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西宁市普通高中七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青海省西宁市普通高中七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卷(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0小题:20×3=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下列反应的能量变化,符合下图的是
A. 木炭燃烧B. 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反应
C. 镁条与盐酸反应D. 氧化钙溶于水
【答案】B
【解析】由图象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为吸热反应。
木炭燃烧为放热反应,不符合题意;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反应为吸热反应,符合题意;镁条与盐酸反应为放热反应,不符合题意;氧化钙溶于水后与水反应过程为放热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 下列能体现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A. 锌锰干电池B. 太阳能电池
C. 风力发电D. 水力发电
【答案】A
【解析】锌锰干电池,利用化学反应产生能量,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A选;太阳能发电,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故B不选;风力发电,将风能转化为电能,故C不选;水力发电,将重力势能转化为电能,故D不选;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3. 25℃、101kPa下,2g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根据2g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放热时焓变值为负值来分析。
放热反应且因4g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热量571.6kJ,不是285.8kJ,A错误;放热反应且因4g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热量571.6kJ,B错误;放热反应且因4g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热量571.6kJ,C错误;因2g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放热时焓变值为负值,则热化学方程式 正确,D正确;
故答案为:D。
4. 反应Ⅰ:的平衡常数为;反应Ⅱ:的平衡常数为,则、的关系为(平衡常数为同温度下的测定值)
A. B.
C. D.
【答案】A
【解析】反应2SO2(g)+O2(g)⇌2SO3(g) 的平衡常数K1,则相同温度下,反应2SO3(g)⇌2SO2(g)+O2(g)的平衡常数为,故反应SO3(g)⇌SO2(g)+12O2(g)的平衡常数K2=,故K1=;
故答案为:A。
5. 关于C(s)+H2O(g)CO(g)+H2(g)的平衡常数(K)书写形式,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平衡常数等于生成物浓度的幂次方乘积除以反应物的幂次方乘积;注意固体和纯液体不写在计算式中,则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故选:C。
6. 850K时,在一密闭反应器中充入一定量的SO2和O2,当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SO2、O2、SO3的浓度分别为0.0020 ml• L-1、0.0025 ml• L-1、0.0020 ml• L-1.则该温度下反应的2SO2+O2 2SO3平衡常数为:
A. 25B. 0.0025C. 40D. 400
【答案】D
【解析】
【分析】对于反应2SO2+O2 2SO3,当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SO2、O2、SO3的浓度分别为0.0020 ml• L-1、0.0025 ml• L-1、0.0020 ml• L-1,,故选D。
7. 对于可逆反应:2A(g)+B(g)2C(g) △H<0,下列各图中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达到平衡的时间短,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ω(C)减小,A项正确;根据反应前后的化学计量数的大小可以看出,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且v(正)>v(逆),B项错误;催化剂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平衡不发生移动,平衡时c(C)不变,C项错误;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A的转化率降低,根据反应前后的化学计量数的大小可以看出,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A的转化率增大,温度的曲线不正确,D项错误;
答案选A。
8. 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下列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 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
B. C的消耗速率等于A的生成速率的3倍
C. 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D. 容器内B的体积分数不再变化
【答案】D
【解析】反应过程中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压强恒定不变,不能作为判断平衡状态的标志,A项不符合;C消耗速率等于A的生成速率的3倍,仅为逆反应的速率关系,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B项不符合;反应过程中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恒定不变,不能作为判断平衡状态的标志,C项不符合;反应过程中容器内B的体积分数减小,不变时可以作为判断平衡状态的标志,D项符合;
故选D。
9. 下列实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没有环形玻璃搅拌棒,不能使酸、碱充分混合,因此不能准确测定中和热,A不能达到实验目的,A不符合题意;该装置具备原电池构成条件,构成铜锌原电池,B符合题意;精炼铜时粗铜作阳极,与电源的正极连接;精铜作阴极,与电源负极连接,图示装置电源连接方式不对,C不符合题意;铁片上镀银时,应该是镀件铁片为阴极,与电源负极连接;镀层金属银为阳极,与电源正极连接,含有Ag+的AgNO3溶液为电解质溶液,图示连接不合理,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B。
10. 对于反应A(g) + 2B(g)=3C(g)+ 2D(g)来说,下列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 v(A)=0.32ml/(L·min)B. v(B)=0.55 ml/(L·min)
C. v(C)=0.02 ml/(L·s)D. v(D)=0.01 ml/(L·s)
【答案】C
【解析】同一个化学反应,用不同的物质表示其反应速率时,速率数值可能不同,但表示的意义是相同的,所以比较反应速率快慢时,可根据速率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先换算成用同一种物质(固体及纯液体除外)表示,然后比较速率数值,注意换算时单位要统一。
A.v(A)=0.32ml/(L·min)
B.;
C. ;
D.;
综上所述反应速率最快的是C;
故选C。
11. 火星大气中含有大量,一种有参加反应的新型全固态电池有望为火星探测器供电。电池以金属钠为负极,碳纳米管为正极。放电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负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B. 在正极上得电子
C. 工作时电子由碳纳米管经外电路流向金属钠
D. 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答案】B
【解析】原电池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A说法错误;由图可知,Na在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CO2在正极得电子被还原,B说法正确;电池工作时,电子从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因此工作时电子由金属钠经外电路流向碳纳米管,C说法错误;该装置是原电池,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供火星探测器使用,D说法错误。
因此,本题正确选项为B。
12. 已知:①
②
③
则:的反应热为
A. B.
C. D.
【答案】C
【解析】由盖斯定律,2×反应②+反应①-反应③可得反应,=2×(-393.5)+(-571.6)-(-870.3)= -488.3kJ/ml,故选:C。
13. 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六种溶液:① ② ③ ④ ⑤ ⑥,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A. ⑤②④③①⑥B. ⑤④②③⑥①
C. ⑤④②①③⑥D. ④⑤②③⑥①
【答案】C
【解析】⑤因完全电离呈强碱性,④、 ②因微弱水解呈弱碱性,醋酸酸性大于碳酸,按“越弱越水解” 知:④碱性大于 ②;①因部分电离呈弱酸性, ③与 ⑥均能完全电离出氢离子呈强酸性,但硫酸是二元强酸故酸性更强,碱性越强氢氧根浓度越大pH越大,酸性越强氢离子浓度越大pH越小,则由大到小排列⑤④②①③⑥;
选C。
14. 图像法是研究化学反应的一种常用方法。已知化学反应A2(g)+B2(g)=2AB(g)的能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A2(g)+B2(g)=2AB(g)是一个放热反应
B. A2(g)与B2(g)每生成2mlAB(g)时吸收bkJ能量
C. 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 断裂1mlA-A键和1mlB-B键时放出akJ能量
【答案】C
【解析】据图像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为吸热反应。
根据分析,反应吸热,焓变大于0,反应热=反应物能量总和-生成物能量总和= +(a-b) kJ/ml,属于吸热反应,A错误; 由图中信息可知,每生成2ml AB(g)吸收的热量应为(a-b)kJ,B错误;由图像可知,反应吸热,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C正确;断键应吸收能量,断裂1ml A-A和1ml B-B键,吸收akJ能量,D错误;
故选:C。
1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反应
B. 凡是熵增大的反应都是自发反应
C. 要判断反应自发进行的方向,必须综合考虑体系的焓变和熵变
D. 过程的自发性不仅能用于判断过程方向,还能确定反应速率的快慢
【答案】C
【解析】放热反应有利于反应的自发进行,但是不一定所有的放热反应都是自发反应,比如放热熵减的反应在高温下不能自发进行,A错误;熵增有利于反应的自发进行,但熵增不一定都是自发反应,比如吸热熵增的反应在低温下不能自发进行,B错误;化合反应能否自发进行,需要使用复合判据△G =△H - T△S进行判断,即综合考虑体系的焓变和熵变,C正确;过程的自发性只能用于判断过程的方向,不能确定是否一定发生,更不能确定反应的快慢,D错误;
故答案选C。
16. 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醋酸的电离常数增大
B. 的溶液中加水稀释,溶液的变大
C. 溶液中加少量的固体,该电离平衡逆向移动
D. 时,欲使醋酸溶液、电离常数和电离程度都减小,可加入少量冰醋酸
【答案】D
【解析】电离是一个吸热过程,升高温度,醋酸的电离常数增大,平衡正向移动,A正确;醋酸溶液加水稀释,电离程度增大,但溶液体积也在增大,氢离子浓度减小,溶液的pH增大,B正确;增大生成物的浓度,平衡逆向移动,C正确;加入冰醋酸,电离常数不变,D错误;
故选D。
17. 下列属于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 碳酸钠溶液呈碱性:CO32-+2H2OH2CO3+2OH-
B. 氯化铝溶液呈酸性:Al3++3H2OAl(OH)3+3H+
C. 硫氢化钠溶液呈碱性:HS-+H2OS2-+H3O+
D H2SO3溶液呈酸性:H2SO3H++HSO
【答案】B
【解析】碳酸钠溶液呈碱性,碳酸根离子分步水解:CO32-+H2OHCO3-+2OH-,故A错误;多元弱碱一步水解,氯化铝溶液呈酸性:Al3++3H2OAl(OH)3+3H+,故B正确;HS-+H2OS2-+H3O+是电离方程式,硫氢化钠溶液呈碱性:HS-+H2OOH-+H2S,故C错误;H2SO3溶液呈酸性,是因为弱酸电离:H2SO3H++HSO,不是水解,故D错误;
故选B。
18. 钾的化合物对调节体内循环有重要用途,一定温度下,下列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关系式正确的是
A. 的KHCO3溶液中:
B. K2S溶液中:
C. K2CO3溶液中:
D. pH相同的①CH3COOK、②KOH、③KClO三种溶液中的:③>①>②(已知:CH3COOH的,HClO的)
【答案】C
【解析】根据电荷守恒可得:,故A错误;根据物料守恒可得:,故B错误;根据质子守恒可得:,故C正确;由Ka可知,相同物质的量浓度,三种溶液的pH大小为②>③>①,所以pH相同时,三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大小为②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青海省西宁市普通高中七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 (1)化学试卷(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青海省西宁市六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青海省西宁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 化学试题及答案,文件包含青海省西宁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pdf、青海省西宁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