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学试题(解析版)-A4
展开
这是一份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学试题(解析版)-A4,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11
(本试卷满分40分 考试时间45分钟)
注意: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实验加试部分(一道大题,每空1分,共10分)
1. 为增强课间活动,某校开设了排球活动,在运动的过程中需要一定的结构基础。图1为某同学制作的“肌肉牵拉骨运动”模型,图2和图3分别是关节和人体屈肘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1所示,松紧带模拟肌肉的结构,螺丝模拟______的结构,木板模拟骨的结构。其中,螺丝模拟的结构在运动中起到______作用。
(2)运动员拦网等动作离不开关节的灵活性,这与图2中______的结构(填序号)和关节腔中内含有______有关。
(3)当运动过程中伸肘时,肱三头肌处于______状态,牵动______绕关节产生运动。
(4)图3中可以看出,骨骼肌是由中间较粗的⑦______和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⑥______组成,它可绕过关节连接在______(填“相同”或“不同”)的骨上。
(5)某人下肢肌肉和关节没有受到损伤,却出现瘫痪和肌肉萎缩的现象,说明人体的运动还需要______系统的调节。
【答案】(1) ①. 关节 ②. 支点
(2) ①. ⑤ ②. 滑液
(3) ① 收缩 ②. 骨
(4) ①. 肌腹 ②. 肌腱 ③. 不同
(5)神经
【解析】
【分析】图1:松紧带模拟肌肉的结构,螺丝模拟关节的结构,木板模拟骨的结构;
图2:1关节头、2关节囊、3关节腔、4关节窝、5关节软骨;
图3:6肌腱,7肌腹。
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骼肌和骨连结三部分组成,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收缩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例如,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的产生。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小问1详解】
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骼肌和骨连结三部分组成。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提供动力,所以松紧带模拟肌肉的结构,螺丝模拟关节的结构,起支点作用,木板模拟骨的结构。
【小问2详解】
关节的灵活性与关节腔内的滑液和关节软骨有关,关节软骨能够减少骨与之间的摩擦,缓冲运动时的震荡,关节腔内的滑液是关节囊的内壁分泌的,可以润滑关节软骨。
【小问3详解】
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人在运动时,要靠骨骼肌牵拉骨,当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身体就产生运动。
【小问4详解】
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收缩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小问5详解】
某人下肢肌肉并未受损,却出现瘫痪并且肌肉逐渐萎缩的现象是因为神经受损伤,因此说明人体的运动需要其他系统的配合及神经系统的调节。
纸笔考试部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道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2. 在动物进化和发育中,生物的对称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列选项中,两侧对称的动物是( )
A. 涡虫B. 蛔虫
C. 猪肉绦虫D. 水螅
【答案】AC
【解析】
【分析】扁形动物: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代表动物有:华枝睾吸虫、血吸虫、绦虫、涡虫等。
【详解】AC.涡虫和猪肉绦虫都是扁形动物,其身体呈两侧对称,AC正确。
B.线形动物: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代表动物有:蛔虫、秀丽隐杆线虫、钩虫、丝虫等,B错误。
D.腔肠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代表动物有:海葵、海蛰、珊瑚虫、水螅等,D错误。
故选AC。
3. 观察蚯蚓时,要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体表,使它的体表保持湿润。原因是( )
A. 减少蚯蚓运动的阻力B. 方便观察蚯蚓的刚毛
C. 蚯蚓靠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D. 便于区分蚯蚓的环状体节
【答案】C
【解析】
【分析】蚯蚓属于环节动物,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详解】蚯蚓没有呼吸器官,而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蚯蚓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氧气可以溶于体表的黏液里,然后进入体壁的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因此,在观察蚯蚓运动的实验时,要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保持蚯蚓体表湿润,原因是蚯蚓靠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而不是减少蚯蚓运动的阻力,也不是方便观察蚯蚓的刚毛和便于区分蚯蚓的环状体节,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4. 绿叶海蛞蝓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可生成叶绿素的动物。它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柔软,体内有退化的贝壳。下列动物中与海蛞蝓属于同一类群的是( )
A. 海蜇B. 缢蛏C. 沙蚕D. 涡虫
【答案】B
【解析】
【分析】软体动物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代表动物有:章鱼、枪乌贼、扇贝、蛾螺、河蚌、蜗牛、田螺、文蛤、缢蛏、石鳖、牡蛎、鲍等。
【详解】A.刺胞动物(腔肠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代表动物有:海葵、海蛰、珊瑚虫、水螅等,故A不符合题意。
B.软体动物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代表动物有:章鱼、枪乌贼、扇贝、蛾螺、河蚌、蜗牛、田螺、文蛤、缢蛏、石鳖、牡蛎、鲍等,故B符合题意。
C.环节动物: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代表动物有:蚯蚓、水蛭、沙蚕等,故C不符合题意。
D.扁形动物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代表动物有:华枝睾吸虫、血吸虫、绦虫、涡虫等,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 如图是狼和兔的牙齿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1是狼的牙齿,图2是兔的牙齿
B. 牙齿分化与它们的食性不同相适应的
C. 兔和狼的牙齿都有门齿、臼齿和犬齿
D. ①是门齿,作用是撕裂食物
【答案】B
【解析】
【分析】哺乳动物牙齿分化为门齿、犬齿和臼齿。门齿适于切断植物纤维;犬齿锋利,适于撕裂食物之用,多见于食肉动物,草食动物有,但少;臼齿有宽大的咀嚼面,适于咀嚼食物作用。因此,牙齿分化既提高了哺乳动物摄取食物的能力,又增强了对食物的消化能力,使食物中的有机物利用率提高。
题图中:①是门齿,②是臼齿,③是犬齿。
【详解】AC.结合分析可知,兔和狼都有门齿和臼齿;图甲无犬齿,是兔的牙齿;图乙有犬齿,是狼的牙齿,AC错误。
B.牙齿的分化与食性相适应的原因在于不同食性的动物需要不同类型的牙齿来处理食物。草食性动物的牙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而肉食性动物的牙齿则分化为门齿、臼齿和犬齿,B正确。
D.①门齿的作用是切断食物,D错误。
故选B。
6. 唐代诗人白居易创造了一首五言诗,诗曰:“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它描绘的是母燕的( )
A. 防御行为B. 攻击行为
C. 繁殖行为D. 取食行为
【答案】C
【解析】
【分析】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如觅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
【详解】A.防御行为是动物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A错误。
B.攻击行为是指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地或巢区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的行为,B错误。
C.繁殖行为是指动物与繁殖有关的一切行为,包括占领繁殖的区域、雌雄两性的识别、求偶、交配、繁殖后代或产卵、对后代的哺育、以及鸟类的孵卵、筑巢等一系列行为。“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辛勤三十日,母瘦维渐肥。”体现了鸟类的育雏行为,属于繁殖行为,C正确。
D.取食行为是指动物获得营养的诸多活动,包括寻找、获取、加工、摄入和贮藏食物等过程,D错误。
故选C。
7. 中医有着悠久的历史,很多中药材来自动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蝉蜕可以入药,治疗疾病
B. 鲍的壳、乌贼的壳都是常用的药材
C. 蛭产生的蛭素,可用于生产抗血栓药物
D. 蝎、蜈蚣等动物有毒,不可以入药
【答案】D
【解析】
【分析】蝉蜕是蝉科昆虫黑蚱羽化后的蜕壳,可入药;鲍的壳即石决明,乌贼的壳即海螵蛸,都是常用药材;蛭的唾液中的蛭素可防止血液凝固,可用于生产抗血栓药物。
【详解】A.蝉蜕可以入药,具有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等功效,可用于治疗疾病,A正确。
B.鲍的壳即石决明,有平肝潜阳、清肝明目的作用;乌贼的壳即海螵蛸,有收敛止血、涩精止带、制酸止痛、收湿敛疮的功效,它们都是常用的药材,B正确。
C.蛭的唾液中有防止血液凝固的物质 —— 蛭素,可用于生产抗血栓药物,C正确。
D.蝎、蜈蚣等动物虽然有毒,但在中医中经过合理炮制后可以入药,如全蝎有息风镇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的功效;蜈蚣有息风镇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的作用,D错误。
故选D。
8. “生物的形态特征与生存环境相适应”,下列说法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 蝗虫体表有气门,用于气体交换,适于陆地生活
B. 鲫鱼仅通过鳍的协调就可以实现水中游泳
C. 华枝睾吸虫的消化器官非常发达,有利于寄生生活
D. 珊瑚虫的身体呈辐射对称,可以感知各个方向的外界刺激,有利于捕食和避敌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物体的任何一个器官都有它特定的功能,并有与这个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详解】A.在蝗虫的胸部和腹部有排列比较整齐的小孔为气门,是气体进入蝗虫体内的门户,气门和蝗虫体内的气管相通,在气管处进行气体交换,A不符合题意。
B.鱼在水中通过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B不符合题意。
C.华枝睾吸虫属于寄生虫,消化器官简单,生殖器官发达,生殖能力强,适于寄生生活,C不符合题意。
D.珊瑚虫属于腔肠(刺胞)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可以感知各个方向的外界刺激,有利于捕食和避敌,D符合题意。
故选D。
9. 响尾蛇的眼和鼻孔之间有很多热能感受器,可探测到周围热源物质的准确位置。人们根据这一原理,设计制作出了响尾蛇导弹。关于说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响尾蛇属于两栖动物
B. 响尾蛇虽然四肢退化,但仍可快速爬行
C. 响尾蛇导弹利用了仿生技术
D. 响尾蛇属于变温动物
【答案】A
【解析】
【分析】仿生是指科学家通过对生物的认真观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有的是模仿动物,有的是模仿植物,它是在上世纪中期才出现的一门新的边缘科学。
【详解】A.响尾蛇是一种爬行动物,它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这与两栖动物(如青蛙)的生活习性和呼吸方式明显不同。两栖动物通常既能在水中生活,也能在陆地上生活,且幼体用鳃呼吸,成体主要用肺呼吸,同时皮肤也具有一定的呼吸功能,A错误。
B.响尾蛇虽然四肢已经退化,但它们拥有强健的躯干和灵活的尾巴,可以通过身体的扭动和尾巴的摆动来快速爬行。这种爬行方式使得响尾蛇能够在陆地上迅速移动,捕捉猎物或逃避天敌,B正确。
C.响尾蛇导弹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响尾蛇的热能感受器。这种导弹能够探测并追踪周围热源物质的准确位置,从而实现对目标的精确打击。这种技术就是仿生技术,即模仿生物体的某些特殊功能或结构来设计和制造人工产品或技术系统,C正确。
D.响尾蛇是一种变温动物(或称冷血动物),它们的体温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这种体温调节方式使得响尾蛇在炎热的环境中能够降低体温以减少热量摄入,在寒冷的环境中则能够通过晒太阳等方式来提高体温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D正确。
故选A。
10. 下列概念图能正确表示蝗虫、昆虫、节肢动物之间关系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节肢动物的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代表动物有:各种昆虫、甲壳动物、蜘蛛、蜈蚣等。昆虫的主要特征是:一对触角;两对翅膀;三对足。
【详解】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有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头部有眼、触角、口等器官。节肢动物包括甲壳纲动物,如蟹、虾;蛛形纲动物,如蜘蛛;多足纲动物,如蜈蚣;昆虫纲,如蜜蜂蚊子、蝗虫、蜻蜓、螳螂等。所以昆虫属于节肢动物。它俩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蝗虫则是昆虫中的一种,它具有昆虫的所有特征,并以植物为食,对农作物有害,因此三者的关系是节肢动物包括昆虫,昆虫包括蝗虫,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1.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这里描述了动物的哪些运动方式?( )
A. 跳跃、爬行B. 奔跑、蠕动C. 飞行、游泳D. 行走、跳跃
【答案】C
【解析】
【分析】动物因种类不同,生存环境各异,其运动方式也多种多样,有爬行、游泳、行走等。
【详解】动物因种类不同,生存环境各异,其运动方式也多种多样。在“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中,鹰的运动方式是飞行,鱼的运动方式为游泳。
故选C。
12. 动物的运动方式和运动能力千差万别,下列关于动物的运动叙述错误的是( )
A 蚯蚓没有骨骼,只能缓慢地蠕动
B. 蜗牛的身体柔软,依靠肉质足缓慢爬行
C. 动物的运动有利于动物寻觅食物
D. 运动时都需要由细胞核提供能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动物因种类不同,生存环境各异,其运动方式也大相径庭,动物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飞行、奔跑、跳跃、行走、爬行、蠕动、游泳等方式。
【详解】A.蚯蚓属于环节动物,没有骨骼,蚯蚓的运动就是依靠纵、环肌的交互舒缩及体表的刚毛的配合而完成的,只能缓慢地蠕动,故A正确。
B.蜗牛依靠腹足,紧贴在别的物体上,由腹部肌肉做波状蠕动,缓慢爬行,故B正确。
C.通过运动,动物能够迅速改变自身的空间位置,从而更容易找到食物来源,故C正确。
D.动物运动时,所需的能量来自线粒体的氧化分解,故D错误。
故选D。
13. 下列保护动物的做法正确的是( )
A. 不仅要限制渔网的网目尺寸,还要禁止渔民捕捞野生鱼
B. 要彻底消灭老鼠、蟑螂、苍蝇等害虫,保证环境良好
C. 要合理保护和开发野生动物资源
D. 人们应该加强保护珍稀动物,允许捕猎其他动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维护生态平衡要热爱大自然,爱惜动植物,保护生态平衡,优化生产方法,防止环境污染,多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珍稀的动植物。
【详解】A.规定我国渔业生产由捕捞业转为养殖业、禁止在禁渔期禁渔区捕捞、禁止使用小于最小网目尺寸的网具进行捕捞,A错误。
B.老鼠、蟑螂、苍蝇虽然是有害动物,但我们不能使之灭绝,作为地球上的一种生物,它本身就是一个基因库,某一种生物一旦灭绝,它所携带的基因库将永远消失,当生态系统中某种生物的数量大大增加或减少时也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从而破坏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其次动物作为消费者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它又是有害动物,也不能使之数量过多,我们应该设法控制其数量,尽量减少其危害,B错误。
C.动物对人类有利的一面和有害的一面,合理地保护和控制、开发和利用动物资源,C正确。
D.我们要采取措施保护珍稀动物、植物,科学合理捕猎其他动物,D错误。
故选C。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动物的保护措施。
二、非选择题(本题含6小题,每空0.5分,共18分)
14. 大连水生动物资源丰富。下图所示的水生动物,想必你已经非常熟悉了,你有没有用分类学家的眼光去观察发现它们的奥秘呢?
(1)海葵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攻击和防御利器______,这个利器在海葵的触手尤其多。
(2)中国蛤蜊和钉螺,虽然它们在外形上差异很大,但都属于同一类群,都利用______在水中进行气体交换。
(3)有些人喜欢生吃钉螺,但钉螺体内常有血吸虫寄生。血吸虫与水螅的共同特征的是______。
(4)观察口虾蛄和沙蚕的形态,发现它们的身体都______,但与口虾蛄体节不同的是,沙蚕的体节______(填“相似的”或“不相似”)。
(5)银鲳鱼与图中其它动物不同,体内贯穿一根长长的“鱼骨”,被归类为______动物。
【答案】(1)刺细胞 (2)鳃
(3)有口无肛门 (4) ①. 分节 ②. 相似的
(5)脊椎
【解析】
【分析】观图可知:海葵属于腔肠(刺胞)动物,中国蛤蜊和钉螺属于软体动物,沙蚕属于环节动物,银鲳属于鱼类,口虾蛄属于节肢动物 。
【小问1详解】
海葵属于腔肠(刺胞)动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攻击和防御利器刺细胞,刺细胞在触手尤其多。
【小问2详解】
中国蛤蜊和钉螺都属于软体动物,它们身体柔软,体表有外套膜,呼吸器官是鳃。
【小问3详解】
血吸虫属于扁形动物,水螅属于腔肠(刺胞)动物,二者共同特征的是有口无肛门。
【小问4详解】
沙蚕属于环节动物,口虾蛄属于节肢动物。它们的身体都分节,但与口虾蛄体节不同的是,沙蚕的体节是相似的。
【小问5详解】
银鲳鱼属于鱼类,体内贯穿一根长长的“鱼骨”,被归类为脊椎动物。
15. 鱼和螃蟹都用鳃呼吸,为什么鱼离开水很快就会窒息而死,而螃蟹不会呢?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鱼的鳃和螃蟹的鳃进行了一系列对比和观察(如图所示)。
步骤1:将新鲜鱼鳃和螃蟹鳃分别放入水中,观察鳃丝的分散状况。观察结果:鱼的鳃丝在水中较分散,螃蟹的鳃外形蓬松。
步骤2:将两者的鳃从水中取出,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观察它们的变化。观察结果:鱼的鳃丝黏连,表面粘稠;螃蟹的鳃外形无明显变化。
请根据上述内容及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鱼的鳃丝呈红色,因为鳃丝中含有丰富的______。鱼在呼吸时候,水流经鳃后,从鳃盖后缘流出,流出水中的______(填气体名称)会减少。
(2)鱼离开水后,鳃丝黏连,与空气的接触面积______(填“增大”或“减少”),故会窒息而死;螃蟹离开水后,鳃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基本______(填“不变”或“减少”),故可以存活一段时间。
(3)螃蟹体表有坚硬的______,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蜕皮”现象;而鱼身体表面覆盖______,有利于它在水中生活,减少阻力。
【答案】(1) ①. 毛细血管 ②. 氧气##O2
(2) ①. 减少 ②. 不变
(3) ①. 外骨骼 ②. 鳞片
【解析】
【分析】(1)鱼类的特征有:生活在水中,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身体两侧各有一条侧线,其主要作用是感知水流测定方向,为鱼的感觉器官。
(2)节肢动物的身体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
【小问1详解】
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观察活鱼,可以看到鱼的口和鳃盖后缘有交替闭合的现象,这是鱼在呼吸。鱼用鳃呼吸,鳃上有许多鳃丝,鳃丝里密布毛细血管,当水由口流进,经过鳃丝时,溶解在水里的氧就渗入鳃丝中的毛细血管里,而血里的二氧化碳浸出毛细血管,排到水中,随水从鳃盖后缘的鳃孔排出体外,所以进入鱼鳃和流出鳃的水中,溶解的气体成分变化流出鳃的水中,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因此,鱼的鳃丝呈鲜红色,因为其中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鱼呼吸时,水流经鳃,然后从鳃盖后缘流出,水中的氧气减少。
【小问2详解】
鱼离开水后,由于失去了水的支持和润滑,鳃丝会黏连在一起,导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大大减少,使得鱼无法从空气中获取足够的氧气,因此会窒息而死。而螃蟹的鳃外形蓬松,离开水后其鳃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基本不变,因此螃蟹可以依靠鳃从空气中获取氧气,存活一段时间。
【小问3详解】
螃蟹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这不仅为螃蟹提供了保护,还减少了体内水分的蒸发。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外骨骼不能随着身体的生长而生长,因此螃蟹会出现“蜕皮”现象,以脱掉旧的外骨骼并长出新的更大的外骨骼。而鱼的身体表面则覆盖着鳞片,这些鳞片有利于鱼在水中生活,减少水的阻力,使鱼能够更灵活地游动。
16. 动物与人类自古以来保持着友好和谐的关系。动物不仅是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生活、文化和创新的重要灵感来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1)珍珠是很好的装饰品,珍珠是河蚌的______受到沙粒等异物刺激时,会分泌大量珍珠质把异物包裹起来而形成的。
(2)兔常患消化道疾病,导致其患病的主要病原生物是兔栓尾线虫(线虫动物)。兔栓尾线虫体表具有______,避免消化液侵蚀。
(3)“中华白海豚”和“绿海龟”都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海豚跳出水面仍能正常呼吸,是因为它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是______。与绿海龟相比,中华白海豚生殖发育的特点是______,大大提高后代的成活率。
(4)“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了生物的捕食关系,螳螂和蝉都用口器进行取食,而黄雀用坚硬的角质______来啄取食物。
【答案】(1)外套膜 (2)角质层
(3) ①. 肺 ②. 胎生哺乳
(4)喙
【解析】
【分析】河蚌属于软体动物,兔栓尾线虫属于线虫动物(线形动物),中华白海豚属于哺乳动物,绿海龟属于爬行动物,螳螂和蝉都属于节肢动物,黄雀属于鸟类。
【小问1详解】
河蚌属于软体动物,特征是身体柔软,表面有坚硬的外壳来保护柔软的身体,用鳃呼吸,依靠斧足(足)运动。珍珠是河蚌的外套膜受到沙粒等异物刺激时,会分泌大量珍珠质把异物包裹起来而形成的。
【小问2详解】
兔栓尾线虫属于线虫动物(线形动物)的特征是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和肛门。
【小问3详解】
中华白海豚属于哺乳动物,绿海龟属于爬行动物,他们的共同特征是都用肺呼吸,哺乳动物的生殖发育特征是胎生哺乳,能大大提高后代的成活率。
【小问4详解】
黄雀属于鸟类,鸟类的特征是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覆羽、体温恒定、心脏有两心房和两心室和有喙无齿。
17. 阅读下列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资料一:辽宁辽河口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片湿地是东亚至澳大利亚水禽迁徙路线上的中转站、目的地,在区内236种鸟类中,水禽竟有百余种上百万只。
资料二:有些鸟类在迁徙的途中休息时,总会有一些“站岗放哨”的个体,当发现敌害时,它们大声鸣叫,或者狂奔,或者使劲儿煽动翅膀,使群体迅速做出防御敌害的准备。
(1)从行为获得途径来看,鸟的迁徙行为属于______行为。鸟类可以迁徙,体温不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属于______动物。
(2)迁徙鸟类具有很强的飞行能力,它们的前肢变成了______,胸骨上附着发达的______,为飞行提供动力。
(3)鸟类获得氧气的能力强,有______辅助肺呼吸,从而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
(4)鸟群各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这种行为属于______行为。
【答案】(1) ①. 先天性 ②. 恒温
(2) ①. 翼 ②. 胸肌
(3)气囊 (4)社会##社群
【解析】
【分析】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把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鸟类的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身体被覆羽毛,具有可用于飞翔的翼,胸肌发达,所以说鸟的全身都是为飞行设计的。
【小问1详解】
鸟的迁徙行为是鸟类生来就有的行为,由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鸟类的体温不会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属于恒温动物。
【小问2详解】
鸟的体形呈流线型,前肢变成翼;胸部有发达的胸肌,为鸟的飞行提供动力。
【小问3详解】
鸟类获得氧气的能力强,其的身体里有发达的气囊与肺相通,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为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
【小问4详解】
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鸟群各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这种行为属于社会行为。
18. 中国大鲵和扬子鳄都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它们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国大鲵需要生活在山间溪流中,将卵产在______中。但扬子鳄将受精卵产在陆地上,卵表面具有坚硬的______,因而其更适应陆地环境。
(2)图3中A和B分别为大鲵和扬子鳄肺的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与大鲵的肺相比,扬子鳄的肺泡数量多,大大增加了______的面积。而大鲵肺的结构简单,不能满足其对氧气的需求,还需要靠湿润的______辅助肺呼吸。
(3)综上所述,大鲵属于从水生到陆生过渡动物类型,属于______动物;扬子鳄属于______动物,是真正适应陆地环境的动物。
【答案】(1) ①. 水 ②. 卵壳
(2) ①. 气体交换 ②. 皮肤
(3) ①. 两栖 ②. 爬行
【解析】
【分析】(1)大鲵属于两栖动物,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是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以辅助呼吸。
(2)扬子鳄属于爬行动物,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小问1详解】
中国大鲵是需要在山间溪流这样的特定环境中生活。在繁殖时,中国大鲵属于两栖动物,生殖发育离不开水,会选择将卵产在水中。而扬子鳄则属于爬行动物,虽然它也能在水中生活,但它在繁殖时却将受精卵产在陆地上。并且,扬子鳄的卵表面具有坚硬的卵壳,这层卵壳为卵提供了保护,使其能够在陆地上安全地孵化,这显示了扬子鳄对陆地环境的适应能力。
【小问2详解】
与大鲵的肺相比,扬子鳄的肺泡数量要多得多。这种结构特点使得扬子鳄的肺能够大大增加气体交换的面积,从而提高其呼吸效率,适应陆地环境。而大鲵的肺结构相对简单,不能满足其对氧气的全部需求,因此它还需要依靠湿润的皮肤来辅助呼吸。
【小问3详解】
中国大鲵是一种从水生到陆生过渡的动物类型,它幼年时期在水中生活,成年既能在水中又能在陆地上生活,但还没有完全适应陆地环境,因此被归类为两栖动物。而扬子鳄则完全不同,它已经完全适应了陆地环境,其生理结构和习性都显示出它是一种真正的爬行动物。
19. 蚯蚓称为“生态工程师”,主要是以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在生态系统中起重要作用,一定程度上决定土壤肥力。某研究团队为探究蚯蚓对森林凋落物的取食偏好情况,做了如下实验:选择3个树种的叶片做不同的处理,于6月-9月进行室外实验。每种叶片做不同处理后(未分解叶片与半分解叶片)置于两个盆中,与土壤混合均匀,将数目相等、大小一致的蚯蚓放入盆中饲养,统计单位体重蚯蚓日平均食物消耗量,结果如表所示。请回答相关问题:
注:单位体重蚯蚓日平均食物消耗量[mg/(g·d)]
(1)从蚯蚓的结构来看,其消化功能比线虫动物高等的原因之一是肠壁有发达的______。从生态系统的功能来看,蚯蚓以枯枝烂叶为食,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______的角色。
(2)实验时每个盆中放入落叶及土壤的总质量和湿度需要______,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
(3)据表可知,蚯蚓对半分解的叶片的消耗量大于对未分解叶片的消耗量;蚯蚓消耗______(填叶片的种类)的半分解叶片最多。由此可见,蚯蚓的的取食偏好与叶片的分解情况和叶片的______有关。
(4)在本次实验中,需要重复3次实验的目的是______。
【答案】(1) ①. 肌肉 ②. 分解者
(2) ①. 相同 ②. 控制单一变量
(3) ①. 杨树叶片 ②. 种类
(4)避免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增加实验结果准确性
【解析】
【分析】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环节动物: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小问1详解】
蚯蚓由许多相似的体节组成,是环节动物的代表动物。蚯蚓的肠壁有发达的肌肉,可以蠕动,这是其消化功能比线形动物高等的原因之一。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蚯蚓能以枯枝烂叶为食,属于生态系统生物成分中的分解者。
【小问2详解】
探究实验需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因此每个盆中放入落叶及土壤的总质量和湿度需保持一致,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小问3详解】
据表可知,蚯蚓对半分解叶片的消耗量大于对未分解叶片的消耗量;蚯蚓消耗杨树叶片的半分解叶片最多,说明蚯蚓最喜欢核树叶片的半分解叶片。由此可得出结论:叶片的种类和分解程度是影响蚯蚓取食偏好的因素。
【小问4详解】
分解程度
蒙古烁叶片
杨树叶片
红松叶片
未分解的叶片
2.44
5.94
4.79
半分解的叶片
7.20
9.42
8.71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学试题(原卷版)-A4,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学试题(原卷版)-A4,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学试题(解析版)-A4,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