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版语文必修2《第4课 《〈诗经〉两首》同步练习卷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新版语文必修2《第4课 《〈诗经〉两首》同步练习卷,共11页。
人教新版必修2《第4课 《〈诗经〉两首》2024年同步练习卷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B.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C.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D.岂不日戒,狁孔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副词,又) B.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C.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助词,没有实义) D.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介词,把)3.下列句子中,加线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A.岂不日戒,狁孔棘 B.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C.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D.今来我思,雨雪霏霏4.对下列诗句艺术手法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运用了比和兴的艺术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女主人公的极度憔悴和无情被弃。 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用了赋的手法,桑葚是甜的,但多吃易醉,爱情是美好的,但太痴情易上当。 C.“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运用对比和融情于景的手法,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兴”中有“比”,言下之意为水有岸,泽有边,男子却变化无常,我的痛苦没有尽头。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近年,葡萄酒酒庄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但是今年这些酒庄或者关门或者打特价牌,接下来更需要从业人员 。②为了保存这些书籍,使之流传后世,明代著名藏书家范钦 建造了一座藏书楼,起名“天一阁”,取“天一生水③《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再现了邓小平同志带领党和人民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那段历史,给人民深刻的思想启示和全景式的艺术享受。A.惨淡经营 苦心孤诣 筚路蓝缕 B.惨淡经营 筚路蓝缕 苦心孤诣 C.苦心孤诣 惨淡经营 筚路蓝缕 D.筚路蓝缕 苦心孤诣 惨淡经营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日前,美国中西部遭受一连串强劲暴风雨和龙卷风的重创,目前已大约造成至少8人死亡,数十万户家庭断电,其中伊利诺伊州受创最重 B.他在时代旋律与艺术创新、历史潮流与个人价值、讴歌真善美与冷静审视社会上,有着非凡的糅合能力.这是谢晋的电影受到广大人民群众欢迎的根本原因 C.中国水利部门日前发出警告:如果不迅速采取行动,在30年内,中国就会发生干净水源枯竭,中国将找不到可饮用的水资源 D.在太空行走中,翟志刚身着中国制造的“飞天”航天服价值3000万人民币,成功地使自己免受太空极端温度和辐射的伤害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诗经》是诗,不是经,这在今天是很明确的。但________.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另一方面则用于________,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________。①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拿来做教化的工具②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③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被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④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有些人看到国君或官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作诗献给他们⑤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被当做表情达意的工具A.①⑤③④② B.③⑤④②① C.②④①③⑤ D.①③⑤②④二、填空题8.写出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①至于顿丘 ②秋以为期 ③泣涕涟涟 ④渐车帷裳 ⑤总角之宴 三、诗歌阅读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犹可说也 说:解脱B.无与士耽 耽:沉溺C.自我徂尔 徂:往D.渐车帷裳 渐:渐渐地(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桑之未落 太子迟之B.士贰其行 吾其还也C.以尔车来 具告以事D.言既遂矣 静言思之(3)下列关于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运用了赋的手法B.“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运用了比和兴的手法,以桑叶的枯黄飘落C.“士之耽兮,犹可说也”,从技巧上看,不可说也”构成了对比。D.“女也不爽”意思是女主人公并无差错,她对感情忠贞,多年来甘心贫苦,对得起丈夫了。(4)下列对本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一个被遗弃女子的自诉,她叙述了自己从恋爱、结婚到被遗弃的过程,对负心的丈夫充满 着怨愤,表示要坚决地同他一刀两断。B.本诗大体按照事件发展的顺序,采用概括叙述与细节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把恨与悔的感情熔铸于叙事、议论之中,并展现了她坚强的性格。C.运用对比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诗歌通过女主人公前后恋爱、生活的对比以及思想感情的对比,表现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性格变化,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D.本诗三次写到淇水,有实有虚,贯穿全诗,诗歌通过淇水水流的变化揭示了人物悲剧命运的必然性,可谓构思精巧10.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后面各题。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狁之故。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靡使归聘。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莫知我哀!(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止,句尾语气词)B.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孔,甚,很)C.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维,同“为”,是)D.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捷,接)(2)下列对诗句所表达意思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靡家靡室,狁之故。不遑启居,狁之故”一句表明这次将士出征边关是为了抗击“狁”侵犯国土B.“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一句写出了戍边将士紧张的边关生活和频繁的战斗经历。C.“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一句主要表现了戍边的官兵在战场上同仇敌忾D.“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一句表达了戍边战士的厌战情绪以及思乡思家之情。(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本诗主要描写了戍卒在出征归途中对同狁战争的回顾及其哀怨。B.本诗既反映了战士们的爱国思想,又反映了战争和兵役给人民带来的苦痛。C.本诗也表现了诗人的忧时之情和爱国情操。D.本诗还写出戍边战士因为奋勇杀敌,受到了统治阶级的高度赞赏。(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为什么一直备受人们的赞赏?四、默写11.将下列名句补写完整。①所谓伊人, 。(《诗经•国风•秦风》)②昔我往矣, 。(《诗经•小雅•采薇》)③它山之石, 。(《诗经•小雅•鹤鸣》)④有匪君子,如切如磋, 。(《诗经•卫风•淇奥》)⑤ ,报之以李。(《大雅•抑》)⑥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国风•王风•黍离》)⑦言者无罪, 。(《诗经•周南•关雎•序》)⑧高山仰止, 。(《诗经•小雅•车辖》)五、语言文字应用12.学校组织“诵《诗经》,品经典”活动。请为这一活动写一则宣传语,张贴在学校布告栏里。要求:体现活动主题;不超过20字。答:人教新版必修2《第4课 《〈诗经〉两首》2024年同步练习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解答】A.“于”通“吁”;B.“说”通“脱”;C.无通假,大雪纷纷满天飞;D.“棘”通“急”。故选:C。2.【解答】A载:动词词头,无义,有笑有说心欢畅。故选:A。3.【解答】A.名词作状语。B.忧闷。C.数词活用作动词,有时三,感情不专一。D.名词用作动词。故选:B。4.【解答】B.没有采用赋的手法。故选:B。5.【解答】①惨淡经营:形容极端艰苦地从事诗文创作,也形容苦心规划和开拓某项事业,这标志着酒庄销售已经进入理性期”可以判断应该选填“惨淡经营”;②苦心孤诣:指苦心钻研,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根据语境“为了保存这些书籍,可以确定选填“苦心孤诣”;③筚路蓝缕:形容创业的艰苦艰苦。根据语境“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那段历史”。故选:A。6.【解答】A.成分赘余,去掉其一;B.正确;C.成分残缺,在“枯竭”后加上“的事情”;D.结构混乱,又充当“价值”的主语;故选:B。7.【解答】段意: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通读语段,可知第一空应填的句子与“但”前面的语句为转折关系;由⑤句中的“表情达意的工具”及第三空后的句子可知第三空应填⑤句;由③句内容与⑤句内容形成并列关系,可推知第二空应填③句;②句与“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一句联系紧密,故第四空填②句;④句是对⑤句的举例说明,可作为尾句。故选:D。二、填空题8.【解答】答案:①古义:到;今义:连词。②古义:把……当作;今义:认为。③古义:眼泪;今义:鼻涕。④古义:浸湿;今义:逐步。⑤古义:欢乐;今义:酒席。三、诗歌阅读9.【解答】(1)D.渐:浸湿。(2)A.第一个“之”,主谓之间,不译,代词;B.第一个“其”,他的(氓),语气副词,还是;C.第一个“以”,用;第二个“以”,把;D.两句里“言”都是助词。(3)A.“运用了赋的手法”错误。将女子沉溺于爱情比作斑鸠贪吃桑葚。(4)D.“诗歌通过淇水水流的变化揭示了人物悲剧命运的必然性”分析有误,暗合了婚姻的变故。答案:(1)D(2)D(3)A(4)D白话译文:那个人老实忠厚。并不是真的来换丝。送你渡过淇水。不是我故意拖延时间。请你不要生气。登上那倒塌的墙。没看见那来的人。终于看到了你。你用龟板,没有不吉利的预兆,我带上嫁妆嫁给你。桑树还没落叶的时候。唉,斑鸠啊!唉,姑娘呀。男子沉溺在爱情里。姑娘沉溺在爱情里。桑树落叶的时候,纷纷掉落了,多年来忍受贫苦的生活,水花打湿了车上的布幔,男子行为却前后不一致了,他的感情一变再变。多年来做你的妻子,每天早起晚睡。你的心愿满足后。兄弟不了解我的处境。静下来想想。原想同你白头到老。淇水再宽总有个岸,反衬男子的变化无常),尽情地说笑,没想到你会变心,不念旧情!诗歌赏析:这样一首短短的夹杂抒情的叙事诗。诗中女子情深意笃,爱得热烈,也是用心专深的折射、勤劳聪慧、通情明义的鲜明形象,她怀着对氓炽热的深情,毅然和氓同居,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婚后的生活应该是和睦美好的,她却被氓当牛马般使用。原因就是当时妇女在社会上和家庭中都没有地位。这种政治,使氓得以随心所欲地玩弄,有抛弃妻子解除婚约的权利,正可概括氓对女子的罪恶行为,但她的命运、媒妁之言压束下逆来顺受的妇女命运。“士之耽兮;女之耽也!”诗人满腔愤懑地控诉了这社会的不平。诗中女主人公的惨痛经历,故能博得后世读者的共鸣。《氓》诗的结构,是和它的故事情节与作者叙述时激昂波动的情绪相适应的,每章十句,而是依照人物命运发展的顺序。它以赋为主。赋以叙事,比在于加强叙事和抒情的色彩。一,第一章。第二章,冲破了媒妁之言的桎梏而与氓结婚,情绪极度激昂,使叙述中断,她对一群年青貌美的天真少女,并指出男女不平等的现象,对氓的负心表示怨恨,这不是女人的差错。第五章,叙述她婚后的操劳。第六章,斥责氓的虚伪和欺骗。这些、内心活动,结构严整。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首先是弃妇的形象、善良的美貌少女,其叶沃若”形象地写出了这位青春少女的形象,并且对他一往情深,泣涕涟涟,载笑载言,她幻想着”及尔偕老”,因而一心持家,直到“桑之落矣,失去了青春美貌,“氓”已变心!她孤苦无助却被兄弟讥笑。但不幸的遭遇锻炼了她坚强的性格,她采取了与“氓”决绝的态度。这是一个既令人同情又令人佩服的弃妇形象。他本是一个抱布换丝的小商贩,而当他们结婚后,等到妻子失去了青春美貌。“氓”的虚伪、痴情形成鲜明对比。10.【解答】(1)C.维,语气助词。(2)C.“主要表现了戍边的官兵在战场上同仇敌忾,“驾彼四牡。君子所依。(3)D.“受到了统治阶级的高度赞赏”错,虽然戍边战士们有很大的爱国热情。(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柳枝飘拂,雨雪霏霏”,四句诗里含有两个典型画面,以景写情,让人感受到戍卒生活的虚耗,侧面表现出对战争的厌恶,又含而不露。答案:(1)C(2)C。(3)D。(4)四句诗里含有两个典型画面,一是春天里微风轻吹,一是寒冬时节雪花纷飞的画面,而没有明说出来,以景写情,显得既富于形象性,耐人寻味。译文:豆苗采了又采,薇菜刚刚冒出地面,但已到了年末仍不能实现,都是为了和猃狁打仗,都是为了和猃狁打仗。豆苗采了又采,薇菜柔嫩的样子,心中是多么忧闷,饥渴交加实在难忍,无法使人带信回家。豆苗采了又采,薇菜的茎叶变老了,又到了十月小阳春,哪能有片刻安身,到如今不能回家。那盛开着的是什么花?是棠棣花?当然是将帅们的从乘,四匹雄马又高又大?因为一个月多次交战!驾起四匹雄马,四匹马高大而又强壮,士兵们也靠它隐蔽遮挡,还有象骨装饰的弓和鲨鱼皮箭囊(指精良的装备)?猃狁之难很紧急啊。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大雪纷纷满天飞,又饥又渴真劳累,我的哀痛谁体会!赏析:这首诗共六章。既是归途中的追忆。前三章为一层,叙述难归原因,以重章之叠词申意并循序渐进的方式;而随着时间的一推再推。首句以采薇起兴。因薇菜可食。所以这随手拈来的起兴之句,反映了戍边士卒的生活苦况,与家乡女子的“采蘩”“采桑”是不可同喻的,而且漫长,循序渐进,到幼苗柔嫩,它同“岁亦莫止”和“岁亦阳止”一起。岁初而暮,“曰归曰归”;这对时时有生命之虞的戍卒来说。后四句为什么戍役难归的问题作了层层说明:远离家园;戍地不定;无暇休整。其根本原因。这可视为《采薇》之作的时代背景,匹夫有戍役之责,一方面是怀乡情结。前三章的前后两层,这是两种互相矛盾又同样真实的思想感情,这也构成了全诗的情感基调,在不同的章节有不同的表现。第四、五章追述行军作战的紧张生活,戒备之严。其情调。这两章同样四句一意。四章前四句,以“维常之华”,流露出军人特有的自豪之情,四牡业业,一月三捷、高昂的士气和频繁的战斗,四牡骙骙,小人所腓,士卒们紧随战车冲锋陷阵的场面,由战斗场面又写到将士的装备:“四牡翼翼。”战马强壮而训练有素。将士们天天严阵以待,“岂不日戒,既反映了当时边关的形势。从全诗表现的矛盾情感看,似乎不乏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在漫长的归途上追忆起昨日出生入死的战斗生活。笼罩全篇的情感主调是悲伤的家园之思。或许是突然大作的霏霏雪花惊醒了戍卒,随之陷入更深的悲伤之中,痛定思痛。“昔我往矣。今我来思。”这是写景记事。个体生命在时间中存在,戍卒深切体验到了生活的虚耗。绝世文情。现代人读此四句仍不禁枨触于怀,也主要是体会到了诗境深层的生命流逝感,载渴载饥”,道途险阻,又饥又渴。“行道迟迟”。一别经年,生死存亡,当此回归之际,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渡汉江》)的忧惧心理,上述种种忧伤在这雨雪霏霏的旷野中;“我心伤悲,全诗在这孤独无助的悲叹中结束,《采薇》主导情致的典型意义,而是将王朝与蛮族的战争冲突退隐为背景,通过归途的追述集中表现戍卒们久戍难归,从而表现周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反感,似可称为千古厌战诗之祖。四、默写11.【解答】(1)在水一方(重点字:方)(2)杨柳依依(重点字:柳)(3)可以攻玉(重点字:攻)(4)如琢如磨(重点字:琢)(5)投我以桃(重点字:桃)(6)知我者谓我心忧(重点字:忧)(7)闻者足戒(重点字:戒)(8)景行行止(重点字:行)五、语言文字应用12.【解答】题目要求为“诵《诗经》,品经典”活动拟写宣传语,具体解答时,以整齐的语言形式拟写富有感染力的宣传语。答案:聆听诗风神韵,感受文化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