟山群岛是中国第一大群岛,风光秀丽,气候宜人,著名岛景普陀山,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兼备,B项正确;舟山群岛是浙东天台山脉向海延伸的余脉。在1万至8千年前,由于海平面上升将山体淹没才形成今天的岛群,C项错误;主要河流自西向东汇入东海,D项错误。故选B。
    【19题详解】
    舟山群岛多台风等灾害天气频繁,冬季多大风,建筑物低矮,外观简单,少有尖顶等突出部分,以减少强风对建筑的影响,因此主要考虑的因素是气候条件,C项正确;植被状况对建筑物形态影响不大,A项错误;地形及水源分布主要影响建筑物布局,BD项错误。故选C。
    【点睛】传统民居形成深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各地民居也反映出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传统民居的取材、布局、朝向、房屋结构等都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山地地形影响气候特性,进而使山地景观类型随海拔升高而变化。下图为太行山区、横断山区、黔桂喀斯特山区的耕地面积与坡向关系示意图。考察发现,黔桂喀斯特山区较低海拔区针叶林面积占比较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 分别代表横断山区与太行山区的是( )
    A. ②与③B. ①与②C. ②与①D. ①与③
    21. 影响太行山区与黔桂喀斯特山区的耕地分布上限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耕作技术B. 农耕历史C. 光照条件D. 水热匹配
    22. 黔桂喀斯特山区较低海拔区针叶林面积占比较高,是因为该山区( )
    A. 土壤肥沃B. 水分充足C. 山体陡峭D. 热量充足
    【答案】20. C21. D22. C
    【解析】
    【20题详解】
    ①地分布的海拔相对较低,因此为太行山区,横断山纬度较低,海拔高,在3000米处分布较多耕地,读图可知,②的耕地面积分布海拔更高,因此②地为横断山区。故C正确,因此排除A、B、D,选择C。
    21题详解】
    读图可知,黔桂喀斯特山区的农田分布上限较高,可以到达海拔2800米左右,而太行山区的农田分布上限较低,只能到达海拔2000米左右,主要原因是黔桂喀斯特山区所处的纬度较低,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所以海拔较高处水热条件依然较为充足,可以进行农田耕作;而太行山区所处的纬度较高,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所以海拔较高处水热条件较差,不能进行农田耕作,故D正确。光照条件、耕作技术和耕种历史对两山区农田分布,上限差异影响不大,故排除A、B、C,选择D。
    【22题详解】
    由题干信息可知,黔桂喀斯特山区山体陡峭,坡面水土容易流失,因此其较低海拔陡峭的山体处,地表水分不充足,土壤较贫瘠,不利于其他植物生长,针叶林则成为优势植被。因此C正确,故排除A、B、D,选择C。
    【点睛】垂直地带性,通常指高山地区自然地理现象随高度递变的规律性。由于气温随高度增加迅速降低,降水和湿度在一定限度内随高度增加而增大,从而形成山地气候的垂直分带。受其影响,土壤、生物等自然地理要素出现相应的变化。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
    2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试题。
    茉莉喜高温,抗寒性差,25℃以上才能孕育花蕾,32-37℃是花蕾成熟开放的最适温度,喜光,根系发达。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但土壤过湿不利于其根系发育。开花季节,于天黑之前采成熟花蕾,花蕾开放吐香时间从20时左右至次日10时左右,是将茶叶染上花香、制作茉莉花茶的最佳时间。广西横县(22°N)茉莉花种植面积大。
    (1)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说明广西横县有利于茉莉生长的气候条件。
    (2)试解释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有利于茉莉花种植。
    【答案】(1)横县位于北回归线以南,高温期较长;降水较多;距冬季风源地远,冬季受寒潮影响较小。
    (2)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排水良好,土壤不会过湿;灌溉便利,且不易受洪水侵袭;土层深厚且疏松,利于茉莉根系发育。
    【解析】
    【分析】本题以广西横县茉莉种植为背景,涉及农业区位因素等知识点,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及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小问1详解】
    农业发展的气候条件主要包括气温、热量、降水等,结合材料提示,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广西横县纬度低,气温高,热量充足,降水量大。冬季距离冬季风源地较远,且有山地的阻挡作用,受寒潮的影响较小,气温较高,有利于茉莉的生长。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提示“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但土壤过湿不利于其根系发育”可知,茉莉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但土壤过湿不利于其根系发育。冲积平原地形平坦,便于种植。地势较高的旱地,排水良好,且不易受洪水侵袭。旱地土壤不会过湿。冲积平原离河较近,取水方便,便于灌溉。土层深厚且疏松,利于茉莉根系发育,冲积平原土壤肥沃、肥力高等。
    2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气象学上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称为高温天气。2022年7月,我国多地出现了高于40℃的高温天气,极端高温对农业、电力等方面造成严重影响。下图为7月10日~19日全国高温天气分布图。
    (1)描述7月10日~19日全国37℃以上高温天气的地区分布特征。
    (2)说明上海、南京等长江三角洲城市7月出现极端高温天气的自然原因。
    (3)指出极端高温可能造成的农业气象灾害,并提出解决措施。
    【答案】(1)分布不均;集中分布在长江流域和塔里木盆地;上海、杭州、重庆等地及周边出现40°以上的极端高温天气。
    (2)7月长三角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白昼较长,太阳辐射强;7月长三角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加之台风天气少),降水少,晴天多;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
    (3)农业气象灾害:旱灾;
    措施:完善农业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兴修水利;改进灌溉技术(喷灌、滴灌);改良耐旱作物。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2022年我国夏季的极端高温天气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天气系统、自然灾害以及防御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储备和调度能力。
    【小问1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37℃以上的高温天气主要分布在新疆的塔里木盆地地区以及我国的长江流域地区,特别是重庆、上海、杭州等地区温度高达40℃以上,高温天气的分布不均匀。
    【小问2详解】
    极端高温的出现主要是西太平洋副高异常偏强,西伸北进,控制着我国的长江流域,副高控制降水稀少,晴朗的天气也导致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再加上7月份长三角地区太阳高度较大,白昼时间长,导致温度持续上升,从而形成了极端高温天气。
    【小问3详解】
    极端的高温天气伴随着长时间的干燥,导致长江流域地区形成了严重的旱灾,极大程度上影响着农业发展。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缓解旱灾,如:人工降水、合理开采地下水、兴修水利工程(修水库、跨区域调水)、改进灌溉技术,改良耐旱作物,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污染等等。
    【点睛】我国2022年夏季,由于西太平洋副高的异常,导致我国部分地区的异常高温,从而对农业造成了严重的旱灾,为了缓解旱灾,我们可以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个方面采取措施。
    25.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河口地貌的演变与海平面、河流输沙量等密切相关。2万年以来,恒河流域地壳相对稳定,但由于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约120米;恒河年入海输沙量在距今约1.1万年时达到顶峰(约25亿吨,当今约10亿吨);距今约0.7万年,海平面开始趋于稳定。当今恒河河口(下图)原为下切河谷,2万年以来经历了下切河谷→河口湾→三角洲的演变。
    (1)分析当今恒河河口地貌由下切河谷→河口湾→三角洲演变的原因。
    (2)推测1.1万年以来恒河流域西南季风强弱的变化趋势,并说明理由。
    (3)有学者预测恒河三角洲未来将萎缩,分析该预测成立的条件。
    【答案】(1)前期海平面上升(海岸线后退,海水入侵),原下切河谷被淹,形成河口湾;当今河口处落差变小,流速变慢,泥沙易淤积;后期海平面趋于稳定,恒河输沙量大,泥沙大量淤积逐渐形成三角洲。
    (2)变弱。理由:地壳相对稳定,说明恒河流域面积基本不变,河流落差基本不变,河流携带泥沙能力基本不变;输沙能力锐减,说明径流量变小,降水量变小,西南季风携带的水汽量变小。
    (3)气候变暖,会导致海平面继续上升。西南季风变弱,使恒河流域降水量减少,输沙量减少;生态退耕、修建水库等人类活动,使河流含沙量减少,输沙量减少;沉积速率小于侵蚀速率。地壳下降,且下降速率快于泥沙淤积速率。
    【解析】
    【分析】本题以恒河三角洲为材料,主要涉及地貌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事物分析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表达能力,主要考查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人地协调观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2万年以来……海平面上升约120米”可知,恒河河口原为下切河谷时,河口与海洋的落差较大,以下蚀作用为主;后来海平面上升,导致下切河谷被淹没,形成河口湾;根据材料信息“恒河年入海输沙量在距今约1.1万年时达到顶峰”可知,河口湾形成之后,河口与海平面落差变小,受到海水的顶托作用变强,河流流速降低,表现为以河流的沉积作用为主;根据材料信息“距今约0.7万年,海平面开始趋于稳定”可知,后期随着海平面的稳定,恒河携带的大量泥沙在河口堆积下来,形成三角洲地貌。
    【小问2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1.1万年至今,地壳相对稳定,没有发生大规模的运动,恒河流域面积稳定,汇水区域没有发生变化,说明河流的落差几乎没有发生变化,携沙能力没有变化; 根据材料信息“恒河年入海输沙量在距今约1.1万年时达到顶峰(约25亿吨,当今约10亿吨)”可知,恒河的输沙能力降低,说明恒河的径流量减少,恒河的主要补给方式为雨水补给,主要为西南季风带来的降水,由此可知,恒河流域的降水量减少,西南季风变弱。
    【小问3详解】

    相关试卷

    重庆市2023_202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重庆市2023_202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2023_202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重庆市2023_202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共13页。

    重庆市2023_202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含解析:

    这是一份重庆市2023_202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这一天地球的光照图, 此时,新的一天占全球范围的, 甲地的气候类型是, 乙地气候特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