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石市下陆区四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A4
展开
这是一份湖北省黄石市下陆区四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A4,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1分)端午佳节,国人喜食粽子。下列制作肉粽的环节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清洗食材B.切碎腊肉C.粽叶包馅D.烧火蒸煮
2.(1分)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空气是工业制取氧气的廉价、易得的原料
B.人呼吸空气时呼出的气体中只含有二氧化碳
C.将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中可起到防腐作用
D.倡导“低碳”生活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3.(1分)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水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分子间隔变大
B.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C.红墨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快——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D.稀盐酸和稀硫酸化学性质相似——溶液中都含氢离子
4.(1分)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①五氧化二磷
②液氮
③空气中0.94%的稀有气体
④青铜
⑤C60
A.①②⑤B.①③⑤C.②③④D.②④⑤
5.(1分)质量守恒定律探究实验中,涉及到的部分实验操作如下,其中安全、规范的是( )
A.点燃酒精灯B.倾倒液体
C.加铁钉D.称量
6.(1分)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铜呈紫红色,可用作导线
B.石墨能导电,可用作润滑剂
C.金刚石无色透明,可用于切割玻璃
D.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
7.(1分)下列用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的系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取用药品B.加热药品
C.收集氧气D.氧气验满
8.(1分)借助模型可以更好地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下列模型可以用来表示“HCl”的是( )
A.B.C.D.
9.(2分)现将40gA和足量的B混合加热。A与B发生化学反应,40gA完全反应后生成32gC和22gD,则参加反应的B与生成的D的质量比是( )
A.20:7B.7:11C.5:4D.16:11
10.(2分)近年来,我省各地新增许多公园。公园里空气清新,水净草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最高
B.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C.清澈透明的湖水是纯水
D.大水漫灌比滴灌更节水
11.(1分)钠元素与氯元素属于不同种元素,其最本质的区别是原子的( )
A.中子数不同
B.质子数不同
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D.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和不同
12.(2分)铷广泛应用于卫星导航、计算机通信等领域,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m=37
B.铷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5.47
C.铷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D.氯化铷的化学式为RbCl
13.(2分)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有关数据如下:
下列关于此反应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表中待测数值是20
B.物质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反应中甲与丙变化的质量比为5:2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7个题,共32分)
14.(3分)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开启月球背面采样之旅。
(1)月球背面的水有固态和气态两种存在方式。
①气态水的分子间隔比固态水更 (填“大”或“小”)。
②水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2)科研人员曾用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证实:在一定条件下,月壤中的FeO(铁橄榄石的主要成分)分解生成Fe3O4(磁铁矿的主要成分)以及单质铁。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5.(5分)我们的生活与化学密切相关,食盐、酒精、水、生石灰、食醋等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请按要求进行填空:
(1)鉴别酒精和水,你认为简便可行的物理方法是 。用完酒精灯后,要盖好灯帽,因为酒精有 性。
(2)氧化钙(俗称生石灰)用作食品的干燥剂,是因为氧化钙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请用文字表达式说明该干燥过程: 。
(3)食醋具有酸气味,实验室闻气体时的正确操作为 。
(4)物质用途由其性质决定。可用作生活中的调味品和防腐剂的物质是 (填名称)。
16.(6分)如图为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元素的名称、符号和原子结构示意图。请结合图示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各元素都属于元素周期表的第 周期;
(2)硼原子结构示意图中的X= ;
(3)图中与镁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填元素符号);
(4)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通常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 (填“阴”或“阳”)离子;
(5)图中元素属于同一周期的原因是各原子的 (填字母序号)相同。
A.质子数
B.中子数
C.电子层数
D.最外层电子数
17.(3分)某实验小组对天然硬水的软化进行研究。填写下列空白:
(1)加入的试剂A是 (填名称)。
(2)“某现象”为出现大量浮渣,说明活性炭 (填“能”或“不能”)降低水的硬度。
(3)过滤时所需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外,还需要 (填仪器名称)。
18.(4分)过氧化氢不稳定会自然分解,久置的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某兴趣小组为测定实验室中一瓶久置的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进行了实验探究,测得的相关数据如图所示。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
(2)计算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19.(4分)小张同学在实验室里用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 ;
(2)收集氧气,可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
(3)为了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的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应在试管口放一团 ;
(4)验满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发现木条 ,说明氧气已经集满。
20.(2分)某实践活动小组在老师带领下,对空气质量检测等开展了一系列项目式学习活动。
活动一:了解空气质量指数所表示的含义
【思考分析】
(1)下图是该小组所在地区某日的空气质量情况,其空气质量状况为 (填“优”“良”或“轻度污染”)。
活动二:认识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
【查询网络】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系统可实时、准确地检测室外空气污染物、其结构如图所示,记录某段时间的显示数据如表。
(2)除显示器显示的内容外,还需要检测的空气污染物有 (写一种)。
21.(6分)兴趣小组追寻科学家的足迹,对水进行探究。
【宏观辨识】根据实验探究水的组成
(1)水的合成:在密闭容器中将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点燃,根据容器内生成的小水珠可知,水是由 组成的化合物。
(2)水的分解:电解水一段时间后(如图),观察到管a和管b中气体体积比为 ,经检验管a中的气体是 (填化学式)。
【证据推理】结合实验现象推算水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
方法一:根据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其分子的个数比,得出电解水的产物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为 ,进而推算出结果。
方法二:已知电解水实验中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和正、负极产生气体的 ,可计算出水中各元素质量比,结合氢、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可进一步推算出结果。
【模型构建】以分子构成的物质为例,图中“▲”表示的是 。
2024-2025学年湖北省黄石市下陆区四校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3个题,共18分,1~8题每题1分,9~13题每题2分,在每题有四个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1分)端午佳节,国人喜食粽子。下列制作肉粽的环节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清洗食材B.切碎腊肉C.粽叶包馅D.烧火蒸煮
【答案】D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清洗食材,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切碎腊肉,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粽叶包馅,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烧火蒸煮,发生了燃料的燃烧,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1分)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空气是工业制取氧气的廉价、易得的原料
B.人呼吸空气时呼出的气体中只含有二氧化碳
C.将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中可起到防腐作用
D.倡导“低碳”生活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答案】B
【分析】A、根据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与氧气来分析;
B、根据人体呼出气体的成分来分析;
C、根据氮气的性质来分析;
D、根据“低碳”的含义来分析。
【解答】解:A、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与氧气,氮气与氧气的沸点不同,可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因此空气是工业制取氧气的廉价、易得的原料,选项说法正确;
B、人呼吸空气时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选项说法错误;
C、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将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中可起到防腐作用,选项说法正确;
D、倡导“低碳”生活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工业制氧气的方法、呼吸作用的原理、氮气的性质与用途等是解题的关键。
3.(1分)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水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分子间隔变大
B.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C.红墨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快——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D.稀盐酸和稀硫酸化学性质相似——溶液中都含氢离子
【答案】B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水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正确。
B、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而不是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C、红墨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快,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加快,故选项解释正确。
D、稀盐酸和稀硫酸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它们的溶液中都含氢离子,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1分)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①五氧化二磷
②液氮
③空气中0.94%的稀有气体
④青铜
⑤C60
A.①②⑤B.①③⑤C.②③④D.②④⑤
【答案】A
【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
【解答】解:①五氧化二磷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
②液氮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
③空气中0.94%的稀有气体,稀有气体是氦、氖、氩、氪、氙等气体的总称,属于混合物;
④青铜是铜、锡合金,属于混合物;
⑤C60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
故选:A。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5.(1分)质量守恒定律探究实验中,涉及到的部分实验操作如下,其中安全、规范的是( )
A.点燃酒精灯B.倾倒液体
C.加铁钉D.称量
【答案】A
【分析】根据常见实验操作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故图示操作正确;
B、向试管中倒入液体,试管倾斜,瓶塞要倒放,标签朝向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瓶塞未倒放,标签未朝向手心,试管未倾斜,故图示操作不正确;
C、向锥形瓶中加入铁钉,应先将锥形瓶横放,将铁钉放在锥形瓶口,然后将锥形瓶直立起来,故图示操作不正确;
D、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砝码和物品的位置放反了,故图示操作不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6.(1分)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铜呈紫红色,可用作导线
B.石墨能导电,可用作润滑剂
C.金刚石无色透明,可用于切割玻璃
D.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
【答案】D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铜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可用作导线,故选项说法错误。
B、石墨具有优良的润滑性,可用作润滑剂,故选项说法错误。
C、金刚石硬度大,可用于切割玻璃,故选项说法错误。
D、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了解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7.(1分)下列用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的系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取用药品B.加热药品
C.收集氧气D.氧气验满
【答案】C
【分析】根据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倾斜(或平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故选项实验操作错误。
B、为防止加热时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为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故选项实验操作错误。
C、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选项实验操作正确。
D、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故选项实验操作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注意事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1分)借助模型可以更好地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下列模型可以用来表示“HCl”的是( )
A.B.C.D.
【答案】D
【分析】根据化学式的意义来分析。
【解答】解:由氯化氢的化学式(HCl)可知,一个氯化氢分子是由1个氢原子与1个氯原子构成的,则可以表示氯化氢分子的是D。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式的微观意义以及分子结构模型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9.(2分)现将40gA和足量的B混合加热。A与B发生化学反应,40gA完全反应后生成32gC和22gD,则参加反应的B与生成的D的质量比是( )
A.20:7B.7:11C.5:4D.16:11
【答案】B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解答】解:40gA完全反应后生成32gC和22g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32g+22g﹣40g=14g,故参加反应的B和D的质量比是14g:22g=7:11。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计算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0.(2分)近年来,我省各地新增许多公园。公园里空气清新,水净草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最高
B.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C.清澈透明的湖水是纯水
D.大水漫灌比滴灌更节水
【答案】B
【分析】A、根据空气中各成分气体的含量来分析;
B、根据空气的作用来分析;
C、根据湖水的组成来分析;
D、根据节约用水的做法来分析。
【解答】解:A、空气中氮气的含量最高,约占空气体积的78%,选项说法错误;
B、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其成分作为原料广泛用于化工、石油加工等领域,选项说法正确;
C、清澈透明的湖水中含有水、可溶性杂质、微生物等,属于混合物,而不是纯水,选项说法错误;
D、大水漫灌会造成水的浪费,滴灌比大水漫灌更节水,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空气中各成分气体的含量及其用途、物质的分类以及节水的做法是解题的关键。
11.(1分)钠元素与氯元素属于不同种元素,其最本质的区别是原子的( )
A.中子数不同
B.质子数不同
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D.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和不同
【答案】B
【分析】根据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钠元素与氯元素属于不同种元素,其最本质的区别是原子的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2分)铷广泛应用于卫星导航、计算机通信等领域,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m=37
B.铷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5.47
C.铷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D.氯化铷的化学式为RbCl
【答案】C
【分析】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进行分析判断。
D、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
【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7;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37,则m=37,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铷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5.47,故选项说法正确。
C、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7=2+8+18+8+n,n=1,最外层电子数是1,少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铷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形成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则该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氯元素显﹣1价,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RbCl,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2分)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有关数据如下:
下列关于此反应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表中待测数值是20
B.物质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反应中甲与丙变化的质量比为5:2
【答案】D
【分析】根据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反应后质量不变的可能作催化剂,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是没有参加反应的杂质;反应前后的丙质量增加了22g﹣14g=8g,故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8g;丁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35g﹣13g=22g;由质量守恒定律,甲应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22g﹣8g=14g,故待测的数值为14+6=20,故选项说法正确。
B、反应前后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是没有参加反应的杂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C、该反应的反应物为丁,生成物是乙和丙,符合“一变多”的形式,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D、反应中甲与丙变化的质量比为14g:8g=7:4,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7个题,共32分)
14.(3分)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开启月球背面采样之旅。
(1)月球背面的水有固态和气态两种存在方式。
①气态水的分子间隔比固态水更 大 (填“大”或“小”)。
②水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化学 (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2)科研人员曾用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证实:在一定条件下,月壤中的FeO(铁橄榄石的主要成分)分解生成Fe3O4(磁铁矿的主要成分)以及单质铁。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FeOFe3O4+Fe 。
【答案】(1)①大;
②化学;
(2)4FeOFe3O4+Fe。
【分析】(1)①根据物质的三态变化中,气态物质分子间间隔最大,固态物质分子间间隔最小来分析;
②根据水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中,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来分析;
(2)根据在一定条件下,FeO分解生成Fe3O4以及单质铁来分析。
【解答】解:(1)①物质的三态变化中,气态物质分子间间隔最大,固态物质分子间间隔最小,所以气态水的分子间隔比固态水更大。
②水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中,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但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2)科研人员曾用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证实:在一定条件下,月壤中的FeO(铁橄榄石的主要成分)分解生成Fe3O4(磁铁矿的主要成分)以及单质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OFe3O4+Fe。
故答案为:
(1)①大;
②化学;
(2)4FeOFe3O4+Fe。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性质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难度不大,根据所学知识,结合题中信息,认真分析即可解答。
15.(5分)我们的生活与化学密切相关,食盐、酒精、水、生石灰、食醋等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请按要求进行填空:
(1)鉴别酒精和水,你认为简便可行的物理方法是 闻气味 。用完酒精灯后,要盖好灯帽,因为酒精有 挥发 性。
(2)氧化钙(俗称生石灰)用作食品的干燥剂,是因为氧化钙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请用文字表达式说明该干燥过程: 氧化钙+水→氢氧化钙 。
(3)食醋具有酸气味,实验室闻气体时的正确操作为 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 。
(4)物质用途由其性质决定。可用作生活中的调味品和防腐剂的物质是 氯化钠 (填名称)。
【答案】(1)闻气味;挥发;
(2)氧化钙+水→氢氧化钙;
(3)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
(4)氯化钠。
【分析】(1)根据酒精和水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氧化钙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闻气体气味时的方法(招气入鼻法),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鉴别酒精和水,你认为简便可行的物理方法是闻气味,有酒的芳香气味的是酒精,没有气味的是水;用完酒精灯后,要盖好灯帽,因为酒精有挥发性,否则会造成浪费。
(2)氧化钙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氧化钙+水→氢氧化钙。
(3)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
(4)氯化钠具有咸味,可用作生活中的调味品和防腐剂的物质是氯化钠。
故答案为:
(1)闻气味;挥发;
(2)氧化钙+水→氢氧化钙;
(3)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
(4)氯化钠。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闻气体气味时的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6.(6分)如图为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元素的名称、符号和原子结构示意图。请结合图示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各元素都属于元素周期表的第 二 周期;
(2)硼原子结构示意图中的X= 3 ;
(3)图中与镁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Be (填元素符号);
(4)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通常易 得到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 阴 (填“阴”或“阳”)离子;
(5)图中元素属于同一周期的原因是各原子的 C (填字母序号)相同。
A.质子数
B.中子数
C.电子层数
D.最外层电子数
【答案】(1)二;
(2)3;
(3)Be;
(4)得到;阴;
(5)C。
【分析】(1)根据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中的最外层电子数,进行分析解答。
(4)若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5)根据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图中各元素的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则在元素周期表中,均位于第二周期。
(2)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5=2+X,X=3。
(3)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中的最外层电子数,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则与其化学性质相似的粒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也应为2,图中与镁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Be。
(4)氧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多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
(5)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图中元素属于同一周期的原因是各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
故答案为:
(1)二;
(2)3;
(3)Be;
(4)得到;阴;
(5)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7.(3分)某实验小组对天然硬水的软化进行研究。填写下列空白:
(1)加入的试剂A是 肥皂水 (填名称)。
(2)“某现象”为出现大量浮渣,说明活性炭 不能 (填“能”或“不能”)降低水的硬度。
(3)过滤时所需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外,还需要 漏斗 (填仪器名称)。
【答案】(1)肥皂水。
(2)不能。
(3)漏斗。
【分析】本题需要对硬水软化的实验过程有一定的认识,包括试剂的选择、实验现象的解释以及过滤操作所需仪器的识别,据此进行分析作答。
【解答】解:(1)天然硬水的一个特性是加入肥皂水搅拌后,产生的泡沫少且浮渣多,从题目所给信息以及我们对硬水检验的知识可知,这里加入的试剂A是用来检验硬水的,所以试剂A是肥皂水;故答案为:肥皂水。
(2)看到液体甲加入试剂A(肥皂水)后出现大量浮渣这一现象,我们知道如果水经过某种处理后硬度降低,那么加入肥皂水就不会出现大量浮渣,而现在出现大量浮渣,这就表明硬水经过活性炭过滤后,仍然是硬水,也就意味着活性炭不能降低水的硬度;故答案为:不能。
(3)过滤操作中,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用于承接滤液的烧杯、用于引流的玻璃棒,还有起到过滤作用的漏斗;故答案为:漏斗。
【点评】本题难度简单,通过考察硬水软化的实验过程,不仅检验了学生对相关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还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在解答此类问题时,需要准确记忆和理解相关实验步骤和原理,同时还需要注意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通过本题,学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硬水软化过程的理解,并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8.(4分)过氧化氢不稳定会自然分解,久置的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某兴趣小组为测定实验室中一瓶久置的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进行了实验探究,测得的相关数据如图所示。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0.8g 。
(2)计算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1)0.8g;
(2)5%。
【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生成氧气的质量;
(2)根据氧气的质量和化学方程式计算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然后再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公式计算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由于氧气是气体会逸散到空气中,所以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减少,减少的质量为生成氧气的质量,即34.0g+0.5g﹣33.7g=0.8g;
(2)设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2H2O22H2O+O2↑
68 32
x 0.8g
x=1.7g
故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5%。
故答案为:
(1)0.8g;
(2)5%。
【点评】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19.(4分)小张同学在实验室里用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 酒精灯 ;
(2)收集氧气,可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C或D (填字母);
(3)为了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的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应在试管口放一团 棉花 ;
(4)验满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发现木条 复燃 ,说明氧气已经集满。
【答案】(1)酒精灯;
(2)C或D;
(3)棉花;
(4)复燃。
【分析】(1)根据常见的化学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氧气的密度及水溶性来选择收集装置,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氧气的验满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仪器①的名称是酒精灯。
(2)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大,能用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收集装置是C或D。
(3)为了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的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应在试管口放一棉花。
(4)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发现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经集满。
故答案为:
(1)酒精灯;
(2)C或D;
(3)棉花;
(4)复燃。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熟练掌握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0.(2分)某实践活动小组在老师带领下,对空气质量检测等开展了一系列项目式学习活动。
活动一:了解空气质量指数所表示的含义
【思考分析】
(1)下图是该小组所在地区某日的空气质量情况,其空气质量状况为 轻度污染 (填“优”“良”或“轻度污染”)。
活动二:认识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
【查询网络】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系统可实时、准确地检测室外空气污染物、其结构如图所示,记录某段时间的显示数据如表。
(2)除显示器显示的内容外,还需要检测的空气污染物有 一氧化碳(合理即可) (写一种)。
【答案】(1)轻度污染。
(2)一氧化碳(合理即可)。
【分析】本题需要了解空气质量指数的含义以及认识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的工作原理及其检测内容,进而对题目进行分析作答。
【解答】(1)根据图示可知,箭头指向的数值范围:100﹣150,为轻度,则其空气质量状况为轻度污染;故答案为:轻度污染。
(2)空气污染物有多种,常见的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等;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系统的结构包括太阳能板,它在工作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用于驱动检测设备小组记录了某段时间显示的数据,如二氧化氮、臭氧和二氧化硫的浓度,除了显示器显示的内容外,小组还需要检测其他空气污染物,如细颗粒物、一氧化碳等;故答案为:一氧化碳(合理即可)。
【点评】本题难度简单,以实践活动小组的项目式学习活动为背景,通过两个活动的设计,全面考察了学生对空气质量监测的理解和认识,题目设计合理,内容丰富,既考察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又引导了他们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同时,题目表述清晰,易于理解,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和实践,通过本题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空气质量监测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21.(6分)兴趣小组追寻科学家的足迹,对水进行探究。
【宏观辨识】根据实验探究水的组成
(1)水的合成:在密闭容器中将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点燃,根据容器内生成的小水珠可知,水是由 氢元素和氧元素 组成的化合物。
(2)水的分解:电解水一段时间后(如图),观察到管a和管b中气体体积比为 2:1 ,经检验管a中的气体是 H2 (填化学式)。
【证据推理】结合实验现象推算水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
方法一:根据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其分子的个数比,得出电解水的产物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为 2:1 ,进而推算出结果。
方法二:已知电解水实验中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和正、负极产生气体的 密度 ,可计算出水中各元素质量比,结合氢、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可进一步推算出结果。
【模型构建】以分子构成的物质为例,图中“▲”表示的是 各元素原子个数比 。
【答案】【宏观辨识】(1)氢元素和氧元素;
(2)2:1;H2;
【证据推理】2:1;密度;
【模型构建】各元素原子个数比。
【分析】【宏观辨识】(1)根据水的组成来分析;
(2)根据电解水的知识来分析;
【证据推理】根据分子构成以及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其分子的个数比来分析;
根据气体的质量=气体的体积×气体的密度来分析;
【模型构建】根据确定化学式的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宏观辨识】(1)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由“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电解水一段时间后(如图),观察到管a和管b中气体体积比为2:1,经检验管a中的气体是氢气,其化学式为H2;
【证据推理】方法一:根据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其分子的个数比,得出电解水的产物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为2:1,进而推算出结果;
方法二:已知电解水实验中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和正、负极产生气体的密度,可计算出水中各元素质量比,结合氢、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可进一步推算出结果;
【模型构建】由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以及相对分子质量可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
故答案为:【宏观辨识】(1)氢元素和氧元素;
(2)2:1;H2;
【证据推理】2:1;密度;
【模型构建】各元素原子个数比。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6
2
14
35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
22
13
二氧化氮(μg/m3)
二氧化硫(μg/m3)
臭氧(μg/m3)
24.0
10.0
156.0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D
B
B
A
A
D
C
D
B
B
B
题号
12
13
答案
C
D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6
2
14
35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
22
13
二氧化氮(μg/m3)
二氧化硫(μg/m3)
臭氧(μg/m3)
24.0
10.0
156.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湖北省黄石市铁山区城区四校九年级(上)期中联考(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0页。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湖北省黄石市西塞山区四校九年级(上)期中联考(月考)化学试卷(无答案),共7页。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湖北省黄石市黄石港区四校九年级(上)期中联考(月考)化学试卷(无答案),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