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安徽省临泉田家炳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解析版)-A4

    安徽省临泉田家炳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解析版)-A4第1页
    安徽省临泉田家炳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解析版)-A4第2页
    安徽省临泉田家炳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解析版)-A4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安徽省临泉田家炳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解析版)-A4

    展开

    这是一份安徽省临泉田家炳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解析版)-A4,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14 O—16 Na—23 S—32 Cu—64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研究物质的性质时,常用到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
    B. 制陶、冶金、酿酒等生产过程中,肯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C.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提出了原子学说,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D. 我国化学家在1965年第一次人工合成了具有生命活性的蛋白质,为世界生命科学的研究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答案】C
    【解析】
    【详解】A、观察、实验、分类、比较是研究物质性质的常用方法,正确;
    B、制陶、冶金、酿酒等生产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肯定发生了化学反应,正确;
    C、1803年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错误;
    D、我国化学家在1965年第一次人工合成了具有生命活性的蛋白质,牛胰岛素,为世界生命科学的研究和发展作出了贡献,正确。
    答案选C。
    2. 市场上销售“84”消毒液,其商品标识上注明;①本品为无色液体呈碱性;②使用时应加水稀释;③可对餐具、衣物进行消毒,可漂白浅色衣物。其有效成分可能是
    A Cl2B. H2SO4C. NaClOD. KMnO4
    【答案】C
    【解析】
    【详解】A.Cl2水溶液为氯水,显酸性,与本品为无色液体呈碱性相矛盾,故A错误;
    B.H2SO4为酸性溶液,与本品为无色液体呈碱性相矛盾,故B错误;
    C.市场上销售的“84”消毒液,主要成分为NaClO,溶液显碱性,且具有漂白性和强氧化性,故C正确;
    D. KMnO4溶液具有强氧化性,溶液显紫色,与本品为无色液体呈碱性相矛盾,故D错误;
    故答案选C。
    3. 下列选项中,与氯气用途无关的是
    A. 从海水中提取食盐B. 制漂白粉C. 制盐酸D. 消毒杀菌
    【答案】A
    【解析】
    【详解】A.海水提盐是海水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除杂,获得NaCl,与Cl2的用途无关,A符合题意;
    B.制漂白粉是将氯气通入到石灰乳中制得,与氯气有关,B不符合题意;
    C.制盐酸是用到氢气和氯气反应得到,与氯气有关,C不符合题意;
    D.氯气溶于水具有强氧化性,可以用来杀菌消毒,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A。
    4. 下列氯化物中,既能由金属和氯气直接反应制得,又能由金属和盐酸反应制得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铜与盐酸不反应,A错误;
    B.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B错误;
    C.铁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C错误;
    D.铝可以与氯气和盐酸反应,产物都是生成氯化铝,D正确;
    故选D。
    5. 实验室用NaOH固体和蒸馏水准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以下仪器中,不需要用到的是
    A. 烧杯B. 玻璃棒C. 容量瓶D. 蒸馏烧瓶
    【答案】D
    【解析】
    【详解】用用NaOH固体和蒸馏水配制稀溶液的一般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等,用到的仪器为:托盘天平、药匙、玻璃棒、烧杯、容量瓶、胶头滴管,不需要的仪器为:蒸馏烧瓶。答案选D。
    6. 下列各组中的两种物质作用时,反应条件或反应物用量的改变,对生成物没有影响的是
    A. Na2O2和H2OB. Na和O2C. Ca(OH)2和CO2D. C和O2
    【答案】A
    【解析】
    【详解】A、Na2O2和H2O反应只生成NaOH和O2,与条件和用量无关,A正确;
    B、常温下,Na和O2生成Na2O ,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Na2O2,B错误;
    C、CO2少量时,Ca(OH)2和CO2反应的产物为CaCO3和H2O,CO2足量时,产物为Ca(HCO3)2,C错误;
    D、O2不足,C和O2生成CO,O2足量,生成CO2,D错误;
    正确答案A
    7. 在标准状况下,总物质的量为的和混合气体的体积约是
    A. 11.2LB. 22.4LC. 44.8LD. 无法计算
    【答案】B
    【解析】
    【详解】准状况下,1ml任何气体的体积约是22.4L,则标准状况下,总物质的量为的和混合气体的体积约是22.4L,故B正确;
    故选:B。
    8. 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氯气后,其颜色变化为
    A. 变红B. 先变红后变无色C. 变无色D. 不变
    【答案】B
    【解析】
    【详解】氯气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HCl和HClO,HCl能使紫色石蕊变红,HClO能使变色后的石蕊褪色,故B正确;
    故选:B。
    9. 关于1L1ml·L-1Na2SO4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A. Na+的数目为NA
    B. 溶液中Na+质量为23g
    C. SO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l·L-1
    D. SO物质的量为2ml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Na+的数目为1L×1ml·L-1×2×NAml-1=2NA,A错误;
    B.溶液中Na+质量为1L×1ml·L-1×2×23g/ml=46g,B错误;
    C.1L1ml·L-1Na2SO4溶液含有SO的物质的量为:1L×1ml·L-1=1ml,故SO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l·L-1,C正确;
    D.1L1ml·L-1Na2SO4溶液含有SO的物质的量为:1L×1ml·L-1=1ml,D错误;
    故答案为:C。
    10. 下列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不是置换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由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新的单质和化合物,符合置换反应特征,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1. 下列物质的保存方法不正确的是
    A. 过氧化钠应密封保存B. 氯水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C. 漂白粉露置在空气中存放D. 金属钠通常保存在煤油中
    【答案】C
    【解析】
    【详解】A.过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反应,故要密封保存,A正确;
    B.氯水见光会分解,应盛放在棕色瓶中,B正确;
    C.漂白粉中的次氯酸钙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次氯酸,次氯酸见光易分解,从而使漂白粉失效,故漂白粉需密闭保存,C错误;
    D.钠能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反应,钠的密度比煤油大,故钠保存在煤油中,或用石蜡密封保存,D正确;
    故选:C。
    12. 下列操作配制的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A. 容量瓶中原有少量水
    B. 配制盐酸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
    C. 称25.0g胆矾()配制液1000mL时,砝码错放在左盘
    D. 溶解后未经冷却即注入容量瓶定容至刻度线
    【答案】D
    【解析】
    【详解】A.容量瓶中原有少量水不影响结果,A错误;
    B.配制盐酸定容时,仰视则实际加水的量过多,会造成浓度偏小,B错误;
    C.需要称量25.0g,砝码错放在左盘,不影响结果,C错误;
    D.未冷却溶液温度高,体积偏大,此时定容到刻度线,冷却后体积缩小,小于容量瓶容积,导致所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大,D正确;
    故选D。
    13. 下列行为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 大量氯气泄漏时,迅速离开现场并尽量向高处撤离
    B. 稀释浓硫酸时,将水倒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C. 不慎洒出酒精在实验台上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
    D. 金属钠着火时,立即用湿毛巾扑灭
    【答案】A
    【解析】
    【详解】A.因氯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向高处撤离,并远离氯气,故A正确;
    B.浓硫酸遇水会放出大量的热,引起液体飞溅,所以应当将浓硫酸缓慢加入水中,边加入边搅拌,故B错误;
    C.水是不能扑灭酒精着火的,应当用湿布,故C错误;
    D.钠会与水反应,且燃烧生成的过氧化钠与水反应产生氧气,燃烧更旺,故D错误;
    故选:A。
    14. 下列溶液中的c(Cl-)与50 mL 1 ml·L-1 AlCl3溶液中的c(Cl-)相等的是
    A. 150 mL 1 ml·L-1氯化钠溶液B. 75 mL 2 ml·L-1氯化钙溶液
    C. 150 mL 2 ml·L-1氯化钾溶液D. 75 mL 1 ml·L-1氯化铁溶液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1 ml·L-1 AlCl3溶液中c(Cl-)=3 ml·L-1,
    A.根据化合物的组成可知1 ml·L-1氯化钠溶液中:c(Cl-)=1 ml·L-1;
    B.2 ml·L-1氯化钙溶液中:c(Cl-)=4 ml·L-1;
    C.2 ml·L-1氯化钾溶液中:c(Cl-)=2 ml·L-1;
    D.1 ml·L-1氯化铁溶液中:c(Cl-)=3 ml·L-1;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8分)
    15. a.金刚石 b.液氯 c.硫酸 d.过氧化钠 e.氯水 f.纯碱 g.烧碱h.漂白粉。
    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_,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属于酸的是___________,属于碱的是___________,属于盐的是___________,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符号)
    【答案】 ①. ab ②. d ③. c ④. g ⑤. f ⑥. eh
    【解析】
    【详解】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a.金刚石 b.液氯为单质;
    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d.过氧化钠有氧元素和钠元素组成为氧化物;
    酸是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故c.硫酸由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为酸;
    碱是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故g.烧碱NaOH由氢氧根离子和钠离子构成为碱;
    盐是由金属阳离子与酸根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故f.纯碱碳酸钠由金属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是盐;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e.氯水中含水,氯化氢和次氯酸,h.漂白粉含氯化钙和次氯酸钙均为混合物。
    16.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实验方案来制备氢氧化铁胶体,请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按照下列实验操作来制备氢氧化铁胶体,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___________。
    A.取少量自来水于洁净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向烧杯中逐滴滴加饱和溶液,继续煮沸。
    B.取少量蒸馏水于洁净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向烧杯中逐滴滴加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
    C.取少量蒸馏水于洁净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向烧杯中逐滴滴加饱和溶液。持续煮沸至液体变浑浊。
    (2)鉴别烧杯中制得的是胶体还是溶液,最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
    (3)某同学认为胶体中可能含有溶液,为了提纯胶体,他可以采用的提纯方法是___________。
    (4)某同学按要求制备了胶体,但是他又向胶体中逐滴加入了稀溶液,结果出现了一系列变化。
    ①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原因是___________。
    ②随后沉淀溶解,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5)在外加电场的情况下,发现胶粒向阴极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胶体粒子能吸附阳离子,从而使胶体带正电荷
    B.溶胶中,胶体粒子的直径为
    C.固体与水混合形成的分散系会产生丁达尔效应
    【答案】(1)AC (2)丁达尔效应
    (3)渗析 (4) ①. 电解质使胶体聚沉而产生沉淀 ②.
    (5)B
    【解析】
    【小问1详解】
    A.自来水中含有杂质离子,会使制得的氢氧化铁胶体发生凝聚,A不能达到预期目的;
    B.沸水中逐滴滴加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可制得氢氧化铁胶体,B能达到预期目的;
    C.持续煮沸至液体变浑浊,表明氢氧化铁胶体已发生了凝聚,C不能达到预期目的;
    【小问2详解】
    胶粒对光能产生散射作用,则鉴别烧杯中制得的是胶体还是溶液,最常用的方法是:丁达尔效应。
    【小问3详解】
    某同学认为Fe(OH)3胶体中可能含有FeCl3溶液,为了提纯Fe(OH)3胶体,他可以采用的提纯方法是渗析。
    【小问4详解】
    ①H2SO4 是电解质,能使Fe(OH)3胶体凝聚,所以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原因是:电解质H2SO4使Fe(OH)3胶体聚沉而产生沉淀。
    ②随后沉淀溶解,表明Fe(OH)3沉淀与硫酸发生了复分解反应,此反应方程式是。
    【小问5详解】
    A.在外加电场的情况下,发现Fe(OH)3胶粒向阴极移动,表明Fe(OH)3胶粒带正电荷,但胶体不带电,A不正确;
    B.Fe(OH)3溶胶中,胶体粒子的直径介于溶液和浊液中粒子直径之间,为1~100 nm,B正确;
    C.Fe(OH)3固体与水混合不能形成胶体,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C不正确;
    故选:B。
    17. 如图实验装置用于验证某些物质的性质。在试管A中装入足量的固体为固定蚊香的硬纸片。试回答下列问题:
    (1)在A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
    (3)在双球干燥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双球干燥管内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
    (5)若将干燥管内的换成,则双球干燥管内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
    【答案】(1)
    (2)干燥
    (3)
    (4)淡黄色的逐渐转变为白色粉末,点燃的蚊香燃烧更加剧烈
    (5)点燃的蚊香逐渐熄灭
    【解析】
    【分析】由实验装置图可知,试管A中发生的反应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装置B中盛有的浓硫酸用于干燥二氧化碳,装置C中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反应生成的氧气使D处点燃的蚊香燃烧更加剧烈。
    【小问1详解】
    由分析可知,试管A中发生的反应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小问2详解】
    由分析可知,装置B中盛有的浓硫酸用于干燥二氧化碳,故答案为:干燥;
    【小问3详解】
    由分析可知,在双球干燥管内发生的反应为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小问4详解】
    由分析可知,在双球干燥管内发生的反应为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实验现象为淡黄色的过氧化钠逐渐转变为白色粉末,点燃的蚊香燃烧更加剧烈,故答案为:淡黄色的逐渐转变为白色粉末,点燃的蚊香燃烧更加剧烈;
    【小问5详解】
    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无氧气生成,所以若将干燥管内的过氧化钠换为氧化钠,点燃的蚊香在二氧化碳环境中会逐渐熄灭,故答案为:点燃的蚊香逐渐熄灭。
    18. 回答下列问题。
    (1)将氯气通过软管通入鼠洞中,可以用来消灭田鼠。在此过程中利用了氯气下列性质中的___________。
    ①黄绿色 ②密度比空气大 ③有毒 ④溶于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2)常用氯气给自来水消毒,某同学用该自来水配制下列物质的溶液,会使药品明显变质的是___________。
    ①NaOH ②AgNO3 ③NaHCO3 ④MgCl2
    A.①②③ B.①②④ C.全部
    (3)某学生应用如下图所示的方法研究物质的性质,其中气体A的主要成分是氯气,杂质是水蒸气。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项研究(实验)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
    ②与研究目的直接相关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
    ③从物质性质的方面来看,这样的实验设计还存在事故隐患,事故表现是___________。
    ④D处装置中最好盛有___________。
    A. B.溶液 C.澄清石灰水
    【答案】(1)B (2)A
    (3) ①. 探究与谁有漂白性 ②. B中布条不褪色,C中的布条褪色 ③. C12污染空气 ④. B
    【解析】
    【小问1详解】
    将氯气通过软管通入鼠洞中,可以用来消灭田鼠,利用了氯气的密度大于空气,有利于向下扩散,还利用了氯气有毒,可消灭田鼠,故B正确;
    【小问2详解】
    氯气溶于水生成HCl,能与NaOH、AgNO3、NaHCO3反应,因此会使三者变质,氯水中的成分与氯化镁不反应,因此不会使其变质,故选A;
    【小问3详解】
    ①该项研究(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探究与谁有漂白性;
    ②与研究目的直接相关的实验现象是B中的布条不褪色,C中的布条褪色,通过B处现象可证明氯气本身不具有漂白性,C中现象可证明氯气与水生成的HClO具有漂白性;
    ③从物质性质的方面来看,氯气是有毒气体,可能会污染空气;

    相关试卷

    安徽省临泉田家炳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原卷版)-A4:

    这是一份安徽省临泉田家炳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原卷版)-A4,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反应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下列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5ml/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临泉田家炳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解析版)-A4:

    这是一份安徽省临泉田家炳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解析版)-A4,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反应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下列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5ml/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安徽省临泉田家炳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安徽省临泉田家炳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Mn-55 Zn-65,1ml•L-1苯酚溶液,0时,正极可能发生的电极反应为,81时,溶液中c=10,9的氨性溶液中,c, 【答案】 ①,6×10-44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