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5.1《论语》十二章 测试卷(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5.1《论语》十二章 测试卷(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1页
    5.1《论语》十二章 测试卷(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2页
    5.1《论语》十二章 测试卷(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3页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4.1《论语》十二章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4.1《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阅读,情景默写,选择题,名著阅读,小阅读-课内,综合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敏于事而慎于言( ) (2)君子喻于义( )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质胜文则野( )
    A.质朴 B.华美 C.粗野 D.浮夸
    (2)可以怨( )
    A.埋怨人情 B.激发情感 C.讽刺时政 D.痛苦幽怨
    3.把文中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4.赏析画波浪线语句的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阳货》)
    5.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大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B.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C.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D.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可以兴,可以观 兴:激发人的感情
    B.敏于事而慎于言 敏:敏捷
    C.文胜质则史 史:虚饰,浮夸
    D.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喻:知晓,明白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7.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和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B.《礼记》据传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三传弟子等所作,主要记载了汉代的礼制,体现了儒家的哲学、教育、政治、美学思想。
    C.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邹国人,有“亚圣”之称。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主张“仁政”“民贵君轻”等。
    D.“六艺”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西周学校教育内容,包括礼、乐、射、御、书、数;一种是将“六艺”解释为“六经”,即《易经》《尚书》《诗经》《礼记》《乐经》《春秋》。
    8.翻译句子。
    (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9.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大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B.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C.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D.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10.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可以兴,可以观 兴:激发人的感情
    B.敏于事而慎于言 敏:敏捷
    C.文胜质则史 史:虚饰,浮夸
    D.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喻:知晓,明自
    11.下列对“迩之事父,远之事君”一句的意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这句话可译为“从近处来说可以侍奉父母,从长远来说可以辅佐君王”。
    B.这句话强调了“诗”的教化作用和文化地位。
    C.这句话充分说明孔子对“诗”的重视。
    D.“事君”就是做官,是古代教育的最高理想。
    12.下列对课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曾子认为,“仁”应该是读书人毕生追求的目标,而且责任重大,应为此奋斗终生。
    B.“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可见孔子的义利观,从个人道德着眼,主张个人在面临选择之时,应舍利取义。这里的“利”,主要是私利。
    C.“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从这个层面来说,“礼”是“仁”的内化和自觉。
    D.孔子认为学《诗经》好处很多,可以激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君王。
    阅读下面各文言文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一)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
    (二)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孟子·公孙丑上》)
    (三)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老子》第六十四章)
    13.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下归仁焉 归:称赞,称许
    B.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端:萌芽,发端
    C.贼其君者也 贼:伤害
    D.复众人之所过 复:重复
    14.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请问其目 犹其有四体也
    B.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C.非所以内交子之父母也 不贵难得之货
    D.非恶其声而然也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
    15.下列对语段中画线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我虽然不聪敏,愿意实践这几句话
    B.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不是为着要称赞同乡和朋友
    C.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假若能够扩充,便足以安定天下;假若不扩充,便连赡养父母都不行
    D.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要在事情没有发生以前就早作准备,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处理妥当
    16.下列对语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重视“仁”的实践,认为一个人哪怕只有一天能做到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都应受到天下人的称许。
    B.孟子以人突然看见小孩将要掉入井里时的反应为依据,论证“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进而论述了“四端”的重要性。
    C.“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说我们要审慎地面对事情的终结,一如开始时那样慎重,那样做事就不会失败。
    D.先秦诸子散文从不同角度阐述对社会人生的观察与思考,其论说风格或雍容、或犀利、或狂放、或朴拙,各有其妙。
    二、情景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二章》中提出的儒家待人接物之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论语〉十二章》中说曾子认为读书人应该刚强而有毅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子》中指出,人们做事总是在接近成功的时候失败,即“____________”,如果能做到“____________”就不会失败。
    三、选择题
    18.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知者不惑
    B.若火之始然
    C.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D.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就有道而正焉(有才艺或有道德的人) 致知在格物(谋划事情)
    B.人而不仁(如果) 斯有不忍人之政矣(才)
    C.士不可以不弘毅(志向远大)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萌芽,发端)
    D.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靠)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伤害)
    四、名著阅读
    20.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鲁国之法,鲁人为奴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谦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子贡的名字)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
    两位弟子都是在做好事,子贡好人做到底,连赎金都不想取回了,孔子却认为他做错了;而子路救人后竟然接受了人家送的一头牛,却得到孔子的肯定。请问孔子这样做,最主要的着眼点是什么?
    21.阅读《论语·颜渊》中的两则,回答:孔子和曾子的交友之道有什么不同?
    ①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②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22.名著阅读。
    ①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②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这两段文字中,孔子认为,贫困的生活中仍然要奉行自己的信仰,体现了他怎样的高尚情怀?请用四个字来概括。
    ____________
    23.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论语·学而》)
    ②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论语·里仁》)
    ③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论语·公冶长》)
    ④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论语·颜渊》)
    ⑤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颜渊》)
    (1)对于第②则中的“数”,有人认为读shuò,意思是超过常度;有人认为读shǔ,意思是数说。请结合第②、④两则《论语》简要阐述你对“数”的理解。
    (2)请写出你对“无友不如己者”的理解,并结合第①、③、⑤则材料简要分析。
    (3)请根据以上材料概括交友之道。
    阅读下面《论语》语录,完成小题。
    ①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
    ②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学而》)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④子曰:“君子不器。”
    (《为政》)
    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⑥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述而》)
    ⑦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宪问》)
    24.孔子称赞子贡学习能“告诸往而知来者”。上面语录与之相反的学习情状是:“__________。”
    25.阅读以上《论语》语录,写一段话来分享你的阅读体会。要求:至少引用上面2条语录,150字左右。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1)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
    (2)道千乘之国,①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
    (3)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②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26.给句中加点字注音。
    27.翻译画线句子。
    28.归纳概括以上语句中孔子“为政”的思想。
    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1)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论语·学而》1·8)
    (2)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16·3)
    (3)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论语·子路》13·21)
    29.“无友不如己者”中的“如”,杨伯峻解释为“及”,而钱逊在《论语浅解》中解释为“类”,请根据以上两种不同解读,分别解释此句的意思。
    30.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概括孔子的交友标准。
    31.阅读《论语》材料,完成题目。
    ①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述而》)
    ②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④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上述材料中,孔子谈及哪些学习智慧?请简要概括。(每则限4个字)
    32.按要求答题。
    ①子曰:“人而不仁, ?人而不仁,如乐何?”
    (《八佾》)
    ②曾子曰:“ ,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不亦远乎?”
    (《泰伯》)
    ③颜渊问仁。子曰:“ , ,天下归仁焉。 ,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
    (1)在上面句中横线处填写《论语》原句。
    (2)怎样理解儒家倡导的“仁”?请结合上述章句分析。
    五、小阅读-课内
    33.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克己复礼就是克制自己,一切都按照礼的要求去做,孔子认为,一旦大家这样做了,全社会也就可以弘扬仁道,实现理想的大同世界。
    B.“仁”作为道德意识和人文精神的外化,具有约束性的特点。
    C.孔子认为,仁德的修为,要靠自己来实行,不需要依靠别人的检查督促来完成。
    D.孔子一贯主张以礼驭情,以礼约束自己言行,使自己的视、听、言、行,一举一动都合礼的规定,即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要求。
    六、综合运用
    34.翻译下面句子。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35.下列对《论语》中的句子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矣。
    效法有道德的且为人正直的人,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B.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与仁德同在,在流离困顿的时候也必须与仁德同在。
    C.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不要担忧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应该担忧自己不了解别人。
    D.朋友数,斯疏矣。
    对待朋友,如果过于烦琐,反而会被疏远。
    36.下列《论语》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 “弟”,同“悌”,弟弟善事兄长
    B.无友不如己者。 “无”,同“毋”,没有
    C.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方”:方向,方位;原则
    D.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共”:同“拱”,环绕
    37.下列各选项中,对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颜渊曰:请问其目 目:目的
    B.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归:回归
    C.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 焉:于是
    D.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 家:家庭
    38.下列对课文中有关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敏于事而慎于言 敏:勤勉。
    B.士不可以不弘毅 弘:广、大,这里指志向远大。
    C.天下归仁焉 归:归属。
    D.小子何莫学夫《诗》 小子: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39.下列对课文中有关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A.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B.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C.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D.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40.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而不仁 而:连词,表转折,却。
    B.文胜质则史 则:连词,表承接,就,那么。
    C.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者:代词,……的人。
    D.其“恕”乎 其:副词,大概,也许。
    参考答案
    1.勤勉 知晓
    2.C C
    3.(《诗》)近可用于侍奉父母,远可用于侍奉君主,而且多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
    4.连用两个反问句,突显了“任重道远”,增强了感情色彩,使论断既有说服力,又有感染力
    5.C 6.B 7.B
    8.①质朴多于文采就难免显得粗野,文采超过了质朴又难免流于虚浮,文采和质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才能成为君子。
    ②君子食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对工作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接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并向他学习,纠正自己的缺点。
    9.C 10.B 11.D 12.C 13.D 14.C 15.B 16.A
    17.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常于几成而败之 慎终如始
    18.C 19.A
    20.圣人做事可以改变风俗,教导百姓,做了好事不拿取相应的报酬,就不能引导本就不富裕的百姓效法他去行更多的好事。
    21.孔子的交友之道包括忠告、善导、不可则止三个方面。强调自主真诚的独立人格。
    曾子从交友的意义出发,强调文章、学问在交友中的作用,交友的目的是培养仁德。
    22.安贫乐道
    23.(1)答案示例一:
    “数”, 读shuò,意思是超过常度。因为劝改过或求亲近的行为超过常度,会让君、友不耐烦,并因而使自己受辱。对待朋友要尽心竭力劝告并以友好的态度引导他,如果朋友还不改进,而超过常度再去劝导的话,难免会因其厌烦而让自己受辱。
    答案示例二:
    “数”,读shù,意思是数说。因为数说自己的功劳或君、友的过错,会因君、友难以承受而使自己受辱。对待朋友要尽心竭力劝告并以友好的态度引导他,如果朋友还不改进,再去数说,就会导致朋友厌烦并因而使自己受辱。
    (2)答案示例一:
    “无友不如己者”,即不要跟比不上自己的人交朋友。孔子认为君子品格的养成需要学习,胜过自己的朋友值得学习。如果跟那些以说花言巧语、装出好脸色并扮出恭敬样子来取悦他人者交朋友,对修养君子应有的忠信品格没有帮助。跟胜过自己的朋友结交并相互学习,有助于修养仁德。
    答案示例二:
    “无友不如己者”,即不要跟与自己的追求不相似的人交朋友。孔子认为君子崇尚忠信,如果跟不崇尚忠信的人交友,对自己的品格修养无益。如果跟那些以说花言巧语、装出好脸色并扮出恭敬样子来取悦他人者交朋友,因其与自己的追求不相似,故不能助己修养君子品格。跟与自己的追求相似的人交朋友并相互学习,有助于修养仁德。
    (3)①要学习朋友的长处。
    ②要结交正直的朋友(不结交虚伪的人)。
    ③劝导朋友要适可而止。
    ④要与朋友在相互学习中修养仁德。
    24.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25.今天读到《论语·述而》中这样一句话:“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深受启发。反思我们现代教育,是不是太急切了,给孩子留的思考时间太少了呢?《论语·为政》中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强调学习离不开思考,思考也不能脱离学习,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这是学习的最基本方法。
    26.Gǒng dǎ
    27.①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②用道德教导百姓,用礼教来统一他们的言行,百姓们就既懂得羞耻又能使人心归服。
    28.孔子的为政思想是:以道德教化作为治国的原则,认为对百姓实行道德教化比刑罚高明得多,既能使百姓守规蹈矩,又能使百姓有知耻之心;治国还要诚实守信,厉行节约,爱护官吏,役使百姓不能违背农时的耕作与收获。
    29.第一种解释是“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第二种解释是“不要跟不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做朋友”。
    30.①以道德和学问作为择友标准。②以言行合乎中庸之道作为择友标准。
    31.①举一反三 ②择善而从/谦虚好学/取长补短/自我完善 ③学思结合/学思并重 ④实事求是/诚实虚心
    32.(1)①如礼何 ②士不可以不弘毅,死而后已 ③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为仁由己
    (2)①孔子认为礼、乐的核心与根本是仁,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的问题;
    ②曾子认为“仁”就是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意志坚定,执着于理想和使命;
    ③孔子认为要想达到“仁”,需要加强自我修养,克己复礼,加强自我约束;是否能达到“仁”在于自己;应该在生活中实实在在去践行“仁”。
    33.B
    34.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负担沉重,路程遥远。把实现仁德于天下为己任,不也沉重吗?到死方才停止下来(到死方休),不也遥远吗?”
    35.A 36.B 37.C 38.C 39.C 40.A

    相关试卷

    语文选择性必修 上册4.1《论语》十二章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语文选择性必修 上册4.1《论语》十二章课后复习题,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小阅读-课内,名著阅读,选择类,情景默写,非选择类,文言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4.1《论语》十二章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4.1《论语》十二章练习,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重点实词释义,理解性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