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部编 2024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课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课件】

    部编 2024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课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课件】第1页
    部编 2024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课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课件】第2页
    部编 2024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课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课件】第3页
    部编 2024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课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课件】第4页
    部编 2024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课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课件】第5页
    部编 2024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课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课件】第6页
    部编 2024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课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课件】第7页
    部编 2024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课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课件】第8页
    还剩2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图片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图片ppt课件,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不稳定,原始农业兴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 2 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通过识读地图、观察图片等方式,了解我国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认识我国是世界上农业起源地之一。(史料实证、唯物史观)通过考古遗址图片的解读,知道河姆渡、半坡等遗址的基本史实,知道中国的原始农耕生活,培养史料实证的能力。(史料实证)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家国情怀)
    一、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
    根据图片推测原始时期的人类吃什么?
    问题:这些食物能满足祖先们的生存需要吗?
    物质生活供应达不到生活所需,饥饿常常困扰着人们。
    获得稳定而可靠的食物来源成了农业起源的动力。
    使用耒耜、骨器、角器等生产工具
    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2.我国什么时候出现农作物栽培?有何意义?
    出现:距今约1万年出现。
    中国境内新石器时代重要遗址分布图
    意义:目前世界上最早栽培稻、粟和黍;稻、粟和黍的人工栽培是我们的祖先为人类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
    1.观看地图,说说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遗址分布有哪些特点?
    二、河姆渡人与稻作农业的繁荣
    河姆渡遗址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浙江省余姚市的河姆渡镇,距今约7000年,属于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遗址。河姆渡遗址的发现,为中国史学界和考古界提供了依据,证明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河姆渡遗址考古发掘现场
    河姆渡遗址博物馆标志器物“双鸟朝阳”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碳化稻谷
    【解读】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得到广泛使用。说明河姆渡人已经从事农耕生产活动,已经使用磨制石器。
    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复原图
    河姆渡人的木结构水井复原图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双鸟朝阳纹象牙雕刻器及线描图
    三、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
    仰韶文化主要分布在黄河中游地区,距今约7000-5000年,因首次在河南渑池仰韶村遗址发现被命名,属于中国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学文化之一。仰韶文化时期是氏族社会的兴盛时期。
    氏族:是原始社会以血缘关系结合的社会群体,其成员一般有共同的祖先。
    2.彩陶文化和旱作农业
    仰韶先民主要从事粟作农业生产,过着定居生活。在陶器表面绘出鱼、鸟、花等图案的彩陶是仰韶文化的重要特征。
    代表二:陕西西安半坡遗址
    代表一:河南渑池仰韶村遗址
    代表三:河南灵宝西坡遗址
    【解读】在河南省三门峡市绳池县仰韶村发现,按照考古惯例,将此文化称之为仰韶文化。
    首次发现仰韶文化遗存的地方
    半坡人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复原想象图
    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
    半坡遗址出土的带盖小罐及罐内保存的炭化粟
    半坡遗址出土的骨箭头和骨渔叉
    【解读】河南灵宝西坡遗址发现的面积超过200平方米的大房子,位于成组房屋的中心位置,可能是氏族首领居住或处理部落事务的场所。
    早期(距今6000多年):墓葬规模和随葬品数量看不出显著差别,氏族成员之间地位平等,没有明显的贫富分化。晚期(距今5000年前后):墓葬规模和随葬品数量出现明显的差别。
    河南灵宝西坡遗址的大房子基址
    思考:仰韶文化墓葬发生了什么变化?
    大汶口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文化,因山东省泰安市大汶口遗址而得名。
    主要分布于黄河下游和淮河中下游地区
    距今约5900-4400年
    在同一墓地的墓葬中,有的随葬百余件成套的器物,其中不乏精美的玉器,有的却一无所有。
    这表明当时同一群体内部已经出现了贫富分化的现象。
    龙山文化是大汶口文化的后继者,距今约4400-3800年。龙山文化发展了制陶技术,人们能够制作更为精美的陶器。其中的一种陶杯,表面黑色,通体锃亮,器壁最薄处不足1毫米,称为“蛋壳陶”。制作这种陶杯需要使用稳定且能够高速旋转的快轮加工技术和高超的烧窑技术,表明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已经达到较高水平。
    1.促使人类过定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 ) A .自然环境变化 B .氏族公社形成C .原始农业发展 D .学会建造房屋2.中国是水稻的故乡,在下列古人类中,最早种植水稻的是( ) A .元谋人 B .山顶洞人 C .河姆渡人 D .半坡人 3.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木结构水井之一出现于( ) A . 元谋人遗址 B .北京人遗址 C . 半坡遗址 D .河姆渡遗址
    1.使用磨制石器;2.过定居生活;3.原始农业和畜牧业。
    彩陶、陶埙、骨针、纺轮

    相关课件

    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教学演示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教学演示ppt课件,共5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原始农耕文化代表,干栏式建筑,用于翻土耕作,半坡人的生活·农业,半坡人的生活·手工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图片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图片课件ppt,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容易受伤,经常迁徙,食物不稳定,相对稳定食物来源,种植农作物,饲养动物,建造房屋定居,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农业起源与定居生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课堂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课堂教学ppt课件,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南稻北粟,生产力,生产关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