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复习课件

    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复习课件第1页
    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复习课件第2页
    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复习课件第3页
    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复习课件第4页
    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复习课件第5页
    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复习课件第6页
    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复习课件第7页
    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复习课件第8页
    还剩3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复习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复习课件,共40页。
    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史前时期 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板块大概念时空观念阶段特征政治:部落联盟出现,早期国家产生经济: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文化:早期人类出现,中华文明起源民族关系:炎黄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华夏族总体特征: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大单元构建考点1 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2022版课标:通过了解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等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及其文化遗存,知道中国境内原始社会时期的人类活动。一、元谋人1.时间:距今约170万年。2.地点:云南元谋县。3.考古发掘成果:门齿化石、石器、炭屑、烧骨。4.历史地位: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之一。5.生活与生产状况:能够制作和使用工具,知道使用火。二、蓝田人 【2024版教材新增】1.时间:距今约160万年。2.地点:陕西省蓝田县。3.考古发掘成果:一个下颌骨、一个完整的头骨化石。4.生活与生产状况:能够制作和使用工具。三、郧县人 【2024版教材新增】1.时间:距今约100万年。2.地点:湖北郧阳。3.考古发掘成果:3个头骨化石。4.生活与生产状况:能够制作和使用工具。四、北京人1.时间:距今约70万—20万年。2.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3.考古发掘成果:在厚40多米的遗址堆积层里发掘出土古人类化石、动物化石、打制石器、灰烬、烧石和烧骨等。4.体貌特征: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较上肢略长,能够直立行走。5.生活与生产状况(1)能制作和使用打制石器,猎取动物,采集植物果实。(2)会使用火和长时间保存火种,学会用火是人类演化史上的里程碑。(3)结成群体进行劳动,过着群居生活。6.北京人发现的意义(1)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北京人复原头像(2)包括北京人在内的我国境内直立人遗存的发现,对研究人类起源和古人类演化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五、山顶洞人1.时间:距今约3万年。2.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3.生活与生产状况:使用打制石器,也开始制作骨器,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可能懂得人工取火;过集体生活;有朴素的审美观念;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核心概念化石:古代生物的遗骸或遗迹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时间,被周围沉积物中的矿物质所渗入,逐渐石化,称为“化石”。化石是研究古人类历史和古环境变迁的重要证据。易失分点1.北京人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但不会人工取火。2.公元前的年份,一定要在数字前加“前”字,如公元前2070年。对有确切纪年以前的时间前一定要加“约”或“大约”,如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考点2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2022版课标:通过了解河姆渡、半坡、良渚、陶寺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知道中国的原始农耕生活;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原始社会的重要依据。一、原始农业 (8年1考)1.概况:距今约1万年,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长江中下游的先民开始栽培稻,北方地区的先民开始栽培粟和黍。[2020.1]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栽培水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2.重要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3.历史意义: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二、河姆渡人、半坡人 (8年5考)河姆渡人干栏式建筑复原想象图半坡人半地穴式房屋复原想象图三、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 【2024版教材新增】1.仰韶文化:主要分布在黄河中游地区,距今约7000—5000年。仰韶先民主要从事粟作农业生产,过着定居生活。在陶器表面绘出鱼、鸟、花等图案的彩陶是仰韶文化的重要特征。2.大汶口文化:主要分布在黄河下游和淮河中下游地区,距今约5900—4400年。大汶口文化晚期,制陶技术有较大发展,能制作较为精致的陶器,同一群体内部已经出现贫富分化。四、考古发现是了解原始社会的重要依据 (8年1考)1.概念:考古发现的文物是历史上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物质遗存,包括建筑遗址、墓葬、生活用品等。2.意义:它们生动地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情况,为人们探究历史尤其是了解原始社会提供了重要证据。[2019.1]核心概念石器时代:在金属工具出现之前,人类以石器为主要生产工具的时代。旧石器时代:主要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新石器时代:主要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学史方法如何从出土文物中获取信息1.关注文物的历史价值,获得文物承载的时间、空间信息。2.关注文物的艺术价值,获取其承载的审美信息。3.关注文物的科学价值,获得其中的科技信息。考点3 中华文明的起源2022版课标: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产生。一、早期国家 【2024版教材新增】1.形成过程(1)大约在5000多年前,我国原始社会的农业、畜牧业有了较大发展,人口显著增长并开始向区域中心集中,早期城市逐步形成。(2)社会成员之间的分化加剧,出现了专门从事管理的人和掌握政治、经济、军事和祭祀权力的王。以王为首的统治阶级对内进行统治,对外发动战争,从而形成了早期国家。2.意义: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二、良渚古城 【2024版教材新增】1.概况:位于浙江余杭,距今约5300—4300年。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规模在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2.考古发现3.意义: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证实,距今约5000年,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三、陶寺古城 【2024版教材新增】1.时间、地点:位于山西襄汾,距今约4300—4000年。2.考古发现3.意义:陶寺古城遗址的发现,表明当时黄河中游地区已经出现了早期国家。四、早期中华文明 【2024版教材新增】1.特征:良渚古城、陶寺古城等考古发现,表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初步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2.主体构成:距今5000年左右,黄河、长江、西辽河流域都发展出了各具特色的早期文明,它们彼此之间不断地交流和融合,共同构成了早期中华文明的主体。3.新格局:距今4000多年,中原地区在广泛吸收各地文明要素的基础上迅速崛起,经过持续的发展,走向一体,以中原地区为引领的文明新格局开始形成。考点4 远古的传说2022版课标:通过古代文献中记述的黄帝、炎帝等神话传说,了解其中蕴含的历史信息。一、炎黄联盟1.所处时空:五六千年前的黄河流域,我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2.联盟形成(1)阪泉之战:黄帝联合一些部落,在阪泉与炎帝展开斗争,炎帝失败,归顺黄帝,两大部落结成联盟。(2)涿鹿之战:炎黄部落联盟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最终蚩尤战败,其部落部分归附炎黄部落联盟。黄帝被推举为联盟首领。3.影响:炎黄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华夏族,炎帝、黄帝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1.炎帝(神农氏):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交换物品;制作乐器琴瑟,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2.黄帝(轩辕氏):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造船,炼铜,并发明了弓箭。相传在黄帝时期,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嫘祖会缫丝纺织。三、蕴含的历史信息炎帝、黄帝的传说反映了原始社会晚期黄河流域的社会发展状况。四、尧舜禹的禅让相传在黄帝之后,尧、舜、禹依次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当时实行禅让制,联盟首领传位给贤德之人。尧鼓励人们发展生产。舜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稳定局势,派禹治水,解决水患。禹治水有功,被民众尊称为“大禹”。核心概念禅让制: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部落联盟首领是通过部落联盟会议民主协商推举出来的贤德之人,没有特权。观点“辩”与“论”主题之“论”原始农耕文明【主题】原始农耕文明的发展。[答案] 论述: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河姆渡遗址中出土的大量稻谷,说明河姆渡居民已经从事农业生产,过着定居生活;骨耜是河姆渡居民从事水稻种植的典型农具,用于挖土,既可以减轻劳动强度,又能提高劳动效率,充分显示了距今约7 000年河姆渡人的聪明智慧;此外,我国还发现了半坡、良渚等众多原始农耕时代的重要遗址,代表着我国原始农耕文明发展的高度。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命题点1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1.[2024新疆中考] 考古学家在北京人地层处发现了大量的朴树籽,还有榛子、胡桃、松、榆等植物孢粉;在北京人居住的洞穴里,发现了不同动物的化石。由此可知,北京人( ) AA.以采集狩猎为生 B.已经会人工取火C.开始种植农作物 D.会使用磨制石器命题点2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2.[2020福建中考] 神农教民种粟、黄帝“蒸谷为饭”的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已经( ) AA.出现原始农业 B.进入青铜时代 C.实行分封制度 D.掌握冶铁技术3.[2024福建中考] 下图为出土于各地的新石器时期文物,可用于佐证( ) A辽河流域出土的玉龙黄河流域出土的蛋壳黑陶高柄杯长江流域出土的骨耜A.中华早期文化分布较广 B.游牧民族的狩猎场景C.“龙的文化”已经定型 D.半坡居民的耕作生活4.[2023福建中考] 下图所示文物可用于研究我国史前时期( ) A河南三门峡出土的彩陶盆江苏邳州出土的彩陶盆A.先民的审美观念 B.国家的政治形态C.汉字的基本结构 D.青铜的冶炼技术5.[2021福建中考] 考古工作者在河姆渡遗址发现多处稻谷、稻草的堆积层,层厚20—50厘米,最厚处超过1米,若折算成稻谷,可达12吨以上。这可用于印证河姆渡居民( ) AA.已经从事农业生产 B.初步产生物品交换C.广泛使用青铜工具 D.开始推广牛耕技术命题点3 黄帝、炎帝6.[2024齐齐哈尔中考] 五千年的文明沉淀铸就了灿烂的华夏文明。被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 AA.炎帝和黄帝 B.尧 C.舜 D.禹7.[2024乐山中考] 中国人自称龙的传人。源于约8 000年前的“龙”形,遍布中华大地,贯穿整个新石器时代直至今天,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的图腾。这最能体现的中华人文精神是( ) AA.华夏认同 B.革故鼎新 C.道法自然 D.和而不同史料研析从史料实证角度考查半坡居民的生活。8.[2024烟台中考] 该遗址因为地处东南沿海,地下水位较高,保存了丰富的有机质遗存,如干栏式建筑。在遗址下层,还普遍发现有稻类和其他禾本科植物混在一起的堆积层。据此判断“该遗址”是( ) C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感谢聆听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