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商洛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期末统测地理地理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陕西省商洛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期末统测地理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1。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煤层为植物遗体经复杂的生物化学作用、地质作用转变而成的层状固体。受古构造、古地理及古气候条件制约,在整个地质历史时期,全球范围内有三个主要成煤期。如图为我国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区侏罗纪八道湾组某煤层剖面结构图。完成下面小题。
1. 该煤层的主要成煤生物最可能是( )
A. 蕨类植物 B. 藻类植物 C. 被子植物 D. 裸子植物
2. 除了图示成煤期外,下列地质时期也是全球主要成煤期的是( )
A. 前寒武纪 B. 早古生代 C. 晚古生代 D. 第四纪
3. 图示稳定厚煤层以上两个地层时期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区的环境是( )
A. 气候暖湿 B. 汪洋一片 C. 冰川覆盖 D. 风沙肆虐
【答案】1. D 2. C 3. A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材料“图为我国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区侏罗纪八道湾组某煤层剖面结构图”可知,该煤层为侏罗纪时沉积的,侏罗纪时为裸子植物时代,故主要成煤生物为裸子植物,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全球主要的成煤期有晚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的第三纪(古近纪和新近纪),ABD错误,C正确;故选C。
【3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稳定厚煤层以上两个地层时期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区主要以河道沉积和叠置主河道为主,说明该地为陆地环境,B错误;且河流地区以流水作用为主,气候暖湿,A正确,CD错误;故选A。
萤火虫水洞位于山东临沂市沂水县城西南19km处,洞内地下暗河众多。下图示意萤火虫水洞地下结构及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萤火虫水洞在形成过程中( )
A.洞内水量越多,发育速度越慢 B. 岩石裂隙越多,发育速度越慢
C.气温越高,发育速度越快 D. 可溶岩石少,发育速度快
5. 萤火虫水洞的地貌类型为( )
A. 海岸地貌 B. 风蚀地貌 C. 冰川地貌 D. 喀斯特地貌
【答案】4. C 5. D
【解析】
【4题详解】
结合图中信息可知,萤火虫水洞发育于可溶性岩石的石灰岩地区;洞内水量越多,水的溶蚀作用越强烈,发育速度越快,A错误;岩石裂隙越多,有利于水的溶蚀,发育速度越快的,B错误;气温越高,发育速度越快,C正确;可溶性岩石越多,发育速度越快,D错误。故选C。
【5题详解】
结合图中信息可知,萤火虫水洞发育于可溶性岩石的石灰岩地区,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通过流水溶蚀作用而成,D正确;海岸地貌是海水侵蚀作用而成,A错误;风蚀地貌是由于风力作用而成,B错误;冰川地貌是由于冰川作用而成,C错误。故选D。
2023年暑假期间,我国南方某中学课外实践活动课堂中对家乡一湖泊的大型湖心岛进行考察。考察时学生们乘坐的船只为人工动力,航速较慢。白天登岛航行途中,学生们携带的旗帜始终飘向东北方向(不考虑大尺度空间背景风),船只为顺风航行。下图示意该湖心岛的位置,a、b、c、d是设计的四条登岛航线。完成下面小题。
6. 学生选择的航线最可能是图中的( )
A. a B. b C. c D. d
7. 下列图中符合湖心岛近地面气压场或气温场的是( )
A. B.
C. D.
8. 此次课外实践活动中最可能发生的是( )
A. 夜晚露营地风向为东南风 B. 白天爬山旗帜向山谷飘
C. 6时露营地旗帜飘扬高度最高 D. d航线白天归途为逆风
【答案】6. C 7. C 8. D
【解析】
【6题详解】
根据材料,船只为顺风航行,旗帜始终飘向东北方向,说明风向为西南风,则船只应该从西南驶向湖心岛,C正确,ABD错误;故选C。
【7题详解】
白天,岛屿相对海洋升温快,气温较海洋高,等温面应该在湖心岛向上凸,A错误;白天湖心岛温度较高,空气膨胀上升,相对海面形成低压,等压面应当向下凹,B错误;夜晚,岛屿相对海洋降温快,气温较海洋低,等温面应该在湖心岛向下凹,C正确;夜晚湖心岛温度较低,空气收缩下沉,相对海面形成高压,等压面应当向上凸,D错误;故选C。
【8题详解】
夜晚湖心岛温度较低,气压较高,风从岛屿吹向四周海洋,结合图中露营地位于岛屿东南部,则风从西北吹向东南,为西北风,A错误;白天爬山,山坡较山谷气温高,空气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风从山谷吹向山坡,旗帜飘向山坡,B错误;露营地旗帜飘扬高度最高时应该是当地温度最高,盛行上升气流之时,在午后左右,而不是6点,C错误;根据上题可知,白天湖心岛气温较高,气压较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所以白天归途是离开岛屿,为逆风,D正确;故选D。
游泳是我国沿海居民比较喜欢的一项体育运动。一般而言,海域水温为24~26℃、海面风速较小的海域最适宜游泳。下图示意我国某沿海地区7月份某日海域等温线和等压线分布,甲、乙、丙、丁为该海域的四个海滨浴场。完成下面小题。
9.图示海域水温( )
A. 甲、乙浴场可能相等 B. 河口处最低
C. 甲浴场明显高于丁浴场 D. 向东南方向逐渐升高
10. 图示时刻,沿海风浪最大的区域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1. 图示时刻,最适宜游泳的海滨浴场为(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9. A 10. A 11. B
【解析】
【9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海域与乙海域水温是24-26℃,A正确;河口处水温最高,B错误;丁浴场明显高于甲浴场,C错误;向东南方向逐渐降低,D错误;故选A。
【10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等压线在甲区域最密集,故风力最大,沿海风浪最大,故选A。
【11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一般而言,海域水温为24~26℃、海面风速较小的海域最适宜游泳。图中乙地等压线稀疏,风速小,温度为24~26℃,故选B。
我国祁连山东南端位于半湿润区向干旱区过渡地带,受地形对水汽抬升作用的影响,不同海拔土壤有机质含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下表示意祁连山东南端山地北坡土壤垂直分布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该山地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在空间分布上( )
A. 高山带最少 B. 中高山带最多
C. 降水越多,含量越少 D. 海拔越高,含量越少
13. 与山麓带相比,中高山带表层土壤( )
A. 肥力条件较差 B. 有机质分解速度较快
C. 水分含量较少 D. 有机质积累条件较好
14. 该山地的植被群落( )
A. 中高山带植被结构较复杂 B. 高山带无任何植被分布
C. 高山带多高大乔木植被 D. 山麓带植被类型、数量多
【答案】12. B 13. D 14. A
【解析】
【12题详解】
结合图表信息可知,该山体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在空间分布上:随着海拔的升高,先升高,然后降低;在中高山处,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山麓地带有机质含量最少,B正确,排除AD。材料中未有提及降水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关系,排除C。故选B。
【13题详解】
结合图表信息可知,与山麓带相比,中高山带表层土壤含量较高,主要原因在于中高山所处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有机质分解速度较慢,有机质累积条件较好,土壤肥力较高,D正确,排除AB;中高山地带分布着森林和灌丛,植被较为茂密,水分含量应较多,排除C。故选D。
【14题详解】
据图可知,中高山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有森林和灌丛分布,植被结构复杂,A正确;高山带土壤有机质含量较少,植被稀疏,B错误;高山带气温较低,土壤有机质含量较少,植被稀疏,无高大乔木植被,C错误;山麓土壤有机质含量较少,植被稀疏,D错误。故选A。
2023年7月27日起,受异常天气系统影响,大量水汽输送到华北平原导致京津冀大部地区出现强降雨过程。截至8月2日8时,降雨持续了近144个小时,河北部分地区出现严重洪涝灾害。如图示意京津冀地区地形、水系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从水循环角度分析,导致此次河北涝灾的环节主要有( )
①蒸发②降水③水汽输送④地表径流⑤下渗⑥地下径流
A. ①②③ B. ②④⑥ C. ②③④ D. ③④⑥
16. 河北多地涝灾较为严重,主要原因是( )
①上游支流多,来水集中②下游地势平坦,排水不畅
③城市人口分布集中④经济落后,水利工程少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15. C 16. A
【解析】
【15题详解】
有材料可知:2023年7月27日起,受异常天气系统影响,大量水汽输送③到华北平原导致京津冀大部地区出现强降雨过程,即异常天气系统将海洋水汽过量输送至河南地区,形成强降水②,导致地表径流④增加,形成洪涝灾害,故选C。
【16题详解】
据图可知:河北上游支流多,河网密布,来水集中,易导致洪水爆发,①正确;河北属于我国华北地区,且大多都属于平原地带,城市人口分布集中,但地势平坦,排水不畅,②③正确;河北为了能够确保农业灌溉和城市用水,在河北省内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且,河北省,经济较发达,④错误;故选A。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日照时数是指一天内太阳直射光线照射地面的时间,以小时为单位。我国某沿海城市,地形以平原为主,该市甲地附近工厂较多,日照时数明显低于周边地区。目前该市太阳能光伏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如图为该市年平均等日照时数线分布图(单位:h)。
(1)描述该市年平均日照时数空间分布特征,并指出其主要影响因素。
(2)分析甲地日照时数低于周边地区的原因。
(3)从太阳能特点角度,说明该市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原因。
【答案】(1)分布特征:该市年平均日照时数分布不均;大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甲地区的日照时数为最小值。主要影响因素:天气、海陆位置等。
(2)甲地附近工厂较多,排放废热较多,热岛效应明显;盛行上升气流,阴雨天气多;大气污染较严重,空气中悬浮杂质较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故日照时数低于周边地区。
(3)太阳能是清洁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太阳能资源分布广泛,基本不受区域影响。
【解析】
【小问1详解】
地理事物分布特征描述要从整体和局部两方面分析,首先是整体方面该市年平均日照时数分布不均,大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局部特征最大的特点是甲地区出现了日照时数低值中心,为日照时数为最小值。当地地处沿海地区,受海陆位置因素影响,降水天气对该地影响不一,导致了该区域日照时数差异较大。
【小问2详解】
日照时数少,说明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应从天气以及凝结核的角度分析。据题干信息材料甲地附近工厂较多,生产排放废热较多,热岛效应明显,应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阴雨天气多;工厂排放的废气多,大气污染较严重,空气中悬浮杂质较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故日照时数低于周边地区。
【小问3详解】
本小题主要从有利条件和有利影响的角度进行分析。太阳能是清洁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光伏发电有利于环境保护;太阳能在该市分布广泛,发展光伏发电基本不受区域影响。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埃特雷塔是法国滨海塞纳省的一个市镇,以众多的“象鼻海岸”景观著称。该地区基岩海岸发育典型,组成海岸的岩石多为硬度小的石灰岩或砂岩,海岸基本呈东北—西南走向,该地常年盛行西北风。下图示意埃特雷塔局部海岸景观。
(1)图示A地貌为____,B地貌为____。
(2)分析埃特雷塔“象鼻海岸”发育的条件。
(3)说出A地貌与B地貌在形成机制上的联系,并阐述其形成过程。
【答案】(1)海蚀柱 海蚀桥或象鼻海岸
(2)基岩海岸发育典型,海岸地势陡峭;常年盛行西北风,风力强劲,风向与海岸相交,海浪侵蚀作用强烈;岩石为石灰岩,硬度小,较易受海浪侵蚀。
(3)B地貌进一步受海浪侵蚀形成A地貌。形成过程:海浪侵蚀作用促使海蚀桥底部宽度变大;海蚀桥上部岩石坍塌,最终演化为海蚀柱。
【解析】
【小问1详解】
结合所学图示海岸地貌A为海蚀柱;结合材料可知,B地貌为象鼻海岸,也称为海蚀桥。
【小问2详解】
由材料可知,象鼻海岸岩壁陡峭,该地区海岸为基岩海岸发育,海岸地势陡峭;埃特雷塔地处中纬度,常年盛行西北风,风力强劲,风向与海岸线相交,对岩石造成的破坏强,海浪侵蚀作用强烈,由材料可知,岩石为石灰岩,硬度小,容易受海浪侵蚀。
【小问3详解】
由AB地貌的形态可知,B地貌进一步受海浪侵蚀形成A地貌。形成过程:海浪侵蚀作用促使海蚀桥底部的空洞变宽变大;海浪侵蚀作用继续侵蚀,海蚀桥上部岩石最终坍塌,最终演化为海蚀柱。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南方某山区为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且集中,受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相互作用,该山区是滑坡地质灾害频发区。为监控重点区域滑坡地质灾害的发生,当地利用地理信息栅格图像技术对区域地形和植被数据进行独立图层划分。下图示意该山区重点监控区海拔、植被覆盖率和人口密度三个独立图层数据空间分布,甲、乙为该地区的两个重点监控区。
(1)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滑坡地质灾害发生的条件。
(2)指出图示甲、乙两个重点监控区中滑坡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区域,并提供理论依据。
(3)列举出地理信息系统在滑坡地质灾害监测及救灾中的作用。
【答案】(1)降水多且集中,易出现暴雨;地势起伏大,流水速度快;植被覆盖率低,植被固土能力弱;山坡岩石破碎,岩石结构不稳定;工程建设频繁。
(2)甲。依据:甲区周边地势较高,地势起伏大;甲区四周山地植被覆盖条件差;甲区人口密度大,受滑坡灾害的影响大。
(3)对区域地理要素进行分层,找出区域滑坡地质灾害易发地;分析不同滑坡受灾区的受灾程度,提出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
【解析】
【小问1详解】
南方大部分为季风气候,降水多且集中,易出现暴雨,降雨强度大;地形以山地,地势起伏大,流水速度快,为泥石流提供了动力;植被覆盖率低,植被固土能力弱,水土保持能力弱;山坡岩石破碎,地表地貌不稳定,岩石结构不稳定;工程建设频繁,人类活动影响大。
【小问2详解】
甲。依据:由图可知,甲区周边地势较高,地势起伏大,地貌不稳定;甲区四周山地植被覆盖条件差植被固土能力弱,水土保持能力弱;甲区人口密度大,人类活动对植被的破坏作用大,对滑坡灾害的影响大。
【小问3详解】
对区域地理要素进行叠加分层分析,容易找出区域滑坡地质灾害易发地,易找出滑坡地点;利用GIS分析不同滑坡受灾区的受灾程度,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治理措施。
20.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暑假期间,华北某中学学生跟随当地科研院专家对家乡某河流的水文环境进行考察,河流沿岸为原生态环境,聚落较少。考察期间河流所在流域刚经历一次强降水过程。下列左图中甲至丙河段为此次实践活动所考察河段,虚线为考察活动所划分的流域段。下列下图示意被考察河段河流的水文数据。
(1)列举出此次实践活动中需准备的生活用品。
(2)下表示意此次实践活动中被考察流域的地理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完成①~④数据填写。
(3)下图示意在左图中a点处学生面向河流用手表定位时的结果,太阳恰好在古树顶上,结合定位结果说出该河流的流向并说明判断过程。
【答案】(1)雨伞;应急药品;纯净水;足够的食品;帐篷。
(2)①较低 ②弱 ③小 ④大
(3)自东向西。判断过程:时针指向太阳(古树方向);时针与12时形成角度的平分线,即正南方,则河流流向为自东向西。
【解析】
【小问1详解】
据材料可知,2023年暑假,考察期间河流所在流域刚经历一次强降水过程,说明正值当地降水较多的季节,气温高降水多。需要携带雨伞、纯净水;携带防中暑或蚊虫叮咬的药物;携带足够的食品;休息用的帐篷等。
【小问2详解】
据考察河段河流的水文数据可知,乙—丙河段河流的含沙量较大,说明植被覆盖率较低;甲—乙河段河流的含沙量较小,说明水土流失较弱;根据河流的流速可知,甲—乙河段流速较慢,地势起伏较小,乙—丙河段,河流的流速较快,地势起伏较大。
【小问3详解】
据材料可知,时针指向太阳,此时正值下午3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阳位于西南方向;分针指向12点,时针和分针形成角度的平分线,可判断为正南方向;由此再推断出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可知河流的流向为自东向西。海拔/m
土壤类型
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g·kg-1)
1700~2100(山麓带)
山地灰钙土
16.29
2100~2500(中低山带)
山地栗钙土
75.93
2500~3300(中高山带)
森林灰褐土
116.66
3300~3800(中高山带)
灌丛草甸土
172.77
≥3800(高山带)
寒漠土
63.44
特点
甲—乙河段
乙—丙河段
植被覆盖率
高
②____
水土流失程度
①____
强
地势起伏
③____
④____
支流数量
少
多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陕西省渭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1月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5页。
这是一份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1月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8页。
这是一份陕西省安康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