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课件+教案
部编高教版(2023)三 赤壁赋获奖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高教版(2023)三 赤壁赋获奖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
统编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第七单元《赤壁赋》
学时
讲授
3
练习
1
授课人
XXX老师
教学目标
语言理解与运用:了解作品“以文为赋”、骈散结合的形式特点,品读赏析作品精当的语言,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思维发展与提升: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自主合作探究,领悟文旨、理通思路,赏析表现手法。
审美发现与鉴赏: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了解作者运用的主客问答这一赋体的传统手法,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提高阅读鉴赏能力。
文化传承与参与:理解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了解其宇宙观、人生观中辩证、达观成分的积极意义。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坎坷、笑对苦难的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1.品读赏析作品精当的语言,积累相关文言知识。
2.深入研读作品,体悟苏轼宇宙观、人生观中辩证、达观成分的积极意义。
教学难点
根据作者运用的主客问答这一赋体的传统手法,体会作品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导入
他曾自嘲“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而也恰恰是黄州成就了他在文学上的不朽之名。
明确:“乌台诗案”是苏轼人生的转折点。
知人论世
(一)作者简介: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20岁进士及第,少年成名。43岁时,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死后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创作背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代的黄州,即今天的湖北黄冈。黄冈西北的长江边上,有一处风景胜地,名为赤鼻矶。有人说这就是三国时期周瑜大破曹军的赤壁,实则不是。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秋冬,苏轼为排遣内心郁闷,泛舟赤壁,先后写下了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
文体常识
赋,本是一种文学表现手法,为《诗经》“六义”之一。汉代形成一种特定体制,成为一种文体。兼具诗和散文的性质,讲究文采,注重韵律。以铺叙事物为主的是“大赋”,以抒情为主的叫“小赋”,接近于散文的称“文赋”,接近于骈文的称“骈赋”“律赋”。
明确:古人常将“辞”“赋”合称,因二者都体形灵活,篇幅长短不限,句子以四、六言为主,且允许有参差落差,风格上都讲究文采,多用铺陈。
区别:“辞”在句中或结尾常用“兮”字调节音节,“赋”则多用散文句式,甚至整篇韵文中夹杂完全不押韵的散文语句。
整体感知
(一)吟哦讽诵
1.范读正音:
壬戌rén xū 属zhǔ客 窈窕yǎ tiǎ 万顷qǐng 冯píng虚 扣舷xián 桂棹zhà
溯sù流光 倚yǐ歌而和hè之 袅袅niǎ 幽壑hè 嫠lí妇 愀qiǎ然
相缪liá 荆jīng州 舳舻zhú lú 旌jīng旗 酾shī酒 横槊shuó 麋mí鹿 扁piān舟
匏pá樽 相属zhǔ 蜉蝣fú yóu 一粟sù 须臾yú 挟xié飞仙 遨á游 消长zhǎng
苟gǒu非吾之所有 惟wéi江上之清风 无尽藏zàng也 洗盏zhǎn更酌zhuò 肴核yá hé
狼籍jí 枕藉jiè
2.自由朗读,明确朗读注意点:读准字音,把握语速和语调,注意情感变化(“乐”的部分要读得轻松愉快;“悲”的部分要读得悲凉激昂;“喜”的部分要读得旷达洒脱)
3.集体朗读,明确文章内容,概括各段段意:
明确:第1段 作者游赤壁的情景,展现诗情画意的境界:清风明月交织,露珠水色辉映。
第2段 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箫声的悲凉。
第3段 客人感慨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悲观情绪。
第4段 作者劝慰客人抛开个人愁情,欣赏大自然美妙风光的豁达开朗的心情。
第5段 客人转悲为喜,主客开怀畅饮,兴尽而眠。
(二)梳理字词
1.通假字: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凭”,乘)
山川相繆(“缭”,盘绕、围绕)
2.古今异义词:
白露横江(古:白茫茫的水汽 今:露水;二十四节气之一)
凌万顷之茫然(古:旷远的样子 今: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3.一词多义:
望(七月既望/望美人兮天一方)农历每月十五日/眺望,向远处看
歌(扣弦而歌/歌曰/倚歌而和之)唱/歌词/歌曲的声调和节拍
然(其声呜呜然/何为其然也)助词,的样子/代词,这样
长(抱明月而长终/而卒莫消长也)永远/增长
于(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月出于东山之上/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介词,在/介词,从/介词,被
而(羽化而登仙/扣弦而歌/侣鱼虾而友麋鹿/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表承接/表修饰/表并列/表转折
之(月出于东山之上/凌万顷之茫然/哀吾生之须臾/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苟非吾之所有/取之无禁)
助词,不译/助词,定语后置标志/助词,的/代词,它/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它们
其(而不知其所止/其声呜呜然/何为其然也/方其破荆州)
代词,它,指“一苇”/代词,那/代词,箫声/代词,他,指曹孟德
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相与枕藉乎舟中)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语气词,表示疑问/介词,在
4.词类活用:
名词作状语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名词作动词 歌窈窕之章/下江陵,顺流而东也/况吾与子渔樵于江诸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使动用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形容词作动词 正襟危坐/不知东方之既白
5.特殊句式:
判断句 固一世之雄也/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被动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宾语前置句 何为其然也/而今安在哉/而又何羡乎
定语后置句 凌万顷之茫然/客有吹洞箫者
状语后置句 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倒装句 渺渺兮予怀
研读文本
(一)第1段
明确:1.第一段怎样划分层次?
三层。第一层:第1句。点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是写赋的正规笔墨,如一篇长诗前的小序。第二层:第2-3句。第2句写景,第3句叙事,写月出之前的情况。第三层:第4-7句。第4、5句写景,第6、7句叙事,写月出之后的情况。
2.第一段哪些句子描绘了“七月既望”之夜赤壁的景色?哪些句子写出了泛舟者在这样景色下产生的心理感受?
景色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感受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3.第一段展示的境界如何?感情色彩如何?
友人相聚、泛舟赤壁(之下)、畅饮美酒、咏诵诗文、迎风赏月的舒畅飘逸、超然物外的境界。
感情色彩以喜悦为主。
(二)第2段
明确:4.第二段怎样划分层次?
两层。第一层:第1-3句。主人歌声。第二层:第4-6句。客人洞箫声。
5.第二段展示的境界如何?主客歌箫互答的喜悲交集的境界。
6.本段的“喜(乐)”从何体现?与上段的感情有何不同?
本段的“喜(乐)”体现在:主人“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本段的“喜(乐)”比上段程度更深,为下段突转写“悲”做铺垫,形成反差。
7.本段的“悲”从何体现?作者是怎样描写洞箫声之悲的?
本段的“悲”体现在:客人悲凉的洞箫声。作者运用生动的比喻,借助夸张、想象,化抽象为具体,描写出洞箫悲咽低徊的哀音。
8.歌词中的“美人”指代什么?歌词表达了主人怎样的情怀?
“美人”指代作者所思慕的人(月亮、圣主贤臣、美好理想)。歌词表达了主人对自己政治仕途的感慨,在遭受贬谪之后仍然坚持对生活的执着和积极乐观的态度,对政事的关切而不甘沉沦的情怀。
9.本段在全文结构中的作用?
转折过渡。内容上:叙事、写景→叙事说理;情感上:喜→悲。
(三)第3段
明确:1.第三段主要写什么内容? 客人的回答,阐发怀古伤今之情(悲伤的原因)。
2.本段的感情色彩如何?“客”是如何阐发“悲”的情怀的?
悲伤。面对主人“何为其然也”的发问,客人并不是直陈其事,而是连用两个问句,使文章陡生波澜。从眼前美景联想到曹操诗句,进而联想到曹操生平经历,触景伤情,感慨人生的短暂,表现出消极的人生观和虚无主义的思想。
3.如何理解“客”这种“悲”的情怀?
对于封建社会的文人来说,政治失意就意味着前途尽失,往往就容易陷入到心情苦闷和前途迷茫之中。客人的回答表现出一种虚无主义思想和消极的人生观,在文中虽为“客”语,实际上反映了苏轼本人思想中的消极层面。
(四)第4段
明确:4.本段主要写什么内容?感情色彩如何?
苏轼反驳客人的观点,阐发了自己的人生感悟;感情色彩变为喜悦。
5.面对客人的悲观,苏轼是怎样劝慰客人,使他从悲情中解脱出来的?
苏轼的回答照应文章开头的写景和客人的回答。
以江水、明月作比,先从“变”与“不变”的角度,说明世上万物和人生都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不必羡慕长江的无穷和明月的永不增减,不必纠结人生的短暂,阐发变化与永恒的辩证关系。再从“取”与“不取”的角度,阐述大自然是个无穷宝库,可以作为人们的精神寄托,摒弃碌碌官位。蜗角虚名,而取无穷的自然万物为己享用,从中得到乐趣。苏轼的回答传达着轻物质而重精神,执着于理想抱负,并保持好平静超然的心态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五)第5段
6.本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结尾写客人听完苏轼的一席谈话后,转悲为喜,开怀畅饮。
照应开头,写尽游赏之乐,而至于忘怀得失,超然物外。
写作特色
明确:1.以文为赋。
2.形象优美,善于取譬的语言特色。
3.情、景、理融为一体。
课堂小结
《赤壁赋》记叙了苏轼与客人月夜泛舟游赤壁所见所感,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脱的达观。
全文通过主客问答所表现的喜乐与悲伤,是作者内心矛盾和复杂情感的真实反映。作者抒发哀怨之情时,流露出“人生无常”的消极情绪,在作者对“变”与“不变”的辩证思考中,化为洒脱、豪迈的气度,展现出作者积极进取、达观超然的人生态度。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无衣教学设计及反思,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基础模块 上册*无衣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授课学时,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下册三 赤壁赋公开课教案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作者介绍,简介背景,文体知识,初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本探究,艺术特色,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