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A4
展开
这是一份福建省漳州市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A4,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总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春来桃花水,中有桃花鱼。”该诗句中的“桃花鱼”身体呈辐射对称,触手上有刺丝,根据描述判断“桃花鱼”属于( )
A. 腔肠动物B. 扁形动物
C. 鱼类D. 软体动物
【答案】A
【解析】
【分析】刺胞动物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详解】A.桃花鱼生活在水中,身体呈辐射对称、触手上有刺丝,有口无肛门,桃花鱼属于刺胞动物,A符合题意。
B.扁形动物的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B不符合题意。
C.鱼类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C不符合题意。
D.软体动物 的身体柔软,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 下列属于蚯蚓和蛔虫共同特征是( )
A. 有体节B. 无脊柱C. 有角质层D. 有口无肛门
【答案】B
【解析】
【分析】环节动物的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代表动物有:蚯蚓、水蛭、沙蚕等。
线形动物的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代表动物有:蛔虫、秀丽隐杆线虫、钩虫、丝虫等。
【详解】A.蛔虫属于线形动物,身体无体节,A错误。
B.蛔虫、蚯蚓的身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B正确。
C.蚯蚓的体表没有角质层,C错误。
D.蛔虫、蚯蚓都有完整的消化腔,有口有肛门,D错误。
故选B。
海蛎煎是漳州传统小吃,由海蛎与番薯粉混合煎制成饼。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3. 想了解海蛎的结构特点和生活习性,以下最适合查找的书是( )
A. 《动物学》B. 《植物学》
C. 《无脊椎动物学》D. 《软体动物学》
4. 下列关于海蛎的主要特征,错误的是( )
A. 有外套膜B. 具有贝壳
C. 运动器官是足D. 有相似环形体节
【答案】3. D 4. D
【解析】
【分析】软体动物: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代表动物有:章鱼、枪乌贼、扇贝、蛾螺、河蚌、蜗牛、田螺、文蛤、缢蛏、石鳖、牡蛎、鲍等。
【3题详解】
A.《动物学》是一门研究动物生命活动规律及其身体结构的科学,涵盖了所有动物类别,但不够具体,A不符合题意。
B.《植物学》研究植物的学科,与海蛎无关,B不符合题意。
C.《无脊椎动物学》研究无脊椎动物的学科,海蛎属于此类,但范围仍然较广,C不符合题意。
D.《软体动物学》专门研究软体动物的学科,海蛎正是软体动物的一种,因此这本书最为适合,D符合题意。
故选D。
【4题详解】
A.软体动物通常具有外套膜,这是它们的一个显著特征,海蛎也不例外,A不符合题意。
B.软体动物大多有贝壳,用于保护其柔软的身体,海蛎的贝壳尤其明显,B不符合题意。
C.软体动物的运动器官通常是足,海蛎也通过足进行移动,C不符合题意。
D.软体动物的身体通常不呈环形体节状,而是较为柔软和连续,环节动物由体节组成,D符合题意。
故选D。
5. 在生长着许多水生植物的池塘中养鱼,经常可以看到鱼在黎明时浮头,甚至跳起.有下面几种猜测;你认为哪种更合理( )
A. 鱼喜欢阳光刺激
B. 鱼要在水面觅食
C. 池塘水中含氧量较低
D. 池塘表面的水较温暖
【答案】C
【解析】
【分析】鱼的呼吸器官是鳃,通过鳃丝中的毛细血管与水进行气体交换。水中氧气的含量会影响鱼的呼吸。
【详解】A.鱼在黎明时浮头甚至跳起不是因为喜欢阳光刺激。鱼的行为主要是受生存需求影响,故A错误。
B.鱼一般在水中通过游动觅食,所以鱼在黎明时浮头甚至跳起不是为了在水面觅食,故B错误。
C.生长着许多水生植物的池塘,在夜晚时水生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反而会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导致池塘水中含氧量较低。鱼在黎明时浮头甚至跳起是为了呼吸氧气,因为水面与空气接触,含氧量相对较高,故C正确。
D.鱼在黎明时浮头甚至跳起不是因为池塘表面的水较温暖。水温对鱼的影响一般不会导致鱼浮头或跳起的行为,主要是氧气含量影响鱼的呼吸,从而产生这种行为,故D错误。
故选C。
6. 中华文字博大精深,以下成语中提到的动物都属于恒温动物的是( )
A 鸟道羊肠B. 沉鱼落雁
C. 蛇蝎心肠D. 螳螂捕蝉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动物的体温是否恒定,可以把动物分为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体温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是恒温动物,恒温动物只有两类:鸟类和哺乳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是变温动物,除了鸟类和哺乳动物,其它动物都为变温动物。
【详解】A.鸟属于鸟类、羊属于哺乳动物,体温都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都是恒温动物,A符合题意。
B.鱼属于鱼类,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是变温动物;雁属于鸟类,体温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是恒温动物,B不符合题意。
C.蛇属于爬行动物、蝎属于节肢动物,体温都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都是变温动物,C不符合题意。
D.螳螂和蝉都属于节肢动物,体温都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都是变温动物,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 以下不属于鸟类适于飞行的特有特征是( )
A. 体表覆羽B. 身体流线型
C. 体温恒定D. 体内有气囊
【答案】C
【解析】
【分析】鸟类的主要特征是:体表覆羽,有喙无齿,前肢特化为翼,用肺呼吸,有气囊辅助呼吸。
【详解】A.体表覆羽,有大型的正羽,排成扇形,适于飞行,因此体表覆羽属于鸟类适于飞行的特有特征,故A不符合题意。
B.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少飞行时空气的阻力,属于鸟类适于飞行的特有特征,故B不符合题意。
C.鸟类是恒温动物,体温恒定,但是许多非飞行的动物也具有恒定的体温如哺乳动物,因此体温恒定不属于鸟类适于飞行的特有特征,故C符合题意。
D.鸟类体内气囊可以减轻飞行时的体重,同时辅助肺在飞行时进行双重呼吸,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因此体内有气囊属于鸟类适于飞行的特有特征,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 图表示在不同气温下某种“鱼”体温的变化情况,则该“鱼”最有可能是( )
A. 鲨鱼B. 鱿鱼C. 鲸鱼D. 鳄鱼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动物的体温是否恒定,可以把动物分为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体温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是恒温动物,恒温动物只有两类鸟类和哺乳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是变温动物。除了鸟类和哺乳动物,其它动物都为变温动物。
【详解】ABD.结合分析可知,鲨鱼属于鱼类,鱿鱼是软体动物,鳄鱼属于爬行动物,它们的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属于变温动物,ABD错误。
C.鲸鱼身体呈梭形,终生生活在水中,能用鳍游泳,但它不是鱼类,原因是鲸用肺呼吸、具有胎生的特点,是哺乳动物,属于恒温动物。所以,鲸鱼在不同环境温度下体温基本不变,C正确。
故选C。
9. 下列动物属于鱼类的是( )
A. 娃娃鱼B. 鲸鱼C. 海马D. 鲍鱼
【答案】C
【解析】
【分析】鱼类的特征有:终生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减少水的阻力,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
【详解】A.大鲵又叫娃娃鱼,其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因此大鲵属于两栖动物,不属鱼类,A错误。
B.鲸鱼属于哺乳动物,胎生和哺乳,体腔内有膈,有牙齿分化,心脏四腔,用肺呼吸,体温恒定,故鲸鱼不属于鱼类,B错误。
C.海马因其头部酷似马头而 得名,生活在水中,有鳍,用鳃呼吸,在水中成直立状前进,是一种奇特而珍贵的近陆浅海小型鱼类,C正确。
D.鲍鱼属于软体动物,身体柔软,体外有外套膜,故鲍鱼不是鱼类,D错误。
故选C。
10. 瘰螈只在我国南方地区如福建、广东分布,其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山溪石头间,用皮肤、口腔黏膜和肺囊呼吸。由此可判断中国瘰螈属于( )
A. 鱼类B. 软体动物
C. 爬行动物D. 两栖动物
【答案】D
【解析】
【分析】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水中或陆地上,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水中受精,水中发育。
【详解】A.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与瘰螈的成体特征不符,A不符合题意。
B.软体动物通常具有贝壳,且呼吸方式多样,但通常不使用肺或皮肤呼吸,与瘰螈不符,B不符合题意。
C.爬行动物通常用肺呼吸,且没有幼体用鳃呼吸的阶段,与瘰螈不符,C不符合题意。
D.两栖动物具有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的特征,且部分种类可以通过皮肤辅助呼吸,与瘰螈的描述相符,D符合题意。
故选D。
11. 升国旗时,少先队员要向着国旗行队礼动作的动力来自于( )
A. 骨B. 关节C. 肌肉D. 神经
【答案】C
【解析】
【分析】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
【详解】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成为一个复杂、协调、统一的整体。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因此,升国旗时,少先队员要向着国旗行队礼动作的动力来自于肌肉,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2. 如图为小林同学利用气球、木块、螺丝和细线制作的人体骨骼和肌肉模型示意图,其中木块A代表人体躯干。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气球与其相连的绳子分别代表肌腱和肌腹
B. 每个气球两端的绳子固定在至少两块木块上
C. 图中的B、C、D模拟的结构是骨
D. 当人向上踢小腿时,Q处于舒张状态
【答案】A
【解析】
【分析】图中:木块BCD模拟骨,细线模拟肌腱,气球PQRS模拟肌腹,螺丝模拟关节。
【详解】AC.据图分析可知,图中木块B、C、D模拟的是骨,气球模拟的是肌腹,与气球相连的绳子模拟的是肌腱,螺丝模拟的是关节,A错误,C正确。
B.骨骼肌一般要跨越一个或几个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因此,每个气球两端的绳子固定在至少两块木块上,B正确。
D.当人向上踢小腿时,P处于收缩状态,Q处于舒张状态,D正确。
故选A。
13. 从行为的获得途径看,下列行为与同学们在学校上课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
A. 飞蛾扑火B. 海豚顶球
C. 蜘蛛结网D. 候鸟迁徙
【答案】B
【解析】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
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的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学习行为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详解】ACD.飞蛾扑火、蜘蛛结网和候鸟迁徙都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ACD不符合题意。
B.海豚顶球和同学们在学校上课都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都属于学习行为,B符合题意。
故选B。
14. 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广泛分布。下列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数量相对较少的是( )
A. 空气中B. 土壤中
C. 人体肠道中D. 煮沸的开水中
【答案】D
【解析】
【分析】微生物广泛存在与自然界中,种类多,繁殖快,适应环境的能力强,在自然界中分布极为广泛。土壤、水、空气、人体中,都有微生物存在。
【详解】A.空气中微生物的分布受多种因素影响,室内比室外多,人畜密集的地方及环境卫生差的畜舍微生物比较多,在畜舍内进行饲喂、清扫和梳刮等操作时,空气中的微生物含量也会增加,A错误。
B.土壤是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微生物的数量最多。因为土壤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和无机物,B错误。
C.人体肠道菌群指的是人体肠道中的数量庞大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甚至一些病毒。肠道微生物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有益菌、有害菌和中性菌,C错误。
D.水中也有各种微生物的存在。一般在流动的水中,微生物含量低;在非流动的水体中,或有大量水生物存在的水中,微生物含量高。但是,在煮沸的开水中,由于温度过高杀死了部分微生物,也不利于微生物的繁殖,微生物的数量是最少的。可见,D正确。
故选D。
15. 下表探究活动中,操作步骤与实验目的相符合的是( )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分析】(1)麝香草酚蓝简称BTB,遇二氧化碳后,BTB溶液的颜色会由蓝色变成黄色。短时间内使用BTB对鱼没有影响。
(2)动物行为根据获得途径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生来就有的,是遗传因素决定的;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为。动物的种类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所占的比重就越大。
(3)在实验室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步骤是: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冷却——接种——恒温培养。
【详解】A.BTB是一种化学试剂,当水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时,该试剂会由蓝色变成黄色。所以,探究“鱼的呼吸”实验中,使用BTB是为了观察二氧化碳的含量变化,A不符合题意。
B.在探究“小鼠走迷宫”的实验中,实验前应将实验用的小鼠进行饥饿处理,有利于保证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正常进行,B符合题意。
C.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实验中,将一套培养皿在所检测得环境中打开5~10分钟,是用来作接种的,C不符合题意。
D.做“观察青霉菌”实验时,实验用橘皮上的青霉菌呈青绿色;用放大镜进一步观察可以发现,青霉菌的生物体是有多细胞连接起来的菌丝构成的;但观察细胞结构需要使用显微镜,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6. 人们常说:“菌从手来,病从口入。”人的手上有大量微生物,把无菌固体培养基经人手按压,培养一段时间后呈现出如图所示的现象。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形态、大小不同
B. 手上可能既有细菌又有真菌
C. 用清水洗手可消灭所有细菌
D. 手上的微生物不一定都对人体有害
【答案】C
【解析】
【分析】(1)大多数的细菌对人类是有益的,少数的细菌对人类有害;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
(2)细菌菌落特征:菌落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易挑起,多为白色。真菌落特征:菌落较大,比细菌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菌丝细长,菌落疏松,呈绒毛状、蜘蛛网状、棉絮状,无固定大小,多有光泽,不易挑,有时还呈现红色、褐色、绿色、黑色、黄色等不同的颜色(孢子的颜色)。
【详解】A.根据图示可知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形态、大小不同,A正确。
B.根据菌落特点可知,手上既有细菌又有真菌,B正确。
C.清水可以洗掉部分细菌,但不能杀死细菌,C错误。
D.手上的微生物有的对人体有害,有的对人体有利,D正确。
故选C。
17. 橘子保存不当时会在表皮上长出青绿色绒状的“毛”,这些“毛”是( )
A. 一个细菌B. 一个真菌
C. 霉菌的菌丝D. 细菌的菌落
【答案】C
【解析】
【分析】菌落是指一个细菌或真菌在适宜的培养基上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
【详解】细菌菌落特征:菌落较小,形状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易挑起,多为白色;真菌菌落特征:菌落较大,菌丝细长,菌落疏松,呈绒毛状、蜘蛛网状、棉絮状,无固定大小,多有光泽,不易挑,有时还呈现红色、褐色、绿色、黑色、黄色等不同的颜色(孢子的颜色)。橘子保存不当时会在表皮上长出青绿色绒状的“毛”,这些“毛”是真菌中的霉菌菌落的菌丝,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8. 根瘤菌和大豆根尖细胞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 )
A. 无细胞壁B. 无细胞质
C. 无细胞膜D. 无成形的细胞核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菌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这样的生物称为原核生物。真菌、动植物具有真正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详解】根瘤菌属于细菌,其基本结构是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无成形的细胞核等;大豆根尖细胞属于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液泡等。所以,根瘤菌和大豆根尖细胞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无成形的细胞核,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冬虫夏草是我国名贵补品,通称虫草。这种虫草冬天感染蝙蝠蛾幼虫后使幼虫僵化死亡,形成“冬虫”。到了夏天,它再从虫体头部长出棒状的菌体,形似“夏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19. 冬虫夏草的虫体头部长出的棒状子座是( )
A. 细菌B. 真菌C. 病毒D. 植物
20. 冬虫夏草和蝙蝠蛾幼虫之间的关系是( )
A. 竞争B. 共生C. 寄生D. 捕食
2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夏草”细胞中有叶绿体
B. “夏草”靠死亡幼虫体内的有机物生活
C. “夏草”和蝙蝠蛾的细胞中都有细胞核
D. 昆虫体内的菌核是由虫草的孢子萌发长成菌丝形成的
【答案】19. B 20. C 21. A
【解析】
【分析】(1)冬虫夏草的虫草外表保持原来虫形,虫体头部长出一根棕色有柄的棒状子座,形似一根野草,属于真菌,是我国名贵的滋补药品。
(2)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共生关系等。
【19题详解】
A.细菌是单细胞生物,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组成,没有成形的细胞核,A不符合题意。
B.冬虫夏草的虫体头部长出的棒状子座是真菌,真菌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组成,没有叶绿体,营养方式异养,B符合题意。
C.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含遗传物质的内核组成,C不符合题意。
D.植物的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组成,细胞内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0题详解】
A.竞争关系是指生物之间相互争夺营养物质、生存空间等而形成的关系,A不符合题意。
B.共生关系是指不同种类的生物之间,生活在一起,对彼此都有利,一旦分开都不能很好的生活,B不符合题意。
C.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体表或体外,并从这种生物体上摄取养料来维持生活的现象叫做寄生。冬虫夏草和蝙蝠蛾幼虫之间的关系是寄生,C符合题意。
D.捕食关系是指动物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而形成关系,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1题详解】
A.“夏草”是“冬虫”头部长出了紫红色的像小草一样的菌体,可见,“夏草”细胞中没有叶绿体,不能制造有机物,A错误。
B.蝙蝠蛾幼虫感染了子囊菌后在冬季僵化而亡形成“冬虫”,两者是寄生关系,因此“冬虫”为“夏草”的生长提供有机物,真菌靠死亡幼虫体内的有机物生活,B正确。
C.真菌和蝙蝠蛾都属于真核生物,细胞中都有细胞核,C正确。
D.冬虫夏草属于多细胞真菌,由大量的菌丝组成,菌丝包括直立菌丝和营养菌丝组成,所以昆虫体内的菌核是由虫草的孢子萌发长成菌丝形成的,D正确。
故选A。
22. 《齐民要术》中记载制酱先要制“黄衣”,再用“黄衣”制酱。“黄衣”中的微生物主要是( )
A. 霉菌B. 酵母菌C. 乳酸菌D. 醋酸菌
【答案】A
【解析】
【分析】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蒸馒头、做面包、酿酒等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要用到乳酸菌。
【详解】A.制酱需要霉菌,所以“黄衣”中的微生物主要是霉菌,故A符合题意。
B.制作面包,酿酒等需要酵母菌,故B不符合题意。
C.制作酸奶和泡菜需要乳酸菌,故C不符合题意。
D.制作醋需要醋酸菌,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3. 下列食品利用巴氏消毒法保存的是( )
A. 香菇B. 果脯
C. 盒装牛奶D. 袋装香肠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微生物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有盐腌、糖渍、干制、酒泡等。现代的贮存方法主要有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等。对于不同的食品特点有不同的贮存出方法。
【详解】A.香菇利用人工方法脱水,减少食品内的水分,从而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来延长保质期的,A不符合题意。
B.果脯是用新鲜水果经过去皮、取核、糖水煮制、浸泡、烘干和整理包装等主要工序制成的食品,鲜亮透明,表面干燥,稍有粘性,含水量在20%以下,B不符合题意。
C.巴氏灭菌法,亦称低温消毒法,由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发明的低温杀菌法,是一种利用较低的温度既可杀死病菌又能保持物品中营养物质风味不变的消毒法,常常被广义地用于定义需要杀死各种病原菌的热处理方法,食品利用巴氏消毒法保存的是盒装牛奶,C符合题意。
D.袋装香肠是利用真空包装法也称减压包装,是将包装容器内的空气全部抽出密封,维持袋内处于高度减压状态,空气稀少相当于低氧效果,使微生物没有生存条件,以达到食品新鲜、无病腐发生的目的,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4. 微生物与人类关系密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酵母菌用于酿酒B. 乳酸菌用于制醋
C. 链球菌引起猩红热D. 甲烷菌可生产沼气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种类多种多样,大多数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对人类是有益的,如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有重要的意义,甲烷菌可以净化污水,乳酸菌可以制作酸奶、泡菜等。少数微生物对人类是有害的,有些微生物能使人或其他生物患病。
【详解】A.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制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A正确。
B.制醋时需要用到醋酸菌,B错误。
C.猩红热属于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飞沫传播。猩红热由链球菌引起,C正确。
D.在没有氧气的环境中,利用微生物(如甲烷菌)的发酵分解有机物产生沼气,D正确。
故选B。
25. 蜜蜂的触角具有嗅觉感受器,对花粉、花蜜的气味敏感,当这类物质刺激触角时,口器会伸出,称为伸吻反应。为研究不同蜜蜂对花蜜的敏感性,研究人员用不同浓度的蔗糖模拟花蜜进行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①蜜蜂的伸吻反应率越高,说明对蔗糖越敏感
②意蜂非采粉蜂对蔗糖的敏感性高于意蜂采粉蜂
③中蜂采粉蜂对蔗糖的敏感性普遍高于中蜂非采粉蜂
④中蜂对蔗糖的敏感性普遍高于意蜂
A. ①②B. ②④C. ③④D. ①③
【答案】D
【解析】
【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
【详解】①蜜蜂触角上的嗅觉感受器对花粉、花蜜的气味比较敏感,当这类物质刺激触角时,口器会伸出,称为伸吻反应。蜜蜂的伸吻反应率越高,说明对蔗糖越敏感,①正确。
②结合曲线图可知,当蔗糖浓度小于1%时,意蜂非采粉蜂对蔗糖的敏感性高于意蜂采粉蜂;而当蔗糖浓度大于或等于1%时,意蜂采粉蜂对蔗糖的敏感性高于意蜂非采粉蜂,②错误。
③中蜂采粉蜂的曲线在中蜂非采粉蜂上方,说明:中蜂采粉蜂对蔗糖的敏感性普遍高于中蜂非采粉蜂,③正确。
④意蜂的曲线在中蜂的曲线上方,说明:意蜂对蔗糖的敏感性普遍高于中蜂,④错误。
可见,①③正确,②④错误,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卷共12小题,除特殊标注外,共50分(注:在[ ]内填字母或序号)。
26. “若作酒醴,尔惟曲蘖”见于《尚书》,是酿酒最早的记载。“曲”(也叫“酒曲”)中含多种微生物,“蘖”是指发芽的谷物。下列是有关酿酒操作及其目的,正确的填涂“T”,错误的填涂“F”。
(1)加入足量的“蘖”是为菌种提供无机盐。( )
(2)将“蘖”碾碎是为了增大谷物和菌种的接触面积。( )
(3)按比例掺入“曲”是接种发酵所需的菌种。( )
(4)适宜的温度下密封培养是为了抑制杂菌的生长繁殖。( )
【答案】(1)错误 (2)正确
(3)正确 (4)错误
【解析】
【分析】细菌、真菌的培养步骤: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冷却后接种→恒温培养。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但不同的细菌和真菌还要求某种特定的生活条件,例如有的需要氧气如霉菌,有的在有氧的条件下生命活动会受到抑制如甲烷菌。
小问1详解】
加入足量的“蘖”,目的是提供充足的有机物,题干说法错误。
【小问2详解】
将“蘖”碾碎,目的是增大谷物和菌种的接触面积,能够充分分解有机物,题干说法正确。
【小问3详解】
按比例掺入“曲”,目的是接入发酵的菌种一一酵母菌,题干说法正确。
【小问4详解】
酵母菌的发酵需要适宜温度下,密封培养是为了在缺氧的条件下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题干说法错误。
27. 动画片《葫芦娃》伴随了两代人的成长,片中有许多以动物为原型塑造的典型“人物”。请据下图分析回答:
(1)根据体内是否有脊柱可以把以上动物分为两类,其中与葫芦娃同一类的还有[____]。
(2)①蜘蛛精、④蝎子精和⑤蜈蚣精体表都有坚韧的_____,都是_____动物。
(3)②蝙蝠精生殖发育特点是_____,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4)③蛇精比⑥蛤蟆精高等的主要原因是_____和_____摆脱了对水的依赖。
【答案】(1)②③⑥ (2) ①. 外骨骼 ②. 节肢
(3)胎生、哺乳 (4) ①. 生殖 ②. 发育
【解析】
【分析】图中的①蜘蛛精、④蝎子精、⑤蜈蚣精都属于节肢动物,②蝙蝠精属于哺乳动物,③蛇精属于爬行动物,⑥蛤蟆精属于两栖动物。不同的动物具有各自不同的特征。
【小问1详解】
根据体内是否有脊柱,我们可以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葫芦娃作为人类的形象,显然属于脊椎动物。②蝙蝠精、③蛇精和⑥蛤蟆精同样具有脊柱,因此它们与葫芦娃属于同一类,即脊椎动物。
【小问2详解】
节肢动物的特征是:体表有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①蜘蛛精、④蝎子精和⑤蜈蚣精的体表都具有坚韧的外骨骼,同属节肢动物。
【小问3详解】
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毛,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②蝙蝠精属于哺乳动物,体表被毛,生殖发育特点是胎生、哺乳,大大提高后代的成活率。
【小问4详解】
③蛇精和⑥蛤蟆精相比,其在生殖和发育过程中已经摆脱了对水的依赖。蛇精属于爬行动物,生殖过程不再需要水环境,其幼体在孵化后就能直接适应陆地生活。而蛤蟆精作为两栖动物的代表,其幼体(蝌蚪)仍然需要在水中生活一段时间才能完成变态发育。因此,蛇精比蛤蟆精在生物进化上更为高等,这主要体现在其生殖和发育过程对水的依赖性的降低。
28. 下图为鸟类特征框架图及鸟的呼吸模型示意图,请回答:
(1)请完善框架图:①____,②_____,③_____。
(2)鸟的呼吸模型示意图中,输液管模拟鸟的气管,输液袋模拟的_____可进行气体交换。
【答案】(1) ①. 流线型 ②. 覆羽 ③. 双重呼吸
(2)肺
【解析】
【分析】图可知,①流线型,②羽毛,③双重呼吸。
【小问1详解】
鸟类的体形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点:体形呈流线型,可减少飞行时空气对他的阻力。鸟类的全身除足外,都被覆羽毛,羽毛主要分为正羽和绒羽。正羽覆盖在身体表面,形成一层防风的外壳,并能使身体呈流线型,最大的正羽分布在翼和尾部,有利于家鸽的飞行和掌 握身体的平衡。鸟类的体内有很多气囊,这些气囊与肺相通。鸟类吸气时,空气进入肺,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同时一部分空气进入气囊暂时储存;呼气时,气囊中的气体又进入肺,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这样鸟类每呼吸一次,气体两次进入肺,在肺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这样的呼吸方式叫做双重呼吸,双重呼吸是鸟类特有的呼吸方式,它大大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因此,图中①流线型,②羽毛,③双重呼吸。
【小问2详解】
通过(1)分析可知,图中输液管模拟的是气管,输液袋模拟的是肺,进行气体交换,气球模拟的是气囊,能暂时储存空气,具有辅助呼吸的作用,不能进行气体交换。
29. 排球是中考球类项目之一,下图是与排球运动有关的动作和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打球时,运动员会在手腕处佩戴护膝是为了增强[⑤]____的作用。手腕的屈和伸等动作需要关节的灵活配合,使关节具有灵活性的结构是[④]_____和[⑦]_____中的滑液。
(2)当女排运动员伸出手用力扣球的瞬间,此时肱二头肌_____(选填“舒张”或“收缩”),肱三头肌_____(选填“舒张”或“收缩”)。若用力过猛,可能导致关节头从[_____]中滑脱出来发生脱臼,所以运动前要适度热身,预防受伤。
(3)当排球飞过来时,在_____系统的调节下运动员做出拦球动作,此外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配合,为运动提供了_____。
【答案】(1) ①. 关节囊 ②. 关节软骨 ③. 关节腔
(2) ①. 收缩 ②. 收缩 ③. ⑧关节窝
(3) ①. 神经 ②. 能量
【解析】
【分析】题图中:①肱二头肌,②肘关节,③肱三头肌,④关节软骨,⑤关节囊,⑥关节头,⑦关节腔,⑧关节窝。
【小问1详解】
关节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组成,关节面由关节头和关节窝组成,关节面的表成覆盖一层关节软骨,关节囊分泌的滑液在关节腔内,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增强关节的录活性。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关节囊及外的韧带将相邻骨紧密地连结在一起,增强关节的牢固性。因此,打球时,运动员会在手腕处佩戴护膝是为了增强⑤关节囊的作用。手腕的屈和伸等动作需要关节的灵活配合,使关节具有灵活性的结构是④关节软骨和⑦关节腔中的滑液。
【小问2详解】
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当女排运动员伸出手用力扣球的瞬间,肱二头肌处于收缩状态,肱三头肌处于收缩状态。所谓的脱臼就是⑥关节头从⑧关节窝里脱落出来。
【小问3详解】
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因此,当排球飞过来时,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运动员做出拦球动作,此外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配合,为运动提供了能量。
30. 下图为白蚁的生殖和发育过程,请根据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白蚁食性广,喜欢蛀蚀林木、农作物,破坏建筑物等,造成严重的危害。
资料二:中华穿山甲①每年繁殖一次,每胎1—2患,②幼崽吮吸母乳生活。中华穿山甲③白天匿居洞中,晚间外出觅食。穿山甲幼崽会稳稳地趴在母亲的尾巴上,④观察和模仿母亲的觅食行为。中华穿山甲依靠能伸缩的长舌舔食蚁穴中的白蚁,是白蚁的天敌。
(1)据图可知,白蚁群体具有_____行为的典型特征。
(2)根据资料可判断中华穿山甲属于_____动物。
(3)划线句子中,体现动物的先天性行为的有[_____]。
(4)中华穿山甲舔食白蚁,有效控制白蚁数量,使树木免遭破坏体现了动物在维持____中起重要作用。
【答案】(1)社会##社群
(2)哺乳 (3)①②③
(4)生态平衡
【解析】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如蜜蜂采蜜、蜘蛛结网、亲鸟育雏等。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社会行为(或社群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
【小问1详解】
据图可知,白蚁群体中,工蚁、兵蚁、繁殖蚁等各司其职,分工合作,是具有社会行为(或社群行为)的动物。
【小问2详解】
哺乳动物的显著特征是胎生、哺乳。中华穿山甲的生殖方式是胎生,用哺乳的方式养育后代,属于哺乳动物。
【小问3详解】
中华穿山甲“①每年繁殖一次,每胎1—2崽,②幼崽吮吸母乳生活”体现了动物的繁殖行为;“③中华穿山甲是夜行性动物,白天匿居洞中,晚间外出觅食”从行为的表现来看,这属于节律行为;繁殖行为和节律行为都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因此,资料二的划线句子中,体现动物的先天性行为的有①②③。“④中华穿山甲观察和模仿母亲的觅食行为”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小问4详解】
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一般是相对稳定的,它们之间及其与环境间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中华穿山甲舔食白蚁,有效控制白蚁数量,使树木免遭破坏体现了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31. 幽门螺旋杆菌是常见的胃肠道致病细菌,其感染人体后,易引起胃溃疡、萎缩性胃炎,甚至胃癌。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幽门螺旋杆菌进入胃后,可以依靠其_________在胃内游动。
(2)幽门螺旋杆菌的细胞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因此属于____________。其进入人体后,通过______的方式进行繁殖,导致人体患病。
(3)感染者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时,往往需要连续服药10—14天,这是因为幽门螺旋杆菌在不良环境中会出现个体缩小,______(填细胞结构名称)增厚,形成______的现象,以抵抗不良的环境。
(4)某研究员在一次实验中,不慎将某种中药提取物滴到了接种幽门螺旋杆菌的培养基上,结果如图2所示。对此你有何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答案】(1)鞭毛 (2) ①. 原核生物 ②. 分裂
(3) ①. 细胞壁 ②. 芽孢
(4)该中药提取物能够杀死幽门螺旋杆菌;研究该中药提取物能否杀死幽门螺旋杆菌
【解析】
【分析】在某病原菌均匀分布的平板上,铺设含有不同种抗生素的纸片后进行培养,在纸片周围会出现透明区域抑菌圈,可测定该病原菌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性。抑菌圈的大小可以反映测试菌对抗生素的敏感程度。抑菌圈越大,说明该菌对抗生素敏感性越大,反之越小,若无抑菌圈,则说明该菌对抗生素具有耐药性。透明图直径大小与抗生素浓度、细菌浓度有直接关系。
【小问1详解】
长在某些细菌菌体上细长而弯曲的具有运动功能的蛋白质附属丝状物,称为鞭毛。鞭毛是细菌的运动结构。所以,幽门螺旋杆菌进入胃后,可以依靠其鞭毛在胃内自由运动。
【小问2详解】
由于幽门螺旋杆菌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所以属于原核生物,其进入人体后,通过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导致人体患病。
【小问3详解】
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所以,幽门螺旋杆菌在不良环境中会出现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的现象。
【小问4详解】
根据题干中"接种幽门螺旋杆菌的培养基上出现了无菌区域”可作出猜想:该中药可能也具有抑菌的作用。为了验证这一猜想是否正确,需要设计对照实验来验证。结合“抑菌圈”的分析可设计如下实验:在幽门螺旋杆菌均匀分布的平板上,铺设两张大小合适的纸片,其中一张含有适量的该中药提取液,另一张含有等量的无菌水。然后进行恒温培养。如果在中药提取物的纸片周围会出现透明区域(抑菌圈),说明该中药提取液具有抑制或杀灭幽门螺旋杆菌的作用。
32. 酱油是以大豆为原料,面粉为辅料,利用微生物发酵酿造而成的。下图为制作酱油的工艺流程图,请据图回答:
(1)据图可知,米曲霉发酵时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氧气。发酵过程中,米曲霉通过产生_____的方式大量繁殖。
(2)古法酱油酿造讲究“日晒夜露””:白天打开酱缸让豆酱充分享受太阳热度,提供适宜的_____促进微生物发酵;晚上热气散去浓缩酱味。
(3)发酵池中添加的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会产生二氧化碳和_____,该物质能_____(选填“促进”或“抑制”)杂菌的生长繁殖。发酵池中能达到同样目的的物质是____。
【答案】(1) ①. 需要 ②. 孢子
(2)温度 (3) ①. 酒精 ②. 抑制 ③. 食盐
【解析】
【分析】米曲霉属于真菌界、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从梗孢科、曲霉属的一个常见种。米曲霉孢子在具有养料、空气和适宜的温度、湿度的条件下,很快就能萌发,萌生出管子一样的白色菌丝。当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时,部分细胞壁变厚形成足细胞,由此向上长出2mm左右的形似一层白绒的整齐分生孢子梗(直立菌丝)。分生孢子梗上再生长出膨大的近球形顶囊。顶囊上会再生出小梗,在小梗上再生长出茂密的孢子(分生孢子),在显微镜下观看形似一朵盛开了的菊花,非常美丽。孢子初为嫩黄色,经过2~3天时间逐渐变成黄绿色,衰老时孢子变为褐色。
【小问1详解】
米曲霉是一种需氧微生物,它在发酵过程中需要氧气来进行呼吸作用,从而分解大豆和面粉中的有机物,产生出酱油特有的风味和颜色。因此,米曲霉发酵时需要氧气。
米曲霉在发酵过程中,会通过产生孢子的方式进行大量繁殖。孢子是微生物的一种繁殖方式,它可以在适宜的环境下萌发成新的个体,从而增加微生物的数量。
【小问2详解】
古法酱油酿造中的“日晒夜露”是一个重要的环节。白天打开酱缸让豆酱充分享受太阳热度,这是为了提供适宜的温度给微生物,促进它们的发酵作用。晚上热气散去,则有助于浓缩酱味,使酱油更加浓郁。
【小问3详解】
在发酵池中,除了米曲霉外,还添加了酵母菌。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会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酒精可以抑制杂菌的生长繁殖,从而保证酱油的纯净和品质。在发酵池中,除了酒精外,食盐也能达到同样的目的。食盐是一种高渗透压物质,可以破坏杂菌的细胞结构,抑制它们的生长繁殖。
33. “如何将厨余垃圾变废为宝?”生物兴趣小组开展了“厨余垃圾堆肥”的项目式研究,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践活动。
步骤一:设计制作小型堆肥桶(如下图)。
步骤二:准备厨余垃圾若干、EM菌一包(EM菌是一种由乳酸菌、酵母菌等多种微生物复合而成的微生物菌制剂)。
步骤三:在滤网层上均匀地放入约5cm厚的厨余垃圾,并均匀撒入约20gEM菌,与垃圾拌匀,依次重复前两个步骤,直至堆肥桶中装满厨余垃圾,盖上桶盖,将堆肥桶置于阴凉通风处。
请回答下列问题:
(1)EM菌在堆肥的制作过程中扮演着_____的角色。其中乳酸菌所需的发酵环境应为____(选填“有氧”或“无氧”)环境。
(2)厨余垃圾为EM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_____。将厨余垃圾上撒入EM菌相当于培养细菌和真菌的______步骤。
(3)几天后,堆肥桶内散发出了酸味,你推测其原因是_____。厨余垃圾经过堆肥,被EM菌分解为_____,这些物质可以被植物重新吸收利用,这体现了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参与_____。
【答案】(1) ①. 分解者 ②. 无氧
(2) ①. 有机物 ②. 接种
(3) ①. 乳酸菌发酵产生了乳酸 ②. 无机物 ③. 物质循环
【解析】
【分析】分解者是指生态系统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具有分解能力的生物,它们能把动植物残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无机盐、二氧化碳、水),释放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再一次利用,参与物质循环。
【小问1详解】
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在自然界中扮演着分解者的角色,EM菌是一种由乳酸菌、酵母菌等多种微生物复合而成的微生物菌制剂,在堆肥制作过程中扮演着分解者的角色。“将EM活菌制剂混合到厨余垃圾中,一同放进密封的、底部可排水的堆肥桶内,通过厌氧发酵来分解厨佘的方法”,因此乳酸菌发酵环境应为无氧环境。
【小问2详解】
分析实验可知,堆肥过程中,厨余垃圾为EM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水和有机物,接种指将细菌和真菌转移到培养基上的过程,因此将厨余垃圾上撒入EM菌相当于培养微生物的接种步骤。
【小问3详解】
几天后,堆肥桶内散发出了酸味,是由于乳酸菌发酵产生了乳酸。厨余垃圾经过堆肥,被EM菌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可以被植物重新吸收利用,这体现了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34. 扬子鳄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由于近百年来发展较快,其栖息地不断被开发为耕地鱼塘等农业用地,以致于扬子鳄的生存空间不断被压缩,种群数量锐减。研究发现温度对扬子鳄卵孵化过程有着重大影响,为了进一步探究温度对扬子鳄孵化时间及仔鳄出生重量的影响,研究人员从本单位繁殖区内收取当日刚产下的扬子鳄卵6窝,受精卵共150枚,平均分成3组。分别于29℃、31℃和33℃温度中孵化。仔鳄孵出时,记录胎鳄孵化时间列于表1,出壳后称量仔鳄重列于表2。
表1 扬子鳄卵在3种温度中孵化时间
表2 不同温度孵化下仔鳄重
(1)写出实验中控制单一变量的做法:____。
(2)分析结果可知温度对扬子鳄孵化时间及仔鳄重量的影响是_____。
由于扬子鳄卵的重量不同,其仔鳄的出生重量也会受其影响,研究人员进一步称取不同温度下仔鳄孵化后剩余卵黄的质量如表3。
表3 不同温度下仔鳄孵化后剩余卵黄量
(3)综合以上实验研究人员推测低温孵化下,鳄体剩余卵黄_____(填“多”或“少”),这可能是卵孵化时间较____,有利于卵黄物质转化到躯干上,因而低温孵化的仔鳄发育较完全。
(4)根据以上资料请你提出一条保护扬子鳄的建议_____。
【答案】(1)选取同一单位繁殖区内当日刚产下的扬子鳄卵,平均分成3组,分别在不同温度下孵化,其他条件保持一致
(2)温度越高,扬子鳄孵化时间越短,但对仔鳄重量影响不大
(3) ①. 少 ②. 长
(4)保护扬子鳄栖息地,减少人类活动对其生存空间的干扰(合理即可)
【解析】
【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
【小问1详解】
在实验中,控制单一变量的做法是指确保除了研究的变量(在这个实验中是温度)之外,所有其他可能影响结果的因素都保持一致。实验中控制单一变量的做法:选取同一单位繁殖区内当日刚产下的扬子鳄卵,平均分成3组,分别在不同温度下孵化,其他条件保持一致。
【小问2详解】
分析结果可知,温度对扬子鳄孵化时间及仔鳄重量的影响是:从表格数据来看,温度对扬子鳄的孵化时间和仔鳄的重量有一定的影响。具体来说,随着温度的升高,仔鳄的重量略有变化,但影响不大;温度越高,扬子鳄孵化时间越短。
【小问3详解】
根据表3的数据,低温孵化下(29℃)剩余卵黄的质量较少,这表明在较低温度下,卵黄物质可能更有效地转化为仔鳄的躯体组织。因此,低温孵化的仔鳄可能发育得更完全。所以,综合以上实验研究人员推测低温孵化下,鳄体剩余卵黄少,这可能是卵孵化时间较长,有利于卵黄物质转化到躯干上,因而低温孵化的仔鳄发育较完全。
【小问4详解】
选项
探究活动
操作步骤
实验目的
A
鱼的呼吸
滴加BTB溶液
观察氧气含量的变化
B
小鼠“走迷宫”
实验前使小鼠处于饥饿状态
促进小鼠觅食
C
检测细菌分布
打开培养皿暴露在空气中
提供氧气
D
观察青霉菌
使用放大镜
观察细胞核
温度(℃)
29℃
31℃
33℃
孵化时间(天)
65天
55天
50天
温度(℃)
29℃
31℃
33℃
仔鳄重量(g)
33.5
33.0
33.3
温度(℃)
29℃
31℃
33℃
剩余卵黄质量(g)
2.7
5.0
7.1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福建省漳州市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A4,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福建省漳州市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A4,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福建省漳州市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A4,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