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部编 2024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课件】

    部编 2024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课件】第1页
    部编 2024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课件】第2页
    部编 2024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课件】第3页
    部编 2024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课件】第4页
    部编 2024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课件】第5页
    部编 2024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课件】第6页
    部编 2024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课件】第7页
    部编 2024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课件】第8页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集体备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集体备课课件ppt,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形成,远古的传说,禅让制,“公天下”,口述史料,实物史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ORIGIN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通过了解河姆渡、半坡、良渚、陶寺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知道中国的原始农耕生活;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产生;通过古代文献中记述的黄帝、炎帝等神话传说,了解其中蕴含的历史信息。
    任务一:阅读教材P15,梳理早期国家出现的过程并归纳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任务二:阅读教材P16-17,对比良渚古城和陶寺古城遗址,有何相同之处?任务三:阅读教材P18,梳理华夏族的形成过程思考:考古发现与传说有何不同?
    熟读教材,自主完成任务(10分钟)
    你能从以下考古发现,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二、良渚古城与陶寺都城
    距今约5300-4300年
    ①古城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②城的北面有复杂的水利系统,③内城中部,有人工堆筑的高台,上面建有大型广场和多组高等级建筑。
    发现反映了良渚社会较高的经济发月展水平和统治者较强的调动、组织能力
    高等级墓随葬大量玉礼器
    第二等级随葬少量玉礼器和部分陶器
    第三等级以少量陶器和石器随葬
    低等级无随葬品的殉葬墓
    城内的贵族墓地里,随葬着精美的玉器,包括祭祀用的玉琮、玉璧和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钺。与随葬品稀少的普通墓葬对比鲜明,说明当时的社会阶级分化已经相当明显
    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证实,距今约50000年,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
    距今约4300-4000年
    都城面积达280万平方米,城内有围墙环绕的宫城,城内多处高等级建筑基址,以及陶制的建筑材料。
    ①说明当时阶级分化严重。②各地文化因素汇聚中原
    表明当时黄河中游地区已经出现了早期国家
    陶寺古城遗址的发现,表明黄河中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
    从良渚古城和陶寺都城的考古发现,谈谈为什么当时已进入文明社会。
    生产发展,人口增加,出现城市;有较高经济发展水平,产生公共权力
    随葬品数量都有显著差别
    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人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良渚古城、陶寺都城等考古发现,表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多元:分布广泛,各具特色一体:相互融合、相互影响
    结合图片说说如何理解多元一体呢?
    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①良诸古城、陶寺古城等考古发现,表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初步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②距今5000年左右,黄河、长江、西辽河流域都发展出了各具特色的早期文明,它们共同构成了早期中华文明的主体。③距今4000多年,以中原地区为引领的文明新格局开始形成。

    炎帝和黄帝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内外华人以“炎黄子孙”自称。
    相传在黄帝之后,黄河流域有许多部族。尧舜禹依次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
    1.他们之间采用何种方式传位给下一任?
    将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的制度。
    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原始民主)
    3.禅让制的实质是什么?
    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民主推选部落首领的制度
    用禅让制推举出的首领有舜、禹
    远古传说和真实历史之间是什么关系?
    文字发明以前人们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是先民们对上古洪荒时代历史的一种夸张的记述。
    事实与传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传说中被考古资料证明的部分是可信的;没有被证明的就是暂时不可信的内容。
    1.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考古出土了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多组高等级建筑,良渚古城遗址墓葬群出土随葬品的差异也说明当时社会阶级分化已经相当明显。这表明距今约5000年的中国 (  )
    A.最早进入文明社会B.文明史获得认可C.早期国家形态已出现 D.旧石器时代生产力水平高
    2.文明是最广泛的文化实体,是人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高级阶段,国家的出现一般被视为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下列考古发现中,可以用来作为中华文明已产生的最有力证据的是 (  )
    A.姜寨聚落遗址中各墓葬的随葬品差别不大B.仰韶文化出土彩绘陶器C.良渚遗址主要由宫殿区、内城、外城组成D.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
    3.(史料实证)距今约4300—4000年的山 西陶寺都城遗址,城内有一个围墙环绕的宫城和两处墓地,大 型墓葬集中分布,墓中往往随葬陶鼓、玉钺、陶盘等表明墓 主人尊贵身份的器物,小型墓占总数的近90%,墓坑狭小,大多 没有葬具和随葬品。这说明(  )
    A.长江流域最早进入文明社会B.私有制出现与阶级分化明显C.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诞生D.化石是了解历史的重要证据

    相关课件

    初中历史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课文内容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课文内容ppt课件,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根本原因,早期国家的形成,牛河梁遗址,一良渚古城,古城结构,内城和外城,相关史事,二陶寺古城,形成早期城市,出现早期国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优秀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优秀ppt课件,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文明的想象,上古三巨头,禅让制,文明的起源,文明的形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公开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公开课课件ppt,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文明的想象,上古三巨头,禅让制,文明的起源,文明的形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