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专题12+诗词鉴赏-2024-2025学年语文四年级上学期期末专项练习+统编版

    专题12+诗词鉴赏-2024-2025学年语文四年级上学期期末专项练习+统编版第1页
    专题12+诗词鉴赏-2024-2025学年语文四年级上学期期末专项练习+统编版第2页
    专题12+诗词鉴赏-2024-2025学年语文四年级上学期期末专项练习+统编版第3页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12+诗词鉴赏-2024-2025学年语文四年级上学期期末专项练习+统编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12+诗词鉴赏-2024-2025学年语文四年级上学期期末专项练习+统编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了解背景知识,理解诗词大意,体会情感意境,赏析诗词手法,规范答题步骤,读古诗,按要求完成练习,古诗小达人,阅读类文,完成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了解背景知识
    1.诗人经历:熟悉诗人的生平经历、创作风格以及所处时代背景,这对理解诗词情感大有裨益。例如,杜甫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安史之乱,其诗作多反映社会动荡、人民疾苦,风格沉郁顿挫。了解这些,在鉴赏《春望》时,就能深刻体会到诗中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所蕴含的忧国忧民之情。
    2.创作情境:知晓诗词创作的具体情境,如时间、地点、事由等。比如苏轼的《题西林壁》是他游览庐山时所作,诗中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正是对庐山奇景的描绘与感悟,因庐山的峰峦变化多端,才有了诗人对观察事物应多角度思考的哲理总结。
    二、理解诗词大意
    1.字词释义:精准理解诗词中的关键字词含义,可借助课下注释、字典等工具。像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中的 “可怜” 并非现代意义的 “怜悯”,而是 “可爱” 之意。只有准确把握字词,才能贯通整句诗义。
    2.梳理脉络:分析诗词的结构层次,理清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以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为例,前两句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描绘出送别的环境,后两句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则着重抒发依依惜别之情,这样的脉络梳理有助于全面理解诗词内涵。
    三、体会情感意境
    1.情感揣摩:通过诗词中的字词、语句、意象等体会诗人情感。如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通过 “孤帆”“远影”“尽” 等词,可感受到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与惆怅。
    2.意境描绘:在脑海中构建诗词所描绘的画面,感受其意境氛围。读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时,眼前仿佛浮现出明月洒在松林间,清泉在石上流淌的清幽画面,体会到一种宁静祥和的意境之美。
    四、赏析诗词手法
    1.修辞手法:识别诗词中运用的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例如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运用夸张和比喻手法,将瀑布比作银河,以 “三千尺” 夸张其高度,生动形象地展现出瀑布的磅礴气势。
    2.表现手法:留意对比、衬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表现手法。如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以 “蝉噪”“鸟鸣” 衬托山林的幽静,以动衬静,使静的意境更为突出。
    五、规范答题步骤
    1.明确问题类型:看清题目是要求分析情感、赏析手法、解释字词还是描述意境等,确定答题方向。
    2.结合诗词内容作答:回答时先表明观点或答案,再引用诗词中的具体语句作为依据进行分析。例如分析情感,先说出情感类型,然后指出哪些字词或语句体现了这种情感,使答案有理有据,条理清晰。
    一、古诗阅读。
    浪淘沙(其七)
    [唐] 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读诗句“八月涛声吼地来”时,我想到了《观潮》中写的“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 ,好像 ”的情景。“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写出了大潮退去的情景,我们不禁吟诵起《浪淘沙》(其七)中的诗句: , 。
    二、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姑苏竹枝词
    [清]周宗泰
    中秋共把斗香烧,姐妹邻家举手邀。
    联袂同游明月巷,踏歌还度彩云桥。
    1.这首诗中讲述了吴地中秋节 、 的习俗。
    2.在吴地,走月亮时有一个走三桥的节目,“走三桥”又称“走桥”“走平安路”,女子走完三桥后,便可以“去疾、避灾、求福”,在本首诗中,人们都走了哪些地方?

    3.下列选项中,与本首诗描述的是同一种节日的是( )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B.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C.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D.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三、现代诗二首(节选)
    秋晚的江上
    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花牛歌
    花牛在草地里坐,压扁了一穗剪秋罗。
    花牛在草地里眠,白云霸占了半个天。
    花牛在草地里走,小尾巴甩得滴溜溜。
    花牛在草地里做梦,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1.从“头白的芦苇”景物可以表达出诗中描写的是 。(季节)
    2.从“斜阳”表达出是 。(时间)
    3.“把斜阳掉在江上”是真的斜阳掉入江中吗?你以为是什么?

    4.“妆成一瞬的红颜了”“红颜”指的是什么?

    5.想一想,说一说。
    读了《花牛歌》,你还能想象出一幅花牛在草地上怎样的画面呢?说一说吧。

    四、阅读链接。
    林中小景
    阳光透过树叶,
    染上嫩绿的颜色。
    风,打着呼哨,
    在叶面上轻轻滑过。
    流进树林里的空气,
    也变得又甜、又柔和。
    因此,在每棵树上,
    都挂着小鸟的歌。
    1.找出这首诗中的动词,说一说这些动词的好处。

    2.这首诗描绘了哪些景象?

    3.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触?

    五、阅读文段,完成练习。
    繁星(一五九)
    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1.“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中的“啊”读音是( )
    A.aB.yaC.naD.wa
    2.这首诗中的两个“风雨”含义不同。第一个指 ,第二个指 。
    3.对于这首短诗,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中用形象的比喻,歌颂了母爱的温暖和伟大。
    B.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C.“母亲啊!”一声呼唤,一句感叹,包含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
    D.这首诗赞扬了最崇高、最无私的母爱。
    六、读古诗,按要求完成练习。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只缘身在此山中。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15.结合诗句理解字词。
    题:
    西林:
    缘:
    3.《题西林壁》的作者是 代诗人 (白居易 苏轼)。前两句大意是从 看,山岭连绵起伏;从 看,山峰巍峨耸立;从 、 / / 看, 会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样子。说明随着观察点的变化,庐山呈现出的景象也 。
    4.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诗中有哪句诗说明这个道理,请填在横线上。

    七、古诗小达人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著名诗人 。
    2.“瑟瑟”的意思是( )
    A.形容轻微的风声。
    B.因寒冷身体发抖的样子。
    C.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青绿色。
    3.诗中作者把 比作 ,把 比作 ,两个贴切的比喻,抓住了事物的特征,形象的描写了江边美丽的月夜景色,表达了诗人 的心情。
    八、阅读类文,完成练习。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 )
    A.由近望到远望B.由远望到近望C.由俯视到仰视D.由仰视到俯视
    2.对这首唐诗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文中无“望”,却句句向岳而望,自近而远,由朝至暮,从泰山整体到泰山周围。
    B.开篇一问一答,写泰山横跨齐鲁,郁郁葱葱,表现出泰山雄伟阔大的气势。
    C.诗中三、四句写大自然把种种神奇秀丽的景致都集聚于泰山,泰山的白天、晚上明暗不同。
    D.诗中五、六句由动景到静景,写诗人仰见层云涌动、飞鸟还林,内心激荡不已。
    3.杜甫的《望岳》中虽然没有一个“望”字,但是从前六句的描写中可以看出诗人观察细致,从“阴阳割昏晓”中可以看出诗人进行了 。
    4.本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常常被后人称道,句中“会当”如何理解?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九、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新柳
    [宋]杨万里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1.下列对“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两句中“柳条”的特点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轻柔、浅黄B.轻柔、深青C.细长、深青
    2.“水中柳影引他长”中“ ”字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描绘出 的动态之美,增添了可爱之态。
    3.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十、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早梅
    [唐]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注]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注】迥:远。
    1.这首诗歌虽没有直接表达对梅花的喜爱,但却能读出诗人的赞美之意,请简要分析。

    2.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玉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鲜明传神地塑造了寒梅的品貌和气质。
    B.“迥临村路傍溪桥”中的“迥”和“傍”字,展现了寒梅独自盛开的凄清环境。
    C.第三句是转折句,用惊叹的口吻点出了寒梅早发的原因是“近水”。
    D.第四句与首句的“白玉条”紧密呼应,写出了梅花的洁白和凛然不屈的品格。
    十一、课外阅读。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B.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2.“ ”突出强调了飞来峰的高峻。
    3.说说“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一句所蕴涵的哲理。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十二、古诗赏读亭。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
    1.补全古诗。这首诗的题目是《 》,作者是 。
    2.所谓“当局者迷”,诗中表示这个道理的诗句是: , 。
    3.从这首诗中得到的启发是( )。
    A.对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它方面。
    B.对复杂的事物,应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
    C.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观察,又要亲身去体验,去分析。
    十三、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闻虫
    [唐]白居易
    暗虫唧唧夜绵绵,况是秋阴欲雨天。
    犹恐愁人暂得睡,声声移近卧床前。
    1.为下列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暗虫唧唧夜绵绵( )
    A.深颜色的虫子 B.暗处的秋虫,这里指蟋蟀
    C.生活在黑暗中的虫子,这里指蚯蚓
    ②犹恐愁人暂得睡( )
    A.恐惧 B.犹豫 C.唯恐
    2.下列选项中,对诗句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暗虫唧唧夜绵绵”从听觉和触觉的角度写出了漫漫长夜中,蟋蟀的叫声让诗人感觉忧愁。
    B.“况是秋阴欲雨天”点明时间是阴雨连绵的春季。
    C.“犹恐愁人暂得睡”赋予蟋蟀以人的情感,写出了诗人长夜难眠的愁绪。
    D.“声声移近卧床前”写出了诗人在深夜中听觉更加灵敏,听到蟋蟀的叫声由近及远。
    3.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蟋蟀被赋予了怎样的意义?请查阅资料,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十四、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
    [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①,将军夜引弓②。
    平明③寻白羽④,没⑤在石棱⑥中。
    【注释】①惊风:突然被风吹动。②引弓:拉弓,开弓。这里包含下一步的射箭。③平明:天刚亮的时候。④白羽:箭杆后部的白色羽毛,这里指箭。⑤没:陷入,这里是钻进的意思。⑥石棱:石头的棱角。也指多棱的山石。
    1.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的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林暗/草惊风B.将军夜/引弓
    C.平明/寻白羽D.没在/石棱中
    2.这首诗的主要人物是 ,主要事件是 (将军夜猎 将军庆功)。
    3.这首诗塑造了一位( )的将军形象。
    A.武艺高强B.足智多谋C.爱护将士
    4.“天明寻找昨晚射的白羽箭,箭头深深插入巨大石块中。”对应的诗句是( )
    A.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B.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十五、课内外阅读。
    出塞
    唐______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____________
    1.补充作者和诗句。
    2.龙城飞将指的是 ,这里泛指 。
    3.这是一首 诗,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
    十六、默写《凉州词》,回答问题。




    1.默写古诗。
    2.这首诗的作者是 朝的 。诗中 描写了欢快宴饮的场面。诗中借 、 这两个字,刻画了错综矛盾的情景和心情。
    3.这首诗属于______诗。
    A.送别诗B.边塞诗C.写景诗
    4.“沙场”是指 ,诗中“莫”的意思是: 。
    5.这首诗主要描写了 的场面,表达了将士们 的情怀。
    6.表达战士们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豪迈精神的句子是: , 。
    十七、阅读。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破楼兰终不还。
    1.补全诗句。
    2.这首诗是( )
    A.思乡诗B.送别诗C.边塞诗D.田园诗
    3.《从军行》的前两句描绘了 的景象,描写的景物有青海湖、长云、 、 、 等,勾勒出戍边将士战斗、生活的典型环境。
    4.读了《从军行》的后两句,我们仿佛能看到 的画面,仿佛能听到 的声音。这两句诗表达了战士们 的豪情壮志。
    十八、阅读类文,完成练习。
    军城早秋
    [唐]严武①
    昨夜秋风入汉关②,朔云边月③满西山④。
    更催飞将追骄虏⑤,莫遣⑥沙场匹马还。
    【注释】①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②汉关:汉朝的关塞,这里指唐朝军队驻守的关塞。③朔云边月:边境上的云和月。朔,北方。边,边境。④西山:指今四川省西部的岷山,是当时的要地。⑤骄虏:指唐朝时的吐蕃军队。⑥莫遣:不要让。
    1.从诗的题目可以知道,这是一首( )
    A.送别诗B.边塞诗C.田园诗D.悼亡诗
    2.读这首诗时的语气应该是 的。( )
    A.幽怨哀伤B.悠然闲适C.悲喜交加D.激昂雄壮
    3.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中诗人如此及时地了解“秋风”,反映出他作为主将对时局的密切关注。
    B.第二句中的“满”字,将阴沉肃穆的气氛写得更为浓重。
    C.第三句中“更催”二字暗示战事紧张,形势不容乐观,既显示出战场上将士们的急迫,也表现了战斗的艰难。
    D.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出必胜的信心,表达出诗人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
    4.读下面的诗句,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十九、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就义诗①
    [明]杨继盛
    浩气还太虚②,丹心③照千古。
    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
    【注】①诗人因上疏弹劾奸相严嵩,而惨遭构陷,终被杀害。这首诗为诗人死前所作。②太虚:太空。③丹心:红心,忠诚的心。
    1.分析诗句“丹心照千古”中“照”字的含义及作用?

    2.阅读诗歌后两句,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二十、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军城早秋①
    [唐]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②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③沙场匹马还。
    【注】①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国力削弱,吐蕃趁虚而入,这首诗作于诗人率兵同吐蕃交战之时。②朔云边月:指边境上的寒云和冷月。③莫遣:不要让。
    1.诗的前两句借 、汉关、 、冷月、西山等景物,描绘出初秋边关 的夜景,渲染了大战前的紧张氛围。
    2.下面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表面是在写景,实则暗指外族入侵,反映了诗人对时局的密切关注。
    B.“满”字描绘了月光铺洒在整个西山的优美景象,展现了边塞的独特景色。
    C.“飞将”本指西汉名将“飞将军”李广,这里泛指严武部下作战勇猛的将领。
    D.诗歌语言干净利落,气魄雄伟,格调高昂,读起来使人深感振奋,饱含激情。
    3.诗歌后两句刻画了边防将帅怎样的形象?

    二十一、阅读类文,完成练习。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用“——”画出诗中的排比句,用“﹏﹏”画出诗中自问自答的句子。
    2.这首诗中,“被暴风雨所打击着”指的是( )
    A.这里的环境很恶劣,经常发生暴风雨。B.作者在生活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
    C.当时的国家多灾多难,人们饱受磨难。D.当时的作者经常挨打,生活苦不堪言。
    3.下列关于这首诗歌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通过写一只鸟儿对土地的热爱,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之情。
    B.诗歌通过写一只鸟儿对土地的热爱,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
    C.诗歌描写了鸟儿的歌唱,表达了作者对小鸟的喜爱之情。
    D.诗歌描写了鸟儿的歌唱,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4.第二行诗句中“嘶哑的”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二十二、把古诗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
    别董大
    ____________白日曛,北风吹雁____________。莫愁____________,天下谁人不识君?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别董大》是一首 (咏史 送别)诗,作者是 (宋 唐)代诗人 。
    3.画“﹏﹏﹏”的句子是一个 句,意思是:
    二十三、补充诗歌的相关内容,并完成练习。
    鹿柴
    [唐].
    ,但闻人语响。
    ,复照青苔上。
    1.补充诗歌的相关内容
    2.“柴”的正确读音是( )
    3.为诗句中的词语选择正确的意思。
    (1)“但闻人语响”中的“闻”的意思是( )
    A.用鼻子嗅 B.听见 C.看见
    (2)“复照青苔上”中的“复”的意思是( )
    A.又 B.反复 C.恢复
    4.这首诗描绘的是鹿柴( )时分的景色。
    A.清晨B.中午
    C.傍晚D.夜晚
    5.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
    A.第一、二句写林中不见其人,只闻其声,以动衬静,突出了山林的寂静。
    B.第三、四句写夕阳余晖的映照,更突出
    了山林的幽暗。
    C.这首诗描绘了山林的幽静,写出了诗人在山林深处寂寞、凄凉的悲苦感受。
    D.这是一首写景诗,描绘了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
    二十四、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赠梁任父同年
    [清]黄遵宪
    寸寸河山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
    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1.这首诗是 (朝代) (作者)所写,诗中引用了 这个神话故事,表现了作者 的决心。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的思想感情。( )
    A.热爱国家B.消极伤感
    C.热爱田园D.改变自然
    二十五、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1.本诗是 代诗人 写的。
    2.文中的“深”意思是 ,暗示 。
    “落”“沉”都是 的意思,表明嫦娥已经 。
    3.开头两句通过屋内、屋外的 描写,表现嫦娥 的处境。
    4.第三句“应”表示诗人对嫦娥后悔心情的 ,其根据是 。(填诗句)
    二十六、古诗阅读。
    雪梅(其一)
    [宋]卢钺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雪梅(其二)
    [宋]卢钺
    有梅无雪不精神,
    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
    与梅并作十分春。
    1.关于《雪梅》(其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描写了梅花的颜色与形状。
    B.本诗展现了一幅充满诗意的梅花白雪图,朝气蓬勃。
    C.傍晚,诗句落笔写完后,天空又下起了大雪,饶有意境。
    D.本诗是一首七言绝句。
    2.下列诗句中“雪”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一样的一项是( )
    A.有梅无雪不精神B.有雪无诗俗了人
    C.日暮诗成天又雪D.雪却输梅一段香
    3.“梅雪争春未肯降”一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梅雪的情态。
    4.《雪梅》(其一)中梅雪之间是 的关系,而《雪梅》(其二)阐述了三种事物之间的关系,缺一不可,只有三种事物相结合在一起,才能组成“ ”。
    5.《雪梅》(其一)后两句把梅和雪作比较,突出了梅 的特点和雪 的特点,告诉我们 的道理。《雪梅》(其二)中作者追求的美景是 。
    6..两首《雪梅》都出自诗人卢钺之手,你更喜欢哪一首?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一、 隆隆的响声 闷雷滚动 须臾却入海门去 卷起沙堆似雪堆
    二、1. 烧斗香 走月亮 2.明月巷、彩云桥。 3.D
    三、1.秋天 2.傍晚 3.不是。斜阳倒映在江面。 4.芦苇被晚霞映成红色。 5.花牛在草地上走,野花埋没了它的脚;花牛在草地上躺,蝴蝶在头顶跳舞。
    四、1.透、染、打、滑、流、挂。这些动词让林中的景物变得更加生动形象。 2.嫩绿的阳光、打着呼哨的风、又甜又柔和的风、小鸟的歌。 3.通过诗人对林中景物生动形象的描写,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
    五、1.C 2.大自然的风雨 生活中的挫折、不顺所引起的不愉快乃至痛苦的心情 3.B
    六、1.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2. 书写,题写 西林寺,在江西庐山脚下 因为 3. 宋 苏轼 横面 侧面 远处 近处 高处 低处 庐山 各不相同 4.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七、1. 唐 白居易 2.C 3. 露水 珍珠 月亮 弓 愉悦
    八、1.B 2.B 3.连续观察 4.“会当”的意思是终当,终要。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九、1.A 2. 引 拟人 岸上新柳与水中柳影相互映衬、勾连逗趣 3.表达了诗人对岸上新柳的喜爱之情。
    十、1.“白玉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鲜明传神地塑造了寒梅的品貌和气质;“迥”“傍”写出了寒梅远离村路,不随流俗,特立独行的高洁品质;“不知”“疑是”点出了寒梅之“早”,体现了梅花凌寒开放的坚韧品质。这都表现出诗人对寒梅的赞美之情。 2.B
    十一、1.B 2.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3.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4.作者表明自己站得高,看得远,不怕对改革的非议、阻挠,具有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十二、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苏轼 2.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3.B
    十三、1.(1) B C 2.C 3.示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蟋蟀是吉祥的象征之一。由于蟋蟀在冬季里还能鸣叫,因此有“蟋蟀一冬不鸣,来年无粮半成”的说法,寓意着人们要有坚强的生命力,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此外,蟋蟀在中国文化中被赋予了清高、高雅等品质,因此常常被用作文学、艺术中的意象。
    十四、1.B 2. 将军 将军夜猎 3.A 4.B
    十五、1.王昌龄 不教胡马度阴山 2. 汉代飞将军李广 英勇善战的将领 3. 边塞 同情边关战士、希望朝廷启用良将、渴望和平
    十六、1.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2.唐 王翰 欲饮琵琶马上催 欲 催 3.B 4. 战场 不要 5. 战士们在出征前痛快饮酒 豪情壮志 6.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十七、1.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2.C 3. 西北边陲壮阔荒凉 雪山 孤城 玉门关 4. 战士们在漫天飞沙中身经百战、铠甲磨穿 他们坚定而豪迈地喊出誓言 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十八、1.B 2.D 3.C 4.昨夜萧瑟的秋风吹入关塞,极目远望,只见凝重昏暗的云层笼罩着整个云峰,一弯孤独的边月挂在山后,放射出冷冷寒光。
    十九、1.“照”在诗中是“照射”的意思,在这里表示诗人会用自己的一片爱国之心,照耀、鼓舞后面的千秋万代,展现了诗人的爱国之情。 2.诗歌后两句写诗人壮志未酬身先死,若还有忠魂依然要报效国家,表现出诗人的忠贞报国之心。
    二十、1. 秋风 寒云 阴冷凄寒 2.B 3.刻画了边防将帅刚毅果敢的性格和消灭敌军、胜券在握的豪迈气概。
    二十一、1.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C 3.A 4.不能。“嘶哑”更能表现出“我”对土地热爱的程度,去掉后则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二十二、1.千里黄云 雪纷纷 前路无知己 2. 送别 唐 高适 3. 反问 天下还有谁不知道您呢?
    二十三、1.王维 空山不见人 返景入深林 2.zhài 3. B A 4.C 5.C
    二十四、1. 清 黄遵宪 精卫填海 报效祖国 2.A
    二十五、1. 唐 李商隐 2. 蜡烛越烧越短,幽暗的光影愈来愈大 夜已很深 隐没 通宵不眠 3. 环境 清冷寂寞 4. 揣度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二十六、1.A 2.C 3.拟人 4. 梅雪争春 十分春 5. 香 白 事物各有所长 梅、雪、诗和谐共存 6.我更喜欢《雪梅》(其一),因为争奇斗艳的过程更能凸显雪和梅各自的美。

    相关试卷

    专题16+习作-2024-2025学年语文四年级上学期期末专项练习+统编版:

    这是一份专题16+习作-2024-2025学年语文四年级上学期期末专项练习+统编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审题立意,选材构思,描写手法,语言表达,情感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2+字形-2024-2025学年语文四年级上学期期末专项练习+统编版:

    这是一份专题02+字形-2024-2025学年语文四年级上学期期末专项练习+统编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看拼音写词语,形近字辨析,错别字辨析,按要求写汉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1+字音-2024-2025学年语文四年级上学期期末专项练习+统编版:

    这是一份专题01+字音-2024-2025学年语文四年级上学期期末专项练习+统编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看拼音写词语,多音字辨析,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判断读音正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