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备战2025】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
第08讲 力 运动和力(课件)-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第08讲 力 运动和力(课件)-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中考必备知识梳理,源头活水话中考,经典例题与变式拓展,实验探究,河北十年中考真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力
1.力是____________的作用。发生作用的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__________。 2. 力的符号是___。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______,简称____,符号是___。 3. 力的两个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使其发生形变。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在物理学中,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或由运动变为静止、物体运动的快慢或方向发生改变,这几种情况都叫做“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4. 力的三要素:把力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叫做力的三要素。 5. 力的示意图:物理学中通常用__________________表示力,箭头表示力的______,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________。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该越长。有时还需要在力的示意图上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 6.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的。
理解力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 2. 一个物体不会产生力的作用,只要有力的作用,就一定会涉及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 3. 发生力的作用的两个物体不一定接触。
【跟踪练1】 关于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孤掌难鸣”是因为一只手掌的力太小B. 物体总是先施加力,然后才受到力C. 物体在受力的同时也对别的物体施力D. 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一定产生力的作用
弹力
1.弹力 物体由于______________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常见的弹力有支持力、压力、拉力、推力等。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___________到原来的形状。例如使用弹簧时不能超过它的弹性限度,否则会损坏弹簧。 2. 弹簧测力计 (1)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________。 (2)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____。
不能恢复
重力
1.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应注意“竖直向下”与“垂直向下”是有区别的,“竖直向下”是指垂直水平面向下的方向;而“垂直向
下”是指垂直于物体某一表面向下,这个面不一定是水平面(如图所示)。
2.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如铁环的重心不在环上。
3.寻找形状不规则物体的重心可以用“悬挂法”或“支撑法”。
【跟踪练2】 如图所示,一根羽毛放置在长木片上,并保持静止状态,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错误的是( )
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在______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______状态或______________状态。 (2)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__________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______而概括出来的。
2. 惯性 (1)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__________不变的性质,我们把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2)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______,一切物体______惯性,即无论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无论物体是受力还是不受力,在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下都具有惯性。 (3)物体的惯性大小只与______有关系,与其他任何因素无关。
1. 力和运动的关系 (1)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变;若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则物体所受的力一定是非平衡力。 (2)在平衡力作用下,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在非平衡力作用下,物体所受的力和运动方向在一条直线上时,运动轨迹是直线;若不在一条直线上时,运动轨迹是曲线。
(3)当运动的物体受力不平衡时,若合力方向与运动方向一致,则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若合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则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
2. 惯性 (1)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它不是力。可以说物体“具有惯性”“由于惯性”,不能说物体“受到惯性”“受到惯性作用”或“惯性力”。 (2)惯性的应用和防范 ①应用:跳远运动员起跳前助跑;掷沙包;拍打衣服上的尘土;洗衣机脱水;踢出的足球在空中继续飞行;烧锅炉时用铁锨送煤等。 ②防范:小轿车配有安全气囊和安全带;驾驶汽车时要减速慢行、保持车距、严禁超载;乘坐公交车时要抓好安全扶手等。
【跟踪练3】 用绳子拴住一个小球使其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此时,小球受到的力是__________(选填“平衡力”或“非平衡力”)。若绳子突然断开,小球将做______________。
【跟踪练4】 跳伞运动员从飞机上跳下,刚开始运动员降落速度越来越大,此时运动员受到的空气阻力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重力;打开降落伞后,运动员匀速降落,此时运动员受到的空气阻力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重力,处于______状态。
【跟踪练5】 甲、乙图中,属于利用惯性的是图____,防止惯性带来危害的是图____。
二力平衡
1.物体处于______状态或 ______________状态,叫做处于平衡状态。 2. 物体在受到两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______状态或_____________状态,则这两个力平衡。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______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______,方向______,并且在______________,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并且这两个力的合力为___。
二力平衡和相互作用力的关系 1.相同点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不同点 (1)相互作用力:两个力性质相同;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互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二力平衡:两个力性质可以不同;必须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
【跟踪练6】 一位消防员进行徒手爬绳训练,当他双手握住绳索竖直匀速上攀时,在竖直方向消防员受到的重力与摩擦力是一对______力;消防员对绳索的力与绳索对消防员的力是一对__________力。
摩擦力
1.摩擦力 (1)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______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2)影响因素: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________________和接触面的__________有关。接触面受到的压力越____,滑动摩擦力越大;接触面越 ______,滑动摩擦力越大。
2. 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1.摩擦力产生的条件:①两个物体相互接触;②两个物体相互挤压,发生形变,有弹力;③两个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④两个接触面不光滑。 2.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摩擦力方向不一定与运动方向相反,摩擦力有时阻碍运动,有时有利于运动。例如:人走路时,地面给鞋底的摩擦力的方向与人运动的方向是相同的。 3.摩擦力的作用点:在接触面上(在作受力分析时,可以把作用点画在物体重心上)。
4.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物体运动的速度无关。 5.静摩擦力是有相对运动趋势但没有发生相对运动的物体受到的摩擦力,而滑动摩擦力是已经发生了相对运动的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源头:八下人教版教材第5页图7.1-8,第18页图8.1-4,第3页图7.1-2,第31页图9.1-4
1.(2023,衡阳改编)对下列四幅图所示的情景,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图甲:人坐在船上推另一艘船,两艘船向相反方向运动,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B. 图乙:撞击锤柄下端能使锤头紧套在锤柄上,这是因为锤头具有惯性C. 图丙:从斜面上滚下的小球受到磁体的作用,运动方向发生改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D. 图丁:篆刻刀的刀口做得很锋利,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的
源头:八下人教版教材第5页图7.1-5
2.(2024,枣庄)在两辆靠得较近的小车上分别放一块磁体甲和乙,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对乙的作用力大于乙对甲的作用力B. 甲先对乙施力,然后乙才对甲施力C. 甲对乙的作用力和乙对甲的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 由于甲、乙两块磁体没有接触,因此甲、乙之间没有力的作用
源头:八下人教版教材第4页图7.1-4
源头:八下人教版教材第5页图7.1-7
源头:八下人教版教材第6页图7.2-1
5.(2024,山西)如图为运动员撑竿跳高的场景。他通过助跑将撑竿压弯后起跳,越过横杆,松手后撑竿恢复原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助跑时运动员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B. 压弯撑竿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C. 运动员鞋底的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D. 松手后运动员仍然受撑竿的作用力
源头:八下人教版教材第19页图8.1-6
6.(2024,眉山)如图所示,用力击打一摞棋子中间的一个,棋子飞出,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上面的棋子没有飞出去是由于上面的棋子具有______。
源头:八下人教版教材第25页图8.3-5
7.(2024,湖北)冰壶运动员比赛用鞋如图,蹬冰鞋底用橡胶制成,滑行鞋底用塑料制成。运动员用滑行鞋支撑全身在冰面上滑行,需要停下时,用蹬冰鞋接触冰面进行控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蹬冰鞋底是为了减小压力B. 滑行鞋底是为了减小摩擦力C. 运动员在冰面上滑行需要力来维持D. 滑行时若摩擦力消失,则运动员会停止运动
源头:八下人教版教材第25页图8.3-5、第26页图8.3-7
8.(2024,鸡西)下图所示的情景,减小摩擦的是( )
请在括号内画“√”或“×”。
1.静止的物体不可能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
2.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
3.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通过实验验证得出的。( )
4.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
5.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一定会有力的作用。( )
6.物体不接触不可能有力的作用。( )
7.物体不受力时运动状态也可能改变。( )
8.物体不受力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
9.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
10.向上扔粉笔头,粉笔头到达最高点时速度为0,处于平衡状态。 ( )
11.速度快的物体比速度慢的物体惯性大。( )
12.高速行驶的汽车刹车后不能立即停止,是因为受到惯性作用。( )
13.跳远时助跑可以增大运动员的惯性。( )
14.战斗机抛掉副油箱是为了减小惯性,使飞机更灵活。( )
15.草地上滚动的足球速度越来越慢,是因为惯性越来越小。( )
例1 (2024,枣庄)嫦娥六号探测器于2024年6月2日着陆月球背面进行采样,嫦娥六号探测器在降落月球实施制动减速时,要将发动机喷管朝向______(选填“前方”“侧方”或“后方”),使探测器减速的施力物体是______(选填“燃气”或“喷嘴”),此现象可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变式拓展1 下列情境,与上述嫦娥六号探测器实施制动减速时力的作用效果不同的是( )
A. 用力把橡皮泥捏成不同造型B. 苹果受重力竖直下落C. 守门员抱住飞来的足球D. 用力把铅球推出去
为验证猜想,他们对剩余部分弹簧进行如下探究:
③多次改变悬挂钩码的数量,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例3 (2019,河北)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它的重心在它的__________上。如图所示为质量分布均匀但形状不规则带有小孔的薄木板,请用细棉线、刻度尺、笔和铁架台来确定它的重心。
(1)操作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判断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即为薄木板的重心。
(3)实验中没有利用到的物理知识:____(填序号)。 ①二力平衡的条件
②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③重力的大小跟物体质量成正比
(2)如图是小明利用铅垂线检查墙上的画是否挂正的情景。当铅垂线静止时,发现铅垂线与画的长边不重合,为了把画挂平,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 把画的左边调低一些B. 把画的左边调高一些C. 换用质量较大的重锤D. 调整铅垂线,使铅垂线与画的长边重合
考向四 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
例4 (2024,山西)如图所示,一辆公交车正在水平路面匀速向右行驶,遇到突发情况紧急刹车时,下列能正确表示车内拉环情形的是( )
A. B. C. D.
变式拓展4 小明乘坐的甲车沿直线行驶,乙车处于静止状态,行驶过程中连拍得到小明的照片如图所示,该过程甲车( )
A. 向东减速行驶B. 向西减速行驶C. 向东匀速运动D. 向西匀速运动
例5 (2024,盐城)下列情形中,松手后纸片还能保持平衡的是( )
A. B. C. D.
变式拓展5 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本实验的研究对象是钩码B. 在两侧挂等质量的钩码,卡片质量可以接近于钩码质量C. 将卡片下拉一定距离,可探究两个平衡力是否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D. 调整两侧所挂钩码的数量,可以改变力的大小
变式拓展7 若将一个物块放置在粗糙的斜面上,不同状态下物块的受力示意图正确的是( )
D.
物块靠惯性沿斜面向上滑
实验一 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中考命题角度及内容】
1.斜面的作用:使小车获得速度。毛巾、棉布的作用:改变水平面的粗糙程度。 2.实验时小车每次从同一高度由静止自由下滑的原因(使小车每次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应用了控制变量法)。 3.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后继续运动的原因(小车具有惯性)。 4.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距离的影响因素(小车所受阻力的大小)。
5.实验推理(物体不受阻力时,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6.实验结论(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小车运动得越远)。
例1 (2024,保定竞秀区一模)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让同一辆小车每次从同一个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滑下,分别滑到铺有毛巾、棉布和木板的水平面上,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一段距离后,停下来的位置如图所示。
(1)实验中用同一辆小车从同一个斜面的相同高度由静止自由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在水平面上开始运动时的初速度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2)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得越远,说明小车速度减小得越____(选填“慢”或“快”)。分析实验数据,并进一步推测:运动的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将做__________运动。
【拓展设问提素养】(4)实验时,将毛巾或棉布铺在__________(选填“斜面”或“水平木板”)上。
(5)比较三次实验发现:阻力越小,小车滑行的距离越____(选填“远”或“近”)。由此联想到,雨雪天气驾驶汽车应适当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汽车之间的距离。
(6)通过上述实验和推理可得:力是______(选填“维持”或“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9)若斜面和水平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小车在斜面上受到的摩擦力比在水平面上受到的摩擦力____。
(10)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小车在水平面上克服阻力所做的功_____________(选填“在毛巾上最多”“在棉布上最多”“在木板上最多”或“三次一样多”)。小车在水平面上克服阻力做功的功率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选填“在毛巾上最大”“在棉布上最大”“在木板上最大”或“三次一样大”)。
三次一样多
实验二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1.选择小车而不选择木块的原因(减小摩擦力对实验造成的影响)。 2.小车应放置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 3.定滑轮的作用是改变力的方向。 4.选择静止状态的物体作为研究对象,因为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好控制。
8.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得出普遍规律,避免偶然性)。 9.有些实验中将小车换为纸片,其目的是减小摩擦力或重力对实验结论的影响。 10.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采用的方法是“用剪刀剪开纸片”。
例2 (2023,绥化)如图所示是“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
(1)把小车放在比较光滑的水平桌面上,用手按住小车不动,在两个托盘中放入质量相等的砝码,放手后小车静止;在两个托盘中放入质量不相等的砝码,放手后小车运动,这说明相互平衡的两个力__________。用手
(2)把小车放在水平桌面上,保持两个托盘中的砝码质量相等,使小车静止,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后释放,观察到小车______,这说明相互平衡的两个力作用在______________。
按住小车不动,把两个托盘放在小车的同一侧,放入质量相等的砝码,放手后小车运动,这说明相互平衡的两个力__________。
(3)实验中为了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应选择质量较____(选填“大”或“小”)的砝码进行实验。
(4)实验中判断小车是否受平衡力作用的依据:小车是否保持______(选填“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5)实验中,桌面越______(选填“光滑”或“粗糙”)越好,目的是减小________对实验的影响。
(6)实验中,把小车改成硬纸片做实验更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减小了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
实验三 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科学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2.实验中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目的(使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等于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 3.完成第一次实验后,在原装置的木块上增加一个砝码的目的(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4.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同一个木块在不同表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目的(研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5.滑动摩擦力大小与速度的关系(无关)。 6.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关系(无关)。 7.实验过程中很难保证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将弹簧测力计固定,拉动物体下面的长木板,这样便于准确地读出测力计的示数,能更准确地测出摩擦力的大小。 8.实验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即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就越大)。
例3 (2024,赤峰)为解决班级拔河比赛如何选队员的问题,物理老师引导学生做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他们选择了长木板、棉布、
(1)如图甲所示,将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__________知识可知,木块受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毛巾、木块、相同的钩码若干、弹簧测力计,进行了实验。
(2)下表是其中一组同学多次实验获得的实验数据。
①分析表中_________三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情况下,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据此结论,选队员时应选体重____(选填“大”或“小”)的同学。
②分析表中2、4、5三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滑动摩擦力越大。
在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
(3)该组同学又探究了不同材质的鞋底对拔河比赛的影响。设计方案如下:选用外形、体积完全相同的实心橡胶块和塑料块(如图乙),用弹簧
将橡胶块和塑料块交替叠放在一起,分别进行实验
测力计拉着橡胶块在水平长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测出它与该长木板间的滑动摩擦力;用同样的方法测塑料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重复上述实验三次;比较实验数据得出结论。请指出此设计方案存在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在不改变器材的情况下提出改进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进一步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同组的小明又设计了下图的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A,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
①在四次实验中,滑动摩擦力最小的是____(选填“甲”“乙”“丙”或“丁”)。
②比较甲、丁实验,发现甲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于丁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小明得出结论:
可以将木块平放和立放,分别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你认为他的结论是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小明对实验装置进行改动,如下图所示,重复实验发现效果更好。实验中,小明________(选填“一定”或“不一定”)要匀速拉动长木板;待弹簧测力计示数稳定后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弹簧测力计示数,木块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方向是__________。
1.(2024,河北)飞船在太空中____(选填“有”或“没有”)惯性。
2.(2023,河北)2023年3月12日,在首尔进行的短道速滑世锦赛男子5 000米接力决赛中,中国队勇夺冠军。如图所示是比赛时的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以看台为参照物,比赛中的运动员是静止的B. 加速运动时,运动员的惯性逐渐变大C. 在弯道上滑行时,运动员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D. 运动员用力向后蹬地前行,说明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3.(2022,河北)小明在做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时,利用一套器材依次完成如图(一)所示的实验,其中图甲、乙中长木板正面朝上,图丙中长木板反面朝上,长木板的反面比正面粗糙。
(1)小明提出如下猜想:①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②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如果小明要验证猜想①,他应该选择________两图所示的实验来操作;如果小明要验证猜想②,他应该选择________两图所示的实验来操作。
(2)实验中,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它沿水平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与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这是利用了__________的知识。
小明多次实验后得出结论:接触面所受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4)许多情况下摩擦是有用的,人们常常设法增大它。请写出一个通过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后,小明和同学们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交流,改进了实验方案,设计了如图(二)乙所示的实验装置:将弹簧测力计固定不动,木块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不拉木块,改为拉动长木板,使长木板与木块相对运动。再次验证了猜想①②得出相同结论。针对实验改进,同学们提出了以下观点,其中不正确的是___(填字母)。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第7讲力运动和力课件,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点回顾,运动状态,作用点,带箭头的线段,线段长度,线段的起点或终点,没有受到力,匀速直线运动,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复习第8讲力运动和力教学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运动状态,物体的形状,作用点,相互的,运动员,弹性形变,分度值,指在零刻度线上,转换法,竖直向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复习第7讲力运动和力课件,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优化提升,◇搏击中考,◇夯实基础,◇考点导航,◇考点回顾,运动状态,作用点,带箭头的线段,线段长度,线段的起点或终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