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期末质量监测历史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期末质量监测历史试卷(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 1946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选择性必修2。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农业生产伊始,妇女们用手拉犁,但当耕地扩大时,她们就驯养了兽来拉犁。这就促进了男子从事的畜牧业的发展。后来男子照顾耕畜,转而从事犁地、播种。女子逐渐转向只管次要的经济事务,如制作食物、做衣服等。材料意在说明( )
A. 食物生产改变了男女分工B. 种植业和养殖业同时出现
C. 生产力发展促使阶级分化D. 农业先于畜牧业而产生
【答案】A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期(世界)。根据材料“农业生产伊始,妇女们用手拉犁”与“后来男子照顾耕畜,转而从事犁地、播种。女子逐渐转向只管次要的经济事务,如制作食物、做衣服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业产生后,男子开始在生产中从事犁地、播种等主要经济事务,妇女逐渐转向从事次要的经济事务,男女的生产分工发生改变,A项正确;“种植业和养殖业同时出现”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主旨“男女分工”,而“阶级分化”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农业先于畜牧业而产生”的说法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排除D项。故选A项。
2. 在原产于美洲的农作物中,玉米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粮食作物;烟草是重要的创税创收经济作物;花生是常见的干果零食作物;辣椒是高度普及的蔬菜和调味作物。据此可知( )
A. 美洲是人类农业文明发源地B. 美洲农业生产技术的发达
C. 全球农业多样性趋势的加强D. 物种交流丰富了人类生活
【答案】D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可知,原产于美洲的农作物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它们有的是粮食作物,有的是经济作物,还有的是调味品,说明这些物种交流丰富了人类的生活,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美洲是人类农业文明发源地,而且人类农业文明起源较早的地区是古代埃及,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美洲物种传播的信息,材料没有涉及美洲农业生产技术的发达,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不是全球农业多样性,而是美洲物种传播丰富了人类生活,排除C项。故选D项。
3. 图1、图2可用于说明此时期美国的农业生产( )
A. 推动了农业劳动力转移B. 严重缺乏劳动力
C. 率先开启了近代化进程D. 技术领先于世界
【答案】A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图1可知,美国的农场劳动力下降,据图2可知,美国农业机械使用规模扩大,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进入20世纪以来,由于经济发展等因素,农村劳动力的数量下降,导致农庄劳动力的价格上升,这推动农业生产机械化,也促进美国农业向劳动力低廉的国家与地区转移产业,A项正确;“严重缺乏劳动力”是表面现象,不是本质原因,排除B项;世界上,率先开启了近代化进程的是英国,而非美国,排除C项;“技术领先于世界”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
4. 如表所示为郑州商城铸铜作坊遗址中陶范的统计情况。据此可知,当时( )
A. 手工业出现了明确分工B. 青铜主要用于铸造兵器
C. 手工业促进了阶级分化D. 手工业作坊已初具规模
【答案】D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朝(中国)。观察图表可知,“南关外铸铜遗址”与“紫荆山北铸铜遗址”的陶范共有552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商朝时期,青铜铸造业已经有了基本的制作方法与流程,并且其青铜铸造作坊形成了一定的规模,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手工业的分工,排除A项;根据材料可知,兵器范在所有陶范中的占比为8.3%,并不是主流,与“青铜主要用于铸造兵器”的说法不符,排除B项;本题主旨为“青铜铸造业的发展”,而“手工业促进了阶级分化”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5. 到18世纪末期,伦敦克拉肯维尔区每年能生产12万块钟表,其中60%出口。对此,有人形象地说:“伦敦几乎就像是在生产时间本身。”该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B. 工业革命的开展
C. 科学技术的深度变革D. 垄断资本的积累
【答案】B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末期的英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8世纪末期的英国已经进入工业革命时期,工厂制和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对于遵守时间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材料中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工业革命的开展,B项正确;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科学技术的深度变革以及垄断资本的积累都是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不能说是根本原因,排除ACD项。故选B项。
6. 近些年来中、美、日、欧等国家和地区在角逐人工智能技术制高点的过程中,难免存在矛盾与利益摩擦。这刺激了各国人工智能科学家、工程师们竭力为本国利益去做出前沿高端的成果,在历史“合力”中谱写人工智能新时代。这说明( )
A. 人工智能技术水平决定国家的发展前途
B. 国际关系恶化根源于人工智能竞赛
C. 国家科技水平集中体现在人工智能领域
D. 人工智能研究竞赛蕴含着家国情怀
【答案】D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今世界。根据材料“难免存在矛盾与利益摩擦”可见这些国家之间存在人工智能研究的竞争,根据材料“竭力为本国利益去做出前沿高端的成果”可见这些科学家立足本国利益具有家国情怀,D项正确;人工智能技术决定国家前途说法夸张,排除A项;正当的人工智能竞赛不能导致国际关系恶化,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其他领域的科技水平,不能体现C项,排除C项。故选D项。
7. 张骞回到中原后,汉武帝展现出“广地万里,重九译,致殊俗,威德遍于四海”的强烈愿望,于是下令招募大量商人,利用朝廷配给的货物,到西域各地经商。据此可知( )
A. 国家战略促进了丝绸之路的繁荣
B. 西汉朝廷垄断了东西中转贸易
C. 张骞出使西域解除了匈奴的威胁
D. 东西方交往开始于汉武帝时期
【答案】A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据题意并结合所学可知,为了促进西域与长安的交流,汉武帝下令招募大量商人,利用政府配给的货物,到西域各国经商,丝绸之路这条东西方交流之路开始进入繁荣的时代,A项正确;古代进行东西中转贸易的国家是阿拉伯帝国,排除B项;公元前60年设立了汉朝对西域的直接管辖机构-----西域都护府,使西域解除了匈奴的威胁,排除C项;东西方交往开始于张骞出使西域,排除D项。故选A项。
8. 16世纪以后,欧洲市场的香料数量激增,消费也相应增加。北欧和东欧国家是香料贸易的大主顾。此外,俄国和荷兰消费的香料数量惊人。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北欧国家垄断了海上香料贸易B. 欧洲民众消费观念发生改变C. 新航路开辟后全球贸易的发展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答案】C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欧洲市场的香料数量激增,消费也相应增加。北欧和东欧国家是香料贸易的大主顾。此外,俄国和荷兰消费的香料数量惊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在欧洲掀起了商业革命,欧洲国家对于各种香料的需求不断扩大,各种商品也从世界市场流入欧洲,C项正确;“北欧国家垄断了海上香料贸易”是表面现象,排除A项;“欧洲民众消费观念发生改变”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时间与材料要求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9. 1946年.英国工党成为执政党,之后5年内,工党政府先后将英格兰银行(英国中央银行)以及英国的航空、电报电话、煤矿、电力等重要行业或部门收归国育。这些措施( )
A. 受到亚当·斯密的启发B. 增强了政府宏观调控能力
C. 旨在完善国家福利制度D. 基于推行冷战政策的需要
【答案】B
【解析】
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的、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英国)。据材料“工党政府先后将英格兰银行(英国中央银行)以及英国的航空、电报电话、煤矿、电力等重要行业或部门收归国有”结合所学知识,英国工党政府对重要行业实行国有化,反映了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增强,B项正确;亚当·斯密是“自由主义”的提出者,其主张“自由放任”,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本题主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而“旨在完善国家福利制度”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冷战政策的需要”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
10. 1992年我国共批准外资投资项目4874个,协议外资金额581亿美元,分别相当于1979—1991年的12年间批准外商投资项目数和外资金额的总和。这主要得益于我国( )
A. 改革开放的加速推进B. 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
C. 成功加入了世贸组织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答案】A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加速了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从而出现了材料中所述现象,A项正确;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排除B项;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排除C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是在21世纪初,排除D项。故选A项。
11. 古风时期(公元前8世纪至前6世纪),希腊城市的基本轮廓已具雏形,随着城市防御工事的扩展,一度作为居民最后的避难所的山巅城区,成为祭祀中心;广场成为城市最重要的地区,公共建筑物环绕其四周,居民区和商业活动区则位于其附近地区。这说明古希腊( )
A. 城市功能具有多样性B. 公民主张抑制工商业经济
C. 城市结构缺乏整体性D. 城市发展受地理环境限制
【答案】A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句,可知这是特点题。据本题空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希腊时期。材料中“一度作为居民最后的避难所的山巅城区,成为祭祀中心;广场成为城市最重要的地区”说明古希腊城市具有宗教和政治功能;“居民区和商业活动区则位于其附近地区”说明古希腊城市具有经济功能,因此城市功能具有多样性,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公民主张抑制工商业经济,排除B项;材料中“广场成为城市最重要的地区,公共建筑物环绕其四周,居民区和商业活动区则位于其附近地区”说明古希腊城市结构具有整体性,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古希腊城市发展受地理环境限制,排除D项。故选A项。
12. 明初对民居的建造有明确规定,《明史》载:“庶民庐舍,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定制,不过三间五架,不许用斗栱,饰彩色。三十五年复申禁饬:不许造九五间数,房屋虽至一二十所,随其物力,但不许过三间。”明初的这一规定( )
A. 说明传统宗法观念遭到挑战B. 凸显了民居建设的礼法色彩
C. 折射出建筑用地的严重不足D. 消除了严重的社会奢靡现象
【答案】B
【解析】
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影响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时期的中国。材料“不过三间五架,不许用斗栱,饰彩色”“不许造九五间数,房屋虽至一二十所,随其物力,但不许过三间”等信息可知,材料内容体现的是明朝时期对庶民庐舍的建造有着严格的规定,凸显等级礼法色彩,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宗法血缘关系受到挑战的说法,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明朝时期居民建设的礼法色彩,排除A项;材料彰显的等级礼法,非建筑用地不足,排除C项;明朝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社会出现奢靡现象,消除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
13. 公元前148年后,伴随着对马其顿的征服及当地行省的建立,罗马建立了第一条从都城通向意大利本土之外的大道,即号称“东方大道”的埃格纳提亚大道。这条道路的修建( )
A. 加速了亚历山大帝国的瓦解B. 加强了对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统治
C. 推动罗马由共和国变为帝国D. 体现了罗马交通的政治军事意义
【答案】D
【解析】
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罗马(欧洲)。根据材料“伴随着对马其顿的征服及当地行省的建立,罗马建立了第一条从都城通向意大利本土之外的大道,即号称‘东方大道’的埃格纳提亚大道。”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马在马其顿地区设立行省,并且建立了一条从都城通向当地行省的大道,其目的在于加强对于刚征服的地区的统治,可知埃格纳提亚大道具有政治军事意义,D项正确;亚历山大帝国的瓦解与公元前323年,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马其顿位于巴尔干半岛,不属于西班牙和葡萄牙所在的地区,排除B项;罗马由共和国变为帝国在前27年,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4. 据旅居中国的外商回忆:“今年(1881年)比去年更加准时的宁波与上海之间的每日班轮,无疑尽了很大努力来提高贸易总值。这些轮船由于在每周对开的六个船班中都很准时,深得商人和经商的银行老板的信任。”这说明当时( )
A. 轮船成商贸运输主要工具B. 航运业业务范围待拓宽
C. 宁波对上海的经济依赖增强D. 工商业者时间观念增强
【答案】D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比去年更加准时的宁波与上海之间的每日班轮”“这些轮船由于在每周对开的六个船班中都很准时,深得商人和经商的银行老板的信任”可知,晚清时期通商口岸的轮船非常准时,这就要求工商业者在商业活动中遵守相应的时间,进而增强了他们的时间观念,D项正确;材料只体现了轮船的情况,没有涉及其他运输工具,不能得知轮船成为商贸运输的“主要工具”,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轮船的班次和时间,没有涉及轮船运输的商品,不能得知轮船业务范围情况,排除B项;通过宁波与上海之间的每日班轮只能体现宁波与上海的联系较强,但不能体现宁波对上海经济“依赖”,排除C项。故选D项。
15. 如图所示为2007—2011年世界航空运输业经营利润率的变化情况(单位:%)。据此可知( )
A. 金融危机冲击世界航运业发展B. 拉美国家经济安全性最高
C. 航空运输方式受欢迎程度下降D. 世界各大洲经济联系减弱
【答案】A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2007—2018年中国。据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08年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世界航空运输业经营利润率下降,大部分地区的航空运输业经营利润率也在下降,2010后,经济危机的高潮过去后,世界航空运输业经营利润率回升,这体现金融危机冲击世界航运业发展,A项正确;“拉美国家经济安全性最高”的说法绝对化,排除B项;“航空运输方式受欢迎程度下降”的说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世界各大洲经济联系减弱”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
16. 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要求到201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下降2/3,孕妇死亡率下降3/4,中国分别于2007年、2014年实现了这一“千年发展目标”。据此可知,我国( )
A. 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建立B. 医学技术跻身世界领先水平
C. 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D. 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成就显著
【答案】D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下降2/3,孕妇死亡率下降3/4,中国分别于2007年、2014年实现了这一‘千年发展目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现代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迅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减低了儿童的死亡率,完成了联合国的“千年发展目标”,D项正确;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基本建立在2020年,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医学技术跻身世界领先水平”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本题主旨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成就”,而“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至少已有3500年以上的疫情历史。中国疫灾频度的朝代变化有两个明显的高峰期:第一高峰期是魏晋南北朝,第二高峰期是南宋以后,特别是明清两朝,其疫灾频度高达33%—82%,平均59.6%,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魏晋南北朝高峰期的形成与天气寒冷、极端气候事件频繁有关。该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动乱时期,导致了大批难民的流动。难民的流动既为瘟疫的流行提供了便利的传播途径,也使瘟疫的流行具备了大量的易感人群。南宋以后高峰期的形成,与魏晋南北朝时期有相似之处。所不同的是,南宋以后,特别是明清以来,人口密度增加,人口流动性增强,致疫病种增多对疫灾频度的提高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摘编自王文远、杨进《古代中医防疫思想与方法概述》
材料二 中国古代统治者历来重视防疫。如明代皇帝继承历史上皇帝向人民颁布医方、恩赐医药的传统,不仅在流行病发生时采取一些颁方赐药的措施,而且在平时也注意医方的颁赐工作。元末频繁的战争使中华大地再次大量出现腐尸骸骨。当明初社会初步稳定后,政府便开始组织人力收埋暴露的腐尸骸骨。疫病流行时,明政府一般都会派遣医官巡视病情,并由惠民药局发给药物。嘉靖、万历时期这方面措施更为具体,政府一般还停止征粮征税,或采取别的变通措施,以减轻人民负担。
——摘编自梁峻《中国古代防疫资鉴—辽至明清防疫概览》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疫灾发生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其发生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朝政府的主要防疫举措,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历史意义。
【答案】(1)特点:疫灾历时长;疫灾频发;出现魏晋南北朝和明清两个高峰期;发生频率呈上升趋势。(答出两点即可)
因素:气候变化;战争;人口密度;人口迁移。(答出三点即可)
(2)举措;颁方赐药;掩埋尸骨;派医官巡视流行病高发区;减免疫灾民众赋税。(答出三点即可)
历史意义:有利于维护明朝社会稳定;有利于减轻疫病伤害;积累了防疫经验。(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解析】
【小问1】
本题是特点类与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的中国。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中国至少已有3500年以上的疫情历史。”可知,疫灾历时长;根据材料一“中国疫灾频度的朝代变化有两个明显的高峰期:第一高峰期是魏晋南北朝,第二高峰期是南宋以后,特别是明清两朝”可知,疫灾频发并且出现魏晋南北朝和明清两个高峰期;根据材料一“特别是明清两朝,其疫灾频度高达33%—82%,平均59.6%”可知,发生频率呈上升趋势。
第二小问因素,根据材料一“魏晋南北朝高峰期的形成与天气寒冷、极端气候事件频繁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因素为气候变化与战争;根据材料一“所不同的是,南宋以后,特别是明清以来,人口密度增加,人口流动性增强,致疫病种增多对疫灾频度的提高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可知,人口密度与人口迁移。
【小问2】
本题是特点类与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朝的中国。第一小问举措,根据材料二“不仅在流行病发生时采取一些颁方赐药的措施,而且在平时也注意医方的颁赐工作。”可知,颁方赐药;根据材料二“元末频繁的战争使中华大地再次大量出现腐尸骸骨。当明初社会初步稳定后,政府便开始组织人力收埋暴露的腐尸骸骨。”可知,掩埋尸骨;根据材料二“疫病流行时,明政府一般都会派遣医官巡视病情,并由惠民药局发给药物。”可知,派医官巡视流行病高发区;根据材料二“嘉靖、万历时期这方面措施更为具体,政府一般还停止征粮征税,或采取别的变通措施,以减轻人民负担。”可知,减免疫灾民众赋税。
第二小问意义,根据材料二“政府一般还停止征粮征税,或采取别的变通措施,以减轻人民负担。”可知,有利于维护明朝社会稳定;根据材料二“疫病流行时,明政府一般都会派遣医官巡视病情,并由惠民药局发给药物”可知,有利于减轻疫病伤害;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积累了防疫经验。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50年代至今,著名农业科学家庄巧生(1916—2022)的团队育成的新品种累计推广约4亿亩。庄巧生以抗逆、丰产、抗条锈病为主要育种目标选育出多个良种,累计增产45亿公斤小麦;他在国内较早倡导和实践了三交和复合杂交育种方法;他最早研究中国小麦品种的面包烘烤品质,提出了一些对品质育种有指导价值的量化指标。他编著的《中国小麦品种改良及系谱分析》为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末小麦育种实践、技术成就和生产发展的进程留下了历史记载,并附录20世纪上半叶开创小麦改良工作时的简略情况;书中提出的一些概念为我国农业科学团队开展“973计划”相关研究项目提供了重要启发。庄巧生晚年十分关注国外引种工作,强调我国几乎每一个大面积推广的品种都有国外品种血缘。他还表示,我们的科研与科普事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需要追、赶、超、补(填空白)的工作还很多,要“只争朝夕”,所以要科学地、经济地、节约地分配使用人力、物力。
——摘编自李晨《“世纪麦翁”:耕耘华夏留麦香》
(1)根据材料,指出庄巧生为我国粮食安全作出的主要贡献,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作出贡献的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以庄巧生为代表的当代中国科学家的精神品质。
【答案】(1)贡献:培育良种,推动增产;倡导和推广先进技术;为改进食物品质提供理论支撑;系统全面地总结小麦育种科研经验;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开拓创新。(答出两点即可)
条件:新中国的成立;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的制定(国家对粮食安全和农业科技的重视)水稻杂交技术突破的启发和激励:科研团队的持续耕耘、专注投入;改革开放以来中外物种、技术交流的便利化。(答出三点即可)
(2)精神品质:科技报国初心;勇于创新的魄力;实事求是的态度;不懈奋斗的精神。(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
【小问1】
本题是特点类与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的中国。第一小问贡献,据材料“庄巧生以抗逆、丰产、抗条锈病为主要育种目标选育出多个良种,累计增产45亿公斤小麦”可知,培育良种,推动增产;据材料“他在国内较早倡导和实践了三交和复合杂交育种方法”可知,倡导和推广先进技术;据材料“他最早研究中国小麦品种的面包烘烤品质,提出了一些对品质育种有指导价值的量化指标”可知,为改进食物品质提供理论支撑;据材料“他编著的《中国小麦品种改良及系谱分析》为新中国成立初期至20世纪末小麦育种实践、技术成就和生产发展的进程留下了历史记载”可知,系统全面地总结小麦育种科研经验;据材料“书中提出的一些概念为我国农业科学团队开展‘973计划’相关研究项目提供了重要启发”可知,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开拓创新。
第二小问条件:据“ 20世纪50年代至今”及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为撞庄巧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据材料“他在国内较早倡导和实践了三交和复合杂交育种方法”可知,小麦的杂交受到了水稻杂交技术突破的启发和激励;据材料“20世纪上半叶开创小麦改良工作时的简略情况”可知,庄巧生的贡献与科研团队的持续耕耘、专注投入有关;据材料“庄巧生晚年十分关注国外引种工作,强调我国几乎每一个大面积推广的品种都有国外品种血缘”可知,改革开放以来中外物种、技术交流的便利化;据材料“973计划”及所学知识可知,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的制定,国家对粮食安全和农业科技的重视。
【小问2】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据材料“他在国内较早倡导和实践了三交和复合杂交育种方法”可知,勇于创新的魄力;据材料“我们的科研与科普事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需要追、赶、超、补(填空白)的工作还很多,要‘只争朝夕’,所以要科学地、经济地、节约地分配使用人力、物力”可知,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不懈奋斗的精神;据材料“他编著的《中国小麦品种改良及系谱分析》为新中国成立初期至20世纪末小麦育种实践、技术成就和生产发展的进程留下了历史记载”“我们的科研与科普事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要‘只争朝夕’”可知,科技报国的初心。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400-1800年主要的环球贸易路线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出一个论题,并加以简要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答案】示例论题:世界市场的拓展推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不断发展。
论述:新航路开辟之后,世界市场不断拓展,由于各地经济水平的差异,世界性的生产分工逐渐出现:欧洲生产手工业产品,非洲提供劳动力,美洲提供原料,亚洲提供奢侈品。世界经济发展,初步形成了早期的国际分工,这影响了各地区未来社会的发展。各地经济水平的差异与不同的分工,促进了货币的流动,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欧洲从美洲获取金银,再用金银换取亚洲的瓷器、香料、纺织品等,明后期,世界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而欧洲、非洲、美洲之间的大西洋三角贸易则为英国带来了巨额的财富与广阔的海外市场,刺激了英国制造业的迅速发展。
总之,世界市场的不断拓展,推动了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发展,而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拓展。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解析】
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1400年至1800年(世界)。以新航路开辟之后的国际贸易为切入点,考查世界经济发展,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根据图片信息“1400——1800年主要的环球贸易路线”,可以得出“世界市场的拓展推动了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的发展”。
考生可以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大洲主要承担的不同经济活动为切入点,结合相关史实,阐述世界市场拓展对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结合所学,首先分析世界市场拓展对国际分工的影响,新航路开辟之后,世界市场不断拓展,由于各地经济水平的差异,世界性的生产分工逐渐出现:欧洲生产工业产品,非洲提供劳动力,美洲提供原料,亚洲提供奢侈品。世界经济发展,初步形成了早期的国际分工,这影响了各地区未来社会的发展。接着分析世界市场拓展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各地经济水平的差异与不同的分工,促进了货币的流动,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在三角贸易中,欧洲从美洲获取金银,再用金银换取亚洲的瓷器、香料、纺织品等,明后期,世界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而欧洲、非洲、美洲之间的大西洋三角贸易则为英国带来了巨额的财富与广阔的海外市场,刺激了英国制造业的迅速发展。
最后进行总结,升华主题,世界市场的不断拓展,推动了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发展,而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拓展。言之有理即可。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19世纪中期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摘编自谷延方《重评圈地运动与英国城市化》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16—19世纪中期英国城市化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与19—20世纪的英美日三国相比,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
【答案】(1)因素:圈地运动的进行;工业革命的开展;产业结构的变动;生活观念的改变。(答出两点即可)
(2)特点:起步晚;发展速度慢;水平总体偏低。(答出两点即可)
原因:封建小农经济影响;工业化起步时间晚;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政治局势的影响。(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
【小问1】
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国)。因素:根据材料一图表可知,16—19世纪中期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不断上升,城市化水平上升。根据“16—19世纪”结合所学知识,从农业,工业,社会等角度进行分析。在农业上,圈地运动的进行;从工业上,工业革命的开展与产业结构的变动;从社会上看,生活观念的改变。
【小问2】
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第一小问特点,观察图片可知,在1800年时,中国的城市化率低于英美日三国,可知中国的城市化起步晚;从1800-1950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上升不多,且低于英美日三国,由此可知,发展速度慢;水平总体偏低。
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二题干“与19—20世纪的英美日三国相比”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社会与政治等角度进行分析。从经济上,封建小农经济的影响并且工业化起步时间晚;从社会上,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从政治上看,政治局势的影响。遗址名称
期别
范类、数量与百分比
小计
工具范
兵器范
容器范
其他范
不明器形范
南关外铸铜遗址
二里岗下层二期
50
7
8
60
125
250
占20%
占2.8%
占3.2%
占24%
占50%
计100%
二里岗下层一期
81
26
51
8
62
228
占35.5%
占114%
占22.4%
占3.5%
占27.2%
计100%
紫荆山北铸铜遗址
二里岗上层一期
19
13
12
10
20
74
占25.7%
占17.6%
占16.2%
占13.5%
占27%
计100%
总计
150
46
71
78
207
552
27.2%
8.3%
12.9%
14.1%
37.5%
计100%
年份
1520
1600
1670
1700
1750
1801
1851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5.25
8.25
13.5
17.0
21.0
27.5
51.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汉代有一典型案例, 唐中宗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区县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期末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 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 撒切尔夫人曾经评价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乡镇学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据文献记载, 清代规定, 秦律规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