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课件--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课件--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1页
    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课件--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2页
    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课件--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3页
    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课件--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4页
    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课件--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5页
    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课件--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6页
    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课件--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7页
    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课件--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8页
    还剩2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课前预习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课前预习ppt课件,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标导航,原始社会后期,生产效率提高,换取自己所需的物品,③出现专业化市场,受法律保护,有盖章签名,走向普遍化,历史悠久,商品经济繁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了解商业贸易的起源和古代的商贸活动与贸易通道。2.知道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等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1.从时空观念的角度了解商业贸易的起源、古代商业活动及贸易通道。2.从史料实证的角度,分析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的作用。3.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认识货币、信贷、商业契约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根据教材,概括商业贸易起源的时间、条件、目的
    1.时间:2.条件:3.目的:
    1、畜牧业与农业分离;2、手工业与农业分离;3、商业与农业分离
    材料:神农氏作——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易·系辞下》
    一、交换流通——古代商贸的起源与发展
    阅读教材P36-37,完成表格
    官府占有工商业并进行垄断性经营的制度
    合作探究:春秋战国时期“工商食官”局面被打破的原因是什么?
    ①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提高,出现私营手工业;②周王室衰微,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③诸侯为增强国力重视经济发展;④成功商人的示范作用。
    早期的商业发展得到了统治者的重视和鼓励,但商业与强调耕战,加强中央集权的思想发生矛盾,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思想兴起。
    含义:强调发展农业,限制私营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抑商不是灭商,限制不是禁绝
    原因:①根因:封建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②直因:商业与农业争劳力,影响农业生产;③主因:保护小农经济,确保赋役、地租征收;④农本商末经济理论指导,重义轻利观。评价:1.封建社会初期:推动经济发展,强化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巩固封建统治。2.封建社会后期(明清):①迫使商业资本流向土地,加剧土地兼并; ②阻碍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不利于社会转型。
    根据所学,思考实施重农抑商的原因、评价
    材料1:宋代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曾这样描述宋代东京的商业繁荣“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材料2:各种行业也是逐渐的兴起,出现了专门商品的交易场所,比如说马市、药市等都是专门的商品交易市场。
    ①市的范围扩大,时间、空间限制被打破;
    ②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直接监管;
    ④城市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根据所学,思考与唐长安城比较,北宋东京城有哪些变化?
    不断扩大,地区性——全国性——国家间;
    从城市到农村,从固定(坊市制)到不固定;
    从官商到私商再到地域性商人群体;
    商品的种类和数量逐渐增加,从土特产品、奢侈品到普遍农副产品和手工业产品;
    商周时期工商食官,在封建社会重农抑商持续始终。
    根据所学,思考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趋势,分析影响商业发展的因素
    ①根本: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政治:政局是否稳定、政府政策;③经济:农业、手工业发展、交通条件、货币金融、对外贸易;④其他:思想观念、地理位置、自然条件。
    古埃及:金字塔壁画上有了人们在市场上交换产品的场景;对外贸易控制在国家手中;国王经常派商队到国外从事贸易活动
    古罗马:征服地中海周围地区后,商贸逐渐繁荣,海外贸易航线四通八达
    古希腊:形成若干个商业贸易中心;海外贸易十分活跃
    拜占庭帝国:垄断了东汉奢侈品在欧洲市场的贸易
    阿拉伯商人:在亚非欧三洲之间从事中介贸易,活动范围遍及世界各主要文明区域
    特征:①各具特色,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②商贸活动由区域性行为扩大到国家、大洲之间。
    根据教材,梳理世界主要文明早期商贸发展的表现,并分析特征
    (1)丝绸之路①地位:古代贯通亚、欧、北非的重要贸易通道。②作用:通过丝绸之路,商人们将中国生产的丝绸等运往中亚、西亚、欧洲和北非,再把欧洲和中亚等地的奇珍异宝输往中国。(2)海上贸易通道①路线:唐宋以后,海上贸易兴盛,商船从东南沿海各港口出发,近达南洋,远达波斯湾、阿拉伯海和红海沿岸地区。②商品:中国出口商品,除丝绸外,还有瓷器、纸张、茶叶等。③管理机构:官府在东南沿海设置市舶司,掌管对外贸易。(3)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重要方式——朝贡贸易
    根据教材,梳理丝绸之路的概况;唐宋海外贸易的变化
    宋海上丝路兴盛的原因①北方战乱,陆路受阻; ②南方发展,重心南移;③造船、航海技术进步; ④政府开放的对外政策 。
    含义: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也就是通过两国官方使节的往返,以礼物赠答进行交换的贸易方式(明清是朝贡贸易发展的顶峰)目的:①政治上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 ②经济上满足统治者对于奢侈品的需求特点:厚往薄来,倍偿其价,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影响:①积极:促进了与周边国家的交流,扩大了中国的影响; ②消极:造成政府的财政负担。瓦解原因:①近代条约体系建立; ②国力下降; ③厚往薄来,不顾经济利益; ④西方殖民势力冲击。
    根据所学,思考朝贡贸易的目的、特点、影响、瓦解原因
    (1)丝绸之路(2)海上贸易通道(3)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重要方式——朝贡贸易(4)设置公行,统揽对外贸易事务:表现:1757年,清政府将通商口岸限定在广州一处,对外贸易皆有官府指定的“十三行”行商代理。
    根据教材,思考明清对外贸易的情况
    拜占庭:6世纪中国丝织技术传入。博物馆首场大量中国元明瓷器。
    敦煌莫高窟:始建于4世纪的佛教宝库。
    长安:唐代建有基督教寺院;印度天文历法知识传到唐朝。
    罗马:1世纪前后,穿中国丝绸成为时尚。
    13世纪,阿拉伯人用罗盘针导航,并传到欧洲。
    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出土编钟、波斯银盒、非洲象牙。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群神宴》上的青花瓷。
    南海一号 (海上丝路向外运送瓷器时失事的南宋古船)
    对人类: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对中国:海陆两条对外贸易渠道,引进国外优良马、植物新品种、香料、药材和琉璃。对世界:中国丝绸一度成为西方人财富和身份象征,瓷器、茶叶流行于亚非欧,丰富当地人的生活。
    根据教材,梳理商业贸易发展的影响
    1.原因:①生产力发展;②商业规模的扩大。
    3.影响:①便利了商品的交换和流通; ②成为财富的象征; ③促使商业的功能由最初的互补余缺向逐利增财转化; ④催生拜金思潮,产生贫富分化。
    根据教材,思考货币产生的原因、表现、影响
    二、逐利增财——货币、信贷与商业契约
    学思之窗——拜占庭帝国的金币:指出金币的史料价值,可以用于佐证什么历史现象?
    拜占庭帝国的金币属于实物史料,史料价值高,可用于研究魏晋时期中国与拜占庭帝国及西方国家的商贸往来状况。
    根据教材,思考信贷发展的概况、作用
    ①降低对铜钱的需求,缓和钱币不足②减轻了商贸活动中携带钱币的不便
    广义上指存款放款的信用活动的总称,狭义则仅指贷款。
    在经济活动中交易当事人双方订立的有关买卖、抵押、借贷、租赁等事项的文书或条款,有口头商业契约和文书商业契约,契约实际上就是合同。
    根据教材,思考商业契约发展的概况
    材料:契约文书是进行交易和社会交往的见证和凭证,具有法律功能。人们相信“空口难凭,立字为据”,“白纸黑字,铁证如山”。在各类契约中,经常出现“恐口(后)无(难)凭”“立契存照(证)”之类的套语。 ——王云红《传统契约文书与中国人的契约观念》
    契约精神:自由、平等、守信精神,证据意识、财产观念。
    契约作用:①维护契约关系双方的利益; ②利于规范交易行为; ③促进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 ④维护社会(商业)秩序。
    根据教材及所学,分析商业契约孕育有哪些精神?有何作用
    人们生活方式与观念转变
    根据教材及所学,探究三大商业工具的演变,反映何问题?
    1.我国古代对外来农作物的命名不断发生变化,秦汉至唐宋的外来农作物名称是胡萝卜、胡荽(香菜)、胡椒,唐宋至明清的名称是蕃薯、蕃茄、蕃豆(花生),清朝以后是洋芋、洋葱、洋白菜。这种命名的演变体现了( )A.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B.天朝上国观念不断强化C.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D.朝贡贸易关系强弱变化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我国外来农作物的命名上由多用“胡”到多用“番”再到多用“洋”,这和中国与西域、中亚地区相对平等的贸易到传统宗藩体制下的朝贡贸易再到伴随着西方对中国的侵略新的物种传入中国有关,这种变化是基于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A项正确;清以后外来农作物多用“洋”,实际上反映了我国传统天朝上国观念被打破,而不是不断强化,排除B项;自然经济解体是在鸦片战争以后,排除C项;这种变化反映了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关系被打破而不是变强或变弱,排除D项。故选A项。
    2.春秋战国时期,管仲、鲍叔牙、范蠡、吕不韦等人都曾出入商海,获得了巨额的财富,并因此赢得了很高政治地位或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社会影响力。据此可推知,当时中国( )A.地域性商人群体逐步形成B.重农抑商政策走向了崩溃C.海外商业贸易进一步发展D.商业活动有利于社会转型
    解析:根据材料概况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很多重要人物都曾出入商海,以此为资本活动政治地位,从而扩大自己的社会影响力,表明商业活动的发展为这些人获得政治权力奠定了基础,从而促进了社会转型,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这些商人是相同的地方,地域性商人群体逐步形成是在明清时期,排除A项;此时只有法家思想推崇重农抑商思想,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海外贸易的状况,排除C项。故选D项。
    3.1656年,荷兰使臣携带表文和贡物来华觐见,要求“凡可泊船处,准我人民在此贸易”。顺治帝准其“八年一次来朝”,且“止令二十人到京,所携货物在馆交易,不得于广东海上私自货卖”。康熙二年(1663年),“荷兰国助剿海逆,并请贸易,奉旨,著二年贸易一次”。这表明末清初( )A.延续了传统的贸易体系 B.海上走私活动猖獗C.统治危机主要来自海上 D.海禁政策日渐松弛
    解析:据材料可知,清代对外贸易仍被限制在朝贡贸易范围内,仍需要遵守贡期、贡道、人员安排、贸易内容等朝贡贸易体制的规定,A项正确;“不得于广东海上私自货卖”,并不等于海上走私活动猖獗,排除B项;材料信息不能表明清初统治危机主要来自海外,排除C项;材料中对海外贸易的限制是海禁政策的表现,这说明当时海禁政策并未松弛,排除D项。故选A项。
    4.据《阿拉伯通史》记载:“(巴格达城)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燃料:从中亚细亚和突厥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巴格达是当时世界最繁华的城市B.阿拉伯人垄断东西方商业贸易C.阿拉伯商人的贸易范围非常广泛D.奴隶制是阿拉伯人扩张的基础
    解析:材料反映巴格达城的码头集聚着来自中国、印度、中亚细亚、非洲等地的货物,说明阿拉伯商人的贸易范围非常广泛,C项正确;没有世界其它地区城市的比较,不能得出巴格达是当时世界最繁华的城市的结论,排除A项;B项中“垄断”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B项;D项材料信息材料无法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
    5.两河流域的乌尔城遗址出土了一块某商人亲手记账的石板。上面记载他向另一名商人借了一百盎司白银,投资在一个为宫廷及神庙提供面包和谷物的烘焙店里。三年后不仅连本带利还清了债务,还拥有该烘焙店的股权,持续获利。这体现了古巴比伦时期( )A.民间高利贷盛行B.宫廷生活的奢靡C.崇富思想的弥漫D.商人的理财智慧
    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商人的该商业行为,是集借贷、投资、入股、还贷、盈利于一体的成功案例,体现了该商人高超的理财智慧,D项正确;材料说的是借贷,并非“高利贷”,排除A项;为宫廷提供面包和谷物,不能体现宫廷生活的奢靡,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乌尔城某商人的投资理财过程,并不代表当时崇富思想弥漫,排除C项。
    6.唐代后期,长安、扬州等地出现了许多专营钱币存取与贷出的金融机构——柜坊,还出现了有实力的富商经营的“飞钱”,实行货币汇兑业务。材料可用于论证( )A.社会商业信用的发展状况B.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分化C.坊市间的界限开始被打破D.货币流通领域发生根本变化
    解析:A.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后期,金融业得到发展,出现了飞钱,实行货币汇兑业务,这些金融领域的新变化意味着当时商业信用良好,因此材料可以论证社会商业信用的发展状况。
    7.清朝前期出现的庄票,是钱庄签发的一种票据,上面写有一定金额并由钱庄兑现;庄票分为即期庄票和远期庄票,即期庄票见票即可兑现,远期庄票到期才能支付。庄票不记名,凭票即付,不得挂失和止付,可以代替现金流通。这一现象说明( )A.货币的商业功能转向逐利增财B.信贷由存贷款发展为汇兑C.借助商业契约确认财产所有权D.资本性借贷有了显著发展
    解析:根据材料“钱庄签发”“由钱庄兑现”“到期才能支付”“凭票即付”等可以看出,庄票是一种借贷凭证,具有存、贷款的功能,这有助于解决商业活动中的资金不足问题,说明当时资本性借贷有了显著发展,D项正确;“逐利增财”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A项;材料介绍了庄票的种类和功能,没有涉及“汇兑”(银行或邮局根据汇款人的委托把款项汇交指定的收款人)、财产所有权,排除B、C项。

    相关课件

    高中人教统编版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教案配套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教案配套课件ppt,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本36-37页,课本38页,唐朝长安城布局图,宋代汴京平面分布图,送外卖,运钞车,课本39页,课堂演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课文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课文内容课件ppt,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信贷商业契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