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五年级上册语文 各地期末测试真题重组(原卷+答案与解释)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语文期末统编版
2024-2025学年江苏省南京市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真题重组卷(统编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江苏省南京市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真题重组卷(统编版),共24页。
A.通过读这篇童话,使我明白了要有远大的志向。
B.我估计这道题他肯定做错了。
C.我们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防止发生事故。
D.我把这动人的情景吸引住了。
2.(2023秋•雨花台区期末)最适合填入语段中横线处的一项是( )
ㅤㅤ经过激烈角逐,最后只剩下两名选手。到底把年度冠军票投给谁呢?这可让评委犯了愁。因为二人各具特色,难分高下,这真是_____
A.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B.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C.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D.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3.(2023秋•雨花台区期末)与“我难道不应该否定他的做法吗?”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最贴切的一项是( )
A.我不应该否定他的做法。
B.我不应该肯定他的做法。
C.我应该肯定他的做法。
D.我应该否定他的做法。
4.(2023秋•江宁区期末)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人闹矛盾,不要总指责对方,毕竟一个巴掌拍不响。
B.这里空气清新,环境优美,令人心旷神怡。
C.蔺相如处心积虑,智斗秦王,维护了赵国的尊严。
D.做学问不能一知半解,必须下功夫认真钻研。
5.(2023秋•鼓楼区期末)以下不是“有一定速度地阅读”阅读策略的一项是( )
A.带着问题,用较快速度默读。
B.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品词析句,细致品读。
C.用较快的速度默读,集中注意力读,不回读。
D.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默读。
6.(2023秋•江宁区期末)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勉强(qiáng) 灰烬(jìn) 船桨(jiǎng)
B.缝纫(rèn) 筛(shuāi)选 凛冽(liè)
C.一大沓(tà) 趴(bā)着 矫(jiǎ)健
D.河畔(pàn) 依偎(wēi) 划(huà)分
7.(2023秋•江宁区期末)把下面的句子排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排序最恰当的是( )
①怎样才能算“劳于读书”呢?
②宋代文学家欧阳修,自幼好学,家中无书可读,就到附近人家去借,还把一些书抄下来、背下来。
③古人曾说:“劳于读书,逸于作文。”
④这句话的意思是在读书方面肯付出辛苦,写起文章来就会轻松。
⑤从小广泛地阅读,成就了他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A.①③④②⑤B.③④①②⑤C.②⑤①③④D.①②⑤③④
8.(2023秋•江宁区期末)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或词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A.敏以求之者也(聪明)
B.余尝谓读书有三到(所谓)
C.山居秋暝(日落时分)
D.九州生气恃风雷(愤怒)
9.(2023秋•六合区期末)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他只不过取得了一点儿小小的成绩,就开始得意忘形。
B.他做事总是畏首畏尾的,不是丢了这个东西,就是丢了那个东西。
C.灾难深重的旧社会,民不聊生,哀鸿遍野。
D.读书不能不求甚解,而要刻苦钻研。
10.(2023秋•六合区期末)下面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一知半解(解决)B.心旷神怡(开阔)
C.举世闻名(听闻)D.众星拱月(环绕)
11.(2023秋•六合区期末)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爱慕 恩慧 一知半解B.呼啸 仿碍 震天动地
C.消毁 瘦弱 理所当然D.磨灭 彩排 应接不暇
12.(2023秋•鼓楼区期末)根据下列诗句的内容,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①烟花三月下扬州
②小荷才露尖尖角
③二月春风似剪刀
④七夕今宵看碧霄
⑤月落乌啼霜满天
⑥千山鸟飞绝
A.①④③⑤②⑥B.③①②④⑤⑥C.③①④⑤②⑥D.①③④②⑤⑥
13.(2023秋•鼓楼区期末)“赵王和大臣们商议说:‘去吧,怕有危险;不去吧,又显得太胆怯。’”用下列成语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左右为难B.声东击西C.骑虎难下D.进退两难
14.(2023秋•鼓楼区期末)关于民间故事,以下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民间故事语言平实,情节生动,深受人们的喜爱。
B.为了让民间故事有新鲜感,也不能来点儿小创作。
C.《田螺姑娘》是中国民间故事,不是欧洲民间故事。
D.民间故事,是口耳相传的经典,老百姓智慧的结晶。
15.(2023秋•鼓楼区期末)下列作家与作品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维《观书有感》陆游《示儿》
B.龚自珍《己亥杂诗》朱熹《少年中国说》
C.清少纳言《四季之美》巴金《珍珠鸟》
D.冰心《忆读书》叶文玲《我的“长生果”》
二.填空题(共7小题)
16.(2023秋•江宁区期末)读拼音,写词语。
17.(2023秋•雨花台区期末)小语在回忆玩游戏的经历时,有几个字用拼音代替了,请帮忙填一填。
ㅤㅤ玩游戏真是一件①yú kuài 的事。只要一听玩“过家家”,女孩子们②shà shí 来了精神。我最喜欢当妈妈了,给“小婴儿”换尿不湿时虽手脚③jiāng yìng ,但也有模有样。给“女儿”扎④biàn zi ,常常累得⑤jīng pí lì jié 。男孩子玩悠悠球真是得心应手,旋转翻滚,左右摇摆,有时还故意耍杂技似的,⑥yá tóu huàng nǎ 、⑦shǒu wǔ zú dǎ 。“老鹰捉小鸡”能考验团结协作能力。“母鸡”用自己的身躯⑧yǎn hù 着⑨nián yòu 的“小鸡”们,任凭“老鹰”左冲右突,也捉不到一只。童年生活,真是令人⑩tá zuì 。
18.(2023秋•江宁区期末)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美文如画。“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 。”这是郭沫若笔下的白鹭钓鱼图;“东方一点儿一点儿 的天空,染上 ,飘着 的彩云。”这是清少纳言描绘的春日黎明图。
(2)诗词传情。“ ,直把杭州作汴州”这是林升对南宋权贵苟且偷安的讽刺;“家家乞巧望秋月, ”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聒碎乡心梦不成, ”抒发了纳兰性德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王孙自可留”表达了王维对山林美景的喜爱与留恋。
(3)名言启智。“敏而好学, ”告诉我们要主动向别人请教;“盛年不重来, 。及时当勉励, ”提醒我们要珍惜时间;“问渠那得清如许? ”启发我们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
19.(2023秋•雨花台区期末)在学习课本中的英雄人物时,同学们还搜集了有关家国情怀的诗句,请补全主持人的颁奖辞。
ㅤㅤ同学们,每个时代都需要英雄,每个向上的民族都崇尚英雄。我们从王昌龄笔下的“ , ”想到了飞将军李广;我们从李清照的诗句“ , ”中,明白了人生追寻的意义。我们敬佩这些英雄人物,他们的精神闪烁着灿烂的光芒,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20.(2023秋•雨花台区期末)小语要用一些词语来形容同学,请你帮她选一选。
(1)周老师正在批评小张,多事的小李则在一旁 。
(2)小文倔头倔脑的,去了准 ,还是换个伶俐的人去吧。
(3)小丽今天居然主动承担了浇花的任务,这真是 的事。
(4)陈明是学校篮球队主力,是全队 。
21.(2023秋•六合区期末)按课文内容填空(填序号)。
(1)赏自然之景 来到苏州城外的枫桥,我们不禁吟诵“ ”;来到西塞山,看到青山绿水,鸟飞鱼跃,让人不禁会随口吟出张志和的“ ”;雨后来到深山欣赏月景,我们也会想起王维的诗句“ ”;来到半亩方塘,我们会信口吟出“ ”。
(2)抒家国情怀诗人陆游临终之际以“ ”表达对国家命运的挂怀;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吟诵“ ”表达解放人才,振兴国家的愿望;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发出了中国少年与国家共命运的呼唤:“ !”
(3)明为人之道本学期,我们积累不少名言警句,有的警示我们要勤俭节约,如魏征的“ ”;有的教育我们要以诚实的态度对待学习,如《论语》中所说“ ”;有的启示我们学习要专心致志,读书要“ 。”
22.(2023秋•鼓楼区期末)填空题
ㅤㅤ俭是什么?俭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三国时期诸葛亮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唐朝魏征曾说“居安思危, 。”宋代司马光也曾说:“由俭入奢易, 。”明末清初的朱用纯则说“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 。”少年儿童要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三.现代文阅读(共3小题)
23.(2023秋•江宁区期末)阅读理解。
冀中的地道战(节选)
ㅤㅤ①地道的式样有一百多种。就拿任丘的来说吧,村里的地道挖在街道下面,跟别村相通的地道挖在庄稼地下面。地道有四尺多高,个儿高的人弯着腰可以通过;地道的顶离地面三四尺,不妨碍上面种庄稼。地道里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大洞,洞顶用木料撑住,很牢靠。大洞四壁又挖了许多小洞,有的住人,有的拴牲口,有的搁东西,有的作厕所。一个大洞容得下一百来人,最大的能容二百多人。洞里经常准备着开水、干粮、被子、灯火,在里面住上个三五天不成问题。洞里有通到地面的气孔,从气孔里还能漏下光线来。气孔的口子都开在隐蔽的地方,敌人很难发现。人藏在洞里,既不气闷,又不嫌暗。有的老太太把纺车也搬进来,还嗡嗡嗡地纺线呢。
ㅤㅤ……
ㅤㅤ②敌人尝到了地道的厉害,想方设法来破坏,什么火攻啊,水攻啊,毒气攻啊,都用遍了。大家又想出了许多妙法来防备。洞口准备着土和沙,可以用来灭火。“孑口”上装着吊板,如果敌人放毒气,就把吊板放下来挡住,不让毒气往里透。对付水攻的法子更妙了,把地道跟枯井暗沟连接起来,敌人放水的时候,水从洞口进来,就流到枯井暗沟里去了。任敌人想出什么毒辣的法子也不怕,因为各个村子的地道是相通的,大不了转移到旁的村子去。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短文,填写阅读收获。
A短文的第①自然段以任丘的地道为例,按照 →洞→ 的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了地道的结构。
B冀中人民利用地道,想出各种妙法防御敌人的破坏。如: ,可以防备敌人的“火攻”;
,可以对付敌人的“毒气攻”; ,可以粉碎敌人的“水攻”。
(2)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地道里的大洞容量大,可以住人,小洞只能拴牲口,搁东西。
②地道的式样多,功能齐全,展现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无穷智慧。
③地道位置隐蔽,本村的地道挖在庄稼地下面,敌人很难发现。
④在地道中,人们既可以和本村人联系,也可以和别村人联系。
(3)敌人破坏地道诡计多端,可冀中人民总能化险为夷,这真是____。最恰当的选项是
A.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B.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C.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D.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4)短文的第①自然段的结尾提到了“有的老太太把纺车也搬进来,还嗡嗡嗡地纺线呢”。想一想,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24.(2023秋•江宁区期末)阅读。
母爱,踩着云朵而来
丁立梅
ㅤㅤ①父亲对我说:“你妈在家门口都迷路。”母亲小声争辩:“是夜里黑,看不见嘛。”
ㅤㅤ②母亲去亲戚家做客,夜里搭了顺路车回来。车子停在离家半里路的河对岸,过了新修的桥,就到家了。可她硬是找不着回家的路,稀里糊涂地踏上了相反的方向,越走离家越远,幸好遇到晚归的同村人,把她送回家。
ㅤㅤ③母亲老了,这是不争的事实,她再也不像从前那般利索能干了。我看着母亲,百感交集,想起了多年前的一件事,我一直觉得那是个奇迹。
ㅤㅤ④那年,我在外地上大学,第一次离家上百里,想家想得厉害,便写了一封家书,字里行间满是孤寂。母亲目不识丁,让父亲念给她听,听完,她竟一刻也坐不住了,决定坐车来学校看我。
ㅤㅤ⑤母亲从未出过远门,大半辈子只圈在她那一亩三分地里。可她决心已下,谁也阻拦不了。她去地里拔了我爱吃的萝卜,烙了我爱吃的糯米饼,用雪菜烧了小鱼……临出发前,她还特意穿了做客的衣服——一件鲜艳的碎花绿外套。母亲考虑得周到,她不想给在大学里念书的女儿丢脸。
ㅤㅤ⑥左挎右掮(qián)的,母亲上路了。那时从家去我的学校,需要在中途转两次车。到了终点站还要走十来里路。我入学报到时,是父亲一路陪着的,上车下车,穿街过巷,直转得我头晕,根本分不清东南西北,记不住路。
ㅤㅤ⑦然而我不识字的母亲,却准确无误地摸到了我的学校。我清楚地记得,那是秋末的一个黄昏,风起校园,梧桐树飘下片片金黄的叶。菊花在秋风里,燃尽了最后一把热情,黄的脸蛋、红的脸蛋,笑得满是皱褶(zhě)。我在教室里看完书,正要收拾东西回宿舍,一扭头,竟看见母亲站在窗外,冲着我笑。我以为是眼花了,揉揉眼,千真万确,是母亲啊!她穿着鲜艳的碎花绿外套,头上扎着方格子三角巾。三角巾被风撩起,黄昏的余晖为母亲镀上了一层橘粉色,她像是踩着云朵而来。
ㅤㅤ⑧那日,宿舍里像过节一般。女生们个个都有口福,她们吃着母亲带来的大萝卜,吃着小鱼,还有糯米饼,不住地说:“阿姨,好吃,太好吃了!”而母亲,只是局促地坐着,慈祥地笑着。那会儿,一定有风吹过一片庄稼地,母亲淳朴安然得犹如一棵庄稼。
ㅤㅤ⑨一路之上,母亲是如何上车下车,又是如何七弯八拐到达我们学校的;后来,她又是如何在偌(ruò)大的校园里,在那么多的教室中找到我的,都成了谜。
ㅤㅤ⑩我问过母亲,但她始终笑而不答。现在我想,这些问题根本不需要答案,因为她是母亲,所以她的爱能踩着云朵而来。
(选自《读者》2021年第14期,有删改)
(1)联系上下文,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百感交集:
局促:
(2)短文的第②自然段写道:“想起了多年前的一件事,我一直觉得那是个奇迹。”结合短文,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件事的主要内容。
(3)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问题。
①场景描写蕴含慈母深情。第⑤自然段和第⑦自然段分别描写了 和 的场景,体现了母亲对“我”浓浓的爱。
②细节描摹彰显人物形象。文中划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 描写和 描写,塑造了一位 的母亲形象。
③字里行间传递真情实感。第⑦自然段第一句话中的“摸”能否换成“找”?具体说说你的理由。
(4)下列对于短文内容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母亲听完“我”的家书后,竟一刻也坐不住了,从中可以看出母亲是个急性子。
B.第⑦自然段中写秋风中菊花的灿烂,是为了烘托母女相逢的激动和喜悦。
C.“母亲淳朴安然得犹如一棵庄稼。”作者把母亲比作“庄稼”,是觉得拘谨的母亲在同学面前显得很土气。
(5)关于“她的爱能踩着云朵而来”这句话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并与标题形成呼应,起到点明中心的作用。
B.因为母爱是神圣的,具有超乎想象的神奇力量,所以不识字的母亲能不远百里找到“我”。
C.那天风很大,吹起了母亲的三角巾,黄昏的余晖落在母亲身上,再加上校园里金黄的梧桐叶,她看上去像是从云朵中来。
25.(2023秋•鼓楼区期末)实用类阅读。
喝点什么
云无心
ㅤㅤ①从补充水分的角度来说,纯水是最“原生态”的。只要是合格的饮用水,就可以满足要求。任何超越了“补充水”,宣称具有特定功能的水都是忽悠,比如“磁化水”“小分子团水”“富氧水”“矿物质水”……现实的水中含有一些矿物质,对风味和口感会有一定的影响,所以,纯净水、自来水与矿泉水,喝起来可能会有一定区别。不过这种区别也基本上只是感官体验上的,在营养上的意义小到可以忽略。那些被宣称“来自于xx,常年饮用有助健康”的水,只不过是为满足“我有钱,活得比别人精细”而产生的心理优越感而已。
ㅤㅤ②再“好喝”的水也基本上是无味的。茶和咖啡,则是让水具有滋味的饮料。在纯的茶和咖啡中,营养物质少到可以忽略,所以它们是“无热量、有滋味”的饮料。在那些风味物质中,有比较多的抗氧化剂和其他植物次级代谢产物,理论上会对人体健康起一些积极的作用。不过那些作用往往是在细胞实验或者动物实验中显示出来的,在人体中到底有多大效果,也没有坚实的科学证据。大家也就不妨抱着“聊胜于无”的心态去看待——有了固然好,没有也不影响吗。
ㅤㅤ③不过,多数人无法享受纯正的咖啡,往往还会加入糖或者咖啡伴侣,也就变成了“含糖含脂饮料”——所谓“咖啡的健康价值”,也就要被增加的糖和脂肪所抵消。中国人传统的喝茶方式是纯茶,不过现在兴起的“冰红茶”“冰绿茶”加了大量的糖,而“奶茶”“茶饮料”则只是借了一点茶味。就更可以算是“挂茶杯卖糖水”了。ㅤㅤ④果汁是以营养为卖点的饮料。尤其是喝鲜榨采汁,比起吃水果更为方便,也更加“优雅”。果汁营销也经常以“一杯果汁含有xx水果的精华”为口号——纯果汁中的所有营养成分都来自于水果,把它们叫作“精华”似乎也说得通,所以这说法也不完全是忽悠。不过,它多少还是在玩弄文字游戏——水果到果汁维生素和糖基本上都留下了,但膳食纤维和许多矿物质就丢失了,相当于把糖进行了浓缩。好喝的果汁,糖的含量往往在10%以上——虽然是“纯天然的糖”,但对健康的影响,也还是一样的。许多营养专家很反感果汁,原因就在于此。
ㅤㅤ⑤总体而言,果汁还是一种“过得去”的饮料。不过未经调味的“鲜榨果汁”,风味也不总如说得那么好,经常带一些苦涩味或者酸甜不够协调。针对大多数人的口味进行优化设计的,还是各种“果汁饮料”“乳饮料”“碳酸饮料”等。它们的糖和酸,对于健康有害无益,也就只剩下“好喝”了。而风靡市场的凉茶,虽然以“传统”“保健”为卖点,其实跟它们是一类。
ㅤㅤ⑥简而言之,喝饮料的目标应该是为了解渴和补水。水是最直接有效经济实惠的;纯茶、纯咖啡增加了风味不增加热量,还有一些聊胜于无的健康价值;碳酸饮料、果汁饮料、乳饮料、茶饮料、凉茶,就是“有概念的糖水”而已;至于纯果汁,比这些饮料还是要好得多,但其中的高含糖量还是值得警惕的。
(摘自《女友•家园》2016 年第7期)
(1)为什么许多营养专家对果汁很反感呢?以下最正确的一项是
A.糖含量常超10%,不健康。
B.喝果汁比吃水果更为优雅。
C.膳食纤维和矿物质没丢失。
D.喝果汁比吃水果更为方便。
(2)在生活中,大人们喜欢在喝咖啡时加糖或“咖啡伴侣”(奶精),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这样能喝到“咖啡的健康价值”。
B.这样喝照样能享受到非常纯正的咖啡。
C.这样相当于在喝“含糖含脂饮料”,营养又健康。
D.这样喝,所谓的“咖啡的健康价值”就要被增加的糖和脂肪所抵消。
(3)本文第③自然段划线的句子用的说明方法是什么?以下正确的一项是
A.举例子 作比较
B.列图表 打比方
C.作比较 列数字
D.举例子 列数字
(4)第②自然段加着重号的句子“再好喝的水也基本上是无味的”一句中,“基本上”几个字能删去吗?为什么?
(5)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朋友聚会,逛街购物,“喝点什么”成为大家绕不过的话题。假如这个周末有你的生日聚会,你邀请的同学、朋友肯定会提起“喝点什么”这个话题,作为小主人你会怎么说呢?请你运用从本文学到的知识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四.习作(共1小题)
26.(2023秋•雨花台区期末)ㅤㅤ每个人的童年都有独一无二的经历,都有许多令人开心、激动、生气、忧伤的时刻。请你选择一件让你记忆深刻的童年小事写下来。
ㅤㅤ要求:按一定顺序写,注意写清楚事情的经过和当时的感受,语句通顺,书写工整。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答案】C
【解答】A.有误,缺主语,去掉“通过”或“使”。
B.有误,前后矛盾,去掉“肯定”。
C.正确。
D.有误,不合逻辑,应改为“我被这动人的情景吸引住了”。
故选:C。
2.【答案】B
【解答】A.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与比自己强的人相比显得不足,但与比自己弱的人相比则显得有余。
B.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比喻人或事物各有各的长处和短处。
C.“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出自宋代诗人卢梅坡的《雪梅》中的一句诗。意思是:梅花虽然不如雪花那样晶莹洁白,但雪花却没有梅花那样的淡淡清香。这里诗人通过对比梅花和雪的特点,表达了每个事物都有其独特之处,各有千秋,也提醒人们要有自知之明,学会欣赏他人的长处,取长补短。
D“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出自高适的《别董大》,这是一句送别诗中的名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董庭兰的深厚情谊和对其未来前程的乐观鼓励。
根据意思和语境,“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符合语境。
故选:B。
3.【答案】D
【解答】例句是一个反问句,表达的意思是“我应该否定他的做法”。选项中,只有D选项“我应该否定他的做法”与例句表达的意思相同。
故选:D。
4.【答案】C
【解答】A.一个巴掌拍不响:比喻矛盾和纠纷不是单方面引起的。符合语境。
B.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符合语境。
C.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多含贬义)。不符合语境。
D.一知半解:形容知道得少,理解得也不深。符合语境。
故选C。
5.【答案】B
【解答】A、C、D正确。
B.有误,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品词析句,细致品读,不利于提高阅读速度。
故选:B。
6.【答案】D
【解答】A.有误。强:读“qiáng”时意思有弓有力;健壮;使健壮;强大;使强大;使用强力;强者;坚定;刚毅。读“qiǎng”时意思为硬要;迫使;勉强。读“jiàng”时意思为态度强(qiáng)硬;执拗。故“勉强”的“强”应读“qiǎng”。
B.有误。“筛选”的“筛”应读“shāi”。
C.有误。“一大沓”的“沓”应读“dá”。“趴着”的“趴”应读“pā”。
D.正确。
故选D。
7.【答案】B
【解答】按照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排列,先写“古人曾说:‘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再写“这句话的意思是在读书方面肯付出辛苦,写起文章来就会轻松。”“怎样才能算‘劳于读书’呢?”接着写“宋代文学家欧阳修,自幼好学,家中无书可读,就到附近人家去借,还把一些书抄下来、背下来。”最后写“从小广泛地阅读,成就了他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排序为:③④①②⑤。
故选:B。
8.【答案】C
【解答】A.有误。敏以求之者也:勤奋敏捷去求取知识的人。敏:勤奋敏捷。
B.有误。余尝谓读书有三到: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谓:说。
C.正确。
D.有误。九州生气恃风雷:只有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焕发勃勃生机。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故选:C。
9.【答案】B
【解答】A.得意忘形:形容人高兴得忘乎所以,失去常态。与语境相符。
B.畏首畏尾:前也怕,后也怕。形容做事胆子小,顾虑重重。与语境不相符。
C.哀鸿遍野:比喻到处是背井离乡、呻吟呼叫的灾民。与语境相符。
D.不求甚解: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入了解。与语境相符。
故选:B。
10.【答案】A
【解答】A.有误,一知半解:形容知道得少,理解得也不深。解:理解。
B、C、D正确。
故选:A。
11.【答案】D
【解答】A.有误,恩惠:给予的或受到的好处。故“恩慧”的“慧”错误。
B.有误,妨碍:干扰、阻碍,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故“仿碍”的“仿”错误。
C.有误,销毁:烧掉;毁掉。故“消毁”的“消”错误。
D.正确。
故选:D。
12.【答案】B
【解答】①“烟花三月下扬州”这是唐朝孟浩然的诗句,诗句中指的是农历三月的时间。
②“小荷才露尖尖角”这是宋朝杨万里的诗句,这是描写的夏天的景象。
③“二月春风似剪刀”这是唐朝贺知章的诗句,诗句中指的是农历二月的时间。
④“七夕今宵看碧霄”这是唐朝林升的诗句,诗句中指的农历七月初七的时间。
⑤“月落乌啼霜满天”这是唐朝张继的诗句,这是描写的秋天的景象。
⑥“千山鸟飞绝”这是唐朝柳宗元的诗句,诗句中表现的冬天的景象。
根据诗句的内容,按时间顺序排列应是:③①②④⑤⑥。
故选:B。
13.【答案】B
【解答】A、C、D恰当。
B.不恰当。声东击西:表面声称要攻击东边,而实际却攻击西边。现指故意迷惑对方,使其产生错觉的一种策略和方法。从句子中“去吧,怕有危险;不去吧,又显得太胆怯。”可知,用“声东击西”概括不恰当。
故选B。
14.【答案】B
【解答】A、C、D正确。
B.有误,为了让民间故事有新鲜感,不能来点儿小创作。
故选:B。
15.【答案】D
【解答】A.有误,《观书有感》的作者是宋代的朱熹。
B.有误,《少年中国说》的作者是梁启超。
C.有误,《珍珠鸟》的作者是冯骥才。
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共7小题)
16.【答案】懒惰 平衡 侵略 应接不暇
繁殖 追逐 涨潮 夜幕降临
【解答】故答案为:
懒惰 平衡 侵略 应接不暇
繁殖 追逐 涨潮 夜幕降临
17.【答案】①愉快 ②霎时 ③僵硬 ④辫子 ⑤精疲力竭 ⑥摇头晃脑 ⑦手舞足蹈 ⑧掩护 ⑨年幼 ⑩陶醉
【解答】故答案为:
①愉快 ②霎时 ③僵硬 ④辫子 ⑤精疲力竭 ⑥摇头晃脑 ⑦手舞足蹈 ⑧掩护 ⑨年幼 ⑩陶醉
18.【答案】(1)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 泛着鱼肚色 微微的红晕 红紫红紫;
(2)暖风熏得游人醉 穿尽红丝几万条 故园无此声 随意春芳歇;
(3)不耻下问 一日难再晨 岁月不待人 为有源头活水来。
【解答】(1)考查现代诗文默写。出自《白鹭》,原文: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出自《四季之美》,原文: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2)考查古诗文默写。“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出自宋代林升的《题临安邸》,全诗为: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出自唐代林杰的《乞巧》,全诗为: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出自清代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全词为: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出自唐代王维的《山居秋暝》,全诗为: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3)考查名言警句、古诗文默写。“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出自《论语》,意思: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告诉我们要主动向别人请教;“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是陶渊明的名句,意思:青春一旦过去便不可能重来,一天之中永远看不到第二次日出。应当趁年富力强之时勉励自己,光阴流逝,并不等待人。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出自宋代朱熹的《观书有感(其一)》,全诗为: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故答案为:
(1)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 泛着鱼肚色 微微的红晕 红紫红紫;
(2)暖风熏得游人醉 穿尽红丝几万条 故园无此声 随意春芳歇;
(3)不耻下问 一日难再晨 岁月不待人 为有源头活水来。
19.【答案】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解答】“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自唐代王昌龄的《出塞》;“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出自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故答案为: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20.【答案】(1)C;
(2)D;
(3)B;
(4)A。
【解答】A.顶梁柱:建筑结构中起支撑房梁作用的柱子。生活中指起非常重要作用的人或事物,比喻起主要作用的骨干力量。
B.破天荒:指事物第一次出现。
C.敲边鼓:比喻从旁帮腔;从旁助势。
D.碰钉子:比喻遭到拒绝。
(1)根据词义,结合语境,可知,选“敲边鼓”。
(2)根据词义,结合语境,可知,选“碰钉子”。
(3)根据词义,结合语境,可知,选“破天荒”。
(4)根据词义,结合语境,可知,选“顶梁柱”。
故答案为:
(1)C;
(2)D;
(3)B;
(4)A。
21.【答案】(1)B C A D;
(2)A B D;
(3)B D A。
【解答】(1)考查诗文词句理解。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出自唐代王维的《山居秋暝》,意思: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出自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意思: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自傍愁而眠。
C.“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出自唐代张志和的《渔歌子》,意思: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岸桃花盛开,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来游去。
D.“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出自宋代朱熹的《观书有感•其一》,意思: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
结合释义和语境“苏州城外的枫桥”可知,第一空填“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故选B。结合释义和语境“西塞山”可知,第二空填“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故选C。结合释义和语境“深山欣赏月景”可知,第三空填“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故选A。结合释义和语境“半亩方塘”可知,第四空填“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故选D。
A.“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出自宋代陆游的《示儿》,意思: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
B.“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出自清代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意思: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C.“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出自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节选)》,意思:美丽啊我的少年中国,将与天地共存不老!
D.“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出自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节选)》,意思:雄壮啊我的中国少年,将与祖国万寿无疆!
结合释义和语境“表达对国家命运的挂怀”可知,第一空填“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故选A。结合释义和语境“表达解放人才,振兴国家的愿望”可知,第二空填“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故选B。结合释义和语境“中国少年与国家共命运的呼唤”可知,第三空填“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故选D。
(3)考查名言警句。A.“心到、眼到、口到”出自朱熹的《古人谈读书》,意思:心思到、眼神到、嘴巴到。
B.“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是魏征的名句,意思:在安乐的时候要考虑到危难,消除奢侈,提倡节俭。
C.“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是司马光的名句,意思:从节俭到奢侈很容易,从奢侈到节俭很困难。
D.“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出自《论语》,意思: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大智慧。
结合释义和语境“勤俭节约”可知,第一空填“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故选B。结合释义和语境“以诚实的态度对待学习”可知,第二空填“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故选D。结合释义和语境“学习要专心致志”可知,第三空填“心到、眼到、口到”,故选A。
故答案为:
(1)B C A D;
(2)A B D;
(3)B D A。
22.【答案】戒奢以俭 由奢入俭难 恒念物力维艰
【解答】“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是魏征的名句,意思:在安乐的时候要考虑到危难,消除奢侈,提倡节俭。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是司马光的名句,意思:从节俭到奢侈很容易,从奢侈到节俭很困难。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是朱用纯的名句,意思:对于一顿粥或一顿饭,我们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
故答案为:
戒奢以俭 由奢入俭难 恒念物力维艰
三.现代文阅读(共3小题)
23.【答案】(1)A.地道 气孔;
B.洞口准备土和沙“孑口”上装着吊板 把地道和枯井暗沟连接起来;
(2)①×②√③×④√;
(3)D;
(4)通过具体例子说明洞里光线亮。
【解答】(1)A.考查了内容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从“就拿任丘的来说吧,村里的地道挖在街道下面,跟别村相通的地道挖在庄稼地下面。地道有四尺多高,个儿高的人弯着腰可以通过;地道的顶离地面三四尺,不妨碍上面种庄稼。地道里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大洞,洞顶用木料撑住,很牢靠。大洞四壁又挖了许多小洞,有的住人,有的拴牲口,有的搁东西,有的做厕所……洞里有通到地面的气孔,从气孔里还能漏下光线来。气孔的口子都开在隐蔽的地方……”可知,以任丘为例,按地道→洞→气孔的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了地道的结构。
B.考查了内容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从“洞口准备着土和沙,可以用来灭火。‘孑口’上装着吊板,如果敌人放毒气,就把吊板放下来挡住,不让毒气往里透。对付水攻的法子更妙了,把地道跟枯井暗沟连接起来,敌人放水的时候,水从洞口进来,就流到枯井暗沟里去了。”可知,洞口准备土和沙可以防备敌人的“火攻”;把地道和枯井暗沟连接起来可以对付敌人的“水攻”。
(2)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①有误,从“大洞四壁又挖了许多小洞,有的住人,有的拴牲口,有的搁东西,有的作厕所”可知,题干说法有误。②正确。③有误,从“村里的地道挖在街道下面,跟别村相通的地道挖在庄稼地下面”可知,题干说法有误。④正确。
(3)考查了谚语、俗语及惯用语。“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比喻正义始终压倒邪恶。与题干意思相符,故选D。
(4)考查了句子的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从“人藏在洞里,既不气闷,又不嫌暗”“有的老太太把纺车也搬进来,还嗡嗡嗡地纺线呢”可知,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通过具体例子说明洞里光线亮。
故答案为:
(1)A.地道 气孔;
B.洞口准备土和沙“孑口”上装着吊板 把地道和枯井暗沟连接起来;
(2)①×②√③×④√;
(3)D;
(4)通过具体例子说明洞里光线亮。
24.【答案】(1)文中指所有的感情都交织在一起。
文中指拘谨、不自然。
(2)叙述了不识字、从未出过远门的母亲,转两次车再走十来公里,去偌大的校园看“我”的经历。
(3)①母亲准备去见女儿 母女相见;
②动作 外貌 勤劳、朴实;
③不能,因为“摸”可以看出母亲不认识路,而“找”却表现不出来。
(4)B;
(5)B。
【解答】(1)本题考查词语解释。根据短文中“我看着母亲,百感交集,想起了多年前的一件事,我一直觉得那是个奇迹。”可知,“百感交集”在文中指所有的感情都交织在一起。根据短文中“而母亲,只是局促地坐着,慈祥地笑着。”可知,“局促”在文中指拘谨、不自然。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根据短文中“那年,我在外地上大学,第一次离家上百里,想家想得厉害,便写了一封家书,字里行间满是孤寂。母亲目不识丁,让父亲念给她听,听完,她竟一刻也坐不住了,决定坐车来学校看我。”“左挎右掮的,母亲上路了。那时从家去我的学校,需要在中途转两次车。到了终点站还要走十来里路。”“然而我不识字的母亲,却准确无误地摸到了我的学校。”可知,短文叙述了不识字、从未出过远门的母亲,转两次车再走十来公里,去偌大的校园看“我”的经历。
(3)①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根据第5自然段“她去地里拔了我爱吃的萝卜,烙了我爱吃的糯米饼,用雪菜烧了小鱼……临出发前,她还特意穿了做客的衣服——一件鲜艳的碎花绿外套。”和第7自然段“她穿着鲜艳的碎花绿外套,头上扎着方格子三角巾。三角巾被风撩起,黄昏的余晖为母亲镀上了一层橘粉色,她像是踩着云朵而来。”可知,第⑤自然段和第⑦自然段分别描写了母亲准备去见女儿和母女相见的场景,体现了母亲对“我”浓浓的爱。
②本题考查描写手法。从子“她去地里拔了我爱吃的萝卜,烙了我爱吃的糯米饼,用雪菜烧了小鱼……临出发前,她还特意穿了做客的衣服——一件鲜艳的碎花绿外套。”中“拔、烙、烧、穿”可知,句子为动作描写。从句子“她穿着鲜艳的碎花绿外套,头上扎着方格子三角巾。三角巾被风撩起,黄昏的余晖为母亲镀上了一层橘粉色,她像是踩着云朵而来。”中“穿着鲜艳的碎花绿外套、扎着方格子三角巾”可知,句子为外貌描写。两个句子塑造了一位勤劳、朴实的母亲形象。
③本题考查字词的理解与分析。根据短文中“左挎右掮的,母亲上路了。那时从家去我的学校,需要在中途转两次车。到了终点站还要走十来里路。”“然而我不识字的母亲,却准确无误地摸到了我的学校。”可知,“摸”可以看出母亲不认识路,而“找”却表现不出来。所以不能替换。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分析。A.有误。母亲听完“我”的家书后,竟一刻也坐不住了,从中可以看出母亲很想念我。B.正确。C.有误。“母亲淳朴安然得犹如一棵庄稼。”作者把“母亲”比作“庄稼”,说出了母亲的淳朴。故选B。
(5)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与分析。A、C正确。B.有误。“她的爱能踩着云朵而来”不能说“母爱”具有超乎想象的神奇力量。故选B。
故答案为:
(1)文中指所有的感情都交织在一起。
文中指拘谨、不自然。
(2)叙述了不识字、从未出过远门的母亲,转两次车再走十来公里,去偌大的校园看“我”的经历。
(3)①母亲准备去见女儿 母女相见;
②动作 外貌 勤劳、朴实;
③不能,因为“摸”可以看出母亲不认识路,而“找”却表现不出来。
(4)B;
(5)B。
25.【答案】(1)A;
(2)D;
(3)A;
(4)不能。“基本上”指主要地、大体上,去掉之后变成了“再‘好喝’的水也是无味的”,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5)我们喝白开水吧!不要买果汁喝了,果汁里面含有很多糖分,对我们的身体没有好处。
【解答】(1)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概括。根据短文中“好喝的果汁,糖的含量往往在10%以上——虽然是“纯天然的糖”,但对健康的影响,也还是一样的。许多营养专家很反感果汁,原因就在于此。”可知,许多营养专家对果汁很反感的原因是糖含量常超10%,不健康。故选A。
(2)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概括。根据短文中“不过,多数人无法享受纯正的咖啡,往往还会加入糖或者咖啡伴侣,也就变成了“含糖含脂饮料”——所谓“咖啡的健康价值”,也就要被增加的糖和脂肪所抵消。”可知,在生活中,大人们喜欢在喝咖啡时加糖或“咖啡伴侣”,这样喝,所谓的“咖啡的健康价值”就要被增加的糖和脂肪所抵消。故选D。
(3)本题考查说明方法。从句子“中国人传统的喝茶方式是纯茶,不过现在兴起的“冰红茶”“冰绿茶”加了大量的糖,而“奶茶”“茶饮料”则只是借了一点茶味。就更可以算是“挂茶杯卖糖水”了。”中“中国人传统的喝茶方式是纯茶,不过现在兴起的“冰红茶”“冰绿茶”加了大量的糖”“而“奶茶”“茶饮料”则只是借了一点茶味。”可知,句子运用了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4)本题考查字词的理解与分析。“再好喝的水也基本上是无味的”一句中,“基本上”指主要地、大体上,去掉之后变成了“再‘好喝’的水也是无味的”,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所以不能删去。
(5)本题考查扩展写话。根据对短文的理解,写出生日会上应该“喝点什么”即可。如:我们喝白开水吧!不要买果汁喝了,果汁里面含有很多糖分,对我们的身体没有好处。
故答案为:
(1)A;
(2)D;
(3)A;
(4)不能。“基本上”指主要地、大体上,去掉之后变成了“再‘好喝’的水也是无味的”,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5)我们喝白开水吧!不要买果汁喝了,果汁里面含有很多糖分,对我们的身体没有好处。
四.习作(共1小题)
26.【答案】
难忘的捉蝉经历
童年就像一个五彩斑斓的盒子,装满了各种各样的回忆。在我的童年里,捉蝉这件小事让我记忆深刻。
那是一个炎热的夏日午后,太阳像个大火球炙烤着大地。我和小伙伴们约好去树林里捉蝉。我们来到树林,只听到蝉鸣声此起彼伏,像是在演奏一场盛大的音乐会。
我兴奋地在树林里穿梭,眼睛紧紧盯着树干,寻找蝉的踪迹。突然,我发现一只蝉正趴在树干上,它那黑色的身体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我小心翼翼地靠近它,生怕发出一点声音把它吓跑。当我离它只有几厘米的时候,我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手也微微颤抖着。我迅速伸出手去,可是蝉却“吱”的一声飞走了,我沮丧极了。
但是我没有放弃,继续寻找。不一会儿,我又看到了一只蝉。这次我吸取了教训,更加缓慢地靠近它,然后猛地用手一罩,哈哈,捉到了!我高兴得手舞足蹈,小伙伴们也纷纷围过来观看。那只蝉在我的手中扑腾着翅膀,痒痒的,我感受到了它顽强的生命力。
捉蝉这件事虽然很小,但它却充满了乐趣。那时候的我,满心都是捉蝉成功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好奇。这件童年小事就像一颗璀璨的星星,永远闪耀在我记忆的天空中。
【解答】范文:
难忘的捉蝉经历
童年就像一个五彩斑斓的盒子,装满了各种各样的回忆。在我的童年里,捉蝉这件小事让我记忆深刻。
那是一个炎热的夏日午后,太阳像个大火球炙烤着大地。我和小伙伴们约好去树林里捉蝉。我们来到树林,只听到蝉鸣声此起彼伏,像是在演奏一场盛大的音乐会。
我兴奋地在树林里穿梭,眼睛紧紧盯着树干,寻找蝉的踪迹。突然,我发现一只蝉正趴在树干上,它那黑色的身体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我小心翼翼地靠近它,生怕发出一点声音把它吓跑。当我离它只有几厘米的时候,我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手也微微颤抖着。我迅速伸出手去,可是蝉却“吱”的一声飞走了,我沮丧极了。
但是我没有放弃,继续寻找。不一会儿,我又看到了一只蝉。这次我吸取了教训,更加缓慢地靠近它,然后猛地用手一罩,哈哈,捉到了!我高兴得手舞足蹈,小伙伴们也纷纷围过来观看。那只蝉在我的手中扑腾着翅膀,痒痒的,我感受到了它顽强的生命力。
捉蝉这件事虽然很小,但它却充满了乐趣。那时候的我,满心都是捉蝉成功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好奇。这件童年小事就像一颗璀璨的星星,永远闪耀在我记忆的天空中。lǎn duò
píng héng
qīn lüè
yìng jiē bù xiá
fán zhí
zhuī zhú
zhǎng chá
yè mù jiàng lín
A.顶梁柱
B.破天荒
C.敲边鼓
D.碰钉子
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C.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D.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A.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B.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C.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D.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A.心到、眼到、口到
B.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C.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D.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江苏省苏州市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真题重组卷(统编版),共24页。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江苏省无锡市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真题重组卷(统编版),共20页。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江苏省南通市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真题重组卷(统编版),共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