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部编 2024版历史七年级上册【课件】(62个)
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示范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示范课ppt课件,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政治之变王室衰微,局势之变诸侯争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想一想:为什么到了春秋时期,诸侯僭越周礼?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开启了春秋时期的历史。
周礼规定国家举行祭祀大典或葬礼时,天子享用九鼎,诸侯享用七鼎。而在郑庄公(周代郑国第三位国君,公元前743年—前701年在位)的祭祀坑遗址中却出土了“九鼎”,这种情况反映什么问题?
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
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纳贡
①分封制逐步瓦解;②周王室统治势力大减,无力控制诸侯;③诸侯国实力崛起,不再听从王命;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周王室财政陷入危机。
影响:周天子已经失去对国家的实际统治权,大国诸侯操控政治,竞相角逐,使春秋时期的政治呈现出新面貌。
提问: 观察地图,说一说春秋时期,诸侯国的分布特点? 周围有那些少数民族?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诸侯林立,分布广泛 山戎 犬戎 北戎等 威胁中原安全
中国不绝若线,桓公救中国,而攘夷狄。 -------------《公羊传》尊王攘夷 尊王:尊王”指的是尊奉周王室或周天子,维护周王朝的宗法制度;“攘夷”则是指抵御外族侵略,保护中原地区的安全和稳定。
思考:春秋时期,周天子势弱,诸侯强大,为什么诸侯国仍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
(1)周王室仍具有天下共主的名分,打着“尊王”的口号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2)当时少数民族势力发展,威胁中原华夏诸国,打着“攘夷”旗号充当保护角色,赢得华夏诸国的认同。
(1)地理位置优越:齐国近海盛产鱼盐,是东方大国;(2)唯才是举,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实力增强;(3)提出“尊王攘夷”口号,获得政治上的优势。
材料一:春秋初,大小诸侯国有一百四十余,经过三百年的兼并和战争,到春秋末只剩下了秦、楚、齐、燕……等十几个大国、强国。 ——《文物春秋战国史》
积极影响一:诸侯国数量减少,加快了中国统一的步伐。
材料五:综观春秋大国争霸与中华民族发生的关系,可以指出两个方面:其一,各大国分别灭掉许多邻近的少数族部落方国,这些被灭国的少数族便与华夏族融合起来,扩大了华夏族的范围。其二,本来属于“四夷”的楚、秦、吴、越,在发展中接受华夏先进文化。 ——张岂之《中国历史》
积极影响2:为民族交融创造了契机,在往来与联系中,少数民族产生了华夏认同的观念。
材料一: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使得战事不断,中原地区的诸侯国几乎都卷入了战争,一些小国备受战争之害,如郑国遭受战祸70多次,宋国也有40多次,大量人口失去生命或流离失所,生产被破坏,田地荒芜。
结合材料归纳:春秋争霸带来的影响。
消极影响:给人们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经济之变春秋时期经济的发展
(1)生产工具:铁制农具的使用
硬度不够,不够锋利不耐用
造价昂贵,韧性不好,易断
锋利、韧性好、耐用、造价低廉
(2)耕作方式:牛耕的出现
材料六:农,天下之大业也;铁器,民之大用也。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作多。 ——《盐铁论·水旱》
思考:阅读材料,概括铁犁牛耕的意义。
铁犁牛耕的意义:①为农业的深耕细作、山林开发、耕地扩大提供了条件,粮食产量增长,人口增多;②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人类社会由青铜时代进入铁器时代;
1.手工业发展的表现:
手工业的规模扩大,分工更加细致
2.手工业发展的影响:
产品增加,使商业活动逐渐活跃起来
(2)诸侯国统治者对经济活动提供一定的支持和保护
(1)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产品增多
叁·春秋时期经济的发展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设县、郡控制地方不再分封
王室衰微的根本原因:春秋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诸侯私田出现,实力增强
春秋时期经济的发展和王室衰微有何联系?
农业:出现了铁制农具和牛耕
手工业:手工业规模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及漆器制作都有相当发展。
商业:商业活动十分活跃,金属货币越来越广泛流通。
春秋时期处于动荡状态,西周分封制逐步瓦解。
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的统治势力大减。
主要霸主: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影响: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加快国家统一;促进民族融合;给人民带来灾难,
春秋时期时代特点: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国家分裂割据
1.春秋时期齐鲁“夹谷之会”时,齐景公演奏“夷狄之乐”,足见齐国与东夷文化交融之深。第六代楚王认为自己是“蛮夷”,但到庄王熊侣时,俨然以华夏传统政治逻辑行事,自认德可配鼎,由蛮夷自居到以诸夏自居。这表明( )A.中华文明兼容并包B.文化多元异彩纷呈C.地域影响文化样态D.中华文化源远流长2.范文斌在《中国通史简编》中写到:“周桓王死,因为穷,七年才得以埋葬……周司最后一代的王周国王,他无地无民。穷到向人民借贷,不能偿还,藏在台上避债,而人称这台为避债台。”这反映出( )A.礼崩乐坏B.王室衰微C.政治腐败D.赋税沉重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评课ppt课件,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一鸣惊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历史七年级上册(2024)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授课ppt课件,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时空观念,王室衰微,王畿面积缩小,经济薄弱,政治地位下降,军事实力下降,王室衰微诸侯争霸,诸侯争霸,一背景,2旗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课文内容ppt课件,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动荡的春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