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2课时)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2课时)第1页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2课时)第2页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2课时)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三第三单元8 寡人之于国也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三第三单元8 寡人之于国也学案,共1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夯实基础,合作探究,巩固提升,学习目标,重点难点,课前预习,问题探究,课时测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当时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据《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他是子思(孔子孙,名伋)的再传弟子,曾游说齐、宋、滕、魏等国。当时“天下方务于合从连横,以攻伐为贤”,孟子却说“唐、虞、三代之德”,被诸侯认为迂阔、远离实际,不被采纳。因此,孟子“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2、《孟子》简介:
    《孟子》一书全面反映了孟子的思想。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一个最大的儒学大师,一向被认为是继承孔子学说的正统,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他的学说的核心就是要讲“仁义”,行“仁政”,即实行所谓“王道”。其理论基础就是民本思想,重视人的生存权利。
    《孟子》在写作上很有特色。首先是善于雄辩,具有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笔墨酣畅的风格;采用了多种方式方法进行辩论,逻辑谨严。其中最多的是各种发问的方式方法,时而提问,时而设问,时而反问,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其次,善用比喻和寓言陈述事理,辩论是非。
    3、写作背景:
    战国时代,各诸侯国的统治者,对外争夺域地,相互攻伐,“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域以战,杀人盈域”;对内残酷剥削,劳役繁重,破坏生产力。这就造成了兵员缺乏。劳力不足,问题十分突出。争夺人力,成为各诸侯统治者的当务之急。梁惠王也不例外,当然会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孟子便以此为话题,宣传施仁政与行王道。
    4、孟子的名言名句:
    (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2)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5)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6)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8)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10)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1)尽信《书》,不如无《书》。 (12)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夯实基础】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王好( )战 弃甲曳( )兵而走 衣( )帛 数( )罟( )不入洿( )池
    庠( )序 养生丧( )死无憾 鸡豚( )狗彘( )之畜( )
    然而不王( )者 涂有饿莩( ) 孝悌( )
    2、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直不百步耳 通 , 。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通 ,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通 , 。 涂有饿殍。 通 , 。
    3、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寡人之于国也 古义: 今义:
    河内凶 古义: 今义:
    请以战喻 古义: 今义: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古义: 今义:
    弃甲曳兵而走 古义: 今义:
    或百步而后止 古义: 今义:
    斯天下之民至焉 古义: 今义:
    4、写出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①于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寡人之于国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②王 然而不王者 梁惠王曰
    ③以 请以战喻 可以无饥矣
    以时入山林 申之以孝悌之义
    ④食 狗彘食人 食而不知检
    ⑤之 填然鼓之 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 申之以孝悌之义
    5、找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并解释:
    ①填然鼓之
    ②树之以桑
    ③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④谨庠序之教
    ⑤然而不王者
    6、初步理解:用课文原话回答以下问题。
    ①在提出“民不加多”疑问前,梁惠王先是自诩曰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其具体做法是什么?
    ②孟子哪些话是说明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之政”并无本质区别的?
    ③孟子认为只有实行“仁政”,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他的“仁政”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 4 \* GB3 \* MERGEFORMAT ④孟子是怎样批评当时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
    【合作探究】
    1、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说明了什么道理?

    2、总结课文中孟子的理想政治。
    课文中孟子的理想政治有两层:


    3、小结文章中表现出的孟子的思想与主张。
    本文从艺术上充分体现了孟子散文的艺术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请分析。
    ①结构严谨。
    ②善用比喻。
    ③气势充沛。
    【巩固提升】
    1、下列加点字读音和意义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数罟(gū, 网) 饿莩(piǎ,饿死的人)
    B.颁白(bān, 通“斑”) 曳兵(zhuài, 摇着)
    C.庠序(xiáng, 学校) 衣帛(yì, 穿)
    D.孝悌(tì, 尊重父母) 鸡豚狗彘(zhì, 猪)
    2、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C.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D.数罟不入洿池
    3、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夫颛臾,昔者以为东蒙主 D.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4、下列加点的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河内凶(有战乱) B.邻国之民不加(增加)少
    C.填然鼓之(代词,代“鼓”) D.弃甲曳(拖着)兵而走
    5、下面的加点的字意义不同的一组是( )
    A.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春心莫共花争发 (李商隐《无题》)
    B.弃甲曳兵而走 斩木为兵
    C.或五十步而后止 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D.是亦走也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6、对下列各句中“之”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斯天下之民至焉 ②鸡豚狗彘之畜 ③树之以桑 ④未之有也 ⑤邻国之民不加少
    A.①⑤/②/③/④ B.①③⑤/②/④ C.①②④/③⑤ D.①②⑤/③④
    7、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
    例:树之以桑
    A.非我也,岁也 B.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C.或五十步而后止 D.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8、翻译下列语句
    ⑴“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⑵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⑶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第二课时
    编写:李乐民 卜庆凯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比喻鲜明,善用排比,对偶,增强文章气势的特点
    2.理解文中体现的孟子的仁政思想;
    3.欣赏体味孟子散文雄辩的说理艺术
    【重点难点】
    1.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2.学习孟子善用比喻说理,气势充沛的论辩艺术
    【课前预习】1.课内词汇
    魏罃 米粟 铠甲 供养 孟轲 凋落 谨慎 繁殖 狼奔豕突 孝悌 归咎
    2.每日成语
    自怨自艾:怨,怨恨,悔恨;艾,割草,比喻改正错误。原意是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己改正。现在只指悔恨自己的错误。
    以邻为壑:拿邻国当做大水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比喻只图自己一方的利益,把困难或祸害转嫁给别人。
    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事半功倍:指做事得法,因而费力小,收效大。
    具体而微:具体,各部分已大体具备;微,微小。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大体都有了,不过形状和规模比较小些。
    水深火热:老百姓所受的灾难,象水那样越来越深,象火那样越来越热。比喻人民生活极端痛苦。
    3.读背任务
    (1)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而食人也。
    (2)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6)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4.文体知识: 孟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首先是刻画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其次是雄辩。孟子的散文特别显示了灵活多样的论辩方法,表现出高超的论辩艺术。a善于抓住对方心理,因势利导,诱其就范。b.采用迂回战术,先设好圈套,让对方钻进去,然后乘其不备,突然袭击。c.先通过设问,使对方暴露其理论弱点,当找到突破口之后,再发动猛烈反击。d.孟子还有些正面的议论,能够围绕中心观点,严谨细密地展开论述。其三是善于运用比喻来说明道理,把抽象的道理用具体生动的形象表现出来。第四是语言明白晓畅,浅显自然,通俗易懂,明快畅达,精炼准确。有口语特点,又带有强烈的感情和气势。
    【问题探究】分析课文,感悟孟子的论辩技巧及其思想。
    (一)诵读第1段。思考:
    1.梁惠王说他对国家已尽心尽力了,他是怎样治理国家的?
    2.通过和邻国相比,梁惠王感觉如何?
    3.于是梁惠王有了怎样的疑问?
    4.梁惠王的困惑究竟在哪里?
    (二)诵读第2、3、4段。思考:
    1.孟子对梁惠王这个疑问是如何分析的?
    2.孟子是怎样“以战喻”的?他为什么要“以战喻”?
    3.“五十步笑百步”已成为人们经常使用的成语,含义是什么?孟子用于此,有什么作用?
    (三)诵读第5、6、7段。思考:
    1.文章的第3部分,阐述了孟子实行“王道”的七种措施,是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他的“仁政”思想包括几个方面?具体内容是什么?
    2.有了合理的措施,还需要有合理的态度。孟子是怎样批评当时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
    3.这一段用什么方法进行说理?
    (四)归纳本文所表现的孟子的仁政思想
    (五)说说本文论辩艺术的高超之处。
    【课时测评】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问题
    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①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若是其大乎?”曰:“民犹以为小也。”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②往焉,雉兔者③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④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⑤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注:①囿:天子诸侯养禽兽的地方。②刍荛者:割草打柴的人。③雉兔者:猎人。④郊关:国都之外百里为邻,郊外有关。⑤阱:陷阱。
    1.下面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寡人之囿方四十里 方:方圆
    B.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 诸:兼词,相当于“之于”
    C.于传有之:音节助词,无义
    D.不亦宜乎 宜:合适,适宜
    2.下面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雉兔者往焉 然力足以至焉
    B.若是其大乎 吾其还也
    C.民犹以为小也 引以为流觞曲水
    D.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 王无罪岁
    3.本段文字谈了孟子的什么观点,主要通过什么方法来说明的?
    4.孟子的仁政思想在当今有何值得借鉴之处?
    【延伸阅读】
    人与仁
    “仁”是何物?用孟子的话说是“谁言也”。我们现在将它理解为一个人的人文素养,也未为不可。
    人之所以为人,因为人具有“仁”。而动物之所以不是人,那是因为它们不具有“仁”。所以,人一旦失丧失了“仁”,那么就与禽兽无异。
    “仁”充斥于天地之间,荡漾于宇宙之内,经万世万代,才得以聚集其精华,化为一个真正的人。
    “仁”是人的立人之本,没有“仁”哪里还是人呢?所以孔子说:“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智?”
    无庸讳言,现实中,丧失“仁”的人是很多的,最终他们东窗事发,不得不走向牢房,抱憾终生。马加爵科学素质或许十分突出,但在人文素养上,他却丧失了为人最起码的“恻隐之心、是非之心、辞让之心”。
    桀、纣、希特勒、墨索里尼这类人,因为丧失了“仁”而成为“民贼独夫”,纵然他们身上有天赋的治国与军事才华又有何用呢?这些才华只有用来为人民服务,社会才能进步。
    人类的伟大,已伟大到可以制造毁灭地球的原子弹、氢弹的地步,假如没有“仁”的束缚,那么,那些人类的公敌恐怕早已将地球炸出了太阳系。
    所以“仁”不仅是一个普通人的立人之本,大而化之更是一个社会得以存在的优秀特质。
    为了以“仁”为本,我们还要以“仁”发展整个社会。
    战国时期,群雄逐鹿,天下纷争,生灵涂炭,尸横遍野。六国之间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才智之士朝秦暮楚,最后国势衰微,终为西面的强秦所乘,走向灭亡。假如六国君主之中有一个能行仁政,那么,“王天下,易反掌耳”。整部战国史恐怕也因此得改写。
    二战的战败国日本和德国,在二战中损失惨重。但他们相信:美国人能用飞机炸掉我们的城市,但炸不毁我们国民的素质。于是,他们很快从战争的废墟上站了起来,化了几十年时间,把自己的国家送入了世界强国的行列。现在,这两个国家无疑是两位经济巨人。
    所以,如果一个国家的元首具备“仁”的素质,则天下可大治;当这个国家的人民皆“仁”,那么,有何力量可以阻止他们发展呢?
    “仁”是立人之本,发展之本,在现阶段我国经济结构和政治体制不断改革之时,不更应该提倡吗?
    排偶句式
    本文读起来气势磅礴的原因,是多用了排偶句式,如第五段中阐述“王道之始”的道理,孟子以“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三组排偶句,提出了发展生产的三种措施,以及采取这些措施后所产生的效果。连用“不可胜……也”的句式,给人以吃不完、用不尽的感觉,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示例:
    借一双慧眼
    “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个世界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不知不觉又想起了这首歌,的确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拥有一双慧眼,每个人都希望能借一双慧眼,每个人都希望借这双慧眼把这个世界看个明白。
    当我身陷于失败与挫折之中,我多么希望有人能借我一双慧眼,让我穿过云雾看到希望的天空,看到灿烂的阳光。
    当我身处凡俗的人际关系之中,我多么希望有人能借我一双慧眼,让我看透每个人的内心,让我看到奉承后的阴诈,让我看到争吵后面的关切。
    当我置身于茫茫人海中,我多么希望有人能借我一双慧眼,让我寻找到真挚的友情,让我寻找到甜蜜的爱情,让我寻找到温暖的亲情。
    技巧指导:排偶是一种介于排比与对偶之间的修辞手法。一般认为它是由两个语气一致,结构相似、意义相关和相对的语句平列在一起的一种修辞手法。排偶句式形式整齐,富有节奏,但结构、字数等均可变化,不像对偶在字数、结构、平仄等方面要求严格。可以说,排偶给人的是整齐匀称又富有变化的美感,能收到反复强调、增强语势的表达效果。

    相关学案

    必修三8 寡人之于国也学案:

    这是一份必修三8 寡人之于国也学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法指导,导入新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小结,达标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必修三8 寡人之于国也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必修三8 寡人之于国也学案设计,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实词,虚词,句式,名句积累,课文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三8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三8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八月份久旱不雨,那禾苗就会枯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