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节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节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练习题,文件包含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6章生物的进化62《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B组提升练原卷版docx、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6章生物的进化62《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A组基础练原卷版docx、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6章生物的进化62《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A组基础练解析版docx、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6章生物的进化62《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B组提升练解析版docx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1.(2024·湖北·模拟预测)现在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他们都具有适应环境的特征。达尔文认为生物适应环境是______的结果。
A.获得性遗传B.基因重组C.自然选择D.过度繁殖
2.(2024·湖北·模拟预测)下列观点中,不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
A.过度繁殖B.遗传和变异
C.用进废退D.生存斗争
3.(2023·河南周口·模拟预测)“超级细菌”MRSA对26种抗生素都毫无反应。下列说法不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
A.细菌的耐药性变异是为了适应环境而产生的
B.耐药菌数量增多,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对细菌起到定向选择的作用
D.生物的进化离不开遗传变异
4.(2024·湖北·模拟预测)达尔文提出的进化学说对生物的进化和适应的形成作出了合理的解释,他提出的进化学说是( )
A.适者生存B.过度繁殖
C.生存斗争D.自然选择学说
5.(2024·湖北·模拟预测)下列说法不符合拉马克进化学说的是( )
A.洞穴蜘蛛长期生活在无光的洞穴中,所以几乎没有视力
B.植食性动物有发达的肠道,是长期吃难消化的食物的结果
C.由于由陆地进入海洋,需要不停划水,鲸的前肢变为了鳍
D.由于长颈鹿所食的树叶在高处,脖子短的饿死,脖子长的活下来
6.(2023·河南周口·模拟预测)自然界中每种动物都有一系列的行为来防御捕食者的捕食,有些生物具有鲜艳的色彩、毒刺或具有特别难闻的气味。以下动物的行为不属于防御行为的是( )
A.尺蠖——外形像树枝
B.比目鱼——身体颜色随环境变化
C.乌贼——遇到敌害时喷出“墨汁”
D.雄海象——与其他海象发生争斗
7.(24-25高三上·江西·阶段练习)给雌性工蜂的幼虫喂食蜂王浆,它们将发育为蜂王;若喂食花蜜,它们将发育为工蜂。降低DNA甲基化酶(能实现甲基化修饰)的表达后,即使给雌性工蜂的幼虫喂食花蜜,它们也会发育为蜂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雌性工蜂的发育机制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蜂王浆可以提高蜜蜂DNA的甲基化程度
C.DNA甲基化不会改变碱基对的排列顺序
D.工蜂DNA的甲基化程度要高于蜂王的
8.(2024·湖北黄冈·一模)抗生素类药物中,头孢阻止病原体细胞壁的合成,阿奇霉素通过与病原体的核糖体结合抑制蛋白质的合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头孢发挥作用与病原体内高尔基体有关
B.肺炎支原体感染不宜使用头孢,可服用阿奇霉素治疗
C.肺炎支原体无细胞核,以DNA作为主要的遗传物质
D.抗生素类药物使用应谨慎,它会使病原体产生抗药性
9.(2024·广东清远·一模)最新发现北冰洋海水下的微藻在近乎黑暗环境中仍能进行光合作用。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微藻具有耐低温的呼吸酶及光合作用相关酶
B.以微藻为食的动物只在近乎黑暗环境中生存
C.说明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海洋生物分布深广
D.该发现对深海生物生态位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二、非选择题
10.(2024·山东·模拟预测)当光照过强,植物吸收的光能超过植物所需时,会导致光合速率下降,这种现象称为光抑制。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多种方法来避免或减轻光抑制现象。拟南芥中亲环素蛋白C37可以调控植物光合电子传递效率,提高植物对强光的适应性(如下图所示)。研究发现,在强光胁迫下,C37缺失导致从Cb6/f到PSⅠ的电子传递受阻,传递效率显著下降,从而产生大量活性氧(ROS),ROS的积累导致突变体光损伤加剧、叶绿素降解增加。
(1)光系统(PSⅠ、PSⅡ)分布在叶绿体的 上,两者共有的功能是 。
(2)水的光解产物是 ,电子的最终受体是 。
(3)研究表明线性电子传递过程中有ATP和NADPH生成,而环式电子传递过程中只有ATP生成,而没有NADPH生成,从进化角度推测,上述电子传递过程出现早的是 ,依据是 。
(4)据图分析强光胁迫下拟南芥的适应性机制是 。
参考答案:
1.C
【分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详解】达尔文提出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适应的来源是可遗传的变异,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C
【分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观点包括: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详解】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观点包括: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而用进废退是拉马克的观点,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3.A
【分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生物进化论的核心内容。自然选择学说的中心论点是:物种是可变的。而且生物具有多样性和适应性。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详解】A、细菌群体中原来就存在耐药性个体,有的耐药性强,有的耐药性弱,在使用甲氧西林时,耐药性弱的个体就会被淘汰,留下耐药性强的个体,A错误;
B、结合图示可知,耐药菌数量增多,是抗生素对细菌进行自然选择的结果,B 正确;
C、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因此生物进化是定向的。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对细菌起到定向选择的作用,C正确;
D、生物在繁殖后代的过程中,不断的产生各种有利变异,这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使生物能够不断地产生新的类型,不断的进化;没有变异就没有新品种的出现,D正确。
故选A。
4.D
【分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包括以下内容:生物都有过度繁殖的倾向;资源是有限的;生物个体间存在着生存斗争;生物个体间普遍存在差异,且许多变异是可遗传的;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生存并留下后代的机会多;有利变异逐代积累,生物不断进化出新类型。
【详解】适者生存、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都是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达尔文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
故选D。
5.D
【分析】拉马克进化学说认为: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是生物不断进化的主要原因。
【详解】A、洞穴蜘蛛长期生活在无光的洞穴中,所以几乎没有视力,这是拉马克的“用进废退”观点,A不符合题意;
B、植食性动物有发达的肠道,是长期吃难消化的食物的结果,这是拉马克的“用进废退”观点,B不符合题意;
C、由于由陆地进入海洋,需要不停划水,不断划水使前肢发生了变化,这是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观点,C不符合题意;
D、树叶在高处,长脖子的长颈鹿能取食,短脖子的长颈鹿因缺乏食物而饿死,这是达尔文自然选择的结果,D符合题意。
故选D。
6.D
【分析】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地或巢区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雄海象与其他海象发生争斗,这属于攻击行为。
【详解】A、尺蠖的外形像树枝是为了防御捕食者的捕食,属于防御行为,A不符合题意;
B、比目鱼的身体颜色随环境变化,是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属于防御行为,B不符合题意;
C、乌贼一遇到敌害时喷出“墨汁”,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有利于个体的生存,属于防御行为,C不符合题意;
D、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地或巢区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雄海象与其他海象发生争斗,这属于攻击行为,雄海象——与其他海象发生争斗属于攻击行为,D符合题意。
故选D。
7.B
【分析】DNA甲基化为DNA化学修饰的一种形式,能够在不改变DNA序列的前提下,改变遗传表现。大量研究表明,DNA甲基化能引起染色质结构、DNA构象、DNA稳定性及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方式的改变,从而控制基因表达。
【详解】A、雌性工蜂的发育机制与环境相适应的,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A正确;
B、蜂王浆可以降低蜜蜂DNA的甲基化程度,使其发育成蜂王,B错误;
C、甲基化修饰主要通过抑制转录过程来影响基因的表达, DNA的碱基排列顺序并未发生改变,C正确;
D、甲基化不利于其发育成蜂王,故蜂王DNA的甲基化程度低于工蜂,D正确。
故选B。
8.B
【分析】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本质区别为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转录是指RNA在细胞核中,通过RNA聚合酶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翻译是指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作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
【详解】A、高尔基体与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的形成有关,病原体为原核生物没有高尔基体,A错误;
B、头孢能阻止病原体细胞壁的合成,阿奇霉素能通过与病原体的核糖体结合抑制蛋白质的合成,由于支原体无细胞壁,因此头孢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无效,可服用阿奇霉素治疗,B正确;
C、肺炎支原体没有细胞核,以DNA作为遗传物质,C错误;
D、病原体抗药性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抗生素药物起选择作用,D错误。
故选B。
9.B
【分析】生态位指的是群落中某个物种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其他相关物种之间的功能关系。
【详解】A、微藻存在于北冰洋海水下,环境温度低但仍能进行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说明微藻具有耐低温的呼吸酶及光合作用相关酶,A正确;
B、以微藻为食的动物也可能取食其它环境中的生物,不一定只在近乎黑暗环境中生存,B错误;
C、北冰洋海水表面、海水下等不同环境中都存在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海洋生物,说明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海洋生物分布深广,C正确;
D、北冰洋海水下的微藻在近乎黑暗环境中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同的生物所处的环境不同,体现了生态位的分化,对深海生物生态位研究具有指导意义,D正确。
故选B。
10.(1) 类囊体 吸收利用光能,并进行电子传递
(2) O2、电子及H+ NADP+
(3) 线性电子传递过程 环式电子传递过程是为了使植物更好地适应强光环境,在光保护作用中发挥重要作用,是适应性的进化。环式电子传递过程不产生NADPH,线性电子传递过程中产生ATP和NADPH,而光合作用过程需要ATP和NADPH,所以线性电子传递进化的早一些。
(4)在强光胁迫下,C37蛋白与Cb6/f结合更加紧密,利于提高电子传递效率;同时C37可减少ROS积累,保证了强光下光反应的顺利进行。
【分析】光合作用的过程十分复杂,它包括一系列化学反应。根据是否需要光能,这些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阶段必须有光才能进行,这个阶段是在类囊体的薄膜上进行的,叶绿体中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有两方面用途:一是将水分解为氧和H+,氧直接以氧分子的形式释放出去,H+与NADP+结合生成NADPH,NADPH作为活泼还原剂,参与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同时也储存部分能量供暗反应阶段利用;二是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提供能量促使ADP与Pi反应形成ATP,这样光能转化为储存在ATP中的化学能。暗反应阶段有光无光都能进行,这一阶段是在叶绿体的基质中进行的,CO2被利用,经过一系列反应后生成糖类。
【详解】(1)据图可知,PSⅡ上发生水的光解反应,光系统PSⅠ、光系统PSⅡ都负责传递水的光解中产生的电子,水的光解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上,因此,光系统(PSⅠ、PSⅡ)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上。据图可知,光系统PSⅠ、PSⅡ都可以吸收光能,并把光能转化成电能,经由电子传递链传递电能。因此,光系统PSⅠ、PSⅡ共有的功能是吸收利用光能,并进行电子传递。
(2)据图可知,水的光解产物有O2、电子及H+。水的光解产生的电子经由电子传递链的传递,最终传给NADP+生成NADPH。
(3)依题意,环式电子传递过程是为了使植物更好地适应强光环境,避免或减轻光抑制现象,在光保护作用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的进化。环式电子传递过程不产生ATP,线性电子传递过程中产生ATP和NADPH,而光合作用过程需要ATP和NADPH,所以推测,线性电子传递进化的早一些。
(4)依题意,拟南芥中亲环素蛋白C37可以调控植物光合电子传递效率,提高植物对强光的适应性。且研究发现,在强光胁迫下,C37缺失导致从Cb6/f到PSⅠ的电子传递受阻,传递效率显著下降,从而产生大量活性氧(ROS),ROS的积累导致突变体光损伤加剧、叶绿素降解增加。故推测拟南芥抵御强光胁迫的机制:在强光胁迫下,C37蛋白与Cb6/f结合更加紧密,利于提高电子传递效率,同时C37可减少ROS积累,避免出现光损伤和叶绿素降解,保证了强光下光反应的顺利进行。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C
C
A
D
D
D
B
B
B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6章 生物的进化第2节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测试题,共5页。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节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课后复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判断题,填空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生物人教版 (2019)第2节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精品课后练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