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辽宁省辽阳市高考化学二模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辽宁省辽阳市高考化学二模试卷,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3分)“挖掘文物价值,讲好中国故事。”下列文物在潮湿空气中易发生电化学腐蚀的是( )
A.AB.BC.CD.D
2.(3分)亚氨基化硫(S7NH)的制备原理:5S+S2Cl2+3NH3═S7NH+2NH4Cl。下列化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 )
A.基态S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Ne]3s23p4
B.NH3的VSEPR模型:
C.NH4Cl的电子式:
D.S2Cl2的结构式:Cl﹣S=S—Cl
3.(3分)以50%乙醇为溶剂,采用重结晶法提纯2﹣硝基﹣1,3﹣苯二酚,下列仪器不需要被使用的是( )
A.B.C.D.
4.(3分)下列化学事实不符合“事物的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哲学观点的是( )
A.小苏打溶液中存在电离和水解平衡
B.若硫化氢和浓硫酸反应后的含硫产物只有SO2,SO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C.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阴极和阳极反应同时发生
D.F2、Cl2、Br2的氧化性随着卤素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弱
5.(3分)下列物质性质和原理分析相匹配的是( )
A.AB.BC.CD.D
6.(3分)武汉大学某课题组通过铜/铬催化实现烃与醛合成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基态Cr、Cu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分别为4、1
B.上述反应是加成反应,丙能发生消去反应
C.丙分子含1个手性碳原子
D.甲、丙都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7.(3分)短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W位于同主族但不相邻,基态Z原子价层电子排布式为nsn2p2n,WXYZ3是生活中常见的食品发泡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电负性:Z>X>Y
B.第一电离能:W>Y>Z
C.最简单氢化物的键角:Y>Z
D.熔点:WX<YZ2
8.(3分)甲酸(HCOOH)可在纳米级Pd表面分解为活性H2和CO2,经下列历程实现的催化还原。已知Fe(Ⅱ)、Fe(Ⅲ)表示Fe3O4中的二价铁和三价铁,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100mL3ml•L﹣1NaNO2溶液中含有的数目为3NA
B.生产中将催化剂处理成纳米级颗粒可增大甲酸分解的速率
C.46g由NO2和N2O4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含氧原子的总数为2NA
D.反应历程中生成的H+可调节体系pH,有增强氧化性的作用
9.(3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或操作规范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AB.BC.CD.D
10.(3分)硫代硫酸钠(Na2S2O3)主要用于照相时作定影剂,也可用作氰化物的解毒剂,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
A.用过量的Na2S2O3溶液除去底片上的AgBr时有Na3[Ag(S2O3)2]生成:Ag++2S2═[Ag(S2O3)2]3﹣
B.久置空气中的Na2S2O3溶液变质:S2H2O+2O2═22H+
C.用Na2S2O3溶液吸收工业尾气中足量的Cl2:S24Cl2+5H2O═28Cl﹣+10H+
D.向Na2S2O3溶液中滴加稀硫酸:S22H+═S↓+SO2↑+H2O
11.(3分)尿囊素(M)是优良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可刺激植物生长,对小麦、柑橘、水稻、蔬菜、大豆等均有显著增产效果,并有固果、催熟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M中含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B.M的分子式为C4H6N4O3
C.1ml M最多与3ml H2发生加成反应
D.M中σ键、π键数目之比为17:3
12.(3分)CO2的回收和利用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途径。在一恒容密闭反应器中充入体积之比为1:1的CO2和H2,发生反应:①CO2(g)+H2(g)⇌HCOOH(g) ΔH=+31.2kJ⋅ml﹣1,②CO2(g)+H2(g)⇌CO(g)+H2O(g) ΔH2=+41.2kJ⋅ml﹣1。在相同时间内,CO2的转化率、HCOOH的选择性[HCOOH的选择性100%]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温度高于673K时,主要发生反应②
B.温度低于673K时,HCOOH的选择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平衡时,再充入0.1mlCO2和0.1mlH2,再次达到平衡时,HCOOH的物质的量增大
D.673K下反应达到平衡时,CO2、HCOOH、CO的浓度之比为5:57:133
13.(3分)香港城市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和深圳大学合作,证明了TiO2纳米片在酸性条件下具有本征差的析氢活性,展现出快速选择性地将硝酸根离子还原为氨的催化性能。下列有关装置放电过程(如图所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电子由a极经用电器流向b极
B.a极为负极,b极发生还原反应
C.b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8e﹣+6H2O═NH3↑+9OH﹣
D.a极质量减少2.60g时,双极膜中有0.08ml H+向a极区迁移
14.(3分)FeTiO3常用于制备磁芯、磁盘和传感器等,它的晶胞(结构如图)为等轴晶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已知:晶胞参数为anm,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A.Fe2+的分数坐标为
B.氧离子构成正八面体形
C.Fe2+和Ti4+之间的距离为500apm
D.FeTiO3晶体密度为
15.(3分)常温下,在含甲酸(HCOOH)、醋酸(HAc)浓度相等的混合液中滴加氨水,溶液中pX[pX=﹣lgX,、、]与pH关系如图所示。已知:HCOOH的酸性比HAc的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L1代表与pH的关系
B.常温下,Ka(HCOOH)=10﹣3.75
C.在HAc溶液中滴加氨水至Q点:c()=c(Ac﹣)=c(H+)=c(OH﹣)
D.上述反应中,最先生成HCOONH4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13分)铬酸铅(PtCrO4)又称铬黄,是一种重要的黄色颜料,常用作橡胶、水彩、色纸的着色剂。
含铅废渣(主要成分是PbSO4和ZnO,还含Fe3O4、SiO2等)为原料制备铬酸铅的流程如图:
已知:①PbSO4不溶于硝酸。
②常温下,几种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82Pb位于周期表第 周期 族,基态铅原子最高能级上电子云轮廓图为 形。
(2)“碱浸”中PbSO4转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已知:“酸浸”中6.3gHNO3作氧化剂时转移0.3ml电子。气体R在空气中的颜色变化为 。
(4)“酸浸”中铅元素浸出率与温度、硝酸浓度的关系如图所示。“酸浸”最佳条件为 。
(5)常温下,若测得“酸浸”后得到的溶液中c(Pb2+)=0.01ml•L﹣1,“除铁”中控制pH范围为 。c(Fe3+)≤1×10﹣5ml•L﹣1,则表明Fe3+已完全沉淀。
(6)“沉铬”中生成PbCr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17.(14分)硫酸四氨合锌[Zn(NH3)4SO4•H2O]是一种重要的试剂,在工业上有重要的应用。某小组在实验室制备硫酸四氨合锌的步骤如下:
在仪器X内加入1.5gZnSO4、2.5g尿素(,过量)和5.0mL乙二醇(HOCH2CH2OH)及适量蒸馏水,油浴加热,控制温度在120℃以下回流。加热时溶液澄清,继续反应半小时有固体析出,再反应半小时,冷却,抽滤,用无水乙醇洗涤沉淀数次,在95℃下烘干产品。回答下列问题:
(1)尿素所含元素中,基态N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 ;尿素易溶于水的原因是 .
(2)冷凝管中进水口是 (填“a”或“b”)。
(3)尿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乙二醇的作用是 。
(4)加热“回流”时温度不宜高于120℃,其原因是 。
(5)烘干产品时宜选择的加热方式为 (填标号)。
a.酒精灯直接加热
b.沙浴
c.水浴加热
(6)若最终得到1.976gZn(NH3)4SO4•H2O,则产率为 (保留3位有效数字)。
18.(14分)我国科学家开发出了高效催化剂ZnZrOx,实现CO2催化还原合成乙烯和丙烯,反应原理如下:
Ⅰ.2CO2(g)+6H2(g)⇌CH2═CH2(g)+4H2O(g)ΔH1;
Ⅱ.3CO2(g)+9H2(g)⇌CH3CH═CH2(g)+6H2O(g)ΔH2。
回答下列问题:
(1)在周期表中,Cu和Zn相邻,二者中第二电离能与第一电离能之差较大的是 (填“Cu”或“Zn”)。
(2)已知几种可燃物的燃烧热如下:
H2O(g)═H2O(l)ΔH=﹣44kJ•ml﹣1。则ΔH1= kJ•ml﹣1。
(3)在密闭容器中充入适量CO2和H2,发生上述反应。CO2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投料比η的关系如图1所示。代表CO2平衡转化率与投料比关系的曲线是 (填“①”或“②”),判断的依据是 。
(4)向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l CO2和5ml H2,同时发生反应Ⅰ和反应Ⅱ,测得单位时间内CO2的转化率与催化剂Cat1、Cat2及温度的关系如图2所示。
①某同学认为b点未达到平衡状态,他判断的依据是 。
②Cat1作用下,温度高于400℃时,b→c过程中CO2转化率降低,可能的原因是 。
③400℃时,CO2转化率为75%,此时容器中H2O的物质的量为 ml。
(5)T℃时,在1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ml CO2和2.5ml H2,同时发生反应Ⅰ和反应Ⅱ,达到平衡时CO2转化率为50%,乙烯的选择性为50%。在该条件下反应Ⅰ的平衡常数K= L3•ml﹣3。
提示:乙烯的选择性100%。
19.(14分)H是合成某药物的中间体,一种合成H的流程如下(Et为乙基,Ph为苯基),回答下列问题:
(1)A→B的反应类型是 .
(2)H中含氧官能团是 (填名称)。
(3)有机物中N原子电子云密度越大,碱性越强。下列有机物碱性由弱到强排序为 (填标号)。
(4)有机物y的作用是 .
(5)写出E→F的化学方程式: 。
(6)在C的同分异构体中,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结构简式为 (写一种)。
①能发生银镜反应;②1ml有机物最多能消耗2ml NaOH;③在核磁共振氢谱上峰的面积比为1:2:6。
(7)一种重要的有机物的合成路线如图(反应条件已略去),其中M和N的结构简式分别为 和 。
2024年辽宁省辽阳市高考化学二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3分)“挖掘文物价值,讲好中国故事。”下列文物在潮湿空气中易发生电化学腐蚀的是( )
A.AB.BC.CD.D
【分析】金属在潮湿空气环境中失电子发生电化学腐蚀。
【解答】解:先锋煲(陶)、弦纹玻璃杯、六棱柱形水晶穿珠均为无机非金属材料,化学性质稳定,不易腐蚀,翔鹭纹铜鼓为青铜,青铜是铜锌合金,锌、铜和潮湿的空气构成原电池,锌为负极,易发生电化学腐蚀中的吸氧腐蚀,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金属的腐蚀与防护,题目难度中等,掌握金属腐蚀与防护的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2.(3分)亚氨基化硫(S7NH)的制备原理:5S+S2Cl2+3NH3═S7NH+2NH4Cl。下列化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 )
A.基态S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Ne]3s23p4
B.NH3的VSEPR模型:
C.NH4Cl的电子式:
D.S2Cl2的结构式:Cl﹣S=S—Cl
【分析】A.基态S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是价电子排布式;
B.氨气中N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
C.NH4Cl是铵根离子和氯离子形成的离子化合物;
D.S2Cl2分子中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结构,说明每个Cl原子形成1个共价键、每个S原子形成2个共价键。
【解答】解:A.基态S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3s23p4,故A错误;
B.NH3分子中N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VSEPR模型为四面体形,故B错误;
C.NH4Cl的电子式为:,故C正确;
D.S2Cl2分子中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结构,说明每个Cl原子形成1个共价键、每个S原子形成2个共价键,所以其结构式为Cl﹣S﹣S﹣Cl,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原子结构、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价电子排布式及电子式的书写等知识点的,是常考考点,题目难度不大。
3.(3分)以50%乙醇为溶剂,采用重结晶法提纯2﹣硝基﹣1,3﹣苯二酚,下列仪器不需要被使用的是( )
A.B.C.D.
【分析】重结晶法提纯2﹣硝基﹣1,3﹣苯二酚,在乙醇中溶解后,加热浓缩得到饱和溶液,冷却结晶、过滤分离出2﹣硝基﹣1,3﹣苯二酚,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A.图中为烧杯,溶解时需要,故A正确;
B.图中为酒精灯,加热浓缩需要,故B正确;
C.图中为直形冷凝管,用于蒸馏实验,重结晶不需要,故C错误;
D.图中为漏斗,过滤时需要,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混合物的分离提纯,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混合物的分离方法、仪器的使用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4.(3分)下列化学事实不符合“事物的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哲学观点的是( )
A.小苏打溶液中存在电离和水解平衡
B.若硫化氢和浓硫酸反应后的含硫产物只有SO2,SO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C.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阴极和阳极反应同时发生
D.F2、Cl2、Br2的氧化性随着卤素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弱
【分析】结合反应特点、反应产物和物质性质特点判断化学事实是否符合“事物的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哲学观点。
【解答】解:A.同一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和水解是对立关系,碳酸氢根离子在水中既电离又水解,符合“事物的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哲学观点,故A错误;
B.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是对立的关系,但该反应产物SO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符合“事物的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哲学观点,故B错误;
C.电解池工作时,阴极反应物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阳极反应物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氧化产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对立的关系,但阴极和阳极同时发生反应,符合“事物的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哲学观点,故C错误;
D.某元素单质氧化性的增强和原子序数增大不是对立关系,F2、Cl2、Br2的氧化性随着卤素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弱不符合“事物的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哲学观点,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哲理,题目难度中等,能结合反应特点、反应产物和物质性质特点判断化学事实是否符合“事物的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哲学观点是解题的关键。
5.(3分)下列物质性质和原理分析相匹配的是( )
A.AB.BC.CD.D
【分析】A.溶液中有能自由移动的离子时,才能导电;
B.电负性:F>Cl,FCH2COOH中的羧基中的O—H的极性更大,H原子更容易电离,酸更强;
C.氢键物质的熔沸点升高;
D.极性分子易溶于极性溶剂,非极性分子易溶于非极性溶剂。
【解答】解:A.冰醋酸中没有能自由移动的离子,醋酸溶液中有能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冰醋酸不导电,醋酸溶液能导电,故A正确;
B.电负性:F>Cl,则FCH2COOH的酸性比ClCH2COOH的强,与FCH2COOH与ClCH2COOH的摩尔质量大小无关,故B错误;
C.甲酸分子间存在氢键,使其熔沸点升高,其沸点高于二甲醚(CH3OCH3),故C错误;
D.甲苯是非极性溶剂,水是极性溶剂,油漆是非极性大的物质,根据相似相溶原理,油漆易溶于甲苯,不溶于水,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属于基本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
6.(3分)武汉大学某课题组通过铜/铬催化实现烃与醛合成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基态Cr、Cu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分别为4、1
B.上述反应是加成反应,丙能发生消去反应
C.丙分子含1个手性碳原子
D.甲、丙都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分析】A.基态Cr的价电子排布为3d54s1;
B.醛基转化为羟基,丙中与羟基相连的碳上有H原子;
C.连接4个不同基团的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
D.醛基、羟基均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解答】解:A.基态Cr的价电子排布为3d54s1,未成对电子数为6,故A错误
B.醛基转化为羟基,上述反应为加成反应,丙中与羟基相连的碳上有H原子,可发生消去反应,故B正确;
C.连接4个不同基团的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可知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故C正确;
D.甲含醛基、丙含羟基,均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有机物的结构、有机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选项C为解答的易错点,题目难度不大。
7.(3分)短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W位于同主族但不相邻,基态Z原子价层电子排布式为nsn2p2n,WXYZ3是生活中常见的食品发泡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电负性:Z>X>Y
B.第一电离能:W>Y>Z
C.最简单氢化物的键角:Y>Z
D.熔点:WX<YZ2
【分析】短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W位于同主族但不相邻,可知X为H元素、W为Na元素;基态Z原子价层电子排布式为nsn2p2n,n=2,可知Z为O元素;WXYZ3是生活中常见的食品发泡剂,该化合物为碳酸氢钠,Y为C元素,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由上述分析可知,X为H元素、Y为C元素、Z为O元素、W为Na元素,
A.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向右电负性增大,同主族从上到下电负性呈减小趋势,则电负性:Z>Y>X,故A错误;
B.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向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同主族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减小,则第一电离能:Z>Y>W,故B错误;
C.甲烷中C原子不含孤对电子,水中O含2对孤对电子,孤对电子对成键电子的排斥作用大,则最简单氢化物的键角:Y>Z,故C正确;
D.NaH为离子晶体,CO2为分子晶体,则熔点:WX>YZ2,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为高频考点,把握元素化合物知识、元素的位置、电子排布来推断元素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规律性知识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8.(3分)甲酸(HCOOH)可在纳米级Pd表面分解为活性H2和CO2,经下列历程实现的催化还原。已知Fe(Ⅱ)、Fe(Ⅲ)表示Fe3O4中的二价铁和三价铁,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100mL3ml•L﹣1NaNO2溶液中含有的数目为3NA
B.生产中将催化剂处理成纳米级颗粒可增大甲酸分解的速率
C.46g由NO2和N2O4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含氧原子的总数为2NA
D.反应历程中生成的H+可调节体系pH,有增强氧化性的作用
【分析】A.已知HNO2为弱酸,即能发生水解;
B.将催化剂处理成纳米级颗粒可增大甲酸与催化剂的接触面积;
C.NO2和N2O4的最简式为NO2;
D.硝酸根离子在酸性较强的情况下可增强其氧化性。
【解答】解:A.HNO2为弱酸,能发生水解,故100mL3ml•L﹣1NaNO2溶液中含有的数目小于0.3NA,故A错误;
B.将催化剂处理成纳米级颗粒可增大甲酸与催化剂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增大甲酸分解的速率,故B正确;
C.46g由NO2和N2O4组成的混合气体中,NO2和N2O4的最简式为NO2,含氧原子的总数为,故C正确;
D.生成的H+可调节体系pH,可以增强的氧化性,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盐类的水解原理,侧重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试题难度中等。
9.(3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或操作规范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AB.BC.CD.D
【分析】A.浓硝酸可氧化亚铁离子;
B.高锰酸钾可氧化草酸,高锰酸钾可氧化橡胶;
C.酒精、水均与Na反应生成氢气;
D.AgNO3溶液不足,生成的NaCl转化为更难溶的AgI沉淀。
【解答】解:A.浓硝酸可氧化亚铁离子,则溶于浓硝酸不能配制Fe(NO3)2溶液,故A错误;
B.高锰酸钾可氧化草酸,应选酸式滴定管盛放高锰酸钾溶液,故B错误;
C.酒精、水均与Na反应生成氢气,不能证明酒精中含水,故C错误;
D.AgNO3溶液不足,生成的NaCl转化为更难溶的AgI沉淀,则Ksp(AgCl)>Ksp(AgI),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溶液的配制、中和滴定、难溶电解质、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10.(3分)硫代硫酸钠(Na2S2O3)主要用于照相时作定影剂,也可用作氰化物的解毒剂,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
A.用过量的Na2S2O3溶液除去底片上的AgBr时有Na3[Ag(S2O3)2]生成:Ag++2S2═[Ag(S2O3)2]3﹣
B.久置空气中的Na2S2O3溶液变质:S2H2O+2O2═22H+
C.用Na2S2O3溶液吸收工业尾气中足量的Cl2:S24Cl2+5H2O═28Cl﹣+10H+
D.向Na2S2O3溶液中滴加稀硫酸:S22H+═S↓+SO2↑+H2O
【分析】A.用过量的Na2S2O3溶液除去底片上的AgBr时有Na3[Ag(S2O3)2]生成;
B.久置空气中的Na2S2O3溶液变质,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硫酸钠;
C.用Na2S2O3溶液吸收工业尾气中足量的Cl2,生成硫酸钠、氯化钠和盐酸;
D.向Na2S2O3溶液中滴加稀硫酸,生成硫和二氧化硫。
【解答】解:A.用过量的Na2S2O3溶液除去底片上的AgBr时反应生成Na3[Ag(S2O3)2]和溴化钠,离子方程式为:,故A错误;
B.久置空气中的Na2S2O3溶液变质,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硫酸钠,离子方程式为:,故B正确;
C.用Na2S2O3溶液吸收工业尾气中足量的Cl2反应生成硫酸钠、氯化钠和盐酸,离子方程式为:,故C正确;
D.向Na2S2O3溶液中滴加稀硫酸反应生成硫和二氧化硫,离子方程式为:,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反应,侧重考查学生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的掌握情况,试题难度中等。
11.(3分)尿囊素(M)是优良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可刺激植物生长,对小麦、柑橘、水稻、蔬菜、大豆等均有显著增产效果,并有固果、催熟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M中含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B.M的分子式为C4H6N4O3
C.1ml M最多与3ml H2发生加成反应
D.M中σ键、π键数目之比为17:3
【分析】A.M中含C—C非极性键,其余为极性键;
B.分子中含4个C原子、6个H原子、4个N原子、3个O原子;
C.酰胺基与氢气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D.单键均为σ键,双键中含1个σ键和1个π键。
【解答】解:A.同种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非极性键,则M中含C—C非极性键,不同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极性键,其余为极性键,故A正确;
B.分子中含4个C原子、6个H原子、4个N原子、3个O原子,分子式为C4H6N4O3,故B正确;
C.酰胺基与氢气不能发生加成反应,则M不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故C错误;
D.单键均为σ键,双键中含1个σ键和1个π键,则M中σ键、π键数目之比为17:3,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有机物的结构、有机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选项C为解答的易错点,题目难度不大。
12.(3分)CO2的回收和利用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途径。在一恒容密闭反应器中充入体积之比为1:1的CO2和H2,发生反应:①CO2(g)+H2(g)⇌HCOOH(g) ΔH=+31.2kJ⋅ml﹣1,②CO2(g)+H2(g)⇌CO(g)+H2O(g) ΔH2=+41.2kJ⋅ml﹣1。在相同时间内,CO2的转化率、HCOOH的选择性[HCOOH的选择性100%]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温度高于673K时,主要发生反应②
B.温度低于673K时,HCOOH的选择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平衡时,再充入0.1mlCO2和0.1mlH2,再次达到平衡时,HCOOH的物质的量增大
D.673K下反应达到平衡时,CO2、HCOOH、CO的浓度之比为5:57:133
【分析】A.由图可知,温度高于673K时,CO2的转化率增大,HCOOH的选择性减小;
B.根据图像判断HCOOH的选择性与温度的变化关系;
C.按比列充入反应物,相当于增大压强;
D.设充入的CO2和H2各为1ml,673K下反应达到平衡时,CO2的转化率为95%,则剩余的CO2为1ml×(1﹣95%)=0.05ml,HCOOH的选择性为30%,则生成的HCOOH为1ml×95%×30%=0.285ml,生成的CO为1ml×95%×70%=0.665ml。
【解答】解:A.由图可知,温度高于673K时,CO2的转化率增大,HCOOH的选择性减小,主要发生反应②,故A正确;
B.由图可知,温度低于673K时,HCOOH的选择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B正确;
C.反应②为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反应①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按比列充入反应物,相当于增大压强,反应①正向移动,再次达到平衡时,HCOOH的物质的量增大,故C正确;
D.设充入的CO2和H2各为1ml,673K下反应达到平衡时,CO2的转化率为95%,则剩余的CO2为1ml×(1﹣95%)=0.05ml,HCOOH的选择性为30%,则生成的HCOOH为1ml×95%×30%=0.285ml,生成的CO为1ml×95%×70%=0.665ml,则CO2、HCOOH、CO的浓度之比为=0.05:0.285:0.665=10:57:133,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掌握外界条件改变对平衡的影响是解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13.(3分)香港城市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和深圳大学合作,证明了TiO2纳米片在酸性条件下具有本征差的析氢活性,展现出快速选择性地将硝酸根离子还原为氨的催化性能。下列有关装置放电过程(如图所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电子由a极经用电器流向b极
B.a极为负极,b极发生还原反应
C.b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8e﹣+6H2O═NH3↑+9OH﹣
D.a极质量减少2.60g时,双极膜中有0.08ml H+向a极区迁移
【分析】由图可知,a极上锌失电子生成锌离子,电极方程式为Zn﹣2e﹣=Zn2+,故a极为负极,b极为正极,b极上硝酸根离子还原为氨,电极反应式为8e﹣+6H2O═NH3↑+9OH﹣,发生还原反应,据此分析。
【解答】解:A.电子由负极经用电器流向正极,即电子由a极经用电器流向b极,故A正确;
B.a极上锌失电子生成锌离子,故a极为负极,b极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故B正确;
C.b极为正极,b极上硝酸根离子还原为氨,电极反应式为8e﹣+6H2O═NH3↑+9OH﹣,故C正确;
D.a极方程式为Zn﹣2e﹣=Zn2+,a极质量减少2.60g时,转移电子为2=0.08ml,阳离子移向正极,即双极膜中有0.08ml H+向b极区迁移,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为高频考点,把握原电池中正负极的判断、电极方程式的书写、离子的移动方向为解答的关键,明确原电池工作原理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14.(3分)FeTiO3常用于制备磁芯、磁盘和传感器等,它的晶胞(结构如图)为等轴晶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已知:晶胞参数为anm,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A.Fe2+的分数坐标为
B.氧离子构成正八面体形
C.Fe2+和Ti4+之间的距离为500apm
D.FeTiO3晶体密度为
【分析】A.根据图中已知的两个Ti原子的坐标(0,0,0)和(1,1,1),Fe2+在体心位置,分数坐标为(,,);
B.根据晶胞结构示意图,氧离子构成正八面体形;
C.Fe2+和Ti4+之间的距离为体对角线的;
D.根据晶胞结构示意图,晶胞中Fe2+个数为1,O2﹣个数为63,Ti4+的个数为81,晶胞中含一个FeTiO3,晶胞的质量为g,晶胞的体积为a3×10﹣21cm3,代入公式ρ可得晶胞的密度。
【解答】解:A.根据图中已知的两个Ti原子的坐标(0,0,0)和(1,1,1),Fe2+在体心位置,分数坐标为(,,),故A正确;
B.根据晶胞结构示意图,氧离子构成正八面体形,故B正确;
C.Fe2+和Ti4+之间的距离为体对角线的,即为anm,故C错误;
D.根据晶胞结构示意图,晶胞中Fe2+个数为1,O2﹣个数为63,Ti4+的个数为81,晶胞中含一个FeTiO3,晶胞的质量为g,晶胞的体积为a3×10﹣21cm3,晶体的密度为ρg•cm﹣3,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晶胞的计算,为高频考点,题目难度一般。
15.(3分)常温下,在含甲酸(HCOOH)、醋酸(HAc)浓度相等的混合液中滴加氨水,溶液中pX[pX=﹣lgX,、、]与pH关系如图所示。已知:HCOOH的酸性比HAc的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L1代表与pH的关系
B.常温下,Ka(HCOOH)=10﹣3.75
C.在HAc溶液中滴加氨水至Q点:c()=c(Ac﹣)=c(H+)=c(OH﹣)
D.上述反应中,最先生成HCOONH4
【分析】根据电离常数表达式可知,pX与pH关系式如下:,,根据图像数据可知,代表与pH的关系,L2代表与pH的关系,L3代表与pH的关系,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L1代表与pH的关系,故A正确;
B.由以上分析可知,故B正确;
C.由于Q点表示NH4Ac溶液,二者电离常数相等,即Q点对应溶液呈中性,离子浓度:,故C错误;
D.HCOOH比HAc的酸性强,在相同条件下,HCOOH优先与氨水发生中和反应生成HCOONH4,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13分)铬酸铅(PtCrO4)又称铬黄,是一种重要的黄色颜料,常用作橡胶、水彩、色纸的着色剂。
含铅废渣(主要成分是PbSO4和ZnO,还含Fe3O4、SiO2等)为原料制备铬酸铅的流程如图:
已知:①PbSO4不溶于硝酸。
②常温下,几种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82Pb位于周期表第 六 周期 ⅣA 族,基态铅原子最高能级上电子云轮廓图为 哑铃 形。
(2)“碱浸”中PbSO4转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已知:“酸浸”中6.3gHNO3作氧化剂时转移0.3ml电子。气体R在空气中的颜色变化为 由无色变为红棕色 。
(4)“酸浸”中铅元素浸出率与温度、硝酸浓度的关系如图所示。“酸浸”最佳条件为 60℃、2.0ml•L﹣1 。
(5)常温下,若测得“酸浸”后得到的溶液中c(Pb2+)=0.01ml•L﹣1,“除铁”中控制pH范围为 3≤pH<7 。c(Fe3+)≤1×10﹣5ml•L﹣1,则表明Fe3+已完全沉淀。
(6)“沉铬”中生成PbCr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分析】铅废渣加入氨水、碳酸铵进行碱浸并过滤,滤液中含ZnO转变生成的[Zn(NH3)4]2+,浸渣含有PbSO4转变生成的PbCO3以及Fe3O4、SiO2,浸渣加入硝酸酸浸,PbCO3转变为Pb(NO3)2、CO2,Fe3O4转变为Fe(NO3)3、同时产生NO,则R为CO2和NO,过滤得到难溶的含硅元素固体,向滤液1中加入KOH调节pH生成Fe(OH)3除去Fe3+,然后向滤液2中加入NaOH、K2Cr2O7生成PbCrO4沉淀。
【解答】解:(1)铅位于周期表第六周期ⅣA族,基态铅原子价电子排布式为6s26p2,最高能级上电子云轮廓图为哑铃形,
故答案为:六;ⅣA;哑铃;
(2)表中数据显示PbCO3比PbSO4更难溶,“碱浸”中PbSO4转化为PbCO3,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3)酸浸”中6.3gHNO3即0.1ml作氧化剂时转移0.3ml电子,N元素化合价降低3价,生成的NO与O2反应生成红棕色气体NO2,气体R在空气中由无色变为红棕色,
故答案为:由无色变为红棕色;
(4)图知60℃、2.0ml•L﹣1下进行“酸浸”铅元素浸出率最高,“酸浸”最佳条件为60℃、2.0ml•L﹣1,
故答案为:60℃、2.0ml•L﹣1;
(5)常温下,“除铁”时要使铁离子沉淀完全而防止铅离子沉淀,常温下,若测得“酸浸”后得到的溶液中c(Pb2+)=0.01ml•L﹣1,Ksp[Pb(OH)2]=c2(OH﹣)×c(Pb2+)=1.0×10﹣16,则c(OH﹣)=10﹣7ml•L﹣1,此时溶液pH=7,即应控制溶液的pH<7,c(Fe3+)≤1×10﹣5ml•L﹣1,则表明Fe3+已完全沉淀,Ksp[Fe(OH)3]=1.0×10﹣38=c3(OH﹣)×c(Fe3+)=c3(OH﹣)×1×10﹣5ml•L﹣1,则c(OH﹣)=1.0×10﹣11ml•L﹣1,此时溶液pH=3.0,应控制溶液的pH≥3,故“除铁”中控制pH范围为3≤pH<7,
故答案为:3≤pH<7;
(6)结合分析可知,“沉铬”中生成PbCr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电子排布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有关计算等知识,题目难度中等。
17.(14分)硫酸四氨合锌[Zn(NH3)4SO4•H2O]是一种重要的试剂,在工业上有重要的应用。某小组在实验室制备硫酸四氨合锌的步骤如下:
在仪器X内加入1.5gZnSO4、2.5g尿素(,过量)和5.0mL乙二醇(HOCH2CH2OH)及适量蒸馏水,油浴加热,控制温度在120℃以下回流。加热时溶液澄清,继续反应半小时有固体析出,再反应半小时,冷却,抽滤,用无水乙醇洗涤沉淀数次,在95℃下烘干产品。回答下列问题:
(1)尿素所含元素中,基态N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 (1) ;尿素易溶于水的原因是 尿素能和水分子之间形成分子间氢键 .
(2)冷凝管中进水口是 a (填“a”或“b”)。
(3)尿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NH2)2+H2O=2NH3↑+CO2↑ ;乙二醇的作用是 作溶剂 。
(4)加热“回流”时温度不宜高于120℃,其原因是 温度过高,氨挥发快,损失反应物;Zn2+水解生成Zn(OH)2 。
(5)烘干产品时宜选择的加热方式为 c (填标号)。
a.酒精灯直接加热
b.沙浴
c.水浴加热
(6)若最终得到1.976gZn(NH3)4SO4•H2O,则产率为 85.9% (保留3位有效数字)。
【分析】(1)N为7号元素,依据构造原理,基态N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尿素能和水分子之间形成分子间氢键,增大尿素的溶解性;
(2)冷凝管中水采用逆流方式;
(3)尿素水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氨气,反应方程式为CO(NH2)2+H2O=2NH3↑+CO2↑;乙二醇作溶剂;
(4)制备硫酸四氨合锌的过程中,加热“回流”时温度不宜高于120℃的原因是:若温度过高,尿素与水生成的NH3挥发快,易损失反应物,不利于硫酸四氨合锌的生成,且锌离子水解吸热,温度过高,锌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锌沉淀;
(5)98℃时烘干得到产品,直接加热温度高于98℃,导致失去结晶水;
(6)若最终得到1.976gZn(NH3)4SO4•H2O,起始在仪器X内加入1.5gZnSO4、2.5g尿素(,过量),可知产品的理论质量为g,据此计算即可。
【解答】解:(1)N为7号元素,依据构造原理,基态N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尿素能和水分子之间形成分子间氢键,增大尿素的溶解性,
故答案为:;尿素能和水分子之间形成分子间氢键;
(2)冷凝管中水采用逆流方式,所以a为进水口、b为出水口,
故答案为:a;
(3)尿素水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氨气,反应方程式为CO(NH2)2+H2O=2NH3↑+CO2↑;乙二醇作溶剂,降低硫酸四氨合锌Zn(NH3)4SO4•H2O的溶解度,
故答案为:CO(NH2)2+H2O=2NH3↑+CO2↑;作溶剂;
(4)制备硫酸四氨合锌的过程中,加热“回流”时温度不宜高于120℃的原因是:若温度过高,尿素与水生成的NH3挥发快,易损失反应物,不利于硫酸四氨合锌的生成,且锌离子水解吸热,温度过高,锌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锌沉淀,不利于硫酸四氨合锌的生成,
故答案为:温度过高,氨挥发快,损失反应物;Zn2+水解生成Zn(OH)2;
(5)98℃时烘干得到产品,直接加热温度高于98℃,导致失去结晶水,所以采用水浴加热,
故答案为:c;
(6)若最终得到1.976gZn(NH3)4SO4•H2O,起始在仪器X内加入1.5gZnSO4、2.5g尿素(,过量),可知产品的理论质量为g,故产品产率为100%≈85.9%,
故答案为:85.9%。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制备实验方案设计,为高考常见题型和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知识综合应用、根据实验目的及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实验基本操作能力及实验方案设计能力,综合性较强,注意把握物质性质以及对题目信息的获取与使用,难度中等。
18.(14分)我国科学家开发出了高效催化剂ZnZrOx,实现CO2催化还原合成乙烯和丙烯,反应原理如下:
Ⅰ.2CO2(g)+6H2(g)⇌CH2═CH2(g)+4H2O(g)ΔH1;
Ⅱ.3CO2(g)+9H2(g)⇌CH3CH═CH2(g)+6H2O(g)ΔH2。
回答下列问题:
(1)在周期表中,Cu和Zn相邻,二者中第二电离能与第一电离能之差较大的是 Cu (填“Cu”或“Zn”)。
(2)已知几种可燃物的燃烧热如下:
H2O(g)═H2O(l)ΔH=﹣44kJ•ml﹣1。则ΔH1= ﹣127.8 kJ•ml﹣1。
(3)在密闭容器中充入适量CO2和H2,发生上述反应。CO2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投料比η的关系如图1所示。代表CO2平衡转化率与投料比关系的曲线是 ① (填“①”或“②”),判断的依据是 其他条件不变,增大,CO2平衡转化率增大 。
(4)向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l CO2和5ml H2,同时发生反应Ⅰ和反应Ⅱ,测得单位时间内CO2的转化率与催化剂Cat1、Cat2及温度的关系如图2所示。
①某同学认为b点未达到平衡状态,他判断的依据是 该温度下,使用不同催化剂,CO2转化率还能增大 。
②Cat1作用下,温度高于400℃时,b→c过程中CO2转化率降低,可能的原因是 温度过高,Cat1活性降低 。
③400℃时,CO2转化率为75%,此时容器中H2O的物质的量为 1.5 ml。
(5)T℃时,在1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ml CO2和2.5ml H2,同时发生反应Ⅰ和反应Ⅱ,达到平衡时CO2转化率为50%,乙烯的选择性为50%。在该条件下反应Ⅰ的平衡常数K= 0.4 L3•ml﹣3。
提示:乙烯的选择性100%。
【分析】(1)Cu、Zn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d104s1、3d104s2,第一电离能较大的是Zn,较小的是 Cu,Cu+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d10,Zn+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d104s1,故第二电离能较大的是Cu,较小的是Zn;
(2)由表格可知①H2(g)O2(g)=H2O(l)ΔH=﹣285.8kJ/ml;②C2H4(g)+3O2(g)=2CO2(g)+2H2O(l)ΔH=﹣1411.0kJ/ml;③C3H6(g)O2(g)=3CO2(g)+3H2O(l)ΔH=﹣2058.0kJ/ml;④H2O(g)=H2O(l)ΔH=﹣44 kJ/ml;根据盖斯定律,①×6﹣②﹣4×④得到2CO2(g)+6H2(g)⇌CH2=CH2(g)+4H2O(g)ΔH1,则ΔH1=6×(﹣285.8kJ/ml)﹣(﹣1411.0kJ/ml)﹣4×(﹣44kJ/ml)=﹣127.8kJ/ml;
(3)代表CO2平衡转化率与投料比关系的曲线是①,故原因为:其他条件不变,增大,CO2平衡转化率增大;
(4)①达到平衡时,反应物转化率最大,且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则b点未达到平衡状态,判断依据是:该温度下,使用不同催化剂,CO2转化率还能增大;
②b点未达到平衡,b→c二氧化碳转化率却下降,说明反应速率降低了,可能的原因是温度过高,Cat1活性降低;
③根据反应I.2CO2(g)+6H2(g)⇌CH2=CH2(g)+4H2O(g),反应Ⅱ.3CO2(g)+9H2(g)⇌CH3CH=CH2(g)+6H2O(g)可知,反应中生成的H2O的物质的量是消耗的CO2的物质的量的2倍,故400℃时,CO2转化率为75%,此时容器中H2O的物质的量为2×1ml×75\%=1.5ml;
(5)T℃时,在1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ml CO2和2.5ml H2,同时发生反应Ⅰ和反应Ⅱ,达到平衡时CO2转化率为50%,根据C原子守恒可知:2n(C2H4)+3n(C3H6)=0.5ml,乙烯的选择性为50%,即n(C2H4)=n(C3H6),解得n(C2H4)=n(C3H6)=0.5ml,则:
2CO2(g)+6H2(g)⇌CH2=CH2(g)+4H2O(g)
变化量(ml)0.2 0.6 0.1 0.4
3CO2(g)+9H2(g)⇌CH3CH=CH2(g)+6H2O(g)
变化量(ml) 0.3 0.9 0.1 0.6
体积为1L,则平衡时c(C2H4)=0.1ml/L,c(H2O)1.0ml/L,同理可得c(H2)=1.0ml/L,c(CO2)=0.5ml/L,故在该条件下反应Ⅰ的平衡常数K进行计算。
【解答】解:(1)Cu、Zn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d104s1、3d104s2,第一电离能较大的是Zn,较小的是 Cu,Cu+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d10,Zn+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d104s1,故第二电离能较大的是Cu,较小的是Zn,综上所述,第二、一电离能之差较大的是铜,
故答案为:Cu;
(2)由表格可知①H2(g)O2(g)=H2O(l)ΔH=﹣285.8kJ/ml;②C2H4(g)+3O2(g)=2CO2(g)+2H2O(l)ΔH=﹣1411.0kJ/ml;③C3H6(g)O2(g)=3CO2(g)+3H2O(l)ΔH=﹣2058.0kJ/ml;④H2O(g)=H2O(l)ΔH=﹣44 kJ/ml;①×6﹣②﹣4×④得到2CO2(g)+6H2(g)⇌CH2=CH2(g)+4H2O(g)ΔH1,则ΔH1=6×(﹣285.8kJ/ml)﹣(﹣1411.0kJ/ml)﹣4×(﹣44kJ/ml)=﹣127.8kJ/ml,
故答案为:﹣127.8;
(3)代表CO2平衡转化率与投料比关系的曲线是①,故原因为:其他条件不变,增大,CO2平衡转化率增大,
故答案为:①;其他条件不变,增大,CO2平衡转化率增大;
(4)①达到平衡时,反应物转化率最大,且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则b点未达到平衡状态,判断依据是:该温度下,使用不同催化剂,CO2转化率还能增大,
故答案为:该温度下,使用不同催化剂,CO2转化率还能增大;
②b点未达到平衡,b→c二氧化碳转化率却下降,说明反应速率降低了,可能的原因是温度过高,Cat1活性降低,
故答案为:温度过高,Cat1活性降低;
③根据反应I.2CO2(g)+6H2(g)⇌CH2=CH2(g)+4H2O(g),反应Ⅱ.3CO2(g)+9H2(g)⇌CH3CH=CH2(g)+6H2O(g)可知,反应中生成的H2O的物质的量是消耗的CO2的物质的量的2倍,故400℃时,CO2转化率为75%,此时容器中H2O的物质的量为2×1ml×75\%=1.5ml,
故答案为:1.5;
(5)T℃时,在1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ml CO2和2.5ml H2,同时发生反应Ⅰ和反应Ⅱ,达到平衡时CO2转化率为50%,根据C原子守恒可知:2n(C2H4)+3n(C3H6)=0.5ml,乙烯的选择性为50%,即n(C2H4)=n(C3H6),解得n(C2H4)=n(C3H6)=0.5ml,则:
2CO2(g)+6H2(g)⇌CH2=CH2(g)+4H2O(g)
变化量(ml)0.2 0.6 0.1 0.4
3CO2(g)+9H2(g)⇌CH3CH=CH2(g)+6H2O(g)
变化量(ml) 0.3 0.9 0.1 0.6
体积为1L,则平衡时c(C2H4)=0.1ml/L,c(H2O)1.0ml/L,同理可得c(H2)=1.0ml/L,c(CO2)=0.5ml/L,故在该条件下反应Ⅰ的平衡常数K0.4L3•ml﹣3,
故答案为:0.4。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平衡的计算和反应热的计算,题目难度较大,掌握盖斯定律和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19.(14分)H是合成某药物的中间体,一种合成H的流程如下(Et为乙基,Ph为苯基),回答下列问题:
(1)A→B的反应类型是 取代反应 .
(2)H中含氧官能团是 酯基 (填名称)。
(3)有机物中N原子电子云密度越大,碱性越强。下列有机物碱性由弱到强排序为 dabc (填标号)。
(4)有机物y的作用是 吸收HCl,提高产率 .
(5)写出E→F的化学方程式: 。
(6)在C的同分异构体中,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结构简式为 或 (写一种)。
①能发生银镜反应;②1ml有机物最多能消耗2ml NaOH;③在核磁共振氢谱上峰的面积比为1:2:6。
(7)一种重要的有机物的合成路线如图(反应条件已略去),其中M和N的结构简式分别为 和 。
【分析】根据A、C的结构简式知,A和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B为CH3CHBrCOOH,B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C,C和Zn反应生成D,D发生加成反应然后发生水解反应生成E,E中酯基发生取代反应生成F,F中碳氧双键发生还原反应生成G,G发生取代反应生成H;
(7)发生酯化反应生成,则N为,CH3CH2CH2COOH和溴在红磷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M为,M发生水解反应生成N。
【解答】解:(1)A中氢原子被溴原子取代生成B,A→B的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
故答案为:取代反应;
(2)H中含氧官能团是酯基,
故答案为:酯基;
(3)Br、F原子为吸电子基团,导致N原子的电子云密度降低,且吸电子的能力:F>Br,甲基为推电子基团,导致N原子的电子云密度增大,有机物中N原子电子云密度越大,碱性越强,下列有机物碱性由弱到强排序为dabc,
故答案为:dabc;
(4)有机物y的作用是吸收HCl,提高产率,
故答案为:吸收HCl,提高产率;
(5)E→F的化学方程式:,
故答案为:;
(6)C为CH3CHBrCOOCH2CH3,C的同分异构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①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含有醛基;
②1ml有机物最多能消耗2ml NaOH,溴原子水解生成的HBr能和NaOH以1:1反应,符合条件的结构中含有一个HCOO—;
③在核磁共振氢谱上峰的面积比为1:2:6,含有两个等效的甲基,符合条件的结构简式为或,
故答案为:或;
(7)通过以上分析知,M、N分别为、,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合成,为高频考点,把握官能团的变化、碳原子数变化、有机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有机物性质的应用,题目难度中等。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4/12/23 16:47:21;用户:试用;邮箱:sygzkm@xyh.cm;学号:60770330选项
A
B
C
D
文物
名称
先锋煲(陶)
翔鹭纹铜鼓
弦纹玻璃杯
六棱柱形水晶穿珠
选项
物质性质
原理分析
A
冰醋酸不导电,醋酸溶液能导电
冰醋酸中没有能自由移动的离子,醋酸溶液中有能自由移动的离子
B
FCH2COOH的酸性比ClCH2COOH的强
FCH2COOH的摩尔质量小于ClCH2COOH
C
甲酸的沸点高于二甲醚(CH3OCH3)
甲酸的范德华力大于二甲醚
D
油漆易溶于甲苯,不溶于水
甲苯是非极性溶剂,水是极性溶剂,油漆是极性大的物质
选项
操作
目的
A
取适量Fe(NO3)2晶体溶于浓硝酸中,加水稀释到指定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刻度的Fe(NO3)2溶液
B
用碱式滴定管盛装KMnO4标准溶液,滴定草酸溶液
测定草酸溶液浓度
C
向75%的酒精中加入钠粒
证明75%的酒精中含水
D
向0.1ml⋅L﹣1NaCl溶液中先滴加少量0.1ml⋅L﹣1AgNO3溶液,振荡后再滴加少量0.1ml⋅L﹣1 KI溶液
证明:Ksp(AgCl)>Ksp(AgI)
电解质
PbCO3
PbSO4
PbCrO4
Pb(OH)2
Fe(OH)3
Ksp
8×10﹣14
1.6×10﹣8
2.8×10﹣13
1.0×10﹣16
1.0×10﹣38
物质
H2(g)
C2H4(g)
C3H6(g)
燃烧热(ΔH)/(kJ•ml﹣1)
﹣285.8
﹣1411.0
﹣2058.0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B
C
C
D
A
A
C
A
D
A
C
题号
12
13
14
15
答案
D
D
C
C
选项
A
B
C
D
文物
名称
先锋煲(陶)
翔鹭纹铜鼓
弦纹玻璃杯
六棱柱形水晶穿珠
选项
物质性质
原理分析
A
冰醋酸不导电,醋酸溶液能导电
冰醋酸中没有能自由移动的离子,醋酸溶液中有能自由移动的离子
B
FCH2COOH的酸性比ClCH2COOH的强
FCH2COOH的摩尔质量小于ClCH2COOH
C
甲酸的沸点高于二甲醚(CH3OCH3)
甲酸的范德华力大于二甲醚
D
油漆易溶于甲苯,不溶于水
甲苯是非极性溶剂,水是极性溶剂,油漆是极性大的物质
选项
操作
目的
A
取适量Fe(NO3)2晶体溶于浓硝酸中,加水稀释到指定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刻度的Fe(NO3)2溶液
B
用碱式滴定管盛装KMnO4标准溶液,滴定草酸溶液
测定草酸溶液浓度
C
向75%的酒精中加入钠粒
证明75%的酒精中含水
D
向0.1ml⋅L﹣1NaCl溶液中先滴加少量0.1ml⋅L﹣1AgNO3溶液,振荡后再滴加少量0.1ml⋅L﹣1 KI溶液
证明:Ksp(AgCl)>Ksp(AgI)
电解质
PbCO3
PbSO4
PbCrO4
Pb(OH)2
Fe(OH)3
Ksp
8×10﹣14
1.6×10﹣8
2.8×10﹣13
1.0×10﹣16
1.0×10﹣38
物质
H2(g)
C2H4(g)
C3H6(g)
燃烧热(ΔH)/(kJ•ml﹣1)
﹣285.8
﹣1411.0
﹣2058.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辽宁省辽阳市2024年高考化学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辽宁省辽阳市2024年高考化学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辽宁省辽阳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化学试卷(含答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推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