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语文古诗文专项复习:《八年级上册教材篇文言文基础通关及词句篇迁移练》课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555243/0-173503962155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5年中考语文古诗文专项复习:《八年级上册教材篇文言文基础通关及词句篇迁移练》课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555243/0-17350396215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5年中考语文古诗文专项复习:《八年级上册教材篇文言文基础通关及词句篇迁移练》课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555243/0-173503962159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5年中考语文古诗文专项复习:《八年级上册教材篇文言文基础通关及词句篇迁移练》课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555243/0-1735039621614/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5年中考语文古诗文专项复习:《八年级上册教材篇文言文基础通关及词句篇迁移练》课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555243/0-1735039621638/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5年中考语文古诗文专项复习:《八年级上册教材篇文言文基础通关及词句篇迁移练》课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555243/0-1735039621661/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5年中考语文古诗文专项复习:《八年级上册教材篇文言文基础通关及词句篇迁移练》课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555243/0-1735039621677/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5年中考语文古诗文专项复习:《八年级上册教材篇文言文基础通关及词句篇迁移练》课件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555243/0-1735039621687/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5年中考语文古诗文专项复习:《八年级上册教材篇文言文基础通关及词句篇迁移练》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年中考语文古诗文专项复习:《八年级上册教材篇文言文基础通关及词句篇迁移练》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词语释义,重点实词,完全没有,日光这里指太阳,顺流而下,逆流而上,回旋的清波,极高的山峰,飞速地往下冲荡,天刚放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3篇 三 峡 [北魏]郦道元
(1)自三峡七百里中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2)略无阙处略无:_____________________
于。这里是“在”的意思
(3)自非亭午夜分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亭午:_____________________夜分: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见曦月曦: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至于夏水襄陵襄:______________陵:______________
(6)沿溯阻绝沿:______________溯:______________绝:______________
(7)不以疾也疾:______________
(8)素湍绿潭素:______________湍:______________
(9)回清倒影回清:____________
(10)绝 多生怪柏绝 :________________绝:__________________(11)飞漱其间飞漱:________________(12)清荣峻茂荣:_________________(13)良多趣味良:___________________
(14)每至晴初霜旦晴初:________________霜旦:_________________
(15)林寒涧肃肃:___________________
(16)属引凄异属引:______________属:________________引:________________ 凄异:__________
(17)空谷传响响:_________________
(18)哀转久绝哀转:______________绝:_________________
2.重点虚词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示假设或让步关系,即使
3.通假字略无阙处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动词作名词虽乘奔御风奔:__________
(2)名词作状语有时朝发白帝朝:__________
(3)形容词作名词回清倒影清:__________
(4)名词作动词每至晴初霜旦霜:__________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特殊用法 并提的修辞手法,可拆分为:自非亭午,不见曦;自非夜分,不见月。
[答案] 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2.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特殊用法 并提的修辞手法,可拆分为:春冬之时,则素湍回清,绿潭倒影。
[答案] 在春、冬两个季节,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绿色的潭水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特殊句式 省略句:(水)清(树)荣(山)峻(草)茂,良多趣味。
[答案]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选自陆游《入蜀记》,有删改)【注】 ①二千斛舟:指载重二千斛的大船。斛,古代容量单位。②上元水府:长江水神庙之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舟至石壁下/忽昼晦/风势横甚/舟人大恐失色B.舟至/石壁下忽昼晦/风势横甚舟/人大恐失色C.舟至石壁下/忽昼晦风/势横甚/舟人大恐失色D.舟至/石壁下忽昼晦风/势横甚舟/人大恐失色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根据句意“船行至石壁下,忽然天昏地暗,风势狂猛。船夫大惊失色”即可断句。
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
(1)绝( ) (2)自( ) (3)恨( )
3.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江南群山,苍翠万叠,如列屏障。(3分)
[答案] (3分)江南的群山,林木苍绿重叠,就像排列着一座座绿色的屏障。
(2)旁有数矶亦奇峭,然皆非狮子比也。(3分)
[答案] (3分)旁边还有几座矶,也雄奇峭拔,但都不能与狮子矶相比。
4.[对接教材《三峡》]本文和《三峡》都描写了江流迅疾的特点,请分析其描写方法的不同之处。(4分)
[答案] (4分)《三峡》运用正面描写,通过直接描述水流速度和力量来展现江流的迅疾;本文运用侧面描写,通过描述大船在江面上的摇晃和舞动,以及船工们紧张的神情和动作,来间接表现江流的迅疾和危险。
[解析] 本题考查描写手法。《三峡》通过直接描述水流速度和力量来展现江流的迅疾,如“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本文则通过描述大船在江面上的摇晃和舞动,以及船工们紧张的神情和动作,来间接表现江流的迅疾和危险,这是侧面描写的手法。
【参考译文】 从雷江口溯长江西行,江南的群山,林木苍绿重叠,就像排列着一座座绿色的屏障,几十里绵延不绝。这是自金陵西行从未见过的景象。这天,趁着顺风张开了船帆,船行得很快,但江面浩渺,白浪如山(一样高),所乘的二千斛大船,摇摆掀舞,仅如一叶小舟。过狮子矶,狮子矶一名“佛指矶”,长满苔藓的崖壁高矗百尺,青青的树丛、翠绿的小竹倒生在崖壁上,图画都比不上它美。很遗憾船行驶在北岸,没能从悬崖下经过。旁边还有几座矶,也雄奇峭拔,但都不能与狮子矶相比。(船)到马当,就是人们所说的上元水府。此地山势尤其秀丽挺拔,正对面的那座山山脚垂直插入大江。神庙靠着陡峭的山崖凌空建起一座阁,上下攀登的人都从阁西边崖腹的小径执着女萝侧足上登,宛如攀登梯子。……船行至石壁下,忽然天昏地暗,风势狂猛。船夫大惊失色,急忙下帆驶往小港,大家竭力牵挽,才勉强将船泊入港内。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______________②湖中人鸟声俱绝《湖心亭看雪》__________③天下独绝《与朱元思书》__________________④往来而不绝者《醉翁亭记》________⑤沿溯阻绝《三峡》______⑥绝 多生怪柏《三峡》__________
①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______②自三峡七百里中《三峡》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自非亭午夜分《三峡》______④上自劳军《周亚夫军细柳》______⑤有朋自远方来《〈论语〉十二章》____
①怅恨久之《陈涉世家》______②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恒、灵也《出师表》______
——句——左栏3(2)题“然皆非狮子比也”与“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出师表》)均为判断句。——篇——左栏4题知识点:描写方法的对比分析。
第14篇 答谢中书书 [南朝齐梁]陶弘景
(1)答谢中书书书:______(2)古来共谈共:_______(3)高峰入云入:_______(4)清流见底见:_______
(5)五色交辉交:_________
(6)四时俱备四时:______俱:_________
(7)晓雾将歇将:________歇:_________
(8)猿鸟乱鸣乱:_________
(9)夕日欲颓欲:________颓:_________
(10)沉鳞竞跃沉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实是欲界之仙都欲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1)形容词作名词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奇:____________
(2)名词作动词五色交辉辉:____________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答案]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猴、鸟儿此起彼伏地鸣叫着;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案] 自南朝的谢灵运后,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奇丽的景色了。
[2024广西中考改编]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6分) 游牛首山记 癸卯三月,在金陵与客游牛首山。先一日,宿山下僧舍,凌晨相与摄衣而上,逮午始至最高处。客曰:“吾闻桂林之山名天下其岩洞丘壑奇异吾恨未及见子盍为我言之?”余曰:“未暇也。客且为吾言兹山之胜。”客曰:“然。兹山者,……或晴雨之殊观,朝暮之异态。日月寒暑之不同其时,则莫不有其奇秀、明洁、峻邃之胜以应之。……虽吾亦不能尽言之也。”
A.吾闻桂林之山名/天下其岩洞丘壑/奇异吾恨未及/见子盍为我言之B.吾闻桂林之山名天下/其岩洞丘壑奇异/吾恨未及见/子盍为我言之C.吾闻桂林之山/名天下其岩洞丘壑奇异/吾恨未及见子/盍为我言之D.吾闻桂林之山/名天下其岩洞丘壑/奇异吾恨未及见/子盍为我言之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吾闻桂林之山名天下”“其岩洞丘壑奇异”“吾恨未及见”“子盍为我言之”四个短句有不同的主语,主语前应断开,据此即可断句。
(1)舍( ) (2)时( ) (3)奇( )
(1)虽吾亦不能尽言之也。(3分)
[答案] (3分)即使我也不能完全描述它的美。
(2)凡吾桂之山,其接于目者,皆如是也。(3分)
[答案] (3分)凡是我们桂林的山,能够用眼睛看到的,都是像这样的。
4.[对接教材《答谢中书书》]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美景,我心向往。请你为陶弘景所描述的山川、金陵的牛首山分别拟一则宣传语。要求:体现山中景色的主要特点,每则20字以内。(4分) 示例:奔流千里,木秀林密,三峡美景,天下无双!(仅供参考,句式不限)
[答案] 示例①陶弘景所描述的山川:高峰入云,五色交辉,人间仙境,天下独绝!②金陵的牛首山:牛首山色,晴雨殊观,朝暮异态,四时不同。(每则宣传语2分,符合题目要求即可得分)
[解析] 本题考查拟写宣传语。考生结合景色特点及宣传语的特点组织语言进行拟写即可。注意宣传语要简洁明了(20字以内),能够迅速吸引人们的注意。【参考译文】游牛首山记 癸卯年三月,(我)在金陵和客人游览牛首山。前一天,(我们)住在山下僧人的房舍,凌晨时分一起披着衣服上山,直到中午才到达(山的)最高处。客人说:“我听说桂林的山名扬天下,它的岩石洞穴丘陵山谷非常奇特,我很遗憾不能到那里看一看,你何不为我说一说桂林的山?”我说:“没有时间啊。你暂且为我说说这山的美。”客人说:“好吧。这个山,……有时晴天雨天有不同的景象,早晚有不同的情态。
白天晚上寒冬酷暑不同的时候,就不曾没有奇特秀美、明亮洁净、高峻幽深的美景来应对。……即使我也不能完全描述它的美。” 我说:“看到这儿就没有了吗?”朋友说:“正是这样。” 我说:“我没有什么来告诉你。凡是我们桂林的山,能够用眼睛看到的,都是像这样的。……况且这山很幸运能在此生长,(如果)让它不幸生长在桂林,那么即使想要只凭借(这样的景观)名声显赫,怎么能够做到呢!”
①不舍昼夜《〈论语〉十二章》_____________②屋舍俨然《桃花源记》_____________③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_____________④其人舍然大喜《杞人忧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hì)同“释”,解除、消除
①山间之四时也《醉翁亭记》______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桃花源记》______③学而时习之《〈论语〉十二章》______④有时朝发白帝《三峡》______⑤年与时驰《诫子书》______⑥元方时年七岁《陈太丘与友期行》__________⑦时时而间进《邹忌讽齐王纳谏》__________
①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____________②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____________③奇山异水《与朱元思书》__________
——句——左栏3(2)题中“其接于目者,皆如是也”与“南冥者,天池也”(《北冥有鱼》)同为判断句。——篇——左栏4题知识点:景物特点概括及拟写宣传语。
第15篇 记承天寺夜游 [北宋]苏 轼
(1)月色入户户:_________(2)欣然起行欣:__________(3)念无与为乐者念:__________
(4)相与步于中庭相与:_______________中庭:_______________
(5)庭下如积水空明空明:______________(6)水中藻、荇交横交横:_______________(7)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_________________
(1)盖竹柏影也盖:____________________(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特殊句式 省略句:念无与(吾)为乐者。
[答案] 想到没有人与我共同游乐,于是来到承天寺找张怀民。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特殊句式 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应为“相与于中庭步”。
[答案] 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答案] 哪个夜晚没有月亮?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6分)
(选自吴友松《月夜游大明湖记》,有删改)
【注】 ①倡:领唱。②迭赓:反复续唱。③吴歈(yú):吴地的歌。④若泝银浦:仿佛逆流而上穿越银河。泝(sù),同“溯”,逆流而上。银浦,银河。⑤ (yīn):古代瓮城的门。
1.请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或 引 吭 而 徒 歌 或 一 倡 而 迭 赓 或 操 吴 歈 或 效 秦 声
[答案] (3分)或引吭而徒歌/或一倡而迭赓/或操吴歈/或效秦声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此句中含有句式“或……或……”,根据句式进行断句即可。
(1)空( ) (2)乐( ) (3)然( )
(1)或繁弦之杂弹,或清瑟之徐引。(3分)
[答案] (3分)有时弹奏繁杂的弦乐,有时缓缓引奏清雅的瑟音。
(2)而不知此身之尚在乎城 。(3分)
[答案] (3分)以至于忘记了自己还身处城中。
4.[对接教材《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寺夜游》和本文的作者都在夜晚出游,他们出游时的心境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文段内容简要分析。(4分)
[答案] (4分)《记承天寺夜游》中,作者在承天寺与张怀民一起漫步、赏月,表现了内心的宁静与超脱,他通过观赏月色来思考人生,表达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心灵自由的境界。本文中,作者出游时心境是欢乐和放松的,他通过乐曲、歌声等来表达内心的愉悦,展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享受。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语段对比探究。作答时,可结合文言内容和主旨具体分析。由《记承天寺夜游》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可知,其表达了作者夜游承天寺时内心的宁静与超脱,以及追求淡泊名利、心灵自由的境界。本文中,由“或引吭而徒歌,或一倡而迭赓;或操吴歈,或效秦声;或繁弦之杂弹,或清瑟之徐引”“飘飘然若泝银浦,入广寒,而不知此身之尚在乎城 ”等可知,作者出游时非常欢乐、放松,并通过乐曲、歌声等表达了内心的愉悦,展现了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享受的境界。
【参考译文】 在那个时候,清凉的水波推送着船桨,洁白的月光照耀着客人,(我们)端起酒杯对着天空,演奏乐曲以取乐。有时放开嗓子大声清唱,有时一人领唱而众人应和;有时演奏吴地的歌曲,有时仿效秦地的乐歌;有时弹奏繁杂的弦乐,有时缓缓引奏清雅的瑟音。水路蜿蜒,道路曲折,我们时而靠近,时而远离,轻敲船舷应和着乐声,微风轻轻吹拂着余音,飘飘然仿佛逆流而上穿越银河,进入广寒宫,以至于忘记了自己还身处城中。
①浊浪排空《岳阳楼记》______②而或长烟一空《岳阳楼记》______③空谷传响《三峡》__________④皆若空游无所依《小石潭记》________
①心乐之《小石潭记》____________②念无与为乐者《记承天寺夜游》____________
①虽然,受地于先王《唐雎不辱使命》______②欣然起行《记承天寺夜游》____________③吴广以为然《陈涉世家》________④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出师表》_________________
——句——左栏3(1)题“或繁弦之杂弹,或清瑟之徐引”(或杂弹繁弦,或徐引清瑟)是宾语前置句,对接《陋室铭》中的“何陋之有”(有何陋)。——篇——左栏4题知识点:出游心境的对比探究。
第16篇 与朱元思书 [南朝梁]吴 均
(1)天山共色共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流飘荡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水皆缥碧缥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急湍甚箭甚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皆生寒树寒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里形容树密而绿,让人心生寒意
(7)负势竞上负:______________________竞: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争高直指直指:____________________(9)泉水激石激: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泠泠作响泠泠:_____________________(11)嘤嘤成韵嘤嘤: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蝉则千转不穷千转:_____________________千: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戾:__________________息心:________________息:___________________
(14)经纶世务者经纶:_________________
(15)横柯上蔽横柯:________________柯:___________________
(16)疏条交映交映:_________________
(1)蝉则千转不穷转: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窥谷忘反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
(1)名词作动词任意东西东西:____________
(2)动词作名词猛浪若奔奔:_____________
(3)形容词作动词互相轩邈轩:_____________邈:_____________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特殊句式 省略句:急湍甚(于)箭,猛浪若奔。
[答案] 急流的江水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飞奔的马。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答案] 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山峰,(也会)平息名利之心;那些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第17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
(1)环而攻之而不胜环:_________________(2)池非不深也池:_________________
(3)兵革非不坚利也兵革:______________兵:__________________
(4)委而去之委:_______________去:_________________
(5)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________________界:_________________
(6)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固:_______________国:________________险:_________________
(7)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得道者多助得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寡助之至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亲戚畔之亲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能够施行治国的正道,即行仁政
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
2.重点虚词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以:__________________
3.通假字亲戚畔之畔:__________________
1.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特殊句式 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答案] 这样却不能取胜,是因为天时不如地利。
2.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易错点 “非不”双重否定表肯定。
[答案] 武器装备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也并不是不多。
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答案] 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
4.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答案] 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百姓怨望而诸侯有畔者,于是纣乃重刑辟,有炮烙之法。用费中为政。费中善谀,好利,殷人弗亲。纣又用恶来。恶来善毁谗,诸侯以此益疏。西伯归,乃阴修德行善,诸侯多叛纣而往归西伯。西伯滋大纣由是稍失权重王子比干谏弗听。商容贤者,百姓爱之,纣废之。微子数谏不听,乃与大师、少师谋,遂去。比干曰:“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乃强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剖比干,观其心。箕子惧,乃详狂为奴,纣又囚之。殷之大师、少师乃持其祭乐器奔周。周武王于是遂率诸侯伐纣。甲子日,纣兵败。(选自《史记·殷本纪》,有删改)
A.西伯/滋大纣由是稍失/权重王子/比干谏弗听B.西伯滋大/纣由是稍失权/重王子比干/谏弗听C.西伯滋大/纣由是稍失权重/王子比干谏/弗听D.西伯滋大纣/由是稍失/权重王子/比干谏弗听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本句中有三个主语“西伯”“纣”“王子比干”,主语前要断开,据此断句即可。
(1)畔( ) (2)谋( ) (3)得( )
(1)费中善谀,好利,殷人弗亲。(3分)
[答案] (3分)费中善于阿谀,贪图财利,殷人不亲近他。
(2)箕子惧,乃详狂为奴,纣又囚之。(3分)
[答案] (3分)箕子害怕了,就假装疯癫成为奴隶,纣又把他囚禁起来。
4.[对接教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根据《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对战争获胜要素的论述,结合本文分析周武王打败商纣王的原因。(4分)
[答案] (4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强调战争获胜最重要的因素是“人和”。本文中,西伯修德行善,施行仁政,许多人便投奔他,因此他的势力更加强大。而商纣王忠奸不分,专横暴政,刚愎自用,不得人心,因此亡国。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对比分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可知,“人和”是战争胜利最重要的因素。本文中,西伯施行仁政,而商纣王“重刑辟”,施行暴政,且忠奸不分,任用小人,诛杀贤臣,以至诸侯都背叛他,不得民心。据此作答即可。
【参考译文】 百姓们怨恨他,诸侯有的也背叛了他,于是纣就加重刑罚,设置了叫作“炮烙”的酷刑。(纣)任用费中掌管国家政事。费中善于阿谀,贪图财利,殷人不亲近他。纣又任用恶来。恶来善于说别人的坏话,诸侯们因此更加疏远他。西伯回国,暗地里修养德行,推行善政,很多诸侯都背叛了纣而来归服西伯。西伯的势力更加强大,纣因此渐渐丧失了权势。王子比干进谏,(纣)不听。商容是一位有才能的人,百姓爱戴他,纣黜免了他。微子屡次劝诫,(纣)都不听,于是(微子)与大师、少师谋划,最终离开了(他)。比干说:“做臣下的,不能不以死规劝。”于是力进忠言于纣。纣生气地说:“我听说圣人的心脏有七个孔穴。”(纣)便剖开比干的胸膛,取出他的心脏看。箕子害怕了,就假装疯癫成为奴隶,纣又把他囚禁起来。殷朝的大师、少师便携带着祭器和乐器逃奔到周国。周武王于是率领诸侯讨伐纣。甲子那天,纣兵大败。
1.【畔】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____________
①肉食者谋之《曹刿论战》______②是故谋闭而不兴《大道之行也》__________③聚室而谋曰《愚公移山》______
①得道多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__________②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______③余因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__________④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鱼我所欲也》__________________
——句——左栏3(1)题中的“殷人弗亲(他)”和《记承天寺夜游》中的“念无与(吾)为乐者”均为省略句。——篇——左栏4题知识点:战争获胜原因的对比探究。
第18篇 富贵不能淫 《孟子》
(1)岂不诚大丈夫哉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丈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2)安居而天下熄天下熄:____________________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命之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戒之曰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必敬必戒戒:_____________(6)无违夫子夫子:____________
(7)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顺:______________正:______________道:______________
(8)居天下之广居居:______________居:______________
(9)与民由之由:______________
(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焉:__________(2)以顺为正者以:___________
3.通假字往之女家女:___________
(1)名词作动词丈夫之冠也冠: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富贵不能淫淫:____________________②贫贱不能移移: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威武不能屈屈:_____________________
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答案] 这怎么能算是大丈夫呢?
2.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答案] 实现志向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未能实现志向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特殊用法 “淫”“移”“屈”均为使动用法。
[答案] 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选自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注】 ①孔子一行被困陈国和蔡国之间,受到围攻且被断粮,处境堪忧。②意者:是不是。③比干:多智,因劝谏被纣王剖心而死。④容:接受。⑤盖:同“盍(hé)”,何不。
A.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B.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C.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D.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根据句意“即使如此,老师推广而实行它,不被容纳怕什么?正是不被容纳,然后才现出君子本色”即可断句。
(1)愠( ) (2)顺( ) (3)志( )
(1)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3分)
[答案] (3分)假如仁者就必定受到信任,那怎么还会有伯夷、叔齐(的遭遇)?
(2)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3分)
[答案] (3分)老师的学说已经宏大美好却不被采用,这是当权者的耻辱。
4.[对接教材《富贵不能淫》]文中子路、子贡、颜回都对孔子的提问作了回答,谁的言论最接近《富贵不能淫》中“大丈夫”的标准?为什么?(4分)
[答案] (4分)颜回的言论最接近“大丈夫”的标准。颜回认为面对困境,即使自己的思想不被接受,也应该坚持自己的正道,这样才能显出君子的品格,这体现了“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品格。
[解析]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及对比分析。子路认为他们沦落到这个地步可能是因为他们还没有达到“仁”和“智”,这说明子路对孔子的学说有所怀疑,对当权者不够了解。子路的说法不符合“大丈夫”的标准。子贡认为孔子的学说虽然非常伟大,但为了便于让天下人接受,应该适当降低一点儿难度。面对困境,子贡主张妥协让步,这不符合“大丈夫”的标准。颜回认为即使不被接受,孔子也应该坚持自己的正道,不被接受,更能显出君子的本色。颜回坚守志向,不因外界环境而改变自我,有担当,展现出修道立德的最高境界,与“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标准最为接近。
【参考译文】 孔子知道弟子们心里生气,就召见他们而询问:“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 子路说:“是不是我们还没有达到仁呢?所以别人不信任我们。是不是我们还没有达到智呢?所以别人不实行我们的学说。”孔子说:“假如仁者就必定受到信任,那怎么还会有伯夷、叔齐(的遭遇)?假如智者就必定能行得通,那怎么还会有王子比干(的遭遇)?” 子贡说:“老师的学说极其宏大,所以天下没有国家能容得下您。老师何不稍微降低一点标准呢?”孔子说:“赐,优秀的农夫善于播种耕耘却不能保证获得好收成,优秀的工匠擅长工艺技巧却不能迎合所有人的要求。
君子能够修明自己的学说但不能保证为世道所容。如今你不修明你奉行的学说却去追求被世人接受。赐,你的志向太不远大了!” 颜回说:“老师的学说极其宏大,所以天下没有国家能够容纳。即使如此,老师推广而实行它,不被容纳怕什么?正是不被容纳,然后才现出君子本色!老师的学说不修明,这是我们的耻辱。老师的学说已经宏大美好而不被采用,这是当权者的耻辱。不被容纳怕什么?不被容纳然后才现出君子本色!”孔子高兴地笑道:“是这样的啊,好一个姓颜的小伙子!”
1.【愠】人不知而不愠《〈论语〉十二章》__________
2.【顺】以顺为正《富贵不能淫》______
①处处志之《桃花源记》________②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______③志虑忠纯《出师表》______④《齐谐》者,志怪者也《北冥有鱼》______
——句——左栏3(1)题“安有伯夷、叔齐”与“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均为反问句。——篇——左栏4题知识点:对“大丈夫”标准的理解与运用。
第19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1)舜发于畎亩之中发:______________畎亩:_____________
(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______________(3)管夷吾举于士士:_______________
(4)百里奚举于市市:_____________________(5)空乏其身空乏:____________________
(6)行拂乱其所为拂:______________________乱: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曾益其所不能曾益:___________________(8)人恒过恒: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衡于虑:__________________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敌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曾益其所不能曾:__________________(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衡:__________________(3)入则无法家拂士拂:___________________
(1)名词作动词人恒过,然后能改过:_________________
①入则无法家拂士入:________________②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出:_________________
(3)动词的使动用法所以动心忍性动:________________ 忍:________________
(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①必先苦其心志苦:____________②劳其筋骨劳:_____________③饿其体肤饿:_____________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特殊用法 “苦”“劳”“饿”“空乏”均为使动用法。
[答案]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的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做事不顺。
2.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特殊用法 “动”“忍”均为使动用法。
[答案] (通过这些)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原来没有的才干。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易错点 “入”“出”易误译为“进去”“出来”。
[答案] (一个国家)在国内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和外来的隐患,国家常常会灭亡。
4.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答案] 这样之后人们才会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的道理。
A.使范蠡与大夫拓稽行成/为质于吴/二岁而吴归蠡B.使范蠡与大夫/拓稽行成为质于吴/二岁而吴归蠡C.使范蠡与大夫拓稽行成/为质于吴二岁/而吴归蠡D.使范蠡与大夫拓稽/行成为质于吴/二岁而吴归蠡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根据句意“(越王)让范蠡和大夫柘稽求和,到吴国作人质。两年后吴国才让范蠡回国”即可断句。
(1)苦( ) (2)于( ) (3)女( )
(1)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与百姓同其劳。(3分)
[答案] (3分)对贤人彬彬有礼,对待宾客热情诚恳,与百姓共同劳作。
(2)至明年春,吴王北会诸侯于黄池。(3分)
[答案] (3分)到第二年春天,吴王到北部的黄池去会合诸侯。
4.[对接教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班级围绕“越国最终战胜吴国的原因”进行小组讨论,请结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与本文相关内容完成下表。(4分)
越王勾践有忧患意识,卧薪尝胆,励精图治。(1.5分)
越国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1.5分)
吴士民罢弊,轻锐尽死于齐、晋。(1分)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概括。作答本题,首先要读懂两篇文言文的文意,然后结合史料和孟子“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的观点,对比分析越王勾践和吴王夫差并以此来看国家之兴败原因。【参考译文】 吴王已经赦免了越王。越王勾践回国后,深思熟虑,苦心经营,把苦胆挂到座位上,坐卧即能仰头尝尝苦胆,饮食也尝尝苦胆。还说:“你忘记会稽的耻辱了吗?”(他)亲身耕作,夫人亲手织布,吃饭从未有荤菜,从不穿有两种颜色以上的衣服,对贤人彬彬有礼,对待宾客热情诚恳,与百姓共同劳作……(越王)让范蠡和大夫柘稽求和,到吴国作人质。两年后吴国才让范蠡回国。
到第二年春天,吴王到北部的黄池去会合诸侯,吴国的精锐部队全部跟随吴王赴会了,唯独老弱残兵和太子留守吴都。勾践攻打吴国,吴军大败,越军还杀死了吴国的太子。 这以后四年,越国又攻打吴国。吴国军民疲惫不堪,精锐士兵都在与齐、晋之战中死亡,所以越国大败了吴军。
①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____________②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__________________③天下苦秦久矣《陈涉世家》______
①生于忧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____②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______③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____④闻之于宋君《穿井得一人》____
3.【女】往之女家《富贵不能淫》 __________
——句——左栏3(2)题“吴王北会诸侯于黄池”(吴王于黄池北会诸侯)与“舜发于畎亩之中”(舜于畎亩之中发)均为状语后置句。——篇——左栏4题知识点:越国最终战胜吴国的原因探究。
第20篇 愚公移山 《列子》
(1)年且九十且:__________
(2)惩山北之塞惩:__________塞:__________
(3)出入之迂也迂:__________
(4)聚室而谋曰聚:__________室:_________谋:_________
(5)吾与汝毕力平险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你们。多用于称同辈或后辈
(6)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与“阳”相对
(7)杂然相许杂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其妻献疑曰献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
(10)且焉置土石置:____________(1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_______________
(12)叩石垦壤叩:______________垦:_______________
(13)始龀始:_____________龀:_____________
(14)寒暑易节易:______________节:_______________
(15)始一反焉始:_______________
(16)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叟:______________(17)甚矣,汝之不惠甚:________________(18)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________________(19)北山愚公长息曰长息:______________
(20)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固:________________彻:________________
(21)曾不若孀妻弱子不若:______________弱子:______________
(2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匮:______________
(23)何苦而不平苦:__________________(24)河曲智叟亡以应亡以应:_______________(25)操蛇之神闻之操:___________________(26)惧其不已也已:___________________
(27)帝感其诚感:___________________诚:___________________
(28)一厝朔东厝:__________________(29)无陇断焉断:___________________
(1)且焉置土石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投诸渤海之尾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始一反焉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其如土石何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虽我之死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1)始一反焉反:____________(2)甚矣,汝之不惠惠:____________(3)无陇断焉陇:____________
名词作动词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______________
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固定句式 “如……何”意思为“把……怎么样”。
[答案] 凭您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况且往哪里放置土石呢?
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特殊句式 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应为“遂率荷担者子孙三夫”。
[答案]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三个能挑担的人,敲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上。
3.甚矣,汝之不惠!特殊句式 倒装句:正常语序应为“汝之不惠,甚矣”。
[答案] 你也太不聪明了!
4.一厝朔东,一厝雍南。特殊句式 省略句:应为“一厝(于)朔东,一厝(于)雍南”。
[答案] 一座放在朔方东部,一座放在雍州南部。
第21篇 周亚夫军细柳 [西汉]司马迁
(1)周亚夫军细柳军:____________(2)匈奴大入边入边:___________
(3)上自劳军劳:_____________军:_____________
(4)至霸上及棘门军军:_____________
(5)已而之细柳军已而:___________之:_____________
(6)彀(ɡòu)弓弩(nǔ),持满彀:___________________弩:___________________持满:_________________
(7)天子先驱至先驱:________________(8)天子且至且:___________________(9)不闻天子之诏(zhà)诏:___________________
(10)居无何居:___________________无何:_________________
(11)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使:______________使:______________持节:____________
(12)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_____________(13)于是天子乃按辔(pèi)徐行按辔:____________
(14)将军亚夫持兵揖曰持:______________揖:______________
(15)介胄之士不拜士:____________________(16)天子为动为动:__________________(17)改容式车容:____________________(18)使人称谢称谢:__________________(19)曩(nǎnɡ)者霸上、棘门军曩:____________________(20)其将固可袭而虏也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以备胡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请以军礼见以: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乃:__________②亚夫乃传言开壁门乃:________________
(3)天子为动为:__________
(1)军士吏被甲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改容式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轼”,车前横木。这里用作动词,指扶轼
(1)形容词的使动用法锐兵刃锐:______________
(2)名词作动词介胄之士不拜介胄:____________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5年中考语文古诗文专项复习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教材39篇文言文梳理 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下册,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九年级上册,九年级下册,课标独有篇目,伯牙鼓琴《吕氏春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七年级上册教材篇文言文基础通关及词句篇迁移练 课件-2025年中考语文古诗文专项复习,共4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词语释义,重点实词,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文章的义理,不久一会儿,不如不及,句子翻译,正午时分,对别人父亲的尊称,表示动作偏指一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八年级下册教材篇文言文基础通关及词句篇迁移练》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词语释义,重点实词,沿着顺着,新鲜美好,落花一说初开的花,繁多的样子,开阔敞亮的样子,整齐的样子,田间小路,交错相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