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5扬州高邮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含解析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练习
      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docx
    • 练习
      µ▒ƒΦïÅτ£üµë¼σ╖₧σ╕éΘ½ÿΘé«σ╕é2024-2025σ¡ªσ╣┤Θ½ÿΣ║îΣ╕èσ¡ªµ£ƒ11µ£êµ£ƒΣ╕¡τöƒτë⌐Φ»òΘóÿWordτëêµùτ¡öµíê.docx
    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第1页
    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第2页
    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第3页
    µ▒ƒΦïÅτ£üµë¼σ╖₧σ╕éΘ½ÿΘé«σ╕é2024-2025σ¡ªσ╣┤Θ½ÿΣ║îΣ╕èσ¡ªµ£ƒ11µ£êµ£ƒΣ╕¡τöƒτë⌐Φ»òΘóÿWordτëêµùτ¡öµíê第1页
    µ▒ƒΦïÅτ£üµë¼σ╖₧σ╕éΘ½ÿΘé«σ╕é2024-2025σ¡ªσ╣┤Θ½ÿΣ║îΣ╕èσ¡ªµ£ƒ11µ£êµ£ƒΣ╕¡τöƒτë⌐Φ»òΘóÿWordτëêµùτ¡öµíê第2页
    µ▒ƒΦïÅτ£üµë¼σ╖₧σ╕éΘ½ÿΘé«σ╕é2024-2025σ¡ªσ╣┤Θ½ÿΣ║îΣ╕èσ¡ªµ£ƒ11µ£êµ£ƒΣ╕¡τöƒτë⌐Φ»òΘóÿWordτëêµùτ¡öµíê第3页
    还剩2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5扬州高邮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5扬州高邮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含解析,文件包含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docx、µ▒ƒΦïÅτ£üµë¼σ╖₧σ╕éΘ½ÿΘé«σ╕é2024-2025σ¡ªσ╣┤Θ½ÿΣ║îΣ╕èσ¡ªµ£ƒ11µ£êµ£ƒΣ╕¡τöƒτë⌐Φ»òΘóÿWordτëêµùτ¡öµíê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学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二者在结构和功能上相互联系
    B. 周围神经系统仅包含感觉神经
    C. 低级神经中枢受脑中高级神经中枢的调控
    D. 神经节由神经细胞胞体聚集而成
    【答案】B
    【解析】
    【分析】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
    【详解】A、人和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二者在结构和功能上相互联系,A正确;
    B、周围神经系统由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组成,B错误;
    C、低级神经中枢会受大脑皮层中相应高级神经中枢的调控,如排尿反射中脊髓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作用,C正确;
    D、神经节是周围神经系统传入神经的部分神经元细胞体集中的部位,通过神经纤维与脑和脊髓联系,其功能是传导兴奋,D正确。
    故选B。
    2. 研究突触间作用关系时,进行如图1实验,结果如图2、3。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轴突1、2释放的递质均可改变神经元M上的离子通透性
    B. 轴突1释放的递质能与轴突2和神经元M的受体结合
    C. 若适当增加刺激强度刺激轴突1,可能导致神经元M膜内外电位反转
    D. 图中所示的突触类型有轴突-树突型和轴突-轴突型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析图1,有2个突触,轴突2与轴突1之间为一个突触,轴突1和细胞体构成一个突触;图3的电位差值小于图2,所以图3情况下轴突1释放的神经递质量减少,导致Na+内流减少,电位差变化小。
    【详解】A、通过图2和图3可知,刺激轴突1可以使M形成动作电位,刺激轴突2后再刺激轴突1,则M电位比图2降低,则可说明即轴突1、2释放的递质均可改变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A正确;
    B、由图1轴突方向可知,轴突1释放的神经递质只能作用于神经元M,不能作用于轴突2,B错误;
    C、结合图2可知,若适当增加刺激强度刺激轴突1,也不能导致神经元M膜内外电位反转,适当增加膜外Na+浓度可能会导致神经元M膜内外电位反转,C错误;
    D、图中所示的突触类型有轴突-胞体型和轴突-轴突型,D错误。
    故选A。
    3. 下列关于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损毁脑和脊髓,反射弧的其他部分仍均能发挥作用
    B.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支配躯体的运动,属于传出神经
    C. 只要反射弧完整,给予刺激即可出现反射活动
    D. 同一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对同一腺体的生理效应可能不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1、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它们都含有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和传出神经(运动神经)。传出神经又可分为支配躯体运动的神经(躯体运动神经)和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内脏运动神经),其中内脏运动神经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
    2、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3、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其中效应器是指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详解】A、损毁脑和脊髓后,传入神经无法发挥其作用,A错误;
    B、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属于传出神经,B错误;
    C、给予感受器适当刺激,且反射弧结构必须完整,才可出现反射活动,C错误;
    D、同一传出神经末梢可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或抑制性神经递质,对同一腺体的生理效应可能不同,D正确。
    故选D。
    4. 图1表示某反射弧的相关结构,图2为图1中Z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正确的是( )
    A. 有效刺激X处,可引起a发生反射并在大脑皮层产生痛觉
    B. 有效刺激Y处,电流表指针将发生2次偏转
    C. 图2中神经递质释放过程不需要消耗ATP
    D. 图2中结构④膜电位的变化与细胞膜外K+的内流有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c是感受器,Y是传入神经,b是神经中枢,X是传出神经,a是效应器;①是突触小泡,②是突触前膜,③是突触间隙,④是突触后膜。
    【详解】A、刺激X引起的反应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A错误;
    B、有效刺激Y处,产生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电流表指针将发生2次偏转,B正确;
    C、图2中神经递质释放的方式是胞吐,需要消耗能量,C错误;
    D、图2中结构④为突触后膜,其膜电位的变化与细胞膜外Na+的内流有关,D错误。
    故选B。
    5. 关于胰液分泌调节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胰腺分泌胰液受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
    B. 斯他林和贝利斯基于沃泰默的实验,提出小肠黏膜产生的化学物质引起胰液分泌的假说
    C. 释放乙酰胆碱促进胰液分泌的神经属于副交感神经
    D. 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的神经细胞分泌并作用于胰腺的激素
    【答案】D
    【解析】
    【分析】法国学者沃泰默通过实验发现:把稀盐酸注入狗的上段小肠肠腔内,会引起胰腺分泌胰液。若直接将稀盐酸注入狗的血液中则不会引起胰液的分泌。他进而切除了通向该段小肠的神经,只留下血管,再向小肠内注入稀盐酸,发现这样仍能促进胰液分泌。他对这一结果的解释是:这是一个十分顽固的反射。之所以说它顽固,是由于小肠上微小的神经难以剔除干净。斯他林和贝利斯分析沃泰默的实验结果,大胆地作出了另一种假设:这不是反射而是化学调节——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细胞可能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进入血液后,随血流到达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
    【详解】A、胰腺的分泌既有神经调节的过程,也有通过促胰液素的激素调节过程,由此可知,胰腺分泌胰液受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A正确;
    B、斯他林和贝利斯基于沃泰默的实验,通过重新设计实验,最终发现了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促胰液素,进入血液后,随着血流到达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B正确;
    C、在神经调节中,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由此可知释放乙酰胆碱促进胰液分泌的神经属于副交感神经,C正确;
    D、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细胞分泌的,不是由神经细胞分泌,D错误。
    故选D。
    6. 下列关于人体内分泌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口服摄入的性激素可进入细胞内与受体结合发挥生理功能
    B. 小肠分泌的促胰液素随体液运输,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C. 寒冷环境中,机体会分泌大量的甲状腺激素,最终使产热大于散热
    D. 一种内分泌腺可分泌多种激素,一种激素可作用于多种靶器官
    【答案】C
    【解析】
    【分析】人体内分泌系统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在形态结构上独立存在的肉眼可见器官,即内分泌器官,如垂体、松果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胸腺及肾上腺等;二为分散存在于其它器官组织中的内分泌细胞团,即内分泌组织,如胰腺内的胰岛,睾丸内的间质细胞,卵巢内的卵泡细胞及黄体细胞等。
    【详解】A、性激素的本质是脂质,可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其受体在细胞内,A正确;
    B、促胰液素由小肠分泌后随体液运输,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B正确;
    C、激素具有微量高效的作用, 寒冷条件下,机体分泌甲状腺激素的量增多,但不会大量,产热仍等于散热,C错误;
    D、一种内分泌腺可分泌多种激素,如肾上腺可分泌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等。一种激素可作用于多个靶器官,如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D正确。
    故选C。
    7. 下列关于血糖平衡调节叙述正确的是( )
    A. Ⅰ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B细胞受损,分泌胰岛素减少所致
    B. 胰腺导管堵塞会导致胰岛素无法排出,血糖升高
    C. 人体黎明觉醒前后主要通过肌糖原分解为葡萄糖,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D. 胰岛B细胞上含有神经递质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1、胰岛素调节糖代谢,促进糖原的合成,加速血糖分解,降低血糖浓度。
    2、血糖浓度高时,可降低血糖浓度的胰岛素含量增加,而升高血糖浓度的胰高血糖素含量相对较低;当血糖浓度较低时,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相互协调共同维持血糖平衡。
    【详解】A、糖尿病主要表现为高血糖和尿糖,糖尿病分为Ⅰ、Ⅱ两种类型,Ⅰ型糖尿病是由胰岛B细胞受损,分泌胰岛素减少所致,导致血糖升高所致,A正确;
    B、胰岛分泌胰岛素是通过体液运输,胰腺导管堵塞不会导致胰岛素无法排出,不影响血糖平衡调节,B错误;
    C、人体在黎明觉醒前后主要通过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进而为生命活动提供能源,C错误;
    D、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受神经调节,其细胞膜上含有神经递质,而促甲状腺激素的靶器官是甲状腺,故胰岛B细胞上没有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D错误。
    故选A。
    8. 下图为人体水平衡调节机理,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示中的B、C分别为肾小管和集合管、渴觉中枢
    B. 图示A是由垂体分泌,并通过体液运送才能发挥作用
    C. 由图可知通过调节水的来源和去路可以维持水的平衡
    D. 当血浆渗透压升高时,能感受其变化的感受器在下丘脑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使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渴觉中枢)产生渴觉。
    【详解】A、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使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渴觉中枢)产生渴觉,所以图A、B、C依次是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大脑皮层(渴觉中枢),A正确;
    B、A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由垂体释放的,B错误;
    C、水的源和去路的相对平衡,可以维持水的平衡,C正确;
    D、渗透压感受器在下丘脑,D正确。
    故选B。
    9. 下列有关内环境和稳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内环境中Na+、K+浓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影响到神经细胞的兴奋性
    B. 内环境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C. 人体内环境稳态是指其pH、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
    D. 内环境稳态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与免疫无关
    【答案】A
    【解析】
    【分析】内环境稳态的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其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A、Na+、K+与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的形成有关,所以内环境中Na+、K+浓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影响到神经细胞的兴奋性,A正确;
    B、细胞质基质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的媒介,B错误;
    C、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pH保持相对稳定状态,C错误;
    D、内环境稳态的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D错误。
    故选A
    10. 在刚刚过去的高邮市第十二届半程马拉松比赛中,参赛选手顽强拼搏、奋勇争先,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全民参与、共享健康”的体育精神。当参赛选手在剧烈运动时,内环境中可能发生的生理过程是( )
    A. 葡萄糖氧化分解加快B. 血浆的pH显著降低
    C. 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D. ATP与ADP相互转化的速率加快
    【答案】C
    【解析】
    【分析】人体内环境中也有很多缓冲对,其中最重要的是HCO3-/H2CO3,当一定量的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后,内环境的pH仍能维持在一定范围内。
    【详解】A、剧烈运动时,葡萄糖氧化分解加快以供应能量,但该过程发生在细胞内而非内环境中,A错误;
    B、剧烈运动虽然产生乳酸,由于有缓冲物质的存在,血浆的pH不会显著降低,B错误;
    C、神经递质属于内环境成分,其与受体的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C正确;
    D、剧烈运动时消耗的能量增多,ATP与ADP的转化速率加快,但该过程发生在细胞内而非内环境中,D错误。
    故选C。
    11. 下列关于人体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吞噬细胞缺失的人,特异性免疫受损而非特异性免疫不受影响
    B. 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及其分泌物,能阻挡绝大多数病原体
    C. 体液中吞噬细胞能吞噬消化或处理所有外来的病原体
    D. 特异性免疫是个体在发育过程中与病原体接触后形成的
    【答案】A
    【解析】
    【分析】人体的三道防线包括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等;第二道防线:吞噬细胞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等;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机体生下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病原体。第三道防线构成特异性免疫,针对特定病原体发挥作用。
    【详解】A、吞噬细胞既可以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可以参与特异性免疫,吞噬细胞缺失的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都受影响,A错误;
    B、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及其分泌物,它们能阻挡绝大多数病原体,这是人体的天然屏障,B正确;
    C、吞噬细胞具有识别功能,但是其识别功能不具有特异性,能将外来的病原体吞噬消化或处理,C正确;
    D、特异性免疫是个体在发育过程中与病原体接触后形成的,具有特异性,D正确。
    故选A。
    12. 如图为过敏反应发生过程示意图(部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肥大细胞上的抗体与B细胞细胞膜上的受体可识别同一过敏原
    B. 过敏原诱发人体产生抗体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C. 人体一旦接触过敏原将立即发生过敏反应
    D. 应用抗组胺类药物可缓解过敏反应症状
    【答案】C
    【解析】
    【分析】过敏反应是已经产生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详解】A、据图分析可知,图中的肥大细胞接触过敏原可产生组胺引发过敏反应,故推测肥大细胞上的抗体与B细胞膜上受体可识别同一过敏原,A正确;
    B、抗体是体液免疫中的物质,图示表明过敏原诱发人体产生抗体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B正确;
    C、过敏反应是已经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才能发生,C错误;
    D、图中的肥大细胞接触过敏原产生组织胺引发过敏反应,所以应用抗组织胺类药物可缓解过敏反应症状,D正确。
    故选C。
    13. 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呼吸抑制剂可以抑制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B. 光照通过调节植物生长素的合成促使植物向光弯曲生长
    C. 温特以胚芽鞘为实验材料证明了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
    D. 植物根尖细胞能利用色氨酸在核糖体上合成生长素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长素的运输包括:极性运输、成熟组织中韧皮部的非极性运输以及根尖和茎尖部位的横向运输,其中极性运输不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一直可以进行,而横向运输会受到光照的影响,会由向光一侧朝背光一侧运输;同样重力也会影响根和茎部位的近地侧和远地侧生长素的分布。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详解】A、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一种主动运输过程,需要消耗能量,呼吸抑制剂可抑制细胞呼吸,从而抑制能量的产生,所以能抑制生长素的极性运输,A正确;
    B、植物向光弯曲生长是由于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使背光侧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侧,而不是光照调节生长素合成,B错误;
    C、温特的实验证明了胚芽鞘的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能促进胚芽鞘的生长,但没有证明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C错误;
    D、生长素是由色氨酸转化而来,但不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因为生长素不是蛋白质,D错误。
    故选A。
    14. 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应用广泛,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原料广泛、容易合成、效果稳定等优点
    B. 乙烯由植物体的各部位合成,并受到植物基因组的控制
    C. 探究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需要做预实验
    D. 黄瓜花芽分化时可通过使用赤霉素来诱导雌花的形成,进而提高黄瓜产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具有和天然植物激素相似对生长发育起调节作用的有机化合物。
    【详解】A、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原料广泛、容易合成、效果稳定等优点,这是因为生长调节剂在植物体内不容易被分解,A正确;
    B、乙烯由植物体的各部位合成,并且与其合成有关的酶受到植物基因组的控制,B正确;
    C、探究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需要做预实验,以摸索出合理的浓度范围,避免人力物力的浪费,同时也能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C正确;
    D、黄瓜开花后可通过提高脱落酸和赤霉素的比值来诱导雌花的形成,进而提高黄瓜产量,D错误。
    故选D。
    二、多选题:本部分包括4题,每题3分,共计12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15. 如图是人体内雄激素的分级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运动员大量服用雄激素,可能导致器官甲萎缩
    B. 器官乙是下丘脑,激素c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C. 雄激素属于磷脂类物质,其合成与内质网有关
    D. 激素a和激素b对器官丙作用表现为相抗衡
    【答案】AD
    【解析】
    【分析】1、据图分析可知,器官乙表示下丘脑,器官丙表示垂体,器官甲表示性腺,激素b表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c表示促性腺激素,激素a表示雄性激素。
    2、雄性激素的分泌调节过程是:下丘脑可以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释放促性腺激素作用于性腺,促进性腺分泌雄性激素增加,血液中雄性激素增加后通过负反馈调节影响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使二者分泌减少。
    【详解】A、运动员大量服用雄性激素,通过反馈调节会使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导致甲(睾丸)萎缩,A正确;
    B、下丘脑可以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释放促性腺激素作用于性腺,促进性腺分泌雄性激素增加,血液中雄性激素增加后通过负反馈调节影响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使二者分泌减少。因此器官乙是下丘脑,器官丙为垂体,器官甲为睾丸,激素b表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c表示促性腺激素,激素a表示雄性激素,B错误;
    C、雄激素属于固醇类物质,其合成与内质网有关,C错误;
    D、激素b促进器官丙分泌激素c,而激素a负反馈调节抑制器官丙分泌激素c,所以激素a和激素b对器官丙的作用表现为相抗衡,D正确。
    故选AD
    16. 生物学中经常会用概念图的形式表示某些概念或生理现象之间的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若M表示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②③分别代表下丘脑和大脑皮层,则①可代表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
    B. 若M表示胰岛A细胞,①代表低血糖,则②③可分别代表肝糖原、肌糖原分解和脂肪分解
    C. 若M表示下丘脑,①代表寒冷刺激,则②③可分别代表毛细血管收缩,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等
    D. 若M表示神经递质,①代表的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则②③分别代表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
    【答案】ACD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图中的M受①的影响,同时M又可以影响②③,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A、若M表示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②③可分别表示下丘脑产生抗利尿激素、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①可表示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导致的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A正确;
    B、若M表示胰岛A细胞,①代表低血糖,则②③可分别代表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肌糖原不能直接转变为葡萄糖,B错误;
    C、若M表示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①代表寒冷刺激产生兴奋,则②③可表示通过相关调节使皮肤毛细血管收缩以减少散热,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以增加产热,C正确;
    D、神经元间传递兴奋时,需要神经递质的参与,且神经递质的种类有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若M表示神经递质,①代表的神经元兴奋,则②③分别代表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D正确。
    故选ACD。
    17. 病毒感染能激活体内针对关节软骨自身抗原的滤泡性T细胞,该细胞群高度表达OX40分子,进而增加自身抗体的产生,引起组织破坏,形成类风湿性关节炎,作用机制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机理与艾滋病相同
    B. OX40的过量表达有利于抗原的呈递
    C. 浆细胞可增殖分化并产生特异性抗体
    D. 滤泡性T细胞能将抗原信息呈递给B细胞,引起B细胞增殖分化
    【答案】BD
    【解析】
    【分析】1、浆细胞只能分泌特异性抗体,不具备识别抗原的作用。
    2、自身免疫病: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把自身成分当作抗原加以攻击,从而对自身的组织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症状。如: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3、免疫缺陷病: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如:艾滋病、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等。
    【详解】A、根据题意“进而增加自身抗体的产生,引起组织破坏”可知机体免疫过强攻击机体正常组织,形成的类风湿性关节炎为自身免疫病,而艾滋病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机体免疫不足导致的,二者发病机理不同,A错误;
    B、根据题干“该细胞群高度表达OX40分子,进而增加自身抗体的产生”,再结合题图,滤泡性T细胞表面的OX40和抗原均会与B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结合,而抗体是B细胞识别相应抗原之后增殖分化成浆细胞所分泌的,可推测OX40的过量表达有利于抗原的呈递,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进而增加自身抗体的产生,B正确;
    C、浆细胞只能分泌特异性抗体,不具备识别抗原的作用,C错误;
    D、滤泡性T细胞能将抗原信息呈递给B细胞,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D正确。
    故选BD。
    18. 如图为小麦籽粒形成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的含量变化,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小麦籽粒成熟后赤霉素合成量较少
    B. 赤霉素在小麦籽粒形成早期和中期含量较高,说明赤霉素只能在未成熟种子中合成
    C. 小麦籽粒质量的增加的趋势与生长素最相似,所以生长素比另外两种激素更重要
    D. 小麦籽粒形成初期细胞分裂素合成旺盛
    【答案】BC
    【解析】
    【分析】题干中提出,图为小麦籽粒形成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的含量变化,因此分析曲线可以看出,细胞分裂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赤霉素是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生长素在7月13号呈逐渐增加,在7月27号时又逐渐降低;小麦籽粒的质量是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
    【详解】A、小麦籽粒的质量达到最高时即表示小麦籽粒成熟,对应的时间为8月10号左右,而此时赤霉素合成量很少,A正确;
    B、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赤霉素在小麦籽粒形成早期和中期含量较高,后期含量较少,说明赤霉素可以在未成熟种子和成熟种子中合成,B错误;
    C、小麦籽粒质量的增加的趋势虽然与生长素最相似,但植物的生命活动是受到多种激素共同影响,不同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C错误;
    D、小麦籽粒形成初期,细胞分裂素的量急剧上升,说明此阶段细胞分裂素合成旺盛,D正确。
    故选BC。
    三、非选择题:本部分共5小题,共计60分,除特殊说明外,每空1分。
    19. 人体血液中成熟的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富含血红蛋白,能运输O2和CO2,其部分结构和功能如图,①~⑤表示相关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血液主要由_____和血细胞组成,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静脉注射的葡萄糖被组织细胞利用至少需要穿过_____层生物膜。
    (2)图中④过程表示红细胞吸收葡萄糖,再经_____(填“有氧”或“无氧”)呼吸过程释放能量、合成ATP为③提供能量。水分子除了图示⑤过程进入细胞,还可以通过_____方式跨膜运输。
    (3)红细胞内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_____(是/否)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当氧气进入肌肉细胞。最终在细胞的_____(填场所)被利用,组织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尿素需依次经过_____系统、_____系统运输到体外。
    (4)红细胞内液渗透压的维持主要与_____(填“Na+”或“K+”)以及血红蛋白等含量有关。人剧烈运动后产生的乳酸与血浆中的_____(缓冲物质)发生反应以维持pH的相对稳定。
    (5)内环境相对稳定,除了相关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______调节网络下得以维持。
    【答案】(1) ①. 血浆 ②. 血浆和组织液 ③. 3
    (2) ①. 无氧 ②. 自由扩散
    (3) ①. 否 ②. 线粒体内膜(线粒体) ③. 循环 ④. 泌尿
    (4) ①. K+ ②. NaHCO3或
    (5)神经-体液-免疫
    【解析】
    【分析】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内环境;内环境中包含水、激素、神经递质、缓冲物质、小分子有机物、无机盐等成分;只存在于细胞内的成分不属于内环境,如呼吸酶和血红蛋白等,不能进入细胞的大分子不属于内环境,如纤维素等,消化酶不存在于内环境,细胞膜上的载体不属于内环境。
    【小问1详解】
    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是血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包括血浆和组织液;静脉注射的葡萄糖被组织细胞利用,至少需要穿过毛细血管壁(2 层细胞膜)、组织细胞膜(1 层细胞膜),共 3 层细胞膜。
    【小问2详解】
    红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利用无氧呼吸过程释放能量;水分子通过⑤水通道蛋白进入细胞属于协助扩散,水分子也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
    【小问3详解】
    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氧气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最终在细胞的线粒体内膜被利用;组织细胞产生的尿素先进入血浆,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肾脏,通过泌尿系统运输体外。
    【小问4详解】
    渗透压与蛋白质无机盐有关,对于红细胞的细胞内液来说,渗透压主要与K+以及血红蛋白有关。人剧烈运动后产生的乳酸,乳酸与血浆中的NaHCO3或HCO3-发生反应,以维持pH的相对稳定。
    【小问5详解】
    机体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调节下,通过各组织、器官的协调活动,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20. 人体呼吸运动的深度和频率可随体内外环境的改变而发生相应的变化,以适应机体代谢的需要。肺牵张反射是调节呼吸的反射之一,图甲为肺牵张反射示意图,该反射的感受器位于肺,吸气后肺扩张,感受器兴奋,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入脑干,抑制吸气,引起呼气。图甲中神经元①和②之间形成的突触放大后如图乙所示,乙酰胆碱(A-C)可作为突触中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成与释放如图乙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肺牵张反射弧的效应器是_____。
    (2)图乙中A-C表示乙酰胆碱,在其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填“A”、“C”或“E”)。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突触小泡内的A-C通过_____运输方式释放到_____,再到达突触后膜,受体与A-C结合后,改变后膜对_____(填“Na+”或“Cl-”)的通透性,导致突触后膜的膜内电位变化是_____,毒扁豆碱可以使D酶失活,若发生毒扁豆碱中毒,则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_____。
    (3)若让受试者对一个密闭气囊反复呼吸一定量的空气,随时间推移呼吸会加深、加快。为探究引起呼吸显著变化是由于气囊内CO2浓度升高引起,还是由于O2浓度降低引起,进行了A、B两组实验。
    A组:气囊内装入空气,确保不漏气,让受试者对着气囊反复呼吸,当CO2浓度增加到3%,O2浓度减少到17%时,呼吸明显增强:当CO2浓度增到5.6%,O2浓度减少到14.8%时,呼吸非常显著地增强。
    B组:气囊内装入空气,同时用钠石灰把呼吸排出的CO2吸收,确保CO2浓度几乎为0并且不漏气,让受试者对着气囊反复呼吸,O2浓度减少到10%以下才引起呼吸的明显变化。
    ①由此可以得出:呼吸的增强是由于____引起的:
    ②若实验增设C组:气囊内的空气中加入较多的____,让受试者对着气囊反复呼吸,若CO2增多时也会出现显著的呼吸增强,实验将更有说服力。
    (4)人体要屏住呼吸必须受到图甲中A_____的调控。剧烈运动后,血液中高浓度的CO2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更多的CO2及时排出体外,这一过程体现了呼吸运动受_____调节以维持内环境稳态,这属于_____(填“正反馈”或“负反馈”)调节。
    【答案】(1)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呼吸肌
    (2) ①. C ②. 胞吐 ③. 突触间隙 ④. Na+ ⑤. 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⑥. 持续性兴奋
    (3) ①. CO2浓度升高 ②. O2
    (4) ①. 大脑皮层 ②. 体液和神经 ③. 负反馈
    【解析】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发生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和一定条件的刺激。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
    【小问1详解】
    由图甲可知,a上有神经节,则a为传入神经,则b为反射中枢(神经中枢),c为传出神经,d为效应器,即该反射弧中的效应器为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呼吸肌。
    【小问2详解】
    图中显示,A-C乙酰胆碱释放到突触间隙后,很快被分解成A和C,其中C被突触前膜重新吸收,可知C能循环利用。物质E是线粒体产生的ATP。乙酰胆碱(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为胞吐。 A-C(乙酰胆碱)释放到突触间隙中,再到达突触后膜,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改变后膜对Na+离子的通透性,引起钠离子内流,使突触后膜产生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此时膜内电位变化是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根据图示可知,D酶能分解A-C,D酶失活将导致A-C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而A-C为乙酰胆碱,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因此毒扁豆碱可以使D酶失活,若发生毒扁豆碱中毒,则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兴奋。
    【小问3详解】
    ①A组的实验结果为:当CO2浓度增加到3%,O2浓度减少到17%时,呼吸明显增强;当CO2浓度增到5.6%,O2浓度减少到14.8%时,呼吸非常显著地增强,B组的实验结果为:O2浓度减少到10%以下才引起呼吸的明显变化,因此呼吸的增强是由于CO2浓度升高引起的。
    ②A组实验中O2浓度较低,故可增设C组,在气囊内的空气中加入较多的O2,让受试者对着气囊反复呼吸,若CO2增多时也会出现显著的呼吸增强,实验将更有说服力,说明引起呼吸显著变化确实是由于气囊内CO2浓度升高引起。
    【小问4详解】
    屏住呼吸是主动意识控制的行为,受到图甲中A大脑皮层的控制。剧烈运动后,血液中高浓度的CO2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更多的CO2及时排出体外,高浓度的CO2刺激呼吸中枢体现了体液调节,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体现了神经调节,故这一过程体现了呼吸运动受体液和神经调节以维持内环境稳态。负反馈调节是指在一个系统中,系统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并且使系统工作的效果减弱或受到限制,它可使系统保持稳定,因此这属于负反馈调节。
    21. 妊娠期糖尿病对母亲和胎儿的巨大危害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其预防、诊断及治疗已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请分析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是由肝脏合成并分泌的一种糖蛋白,能特异性结合并转运性激素。
    材料二:胰岛素抵抗是指胰岛素含量正常而靶器官对其敏感性低于正常的一种状态,这是妊娠期一种正常的生理性抵抗。此现象随孕周增加而加重,为代偿下降的胰岛素敏感性,其分泌量也相应增加(用“→”表示),如图1所示。尽管所有孕妇在妊娠期都有上述调节过程,但少数人却发生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衰竭而使血糖升高,导致妊娠期糖尿病发生。
    材料三:胰岛素是维持血糖平衡的重要激素。如图2表示胰岛素分泌的调节及胰岛素作用机理。
    据图分析回答:
    (1)SHBG的分泌过程中,雌激素与胰岛素表现为____(“协同”或“拮抗”)作用。
    (2)雌激素水平升高使胰岛素靶器官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表现为组织细胞吸收利用葡萄糖量____(填“增加”或“减少”),对肝脏中糖原分解为葡萄糖的抑制作用____(填“增强”或“减弱”)。
    (3)正常的生理性胰岛素抵抗____(填“有利于”或“不利于)胎儿在发育中利用葡萄糖。
    (4)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经兴奋的传导和传递最终导致传出神经末梢释放____,与胰岛B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由图分析,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还受到____、_____影响。以上说明胰岛素分泌的调节方式有____调节。
    (5)糖尿病病因之一是患者血液中存在异常抗体,其中因____(填“抗体I”或“抗体2”)引起的糖尿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这种抗体的致病原因是此种抗体与____结合,导致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浓度上升的敏感度降低,引起胰岛素分泌量减少,血糖浓度升高。
    (6)引发糖尿病的原因有多种,某种糖尿病病因是组织细胞膜上GLUT4减少所致(GLUT4是一类镶嵌在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蛋白),试分析图3中磺脲类降糖药物____(填“是”或“否”)治疗该种糖尿病的最佳用药,理由是_____。
    【答案】(1)拮抗 (2) ①. 减少 ②. 减弱
    (3)有利于 (4) ①. 神经递质 ②. 血糖浓度 ③. 胰高血糖素 ④. 神经调节和体液
    (5) ①. 抗体1 ②. 胰岛B细胞膜上的葡萄糖受体
    (6) ①. 否 ②. 该种糖尿病致病原因是缺乏葡萄糖转运蛋白,而磺脲类降糖药物仅能促进胰岛素释放,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葡萄糖吸收障碍
    【解析】
    【分析】分析材料二的题图:器官甲是下丘脑,器官乙是卵巢,下丘脑通过胰腺调节血糖平衡的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雌激素能使胰岛素靶器官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使组织细胞摄取和利用的葡萄糖的量减少,葡萄糖合成糖原的能力减弱。分析材料三的题图可知:抗体1作用于胰岛B细胞膜上的葡萄糖受体,导致葡萄糖不能刺激胰岛B细胞产生胰岛素,而抗体2作用于胰岛素的靶细胞,不影响胰岛素的合成。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这两种异常抗体引起的糖尿病都属于自身免疫病。
    【小问1详解】
    据材料二的题图可知,雌激素能促进SHBG合成,胰岛素能抑制SHBG合成,因此在SHBG的分泌过程中,二者的关系表现为拮抗作用。
    【小问2详解】
    据材料二的题图可知,雌激素水平升高使胰岛素靶器官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使组织细胞摄取和利用的葡萄糖的量减少,对肝脏中糖原分解为葡萄糖的抑制减弱。
    【小问3详解】
    正常的生理性胰岛素抵抗使胰岛素降血糖的功能减弱,导致血糖(葡萄糖)的含量较多,从而有利于胎儿在发育中利用葡萄糖。
    【小问4详解】
    由材料三的题图可知,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后,最终由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与胰岛B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在正常情况下,胰岛素的分泌还会受到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含量的影响。以上说明胰岛素分泌的调节方式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小问5详解】
    糖尿病病因之一是患者血液中存在异常抗体1和抗体2。抗体1与胰岛B细胞膜上的葡萄糖受体结合,导致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浓度上升的敏感度降低,使胰岛素分泌量减少,葡萄糖浓度升高,导致糖尿病的发生,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
    【小问6详解】
    该种糖尿病病因是组织细胞膜上GLUT4(葡萄糖转运蛋白)减少导致的。由图可知:磺脲类降糖药物的作用机理是抑制胰岛B细胞K+通道的开放,使膜电位发生变化,导致电压依赖性钙通道打开,Ca2+内流,促进胰岛素释放,但对细胞膜上GLUT4(葡萄糖转运蛋白)没有影响,因此该药物不是治疗该种糖尿病的最佳用药,其原因是该种糖尿病致病原因是缺乏葡萄糖转运蛋白,而磺脲类降糖药物仅能促进胰岛素释放,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葡萄糖吸收障碍。
    22. 甲型流感主要由H1N1(一种RNA病毒)感染引起,其中的H表示血凝素,N表示神经氨酸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H1N1侵入机体时,抗原提呈(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展示于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____,其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同时辅助性T细胞分裂、分化并分泌_____作用于B细胞,促进其增殖、分化产生_____。
    (2)当H1N1侵入细胞内部时,则需要借助_____细胞识别并裂解被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此过程中靶细胞的裂解死亡属于_____。图中不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是[ ]____。
    (3)人感染HIN1后会出现发烧现象,“体温调定点学说”认为,体温调节有类似恒温器的调节机制,恒温动物有一确定的调定点数值(如人类的为37℃),如果体温偏离这个数值,则通过产热或散热活动加以调节,以维持体温的恒定。某人感染病毒后出现了发烧现象,此人的体温调定点____(填“>”或“”或“ ②. 体温调定点升高,低于调定点的体温刺激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产生冷觉 ③. =
    (4) ①. 蛋白酶体 ②. MHC
    【解析】
    【分析】体液免疫: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一些病原体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B细胞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浆细胞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抗体可以随体液在全身循环并与这种病原体结合,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小问1详解】
    当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后,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 辅助性T细胞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作用于B细胞,B细胞受到刺激后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
    【小问2详解】
    当H1N1侵入细胞内部时,细胞毒性T细胞能够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此过程中靶细胞的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凋亡,因为这是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c]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
    【小问3详解】
    病毒感染后出现发烧现象,是由于体温调定点升高,此人的体温调定点>37℃,在体温上升期会出现“畏寒”现象的原因是:体温调定点升高,体温低于新的调定点,冷觉感受器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产生冷觉,同时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以减少散热,增加产热,由于体温持续维持在39℃,说明机体产热等于散热。
    【小问4详解】
    该mRNA疫苗在细胞内表达出病毒蛋白后,需经过蛋白酶体水解产生抗原肽,抗原肽与镶嵌在生物膜上的MHC结合,最终呈递到细胞表面,诱导特异性免疫。
    23.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先后开展了下列实验,请回答问题:
    (1)下图示a、b、c是对胚芽鞘做了不同的处理,d为一胚芽鞘被纸盒罩住,纸盒的一侧开口,有单侧光照。

    图中a、b、c胚芽鞘会发生向光弯曲生长的是_____(填字母)。图d中如果固定胚芽鞘,旋转纸盒,一段时间后,植株_____生长;若将纸盒和胚芽鞘一起旋转,则植株_____生长。
    (2)为探究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对某种植物茎段侧芽生长的影响,进行了有关实验,结果见下表。
    ①实验组别中设置蒸馏水的目的是_____,表中X表示的处理时间_____(d)。
    ②浓度Ⅲ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对侧芽生长所起的作用是_____(填“促进”或“抑制”)。该实验的各种处理中,促进侧芽生长效果最佳的方法是____。
    ③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浓度I、Ⅱ、Ⅲ之间大小关系为____,____(填“能”或“不能”)体现生长素类似物的两重性。
    ④将浓度I生长素类似物溶液稀释后,重复上述实验。与稀释前浓度I的实验结果相比,稀释后实验中侧芽生长量的变化及原因可能有_____(填序号)。
    a.增加,因为促进作用增强
    b.减少,因为促进作用减弱
    c.不变,因为促进作用相同
    d.减少,因为抑制作用增强
    【答案】(1) ①. b ②. 向光源(右)弯曲 ③. 向纸盒开口方向弯曲
    (2) ①. 对照作用 ②. 36 ③. 抑制 ④. 用浓度Ⅱ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侧芽48d ⑤. I

    相关试卷

    2025扬州高邮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5扬州高邮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含解析,文件包含江苏省高邮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docx、江苏省高邮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2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5扬州江都区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5扬州江都区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含解析,文件包含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docx、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扬州高邮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扬州高邮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测试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测试生物试题含解析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