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全册(课件PPT+教学设计+分层练习)
科学八年级下册第4章 植物与土壤第2节 各种各样的土壤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科学八年级下册第4章 植物与土壤第2节 各种各样的土壤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科学》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节,介绍的是土壤分类。教材通过分析土壤的颗粒大小的实验探究,介绍了土壤的特性,土壤颗粒大小的重要性和作用,适合种植植物的土壤。来从而建立识别土壤种类和不同土壤的作用的意识。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土壤分类和不同土壤的作用
科学思维:能够通过实验判断土壤种类
探究实践:通过实验探究和观察,分析土壤种类,获得知识
态度责任:在实验中同学间相互协作,知道团体分工的重要性,认识到土壤的分类重要性,培养学生关心身边事物。
【教学重点】
学会探究土壤种类,了解不同土壤的作用。
【教学难点】
学会探究,了解土壤的分类和特征。
【教学方法】
能够借助于工具进行观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准备不同颗粒土壤和观察工具以及实验器材和设备
学生准备:带着好奇心按照老师引导认真完成实验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老师:我国地大物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国家有各种各样的土壤,我们今天一起探究我们国家各种各样的土壤?先看看我们国家的各种不同的土壤
学生:我们国家土壤种类好多颜色多种多样
【设计意图】
老师:我们国家土壤这么多我们是如何将土壤进行分类的呢?我们来进行探究先看ppt
学生:好的
【设计意图】
观察各种各样的土壤
图片展示各种各样的土壤
介绍中国的五色土
五色土象征着我们广博的大中华,在社稷坛的东边是青土,代表着东边的大海;西边是白土,代表西部白色的沙;南边是红土,预示南方的红土地;北边是黑土,象征北部的黑土地;而中间的黄土,就是黄土高原的寓意。
图片展示各种土壤
二、探索新知
【课后小结】
引导学生一块完成课堂总结土壤的分类和特性。
【板书设计】
第2节 各种各样的土壤
砂土类土壤
黏土类土壤
壤土类土壤
一、土壤的结构和类型
二、土壤的分类:
最适合植物生长
三、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
【课后作业】
为研究不同类型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某同学取三个同样大小的花盆,分别装有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并分别编号为A、B、C,然后移栽上三株大小、物种、长势都不相同的小麦、玉米、向日葵植物幼苗,浇水后,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
(1)该同学能观察到他预测的结果吗? 。请分析原因:
(2)要想成功,他必须控制好的唯一的变量
(3)要想改良一块黏性土地,有人向土壤中倒入适量的砂粒,该措施有效果吗
【教学反思】
1.实验1中提取纯粹意义上的砂粒、粉砂粒、黏粒是有困难的,只要求它们占有“明显的主要成分”即可,砂粒可从河边砂堆中提取,粉砂粒可从壤土类土壤(如花泥、农作物生长良好的土壤)中提取,黏粒可从水稻田或制作砖瓦用的泥中提取,也可以通过研磨来制取。
2.“搓泥土”的实验是十分有必要让学生亲手操作一下的,“搓”是对土壤性能亲近性的认知体验。通过这种比较,有利于学生深刻地认知它们的关键属性,同时让这些概念建立起实质性联系,从而完成意义学习:砂粒、黏粒、粉砂粒大小和性能的比较。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复习土壤中的成分
各成分相互影响形成了各种不同结构的土壤
学生回顾
复习引入
讲授新课
1.土壤主要是由矿物质颗粒构成的(占固体95%)
2.不同土壤中矿物质颗粒大小不同
3.矿物质颗粒的大小是影响土壤结构和功能的最重要的因素。
活动:1.各取砂粒、粉砂粒、黏粒少许,能说出它们的不同吗?
2.取 2只漏斗,在漏斗口里放一些脱脂棉花。在漏斗 A 中放一些砂粒,在漏斗 B 中放一些黏粒。将漏斗分别搁在锥形瓶上,往每个漏斗中倒半烧杯水。5分钟后,观察 2只漏斗各有多少水流到下面的锥形瓶内。能渗出更多水分的是 ____________ 漏斗。
3.砂粒、粉砂粒、黏粒分别堆积在一起,哪种颗粒之间的空隙最大?结合图示进行说明。
2、土壤的类型:根据各自颗粒所占的比例不同
思考与讨论:根据颗粒大小的特点,说说三种土壤通气性、透水性和保水性
活动:分别取以上三种土壤,加少许水,用手搓一搓。哪种土壤能搓成一个条状体?
思考与讨论:说说土壤性状之间的联系
活动:将上述活动中的 3种土壤分别装在三只同样大小的花盆内。分别种植2 ~ 3株大小相近、生长旺盛的同一种类的植物,并浇等量的水一次。将花盆放在窗台上能照到阳光,但不会被雨水淋到的地方。每天观察植物生长的情况,并做好观察记录。通过观察发现:种植在 _______土壤中的植物生长情况最好。
思考与讨论:为什么壤土类土壤更适于植物生长?
土壤的结构性能与土壤的功能相适应的。
学生欣赏了解
学生了解土壤背后的文化意义
学生得出土壤颗粒大小的分类:砂粒、粉砂粒、黏粒
学生通过活动得出:砂粒之间的空隙最大,含有的空气最多,容易使水透过,留不住水分,而黏粒之间的空隙最小,含有的空气最少,容易保留水分。
学生得出土壤可以分为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
学生回答
学生活动
学生回答:黏性较差的土壤,土壤中的空隙较大,比较疏松,水易渗入或流出,通气性能较好,但保水和保肥性能较差。
学生回答:壤土类土壤:固体部分(矿物质颗粒和有机物)占土壤总体积的50%,其中有机物占固体部分的1%~5%;水和空气各占25%。 壤土类土壤的矿物质颗粒、空气、水和有机物等组成比例合理。黏性适度。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自主构建知识,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体的理念。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浙教版(2024)八年级下册第1节 土壤的成分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教版第2节 各种各样的土壤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
这是一份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2节 各种各样的土壤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索新知,成果展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