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19-2020学年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 分)10 月 16 日至 25 日,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在江西省南昌市举行,在开幕式上的精彩表演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焰火表演B.霓虹灯表演C.音乐喷泉D.气球升空2.(2 分)下列关于 O2 的“自述”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我能让铁生锈 B.我能用排水法收集
C.加压降温我可以变成淡蓝色液体D.我能供给呼吸
3.(2 分)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用口尝药品味道
胶头滴管用后平放在桌上C.在量筒中配制溶液
D.一般用药匙或镊子取用固体药品
4.(2 分)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氧气,氧气可支持燃烧 B.可以用木炭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C.过多排放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D.空气有自净能力,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不会对空气造成污染5.(2 分)如图为某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粒子符号为 Ne B.n=8
C.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D.该元素原子位于第二周期
6.(2 分)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A.质子数不同B.核外电子数不同
C.中子数不同D.最外层电子数不同7.(2 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离子化合物的水是硬水B.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会发出蓝色的火焰
C.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碳原子结构不同D.水通电产生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8.(2 分)小明收集到一瓶浑浊的长江水,拟定如图所示的净化流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步骤Ⅰ中加入的试剂 X 可以是明矾
B.Y 试剂可以是活性炭
C.高铁酸钾消毒杀菌发生了化学变化D.得到的净化水是纯净物
9.(2 分)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氧气B.水C.硫酸D.氯化钾10.(2 分)从微观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事实,错误的是()
A.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不断运动 B.夏天钢轨间缝隙减小﹣原子间隔变大
C.酒精溶液是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D.用打气筒给气球打气,气球变大﹣分子间隔变大11.(2 分)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2H2O 2H2+O2
B.2H2O2 2H2O+O2↑
C.P+O2 P2O5 D.4Fe+3O22Fe2O3
12.(2 分)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则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丁是化合物
乙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甲和丙的质量之和D.反应过程中丁、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 5:8
13.(2 分)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合理的是()
A.AB.BC.CD.D 14.(2 分)下列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酸雨的形成是由二氧化碳排放所致 B.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
C.一氧化碳可用于作燃料,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
D.金刚石、石墨和 C60 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所以它们的性质完全相同
15.(2 分)危险化学品泄漏或爆炸事件常给我们敲响安全警钟,操作不当就会存在安全隐患。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点燃氢气,提前验纯B.燃气泄漏,点火检查
C.矿井作业,注意通风D.油库重地,严禁烟火16.(2 分)分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分类正确的是()
A.常见的氧化物:MgO、KMnO4、H2O B.常见的有还原性的物质:C、CO、O2
选项
需区分的物质
方法一
方法二
A
硬水和软水
分别加入肥皂水
观察颜色
B
硝酸铵和氯化钠
加碱研磨,闻气味
溶于水,观察是否吸热
C
黄金和黄铜(铜锌合金)
加入硫酸锌溶液
在空气中加热
D
二氧化碳和氮气
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分别伸入燃烧的木条
C.常见的黑色固体:CuO、MnO2、Fe3O4
D.常见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O2、NH3、CO2
17.(2 分)天然气、石油、煤是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三大化石燃料。下列有关煤的燃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煤粉碎或通入大量过量的空气均可提高煤的燃烧效率B.烧煤的地方能闻到刺激性气味,原因是生成了 CO
C.煤中含硫元素,燃烧放出 SO2 是引发酸雨的主要原因之一
D.燃煤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18.(2 分)太空舱里常用 NiFe2O4 作气体转化的催化剂。已知 NiFe2O4 中 Ni 为+2 价,则
Fe 的化合价为()
A.+1B.+2C.+3D.+4
19.(2 分)碳酸乙烯酯(C3H4O3)可用作锂电池电解液。下列有关碳酸乙烯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相对分子质量为 88g
其中 C、H、O 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2:1:16 C.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其分子中 C、H、O 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 3:4:3 20.(2 分)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区分硬水和软水
B. 探究 CO2 与水的反应
C.探究接触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D. 比较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 CO2 含量二、填空题(共 5 小题,满分 30 分)
21.(4 分)用化学用语填空:
汞元素。
三个铝原子。
铵根离子。
标出氯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
22.(4 分)在 Mg(NO3)2、Cu(NO3)2 和 AgNO3 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发现滤液仍呈蓝色、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无沉淀产生,则滤出的固体中 一定含有,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的化学式为。上述过程中一定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3.(6 分)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图是以空气等为原料合成尿素[CO(NH2)2]的流程。请按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空气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X 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其分子式为 ,化学性质较为 (填“活泼”或“不活泼”),生产生活中常作为来填充食品包装袋。
图中分离空气的过程属于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由 CH4 在该流程中的作用表明:化学反应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也会伴随有变化(填“能量”或“原子个数”)。
24 . ( 8 分 ) 某 同 学 设 计 的 工 业 制 备 氢 氧 化 钠 的 流 程 如 图
1.
资料:2NaCl+2H2O 2NaOH+H2↑+Cl2↑,两电极,一端得到 NaOH 和 H2,另一端得到 Cl2。
晾晒海水得到粗盐的原理是
实验室蒸发用到的仪器有铁架台(带铁圈)、坩埚钳、石棉网、酒精灯、玻璃棒和
工业生产中应选择途径 (“①”或“②”),理由是
) Cl2 可用于生产 84 消毒液( 有效成分 NaClO ), 反应原理为: Cl2+2NaOH= NaCl+NaClO+H2O,反应前后氯元素的化合价有种。
图 2 实验测定水组成,不能加入 NaCl 增强水的导电性的理由是。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图 3 实验获得 84 消毒液,直流电源正极应与 (填 a 或 b)连接,才能使 NaClO
的含量更高。
25.(8 分)某固体混合物中可能含有氢氧化钠、硝酸钠、氯化钠,硫酸钠、碳酸钠。为了
研究该混合物的成分,某同学按下列流程进行了实验(各步均恰好完全反应):
根据流程图回答问题:
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根据实验现象推断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填化学式)。
该同学为了进一步确定固体混合物的组成,取样品20.9g(其中含钠元素质量为6.9g),按上述流程图进行实验,产生 11.65g 白色沉淀 A,产生 2.2g 气体 W.通过计算,确定该混合物中还含有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其质量为 g。
三.实验探究题(共 4 小题,满分 30 分)
26.(5 分)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基本操作,请回答问题:
图 A 中倾倒时,手握细口瓶时的注意事项是;
图 B 用完盖灭后,需要轻提一下灯帽再重新盖好,主要原因是;
A.平衡气压方便取下灯帽 B.挥发水分利于点燃酒精灯 C.减少挥发利于节约酒精
图 C 中连接装置,检查气密性时,首先要做的步骤是;
图 D 中的错误操作有处。
27.(11 分)如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气体发生与收集装置,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写出图中标号 a 的仪器名称。
若用 A 装置作发生装置制取氧气,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 E 装置收集氧气,当观察到导管口出现时开始收集。
在 A~E 中选择一套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填字母)。
若用 F 装置收集二氧化碳,验满的操作是。
4
28.(8 分)科学探究很奇妙!在一次实验中,小明不小心把硫酸铜溶液滴加到了盛有 5%过氧化氢的溶液中,发现立即有大量气泡产生。硫酸铜溶液中有三种不同的粒子(H2O, SO 2﹣,Cu2+ ),小明想知道硫酸铜溶液中的哪种粒子能使双氧水分解的速率加快。请你和小明一起通过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完成这次探究活动,并回答有关问题。
你认为最不可能的是哪一种粒子?;理由是。
要证明另外两种粒子能否加快双氧水分解的速率,还需要进行实验②和③;在实 验②中加入稀硫酸后,无明显变化,说明不起催化作用;在实验③中加入
后,会观察到大量气泡,证明起催化作用的是。
检验实验产生的气体的方法是。
小明如果要确定硫酸铜是催化剂,还需通过实验确认它在反应前后。
29.(6 分)为了比较 a、b、c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小金设计了如图甲的实验装置。他取三种金属各 m 克,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进行反应。在相同条件下测定不同时间内产
生氢气的体积,实验记录如图乙。
(1)A 装置的名称是;
实验中还要控制的变量是 (写出其中一个);
为使得到的实验数据准确,应该 (选填“A”或“B”);
从刚开始产生气体时收集
从有连续均匀气泡产生开始收集
根据图乙,小金得出三种金属的活泼性大小为 a>b>c,他的依据是。
2019-2020 学年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 20 小题,满分 40 分,每小题 2 分)
1.(2 分)10 月 16 日至 25 日,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在江西省南昌市举行,在开幕式上的精彩表演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焰火表演B.霓虹灯表演C.音乐喷泉D.气球升空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 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焰火表演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霓虹灯表演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音乐喷泉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气球升空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 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2 分)下列关于 O2 的“自述”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我能让铁生锈 B.我能用排水法收集
C.加压降温我可以变成淡蓝色液体D.我能供给呼吸
【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 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能让铁生锈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
B、能用排水法收集,是利用了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和水反应的性质,有利用化学性质; C、加压降温我可以变成淡蓝色液体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D、能供给呼吸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 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
3.(2 分)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用口尝药品味道
胶头滴管用后平放在桌上C.在量筒中配制溶液
D.一般用药匙或镊子取用固体药品
【分析】A、根据实验室药品取用的“三不”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量筒的用途进行分析;
D、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由实验室药品取用的“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拿药品;不能把鼻孔凑近 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故 A 错误;
B、滴管取液后不能平放在实验台上,否则试剂流到胶帽后,会腐蚀胶帽,故 B 错误;
C、量筒用于量取液体,不能用于配制溶液,故 C 错误;
D、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有些块状药品可用镊子夹取,故 D 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4.(2 分)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氧气,氧气可支持燃烧 B.可以用木炭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C.过多排放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D.空气有自净能力,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不会对空气造成污染
【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 78%、氧气大约占 21%、稀有气体大约占 0.94%、二氧化碳大约占 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 0.0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氧气错误,含量最多的是氮气;可以用木炭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 的含量错误,因为生成的二氧化碳是气体;过多排放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 原因正确,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空气有自净能力,排放到空气中的有 害气体和烟尘不会对空气造成污染错误,会造成污染。
【解答】解: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氧气错误,含量最多的是氮气;故选项错误;
可以用木炭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错误,因为生成的二氧化碳是气体,故
选项错误;
C、过多排放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正确,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 要气体;故选项正确;
D、空气有自净能力,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不会对空气造成污染错误,会造成 污染,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 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5.(2 分)如图为某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粒子符号为 Ne B.n=8
C.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D.该元素原子位于第二周期
【分析】根据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的各部分的意义分析。原子中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的 个数,由质子数判断元素的种类;圆圈外的弧线表示电子层,电子层上的数字为该电子 层上的电子数。根据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判断该微粒是原子还是离子, 根据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的特点分析是否达到稳定结构。
【解答】解:A、由该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可知,质子数=13,n 应为 8,核外电子数=10,为铝离子,该粒子的符号为:Al3+,故错误;
B、由上述分析可知,n=8,故正确;
C、由该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核内质子数是 13、属于铝元素,是金属元素,故错误; D、由粒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元素原子的核外应有三个电子层,位于第三周期,故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的理解与掌握,并能在解题中灵活应用的能 力。
6.(2 分)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A.质子数不同B.核外电子数不同
C.中子数不同D.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分析】根据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质子数(即核电荷数),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质子数(即核电荷数)。
A、决定元素的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质子数不同,故选项正确。
B、决定元素的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质子数不同,不是核外电子数不同,故选项错误。
C、决定元素的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质子数不同,不是中子数不同,故选项错误。
D、决定元素的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质子数不同,不是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元素的概念的理解和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 质子数不同进行解题的能力。
7.(2 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离子化合物的水是硬水B.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会发出蓝色的火焰
C.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碳原子结构不同D.水通电产生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分析】A、根据硬水与软水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一氧化碳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结论,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离子化合物的水是软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会发出蓝色的火焰,故选项说法正确。
C、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水通电产生氢气和氧气,说明水分子中含有氢原子和氧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硬水与软水的特征、电解水的实验 结论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2 分)小明收集到一瓶浑浊的长江水,拟定如图所示的净化流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步骤Ⅰ中加入的试剂 X 可以是明矾
B.Y 试剂可以是活性炭
C.高铁酸钾消毒杀菌发生了化学变化D.得到的净化水是纯净物
【分析】根据已有的水的净化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液氯能杀 菌,据此解答。
【解答】解:A、由于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具有吸附性,所以步骤Ⅰ中加入的试剂 X
可以是明矾,以加速悬浮颗粒的沉降,正确;
B、由于活性炭具有吸附性,Y 试剂可以是活性炭步,正确;
C、高铁酸钾消毒杀菌发生了化学变化,正确;
D、净化后得到的水中含有可溶性杂质,不是纯净物,错误。 故选:D。
【点评】掌握水的净化以及各物质的作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2 分)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氧气B.水C.硫酸D.氯化钾
【分析】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可以根据物质的 组成元素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氧气属于单质,不是氧化物。
B、水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 C、稀硫酸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不属于氧化物。
D、氯化钾中不含有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氧化物的概念及如何判断一种物质是否属于氧化物的问题,可 以依据物质的组成以及氧化物的概念进行。
10.(2 分)从微观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事实,错误的是()
A.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不断运动 B.夏天钢轨间缝隙减小﹣原子间隔变大
C.酒精溶液是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D.用打气筒给气球打气,气球变大﹣分子间隔变大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 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 断即可。
【解答】解:A、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花香中的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运动到空气中, 故选项解释正确。
B、夏天钢轨间缝隙减小,是因为夏天温度高,原子间隔变大的缘故,故选项解释正确。 C、酒精溶液是混合物,酒精溶液中含有酒精分子、水分子,酒精溶液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故选项解释正确。
D、向气球内打气后气球变大,气体内分子的数目增加,气球内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1.(2 分)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2H2O 2H2+O2
B.2H2O2 2H2O+O2↑
C.P+O2 P2O5 D.4Fe+3O2 2Fe2O3
【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 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解答】解:A、该化学方程式中氢气、氧气后面没有标注↑,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
2H2O2H2↑+O2↑。
B、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
C、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4P+5O2 2P2O5。
D、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 3Fe+2O2Fe3O4。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 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 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
12.(2 分)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则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丁是化合物
乙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甲和丙的质量之和D.反应过程中丁、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 5:8
【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解答】解:A、丁反应后质量分数减小,是唯一反应物,甲、丙反应后质量分数增大, 都是生成物,因此丁是化合物,该选项说法正确;
B、乙反应前后质量分数不变,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该选项说法正确;
C、甲、丙反应后质量分数增大,都是生成物,因此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甲 和丙的质量之和,该选项说法正确;
D、反应过程中丁、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48%﹣30%):(41%﹣25%)=9:8,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点评】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
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
面计算的基础。
13.(2 分)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合理的是()
A.AB.BC.CD.D
【分析】A、根据软水和硬水都是无色液体进行分析;
B、根据铵态氮肥和碱混合研磨会生成氨气,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进行分析; C、根据黄铜、黄金都不会与硫酸锌反应进行分析;
D、根据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具有助燃性进行分析。
【解答】解:A、软水和硬水都是无色液体,所以观察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故 A 错误; B、铵态氮肥和碱混合研磨会生成氨气,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氯化钠不会与碱反应,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现象不同,两种方法都可以鉴别,故 B 正确; C、黄铜、黄金都不会与硫酸锌反应,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 C 错误;
D、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具有助燃性,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 D 错误。故选:B。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被鉴别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出 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14.(2 分)下列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酸雨的形成是由二氧化碳排放所致 B.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
C.一氧化碳可用于作燃料,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
D.金刚石、石墨和 C60 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所以它们的性质完全相同
【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根据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金刚石、石墨和 C60 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酸雨的形成是由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排放所致,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产 生温室效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B、碳、一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二氧化碳不具有还原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C、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一氧化碳可用于作燃料;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 且密度比空气的大,可用于灭火,故选项说法正确。
D、金刚石、石墨和 C60 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金刚石、石墨和 C60 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它们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对环境的 影响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2 分)危险化学品泄漏或爆炸事件常给我们敲响安全警钟,操作不当就会存在安全隐患。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点燃氢气,提前验纯B.燃气泄漏,点火检查
C.矿井作业,注意通风D.油库重地,严禁烟火
【分析】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点燃氢气,提前验纯,以防止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正确。 B、燃气泄漏,点火检查,会产生电火花,可能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错误。 C、矿井作业,注意通风,能防止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正确。
D、油库重地,严禁烟火,能防止发生燃烧、爆炸,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防止爆炸的措施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6.(2 分)分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分类正确的是()
A.常见的氧化物:MgO、KMnO4、H2O B.常见的有还原性的物质:C、CO、O2 C.常见的黑色固体:CuO、MnO2、Fe3O4
D.常见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O2、NH3、CO2
【分析】A、根据氧化物的概念进行分析;
B、根据物质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 C、根据物质的颜色进行分析;
D、根据气体的味道进行分析。
【解答】解:A、KMnO4 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故 A 错;
B、O2 是具有氧化性的物质,故 B 错;
C、CuO、MnO2、Fe3O4 都是黑色物质,故 C 正确;
D、CO2 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故 D 错。故选:C。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掌握物质的颜色、氧化物的概念以及物质的性质等即可顺利解 答。
17.(2 分)天然气、石油、煤是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三大化石燃料。下列有关煤的燃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煤粉碎或通入大量过量的空气均可提高煤的燃烧效率B.烧煤的地方能闻到刺激性气味,原因是生成了 CO
C.煤中含硫元素,燃烧放出 SO2 是引发酸雨的主要原因之一
D.燃煤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分析】A、根据促进燃烧的方法进行解答;
B、根据一氧化碳无味进行解答; C、根据引起酸雨的原因进行解答;
D、根据燃煤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进行解答。
【解答】解:A、将煤粉碎或通入大量过量的空气,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所以均可 提高煤的燃烧效率,故 A 正确;
B、烧煤的地方能闻到刺激性气味,原因是生成了二氧化硫而不是一氧化碳,故 B 错误;
C、煤中含硫元素,燃烧放出 SO2 是引发酸雨的主要原因之一,故 C 正确;
D、燃煤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故 D 正确。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较为综合,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
18.(2 分)太空舱里常用 NiFe2O4 作气体转化的催化剂。已知 NiFe2O4 中 Ni 为+2 价,则
Fe 的化合价为()
A.+1B.+2C.+3D.+4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 NiFe2O4 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解答】解:已知 NiFe2O4 中 Ni 元素为+2 价,氧元素显﹣2 价,设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x,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2x+(﹣2)×4=0,则 x=+3 价。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 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19.(2 分)碳酸乙烯酯(C3H4O3)可用作锂电池电解液。下列有关碳酸乙烯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相对分子质量为 88g
其中 C、H、O 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2:1:16 C.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其分子中 C、H、O 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 3:4:3
【分析】A.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来分析;
B.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 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 D.根据化合物化学式的意义来分析。
【解答】解:A.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写,故错误; B.碳酸乙烯酯中 C、H、O 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4):(16×3)≠12:1: 16,故错误;
C.碳酸乙烯酯中 C、H、O 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4):(16×3)=36:4:
48,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错误;
D.碳酸乙烯酯中其分子中 C、H、O 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 3:4:3,故正确。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 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 分)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区分硬水和软水
B.探究 CO2 与水的反应
C. 探究接触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D. 比较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 CO2 含量
【分析】A、根据硬水和软水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要注意变量的控制,注意要除探究要素不同之外,其它条件都应该是相同的。 D、根据检验二氧化碳使用澄清石灰水,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 和软水,加入肥皂水,若产生泡沫较多,则是软水,若产生泡沫较少,则是硬水,可以 鉴别,故选项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
B、干燥的纸花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湿润的纸花变色,是因为二氧化 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溶液变色,故选项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
C、图中实验,稀盐酸的质量分数不同,不能探究接触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故选项实 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比较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 CO2 含量,可分别向空气、呼出气体中滴加等量的石
灰水,根据是否变浑浊,可以比较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 CO2 含量,故选项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 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 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二、填空题(共 5 小题,满分 30 分)
21.(4 分)用化学用语填空:
汞元素 Hg。
三个铝原子 3Al。
4
铵根离子 NH +。
标出氯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
【分析】(1)根据元素符号的书写方法进行分析;
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进行分析;
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进行分析;
根据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进行分配。
【解答】解:(1)元素符号的表示方法,有一个字母组成的必须要大字;由两个字母组成的第一个必须大写,第二个必须小写,汞元素可表示为:Hg;
标在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三个铝原子可表示为:3Al;
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 1 个电荷时,1 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铵根离子可表示为:NH4+;
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氯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可表示为:
。故答案为:
(1)Hg;
(2)3Al;
4
(3)NH +;
(4) 。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 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22.(4 分)在 Mg(NO3)2、Cu(NO3)2 和 AgNO3 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发现滤液仍呈蓝色、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无沉淀产生,则滤出的固体中 一定含有 银 ,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的化学式为 Fe(NO3)2、Cu(NO3)2、Mg
(NO3)2 。上述过程中一定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AgNO3═2Ag+Fe
(NO3)2。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这四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为:镁>铁>铜>银,当金属与其它金属的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时的规律是:位置在前的金属可以把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充分反应后过滤,发现滤液仍呈蓝色、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 无沉淀产生,所以没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存在,溶液中一定不含硝酸银进行分析。
【解答】解:镁、铁、铜、银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镁>铁>铜>银,硝酸镁、硝 酸铜、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铁粉时先置换最弱的金属,然后再置换较强 的,以此类推,所以置换出金属的情况为:一定有活动性最弱的银,其次是铜,铁有可 能过量,但一定没有活动性最强的镁;
充分反应后过滤,发现滤液仍呈蓝色、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无沉淀产生,说明一定没有过量的铁,硝酸银一定完全反应,所以滤渣一定含有银,滤液中含有没反应的硝酸镁、 生成的硝酸亚铁和没被置换的硝酸铜。
综合以上情况,所以滤渣中一定有银;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镁、硝酸铜、硝酸亚铁。
故答案为:Ag;Fe(NO3)2、Cu(NO3)2、Mg(NO3)2,Fe+2AgNO3═2Ag+Fe(NO3)
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灵活应用,只有活动性强的金属可以把活 动性弱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与酸产生气泡,根据信息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3.(6 分)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图是以空气等为原料合成尿素[CO(NH2)2]的流程。请按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空气属于 混合物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X 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其分子式为 N2 ,化学性质较为 不活泼 (填“活泼”或“不活泼”),生产生活中常作为 保护气体 来填充食品包装袋。
图中分离空气的过程属于 物理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由 CH4 在该流程中的作用表明:化学反应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也会伴随有 能量
变化(填“能量”或“原子个数”)。
【分析】(1)根据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解答;
(2)根据题意流程图分析。
【解答】解:(1)空气中含有多种成分,属于混合物;X 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所以该气体是氮气,其化学式为 N2,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78%,化学性质不活泼,生产生活中常作为保护气体来填充食品包装袋;故填:混合物、N2、不活泼、保护气体;
图中分离空气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填:物理;
由 CH4 在该流程中的作用表明:化学反应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也会伴随有能量变化;故填:能量。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断、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以及物质的 相互转化。
24 . ( 8 分 ) 某 同 学 设 计 的 工 业 制 备 氢 氧 化 钠 的 流 程 如 图
1.
资料:2NaCl+2H2O2NaOH+H2↑+Cl2↑,两电极,一端得到 NaOH 和 H2,另一
端得到 Cl2。
晾晒海水得到粗盐的原理是 蒸发结晶
实验室蒸发用到的仪器有铁架台(带铁圈)、坩埚钳、石棉网、酒精灯、玻璃棒和
蒸发皿
工业生产中应选择途径 ①(“①”或“②”),理由是 步骤简单
) Cl2 可用于生产 84 消毒液( 有效成分 NaClO ), 反应原理为: Cl2+2NaOH= NaCl+NaClO+H2O,反应前后氯元素的化合价有 3种。
图 2 实验测定水组成,不能加入 NaCl 增强水的导电性的理由是 加氯化钠会生成氯气,干扰实验结果 。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H2↑+O2↑ 。
图 3 实验获得 84 消毒液,直流电源正极应与 b (填 a 或 b)连接,才能使 NaClO
的含量更高。
【分析】根据制备氢氧化钠的流程图结合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海水晒盐是蒸发结 晶,根据蒸发使用的仪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晾晒海水得到粗盐的原理是蒸发结晶,故填:蒸发结晶;
实验室蒸发用到的仪器还有蒸发皿,故填:蒸发皿;
工根据流程图可以看出,途径①的步骤简单,故工业生产中应选择途径①,故填:
①;步骤简单;
反应前后氯气中氯元素为 0 价,反应后氯化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 价,反应后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故反应前后氯元素的化合价有 3 种,故填:3。
要测定水组成,不能加入 NaCl 增强水的导电性是因为加氯化钠会生成氯气,干扰实验结果。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H2↑+O2↑,故填:加氯化钠会生成氯
气,干扰实验结果;2H2O2H2↑+O2↑。
图 3 实验获得 84 消毒液,直流电源正极应与 b 连接,才能使 NaClO 的含量更高。故填: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物质的制备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题干提供的流程、 物质的性质进行。
25.(8 分)某固体混合物中可能含有氢氧化钠、硝酸钠、氯化钠,硫酸钠、碳酸钠。为了研究该混合物的成分,某同学按下列流程进行了实验(各步均恰好完全反应):
根据流程图回答问题:
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NaCl+AgNO3=AgCl↓+NaNO3。
根据实验现象推断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Na2SO4、Na2CO3 (填化学式)。
该同学为了进一步确定固体混合物的组成,取样品20.9g(其中含钠元素质量为6.9g),按上述流程图进行实验,产生 11.65g 白色沉淀 A,产生 2.2g 气体 W.通过计算,确定该混合物中还含有的物质是 NaNO3(填化学式),其质量为 8.5g。
【分析】根据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 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碳酸钠和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氯离子和银离子反应生成氯 化银沉淀,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等知识进行分析。
【解答】解: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 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碳酸钠和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氯离子和银离子反应生成氯 化银沉淀,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
固体混合物加入足量的水溶解,溶液中加入稀盐酸,生成的气体 W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 W 是二氧化碳,样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钠,溶液中加入硝酸和氯化钡,生成的白色沉淀,所以样品中一定含有硫酸钠,溶液中加入硝酸银会生成白色沉淀,加入的氯化 钡会引入氯离子,所以样品中可能含有氯化钠,所以
反应③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Ca
(OH)2=CaCO3↓+H2O,反应④是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化学方程式为:NaCl+AgNO3=AgCl↓+NaNO3;
根据实验现象推断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Na2SO4、Na2CO3;
该同学为了进一步确定固体混合物的组成,取样品20.9g(其中含钠元素质量为6.9g),按上述流程图进行实验,产生 11.65g 白色沉淀 A,产生 2.2g 气体 W。
设碳酸钠的质量为 x,硫酸钠的质量为 y,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44
x2.2g
=
x=5.3g Na2SO4+BaCl2=BaSO4↓+2NaCl 142233
y11.65g
=
y=7.1g
设混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Mr,
2.3g÷ =8.5g Mr=85,
由于氢氧化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40,氯化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58.5,氢氧化钠和氯化钠的相对分子质量都小于 85,且硝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刚好为 85,所以混合物中还含有的物质只可能且仅有硝酸钠。
通过计算,确定该混合物中还含有的物质是 NaNO3,其质量为 20.9g﹣7.1g﹣5.3g=8.5g。故答案为:(1)CO2+Ca(OH)2=CaCO3↓+H2O,NaCl+AgNO3=AgCl↓+NaNO3;
Na2SO4、Na2CO3;
NaNO3,8.5。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和两两之间的反应,然后依据题 中的现象判断各物质的存在性,最后进行验证即可。
三.实验探究题(共 4 小题,满分 30 分)
26.(5 分)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基本操作,请回答问题:
图 A 中倾倒时,手握细口瓶时的注意事项是 标签要正对手心 ;
图 B 用完盖灭后,需要轻提一下灯帽再重新盖好,主要原因是 AC;
平衡气压方便取下灯帽 B.挥发水分利于点燃酒精灯 C.减少挥发利于节约酒精
图 C 中连接装置,检查气密性时,首先要做的步骤是 先将导管一端放入水中 ;
图 D 中的错误操作有 2处。
【分析】(1)根据倾倒试剂时的注意事项来分析;
根据熄灭酒精灯的注意事项来分析;
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来分析;
根据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来分析。
【解答】解:(1)为防止流下的药液腐蚀标签,导致看不清标签上的药品的名称,所以标签要正对手心;故填:标签要正对手心;
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再重新盖好,能够平衡气 压,方便取下灯帽,减少挥发,利于节约酒精;故填:AC;
图 C 中连接装置,检查气密性时,首先要做的步骤是先将导管一端放入水中,然后再用手紧握试管外壁;故填:先将导管一端放入水中;
该操作中,没有用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故填: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仪器的使用方法、操作等,要注意掌握。
27.(11 分)如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气体发生与收集装置,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 a 的仪器名称 锥形瓶 。
( 2 ) 若 用 A 装 置 作 发 生 装 置 制 取 氧 气 , 则 发 生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
2KMnO4 K2MnO4+MnO2+O2↑ 。
若用 E 装置收集氧气,当观察到导管口出现 气泡连续均匀 时开始收集。
在 A~E 中选择一套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BC(填字母)。
若用 F 装置收集二氧化碳,验满的操作是 把燃着的木条放在 b 导管口处 。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进行分析;
根据装置 A 的特点选择药品并书写化学方程式;
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根据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和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分析;
根据 F 装置的特点和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分析。
【解答】解:(1)a 的仪器名称是锥形瓶;
在装置 A 中有酒精灯,试管口有棉花,适合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K2MnO4+MnO2+O2↑;
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为了防止收集的氧气不纯,当观察到导管口出现气泡连续均
匀冒出时再收集;
实验室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不需要加热,适合选 择 B 装置作发生装置,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故在 A~E 中选择一套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是 BC;
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用 F 装置收集的时候应该长进短出,验满的操作是:把燃着的木条放在 b 导管口处,如果木条熄灭则集满。
故答案为:
(1)锥形瓶;
(2)2KMnO4 K2MnO4+MnO2+O2↑;
气泡连续均匀;
BC;
把燃着的木条放在 b 导管口处。
【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 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 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4
28.(8 分)科学探究很奇妙!在一次实验中,小明不小心把硫酸铜溶液滴加到了盛有 5%过氧化氢的溶液中,发现立即有大量气泡产生。硫酸铜溶液中有三种不同的粒子(H2O, SO 2﹣,Cu2+ ),小明想知道硫酸铜溶液中的哪种粒子能使双氧水分解的速率加快。请你和小明一起通过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完成这次探究活动,并回答有关问题。
你认为最不可能的是哪一种粒子? H2O;理由是 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水分
子 。
4
要证明另外两种粒子能否加快双氧水分解的速率,还需要进行实验②和③;在实 验②中加入稀硫酸后,无明显变化,说明 SO 2﹣ 不起催化作用;在实验③中加入CuCl2 溶液 后,会观察到大量气泡,证明起催化作用的是 Cu2+ 。
检验实验产生的气体的方法是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进试管内,观察到木条复燃 。
小明如果要确定硫酸铜是催化剂,还需通过实验确认它在反应前后 质量和化学性
质不变 。
【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设计实验要注意对比以及催化剂的特点进行分析解答即 可。
【解答】解:(1)由于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水分子,故不可能是水分子,故填:H2O;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水分子。
要证明另外两种粒子能否加快双氧水分解的速率,还需要进行实验②和③;在实 验②中加入稀硫酸后,含有硫酸根离子,无明显变化,说明 SO42﹣不起催化作用;要证明是铜离子起作用,可以在实验③中加入 CuCl2 溶液后,会观察到大量气泡,证明起催化作用的是 Cu2+,故填:SO42﹣;CuCl2 溶液;Cu2+。
检验实验产生的气体是氧气,可以将带火星的木条伸进试管内,观察到木条复燃, 故填:将带火星的木条伸进试管内,观察到木条复燃。
要确定硫酸铜是催化剂,还需通过实验确认它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 填: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 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9.(6 分)为了比较 a、b、c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小金设计了如图甲的实验装置。他取三种金属各 m 克,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进行反应。在相同条件下测定不同时间内产生氢气的体积,实验记录如图乙。
(1)A 装置的名称是 长颈漏斗 ;
实验中还要控制的变量是 稀硫酸的浓度等 (写出其中一个);
为使得到的实验数据准确,应该 A(选填“A”或“B”); A.从刚开始产生气体时收集
从有连续均匀气泡产生开始收集
根据图乙,小金得出三种金属的活泼性大小为 a>b>c,他的依据是 在相同的时
间内产生氢气的快慢 。
【分析】(1)根据常用仪器的名称分析回答;
根据影响金属与酸反应速率的因素分析回答;
根据装置内都有空气分析;
根据相同的时间产生气体的多少来比较金属活泼性分析。
【解答】解:(1)由图示可知,A 装置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稀硫酸的浓度影响反应的速率,实验中还要控制的变量是稀硫酸的浓度等;
由于两者装置中都有空气,因此可以不考虑装置中空气的影响,故导管口一有气泡 冒出时就要收集。
根据图乙,小金得出三种金属的活泼性大小为 a>b>c,他的依据是在相同的时间内产生氢气的快慢。
故答案为:(1)长颈漏斗;(2)稀硫酸的浓度等;(3)A;(4)在相同的时间内产生氢气的快慢。
【点评】本题属于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考查,熟练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结合实验的 目的分析得出结论即可,难度较大。选项
需区分的物质
方法一
方法二
A
硬水和软水
分别加入肥皂水
观察颜色
B
硝酸铵和氯化钠
加碱研磨,闻气味
溶于水,观察是否吸热
C
黄金和黄铜(铜锌合金)
加入硫酸锌溶液
在空气中加热
D
二氧化碳和氮气
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分别伸入燃烧的木条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共27页。
这是一份2019-2020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