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7《兼爱》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含答案)

    7《兼爱》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含答案)第1页
    7《兼爱》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含答案)第2页
    7《兼爱》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含答案)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语文选择性必修 上册7 兼爱当堂达标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选择性必修 上册7 兼爱当堂达标检测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文化常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3—4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当察乱何自起
    2.故不孝不慈亡
    3.故盗贼有亡
    二、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攻①不知疾之所自起, 则弗能攻 ②诸侯之相攻国 ③术业有专攻
    2.疾①不知疾之所自起 ②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 欲赴诉于王 ③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④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当①当察乱何自起 ②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 王乎 ③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4.劝①恶得不禁恶而劝爱 ②劝君更尽一杯酒
    5.恶①恶施不孝 ②交相恶则乱
    6.具①天下之乱物,具 此而已矣 ②故人具鸡黍 ③具告以事
    7.焉①必知乱之所自起, 焉能治之 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8.之①虽父之不慈子 ②焉能治之 ③视人之室若其室
    三、古今异义: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
    1.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
    古义:
    今义:家庭,人家;家庭的住所。
    2.起不相爱
    古义:
    今义:互相爱慕。
    四、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故亏父而自利

    2.故亏兄而自利

    3.兄之不慈弟

    五、特殊句式:指出下列句子在句式上的特殊之处并翻译。
    1.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
    句式:
    译文:
    2.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
    句式:
    译文:
    3.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
    句式:
    译文:
    4.察此何自起?
    句式:
    译文:
    六、文化常识:判断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正误。
    1.墨子,名翟,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墨家学派创始人。其主张的“兼爱”与儒家主张的“爱人”一样。( )
    2.大夫,古代职官等级名。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后世遂以大夫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
    3.诸侯,古代帝王分封的各国君主。在其统辖区域内,世代掌握军政大权,但按礼要服从王命,定期向帝王朝贡述职。( )
    片段阅读练
    七、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论语·学而》)
    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
    (《墨子·兼爱中》)
    1.上述材料中,孔子和墨子的共同主张是什么?


    2.简析孔子与墨子上述主张的差异。


    八、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3—4题。
    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辩矣;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
    (《墨子·非攻上》)
    武王践功①,梦见三神曰:“予既沉渍殷纣于酒德矣,往攻之,予必使汝大堪之。”武王乃攻狂夫,反②商之③周,天赐武王黄鸟之旗。王既已克殷,成帝之来④,分主诸神,祀纣先王,通维⑤四夷,而天下莫不宾,焉袭汤之绪,此即武王之所以诛纣也。若以此三圣王者观之,则非所谓“攻”也,所谓“诛”也。
    (《墨子·非攻下》)
    [注] ①践功:当为“践阼”的误写,即位。②反:倾倒,推翻。③之:“作”字的误写,建立。④来:同“赉”,赏赐。⑤维:相当于“于”。
    3.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墨子的“ ”主张。
    4.武王身为商纣之臣却举兵诛纣,而墨子仍然尊之为“圣王”,为什么呢?请结合第二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九、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5—6题。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任其用,除其妖。
    (《荀子·大略》)
    子墨子曰:“政者,口言之,身必行之。今子口言之,而身不行,是子之身乱也。子不能治子之身,恶能治国政?子姑亡[注]子之身乱之矣!”
    (《墨子·公孟》)
    [注] 亡:“防”字的误写。
    5.上述两段文字都强调了 (填成语)的重要性。
    6.荀子与墨子的观点各有侧重,请简要谈谈两者的不同。


    十、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7题。
    ①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
    (《兼爱》)
    ②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
    (《兼爱》)
    ③子曰:“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中庸》)
    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⑤孟子曰:“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孟子·尽心上》)
    7.比较“兼爱”与“仁爱”的不同点。


    十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8—9题。
    故古圣王制为葬埋之法,曰:“棺三寸,足以朽体;衣衾三领,足以覆恶。以及其葬也,下毋及泉,上毋通臭,垄若参耕之亩,则止矣。死则既已葬矣,生者必无久哭,而疾而从事,人为其所能,以交相利也。”此圣王之法也。
    故子墨子言曰:“今天下之士君子,中请将欲为仁义,求为上士,上欲中圣王之道,下欲中国家百姓之利,故当若节丧之为政,而不可不察者,此也。”
    (《墨子·节葬》)
    8.墨子对于丧葬的观点是什么?联系所学,说说孔子的丧葬观。



    9.你觉得造成两人丧葬观不同的原因是什么?试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一、
    1.同“尝”,尝试
    2.同“无”,没有
    3.同“又”,表示进一层
    二、
    1.①治疗 ②进攻,攻打 ③学习、研究
    2.①疾病 ②憎恨 ③劲疾 ④迅速,这里指“快”
    3.①同“尝”,尝试 ②对等,比得上 ③掌管
    4.①鼓励 ②劝说,劝导
    5.①相当于“何”“怎么” ②憎恨
    6.①完备、齐全 ②备办、准备 ③详细
    7.①于是 ②兼词,相当于“于此” ③从哪里
    8.①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②代词,它 ③助词,的
    三、
    1.卿大夫的封地。
    2.互相关爱、友好。
    四、
    1.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损失
    2.名词的使动用法,使得利
    3.形容词作动词,慈爱
    五、
    1.句式: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译文:圣人是把治理天下作为(自己的)事务的人。
    2.句式: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子爱自,不爱父,故亏父而利自”。
    译文:儿子爱自己,不爱父亲,所以使父亲受损失而使自己得利。
    3.句式:判断句,“……也”表判断。
    译文:这也是天下人所说的混乱。
    4.句式: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察此自何起”。
    译文:考察这些(混乱)是从哪里产生的呢?
    六、
    1.✕ “一样”错误。墨子主张爱的无差别,儒家强调爱的差等观,二者在出发点、落脚点和方法上均有异。
    2.√
    3.√
    片段阅读练
    1. 孔子和墨子都主张“爱人”。
    2.孔子主张把孝悌视为根本,在此基础上推己及人,关爱他人;而墨子主张无差别的普遍之爱。
    [参考译文]
    孔子说:“年轻人在家孝顺父母,在外敬爱兄长,谨慎而守信,博爱众人而亲近仁者。做到这些还有余力的话,就用来学习礼仪制度和文化知识。”
    (《论语·学而》)
    墨子说:“用互相关爱、互相使对方得利的方法去改变它……那些爱别人的人,别人也会跟着爱他;使别人得利的人,别人也会跟着使他得利。”
    (《墨子·兼爱中》)
    3. 非攻
    4. 墨子主张“非攻”,而“诛”并不是“攻”。武王秉承天命,顺应民意,诛杀暴君,还天下太平,这是在行圣王之道,所以墨子仍然尊之为“圣王”。由此可知,墨子立场鲜明,他反对不义战争,并不反对正义战争。
    [参考译文]
    (假如)现在有一个人在这里,看到的黑色较少时说是黑色,看到的黑色多了时就说是白色,那么大家一定会认为这个人不知道白色和黑色的区别;尝到的苦较少时说是苦的,尝到的苦多了时就说是甜的,那么大家一定会认为这个人不知道甜和苦的区别。现在,对做了小的错事的人,人们明白他是不对的并且谴责他;对做了大的错事如攻打别人的国家的人,人们却不知道谴责他,反而跟着称赞这种行为,说这是义。这能说是知道义和不义的区别吗?因此可知天下的君子,在分辨义与不义上,思想是混乱的。
    (《墨子·非攻上》)
    周武王即位,梦见三位神仙说:“我们已经使殷纣沉湎于酒色,你去攻打他,我们一定使你彻底战胜他。”武王于是去攻打纣这个胡作非为的人,推翻商朝,建立周朝,上天赐给武王黄鸟之旗。武王战胜殷商后,接受上天的赏赐,命令诸侯分祭诸神,并祭祀纣的祖先,政令通达四方,而天下没有不归顺的,于是继承了汤的功业,这就是武王诛纣的原因。如果从这三位圣王(禹、汤、武王)来看,他们这样做不叫作“攻”,而叫作“诛”。
    (《墨子·非攻下》)
    5.言行一致
    6.荀子对治国者的建议:一定要摒弃言善行恶的伪善者。(或:荀子是从用人的角度对治国者提出建议的。)
    墨子对治国者的建议:一个人言而不行,是不能治身的,而不能治身也就不能治国。(或:墨子是从修身的角度对治国者提出建议的。)
    [参考译文]
    嘴里能讲出来,自身又能做到的人,是国家的珍宝。嘴里不能讲出来,但自身能做到的人,是国家的大器。嘴里能讲出来,但自身不能做到的人,是国家的用具。嘴里说的是善,而自身行的是恶的人,是国家的妖孽。治理国家的人要尊重珍宝,爱惜大器,任用用具,除去妖孽。
    (《荀子·大略》)
    墨子说:“从事政务的人,嘴中这样说,自身一定要这样做。如今你口中这样说,自己却不这样做,这是你自身的混乱。你不能治理好自身,怎么能治理好国政呢?你姑且先防备你自身的混乱吧!”
    (《墨子·公孟》)
    7.①爱的基础:兼爱是建立在利益的基础上的;仁爱是建立在血缘的基础上的。
    ②爱的关系:兼爱一定是双向交互的;仁爱则不一定,可以是单向不求回报的。
    ③爱的含量:兼爱是无差等的、均衡的;仁爱是有差等的、不均衡的。
    [参考译文]
    ③孔子说:“仁,就是爱人。亲爱亲族是最大的仁。”
    ④敬爱自家的老人,从而推广到(敬爱)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家的小孩,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小孩。
    ⑤孟子说:“君子对于万物,爱惜它,但谈不上仁爱;对于百姓,仁爱他们,但谈不上亲爱。亲爱亲族而仁爱百姓,仁爱百姓而爱惜万物。”
    8.墨子的丧葬观是“节丧薄葬”。孔子的丧葬观是“久丧厚葬(守丧三年)”。
    9.孔子提倡周礼,久丧厚葬是周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孝的重要体现,反映了宗法制度下的伦理思想,根本出发点是维护阶级统治。墨子是平民出身,认为久丧厚葬是一种奢侈的行为,不利于社会发展。
    [参考译文]
    所以古代圣王制定丧葬的原则,说:“棺木三寸厚,足以让尸体在里面腐烂就行;衣衾三件,足以掩盖尸体的丑陋之处就行。至于下葬,下面不挖到泉水,上面不使腐臭散发,坟墓宽三尺,就足够了。死者埋葬以后,活着的人定不要长久地哭泣,而应赶快从事本业,人人各尽所能,来互相使对方得利。”这就是圣王的法则。
    所以墨子说:“现在天下的士君子,内心确实想施行仁义,追求做上士,对上想要符合圣王之道,对下想要符合国家、百姓的利益,所以就应当像节葬那样来治政,而不可不仔细考察,原因就在这里啊。”

    相关试卷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第二单元7 兼爱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第二单元7 兼爱练习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阅读,小阅读-课内,非选择类,选择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人教统编版7 兼爱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7 兼爱课后测评,共11页。

    语文选择性必修 上册7 兼爱精练:

    这是一份语文选择性必修 上册7 兼爱精练,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巩固,能力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