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渭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1月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陕西省渭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1月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5页。
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请将姓名、考号、试卷类型按要求涂写在答题卡上。
3.选择题用2B铅笔将正确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用0.5mm黑色签字笔容在答题卡的指定答题区域内,超出答题区域答案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部分试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北京时间2023年10月26日,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神舟十七号此次主要任务是完成与神舟十六号乘组在轨轮换,下图为中国空间站,神舟16号及神舟17号载人飞船组成的三舱三船组合体图片和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下列关于天体及天体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发射中的神舟十七号属于天体
②入轨后的三舱三船组合体属于天体
③在轨中国空间站的天体级别类似于月球
④在轨中国空间站所处天体系统的最低级别为太阳系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 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在发射中( )
A. 会依次经过平流层、对流层、高层大气
B. 气温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再升高
C. 外部空气密度越来越小,气压越来越大
D. 超过50千米后各种天气现象逐渐消失
3. 对中国空间站向地面传输信息干扰最大的是( )
A. 宇宙射线 B. 太阳辐射 C. 太阳活动 D. 极光现象
【答案】1. C 2. B 3. C
【解析】
【1题详解】
入轨后的三舱三船组合体属于宇宙中的物质存在形式,不在地球大气层范围之内,属于天体,②正确;在轨中国空间站相当于是地球的卫星,而月球也是地球的卫星,所以在轨中国空间站的天体级别类似于月球,③正确;发射中的神舟十七号有一段距离依然在地球的大气层之内,不属于天体,①错误;在轨中国空间站所处天体系统的最低级别为地月系,④错误。故选C。
【2题详解】
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在发射中,会依次经过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高层大气气温随高度先降低,后升高,A错误,B正确;飞船发射过程中,会依次经过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空气密度越来越小,气压越来越小,C错误;天气现象多变是在对流层,其平均高度是12km,D错误。故选B。
【3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活动会产生大量的高能带电粒子,对中国空间站向地面传输信息干扰最大,C正确;宇宙射线可能会对中国空间站向地面传输信息产生一定干扰,但影响很小,A错误;太阳辐射不会干扰空间站向地面传输信息,B错误;极光现象是太阳活动产生的高能带电粒子与地球高纬大气相互碰撞产生的现象,极光对中国空间站向地面传输信息不会产生干扰,D错误。故选C。
太阳能属于清洁能源,且可再生。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但空间分布极不均匀,下面左图为我国太阳辐射总量(单位:kW·h/m2)空间分布图,右图为30°N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4. 关于我国太阳辐射空间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内陆地区多于沿海地区
②干燥地区多于湿润地区
③低纬度地区多于高纬度地区
④高原地区多于平原地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5. 如图中30°N上的四个地区最不适合建设太阳能发电站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6. 导致①地与其他地点太阳辐射总量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 海拔高,空气稀薄 B. 白昼时间长
C. 多阴雨天气 D. 纬度低,太阳辐射强
【答案】4. B 5. C 6. A
【解析】
【4题详解】
如图示我国太阳能较丰富的地区在青藏和西北内陆地区,沿海地区相对较少,①正确;干燥地区天气以晴朗为主,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太阳辐射较湿润地区更充足,②正确;我国南方纬度较低的地区的太阳辐射总量小于纬度较高的西北地区,所以在我国并不是低纬度地区多于高纬度地区,③错误;高原地区空气更稀薄,天气以晴朗为主,较平原地区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更少,太阳辐射更充足,④正确。①②④正确,故选B。
【5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③地年辐射总量最小,是太阳能资源最缺乏的地方,最不适合建设太阳能发电站的地点,C正确;图中①、②、④地的年太阳辐射总量都比③大,ABD错误。故选C。
【6题详解】
结合图中经纬度,可判断①地为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年太阳辐射总量大是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且多晴朗天气,年辐射总量大,A正确,C错误;夏季时我国北方纬度较青藏高原高,日照时间也较长,但东北地区的太阳辐射总量并不充足,B错误;仅考虑纬度,同纬度地区,太阳辐射相差不大,不是主要影响因素,D错误。故选A。
下表为某年渭南市连续三天的天气预报图,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 从大气的受热过程角度分析,直接影响渭南市几日近地面气温高低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8. 与前两日相比,1月18日昼夜温差变大的主要原因是( )
A. ①增强③减弱 B. ①增强③增强
C. ②增强④增强 D. ②增强④减弱
9. 天气预报显示,未来几日渭南地区将迎来新一轮降温雨雪天气,气象部门提醒农民采取措施,预防冻害影响。其中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有( )
①测绘技术②全球导航卫星系统③地理信息系统④遥感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7. B 8. A 9. C
【解析】
【7题详解】
近地面大气的热量直接来源是地面辐射,地面辐射在图中是②箭头,地面辐射强将会直接影响近地面气温高低,B正确;①是太阳辐射,大气不能直接吸收太阳辐射增温,A错误;③是大气逆辐射,对近地面主要是保温作用,是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之后的大气辐射,不是直接影响近地面气温高低的因素,C错误;④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对太阳辐射有影响,但对近地面气温没有直接影响,D错误。故选B。
【8题详解】
前两日天气以阴天降水天气为主,而1月18日是晴朗天气,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①增强,近地面受热多,白天气温较高,晴朗的夜间大气逆辐射③保温作用减弱,气温较低,所以该日昼夜温差大,A正确,B错误;夜间气温主要与大气逆辐射作用③有关,与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无关,CD错误。故选A。
【9题详解】
确定渭南地区的冻害需要确定冻害的位置,这需要用到②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人们可以用气象卫星监测渭南地区的降温雨雪天气,这需要用到④遥感;对收集来的地理信息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再去提醒农民采取措施,预防冻害影响,需要用到③地理信息系统。综上分析得知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有②③④。测绘技术与天气预报无关,也不能进行分析,所以与①无关,①错误。故选C。
下图为某日北半球某地区春季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甲乙丙丁四地中,风速最快的是( )
A.甲 B. 乙 C. 丙 D. 丁
11. 关于四地的风向,图中表示正确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10. D 11. B
【解析】
【10题详解】
等压线越密集风速越快。四地中丁处等压线最密集,风速最快,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1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由材料可知,该图表示北半球某区域近地面的等压线分布,图中某点的风向可用沿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大致向右偏转30-45°角表示。甲地的风向都由低压指向高压,A错误;丙、丁的风向向左偏转,C、D错误;乙地的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且向右偏转,B正确。故选B。
海水的性质主要包括海水温度、密度、盐度等。读全球海水表层温度、密度、盐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全球盐度最高的海区出现在副热带海域的红海,下列不属于形成该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 受暖流影响 B. 海域周边河流注入少
C. 降水少,晴天多 D. 海域较封闭,与外海沟通少,盐分不易排出
13. 关于海水密度,叙述正确的是( )
①表层海水盐度越大,密度越小②表层海水温度越高,密度越低
③海水密度与深度无关④中低纬度海区一定深度内海水密度随海水深度增加而加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4. 受海水温度影响较大的人类活动是( )
A. 沿海观光旅游业 B. 海洋风能开发 C. 海洋运输业 D. 海洋水产养殖业
【答案】12. A 13. D 14. D
【解析】
【12题详解】
红海不受暖流影响,A符合题意;红海位于副热带海区,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晴天多;红海海域周边陆地为热带沙漠气候,河流注入少;海区较封闭,与外海沟通少,盐分不易排出,BCD都是红海盐度高的原因,不符合题意。故选A。
【13题详解】
表层海水盐度越大,密度越大,①错误;表层海水温度越高,海水越容易发生热膨胀,密度越低,②正确;中低纬度海区一定深度内海水密度随海水深度增加而加大(海水水压增加),④正确,③错误。故选D。
【14题详解】
海洋生物都有各自的适应海水水温,当海水温度发生较大变化时会导致鱼类死亡或迁徙,所以受海水温度影响较大的人类活动是海洋水产养殖业,D正确;海水温度对海洋风能开发、海洋运输业、沿海观光旅游也有影响,但影响不如对海洋水产养殖业大,ABC错误。故选D。
土壤活性有机碳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主要指标,其含量与气候、植被类型、土地利用方式及人类活动的干扰强度等有关,东北黑土由自然生态系统开垦为农田后,土体中多年积累的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会逐渐降低。下图为东北地区农田、草地、林地三类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随深度(100cm以内)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图中①②③分别表示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
A. 草地、林地、农田 B. 农田、草地、林地
C. 农田、林地、草地 D. 草地、农田、林地
16. 下列措施中增加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可行的是( )
A. 增施化肥 B. 提高复种指数 C. 改变灌溉技术 D. 生态退耕
【答案】15. C 16. D
【解析】
【15题详解】
黑土由自然生态系统开垦为农田后,土体中多年积累的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会逐渐降低。可推断相同深度(100cm以内)农田的机碳含量应低于草地和林地,结合图示①线应为农田;自然土壤的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植物残体,草类生命周期短,每年死亡的大量地上茎叶和底下根系,提供了相当数量腐殖化的有机质,而树木生命周期长,大量的有机质储存在活的植物组织内,每年的残落物归还量并不很大,所以有机碳含量较高的为草地,③为草地,②为林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6题详解】
增施化肥会造成土壤污染甚至是土壤板结,土壤肥力会下降,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下降,A错误;提高复种指数,增加了土地的使用时间,增加了农作物对有机碳的吸收,不利于有机碳增加,B错误;改变灌溉技术主要影响的是土壤中的水分,对有机碳影响不大,C错误;东北黑土由自然生态系统开垦为农田后,土体中多年积累的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会逐渐降低,可推断农田退耕,恢复成草地或林地后,有机碳含量能提高,D正确。故选D。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试题包含4小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博斯腾湖是新疆的第一大湖,也是中国第一大内陆淡水湖,它的水源来自于天山的冰雪融水,通过开都河流入,然后从孔雀河流到塔克拉玛干沙漠后消失。
材料二下图甲是博斯腾湖示意图,图乙为2023年夏季在博斯腾湖举办的“绿色竞钓大赛”剪影。
(1)由材料一可知,博斯腾湖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开都河在水循环过程中属于____(水循环环节),
(2)如材料二中图乙所示,小明在研学过程中看到比赛所用旗帜向湖岸方向飘扬,他尝试用所学的热力环流原理分析此现象。下图为他的推理过程,请填写出序号所示内容。
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⑤____⑥____⑦____⑧____
(3)绘制白天湖面与陆地之间的热力环流图。
【答案】(1)陆地内循环 地表径流
(2)近地面冷热不均 快 上升 低 高 高 低 风
(3)
【解析】
【小问1详解】
博斯腾湖属于内陆湖,周围流经的河流并未流入海洋,所以只能参与陆地内循环。开都河是地表上的河流,属于水循环环节的地表径流。
【小问2详解】
热力环流形成的原因是近地面冷热不均。陆地与水体相比热容量小,升温和降温更慢,所以白天陆地升温快,温度高,气流以上升为主,近地面形成低压,湖面形成高压;由于近地面水平方向上产生气压差异,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形成水平气流,也就是风。
【小问3详解】
白天陆地升温快,温度高,气流以上升为主,近地面形成低压,湖面形成高压;由于近地面水平方向上产生气压差异,气流由湖面流向陆地,高空则相反,从而形成热力环流。绘图如下:
18. 外力作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一种重要的地质作用,在风力、流水等因素的影响下形成各种各样的地貌。下图为我国常见的几种地貌分布示意图及景观图片,读图完成下列各选、
(1)①地貌主要分布于我国____地区,是由风力____作用形成。图示地区的风向主要是____风。
(2)甲乙丙为我国某河流上三个不同河段的地貌景观图,属于河流侵蚀地貌的是____。位于河流出山口的是____。请简述乙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____
(3)塑造②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该地貌在中国分布最广泛的地形区是____,地貌的主要特点是____。
(4)④景观属于____地貌。照片中矗立的柱状岩体景观正在渐渐消失,未来将不复存在,请简要说明理由。____
【答案】(1)西北 堆积 沉积 西北
(2)甲 丙 河流挟带较多的泥沙入海时,由于地势变平,河道变宽,海水顶托流速变慢,泥沙堆积形成三角洲。
(3)流水侵蚀(溶蚀) 云贵高原 地表起伏大,地势崎岖不平,多有峰林、峰丛、孤峰、残丘景观,地下多溶洞,多有石钟乳、石笋、石柱等景观。
(4)海蚀 随着持续的岩体风化作用,海浪侵蚀日益加剧,伴随着重力崩塌,未来将不复存在。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地貌是沙丘,属于风成地貌,多分布在我国西北干旱区,沙丘的形成是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图示是新月形沙丘,迎风坡坡度缓,凸向的方向是迎风坡方向,结合图中的指向标可知当地盛行西北风。
【小问2详解】
甲是河流峡谷地区,高山深谷,河流流速快,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位于河流出山口河流携带的泥沙呈扇形堆积,如丙图所示。乙图是河流入海口处的三角洲地貌,河流挟带较多的泥沙入海时,由于地势变平,河道变宽,海水顶托流速变慢,河流搬运能力变弱,泥沙不断堆积而形成三角洲。
【小问3详解】
②地貌是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喀斯特地貌,在我国云贵高原分布最为广泛,其主要的外力作用是流水溶蚀作用,地貌分为溶蚀地貌和沉积地貌,前者主要是在地上,多有峰林、峰丛、孤峰、残丘景观,地表起伏大,地势崎岖不平;地下多溶洞,多有石钟乳、石笋、石柱等景观。
【小问4详解】
④地区在我国沿海地带,这些景观是海蚀柱,属于海蚀地貌。海蚀柱时刻都受海浪侵蚀作用,且有不间断的岩体风化作用,未来的某个时刻会出现重力崩塌而不复存在。
19.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由于各地热量、水分和水热组合状况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气候,进而影响地的植被类型,不同的自然环境形成的植被不同,不同类型的植被反过来也会对自然环境产生不同的影响。
材料二:图为中国温度带及典型植被分布图(①-⑦代表典型植被)
(1)图中属于温带植被分布的都有____(填写序号)。④植被类型是____。
(2)③④⑤植被景观的差异体现了____(热量/水分)因素对植被的影响,④⑥⑦分布差异的形成主要是____(热量/水分)条件不同造成的。
材料三:②是分布在海口市东塞港的红树林,红树林在生长中习惯了海水的包围,为了活下来,它们进化成一座座海水淡化器。除了树根能从成水中过滤出淡水,它们还能将多余的盐分排出体外。对人们来说,红树林是最好的海岸卫士,当台风来袭,它们消减了风浪的力量,保护着身后的农田和村庄,庇护海岸线,它是珍稀濒危水禽重要栖息地,鱼虾蟹贝类生长繁殖场所,栖息着115种软体动物,119种鱼类,70多种蟹类,40多种虾类和220多种鸟类、中国红树林分布在广东、广西、海南、福建、浙江等地区。
(3)依据材料三给出的信息,说明红树林适应的环境条件及对所在海岸地区生态环境的意义。
(4)①植被分布地区的土壤普遍较为贫瘠,请从气候角度分析其原因。
【答案】(1)④⑤⑥⑦ 温带落叶阔叶林
(2)热量 水分
(3)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气温较高;海岸地带,风速(风浪)较大;潮间带,受海水周期性浸淹;深厚松软的淤泥质土壤;受海水影响,土壤盐分高。环境意义:保护海岸(固岸护堤)、净化海水、保护生物多样性。
(4)地处热带,终年气温高,微生物分解有机质速度快;年降水量大,夏季降水集中,淋溶作用强。
【解析】
【小问1详解】
温带植被类型主要包括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亚寒带针叶林。图中④对应温带落叶阔叶林、⑤对应亚寒带针叶林、⑥地区以温带草原为主、⑦对应温带荒漠。
【小问2详解】
③④⑤植被景观主要是纬度位置的变化,植被景观的差异体现了热量因素对植被的影响。④⑥⑦分布差异的形成主要是由沿海向内陆水分条件减少而形成的。
【小问3详解】
中国红树林分布在广东、广西、海南、福建、浙江等地区,这些地区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沿海地区,气温较高,海岸地带,风速(风浪)较大,潮间带,受海水周期性浸淹,土壤盐分高;沿海地区滩涂广阔,有深厚松软的淤泥质土壤供红树林生长。红树林是众多海洋生物的栖息地,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红树林可以减少海浪侵蚀,保护海岸;它们进化成一座座海水淡化器,具有净化海水的功能。
【小问4详解】
气候主要包括气温和降水两大要素。土壤贫瘠即有机质含量低,可从有机质来源与支出等角度分析。①植被分布地区纬度很低,地处热带,终年气温高,微生物分解有机质速度快,不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当地年降水量大,尤其是夏季降水集中,淋溶作用强。
20.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自然灾害分布图”
(1)台风是一种破坏力很强的灾害性天气系统,多发生于____季节,其危害主要有____、____、____,多分布在大陆____(东/西)岸,主要影响我国的____地区。
材料二:2023年10月,应急管理部门发布前三季度全国自然灾害情况,其中提到西南地区遭受冬春连旱,华北和东北局部夏旱,西北地区伏秋旱相继发生,前三季度干旱灾害造成2012.2万人次不同程度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3186.8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97.1亿元。
(2)图中代表干旱灾害的是____(字母)。我国旱灾主要分布地区是____,华北地区主要以春旱为主,请从气候方面分析春旱的形成原因____。
材料三:2023年11月4日至6日,今年下半年首次寒潮天气影响我国北方大部地区。北方降温剧烈,风力大,多地出现今年下半年以来最低气温。
(3)为减轻寒潮的不利影响,请提出可以采取的应对措施。
【答案】(1)夏秋 强风 暴雨 风暴潮 东 东南沿海
(2)B 华北地区 春季气温回升较快,蒸发旺盛;春季锋面雨带尚未到达,降水量较少。
(3)政府层面:建立预警系统发布,做好农作物、牲畜防寒防灾准备;寒潮前应及时检修加固电力设施,防止电力中断;提高应急能力,做好道路融雪工作;个人层面:减少外出,注意保暖。
【解析】
【小问1详解】
影响我国的台风多发生在夏秋季节,台风带来的危害主要是强风、暴雨、风暴潮,摧毁建筑物和植被,对沿海地区经济活动产生重大影响,台风多分布于大陆东岸,主要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小问2详解】
图中代表干旱灾害的是B,旱灾是由于降水变率大而导致的,我国大部分地区都会受到旱灾影响,图中B范围内的我国华北和西南地区旱灾影响较为严重,尤以华北地区旱灾最为严重,主要是春旱,春季时气温回升较快,蒸发旺盛;华北地区春季锋面雨带尚未到达,降水量较少。降水少而蒸发旺盛导致春旱严重。
【小问3详解】
寒潮的应对措施从政府和个人层面分析,政府层面:首先加强气象预警,建立预警系统发布;寒潮对农业影响最大,政府应做好农作物、牲畜防寒防灾准备,给予农业一定的防寒物资;寒潮一般伴有大风雪,对电力设施影响大,应及时检修加固电力设施,防止电力中断;寒潮导致的积雪严重影响交通,应提高应急能力,做好道路融雪工作;个人层面:减少外出,注意保暖。
1月16日星期二
1月17日星期三
1月18日星期四
雨夹雪
多云
晴
-6℃~-1℃
-4℃~0℃
-5℃~3℃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陕西省商洛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期末统测地理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陕西省汉中市九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1月期末 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2页。
这是一份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1月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