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课件+教案
语文基础模块 下册*项脊轩志优秀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基础模块 下册*项脊轩志优秀ppt课件,共5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研读第一段疏通文意,研读第二段疏通文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古往今来,中国的文人墨客大都有为自己书斋冠名的雅习幽兴。斋号成为文人的一种雅嗜,寄寓幽深。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走进明代文学家归有光的书斋“项脊轩”,一起去感知其中蕴藉的深沉情怀。
刘禹锡-陋室 梁启超-饮冰室 蒲松龄-聊斋 丰子恺-缘缘堂
梳理文章脉络,通过文眼句把握文章情感,归纳文章内容。
初步感知“志”这种融叙事抒情为一体的散文的特征,赏析对比手法,品鉴细节描写。
深入感知“志”这种融叙事抒情为一体的散文的特征,品鉴细节描写,体悟深沉情感
掌握文言词句,积累文言知识。
归有光(1507年1月6日-1571年2月7日)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明朝中期散文家、官员。归有光崇尚唐宋古文,其散文风格朴实,感情真挚,是明代“唐宋派”代表作家,被时人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与唐顺之、王慎中并称为“嘉靖三大家”。著有《震川先生集》《三吴水利录》 等。
1506年-1岁:生于江苏昆山。 1510年-5岁:开始读书。少好学,九岁能文。1513年-8 岁:丧母。1523年-18岁:祖母夏氏去世。1528年-23岁:娶妻魏氏。1533年-28岁:丧妻。1540年-35岁:中举人徙居嘉定读书,后参加会试,八次落第。遂徙居嘉定安亭江 上,读书谈道,学徒众多。1554年-49岁:倭寇作乱,归有光入城筹备守御,作《御倭议》。1565年-60岁:中进士,任湖州府长兴县令。1568年-63岁:任顺德府通判管粮运、水利。1570年-65岁:任南京太仆寺丞管皇家车马,故被称为“归太仆”。1571年-66岁:病逝。
明代嘉靖年间的一个散文流派,代表人物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他们崇尚唐宋古文,主张“文道合一”。归有光为“唐宋派”成就最高的人。归有光的散文取法于唐宋八大家,风格朴实,感情真挚,被誉为“明文第一”。当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其文风后人评价曰:“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他的作品对清代桐城派散文影响很大,姚鼐评价 他是架设在唐宋八大家与桐城派之间的一座桥梁。
归有光主要生活在明朝嘉靖、隆庆时期,当时明王朝的统治十分腐朽。 项脊轩是作者年轻时学习、生活过的地方。它印证着一些人和事的变迁。小小的书斋是作者家庭和身世遭遇的见证,那里记录着他的希望和梦想,也留下了他的喜悦和悲哀。 归有光一直郁郁不得志,他回首往事,情不自已,于是写下了这篇文章。
项脊轩—书斋名(是作者家中一丈见方的斗室)
志—记(散文)融叙事抒情为一体的文体,用以记人叙事、描摹对象、抒发怀抱。
言其窄小——如颈脊之间,故名。追念祖先——其远祖归道隆曾居住在太仓项脊泾。 以此自勉——项脊是撑起一个人的重要部位,归有光自号项脊生,立下通过读书撑起家族荣耀的志愿。
( )书斋,( )情感,( )至亲,( )悲事。一间书斋:项脊轩两种情感:喜、悲三位至亲:母亲、祖母、亡妻四件悲事:诸父异爨、先妣问儿、大母赠笏、回忆亡妻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判断句)。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宾语前置),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注释】旧:旧日的,原来的。方丈:一丈见方(古今异义)漉:渗出。泽:雨露。 下:向下(名作状)顾:环顾,向四周看。 昏:光线不明。
余稍为修葺,使(之)不上漏(省略句)。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状语后置),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注释】修葺:修补,修缮 。上:从上面(名作状) 前:在前面(名作状)。 垣墙:砌上围墙(名作动)。当:对着。始:才。 杂:混杂。 栏楯:栏杆。胜:光彩。籁,泛指声音。去:离开。三五:农历十五,又称望。
一间破屋是如何变为“珊珊可爱”的项脊轩的?
狭小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老旧百年老屋。破漏尘泥渗漉,雨泽下注。阴暗又北向,不能的日,日过午已昏。
明亮前辟四窗,垣墙周庭。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幽雅兰桂竹木,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影移动。宁静万籁有声 庭阶寂寂。小鸟啄食 人至不去。惬意借书满架 偃仰啸歌 冥然兀坐
这种转变是作者用心经营的结果,作者亲手打造了一个自我的天地。可以感受到作者对项脊轩那种深挚的眷恋之情。(多可喜)恰与下文写可悲的事相映照。
(文眼,情感线索,承上启下)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注释】可:值得。先是:即“先于是”,在这以前,从前。一:一体(数作名)。 迨:等到。 异爨:分家。往往:到处,处处(古今异义)。 西:向西(名作状)。 逾:越过。 庖:厨房。 宴:赴宴,吃饭(名作动)。始:开始。 已:随即,不久。 凡:总共。 再:两次。
【拓展资料】归氏的祖上:
祖上荣耀仕宦不绝
文中选取了哪些细节来显现家道中落的悲伤?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判断句),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状语后置),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注释】老妪:老妇人。大母:祖母。乳:用乳汁喂养、哺育(名作动)。先妣:亡母。 抚:对待。 每:常常。 而:你的。 兹:这里。而:表修饰。 以:用。 门扉:门扇。
为何不直接写母亲的音容笑貌,而要通过老妪之口?
归有光8岁丧母,对于母亲的音容笑貌没有什么印象。从老妪的角度写,会更真实。
细节描写最为动人。娘“扣扉问儿”的姿态、嘘寒问暖的话语,通过老妪之口,寥寥数笔加以勾勒。虽尽是生活日常,但平淡处,最关情,惟妙惟肖地勾勒出一个温婉慈爱的年轻母亲形象,闪耀着母性的光辉。
余自束发读书(于)轩中(省略句,状语后置),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注释】束发:男子15岁成童,女子15岁及笄成年。过:来访,看望。 若:你。 大类:很像。 比:等到。 阖:关闭。效:取得成效。 顷之:不久,“之”为音节助词。朝:上朝。号:号哭,大哭。
刻画“祖母”形象的方法
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语气亲切而风趣,又爱怜又夸誉。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喃喃自语,忧虑中充满殷切希望。顷之,持一象笏至,曰:“……他日汝当用之!” ——情意真诚,嘱咐庄重。
三个细节,三种语气,三个层次,依次如实道来,不饰雕琢,但感人至深,读之欲泪。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牗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被动句),殆有神护者。【注释】故尝:过去,曾经。 扃:关闭。 牗:窗户。以:根据,凭借。 凡:总共。 得:能够。殆:大概,表揣测的语气。
(补记)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注释】既:已经。 为:写。 归:女子出嫁。 从:跟从。 或:有时。 凭:倚着。 几:小或矮的桌子。 书:写字。归宁:女子回娘家省亲。且:那么。 制:形制,规制。
《离思·其四》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江城子》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注释】 手:名作状,亲手。 盖:伞盖。
正版: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山寨版:呜呼!悲哉!吾妻之殇逝虽久矣,往昔之种种犹宛然在目,然人去庭空,天下人之钟情如我辈者,得无悲乎?
哪个哭号更重?抒情更激烈?明显后者。但哪个更感人肺腑?明显前者。因为从心理学角度来说,生活中最容易触动我们的,往往是不经意的细节,或者说具象的一个事物。物理学家费曼的妻子去世一个多月后,费曼在橡树城一家商店看见了一件漂亮连衣裙,他想:“艾莲一定会喜欢的”,顿时潸然泪下,痛哭不已。漂亮连衣裙,是一个具象,是已逝亲人让我们习惯的一个事物,猛然发觉这个习惯的事物所关联之人已然远去,回忆涌动,情感的闸口便一发不可收。枇杷树,是爱妻亲手种植,曾有良人伴,今仅枇杷树,物是人非,睹物思人,自然悲从中来,不能抑制。枝繁叶茂的枇杷树已亭亭如盖,多年岁月飘然而过,妻子丧亡多年,音容笑貌,宛如昨日,怎不令人心痛。这种深刻的情感,化为亭亭如盖的树影,以意象承载情感,拥有无比强大的共情感召力,自然让世人皆为之所流泪动容。
【研讨】从“泣”到“长号不自禁”的深层内涵
家族衰败、分崩离析之伤亲人离世、天人永隔之悲功业未成、辜负厚望之痛
古人云:“至情言语亦无声!”唐代刘知几:“省字约文,事溢于句外。”美国汉学家叶维廉研究中国诗歌美学,提出“刹那的观照”。十八世纪德国启蒙运动美学家莱辛在《拉奥孔》中提出“包孕性顷刻”的学说,这一顷刻即最有魅力、最富内涵、最典型、最能激发人们审美情感和审美想象的耐人寻味的关键片刻。这种有限的语言和无限的情感所形成的张力,使叙述呈现出一种表面风平浪静、不动声色,底下暗流汹涌、深沉绵长的效果。这种表现手法屡屡出现在古典作品中。
感知古典文学的蕴藉风流
婢初媵时,年十岁,垂双鬟,曳深绿布裳。一日,天寒,爇火煮荸荠熟,婢削之盈瓯。余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与,魏孺人笑之。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即饭,目眶冉冉动。孺人又指予以为笑。(归有光《寒花葬志》节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江城子》
无论是归有光的《项脊轩志》还是《寒花葬志》,抑或是苏轼的《江城子》,这种节制的语言表象之下,写出了人类共同的永恒的深沉伤痛。归有光和苏轼的轻轻叹息,在一代又一代读者心灵中引起激荡,这就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这就是中国文学具有的蕴藉之美!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分家)
从客观的记述中寄予深长的感叹
情动于中,有泪无声,含蓄而有节制
情如汹涌的潮水,直泻而出,完全失控
由内向转为外露由沉稳渐趋强烈
从语言形式的角度探究《项脊轩志》和《陈情表》艺术特点方面的异同。同:不刻意修饰,不滥用典故,语言简洁而流畅。异:《陈情表》善用四言,骄散结合,用词精到。《项脊轩志》摹写形象,形神兼备,典型细节。
本文借项脊轩的兴废,写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和人事变迁,表达了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切怀念,真切感人。
-Summary f Classical Chinese Knwledge-
1.顾 ①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②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③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④ 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 ⑤ 顾安所得酒乎?2.置 ①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② 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③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1.顾 ①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动词,看) ②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副词,难道,反而) ③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动词,探望,拜访) ④ 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 (动词,照顾) ⑤ 顾安所得酒乎? (副词,表轻微转折,只是)2.置 ①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动词,安放) ② 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动词,置办,购置) ③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动词,放弃,丢下)
①垣墙周庭 ②雨泽下注 ③使不上漏 ④东犬西吠 ⑤内外多置小门
①垣墙周庭 垣墙:名作动,砌上围墙②雨泽下注 下:名词作状语,向下③使不上漏 上:名词作状语,从上 ④东犬西吠 西:名词作状语,对着西面,向西⑤内外多置小门 内外:名词做状语,在内外
①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方丈 —— 古: ;今: 。②墙往往而是 往往 —— 古: ;今: 。
①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方丈 —— 古:一丈见方;今:寺院主持。②墙往往而是 往往 —— 古:处处; 今:时常,经常。
①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②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③使不上漏。④先是。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下册*项脊轩志优质课课件ppt,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项脊轩志,通读全文梳理脉络,所志何物,项脊轩,物关何人,祖母母亲妻子,第一段,“殆有神护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下册*项脊轩志精品课件ppt,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一章,了解作者,追念祖先,书斋名称渊源,言其窄小,自号项脊生,◎书斋文化,第二章,整体感知,判断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基础模块 下册*项脊轩志试讲课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相关背景,第二课时,第三课时,情感两种,延伸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