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蒸湘区联合考试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学试题(解析版)-A4
展开
这是一份湖南省衡阳市蒸湘区联合考试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学试题(解析版)-A4,共22页。
1.答题前,请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室和座位号;
2.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答题时,请考生注意各大题题号后面的答题提示;
4.请勿折叠答题卡,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
5.答题卡上不得使用涂改液、涂改胶和贴纸;
6.本学科试卷共32小题,考试时量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凉拌海蜇丝是北方餐桌上常见的一道凉菜。海蜇经过凉拌后,肉质清脆而有韧劲,清凉爽口。下列和海蜇属于同一类群的是( )
A. 章鱼B. 珊瑚虫C. 水蚤D. 涡虫
【答案】B
【解析】
【分析】腔肠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代表动物有:海葵、海蛰、珊瑚虫、水螅等。
【详解】A.章鱼属于软体动物门头足纲,它们有口有肛门,身体并不呈辐射对称,而是两侧对称,且体表没有刺细胞。因此,章鱼与海蜇不属于同一类群,A错误。
B.珊瑚虫也是腔肠动物的一种,它们同样有口无肛门,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这些特征都与海蜇相符,因此珊瑚虫与海蜇属于同一类群,B正确。
C.水蚤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它们有口有肛门,身体分节且两侧对称,体表有外骨骼。这些特征与海蜇不符,因此水蚤与海蜇不属于同一类群,C错误。
D.涡虫属于扁形动物门,它们有口无肛门,但身体是两侧对称的,且体表没有刺细胞。这些特征也与海蜇不符,因此涡虫与海蜇不属于同一类群,D错误。
故选B。
2. 夏天在海边游泳的人偶尔会被水母蜇伤,导致中毒,是因为水母具有能产生毒液的结构,该结构是( )
A. 消化腔B. 内胚层C. 刺细胞D. 外骨骼
【答案】C
【解析】
【分析】腔肠动物是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身体辐射对称、有口无肛门。
【详解】A.消化腔是腔肠动物体内的一个空腔,用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然而,它并不产生毒液,A错误。
B.内胚层是腔肠动物体壁的一部分,主要起保护和营养作用。它同样不产生毒液,B错误。
C.刺细胞是腔肠动物特有的一种细胞,它分布在体表,特别是触手和口腕处。刺细胞内含有毒液,当遇到猎物或威胁时,刺细胞会释放出毒液来麻痹或杀死对方,C正确。
D.外骨骼是节肢动物的特征,而不是腔肠动物。腔肠动物的体表并没有外骨骼,D错误。
故选C。
3. 我国南方部分地区流行的血吸虫病是日本血吸虫感染引起的,人若是进入含有钉螺的水域,很可能被感染。下列有关血吸虫叙述错误的是( )
A. 寄生生活B. 呈两侧对称C. 有口有肛门D. 背腹扁平
【答案】C
【解析】
【分析】血吸虫属于扁形动物。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包括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大多营寄生生活。
【详解】A.血吸虫从寄主体内获取营养物质,营寄生生活,故A正确。
BD.血吸虫的身体背腹扁平,呈两侧对称(左右对称),故BD正确。
C.血吸虫属于扁形动物,有口无肛门,食物在肠内消化,残渣由口排出,故C错误。
故选C。
4. 神州十六号带回的试验样品中,有一种特别的生物——秀丽隐杆线虫,其易于繁殖且生命周期短,成为人类研究遗传、发育、衰老等过程的重要实验动物。下列有关秀丽隐杆线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有口无肛门B. 身体有多个体节
C. 体表有角质层D. 只能寄生生活
【答案】C
【解析】
【分析】线形动物的身体通常呈长圆柱形,两端尖细,不分节,由三胚层组成。有原体腔。消化道不弯曲,前端为口,后端为肛门。雌雄异体。自由生活或寄生。
【详解】A.秀丽隐杆线虫作为线形动物,具有完整的消化系统,包括口和肛门。口用于摄入食物,而肛门则用于排出食物残渣和废物,A错误。
B.秀丽隐杆线虫的身体细长且呈圆柱形,并没有明显的体节划分。体节是多细胞动物体轴上的分节现象,常见于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而线形动物并不具备这一特征,B错误。
C.秀丽隐杆线虫的体表覆盖着一层角质层,这层角质层为线虫提供了保护和支撑,同时也减少了体内水分的蒸发。这是线形动物的一个显著特征,C正确。
D.秀丽隐杆线虫是一种自由生活的线形动物,它们并不依赖于其他生物体进行寄生生活。相反,它们能够在各种环境中独立生存和繁殖,D错误。
故选C。
5. 大多数扁形动物与线形动物营寄生生活,下列与其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是( )
A. 生殖器官简单B. 消化器官简单
C. 运动器官发达D. 感觉器官发达
【答案】B
【解析】
【分析】(1)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有口无肛门。
(2)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壁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3)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并从这种生物体上摄取养料来维持生活的现象叫做寄生,营寄生生活的动物都有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详解】大多数扁形动营寄生生活,与寄生相适应,其消化器官简单,甚至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靠获取寄主体内的养料生活,生殖器官发达;大多数线形动物营寄生生活,体表有角质层,起保护作用;消化器官结构简单,肠仅有一层细胞构成,无专门的运动器官。生殖器官发达,生殖力强。因此营寄生生活的扁形动物与线形动物与其寄生生活相适应的共同特点是生殖器官发达、消化器官简单,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 环节动物的身体分节,这一特征在进化上的意义是( )
A. 使运输氧气的能力提高B. 使食物消化更充分
C. 使反应更迅速D. 使躯体运动更灵活
【答案】D
【解析】
【分析】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圆筒形,有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详解】环节动物的特征为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有体腔,如水蛭、蚯蚓和沙蚕等。环节动物身体分节,可以使环节动物运动更灵敏,转向更灵活,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7. 学习了动物学知识后,你会惊讶地发现有些动物“名不符实”,例如“蜗牛不是牛”“海马不是马”“沙蚕不是蚕”,它们分别属于( )
A. 甲壳动物;哺乳动物;软体动物
B. 软体动物;鱼类;环节动物
C. 软体动物;哺乳动物;两栖动物
D. 爬行动物;两栖动物;环节动物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动物的体内有无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无脊椎动物是身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如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脊椎动物是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详解】蜗牛属于软体动物,它们有螺旋形的壳和柔软的身体。
海马是一种鱼,属于硬骨鱼类,因其类似马头的形态而得名。
沙蚕则属于环节动物,具有细长且分节的身体构造。
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 下列对鲍鱼贝壳与蝉外骨骼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都可以保护动物内部柔软的器官B. 外骨骼不能随着蝉的成长而生长
C. 都限制了它们的运动能力D. 外骨骼可以减少蝉体内水分的散失
【答案】C
【解析】
【分析】软体动物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节肢动物的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详解】A.鲍鱼属于软体动物,其贝壳和蝉的外骨骼都起到了保护动物内部柔软器官的作用。这是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共有的一个适应性特征,A正确。
B.蝉的外骨骼是坚硬的,不能随着蝉身体的成长而生长。因此,蝉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经历蜕皮,以脱掉旧的外骨骼,换上新的、更大的外骨骼。这是节肢动物特有的生长方式,B正确。
C.鲍鱼的贝壳虽然坚硬,但并未限制其运动能力,反而为其提供了保护和支撑。而蝉的外骨骼虽然坚硬,但也没有限制其运动能力,反而为其提供了保护和支撑,并增强了其身体的稳定性和灵活性,C错误。
D.蝉的外骨骼不仅可以保护动物内部柔软的器官,还可以减少蝉体内水分的散失,这是节肢动物适应陆地生活的一个重要特征,D正确。
故选C。
9. 下列有关昆虫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昆虫中的蝗虫的呼吸器官是气门B. 身体由许多相似的体节构成,气门位于胸部
C. 有三对足、一对触角、一般有两对翅D. 翅和足都生在腹部,所以腹部是它的运动中心
【答案】C
【解析】
【分析】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一般有两对翅,有三对足,有外骨骼。节肢动物的身体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包括昆虫纲、多足纲、蛛形纲、甲壳纲。
【详解】A.昆虫的呼吸器官并不是气门,而是气管。气门只是昆虫体表的气体交换门户,它连接着体内的气管系统,真正进行气体交换的是气管,故A不符合题意。
B.昆虫的身体确实是由许多相似的体节构成的,这是节肢动物的一个共同特征。但是,气门并不是位于胸部,而是分布在昆虫的胸腹部。气门是昆虫体表的外开口,与体内的气管系统相连通,允许氧气进入和二氧化碳排出,故B不符合题意。
C.昆虫具有三对足和一对触角,这是它们的基本特征之一。此外,大多数昆虫还有两对翅,这些翅和足都生在胸部,使得胸部成为昆虫的运动中心,故C符合题意。
D.虽然翅和足生在昆虫的胸部,腹部并不是昆虫的运动中心。昆虫的运动主要依赖于胸部的三对足和两对翅,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 如图三个圆分别表示蜘蛛、七星瓢虫和河蟹的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表示生活在水中B. 乙表示身体和附肢分节
C. 丙表示有两对翅D. 丁表示用肺呼吸
【答案】B
【解析】
【分析】蜘蛛、七星瓢虫和河蟹都属于节肢动物,甲表示蜘蛛和河蟹的共同特征,丙是蜘蛛和七星瓢虫的共同特征,丁是河蟹和七星瓢虫的共同特征,乙是河蟹、蜘蛛、七星瓢虫的共同特征。
【详解】A.甲表示蜘蛛和河蟹的共同特征,河蟹生活在水中,蜘蛛生活在陆地上,故A错误。
B.乙是河蟹、蜘蛛、七星瓢虫的共同特征,蜘蛛、七星瓢虫和河蟹都属于节肢动物,体外都有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故B正确。
C.丙是蜘蛛和七星瓢虫的共同特征,蜘蛛属于蛛形纲,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头胸部有4对足,七星瓢虫有三对足,蜘蛛没有翅,七星瓢虫有两对翅,故C错误。
D.丁是河蟹和七星瓢虫的共同特征,七星瓢虫用气管呼吸,河蟹用鳃呼吸,故D错误。
故选B。
11. “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下列关于鲫鱼能在水中自由嬉戏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用侧线感知水流方向B. 呼吸时口和鳃盖后缘同时张合
C. 体色背深腹浅,有利于保护自己D. 流线型体形减小阻力
【答案】B
【解析】
【分析】鱼适于在水中生活的特点:①鱼的体形呈流线型,体表有粘滑的感觉,可以减少水的阻力;②体表有鳞片具有保护作用;③呼吸器官是鳃,吸收水中的溶解氧;④用鳍游泳;⑤鱼体内有侧线可以感知水流,测定方向,为鱼的感觉器官。
【详解】A.鲫鱼身体两侧各有一条侧线,其主要作用是感知水流的方向、速度和测定方位,这是鲫鱼适应水生生活的一个重要特征,A正确。
B.鲫鱼用鳃呼吸,当水流经鳃丝时,水中的溶解氧进入鳃丝的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二者进行气体交换。在这个过程中,口和鳃盖后缘是交替张合的,而不是同时张合,B错误。
C.由于水对光线吸收和反射作用,使得从水面往水下看,深水处是暗色的,而从水底往上看,水面则显得明亮。因此,鲫鱼身体背面的深颜色与水面的明亮环境形成反差,而腹面的浅颜色则与水下的暗色环境相吻合,这样有利于鲫鱼在水中隐蔽自己,避免被捕食,C正确。
D.鲫鱼的身体呈流线型,这种体形有利于减小在水中游动时遇到的阻力,使得鲫鱼能够更加灵活地在水中游动,D正确。
故选B。
12. 在生长有较多藻类的池塘中,常常看到鱼在黎明时浮头。对此下面猜测中,你认为合理的是( )
A. 水面浮游生物多,鱼浮到水面取食B. 水中含氧量小,鱼浮到水面吸氧
C. 水中温度较低,水面温度适宜D. 水中污染物多,水面污染物少
【答案】B
【解析】
【分析】鱼的呼吸器官是鳃,通过鳃丝中的毛细血管与水进行气体交换。水中氧气的含量会影响鱼的呼吸。
【详解】A.虽然水面浮游生物可能较多,但鱼在黎明时浮头的主要原因通常不是为了取食。因为取食行为通常不会表现出明显的时间规律性,特别是在黎明这种特定时刻,A不符合题意。
B.在生长有较多藻类的池塘中,白天藻类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大量的氧气,使得水中氧气含量较高。然而,到了夜晚,由于缺少光照,藻类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反而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水中的氧气。特别是在黎明前,由于经过一夜的呼吸作用,水中的氧气含量会降到最低点。此时,鱼为了呼吸更多的氧气,会靠近水面游动,以呼吸更多的溶解在水中的氧气,B符合题意。
C.虽然水中温度可能会影响鱼的活动,但通常不会导致鱼在黎明时特定地浮到水面。而且,水面温度并不一定总是适宜的,特别是在寒冷的天气里,C不符合题意。
D.虽然污染物可能会影响水质和鱼的生存,但通常不会表现出鱼在黎明时浮头的特定行为。此外,如果水中污染物多,那么整个水体都可能受到影响,而不仅仅是水面,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 2024年是甲辰“龙”年,相传“龙”的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有四肢和牙齿,卵外面有坚韧的卵壳,能在水中和陆地上生活。下列动物类群中,与“龙”的特征相似度最高的是( )
A. 两栖动物B. 爬行动物C. 鸟D. 哺乳动物
【答案】B
【解析】
【分析】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爬行动物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鸟类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有气囊辅助肺呼吸,卵生;哺乳动物体表被毛,胎生哺乳。
【详解】A.两栖动物体表无角质鳞片,卵无坚韧卵壳,与 “龙” 特征不同,故A错误。
B.爬行动物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有四肢和牙齿,卵外面有坚韧的卵壳,与 “龙” 特征相似度高,故B正确。
C.鸟类体表是羽毛不是角质鳞片,与 “龙” 特征不同,故C错误。
D.哺乳动物体表被毛不是角质鳞片,是胎生哺乳不是卵生,与 “龙” 特征不同,故D错误。
故选B。
14. 下列有关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属于两栖动物
B. 有的两栖动物终生生活在水里
C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爬行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摆脱了对水的依赖
D. 两栖动物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
【答案】A
【解析】
【分析】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陆地上,也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
爬行动物的特征: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详解】A.两栖动物具有变态发育,幼年只能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既可以在水中生活,也可以在陆地上生活,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功.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不一定属于两栖动物,如鸭子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生活的却属于鸟类而不是两栖类,A错误。
B.有的两栖动物终生生活在水中,如大鲵,B正确。
C.有A知,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爬行动物体内受精,生殖和发育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C正确。
D.两栖动物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D正确。
故选A。
15.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燕子在飞行中需要消耗大量能量。下列叙述中,与鸟产生大量能量无关的是( )
A. 食量大,消化能力强B. 体表被覆羽毛
C. 气囊辅助呼吸,可获得充足氧气D. 心跳频率快,运输能力强
【答案】B
【解析】
【分析】鸟类的食量非常大,在飞行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能量;胸肌发达,牵动两翼可完成飞行动作;鸟类的双重呼吸,为飞行提供充足的氧。
【详解】A.燕子作为鸟类,为了维持其高代谢率和飞行所需的能量,它们通常具有较大的食量以及强大的消化能力。这样,它们可以迅速地将食物转化为能量,满足飞行时的需求,A不符合题意。
B.羽毛的保温作用有助于鸟类在寒冷环境中保持体温,从而间接地支持其飞行活动,但它并不直接参与能量的产生过程,B符合题意。
C.鸟类具有独特的气囊结构,这些气囊在呼吸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它们可以辅助肺进行呼吸,确保鸟类在飞行过程中能够获得充足的氧气供应。充足的氧气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产生大量能量的必要条件,C不符合题意。
D.快速的心跳可以加速血液的流动,从而确保身体各部分都能及时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排出废物。这种高效的物质运输系统对于鸟类维持高代谢率、产生大量能量至关重要,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6. 将猪骨和鸡骨放入水中,猪骨下沉但是鸡骨浮在水面上。根据实验现象,对于鸟类适应飞行功能的特征,可作出合理的推测是( )
A. 鸟类骨骼提供飞行动力
B. 鸟类骨骼中空能减轻重量
C. 鸟类骨骼更薄
D. 鸟类骨骼更坚固
【答案】B
【解析】
【分析】鸟类适于空中飞翔的形态结构特点:鸟类的体形呈流线型,可减少飞行时空气的阻力;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翼是鸟的飞行器官;鸟的骨有的薄,有的愈合在一起,比较长的骨大都是中空的,内充气体,这样的骨骼既可以减轻身体的重量,又能加强坚固性;胸骨具有高耸的龙骨突,龙骨突的两侧有发达的肌肉——胸肌,牵动两翼可完成飞行动作;鸟的食量非常大,有喙没有牙齿;鸟类有气囊与肺相通,呼吸方式为双重呼吸,可以供给飞行时充足的氧气。
【详解】鸟类的骨骼轻、薄、坚固,长骨中空,有的骨愈合,能减轻体重,利于飞行。将猪骨和鸡骨放入水中,猪骨下沉但是鸡骨浮在水面上,可推测鸟类骨骼中空,能减轻重量,适应飞行,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7. 长江江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称为“水中大熊猫”,近年来在长江流域频频现身,由雌豚授乳。下列有关长江江豚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用鳍游泳,用鳃呼吸
B. 属于恒温动物
C. 具有胎生、哺乳的特点
D. 身体呈流线型以减少在水中运动的阻力
【答案】A
【解析】
【分析】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通常有毛,一般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个部分;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是恒温动物;胎生哺乳。
【详解】AC.长江江豚具有胎生、哺乳的特点,属于哺乳动物,用鳍肢游泳,但用肺呼吸,故A错误、C正确。
B.体温不因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始终保持相对稳定的动物,叫做恒温动物,如绝大多数鸟类和哺乳动物。长江江豚是哺乳动物,属于恒温动物,故B正确。
D.长江江豚的身体呈流线型,以减少在水中运动的阻力,适宜在水中生活,故D正确。
故选A。
18. 国家“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同学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参加篮球、足球等体育运动。下列有关人体运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人体的运动仅靠运动系统可以独立完成
B. 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
C. 与骨连接的肌肉至少是由两组肌肉互相配合活动的
D. 人体运动消耗的能量来自肌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答案】A
【解析】
【分析】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至少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详解】A.人体的运动不仅仅依赖于运动系统,还需要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配合。例如,神经系统负责控制和协调运动,呼吸系统提供氧气,循环系统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到肌肉,同时带走废物,A错误。
B.骨本身是不能主动运动的,它的运动是依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的,B正确。
C.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例如,当手臂弯曲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当手臂伸直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这样,两组肌肉互相配合,使得骨骼能够顺畅地运动,C正确。
D.人体运动消耗的能量来自肌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当肌肉收缩时,它消耗能量,这些能量来自于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如葡萄糖的分解。这个过程释放出能量,供肌肉运动使用,D正确。
故选A。
19. 如图是某学生用两片长方形的木板、两条松紧带、螺丝等材料制作的一个肌肉牵拉骨运动的模型。木板、松紧带、螺丝分别代表运动中的( )
A. 骨、骨骼肌、关节B. 骨、关节、骨骼肌
C. 关节、骨、骨骼肌D. 关节、骨骼肌、骨
【答案】A
【解析】
【分析】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详解】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肌腱可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故木板、松紧带、螺丝分别代表运动中的:骨、骨骼肌、关节,如图所示:
故选A。
20. 如图表示骨、关节、骨骼肌关系的模式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骨骼肌两端是白色的肌腱,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骨骼肌一般要跨越一个或几个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骨和关节本身没有运动能力,必须依靠骨骼肌的牵引来运动。
【详解】A.两组肌肉跨越了一个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故A符合题意。
B.关节由关节头、关节窝、关节囊、关节腔组成,图中为两个关节头,故B不符合题意。
C.两块肌肉都没有跨越关节,没有附着在相邻的骨上,故C不符合题意。
D.肌肉没有跨越关节,没有附着在相邻的骨上,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1. 下列属于动物行为的是( )
A. 家兔的心脏不停地跳动B. 蝗虫用气管呼吸
C. 狗的唾液腺分泌唾液D. 蝉的鸣叫
【答案】D
【解析】
【分析】动物所进行的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包括身体的运动、静止的姿势、体色的改变、气味的释放、各种叫声等。
【详解】动物所进行的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包括身体的运动、静止的姿势、体色的改变、气味的释放、各种叫声等。蝉的鸣叫是对外部同伴或者敌害的回应,或者对内部性激素的刺激所做出的反应,属于动物的行为。家兔的心脏不停地跳动、蝗虫用气管呼吸、狗的唾液腺分泌唾液等都属于生理活动,不是动物的行为。因此,ABC选项不符合题意,D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真正理解动物行为的含义,明确蝉的鸣叫属于动物的行为。
22. 下列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 老马识途B. 飞鸽传书C. 谈虎色变D. 家燕筑巢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家燕筑巢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为先天性行为,老马识途、飞鸽传书、谈虎色变都是通过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学习得来的行为,属于后天性行为。
考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23. 下图表示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其中阴影部分表示相同点。下列哪一项可以写在阴影部分
A. 生来就有
B. 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
C. 有利于生存与繁殖
D. 能伴随动物一生
【答案】C
【解析】
【详解】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意义都是动物为了适应体内外环境的变化,有利于种族的延续。
24. 下列诗句与所蕴含的科学知识不对应的是( )
A.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动物的传粉作用
B.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维持生态平衡
C. 灼热火焰吸引心,飞蛾舞动扑火寻——飞蛾的学习行为
D.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觅食和产卵行为
【答案】C
【解析】
【分析】1.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2.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详解】A.黄蝶采食花蜜的同时帮助植物传粉,A正确。
B.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而动物对维持生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生物圈中如果缺少动物会影响生态平衡。“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因此能体现动物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B正确。
C.“飞蛾扑火”是生来就有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C错误。
D.“穿花蝴蝶”说明蝴蝶在吸食花蜜,属于觅食行为;“蜻蜓点水”是蜻蜓在产卵,属于繁殖行为,D正确。
故选C。
25. 下列关于仿生例子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长颈鹿的皮肤——抗荷服B. 蜻蜓的翅膀——卫星控温系统
C. 蝙蝠的回声定位——雷达D. 人脑的功能——智能化机器人
【答案】B
【解析】
【分析】仿生是指科学家通过对生物的认真观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
【详解】A.科学家根据长颈鹿利用紧绷的皮肤可控制血管压力的原理,制造出可以保持宇航员血压的抗荷宇航服,属于仿生技术,A正确。
B.一些生活在高山上的蝴蝶靠鳞片吸收外界热量。当清晨气温较低时,它们展开翅膀,让阳光可以直射到闭合着的鳞片上,以便能够吸收到足够多的热量来升高体温。当体温上升到足够时,鳞片就会自动张开,减少阳光的辐射角度,从而减少对热能的吸收。在瞬息万变的高山气候环境上,把自己的体温控制在一个正常的范围内。科学家们从高山蝴蝶鳞片的功能上,学习到了控制人造卫星温度变化的办法,B错误。
C.科学家发现蝙蝠在夜里飞行和捕食靠的不是眼睛,而是嘴巴和耳朵的配合来探路。蝙蝠用嘴发出超声波后,在超声波接触到障碍物反射回来时,用双耳接受信号并确定方位。科学家模仿蝙蝠的回声定位系统研制出了雷达,应用了仿生技术,C正确。
D.通过研究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等算法,科学家和工程师已经开发出了一些能够在特定任务上表现出类似人类智能的机器人。可见,模仿人脑的功能制造的智能化机器人,应用了仿生技术,D正确。
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50分)
26. 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观念之一。如图是几种常见动物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水螅主要固着在水草等物体上,身体呈______对称,便于感知周围环境中来自各个方向的刺激。
(2)涡虫的身体呈_________对称,这样的体形使运动更加准确、迅速而有效。
(3)水螅和涡虫身体结构都比较简单,请写出它们具有的共同特征: ________。
(4)蛔虫寄生在人体小肠里,其体表有_____,可防止消化液的侵蚀。
(5)蜗牛内部身体柔软,为了使柔软的身体不受伤害,蜗牛的_____能够分泌相关物质形成“壳”来保护自身。
(6)蝗虫生活在陆地上,体表有坚韧的_____,因为它限制了蝗虫的发育和长大,所以在蝗虫的发育过程中会定期出现______现象。
【答案】(1)辐射 (2)两侧##左右
(3)有口无肛门##无脊柱
(4)角质层 (5)外套膜
(6) ①. 外骨骼 ②. 蜕皮
【解析】
【分析】题图中:水螅是刺胞动物,涡虫属于扁形动物,蛔虫是线形动物,蜗牛是软体动物,蝗虫是节肢动物中的昆虫。
【小问1详解】
水螅属于刺胞动物,它主要固着在水草等物体上生活。水螅的身体呈辐射对称,这种对称方式使得它能够感知周围环境中来自各个方向的刺激,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
【小问2详解】
涡虫的身体则呈两侧对称,这种对称方式不仅使得涡虫的外形更加美观,更重要的是,它使得涡虫的运动更加准确、迅速而有效。涡虫能够利用这种身体结构在水中或者泥土中灵活穿梭,寻找食物和逃避天敌。
【小问3详解】
水螅和涡虫虽然身体结构都比较简单,但它们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首先,它们都是有口无肛门的生物,这意味着它们只能通过口来摄取食物和排泄废物。其次,它们都没有脊柱,这使得它们的身体更加柔软和灵活。
【小问4详解】
蛔虫是一种寄生在人体小肠里的生物。为了防止被人体内的消化液侵蚀,蛔虫的体表有一层角质层来保护自己。这层角质层非常坚韧,能够有效地防止消化液对蛔虫身体的侵蚀。
【小问5详解】
蜗牛是一种身体柔软的动物。为了保护自己柔软的身体不受伤害,蜗牛的外套膜能够分泌相关物质形成一层坚硬的“壳”。这层壳不仅为蜗牛提供了保护,还使得蜗牛能够在各种环境中生存和繁衍。
【小问6详解】
蝗虫是一种生活在陆地上的昆虫。它的体表有一层坚韧的外骨骼,这层外骨骼为蝗虫提供了保护和支撑。然而,由于外骨骼不能随着蝗虫身体的生长而生长,所以在蝗虫的发育过程中,会定期出现蜕皮现象。通过蜕皮,蝗虫能够摆脱旧的外骨骼的束缚,使得身体能够继续发育和长大。
27. 仔细观察图中的动物,回答下列问题:
(1)对以上动物进行分类:把A、B分为一类,C、D、E、F分为另一类,分类的依据是体内有无_____。
(2)A靠近____(填结构)的一端为前端,身体由许多环状体节构成,属于环节动物。
(3)D比C更适应陆地生活,是真正的陆生动物,原因是其______和发育摆脱了对水的依赖。
(4)F的毛有保温作用:其牙齿有门齿和____之分,与植食性生活相适应。F的生殖发育方式是______,这种生殖方式提高了_______。
(5)如图动物中,体温恒定的是_______(填字母,答完整)。
【答案】(1)脊柱 (2)环带
(3)生殖 (4) ①. 臼齿 ②. 胎生哺乳 ③. 后代的成活率
(5)E、F
【解析】
【分析】图中A蚯蚓属于环节动物;B螃蟹属于节肢动物;C青蛙属于两栖类动物;D蜥蜴属于爬行动物;E家鸽属于鸟类;F家兔属于哺乳动物。
【小问1详解】
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可以将动物分为两类:一类是无脊椎动物,如A蚯蚓和B螃蟹,它们体内没有脊柱;另一类是有脊椎动物,如C青蛙、D蜥蜴、E家鸽和F家兔,它们体内有脊柱。
【小问2详解】
A蚯蚓靠近环带的一端为前端,这是判断其身体前后端的重要依据。蚯蚓的身体由许多环状体节构成,这是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小问3详解】
C青蛙属于两栖动物,D蜥蜴是爬行动物的代表,蜥蜴比青蛙更适应陆地生活,是真正的陆生动物。原因是蜥蜴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已经摆脱了对水的依赖,这使得它们能够在陆地上自由生活。
【小问4详解】
家兔的毛具有保温作用,这是适应陆地环境的重要特征。其牙齿有门齿和臼齿之分,没有犬齿,这与植食性生活相适应。家兔的生殖发育方式是胎生哺乳,这种生殖方式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使得家兔在生存竞争中具有更大的优势。
【小问5详解】
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体温恒定。图中,E家鸽是鸟类动物,F家兔是哺乳类动物,因此它们的体温是恒定的。
28. 鱼儿可以在水中自如游弋,鸟儿可以在空中自由翱翔。由于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它们的结构有很大的差别,图一是和呼吸有关的结构,图二是和运动有关的结构。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一中家鸽具有完善的呼吸系统,其身体里有发达的[ ]_____能储存大量的空气;每呼吸一次,在[ ]____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这种特有的呼吸方式是双重呼吸。
(2)鱼类进行气体交换的部位是图一中的[5]____,该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鳃丝。
(3)图二中家鸽能自由飞行主要是由于前肢变成_____,胸骨上高耸的突起龙骨突,其上附着发达的[ ]____,可以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4)鱼在游泳时,前进的动力来自躯干部和_____的摆动;鱼在水中生活,图二中的③⑤⑥⑦都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其中⑥是______。
【答案】(1) ①. 3气囊 ②. 2肺
(2)鳃 (3) ①. 翼 ②. ②胸肌
(4) ①. 尾部 ②. 腹鳍
【解析】
【分析】图中1气管,2肺,3气囊,4鳃盖,5鳃,①翼,②胸肌,③背鳍,④尾鳍,⑤臀鳍,⑥腹鳍,⑦胸鳍。
【小问1详解】
图一中家鸽属于鸟类,体内有许多3气囊,与2肺相通,每呼吸一次在1肺里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这种特有的呼吸方式是双重呼吸,能为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
【小问2详解】
鱼类进行气体交换的部位是鳃,对应图一中的5。鳃是鱼类呼吸的主要器官,其主要组成部分是鳃丝,鳃丝中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高效地进行气体交换。
【小问3详解】
家鸽能自由飞行,这主要得益于其前肢变成了翼。翼的形状和结构使得家鸽能够在空中产生足够的升力和前进的动力。此外,家鸽的胸骨上高耸的突起被称为龙骨突,其上附着着发达的②胸肌。这些胸肌可以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使得家鸽能够在空中自由翱翔。
小问4详解】
鱼在游泳时,前进的动力主要来自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这种摆动方式使得鱼能够在水中灵活地前进、后退、转弯等。此外,鱼在水中生活时,需要维持身体的平衡。图二中的③背鳍、⑤臀鳍、⑥腹鳍、⑦胸鳍等结构都起到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其中,⑥是腹鳍,它位于鱼的腹部,可以帮助鱼在水中保持稳定的姿态和平衡。
29. 为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有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取两个大小一样的广口瓶,贴上甲、乙标签;在甲瓶中放入湿润的肥沃土壤,在乙瓶中放入经烘干的肥沃土壤,并保证土量相等,然后在甲、乙两瓶中同时各放入5条大小及生活状况相同的蚯蚓(如图)。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让你去挖蚯蚓,应该选择的环境是______。
A. 清澈的小河B. 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
C. 湿润的土壤D. 干燥、疏松的土壤
(2)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
(3)该实验甲、乙两瓶中同时各放入5条大小及生活状况相同的蚯蚓而不放1条的目的是______。
(4)蚯蚓依靠_____的配合来完成运动。观察一段时间后,____瓶中的蚯蚓蠕动能力会明显减弱,这是因为蚯蚓的呼吸依靠_____来完成。
(5)请你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稍作变动,设计一个探究土壤中农药对蚯蚓生活有影响的实验。
①把乙中的土壤换成______。
②在甲中喷入一定量的农药,在乙中喷入______。
③把甲、乙两容器放到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蚯蚓的生活情况。
【答案】(1)B (2)土壤的湿度##水分
(3)避免偶然性 (4) ①. 肌肉和刚毛 ②. 乙 ③. 湿润的体壁
(5) ①. 与甲中相同且等量的土壤 ②. 等量的清水
【解析】
【分析】(1)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2)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
【小问1详解】
因为蚯蚓是环节动物,它们喜欢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中,这样的环境为它们提供了足够的食物和水分。所以实验前,为了挖到蚯蚓,应该选择的环境是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小问2详解】
在这个实验中,要探究的是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特别是土壤的湿度。因此,该实验的变量就是土壤的湿度(水分)。
【小问3详解】
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需要避免偶然性对实验的影响。所以,在甲、乙两瓶中同时各放入5条大小及生活状况相同的蚯蚓,而不是只放1条。这样可以使得实验结果更加可靠,减少偶然误差。
【小问4详解】
蚯蚓的运动是依靠肌肉和刚毛的配合来完成的。它们通过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以及刚毛的固定和支撑,来实现身体的蠕动。观察一段时间后,会发现乙瓶中的蚯蚓蠕动能力会明显减弱。这是因为乙瓶中的土壤是烘干的,缺乏水分。而蚯蚓的呼吸是依靠湿润的体壁来完成的,缺乏水分会导致蚯蚓无法正常呼吸,从而影响其运动能力。
【小问5详解】
①把乙瓶中的烘干土壤换成与甲瓶中相同且等量的湿润土壤,以保证除了农药这一变量外,其他条件都相同。
②在甲瓶中喷入一定量的农药,以模拟受农药污染的环境;而在乙瓶中喷入等量的清水,作为对照组。
30. 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中国乒乓球队展现出令人瞩目的实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一举包揽5枚金牌,又一次展现了国乒的完美战绩!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A代表的是_____,从结构层次上看属于_____,B在运动中起_____作用。C代表的是______。
(2)运动员运动前进行热身能够促使图二中的_____(填序号)分泌滑液,减少摩擦。同时热身还能减少①从_____(填文字)中滑脱出来的概率,有效预防脱臼。
(3)乒乓球运动可锻炼手臂、腰、腿等多个部位,但训练过度可能会对关节造成伤害,导致图二中①和④表面____(填文字)磨损,降低关节的灵活性。
(4)图三所示樊振东发球前右手屈肘时,他肱二头肌处于_____状态。
【答案】(1) ①. 骨 ②. 器官 ③. 支点 ④. 肌腱
(2) ①. ② ②. 关节窝
(3)关节软骨 (4)收缩
【解析】
【分析】图一中:A骨,B关节,C肌腱;图二中:①关节头;②关节囊;③关节腔;④关节窝;⑤关节软骨。
【小问1详解】
在图一中,A代表的是骨,它是运动系统的基础,从结构层次上看,骨属于器官,因为它包含了多种组织,如结缔组织、神经组织和上皮组织等。B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它使得肌肉能够产生有效的力矩,从而驱动骨骼进行运动。C代表的是肌腱,它连接着肌肉和骨骼,是肌肉力量的传递者。
【小问2详解】
运动员在运动前进行热身是非常重要的,热身能够促使图二中的②关节囊分泌滑液,这样可以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保护关节。同时,热身还能减少①关节头从关节窝中滑脱出来的概率,因为热身可以增加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有效预防脱臼。
【小问3详解】
乒乓球运动虽然可以锻炼多个部位,但训练过度可能会对关节造成伤害。特别是图二中①关节头和④关节窝表面的关节软骨,它是关节的重要保护层,能够减少摩擦和冲击。如果训练过度,关节软骨可能会磨损,从而降低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小问4详解】
在图三中,樊振东发球前右手屈肘时,他的肱二头肌处于收缩状态。因为屈肘动作需要肱二头肌收缩产生拉力,使得前臂向上弯曲。同时,肱三头肌则处于舒张状态,为肱二头肌的收缩提供空间和支持。
31. 如图是几种动物的行为。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说,美国红雀(小鸟)喂鱼的行为属于_____行为,这种行为是生来就会的,由体内的_____决定的。大山雀成功喝到牛奶之后,“其他大山雀”也偷喝牛奶的行为是_____行为。
(2)有人统计蚯蚓成功走出迷宫大约需要经过200多次尝试,而黑猩猩通过观察就可以学会摘香蕉,这说明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_____,学习行为越复杂,“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_____。
(3)黑猩猩完成摘取香蕉的动作,不仅要依靠运动系统,还有赖于_____系统的调节,此外还需要消化、呼吸、循环等系统的配合。
(4)有时候可以看到“大雁南飞”的景象,他们时而呈现“人”字形,时而呈现“一”字形,说明他们之间有组织、有分工,这是_____行为的重要特征。
【答案】(1) ①. 先天性 ②. 遗传物质 ③. 学习
(2) ①. 强 ②. 少
(3)神经 (4)社会
【解析】
【分析】动物行为按照获得途径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如蜘蛛结网等。学习行为是在体内的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如小狗做算术题等。
【小问1详解】
根据题干“这种行为是生来就会的”判断,红雀喂鱼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根据题干“大山雀成功喝到牛奶之后,“其他大山雀”也偷喝牛奶”判断,“其他大山雀”是学习了大山雀喝牛奶的经验,进而掌握了喝牛奶的技术,这种行为通过学习获得,属于学习行为。
【小问2详解】
蚯蚓走迷宫“尝试与错误”的次数比黑猩猩摘取香蕉“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要多,说明动物的学习能力是不一样的。蚯蚓属于环节动物,黑猩猩是哺乳动物,故黑猩猩比蚯蚓高等。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
【小问3详解】
黑猩猩完成摘取香蕉的动作,不仅要依靠运动系统完成,还要消耗能量,能量的获取离不开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多个系统的密切配合,动作的精准完成还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
【小问4详解】
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是有一定的组织,明确的分工,有的还形成了等级。根据题干“说明他们之间有组织、有分工”判断,这是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
32. 请分析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图回答问题:
(1)图中的②过程代表_____(填呼吸或光合)作用。
(2)③过程主要是由腐生的细菌和真菌完成的,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作为______参加物质循环。
(3)干草堆放很久了,会被逐渐分解;但如果被牛羊吃了,便很快被分解,可见,动物能____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离开了动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_____(填“能”或“不能”)进行。
(4)过去为了保护人畜安全,牧民曾大规模猎杀狼,随后野兔、草原鼠数量短时间内会_____,与牛、羊争草,加速草场退化。事实说明动物在维持______中起到重要作用。
【答案】(1)光合 (2)分解者
(3) ①. 促进 ②. 能
(4) ①. 增多 ②. 生态平衡
【解析】
【分析】(1)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作为分解者,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与许多动物和植物共生。
(2)图中①呼吸作用、②光合作用、③分解作用。
【小问1详解】
图中的②过程代表光合作用。在光合作用中,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氧气。这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重要一环,它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为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来源。
【小问2详解】
③过程主要是由腐生的细菌和真菌完成的,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作为分解者参加物质循环。这些微生物能够分解动植物的遗体和排泄物等有机物,将其转化为无机物,如二氧化碳、水和矿物质等,这些无机物又可以被植物重新利用,从而完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小问3详解】
干草堆放很久了,会被逐渐分解,但如果被牛羊吃了,便很快被分解。这是因为动物通过消化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更简单的物质,这些物质更容易被微生物进一步分解为无机物。因此,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然而,即使离开了动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仍然能进行,因为微生物等分解者仍然可以分解有机物,完成物质循环。
【小问4详解】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南省永州市道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学试题(解析版)-A4,共20页。
这是一份湖南省衡阳市蒸湘区联合考试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学试题(原卷版)-A4,共8页。
这是一份广东省汕头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学试题(解析版)-A4,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