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四善于思辨 学习辩证分析教案配套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四善于思辨 学习辩证分析教案配套ppt课件,共4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辩证分析,一分为二的分析,联系的观点分析,发展的观点分析,审题立意,构思文章,组织语言,修改定稿,议论文写作的一般结构,论点正确就够了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辩证分析运用的哲学观点
1、用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
2、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
3、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
一、选材立意能力1、准确把握题意。2、思想健康,感情真实,力求有新意。3、能根据要求选择恰当的材料,内容具体,中心明确。
二、结构布局能力4、结构完整、严谨。5、层次分明,条理清晰。三、语言表达能力6、语言文字规范,文面整洁。7、能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8、表述通顺、连贯、得体,力求有文采。
高考的写作要求(三种能力八个要点)
三、解决问题或联系实际
议论文写作提纲的构思: 一、确定题目。标题不应太长。标题要鲜明醒目,最好不要用“××××给我的启示”或“读了×××××的感想”等标题。 二、确定论点以及怎样引出论点。论点明确,最好在第一自然段就提出来。 三、围绕论点确定几个论据。是理论论据,还是事实论据。
四、确定论据之间的连接方式。使读者更能清楚地看清文章的论证脉络,条理清楚。排比式,正反式。 五、确定从哪方面来联系实际或解决问题。要有结构层次的安排,大体上分多少段,每段都写些什么,要有“数。 六、确定结论,即如何收尾。要有结论。结论应具体,最好有可操作性。
论据是议论文中的三大要素之一,选择论据要求:
“藏与露”是一个关系型话题,它们之间相克相生、相反相成,是对立统一的。立意时可以 偏重“藏”,也可偏重“露”,但一定要揭示出两者的辩证关系。
“藏”是 “躲藏、隐藏”、“收存”; “露”是“显露、表现”。 藏,表现出含蓄和内在的力量;露,表现出劲健和刚强之美。
1.藏是什么?露是什么?(“是什么”的角度)
高贵的品质常常隐藏于平凡小事中;(主张“藏”) 才能只有显露出来方能显其功用;(主张“露”) 竞争需要显露才能。(主张“露”)
2.为什么藏?为什么露?(“为什么”的角度)
也藏也露彰显人生智慧。 “藏”是一种态度,“露”是一种深度,“藏”是为了更好地“露”。 藏与露应适可而止……
3.如何藏?如何露?如何处理“藏与露”的关系?(从两者关系处理角度打开思维)
1.深藏不露是一种谋略,忍辱负重,随机应变,不让对手识破其图谋,以避开敌人的锋芒,积蓄力量,是为韬晦之计。反之,有些人心气浮躁,张扬招摇,这种人露得快,也消失得快。
2.著名作家海明威形象地把自己的写作比做海上漂浮的冰山,用文字表达出来的只是海面上露出的八分之一,而八分之七是藏在海面以下的。 许地山的《落花生》有一段话:“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歌颂那些幕后的英雄默默奉献的精神和重“实”轻“名”的品质。他们埋头苦干,不事张扬,不为名利所累,而终有所成,如石破天惊,把埋在地下的硕果献给世人。这是藏和露最完美的统一。
5.藏要有深度,露要不轻浮。
4.高调做事,倾尽智慧;低调做人,不恃才傲物。
3.藏是一种睿智,如韬光养晦;露是一种策略,如宝剑出鞘。该隐藏时绝不班门弄斧,张扬卖弄;该显露才华时,应尽情挥洒,绝不无原则地自谦或没有自尊地隐忍。
普希金有这样的诗句:“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念。 试以“失去与获得” 或“扫一屋与扫天下”为题写一篇辩证分析的议论文。 要把握“失去”与“获得” 和“扫一屋”与“扫天下”的关系。
要有明确的中心论点,这是议论文的基本要求,有的同学竟然还未懂得,还未做到。请记住:任何一篇作文,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论点。这个论点要用判断句或者祈使句表达出来。
上次作文指导中讲的“关系”性话题,有的同学没有掌握。话题中的两个(或多个)概念要组合在一起来理解,要针对一个具体的问题谈两个概念之间的联系。比如“扫一屋与扫天下”,要论述“扫一屋”对“扫天下”有什么意义,有什么作用;“失去与获得”,要论述“失去”了某物的同时,从某一方面来说,却“获得”了另一成果。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2008年高考北京卷满分作文) 东汉时有一少年陈蕃,自命不凡,一心只想干大事业。一天,他父亲的朋友薛勤来访,见他独居的院内龌龊不堪,便对他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他答道:“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据说,薛勤当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无言以对。陈蕃有“扫天下”的胸怀固然不错,但是他没有认识到“扫天下”正是从“扫一屋”开始的道理,“扫天下”包含了“扫一屋”,而不“扫一屋”是断然不能实现“扫天下”的理想的。这可以概括为“小事”和“大事”的关系问题。
粒米成箩,聚沙成塔。先秦老子说过:“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个对仗、排偶的句子,阐明的就是“积小成大”的哲理。荀子《劝学》里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句同样证明积累的意义。汇总起来,论证了“大事由小事构成”的观点。
积善成德,量聚质升。前苏联革命导师列宁说过:“人要成就一件大事,就得从小事做起。”这句话就是薛勤教育陈蕃的缘由。《爱的奉献》唱道:“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拿四川发生大地震来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捐款人越多,灾区获救助的人就越多,四川重建就越快。“莫以善小而不为”,意思是,不要因为善事小而不去做。袁隆平,改变了一粒小小水稻的基因,创造了中国农业大丰收的奇迹,获得了“杂交水稻之父”的殊誉。无独有偶,李振生实现了他的小麦人生。
防微杜渐,防患未然。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用于正反两面,道理相通,也是“不以恶小而为之”的理由。“小洞不补,大洞吃苦”是个类比,通过补衣的经验,说明小错也能铸成大错。“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居住在大江、大河岸边的人,对此一点也不敢掉以轻心。“多行不义必自毙。”一切坏人坏事,都可以用此原理来诠释。
综上所述,“扫一屋”与“扫天下”的关系,就是小事与大事的关系,说明了任何大事都是由小事积累而成的道理。“积善成德”,“善”虽小,积累也能成德。“众志成城”的抗震救灾口号,也是“积小成大”的注释呢。“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可以发扬光大,成就火红的时代,像雷锋同志那样吧!从“扫一屋”做起,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做好身边每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也就为建设和谐社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点评】 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大量引用名人名言,名篇名句,构成强有力的无可辩驳的语势,既保证了文章论据的权威性和典型性,又使文章色彩亮丽,增加了文章的文化意蕴,耐人咀嚼。而且文章多用四言整句,言词铿锵,朗朗上口。 文中对荀子《劝学》这一课内素材的巧妙运用,展示了其对课内素材活学活用的能力,值得称道。
读过这样一则小故事:东汉有一少年名叫陈蕃,独居一室而龌龊不堪。其父之友薛勤批评他,问他为何不打扫干净来迎接宾客。他回答说:“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反驳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仔细一想,陈蕃之所以不扫屋,无非是不屑而致。胸怀大志,欲“扫除天下”,这固然可贵,然而一定要以不扫屋来作为“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的表现,我则未敢苟同。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凡事总是由小至大,正所谓集腋成裘,必须按一定的步骤程序去做。《诗经·大雅》的《思齐》篇中也有“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之语,意思就是先给自己的妻子做榜样,推广到兄弟,再进一步治理好一家一国。试想,一个不愿扫屋的人,当他着手办一件大事时,他必然会忽视它的初始环节和基础步骤,因为这对于他来说也不过是扫屋之类。于是这事业便如同一座没有打好地基的建筑一样,华而不实,连三四级地震也经不起,那可真是“岌岌乎殆哉”了。
这又使我想起许多老师曾经说过的学习基础问题。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往往重视钻研一些综合繁杂的大题 ,而不知不觉地放弃了基础知识的深入理解。事到如今 ,后悔也不能够挽回失去的时间,便只有从头巩固,印象却淡多了。我受这种思想的危害已不浅,因而对“扫屋”的理解也就越之深,越发觉得其重要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机遇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这些都说明了没有平日的积累,纵然有最好的命运降临到他头上,他也只能手足无措地眼望它擦肩而过,那将是多么遗憾的事啊!所以我们必须先会“扫屋”,分清楚应先扫地还是先洒水,抑或是先拖地板;这样,在“扫天下”时,你才会知道哪些是应该马上解决的,哪些事可以暂缓,甚至放弃。
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堪称欲扫天下而先扫一屋的代表 ,他从小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目标 。在他的青少年时代,学习成绩是一流的,社会活动是广泛的。他办过报纸,写过文章,做过洋洋万言的演讲 ,有过人的口才与机敏,这些对于他日后出任总理时的雄才大略不能不说有相当大的影响。假若他没有当年脚踏实地的“扫地”工作,那么,当他面对一个6亿人口的泱泱大国,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局势,面对那些突如其来的天灾人祸,他能够当好日理万机的国家总理吗 ? 这说明周总理“扫天下”的光辉革命业绩与他早年的“扫屋”工作是分不开的。 “扫屋”与“扫天下”一脉相承,殊不知屋也是天下的一部分,“扫天下”又怎么能排斥“扫一屋”呢?
花草的种子失去了在泥土中的安逸生活,却获得了在阳光下发芽微笑的机会;小鸟失去了几根美丽的羽毛,却经过跌打,获得了在蓝天下凌空展翅的机会;人生总在失去与获得之间徘徊。没有失去,也就无所谓获得。况且—
失去本身也就是一种获得。 背着沉甸甸的行囊在沙漠中行走的淘金者,开始往往把身上所有的东西当作自己生命的重量。但是当他被这严酷的环境拖得筋疲力尽的时候,如果不选择放弃一些物品,那麽最终会被沙漠埋没。失去了一些所谓重要的物品,却获得了一身的轻松,这种失去难道不是一种获得吗? 为了收获,我们就不要惧怕失去。 某一天,上帝宣旨说,如果哪个小泥人能够走过他指定的河流,他就会赐给这个泥人一颗永不消逝的金子般的心。
一个小泥人倔强地将一只脚踏进了河里。泥人怎麽能够过河?这样简单的道理他怎麽会不懂?但是他选择了这痛苦的失去。在艰难的旅程中,他体验了不可言状的痛楚。他想过退却,而每当他认为自己要坚持不住时,总有什麽东西使他能够坚持到下一刻。最终,他虽然失去了自己的身体,失去了安稳的生活,却终于获得了一颗金灿灿的心。 人生也是这样。在人生的路途中,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个目标,
一个属于自己的象牙塔。然而在通往象牙塔的路上,会有许许多多的诱惑。譬如争奇斗艳的鲜花,绚丽迷人的景色等。为了到达象牙塔,我们必须越过这一道道障碍,放弃路边的美景。因为象牙塔里,会有更精彩的人生等着我们去体验。
林黛玉没能与贾宝玉喜结良缘,我们认为这是不完美的。当我们看到贾宝玉和薛宝钗谈笑风生时,不免对贾宝玉心生憎恶,骂他无情无意,同时又替林黛玉多了几分惋惜。然而,当贾家被抄家之后,他在身上藏的是林黛玉给他的绣球灯,口里念念不绝的是林黛玉的《咏白海棠》。
怎能说他无情无义?他的心都追随着她去了另一个世界!林黛玉又是幸运的。倘若她真的嫁给了贾宝玉,她怎麽能忍受那夫妻生活的牢骚与平凡?她失去了与他白头偕老的机会,却得到了他的整颗心!
汪国真说:“我喜欢出发。”为什麽呢?他解释道:“到达了的地方,都属于昨天。哪怕那山再青,那水再秀,那风再温柔。太深的流连便成了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有双脚,还有未来。”不能放弃自己曾经的荣耀的人,在以后的日子里,也不会有再大的成就了。失去了夜空里的星星,我们还可以得到蔚蓝的天空;失去了春的百花盛开,我们还可以得到秋的硕果累累;失去了一份背井离乡的工作,我们又可以重新得到家的温暖……上帝是公平的,他在让你失去之前,已经想好了安慰你的方法。所以,不论你失去了什麽都不要伤心失望,因为失去也是一种获得。
优秀作文选评: 舍与得 中国的文字真是博大精深,就一个“舍”与“得”就包含了无数的意义。这具有禅意的两个词“舍”与“得”,就像是人生。人生不就是在这“舍”与“得”的过程中悄悄度过的吗? (直接切题,点明“舍”“得”与人生的关系)
如果有人问你,“舍”与“得”两个之间选哪一个?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回答。 (总说“舍”“得”的多样性)
李白一定会选“舍”,李白舍去了功名利禄,舍去了做官的道路,他放情于山水之间,美酒之中,但他“得”的却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信和“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勇气。比起李白“舍”去的,他“得”到的永远比“舍”去的更重要。
陶渊明也一定会选“舍”,陶渊明舍去了官声的黑暗和富贵。他投入大自然伟大的怀抱,每天过着与平常人一样的生活。他“得”到的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和与大自然亲自接触的机会。 (类比两个古代人物的事例,谈“舍”“得”的选择)
如果你问我会选什么?我会选“舍”,虽然我没有李白的洒脱和勇气,也没有陶渊明的高尚节操,但我依然会选“舍”,因为“舍”了才能“得”。正处于高三紧张生活的我们,每天奔波在学校、宿舍、教室三点一线。有时会觉得很疲倦,也很辛苦,看着孩子们无忧无虑的玩耍,心里真是羡慕!但是我“得”到的是这一生中难得磨砺的时刻,以及坚持、坚韧、坚强。想到这里,心里也踏实多了。(类比一个现实自我的事例,谈“舍”“得”的选择)
可如果你问那些每天忙于工作的人会选什么?他们会回答你:选“得”。处于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大多数的人都会选择“得”,他们每天奔波在城市的这头和那头,从来不抬头看一下天空是什么颜色的。他们“得”到了金钱、权力、地位等物质生活上的东西,可他们失去了的却是精神生活,他们失去了与家人相聚的时光,失去了每天应该休息阅读的时光,失去了身体的健康。比起他们失去的,他们得到的又算什么呢?他们不知道,不能“舍”就会“失”,失去了心的安宁。 (对比现实其他人谈“舍”“得”的选择)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四善于思辨 学习辩证分析示范课ppt课件,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写作指导,发展变化,静止不变,世界每天一个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四善于思辨 学习辩证分析精品ppt课件,文件包含精品教学表达交流4《学习辩证分析》教学课件-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4同步教学pptx、精品教学表达交流4《学习辩证分析》教学设计-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4同步教学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