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陕西省宝鸡市陇县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数学试卷(解析版)-A4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6553807/0-17350102703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陕西省宝鸡市陇县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数学试卷(解析版)-A4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6553807/0-173501027037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陕西省宝鸡市陇县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数学试卷(解析版)-A4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6553807/0-173501027040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陕西省宝鸡市陇县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数学试卷(解析版)-A4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陕西省宝鸡市陇县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数学试卷(解析版)-A4,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用心思考,正确填空,火眼金睛辨对错,选一选,我是神算手,我会动手操作,灵活应用,解决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卷面分3分)
一、用心思考,正确填空。(每空1分,共22分。)
1. 75分=( )小时( )分 3厘米-9毫米=( )毫米
3吨-800千克=( )千克 3600米+1400米=( )千米
【答案】 ①. 1 ②. 15 ③. 21 ④. 2200 ⑤. 5
【解析】
【分析】(1)1小时=60分钟,60+15=75,所以75分=1小时15分。
(2)1厘米=10毫米,将3厘米的单位换成毫米,在3的后面加上一个0即可,即3厘米=30毫米,再减去9毫米,即可求出3厘米减去9毫米等于多少毫米。
(3)1吨=1000千克,将3吨的单位换成千克,在3的后面加上3个0即可,即3吨=3000千克,再减去800千克,即可求出3吨减去800千克等于多少千克。
(4)3600+1400=5000(米),1千米=1000米,将5000米的单位换成千米,去掉5000的三个0即可。
【详解】(1)1小时=60分钟
60+15=75
所以75分=1小时15分。
(2)3厘米=30毫米
所以3厘米-9毫米=30-9=21毫米。
(3)3吨=3000千克
所以3吨-800千克=3000-800=2200千克。
(4)由分析可知,3600米+1400米=5000米=5千米。
2. 56是7的( )倍,56的7倍是( )。
【答案】 ①. 8 ②. 392
【解析】
【分析】求56是7的几倍,就是求56里面有几个7,用除法计算;求56的7倍是多少,就是求7个56相加的和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详解】56÷7=8;56×7=392
【点睛】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3. 一个数比900少721,这个数是( ),800比一个数少721,这个数是( )。
【答案】 ①. 179 ②. 1521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用900-721即可求出比900少721的数是多少;用800+721即可求出800比哪个数少721,据此填空即可。
【详解】900-721=179
800+721=1521
一个数比900少721,这个数是179,800比一个数少721,这个数是1521。
4. 乐乐的公民身份证号码是410122201510083943,根据公民身份证号码可以知道,乐乐出生于( )年,性别是( )性。
【答案】 ①. 2015 ②. 女
【解析】
【分析】身份证号一共有18位数字,第7-14位表示的出生日期,其中第7-10位是出生的年份,11、12位是出生的月份,13、14是出生的日;身份证号的第17位表示性别,其中的奇数为男性,偶数为女性,据此即可解答此题。
【详解】根据分析可得:乐乐的身份证第7-10位是2015,表示他出生于2015年,第17为是4,为偶数,所以性别是女;那么乐乐出生于2015年,性别是女性。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编码问题,熟练掌握身份证号码的编码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5. 分母是9,分子是7,这个分数写作( ),读作( )。
【答案】 ①. ②. 九分之七
【解析】
【分析】根据分数的写法: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即可写出此分数;根据分数的读法:先读分数的分母,再读分数线(读作“分之”),最后读分子,据此解答。
【详解】分母是9,分子是7,这个分数写作(),读作(九分之七)。
【点睛】本题考查分数的读法和写法,属于基础知识,结合题意分析解答即可。
6.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张身份证厚约1( )。
(2)两个城市相距210( )
【答案】(1)毫米##mm
(2)千米##km
【解析】
【分析】(1)根据生活经验对长度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量比较短的物体长度或者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mm)作单位,一枚硬币的厚度大约是2毫米,所以计量一张身份证的厚度用“毫米”作单位比较合适。
(2)计量非常远的距离用千米(km)作单位,大操场一圈是400米,2圈半是1千米,所以计量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用“千米”作单位比较合适。
【小问1详解】
一张身份证厚约1毫米。
【小问2详解】
两个城市相距210千米。
7. 里面有( )个;( )个1。
【答案】 ①. 5 ②. 8
【解析】
【分析】根据分数的初步认识,将1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为8份,其中的1份用分数表示是,则代表其中的5份,即5个;8个是1,据此填空即可。
【详解】里面有5个;8个是1。
8. 在括号里填上“>”“<”或“=”。
2吨( )1800千克 1时( )100分
3厘米( )29毫米 550+150( )1000-300
【答案】 ①. > ②. < ③. > ④. =
【解析】
【分析】根据1吨=1000千克,在2吨末尾添上3个0换算成千克为单位,据此比较即可;1时=60分,将1时换算成分为单位再比较即可;1厘米=10毫米,在3厘米末尾添上1个0换算成毫米为单位,据此比较即可;分别计算出左右算式的结果,据此比较即可。
【详解】2吨=2000千克,2000>1800,2吨>1800千克;
1时=60分,60<100,1时<100分;
3厘米=30毫米,30>29,3厘米>29毫米;
550+150=700,1000-300=700,550+150=1000-300。
2吨>1800千克;1时<100分;3厘米>29毫米;550+150=1000-300。
9. 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120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长是40厘米,宽是( )厘米。
【答案】20
【解析】
【分析】根据长方形周长公式:长方形周长=(长+宽)×2,已知周长和长求宽,用“周长÷2-长”,即可求出宽
【详解】根据分析可得:
120÷2-40
=60-40
=20(厘米)
因此长方形的宽是20厘米。
【点睛】本题考查长方形周长公式的灵活运用,牢记长方形周长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二、火眼金睛辨对错。(对的打“√”,错的打“×”,10分。)
10. 4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一定是正方形。( )
【答案】×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
正方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且四条边都相等;长方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且对边相等;据此判断即可。
【详解】4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是正方形也可能是长方形,则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1. 下图中的阴影部分可以用表示。( )
【答案】×
【解析】
【分析】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分母就是几;涂色部分占几份,分子就是几,用分数表示为几分之几。
【详解】题中没有把大三角形平均分成三份,因此阴影部分不可以用表示,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2. 一个数乘任何一个数,所得的积一定比原来的数大。( )
【答案】×
【解析】
【分析】一个数乘0,得0,即积比原数小。一个数乘1,得原数,即积等于原数。一个数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数大。据此解答。
【详解】例如123×0=0,123×1=123,123×4=492,所得的积可能比原来的数小,可能等于原来的数,可能比原来的数大。说法错误。
故答案:×
13. 秒针在钟面上走一大格是5秒. ( )
【答案】√
14. 因为9>6,所以>。( )
【答案】×
【解析】
【分析】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9份,取其中的1份,用分数表示为;
把同样长的线段平均分成6份,取其中的1份,用分数表示为;
从图中可知,比小,据此判断。
【详解】如图:
因为9>6,所以<。
故答案为:×
【点睛】画图表示和,再比较大小,更直观。
三、选一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
15. 笑笑到书店看书,她7:40进入书店,在书店待了1小时30分,她( )离开的。
A. 8时10分B. 9时10分C. 10时10分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用进入书店的时间加上在书店待的时间,即可求出她离开的时间,据此选择即可。
【详解】7:40+1小时30分=9:10
9:10=9时10分
她9时10分离开的。
故答案为:B
16. 看书时眼睛距离书本的距离约( )比较合适。
A. 3米B. 30米C. 30厘米
【答案】C
【解析】
【分析】长度的常用单位有千米、米、分米、厘米等,1千米就大约是跑道长度的 2 圈半,1米大约家里餐桌的高度,1分米大约一个成年人手掌的宽度,1厘米大约1个指甲盖面的长度,所以看书时眼睛距离书本的距离约30厘米比较合适。
【详解】由分析可知,看书时眼睛距离书本的距离约30厘米比较合适。
故答案为:C
17. 三(1)班有21人订阅《少年月刊》,有17人订阅《新新小学生》,有7人两种刊物都订阅了,三(1)班订阅这两种刊物一共有( )人。
A. 38B. 31C. 7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先用订阅《少年月刊》的人数加上订阅《新新小学生》的人数,求出至少订阅一种的一定有多少人,再减去两种刊物都订阅的人数,即可求出订阅这两种刊物一共有多少人,据此选择即可。
【详解】21+17-7
=38-7
=31(人)
三(1)班订阅这两种刊物一共有31人。
故答案为:B
18. 笔算462×3时,用“3”乘“462”中的“6”,得到的是( )。
A. 18个百B. 18个十C. 18个1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462”中的“6”在十位上代表60,“3”乘“462”中的“6”则用3×60,据此选择即可。
【详解】3×60=180
A.18个百是1800,不符合题意;
B.18个十是180,符合题意;
C.18个1是18,不符合题意。
得到的是18个十。
故答案为:B
19. 小红帽到外婆家去,走的路线①和路线②相比( )。
A. ①比较长B. ②比较长C. 一样长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将路线②缺口处横着的线段向上平移,竖着的线段向右平移,得到长方形的一条长和一条宽,根据对长方形的了解,对边相等,则走的路线①和路线②长度一样,据此选择即可。
【详解】如图:
走的路线①和路线②相比一样长。
故答案为:C
四、我是神算手。(24分)
20. 口算和估算。
260+200= 507-207= 200×8= 532×0=
101×7= -= += 1-=
302+199≈ 79×8≈
【答案】460;300;1600;0
707;;;
500;640
【解析】
【详解】略
21. 用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985+67= 1000-538= ★501-108=
720×5= 603×5= ★589+234=
【答案】1052;462;393;
3600;3015;823
【解析】
【分析】笔算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向前一位退一当十再减。如果前一位上是0,就再向前一位上借;
验算减法时,可以用差+减数=被减数,或被减数-差=减数进行验算;
验算加法时,可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也可以用和减去一个加数等于另一个加数,还可以用和减去另一个加数等于一个加数;
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和多位数的每一位上的数相乘,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据此计算。
【详解】985+67=1052 1000-538=462 ★501-108=393
验算
720×5=3600 603×5=3015 ★589+234=823
验算
五、我会动手操作。(共8分)
22. 借用如图这把不完整的尺子在纸条上涂一段比3厘米长6毫米的色带。
【答案】见详解
【解析】
【分析】用直尺的“0”刻度线和线段的一个端点重合,另一个端点在直尺上的刻度,就是该线段的长度;取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如图:
(方法不唯一)
23. 在方格纸上分别画出3种周长是20厘米的四边形。(每个小方格的边长为1厘米)
【答案】见详解
【解析】
【分析】根据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可知周长是20厘米的长方形的一条长与宽的和是:20÷2=10(厘米),10=9+1=8+2=7+3=6+4,所以这个长方形的长可以是9厘米,宽是1厘米,长可以是7厘米,宽是3厘米,由此即可画图(答案不唯一);
根据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可知周长是20厘米的正方形的边长是:20÷4=5(厘米),由此即可画图。
【详解】长方形的一条长与宽的和是:20÷2=10(厘米)
10=9+1=8+2=7+3=6+4
所以画长是9厘米,宽是1厘米,长是7厘米,宽是3厘米的长方形的周长是20厘米。(答案不唯一)
20÷4=5(厘米)
所以画边长是5厘米的正方形的周长是20厘米。
作图如下: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画指定周长的长方形、正方形。关键是根据相关的周长公式确定长方形的长和宽以及正方形的边长,进而作出符合要求的图形。
六、灵活应用,解决问题。(5+5+5+8=23分)
24. 果园里有梨树106棵,桃树的棵数是梨树的4倍,两种树共有多少棵?
【答案】530棵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桃树的棵数是梨树的4倍,可以用梨树的棵数乘4就是桃树的棵数,然后用桃树的棵数加上梨树的棵数,就是两种树一共有多少棵。
也可以把梨树的棵数看作一份,桃树的棵数是它的4倍,就是这样的4份。两种树合起来一共5份,就是5个106棵。用5×106即可算出两种树一共有多少棵。
【详解】106×4=424(棵)
424+106=530(棵)
或4+1=5
5×106=530(棵)
答:两种树共有530棵。
25. 在国庆节广播操比赛中,三(1)班的同学们站成4排,每排12人。变换队形后,同学们站成6,平均每排有多少人?
【答案】8人
【解析】
【分析】12乘4等于三(1)班参加广播操比赛的总人数,再除以6即可解答。
【详解】12×4÷6
=48÷6
=8(人)
答:平均每排有8人。
【点睛】本题是归总问题,先计算出三(1)参加广播操比赛的总人数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6. 操场上一共有81个小朋友在做游戏,其中总人数的是三年级的小朋友,四年级的小朋友人数是三年级的2倍,三、四年级各有多少人?
【答案】18人;36人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这里的就是把81人平均分成9份,三年级小朋友有这样的2份,所以三年级小朋友的人数可以用81除以9乘2。再根据四年级小朋友的人数是三年级的2倍,用算出的三年级的人数乘2,即可算出四年级小朋友的人数。
详解】81÷9=9(人)
9×2=18(人)
18×2=36(人)
答:三年级有18人,四年级有36人。
27. 手工课上小雨从一张长10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纸上,剪下了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做小船。
(1)剪下的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2)剩下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答案】(1)32厘米
(2)20厘米
【解析】
【分析】(1)在长方形纸上剪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就是长方形的宽,根据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即可算出剪下正方形的周长。
(2)剩下部分是一个长方形,宽是(10-8)厘米,长是8厘米,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把数据代入公式计算即可。
【详解】(1)8×4=32(厘米)
答:剪下的正方形的周长是32厘米。
(2)10-8=2(厘米)
(2+8)×2
=10×2
=20(厘米)
答:剩下的长方形的周长是20厘米。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1,2023-2024学年陕西省宝鸡市陇县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期中教学质量检测数学试卷,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我能正确填空,我能辨析正误,我能准确选择,我是神算手,我能观察操作,我会解决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14,2023-2024学年陕西省宝鸡市陇县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期中教学质量检测数学试卷,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我会填空,我会判断,我会选择,我会计算,我会观察操作,我会解决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陕西省宝鸡市陇县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期末测试数学试卷,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我会填空,我会判断,我会选择,我会计算,我会观察操作,我会解决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口算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b5b1d1ecde54d50c4354a439d5c45dd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