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备战2025年学考】高中生物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总复习(全国通用)模拟题+专题训练(知识梳理)
学考模拟测试卷02-2025年高中生物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总复习(全国通用)
展开
这是一份学考模拟测试卷02-2025年高中生物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总复习(全国通用),文件包含学考模拟测试卷02原卷版docx、学考模拟测试卷02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1.生命系统存在着不同的结构层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B.单细胞生物只有细胞层次
C.植物的叶属于系统层次
D.地球上所有生物构成生物圈
【答案】A
【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其中植物没有系统这一层次;单细胞生物没有组织、器官和系统这些层次,单细胞生物的一个细胞既是一个细胞,又是一个体。
【详解】A、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命系统,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A正确;
B、对单细胞生物来说,一个细胞就是一个个体,单细胞生物既有细胞层次,又有个体层次,B错误;
C、植物无系统层次,植物的叶属于器官层次,C错误;
D、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与他的无机环境相互形成的统一整体,地球上所有生物构成群落,D错误。
故选A。
2.英国医生塞达尼·任格在对离体蛙心进行的实验中发现,用不含钙的生理盐水灌注蛙心,其收缩不能维持;用含有少量钙和钾的生理盐水灌注时,蛙心可持续跳动数小时。实验说明钙盐和钾盐( )
A.对于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有着重要作用
B.是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
C.为蛙心细胞提供能量,使得蛙心可持续跳动
D.对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答案】D
【分析】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其生理作用有:(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Ca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3)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细胞的形态。
【详解】无机盐不是能源物质,不能为蛙心的持续跳动提供能量,由题意知,对离体蛙心进行实验时,用不含钙和钾的生理盐水灌注蛙心,收缩不能维持;用含少量钙和钾的生理盐水灌注时,蛙心可持续跳动数小时,说明含钙和钾的生理盐水对于维持蛙的心跳具有重要作用,这说明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3.形成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层次,从小到大依次是( )
①氨基酸;②C、H、O、N等元素;③氨基酸脱水缩合;④一条或几条肽链接在一起;⑤多肽;⑥蛋白质
A.②→①→③→④→⑥→⑤B.①→②→③→④→⑤→⑥
C.②→①→⑥→③→④→⑤D.②→①→③→⑤→④→⑥
【答案】D
【分析】形成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层次,从小到大依次是:由C、H、O、N等元素构成氨基酸,氨基酸分子之间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一条或几条肽链盘曲折叠连接在一起,形成具有空间结构的蛋白质。
【详解】形成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层次,从小到大依次是:由C、H、O、N等元素构成氨基酸,氨基酸分子之间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一条或几条肽链盘曲折叠连接在一起,形成具有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因此,形成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层次,从小到大依次是②→①→③→⑤→④→⑥,D正确。
故选D。
4.所有细胞均具有的结构是( )
A.细胞壁B.细胞膜C.液泡D.高尔基体
【答案】B
【分析】细胞结构可以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DNA等,这反应了细胞的统一性,识记细胞结构的统一性和差异性是本题的解题关键。
【详解】A、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因此细胞壁不是细胞均有的结构,A错误;
B、细胞膜是细胞的边界,所有细胞均含有细胞膜,B正确;
C、液泡是高等成熟植物细胞中含有的,其它细胞一般不具有液泡,C错误;
D、高尔基体是真核细胞具有的,原核细胞没有高尔基体,D错误。
故选B。
5.细胞核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关于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核具有双层膜结构
B.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C.细胞核是细胞代谢中心
D.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答案】C
【分析】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1)结构:
①核膜: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②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③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④染色质: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真核细胞中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2)功能: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DNA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详解】A、细胞核最外层是核膜,核膜是双层膜结构,A正确;
B、细胞核中有DNA,DNA上储存着遗传信息,因此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B正确;
C、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细胞质基质是细胞代谢中心,C错误;
D、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D正确。
故选C
6.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的实验中,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图中所示细胞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制作临时装片时,需要按压使细胞分散
B.①是细胞壁,具有选择透性
C.②是细胞溶胶,此时其浓度可能大于③
D.③是细胞液,整个过程中其颜色呈现浅→深→浅的变化
【答案】D
【分析】1、分析图可知,①是细胞壁,②是细胞壁和细胞膜之间的空隙,③是细胞液。
2、图中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存在情况可能是处于平衡状态,细胞液与外界溶液浓度相等;或者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或者正在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
【详解】A、制作临时装片时,取的是单层细胞,不需要按压使细胞分散,A错误;
B、①是细胞壁,它具有全透性,B错误;
C、②是细胞壁与细胞膜之间的间隙,不是细胞溶胶;③所指的是细胞液,图中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如果处于平衡状态,细胞液与外界溶液浓度相等;如果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如果正在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故③所指的细胞液浓度可能大于②,C错误;
D、③所指的是细胞液,实验过程是细胞先发生质壁分离,后又发生质壁分离复原,整个过程中可以看到细胞内的紫色发生浅→深→浅的变化,D正确。
故选D。
7.变形虫既能通过胞吞摄取水中的有机物颗粒等食物,又能通过胞吐排出食物残渣和废物,从而实现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下列有关胞吞和胞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胞吞和胞吐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
B.胞吞和胞吐过程需要膜上蛋白质的参与
C.在物质跨膜运输中,胞吞和胞吐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D.细胞内合成的分泌蛋白通过胞吐的方式运输到细胞外
【答案】A
【分析】胞吞胞吐是大分子的进出细胞的方式,比如蛋白质的分泌等,胞吞胞吐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详解】A、胞吞和胞吐是大分子的进出细胞的方式,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A错误;
B、胞吞和胞吐过程需要膜上蛋白质的识别,完成膜的融合,B正确;
C、在物质跨膜运输中,胞吞和胞吐是大分子的进出细胞的方式,是普遍存在的现象,C正确;
D、细胞内合成的分泌蛋白属于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胞吐的方式运输到细胞外,D正确。
故选A。
8.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叶绿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
B.叶绿体的内膜面积巨大,利于吸收光能
C.光合作用释放的O2中氧元素来自CO2
D.影响光反应的因素不会影响暗反应
【答案】A
【分析】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NADPH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NADP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
【详解】A、叶绿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A正确;
B、叶绿体类囊体堆叠形成基粒,增大膜面积,利于吸收光能,B错误;
C、光合作用释放的O2中氧元素来自H2O,C错误;
D、光反应和暗反应在物质和能量上存在紧密联系,影响光反应的因素会通过对光反应的影响进而影响暗反应,D错误。
故选A。
9.下列关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TP中A表示腺嘌呤
B.剧烈运动时,ATP含量明显下降
C.ATP水解需要吸收能量
D.ATP可以为主动运输提供能量
【答案】D
【分析】ATP中文名称叫腺苷三磷酸,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特殊的化学键。ATP为直接能源物质,在体内含量不高,可与ADP在体内迅速转化。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相联系。
【详解】A、ATP 中的“A”代表的是腺苷,A错误;
B、ATP与ADP的含量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中ATP与ADP的相互转化速度加快,ATP与ADP的比值相对稳定,B错误;
C、ATP的水解常与吸能反应相联系,ATP水解释放能量,C错误;
D、ATP作为直接能源物质,可以为主动运输提供能量,D正确。
故选D。
10.下列关于人体细胞有氧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细胞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B.人体细胞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线粒体
C.人体细胞有氧呼吸三个阶段都需要氧气的参与
D.人体细胞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与前两个阶段密不可分
【答案】D
【分析】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
【详解】AB、人体细胞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第一阶段)和线粒体(第二、三阶段),AB错误;
C、人体细胞有氧呼吸只有第三阶段需要氧气的参与,C错误;
D、人体细胞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与前两个阶段密不可分,D正确。
故选D。
11.哺乳动物红细胞的部分生命历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造血干细胞分裂旺盛,细胞中线粒体含量丰富
B.幼红细胞中蛋白质种类与造血干细胞相同
C.网织红细胞基因表达程度显著降低
D.成熟红细胞分化程度高,无全能性
【答案】B
【分析】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详解】A、造血干细胞分裂旺盛,需要能量较多,细胞中线粒体含量丰富,A正确;
B、由于细胞分化程度不同,幼红细胞中蛋白质种类与造血干细胞不完全相同,B错误;
C、网织红细胞不具有细胞核,基因表达程度显著降低,C正确;
D、成熟红细胞分化程度高,由于没有细胞核,因此无全能性,D正确。
故选B。
12.如图是某生物体细胞正常有丝分裂某时期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①、②是由同一条染色质复制而来
B.该图所示为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后期
C.该细胞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有8条染色体
D.着丝粒未分裂时,③、④是姐妹染色单体
【答案】B
【分析】如图是某生物体细胞正常有丝分裂某时期的示意图,着丝点(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离形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加倍,该图为有丝分裂后期。
【详解】A、着丝粒(着丝点)未分裂时,①与②是非姐妹染色单体,且大小不同,故①、②不是由同一条染色质复制而来的,A错误;
B、图示细胞着丝点(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离形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加倍,该图为有丝分裂后期,B正确;
C、该细胞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有4条染色体,C错误;
D、着丝粒(着丝点)未分裂时,③和④是非姐妹染色单体,D错误。
故选B。
13.在胎儿手的发育过程中,五个手指最初是连在一起的,像一把铲子,后随着指间的细胞自动死亡,才发育为成形的手指。指间细胞自动死亡的过程属于( )
A.细胞分裂B.细胞衰老
C.细胞坏死D.细胞凋亡
【答案】D
【分析】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详解】人胚胎发育过程中,最初愈合在一起的五个手指随着指间细胞的自动死亡而分开,这种细胞的自动死亡受基因控制,属于细胞凋亡,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4.大豆的豆荚颜色有黑色和棕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纯合黑色大豆与纯合棕色大豆杂交,F1表现为黑色。则F1自交所得F2中棕色与黑色的比例为( )
A.1:1B.3:1C.1:3D.15:1
【答案】C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大豆的豆荚颜色有黑色和棕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设相关基因是A/a,纯合黑色大豆与纯合棕色大豆杂交,F1表现为黑色,说明黑色是显性,亲本为AA×aa,子一代是Aa,F1自交所得 F2中A-:aa=3:1,棕色与黑色的比例为1:3,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5.下列关于遗传学中一些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根据测交实验结果可推测亲本产生配子的类型及比例
B.子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
C.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的基因即为等位基因
D.豌豆杂交实验中,出现F2的性状分离比的条件之一是雌雄配子数接近
【答案】A
【分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详解】A、根据测交结果可推测被测个体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如子代出现性状比为1:1,说明被测个体产生两种配子,比例为1:1,A正确;
B、性状分离是指在杂合子自交子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B错误;
C、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的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即为等位基因,如A与a,C错误;
D、F1形成的雌、雄配子的数目不相等,其中雄配子数目要远多于雌配子,D错误。
故选A。
16.如图是精原细胞或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过程的示意图。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 )
A.减数分裂ⅠB.减数分裂Ⅱ
C.减数分裂Ⅰ和ⅡD.减数分裂Ⅰ或Ⅱ
【答案】A
【分析】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的生物产生生殖细胞时,从原始生殖细胞发展到成熟生殖细胞的过程。这个过程中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本物种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一半。
【详解】精原细胞或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减数分裂Ⅰ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分裂Ⅱ发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由此可知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分裂Ⅰ,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7.玉米体细胞中有20条染色体,经过减数分裂后,卵细胞中染色体的条数是( )
A.5B.10C.20D.40
【答案】B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有丝分裂过程。
【详解】玉米体细胞中有20染色体,经过减数分裂后,卵细胞中含有10条染色体,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8.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一种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某家族中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系谱图,如图所示。已知男性患者Ⅲ-2个体的基因型为XDY,其致病基因来自Ⅰ代中的( )
A.Ⅰ-1B.Ⅰ-2C.Ⅰ-3D.Ⅰ-4
【答案】D
【分析】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属于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发病特点是女患者多于男患者;世代相传;“男病母女病,女正父子正”,即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均患病,正常女子的父亲和儿子都正常。
【详解】分析系谱图可知,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属于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Ⅲ-2个体的基因型为XDY,其致病基因XD来自Ⅱ-2,而Ⅱ-2致病基因XD来自Ⅰ-4,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9.下图为DNA分子的部分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DNA的基本单位是由①②④构成的脱氧核苷酸
B.④和⑥之间有三个氢键,可能是碱基对C-G
C.①和②交替连接排列在DNA外侧,构成DNA的基本骨架
D.DNA和RNA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在于②和④的不同
【答案】A
【分析】DNA分子一般为双螺旋结构,有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反向平行构成,DNA分子的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排列位于外侧,构成DNA的基本骨架,碱基对位于内侧,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决定了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详解】A、DNA的基本单位是由②③④构成的脱氧核苷酸,A错误;
B、两条链之间的碱基配对方式为A与T配对,G与C配对,G与C间有三个氢键,B正确;
C、DNA分子的①磷酸和②脱氧核糖交替排列位于外侧,构成DNA的基本骨架,碱基对位于内侧,C正确;
D、DNA和RNA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在于②五碳糖和④含氮碱基的不同,D正确。
故选A。
20.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其中用32P和35S分别标记的是大肠杆菌的( )
A.DNA、蛋白质B.蛋白质、DNAC.蛋白质、RNAD.RNA、蛋白质
【答案】A
【分析】T2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详解】T2噬菌体的结构包括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其中P是DNA特有元素,S是蛋白质的特征元素,故用32P标记的大肠杆菌的DNA,35S标记的大肠杆菌的蛋白质,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1.科学家在研究某种小鼠毛色的遗传时发现,纯合黄色小鼠(AvyAvy)与黑色小鼠(aa)杂交,F1(Avya)中小鼠的体色表现为介于黄色和黑色之间的一系列过渡类型。进一步研究发现,F1中不同体色小鼠的Avy基因碱基序列相同,但有不同程度的甲基化现象,甲基化程度越高,Avy基因的表达受到的抑制越明显。F1小鼠体色的表现属于( )
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
C.表观遗传D.染色体结构变异
【答案】C
【分析】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
【详解】由题干信息可知,F1(Avya)中小鼠的体色表现为介于黄色和黑色之间的一系列过渡类型,F1中不同体色小鼠的Avy基因碱基序列相同,但有不同程度的甲基化现象,甲基化程度越高,Avy基因的表达受到的抑制越明显。F1小鼠体色的表现属于表观遗传,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2.利福平可抑制细菌RNA聚合酶的活性,该作用直接影响的过程是( )
A.DNA复制B.转录C.RNA复制D.翻译
【答案】B
【分析】RNA聚合酶参与DNA的转录过程。
【详解】A、DNA复制过程与解旋酶,DNA聚合酶等相关,不需要使用RNA聚合酶,A错误;
B、RNA聚合酶能够催化DNA利用游离的核糖核苷酸转录形成RNA,利福平能够抑制RNA聚合酶的活性,故直接作用于转录的过程,B正确;
C、RNA复制用RNA复制酶,与RNA聚合酶无关,C错误;
D、翻译过程主要由核糖体中的rRNA催化,与RNA聚合酶无关,D错误。
故选B。
23.下列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中,属于物理因素的是( )
A.X射线B.亚硝酸盐C.碱基类似物D.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
【答案】A
【分析】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导致基因突变的外因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
【详解】A、X射线属于诱导基因突变的物理因素,A正确;
B、亚硝酸盐属于诱导基因突变的化学因素,B错误;
C、碱基类似物属于诱导基因突变的化学因素,C错误;
D、病毒属于诱导基因突变的生物因素,D错误。
故选A。
24.研究表明,细胞色素c是细胞中普遍含有的一种蛋白质分子,但在不同生物中,其氨基酸序列存在差异,这可以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 ( )
A.化石证据B.比较解剖学证据
C.胚胎学证据D.分子生物学证据
【答案】D
【分析】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等,化石是指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
【详解】比较不同生物与人的细胞色素c氨基酸序列的差异可为生物进化提供的证据属于细胞和分子水平的证据,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25.桦尺蛾的体色有黑色和浅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初始,某地区桦尺娥栖息的树干多为浅色,桦尺蛾几乎都是浅色,后来,工厂排出的煤烟使树干逐渐变黑,推测黑色个体的比例和控制黑色基因的频率将分别会( )
A.升高,升高B.降低,降低C.升高,降低D.降低,升高
【答案】A
【分析】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颜色相似,从而不易被敌害发现,利于其避敌和捕食,这种体色叫做保护色,工业污染之后,黑色型桦尺蛾的体色对其本身来说是一种保护色;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在工业污染区黑色型桦比例较高,这说明黑色型对工业污染区的环境的颜色是适应的。
【详解】后来由于桦尺蛾栖息地变成黑褐色,利用黑色型个体生存,推测黑色个体的比例上升,导致黑色基因的频率升高,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0分。
26(除特殊说明外,每空2分,共16分)图一为细胞内某些膜结构的局部示意图,图二表示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的过程示意图。①~⑧表示细胞结构。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大多来自图一中的 (填序号),在植物细胞中,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还有 (填序号)。
(2)③ 的膜是双层不连续膜,其内行使遗传功能的结构是 。
(3)科学家运用 法追踪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过程,发现其依次经过的膜结构有 → →细胞膜(填名称),此过程中⑥的主要作用是 。
【答案】(1) ① ②
(2) 细胞核 染色体
(3)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或同位素示踪) 内质网 高尔基体 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
【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题图分析,①为线粒体,②为叶绿体,③为核膜,④为内质网,⑤为核糖体,⑥为高尔基体,⑦为细胞膜,⑧为囊泡。
【详解】(1)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大多来自图一中的①线粒体,因为线粒体是细胞中动力工厂,在植物细胞中,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还有叶绿体②,叶绿体是细胞中光合作用的场所,是细胞中的养料制造车间。
(2)③是核膜,该膜是双层膜且不连续,其中有染色体,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DNA,因此,细胞核内行使遗传功能的结构是染色体。
(3)科学家运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或同位素示踪)法追踪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过程,发现其依次经过的膜结构有④内质网→⑥高尔基体→细胞膜(填名称),此过程中⑥高尔基体的主要作用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因此高尔基体在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
27(除特殊说明外,每空2分,共12分)下列是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简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方形框代表细胞的 (结构)。
(2)A图中染色体数目为 条。
(3)B图代表的时期是 ,该时期最主要的变化是 。
(4)着丝粒一分为二的时期是 (填字母),观察染色体最好的时期是 (填字母)。
【答案】(1)细胞壁
(2)8
(3) 前期 染色体出现,核膜和核仁逐渐消失,纺锤体形成,染色体散乱分布于纺锤体中央
(4) A C
【分析】根据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和图形分析可知,A~D分别的是有丝分裂的后期、前期、中期和末期。
【详解】(1)在植物细胞的结构模式图中,方框代表的是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2)据图分析,图A细胞中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含有的染色体是8条。
(3)图B中的染色体散乱排列,所以属于有丝分裂前期,该时期的主要变化是染色体出现,核膜和核仁逐渐消失,纺锤体形成,染色体散乱分布于纺锤体中央。
(4)着丝粒一分为二发生于有丝分裂后期,即A图;有丝分裂中期时染色体整齐的排在赤道板平面上,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即C图。
28(除特殊说明外,每空2分,共10分)半乳糖血症是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的遗传病。下图为一个半乳糖血症的家族系谱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半乳糖血症由 性基因控制,该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
(2)II2的基因型是 。II1和II2再生一个正常小孩的概率是 (概率用分数表示)。
(3)调查发现,该地区正常人群中半乳糖血症基因携带者概率为2%,若II4和II5生一正常小孩,则该小孩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 (概率用分数表示)。
【答案】(1) 隐 常
(2) Aa 3/4
(3)101/299
【分析】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特点:(1)男患者多于女患者;(2)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
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其发病特点:(1)女患者多于男患者;(2)世代相传。
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
4、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
【详解】(1)II1和II2均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病的女儿,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II2不患病,但是其女儿患病说明II1和II2是杂合子即基因型为Aa,则II1和II2再生一个正常小孩的概率是A-为3/4。
(3)由于II3患病,则其亲本Ⅰ1和Ⅰ2的基因型为Aa,表现正常则II4为1/3AA、2/3Aa,正常人群中半乳糖血症基因携带者概率为2%,II5正常,则II4和II5结婚其后代生育表现型正常的孩子的概率是1-(2%×2/3×1/4)=1-1/300=299/300,生育携带者孩子的概率是2/3×1/100+1/3×99/100=101/300,则正常孩子中携带者的概率为101/300÷299/300=101/299。
29(除特殊说明外,每空2分,共12分)一万多年前,某地有通过纵横交错的小溪流连接起来的许多湖泊,如图用甲、乙、丙、丁表示。湖中有不少鳉鱼。后来小溪流渐渐消失,形成了若干个独立的湖泊,变化如图1。
(1)现在,有人将四个湖泊中的一些鳉鱼混合养殖,结果发现:
①甲、乙两湖泊的鳉鱼杂交后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说明两湖泊鳉鱼之间存在 ,这标志 的形成。
②丙、丁两湖泊的鳉鱼杂交后产生大量后代,具有正常生殖能力且存在一定的性状差异,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遗传”“物种”“生态系统”)多样性。
(2)丙湖泊中的鳉鱼细胞中某对染色体上有一对等位基因A和a,假设该种群内无突变,且个体间自由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图2为某段时间内,种群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则该种群在Y2—Y3时间段内a基因频率的变化是 (“上升”“下降”),Y3—Y4时间段内该种群中a基因频率为 。
(3)在鳉鱼进化过程中, 为进化提供原材料(1分), 决定进化方向(1分)。
【答案】(1) 生殖隔离 新物种 遗传
(2) 下降 0.1(或10%)
(3) 突变和基因重组 自然选择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种群是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种群中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叫基因库;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物进化是共同进化;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形成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详解】(1)①甲、乙两湖泊的鳉鱼杂交后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说明两湖泊鳉鱼之间存在生殖隔离,这标志新物种的形成。
②丙、丁两湖泊的鳉鱼杂交后产生大量后代,说明他们属于同一个物种,子代之间存在一定的性状差异,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基因多样性。
(2)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图2在Y2—Y3时间内,种群A基因频率在升高,则a基因频率的变化是下降。在Y3-Y4时间段内该种群中A基因频率为0.9,则a基因频率为0.1(或10%)。
(3)在鳉鱼进化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进化方向。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必修2 综合测试卷-2025年高中生物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总复习(全国通用),文件包含必修2综合测试卷原卷版docx、必修2综合测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必修1 综合测试卷-2025年高中生物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总复习(全国通用),文件包含必修1综合测试卷原卷版docx、必修1综合测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学考模拟测试卷01-2025年高中生物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总复习(全国通用),文件包含学考模拟测试卷01原卷版docx、学考模拟测试卷01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