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含PDF,可打印)-期末复习提纲讲义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教师
      八年级下册(教师版).docx
    • 教师
      八年级下册(教师版).pdf
    • 学生
      八年级下册(学生版).docx
    • 学生
      八年级下册(学生版).pdf
    八年级下册(教师版)第1页
    八年级下册(教师版)第2页
    八年级下册(教师版)第3页
    八年级下册(教师版)第1页
    八年级下册(教师版)第2页
    八年级下册(教师版)第3页
    八年级下册(学生版)第1页
    八年级下册(学生版)第2页
    八年级下册(学生版)第3页
    八年级下册(学生版)第1页
    八年级下册(学生版)第2页
    八年级下册(学生版)第3页
    还剩2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含PDF,可打印)-期末复习提纲讲义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含PDF,可打印)-期末复习提纲讲义,文件包含八年级下册教师版docx、八年级下册教师版pdf、八年级下册学生版docx、八年级下册学生版pdf等4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1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1.定义: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2.过程(以被子植物为例)

    花柄、花托、花萼、花瓣、花冠等
    柱头
    成熟的植株→花 雌蕊 花柱
    子房→胚珠→卵细胞
    花蕊 受精卵→种子的胚→新一代植株
    花药→花粉→精子
    雄蕊
    花丝
    注:胚是新一代植物的幼体,但不是新生命的起点,新生命的起点是受精卵。
    3.特点: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具有更强的生存力和变异性。
    4.意义:①有性生殖能产生种子,其中的胚能受到很好地保护,可耐受不良环境。
    ②种子容易通过媒介传播到其他地方,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
    二、无性生殖
    1.定义: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定义:植物靠孢子(生殖细胞)繁殖后代,在适宜的条件下,孢子能萌发并长成新个
    孢子生殖 体,这种生殖方式叫做孢子生殖。
    举例:藻类、苔藓、蕨类植物。
    2.方式
    定义:植物体营养器官(根、茎、叶)的一部分,在与母体脱离后,能发育成一个新
    营养生殖 个体的生殖方式。
    举例:扦插、压条等。
    ①后代只具有母体的遗传特性,有利于保持母体的优良性状。
    3.优点
    ②繁殖速度快,在适宜条件下短时间内可繁殖出大量个体。
    4.应用:利用植物的无性生殖来栽培农作物和园林植物等,以迅速扩大优良植物新品种的繁殖量和保持遗
    传特性的一致性。
    定义:剪取植物的一段枝条,把枝条的下部插入湿润的土壤中,在适宜的温度下,不久,枝
    条下部长出不定根,上部发芽,最后长成一个新个体。
    (1)扦插 注意事项:①用植物茎段扦插时一般保留2个节。
    ②上切口水平,以减少水分蒸发,下切口斜向,以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
    实例:菊、月季、葡萄、甘薯、等植物。
    定义: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
    整的植物体。接上去的芽或枝叫做接穗,被接的植物体叫做砧木。
    芽接:用芽做接穗。
    方式
    (2)嫁接 枝接:用枝做接穗。
    成功的关键: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分生组织)紧密结合在一起。
    ①既能保持植株的优良特性。
    优点
    ②又能加快开花结实。
    举例:柿树、苹果、梨、桃等果树的繁殖。

    定义:指将植物的枝、蔓压埋于湿润的基质中,待其生根后与母株割离,形成新植株的方法。
    (3)压条
    举例:如夹竹桃、桂花、石榴等常用压条方法繁殖。
    定义:利用无性生殖原理,使植物组织或细胞等快速发育成新植株的生物技术。
    过程:在无菌条件下,将植物的茎尖、叶片、茎段或花药、花粉等外植体,培养在
    (4)植物组织培养 特定的培养基上,通过细胞的分裂和分化,使它们逐渐发育成完整的植株。
    ①在短时间内大批量的培育出所需要的植物新品种。
    优点
    ②还可以培育脱毒植物,极大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三、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对比
    1.2-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一、变态发育
    定义: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 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1.变态发育 定义: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变
    完全变态 态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
    举例:家蚕、菜粉蝶、蝇、蚊等昆虫。
    种类
    定义:昆虫在个体发育中,只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这样的变
    不完全变态 态发育过程称为不完全变态。
    举例:蝗虫、蟋蟀、蝼蛄、螳螂、蜻蜓等。
    发育过程:经历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
    完全变态
    幼虫特点:幼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与成虫的显著不同。比如家蚕等。
    2.区分
    发育过程:经历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无蛹期)
    不完全变态
    幼虫特点:幼体(若虫)和成虫的生活习性接近,只是幼体体型较小,生殖器官和
    翅没有发育成熟。比如蝗虫、蟋蟀、蜻蜓、蝉等。
    3.注意:①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都是特指昆虫的发育过程,不能用于两栖类。
    ②青蛙的发育为变态发育,两栖类只能是变态发育。和昆虫类的变态发育是两个范畴。
    二、家蚕的生殖和发育-完全变态发育
    1.生殖方式: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
    2.发育过程:受精卵

    幼虫

    蛹 幼虫 蚕吐丝结茧 蚕蛹 正在羽化的蚕蛾

    成虫
    3.发育特点:完全变态发育。
    4.代表昆虫:家蚕、蜜蜂、菜粉蝶、蝇、蚊等。
    三、蝗虫的生殖和发育-不完全变态发育
    1.生殖方式: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
    2.发育过程:受精卵
    ↓ 和成虫相同点:三对足、一对触角。
    若虫(跳蝻)
    ↓ 和成虫不同点: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仅有翅芽,能跳跃。
    ↓ 经过5次蜕皮,身体逐渐长大,不经过蛹期,就发育成有
    ↓ 翅能飞的成虫。
    成虫
    3.发育特点:不完全变态发育。
    4.代表昆虫:蝗虫、蝉、蟋蟀、蝼蛄、螳螂等。
    1.3-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一、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1.青蛙繁殖的季节:春末夏初。
    2.青蛙生殖和发育的主要场所:在水中完成。
    3.生殖方式:有性生殖、体外受精、卵生。
    4.发育过程:受精卵(水中胶状透明物中的深色小点)

    蝌蚪

    幼蛙 变化:①蝌蚪: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像鱼。有尾,用鳃呼吸,只能生活在水中。
    ↓ ②先长出后肢,再长出前肢,尾、鳃都逐渐萎缩消失。
    成蛙 形成了能与空气进行气体交换的肺。发育为能上陆地生活的成蛙。
    5.发育特点:变态发育。
    6.代表动物: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
    大鲵 蝾螈
    二、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条件
    鸣叫:雄蛙的口角有一对鸣囊,鼓起来又瘪下去。(目的是:雄蛙以鸣声招引雌蛙)
    抱对:雄蛙在雌蛙背上抱持。
    1.青蛙的繁殖行为 排精
    排卵
    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完成受精。
    2.两栖动物不是真正的陆生动物: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使得大多数两栖动物只能分布在水域附近的潮湿地区。
    3.环境变化对两栖动物的影响:
    (1)环境污染导致青蛙等两栖动物出现畸形。
    (2)环境变迁、水域面积减少破坏了两栖动物的生存环境,导致两栖动物的种群数量和种类减少。
    箭毒蛙(濒危)
    4.保护两栖动物的栖息环境。
    (1)不乱扔垃圾,不随意排放污水,污水经治理达标后再排放。
    (2)少使用化肥、农药等对水域环境有影响的化学制剂。
    (3)提高宣传力度,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
    1.4-鸟的生殖和发育
    一、鸟卵(鸡卵)的结构
    卵壳:坚硬,保护作用。(有气孔,以保证胚胎发育时能够进行气体交换)
    卵壳膜:薄、双层,保护作用。
    气室:储存空气,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
    系带:固定卵黄。
    1.鸡卵的结构 卵白:保护作用,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
    卵黄膜:保护作用。
    ①鸡卵的主要营养部分。
    卵细胞 卵黄(蛋黄)
    ②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
    位置:卵黄表面中央有一盘状的小白点,称为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
    胚盘
    功能:受精后可以发育成胚胎。
    2.鸟卵和鸡卵的结构是一样的。
    卵黄膜。
    3.鸡卵≠鸡的卵细胞 卵黄。
    胚盘。
    4.鸟卵有利于鸟类在陆地上繁殖后代的原因:
    ①鸟卵既可贮存丰富的营养物质供胚胎发育需要。
    ②又有卵壳、卵壳膜的保护,能减少水分的丢失。
    二、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1.生殖方式: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
    2.生殖和发育过程(每个阶段都伴随着复杂的繁殖行为):
    (1)求偶:鸟类求偶炫耀的行为多种多样,非常复杂,如孔雀开辟,丹顶鹤跳舞等。
    (2)交配:鸟类的生殖特点为雌雄异体、体内受精,属于有性生殖。
    (3)筑巢:绝大多数鸟都有筑巢行为。
    筑巢可以使鸟卵集中在一起,能同时接受亲鸟的体温孵化,还可以避免天敌的伤害。
    (4)产卵:雌雄鸟交配后,雌鸟将卵产在鸟巢中。
    鸟卵的发育是从母体内开始的,鸟卵产出后,因为环境温度过低而停止发育。
    (5)孵卵:大多数鸟类由雌鸟孵卵。孵卵期满后,雏鸟破壳而出。
    (6)育雏:由雌雄亲鸟对幼鸟进行喂养或引领,使后代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提高了成活率,保证了在产
    卵量极少的情况下物种的延续。
    ①鸟类必备的繁殖过程有:求偶、交配、产卵。
    3.鸟类的生殖和发育不一定会经历全部阶段
    ②杜鹃没有筑巢、孵卵和育雏行为。
    4.鸟类的繁殖行为是对复杂多变的陆地环境的适应,也表明鸟类是脊椎动物中较高等的类群。
    2.1-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一、遗传和变异
    定义:指亲子间的相似性。遗传的实质是生物通过生殖过程的基因传递,是物种得以延续的重要
    1.遗传 内因。
    举例: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定义:指亲子间及子代个体间的差异。变异促进了生物的进化和发展。
    2.变异
    举例:如“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不同”。
    3.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特征之一,是通过生殖和发育实现的。
    二、生物的性状
    定义:性状就是生物体形状结构、生理和行为等特征的统称。
    1.性状 ①形态结构:如豌豆种子的颜色、形状。
    理解 ②生理特征:人的ABO血型、植物的抗病性、耐寒性。
    ③行为特征:狗的攻击性、服从性。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豌豆的圆粒和皱粒 番茄的黄果与红果 鸡的玫瑰冠和单冠
    三、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定义: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
    1.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生物的技术,叫做转基因技术。
    特点:转基因生物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2.用显微注射法获得转基因超级鼠
    启示:基因控制生物性状,在生物传种接代的过程中,
    传下去的是控制性状的基因,而不是性状。
    (1)雌雄小鼠交配后,从输卵管中取出核未融合的受精卵。
    (2)将大鼠的生长激素基因吸入显微注射器中,在显微镜下将其注入小鼠核未融合的受精卵中,当核融
    合后,细胞核中便携带转入的基因。
    (3)将已导入大鼠生长激素基因的受精卵注入代孕小鼠的输卵管中。
    这样小鼠的输卵管中既含有导入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的受精卵,又有未含转基因的受精卵。
    (4)小鼠分娩后,产下的幼鼠形态并无太大差异,但其中具有大鼠生长激素基因的小鼠比同胎小鼠的生
    长速度快2-3倍,体积大一倍。
    四、生物的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1.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但是有些性状是否表现,还受到环境的影响。
    2.举例子:萝卜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不同。
    2.2-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一、基因、DNA和染色体
    定义: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携带大量的遗传信息。
    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1.DNA 存在
    次要:存在于线粒体、叶绿体中。
    结构:由两条长链盘旋成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定义:基因是由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基因不是DNA上的任意一个片段,DNA分子上还有无遗传效应的片段。
    2.基因 功能: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体细胞中:一般情况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成对的基因分别位于成
    存在形式 对的染色体上。
    生殖细胞中:成单存在。
    定义:细胞核内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DNA分子。
    3.染色体 构成(主要)
    蛋白质分子。
    体细胞中:染色体一般是成对存在的,每一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
    存在形式 是一定的。
    生殖细胞中:成单存在。


    小资料:21三体综合征(唐氏综合征)
    ①病因:染色体异常,比正常人多一条21号
    染色体。
    ②表现:智力低下,身体发育缓慢。具有特殊
    面容。
    二、染色体、DNA、基因三者间的关系
    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基因是由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决定生物
    的性状。(一般情况下,每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
    蛋白质
    基因→DNA→染色体 →细胞核
    DNA
    2.在生物的体细胞(除生殖细胞)中:
    ①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
    ②DNA分子是成对存在的。
    ③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
    如:人的体细胞中23对染色体包含46个DNA分子,
    含有数万对基因,决定着人体可遗传的性状。
    三、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的传递

    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1.染色体在生殖细胞和体细胞中的数目变化
    (1)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中,生殖细胞中
    的染色体数量减半。
    (2)在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中,每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方,另一条来自母方。
    (3)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量恢复到原来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量。
    2.生物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的染色体变化
    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存在(体细胞为2n),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量减半(生殖细胞为n)。在完成受精作用后,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成对存在,数量与亲代体细胞的染色体数量相同。
    (受精卵为2n,新个体为2n)。
    3.人在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及基因传递
    2.3-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
    1.豌豆用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
    ①自花传粉,闭花受粉。(避免了外来花粉的干扰,自然状态下都是纯种)
    ②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③豌豆花大,便于进行人工异花传粉。
    2.豌豆人工异花传粉示意图
    (1)不同植株的花进行异花传粉时,供应花粉的植株叫作父本,接受花粉的植株叫作母本。
    (2)操作①叫做去雄,操作②叫做传粉。
    (3)操作过程:(雄蕊未成熟时)母本去雄→套上纸袋→人工传粉→再套纸袋。
    (4)注意事项:
    ①为了确保杂交实验成功,去雄的操作过程应该注意,在时间上要在花粉成熟之前进行,操作过程
    应彻底,操作后要套袋。
    ②为什么在雄蕊未成熟时去雄? 避免自花传粉。
    ③人工传粉是同株异花传粉还是异株异花传粉? 异株异花传粉。
    ④去雄后、受粉后为什么都要套纸袋? 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
    3.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P (纯种)高茎 × 矮茎(纯种)
    F1 高茎 实验结果(正反交结果相同):
    ⊗ ①F1都表现出显性性状(高茎)。
    F2 高茎 矮茎 ②F2出现了性状分离。
    3 1 ③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4.孟德尔的解释(现在的语言)
    (1)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如:豌豆茎的高度有高茎和矮茎)
    显性性状:纯合的相对性状杂交,F1代显现出来的性状。(如:高茎)
    相对性状
    隐性性状:纯合的相对性状杂交,F1代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如:矮茎)
    (2)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
    显性基因决定显性性状,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
    隐性基因决定隐性性状,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
    (3)体细胞中的基因是成对存在,生殖细胞只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
    纯种高茎豌豆:DD。
    纯种(纯合子) 杂种(杂合子):Dd。
    纯种矮茎豌豆:dd。
    (4)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生殖细胞)中。
    子一代(Dd)的生殖细胞,有的含有D基因,有的含有d基因。
    (5)子一代交配,携带不同基因的雌雄生殖细胞结合机会相等,子二代决定豌豆高、矮茎的基因组成会
    有DD、Dd、dd三种,表现出的性状有高茎,也有矮茎。
    在子代中,虽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不表现,但是它还会遗传下去。
    二、禁止近亲结婚
    定义:由于遗传物质发生变化而引起的,能够遗传给后代,且大部分是由致病基因引起的疾病。
    1.遗传病
    常见遗传病:白化病、血友病、色盲、先天愚型、苯丙酮尿症等。
    2.禁止近亲结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属于近亲。
    直系血亲:是指有直接血缘关系的血亲。即生育自己与自己生育的上下各代血亲
    旁系血亲:是指直系血亲以外的血亲,即非直系血亲而在血缘上与自己同出一源的亲属。
    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如:堂兄妹、表兄妹等。
    3.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
    (1)亲缘关系越近,遗传物质越相似,同时含有某种隐性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越大。
    (2)近亲结婚后,后代隐性纯合的机会增大,患隐性遗传病的机会增加。
    2.4-人类的性别遗传
    一、男女染色体的差别
    男性体细胞染色体组成 女性体细胞染色体组成
    1.染色体的类型
    2.男女染色体的差别
    二、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亲代 (男)XY × XX(女)

    配子 X Y X ①男性的X染色体只能来自母亲,只能传给女儿。
    ②男性的Y染色体只能来自父亲,只能传给儿子。
    ③女性的X染色体可以来自父亲和母亲,可以传给儿子和
    子代 (女)XX XY(男) 女儿。
    1 : 1
    1.在精子产生的过程中,两种类型精子的数量是相等的,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也均等,所以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概率各为50%。
    2.性染色体上存在与性别有关的基因。
    2.5-生物的变异
    一、变异的定义
    1.定义:变异在生物体上泛指生物种与个体之间的各种差异,包括形态、生理、生化以及行为、习性等各
    方面的歧异。
    举例:不同种类的生物之间千差万别。
    同种生物之间的各种各样的差异。
    2.意义: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是生物进化和人类育种的根源。
    二、变异的原因及类型
    1.生物变异的原因:生物性状的变异首先取决于遗传物质的变化,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
    2.按照变异是否可遗传分类
    定义: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变异,可遗传给下一代。如转基因生物。
    可遗传的变异 DNA结构发生变化
    种类 种类
    染色体结构和数量发生变化
    不可遗传的变异: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没有影响到遗传物质,不会遗传给下一代。
    如“南橘北枳”、长期从事户外工作的人皮肤较黑等。
    三、遗传变异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
    1.高产奶牛-人工选择培育
    不同品种或同一品种的奶牛控制产奶量的基因可能不同,
    通过人工选择的方式可以将产奶量高的奶牛选择出来,
    这种奶牛含有控制高产奶量的遗传物质,通过繁育,
    不但能够保持产奶量,甚至产奶量有不断增高的趋势,
    经过多代积累,就可获得高产奶牛。
    2.高产抗倒伏小麦-杂交育种
    (1)过程:
    将高产不抗倒伏小麦与低产抗倒伏小麦杂交,
    让有利基因组合在一起,综合两者有利性状
    培育出高产抗倒伏小麦。
    (2)原理:基因重组。
    3.太空椒-诱导基因突变
    (1)过程:
    把普通甜椒的种子送入太空,在宇宙射线辐射等条件下,普通甜椒的基因发生突变,从而培育出太空椒。
    (2)原理:基因突变。
    (3)优点:果型增大,产量普遍增长20%以上。品质也大为改善,如维生素C、某些微量元素的含量都比普通甜椒高了不少。
    3.1-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一、研究生命起源的科学方法——推测
    1.定义:根据已知的事物,通过思维活动,对未知事物的真相提出一定的看法。
    2.要求:(1)科学推测需要一定的证据作为基础,凭空想象往往是站不住脚的。
    (2)科学推测还需要严密的逻辑。
    (3)科学推测需要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二、原始地球的基本条件
    形成时间:46亿年前。
    1.原始地球
    环境条件:温度很高,天空中或赤日炎炎,或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
    2.原始地球的基本条件
    来源:从火山中喷出。
    (1)原始大气
    主要成分:水蒸气、氢气、氨、甲烷、硫化氢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
    (与现代大气成分相比,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
    (2)原始海洋:为原始生命的诞生提供场所。
    (3)能量:高温、紫外线、闪电等为生命的起源提供能量。
    三、米勒模拟实验
    注意:
    现在的地球已经不会再形成原始生命了,因为不存在形成原始生命的条件和环境。
    四、生命起源过程——海洋化学起源说
    (原始大气)
    无机小分子物质
    (甲烷、氨、水蒸气、氢气等)
    高温、紫外线、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
    有机小分子物质
    (氨基酸、核苷酸)
    随雨水进入原始海洋,相互作用
    (原始海洋)原始生命
    不断完善
    有机
    多分子体系
    外包
    原始界膜
    有机大分子物质
    (蛋白质、核酸)
    (1)无机小分子→有机小分子: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氨
    基酸等有机小分子物质。
    (2)有机小分子→有机大分子:在原始海洋中,有机小分子物质经过长期的积累并相互作用,形成了比较
    复杂的有机大分子物质,如原始的蛋白质、核酸等。
    (3)有机大分子→有机多分子体系:有机大分子物质逐渐聚集并在外表形成了与周围海水隔开的原始界
    膜,构成了相对独立的多分子体系。
    (4)有机多分子体系→原始生命:这种独立的多分子体系不断完善,一旦它们能实现原始的新陈代谢和
    个体增殖,便意味着原始生命诞生了。
    3.2-生物进化的历程
    一、研究生物讲化的方法—比较法
    定义: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比较法
    意义:通过对各个事物特征的比较,可以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事物的本质。
    二、生物进化的证据
    1.化石证据
    (1)定义: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数千万年的复杂
    变化形成的。
    (2)价值: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可靠的证据,
    但不是唯一证据。
    三叶虫化石图
    越简单、越低等的生物:化石总是出现在越古老地层中。
    (3)分布规律
    越复杂、越高等的生物:化石出现在越晚近地层中。
    (4)举例:对郑氏始孔子鸟化石的研究表明,这种动物既像鸟,又像爬行动物。
    由此推断,鸟类可能是由爬行类进化而来。
    2.分子生物学证据:
    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其细胞内蛋白质或核酸分子的相似性越高。
    3.解剖学证据(对现存生物亲缘关系的比较):
    同源器官能反映出生物之间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凡是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都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而来的。
    例:对不同种类生物的形态结构进行比较,推测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其种类有一致性。都有肱骨、桡骨、尺骨、腕骨、掌骨和指骨。其种类有一致性。其排列顺序一致。
    三、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1.植物的进化历程
    原始苔藓植物
    原始藻类植物 原始裸子植物
    原始蕨类植物
    原始被子植物
    原始鸟类
    2.动物的进化历程
    (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 )
    原始脊椎动物
    原始无脊椎动物
    原始单细胞动物
    原始哺乳类
    3.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一般来说,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1)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
    既有新的生物种类产生,也有一些生物种类灭绝。
    (2)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
    形成了各自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3.3-生物进化的原因
    一、进化实例-桦尺蠖
    1.桦尺蛾体色的变化
    环境:树木葱茏,空气清新。
    1850年的曼彻斯特 浅色(多)
    桦尺蛾(幼虫叫桦尺蠖)的体色
    深色(少):深色桦尺蛾是浅色桦尺蛾在自然
    条件下的变异类型。
    工业革命
    环境:工厂林立,烟雾弥漫,煤烟杀死地衣,使树皮裸露并被熏成黑褐色。
    1950年的曼彻斯特 浅色(少)
    桦尺蛾(幼虫叫桦尺蠖)的体色
    深色(多)
    2.桦尺蛾体色变化的探究实验
    浅色桦尺蛾(n只)
    (1)深色的树干(上)
    深色桦尺蛾(n只)
    浅色桦尺蛾(所剩无几)
    (2)深色的树干(上)
    深色桦尺蛾(仍有很多)
    二、实验: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
    【提出问题】动物的保护色是怎样形成的?
    保护色: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这种体色叫保护色。(如冬天的雷鸟)
    【作出假设】动物保护色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制订并实施计划】
    1.实验方法:采用模拟实验的方法。
    2.实验步骤
    (1)准备一张粉色大卡纸,四种颜色(黄、蓝、绿、粉)且大小相等的小纸片各100张。
    小纸片代表“猎物”,大卡纸代表生物的“生活环境”,学生代表“捕食者”。
    (2)将小纸片均匀地撒在大卡纸上,实施“捕食”过程,直到大卡纸上只剩下25张小纸片为止。
    统计“幸存者”中各种颜色小纸片的数目。
    (3)假设每个“幸存者”都产生3个与自己体色相同的后代,重复上述“捕食”过程,记录每一次开始
    与结束时各种颜色小纸片的数目。
    【得出结论】
    1.实验数据(略)
    2.实验结果:颜色与“生活环境”相似的“幸存者”数目最多。
    3.实验结论:(1)保护色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保护色的形成是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结果。
    三、生物讲化的原因
    1.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1)过度繁殖: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够产生大量的后代,为自然选择提供大量的被选择材
    料。
    过度繁殖是自然选择的前提。
    (2)遗传和变异:遗传保持了物种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变异使物种发展进化。
    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基础。
    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向。
    (3)生存斗争: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有限,每种生物都必须为争夺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
    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手段和动力。
    (4)适者生存: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其性状更适应环境,在生存斗争中容易生存下来。
    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自然选择学说的过程和结果
    (1)自然选择(定义):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
    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2)过程:自然选择是一个长期、缓慢、连续的过程。
    (3)结果:促使新物种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①由于生存斗争不断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积累,于是
    生物的性状逐渐和祖先不同了,产生了生殖隔离,形成新物种。
    ②由于生物所在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所以自然选择形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1.1-传染病及其预防
    一、传染病
    定义: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
    疾病。
    1.传染病 举例:病毒性结膜炎、艾滋病等。
    ①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特点
    ②有些传染病具有地方性和季节性的特点。
    定义: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
    2.病原体 细菌性传染病:如结核杆菌。
    根据病原体不同,传染病分为 病毒性传染病:如人体免疫缺陷病毒。
    寄生虫传染病:如蛔虫和蛔虫卵等。
    注意:
    (1)不是所有细菌都是病原体,只有引起人患病的细菌才是病原体,与人共生的细菌不是病原体。
    (2)传染源≠病原体。传染源是人或动物,能患病、携带并传播病原体。
    二、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1.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如:携带H5N1型禽流感病毒的鸡是人禽流感的传染源。
    定义: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人或动物所经过的途径。
    2.传播途径 空气传播。
    种类 饮食传播。
    生物媒介传播:媒介生物能携带病原体,但本身不会患病。
    如:①苍蝇携带痢疾杆菌,苍蝇是传播途径,不是传染源。
    ②西尼罗热由蚊虫叮咬传播。
    3.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如婴幼儿是手足口病的易感人群。
    注意:
    (1)传染源不仅包括人,也包括能散播病原体的动物。
    但苍蝇、蚊子不属于传染源,它们属于传播途径中的生物媒介。
    (2)易感人群感染病原体后,会变成传染源。
    但传染源不一定都会表现出临床症状,如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在感染前期并没有表现出临床症状,但
    能传播艾滋病。
    (3)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
    三、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一)三个预防措施
    传染病患者: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防止传染病蔓延。
    1.控制传染源
    患病动物:也是传染源,也要及时处理。
    如:疫病的防疫期间,对可能带有病原体的动物或产品进行消毒或焚毁处理、对相关物品和运输工具进行消毒处理,可以有效控制疾病的蔓延。
    2.切断传播途径: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消灭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进行消毒等。
    如:(1)在流感流行的时候戴口罩出门、保持安全社交距离等。
    (2)肥皂洗手可以减少皮肤上的病菌数量。养成勤洗手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可以降低感染和传播
    疾病的风险。
    (3)良好的环境卫生设施、污水处理、饮用水消毒等可从根本上消除通过饮用水传播的疾病。
    3.保护易感人群:
    如:(1)在传染病流行期间,不让易感者与传染源接触。
    (2)接种疫苗可以使人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
    (3)体育锻炼可以强身健体,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免疫力,从而增强机体对疾病的防御能力。
    综合措施:既要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采取综合措施。
    (二)预防传染病的措施
    重点措施:又要根据不同病种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在三个环节中抓住主要环节
    ,做到综合措施和重点措施相结合。
    举例:
    1.麻疹和脊髓灰质炎:要以预防接种、保护易感人群为重点。
    2.蛔虫病等消化道疾病:要以搞好个人和环境卫生,切断传播途径为重点。
    3.性传播疾病(如淋球菌引起的淋病):要以杜绝性滥交,切断传播途径为重点,同时要对患者及时进行
    治疗。
    1.2-免疫与计划免疫
    一、人体的三道免疫防线
    定义: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屏障。(又称先天性免疫)
    ①人生来就有。
    1.非特异性免疫 特点
    ②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组成: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
    组成:皮肤、黏膜。
    ①阻挡大多数病原体侵入人体。
    (1)第一道防线 功能 ②它们的分泌物具有杀菌作用。
    ③呼吸道黏膜上有纤毛,具有清扫异物(包括病菌)的作用。
    举例:
    例1:皮肤的保护作用
    表皮:表皮最外面是角质层,细胞排列紧密,可以防止外界环境中的病菌、化学物质等
    皮肤(组成) 的侵入。
    真皮

    例2: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
    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不断地摆动,可以清除异物,而它们的分泌物——黏液也可吸附细菌和脏物并将之排
    出体外。
    分布:广泛存在于人体泪液、唾液、血浆等液体中。
    ①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
    功能:能破坏许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也
    可使病毒失活,因此具有抗菌、消炎、抗病毒
    (2)第二道防线 等作用。
    分布:血液和组织、器官(如淋巴结、脾脏、肝脏等)。
    ②吞噬细胞
    功能:可以包围细菌、衰老的细胞等,将其消化分解。


    定义: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形成的后天防御屏障,因而叫做特异性免疫。
    (又称后天性免疫)
    2.特异性免疫 特点: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如患过天花的人只获得对天花病毒的免疫
    力,而对麻疹病毒无免疫力。
    组成:第三道防线
    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脾等。
    (1)组成
    免疫细胞:如淋巴细胞(白细胞的一种)。
    定义: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
    (2)抗原
    种类: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3)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4)作用机理
    初次免疫:①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抗体与抗原的结合是特异性的。
    ②抗体与抗原的结合可以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或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
    二次免疫:①当抗原清除后,机体还将保持产生相应抗体的能力。
    ②当同样的抗原再次入侵人体时,机体会快速产生大量的相应抗体,再以同样的方式将抗原清
    除。
    二、免疫的功能
    1.免疫: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及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
    2.免疫的功能
    定义: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免疫系统的最基本功能)
    (1)免疫防御 正常:机体能抵抗病原体的入侵。
    功能
    异常:免疫反应过强、过弱或缺失,可能会导致组织损伤或易被病原体感染等。
    定义: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我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
    (2)免疫自稳 正常:免疫系统对自身的抗原物质不产生免疫反应。
    功能
    异常:容易发生自身免疫病。
    定义: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
    (3)免疫监视 正常:可识别突变的肿瘤细胞,然后调动一切免疫因素将其消除。
    功能
    低下或失调:机体会有肿瘤发生或持续的病毒感染。
    3.免疫排斥
    定义:医学上把用正常的器官置换丧失功能的器官,以重建其生理功能的技术。
    (1)器官移植 ①器官保存技术和外科手术方法等的不断改进。
    治疗多种重要疾病的有效手段(原因)
    ②高效免疫抑制药物的陆续问世。
    (2)器官移植容易失败原因:免疫排斥。
    ①寻找与患者身体相匹配的器官。
    (3)解决免疫排斥的方法
    ②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
    4.过敏反应(免疫功能过强):
    (1)定义: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时,有时会发生引发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免疫反应。
    (2)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的抗原物质。
    (3)特点:①过敏反应有快慢之分。
    ②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③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
    (4)预防的主要措施:找出过敏原,并且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原。
    (如果自己不能找到过敏原,可由医生通过医学方法来检测。)
    三、计划免疫
    定义:通常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1.疫苗
    原理:接种疫苗后,人体内可以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
    2.计划免疫
    (1)定义: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给儿
    童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这种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简称计
    划兔疫。
    (2)举例:①刚出生的婴儿接种卡介苗可以预防结核病。
    ②出生三个月的婴儿接种百白破疫苗,可以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这三种疾病。
    (3)意义: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对于保护儿童的健康和生命,提高人口素质
    ,造福子孙后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简称AIDS,是一种传染病)
    1.病原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存在于艾滋病患者和HIV携带者的血液、精液或乳汁、唾液、泪液和尿液中。
    主要:静脉注射毒品、不安全性行为。
    2.传播途径 ①输入含HIV的血液和血液制品。
    次要 ②使用未消毒的、艾滋病病人用过的注射器。
    ③已感染HIV的妇女可通过分娩、哺乳等传给胎儿或婴儿。
    a.采取安全的性行为,如使用避孕套。
    b.避免注射吸毒。
    3.预防艾滋病传播的做法 c.接受检测并积极治疗HIV等性传播感染。
    d.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和剃须刀。
    e.不用未经消毒的器械文眉、穿耳等。
    4.艾滋病的致病原理:
    HIV主要侵犯并瓦解人体的免疫系统,使人体不能抵御病原体,因此病人常死于多种疾病的侵害。
    如:由免疫功能丧失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
    ①艾滋病没有疫苗。
    ②所有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到传染源的人都属
    于易感人群。
    5.正确对待艾滋病患者
    (1)与艾滋病患者的一般接触(如握手、拥抱等),不会感染艾滋病,蚊虫叮咬也不会传播艾滋病。
    (2)要积极宣传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关爱艾滋病患者,不应歧视和孤立艾滋病病人。
    8.2-用药与急救
    一、安全用药
    1.定义:根据病人的病情、体质和药物的作用适当选择药物的品种,以适当的方法、剂量和时间准确用药,
    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减小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或危害。
    2.药物的分类
    定义: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以购买,并按医嘱服用的药物。
    (1)处方药
    购买渠道:医院药房。

    定义:简称OTC,不需要凭医师处方即可购买,按所附说明服用的药物。
    用途:适于消费者可以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伤小病。
    (2)非处方药
    甲类非处方药:须在药店由执业药师指导购买和使用。
    种类
    乙类非处方药:除可在药店出售外,还可在经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批准的超市、宾
    馆、百货商店等处销售。
    3.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在使用之前,都应该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以确保用药安全。
    了解内容:①药物的名称
    ②主要成分
    ③作用与用途(功能与主治)
    ①青霉素过敏反应:轻者会出现皮疹及哮喘发作,严重时
    ④不良反应(副作用)-常见的 发生过敏性休克,抢救不及时会死亡。
    ②长期或大剂量服用阿司匹林可引起胃肠溃疡、出血或穿
    孔。
    ⑤注意事项
    ⑥用法与用量
    ⑦制剂与规格
    ⑧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
    特殊药物:如心脏病药物。
    4.家庭小药箱 口服:如感冒冲剂、阿司匹林、黄连素等。
    常用药物
    外用:碘伏、酒精、棉签、纱布、胶布、创可贴、体温计等。
    二、急救
    1.紧急呼救:
    (1)当遇到有人晕倒或溺水等情况时,先判断他(她)有无呼吸和意识。
    (2)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求助急救中心,以挽救患者的生命。
    拨打急救电话应说明:自己的姓名、详细住址和患者年龄、性别、发病的症状,如果知道发病的原
    因也要说清楚,有时还需要提供行车路线等。
    (3)在急救车到达之前,应争分夺秒采取一些必要的救治措施。
    如:当有人因煤气中毒或触电等意外事故造成呼吸、心跳骤停。应做如下处理:
    ①首先要关闭气源、电源,确认伤病员和救护者处于安全的环境中。
    ②同时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
    定义:是指针对心跳、呼吸骤停所采取的抢救措施。包括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等。
    2.心肺复苏
    实施的顺序:胸外心脏按压(Cmpressins)→开放气道(Airway)→人工呼吸(Breathing)。
    简称“C—A—B”。
    时机:如果病人发生心跳骤停,则应立即开始胸外心脏按压。
    (1)胸外心脏按压 ①心脏按压可以改变胸腔内的压力和容积,将心脏内的血液输送到全身组织
    原理 器官。
    ②有效的胸外心脏按压,可以使心脏的输出血量达到正常时的1/4~I/3,从而
    维持生命的最低需求。

    按压的位置是胸骨下段约1/3处。
    (2)人工呼吸:最常用的人工呼吸法是口对口吹气法。
    ①具体操作方法:
    a.使病人仰卧于坚实平面上,通过抬下颏、保持头后仰的方法,使其呼吸道畅通,并解开衣领,放松腰带。
    b.若病人口鼻内可见异物和污物,可用手指勾出,确保呼吸道畅通。
    液体可在翻身、头侧位时自然流出。
    c.救护者一只手托起病人的下颏,另一只手捏紧病人的鼻孔,用口包住病人的口,平缓吹气2次,每次持
    续1秒以上。
    ②特点:
    a.每次吹气都应看到病人的胸廓随着吹气而起伏,并且吹气后气体能够从口部排出,则证明人工呼吸有效。
    b.先做30次心脏按压,并保持气道畅通,再做2次人工呼吸,如此交替反复进行,即按压与吹气的比例为30∶2。
    注意:
    (1)抢救有效的标准:
    病人出现自主呼吸、颈动脉有搏动,并且脸色逐渐转为红润时,则证明抢救有效。
    (2)救护者需要经过专门培训,方可进行心肺复苏操作。
    (3)成人和儿童心肺复苏要点
    3.出血和止血
    内出血:指体内器官的出血,一般不易诊断。如怀疑有胸部、腹部等内出血,一定要
    及时去医院救治。
    (1)出血的种类
    定义:指体表的出血,在送往医院之前,应该先做必要的止血处理。
    外出血 ①动脉出血
    种类 ②静脉出血
    ③毛细血管出血
    特点:血液呈鲜红色;从伤口喷出或随心跳一股一股涌出;若不及时止血,患者会因失血过多而死亡。
    特点:血液呈暗红色,缓慢而连续不断地从伤口流出。
    特点:血液呈红色;从伤口渗出,一般都能自行凝固止血。(最常见)
    毛细血管或小静脉出血:先将伤口冲洗干净,然后贴上创可贴,或者是在伤口上盖上敷料,
    用纱布、绷带加压止血即可。
    (2)止血
    ①要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紧急呼救。
    动脉或大静脉出血 动脉出血:在伤口近心端用手指、止血带或绷带压迫止血。
    ②止血
    大静脉出血:在伤口远心端用手指、止血带或绷带压迫止血。
    加压止血示意图 指压止血示意图 止血带止血示意图
    4.其他急救常识
    (1)火灾现场急救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第三章-了解自己,增进健康
    一、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
    1.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者不虚弱。
    ①身体:合理营养,加强体育锻炼,搞好个人卫生。
    2.健康的三个方面 ②心理:正确地认识自我,保持愉快的心情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③社会适应:学会与人相处,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个人的能力在社会生活中得到
    充分的发挥。
    3.保持愉快的心情
    (1)心情愉快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
    (2)良好的情绪和适度的情绪反应,表示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处于积极的健康状态。
    (3)调节情绪的方法
    方法:有意识地转移话题,或者做点别的事情。如听音乐、打球、下棋等。
    ①转移注意力
    目的: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使情绪得到缓解。
    方法:把自己心中的烦恼向亲人或知心的朋友诉说,也可以大哭一场。
    ②宣泄烦恼 目的:把积压在内心的烦恼宣泄出来。
    适度宣泄心中的怒气,可以减轻或消除负面情绪。
    注意:要注意宣泄的对象和场合,方法也要适当,避免伤害别人。
    方法:当你想得到一件东西的愿望落空,或者是做某件事未能成功时,为了减少内心的
    ③自我安慰 失望,可以找一个适当的理由来安慰自己。
    目的:可以帮助自己在挫折面前接受现实,保持较为乐观的心态。
    二、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1.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
    举例: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①受遗传因素和环境的影响。
    (1)生活方式病 病因
    ②与个人的生活方式有关,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会加速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别称:现代文明病。
    (2)青少年要注意控制饮食,多运动,控制体重。
    特点:发病年龄在降低,青少年患病人数逐渐增加。
    ①2型糖尿病
    诱因:能量摄入过多、运动量过少引起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常见的危险因素。
    ②心脑血管疾病:肥胖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2.健康的生活方式
    ①有利于预防各种疾病,特别是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1)好处
    ②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2)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应该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开始。
    ①合理营养,平衡膳食。
    ②坚持体育锻炼。
    ③按时作息。
    ④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
    ⑤合理安排上网、看电视时间。
    ⑥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等。
    (3)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有害物质:烟草燃烧时会产生尼古丁、焦油等多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①吸烟
    危害:不仅能诱发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还有可能诱发肺癌。
    有害物质:酒中含有酒精(乙醇)。
    ②酗酒 a.酗酒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和肝脏疾病,增加患癌症的危险。
    危害 b.还会导致骨骼异常,增加骨质疏松症、骨折的发生率。
    c.酒后还可能导致违法犯罪等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
    ③吸毒:a.会损害人体的神经系统。
    b.降低人体的免疫功能。
    c.使心肺受损、呼吸麻痹,严重的会导致死亡。
    d.吸毒者为支付吸毒巨资而不惜诈骗、偷盗等,严重危害社会。
    ④网瘾:染上网瘾的人会毫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上网,导致身体免疫力低下,还会出现心理疾
    病,产生错误的思想道德观念。
    三、实验: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提出问题】酒精对水蚤心率有影响吗?
    【作出假设】酒精对水蚤心率有影响。
    【制订并实施计划】
    1.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与蒸馏水按比例配制出5% 、10%、15%、20%的不同浓度酒精。
    2.实验选取20只生长状况相似的成年活水蚤。
    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在清水中的是对照组,在不同浓度酒精中的是实验组。
    3.在显微镜下找到水蚤的心脏,在规定时间内(10s)分别测出每只水蚤在清水中和对应浓度酒精中的心跳次数。
    4.重复多次计数,取平均值。
    【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酒精对水蚤心率有影响。
    随着酒精浓度的增大,水蚤心率会降低,当酒精的浓度达到20%时,水蚤的心跳停止。
    【表达与交流】
    1.低浓度的酒精(0.25%以下)对水蚤的心率有促进作用,高浓度的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抑制作用。
    2.体积分数为20%的酒精浴液对水蚤有致死作用。高浓度的烟草浸出液对水蚤也有致死作用,但不同类型的烟草浸出液的致死浓度不同。在实验中可能取得不同的结果。
    3.酗酒对人体的健康可能造成的危害有:
    酒精会损害人的心脏和血管,酗酒会使脑处于过度兴奋或麻痹状态,进而引起神经衰弱和智力减退,对学习和工作有很大的影响。长期酗酒,会造成酒精中毒。如果一次饮酒过多,还会导致人的死亡。
    4.该实验给我们的启示是:青少年应杜绝饮酒。
    注意事项
    1.一只水蚤只能做两次实验,先在清水中测定水蚤的心率,再在对应浓度的酒精中测定水蚤的心率,前后顺序不能颠倒。
    2.水蚤心率很快,通常在200次/分以上。因此,在实验中采用10s为一个计量单位是比较可行的。应重复多次计数,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
    3.应尽量选取大小一致的水蚤,而且在清水中10s内心脏跳动次数最好在 40次以下,便于观察和计数,减少误差。
    对比项目
    无性生殖
    有性生殖
    根本区别
    无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新个体的产生
    由母体直接产生
    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优点
    后代数量多,变异少,繁殖速度快,可保持母体优良性状。
    能产生可遗传变异,有利于生物的进化,后代适应能力强。
    应用
    扦插、嫁接、压条、植物的组织培养等
    种子繁殖、杂交育种等
    (1)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
    (2)人的精子或卵细胞中染色体的数量是23条。
    (3)精子和卵细胞融合,受精卵中的染色体又恢复到23对。
    (4)子代染色体都是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所以子代具有父母双方的染色体。
    染色体
    常染色体
    在人体细胞的23对染色体中,有22对染色体在男女两性中都是一样的,与人体的性别决定无关,叫做常染色体。
    性染色体
    决定性别的染色体,即人体的第23对染色体,男性性染色体为XY,女性性染色体为XX。
    项目
    女性
    男性
    体细胞
    染色体组成
    22对常染色体+XX染色体
    (44条常染色体+XX染色体)
    22对常染色体+XY染色体
    (44条常染色体+XY染色体)
    性染色体组成
    XX
    XY
    生殖
    细胞
    染色体组成
    22条常染色体+X染色体
    22条常染色体+X染色体
    或:22条常染色体+Y染色体
    类别
    1种卵细胞
    (性染色体只含有X染色体)
    2种精子
    (性染色体分别含有X或Y染色体)
    实验装置
    实验条件
    模拟地球条件
    实验结论
    沸水
    原始海洋
    ①原始地球上,无机小分子物质可以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多种氨基酸)。
    ②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形成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甲烷、氨、氢气等
    原始大气
    电火花放电
    原始地球环境中的闪电
    冷凝水
    原始地球降水
    急救措施
    8岁以上
    1-8岁
    胸外心脏按压的位置
    胸骨下段约1/3处
    按压手法
    用双手掌根
    用单手掌根
    按压速度
    每分钟100-120次
    按压深度
    5-6厘米
    大约5厘米
    人工呼吸方法
    口对口吹气法
    按压与吹气的比例
    30:2
    酒精浓度
    0(清水)
    5%
    10%
    15%
    20%
    10s的心跳次数
    33
    24
    21
    18
    死亡

    相关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含PDF,可打印)-期末复习提纲讲义: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含PDF,可打印)-期末复习提纲讲义,文件包含八年级上册教师版docx、八年级上册教师版pdf、八年级上册学生版docx、八年级上册学生版pdf等4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107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期末复习提纲 讲义: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期末复习提纲 讲义,共1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生物的特征,显微镜的使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2024新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 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新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 学案,共1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观察周边环境中的生物,、生物的特征,、动物细胞,、细胞的生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