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内蒙古赤峰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内蒙古赤峰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第1页
    内蒙古赤峰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第2页
    内蒙古赤峰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第3页
    还剩2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内蒙古赤峰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内蒙古赤峰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分, 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是, 下列不属于体液调节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神经递质大多数为小分子化合物,但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其意义是()
    A. 有利于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
    B. 避免被神经递质降解酶降解
    C. 短时间内可大量释放
    D. 减少能量的消耗
    【答案】C
    【解析】
    【分析】神经递质是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细胞如肌肉细胞、腺体细胞等之间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根据神经递质的化学组成特点,主要有胆碱类、单胺类(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和5-羟色胺)、氨基酸类(兴奋性递质如谷氨酸和天冬氨酸;抑制性递质如γ氨基丁酸、甘氨酸和牛磺酸)和神经肽类等。
    【详解】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释放,是以突触小泡为单位释放到突触间隙,有利于短时间内大量释放,进而引发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对此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稳态一旦失调,细胞代谢必将紊乱
    B. 稳态一旦失调,血糖浓度必将下降
    C. 内环境渗透压一旦高于正常值,细胞必将失水
    D. pH和温度一旦超出适宜范围,酶活性必将下降
    【答案】B
    【解析】
    【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A、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稳态一旦失调,必将引起代谢紊乱,A正确;
    B、稳态一旦失调,血糖浓度不一定会下降,如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过高,B错误;
    C、细胞处于内环境中,内环境渗透压升高,细胞一般会失水,但抗利尿激素随之增加,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渗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强,渗透压恢复正常,C正确;
    D、酶的作用条件温和,pH和温度一旦超出适宜范围,酶活性一定降低,D正确。
    故选B。
    3. 下列有关人体内激素和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均为蛋白质 ②均由活细胞产生 ③均对新陈代谢的各种化学反应起催化作用 ④均由内分泌腺分泌 ⑤产生不正常时都可能引起疾病 ⑥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中不可缺少
    A. ①②④B. ③⑤⑥C. ③④⑤D. ②⑤⑥
    【答案】D
    【解析】
    【分析】酶具有催化作用,催化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绝大多数的酶本质是蛋白质,少数酶的本质是RNA。
    【详解】①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部分激素是蛋白质,①错误;
    ②激素和酶都是由活细胞产生的,②正确;
    ③酶具有催化作用,激素具有调节作用,③错误;
    ④酶由活细胞产生,不一定由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④错误;
    ⑤比如体内缺少酪氨酸酶时会患白化病,缺少甲状腺激素时会患大脖子病,⑤正确;
    ⑥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离不开酶的催化和激素的调节,⑥正确。
    故选D。
    【点睛】激素具有调节作用,分为固醇类激素、氨基酸衍生物类激素、多肽和蛋白质类激素。
    4. 分布于骨骼肌,受意识支配的神经是()
    A. 躯体运动神经B. 躯体感觉神经
    C. 内脏运动神经D. 内脏感觉神经
    【答案】A
    【解析】
    【分析】各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①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由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②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③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④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⑤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详解】分布于骨骼肌,受意识支配的神经是躯体运动神经。
    故选A。
    5.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膜将内环境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B.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只与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有关
    C. 细胞内的化学反应不受内环境理化性质的影响
    D.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答案】D
    【解析】
    【分析】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等组成。
    【详解】A、内环境是指组织液、血浆、淋巴液等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是机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A错误;
    B、内环境稳态的调节与维持,是由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作为主要调节机制,使机体可以维持稳态,B错误;
    C、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可以保证细胞代谢相关酶的活性正常、也可以保证细胞形态和结构的稳定,以使细胞代谢正常进行,C错误;
    D、细胞是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所以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D正确。
    故选D。
    6. 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B. 脑神经和脊神经中均有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
    C. 外周神经系统不含有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
    D. 支配血管、内脏和腺体的运动神经属于自主神经系统
    【答案】C
    【解析】
    【分析】人体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的,其中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组成周围神经系统。
    【详解】A、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A正确;
    B、脑神经和脊神经中均有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B正确;
    C、外周神经系统含有感觉神经(传入神经)和运动神经(传出神经),C错误;
    D、支配血管、内脏和腺体的运动神经(传出神经)属于自主神经系统,D正确。
    故选C。
    7. 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交感神经兴奋时,心跳加快,大部分血管收缩,膀胱缩小
    B. 一些反射可以形成也可以消失,比如狗吃到食物分泌唾液
    C. 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D. 中枢神经系统的不同部位存在着控制同一生理活动的中枢
    【答案】D
    【解析】
    【分析】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自主神经,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的神经装置,所以也叫内脏神经系统,因为其功能不完全受人类的意识支配,所以又叫自主神经系统。
    【详解】A、交感神经兴奋使心跳加快,皮肤及内脏血管收缩,膀胱壁肌肉松弛等,而副交感神经兴奋时,会使膀胱缩小,A错误;
    B、狗吃到食物分泌唾液属于非条件反射,不会消失,可以形成也可以消失的反射是后天训练形成的条件反射,B错误;
    C、神经递质与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过程不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C错误;
    D、中枢神经系统的不同部位存在着控制同一生理活动的中枢,如脑和脊髓中都有控制排尿反射的中枢,D正确。
    故选D。
    8. 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是( )
    A. 反射活动可以不完全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B. 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C. 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
    D. 反射和反射弧的性质是完全相同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反射弧中神经冲动传到的方向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反射弧只有在完整的时候,反射才能完成。
    【详解】AB、反射活动的进行需要依赖完整的反射弧才能进行,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A错误,B正确;
    C、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但并非反射弧完整就出现反射活动,还需要适宜强度的刺激,C错误;
    D、反射是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而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因此二者的性质不相同,D错误。
    故选B。
    9. 下列不属于体液调节的是()
    A. 生长激素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
    B. 下丘脑调节胰岛B细胞的活动
    C. 甲状旁腺激素调节机体内钙、磷的代谢
    D. 醛固酮的分泌可调节水盐代谢
    【答案】B
    【解析】
    【分析】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称为体液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除激素外,其他一些化学物质,如组胺、某些气体分子(NO、CO)以及一些代谢产物(CO2),也能作为体液因子对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功能起调节作用。
    【详解】A、生长激素由垂体分泌,通过体液运输,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属于体液调节,A不符合题意;
    B、下丘脑通过相关神经调节胰岛B细胞的活动,属于神经调节,不属于体液调节,B符合题意;
    C、甲状旁腺激素由甲状旁腺分泌,通过体液运输,调节体内钙和磷的代谢,属于体液调节,C不符合题意;
    D、醛固酮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肾集合管、肾小管,促进它们对水重吸收,属于体液调节,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 下列事例中,不能体现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具有控制作用的生命现象是()
    A. 成年人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但婴幼儿不能
    B. 人脑言语区的S区受损,病人能听懂别人讲话,但是说话非常困难
    C. 强忍着疼痛,小明指尖被针刺时没有把手缩回去
    D. 观看美妙、难度极高的杂技表演时,小华屏住呼吸
    【答案】B
    【解析】
    【分析】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这样,相应器官、系统的生理活动,就能进行得更加有条不紊和精确。
    【详解】A、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在脊髓,但受大脑皮层的控制,成年人能有意识的排尿,是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但婴幼儿大脑皮层发育不完全,所以不能有意识的控制排尿,A错误;
    B、语言功能属于人脑的高级功能,人脑言语区的S区受损,病人患运动性失语症,没有涉及相应的低级中枢,不能体现神经系统分级调节,B正确;
    C、缩手反射低级中枢在脊髓,强忍着疼痛,小明指尖被针刺时没有把手缩回去,说明脊髓中相应的低级中枢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C错误;
    D、呼吸中枢在脑干,观看美妙、难度极高的杂技表演时,小华屏住呼吸是受大脑皮层的控制,D错误。
    故选B。
    11. 下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葡萄糖在①中分解细胞代谢提供能量
    B. 兴奋传导到③时,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
    C. 结构④膜电位的变化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
    D. 递质经②的转运和③的主动运输释放至突触间隙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图示分析可知:①是线粒体,②突触小泡,③是突触前膜,④是突触后膜。
    【详解】A、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分解为丙酮酸,A错误;
    B、当兴奋传导到③突触前膜时,膜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B错误;
    C、结构④膜电位的变化是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大量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说明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C正确;
    D、递质经②的转运和③的胞吐作用释放至突触间隙,D错误。
    故选C
    12. 下图所示概念模型可以用来解释一些生物学现象。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若模型为反射弧,则至少有两个神经元,且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B. 若模型中B代表神经中枢,切断①处后,刺激②处,C会出现反应,这属于反射活动
    C. 若模型中②为TSH,切除B后,TRH分泌增多,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D. 若模型中字母代表内分泌腺,当血液中C分泌的激素含量较高时可抑制过程①②
    【答案】B
    【解析】
    【分析】一个典型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其中,感受器为接受刺激的器官;传入神经为感觉神经元,是将感受器与中枢联系起来的通路;中间神经即神经中枢,包括脑和脊髓;传出神经为运动神经元,是将中枢与效应器联系起来的通路:效应器是产生效应的器官,如肌肉或腺体。只有在反射弧完整的情况下,反射才能完成。任何部分发生病变都会使反射减弱或消失。
    【详解】A、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要传入神经与传出神经两个神经元,大多数情况下还需要中间神经元参与,且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A正确;
    B、反射活动需要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如果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破坏①处,反射弧不再完整,无法完成反射活动,B错误;
    C、若②为TSH,则B为垂体,切除B后促甲状腺激素减少,对下丘脑的抑制作用减弱,下丘脑分泌的TRH增多,由于没有促甲状腺激素的作用,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C正确;
    D、若模型中字母代表内分泌腺,说明三者之间存在分级调节,C分泌的激素含量较高时,可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过程①②,D正确。
    故选B。
    13. 一位老人突然出现脸部、手臂和腿部麻木等症状,随后上下肢无法运动。检查发现,他的脊髓、脊神经、四肢都正常,但脑部有血管堵塞导致大脑某区损伤。这类现象称为脑卒中,在我国非常普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患者的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可能有损伤
    B. 患者能发生膝跳反射,但针刺左手没有感觉
    C. 刺激患者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顶部,可引起头部器官的运动
    D. 患者出现尿失禁,是由于血管堵塞破坏了低级排尿中枢
    【答案】A
    【解析】
    【分析】大脑皮层是调节躯体运动或者说控制躯体运动的最高级中枢。它由初级感觉区、初级运动区和联合区三部分构成。人类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约有140亿个,面积约2200平方厘米,主要含有锥体形细胞、梭形细胞和星形细胞(颗粒细胞)及神经纤维。
    【详解】A、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是躯体运动中枢,题中说脑中风患者身体左侧上下肢都不能运动,所以大脑皮层第运动区可能有损伤,A正确;
    B、针刺左手,左手就是感受器,然后通过传入神经到达神经中枢,也就是大脑皮层,患者是是有感觉的,B错误;
    C、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又叫做第一运动区)的顶部,可以引起下肢的运动;刺激中央前回的下部,则会出现头部器官的运动,C错误;
    D、排尿中枢在脊髓,受大脑皮层高级中枢控制,D错误。
    故选A。
    14. 促胰液素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激素。下列对促胰液素发现过程实验的理解,错误的是()
    A. 一开始学术界普遍认为胰液的产生是神经调节的结果
    B. 沃泰默的实验证明胰液的分泌只与小肠神经有关
    C. 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彻底排除了神经的干扰
    D. 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证明促胰液素随血液运输至胰腺
    【答案】B
    【解析】
    【分析】促胰液素是科学家发现的第一个激素,由小肠黏膜细胞分泌,其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促胰液素是小肠黏膜受盐酸刺激后分泌的,经血液循环作用于胰腺。
    【详解】A、在当时,人们对内分泌腺的机能并不了解,一开始学术界普遍认为胰液的产生是神经调节的结果,A正确;
    B、沃泰默把稀盐酸注入狗(切除神经,保留血管)的上段小肠肠腔内,胰腺分泌胰液,他认为这是一个顽固的反射,他的实验不能证明胰液的分泌只与小肠神经有关,B错误;
    C、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巧妙之处是刮下的小肠黏膜与盐酸离体研磨,排除了神经的干扰,C正确;
    D、斯他林和贝利斯提取小肠黏膜和盐酸研磨,获取提取液注入血液中,胰腺分泌胰液,证明了促胰液素是小肠黏膜受盐酸刺激后分泌的,经血液循环作用于胰腺,D正确。
    故选B。
    15.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老年期较为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记忆障碍、失语、失认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为特征,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丧失的记忆、语言等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B.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丧失的主要是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为永久性记忆不会遗忘
    C.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出现失语症状,可能与大脑左半球相关区域细胞损伤有关
    D.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看不懂文字、听不懂讲话,说明大脑皮层V、S区受损
    【答案】C
    【解析】
    【分析】1、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有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
    2、各级中枢的联系:神经中枢的分布部位和功能各不相同,但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调控。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这样,相应器官、系统的生理活动,就能进行得更加有条不紊和精确。
    【详解】A、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A错误;
    B、记忆过程的四个阶段为感觉性记忆,第一级记忆、第二级记忆和第三级记忆,其中第二、三级记忆相当于长时记忆,第二级记忆仍会发生遗忘,B错误;
    C、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出现失语症状,可能与大脑左半球相关区域细胞损伤有关,C正确;
    D、大脑皮层言语区中,W区为书写中枢,V区为视觉性语言中枢,S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H区为听觉性语言中枢,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看不懂文字、听不懂讲话,说明大脑皮层V、H区受损,D错误。
    故选C。
    16. 对维持内环境稳态不起作用的是()
    A. 肝脏适时增加或减少释放入血液中的葡萄糖量
    B. 肺根据需要按一定速率呼出CO2和吸入O2
    C. 肾把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
    D. 红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血细胞
    【答案】D
    【解析】
    【分析】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的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调节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中渗透压、pH、温度以及各种化学成分相对稳定状态叫做内环境稳态。
    【详解】A、肝脏根据体内需要增加或减少释放入血液中的葡萄糖量,维持内环境血糖的平衡,A不符合题意
    B、肺根据需要按一定速率呼出CO2和吸入O2,维持内环境O2与CO2的相对稳定,B不符合题意;
    C、肾脏不断把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相对稳定,C不符合题意;
    D、红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血细胞,是补充人体内血细胞,与内环境稳态无关,D符合题意。
    故选D
    17. 胎儿从母体获得大量的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往往会造成孕妇身体浮肿。下列浮肿与孕妇身体浮肿的原理不一样的是()
    A. 营养不良引起的组织水肿
    B. 过敏引起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导致的组织水肿
    C. 有蛋白尿肾炎患者出现的组织水肿
    D. 局部组织代谢旺盛导致的组织水肿
    【答案】D
    【解析】
    【分析】题意分析: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主要有:营养不良、过敏、肾小球肾炎、局部组织细胞代谢旺盛、淋巴循环受阻等。胎儿从母体获得大量的蛋白质等营养物质,造成孕妇身体浮肿主要是因为母体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渗透压相对升高,导致血浆中的水分大量进入组织液而引起浮肿。
    【详解】A、孕妇身体浮肿的原因是胎儿从母体血浆获得了大量蛋白质,导致母体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减小,组织液渗透压相对升高,组织液从血浆吸水,从而出现浮肿现象。营养不良会导致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渗透压相对升高,从血浆中吸水,引起组织水肿,与孕妇身体浮肿的原理一样,A不符合题意;
    B、过敏引起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血浆蛋白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渗透压相对升高,组织液从血浆中吸收水,引起组织水肿,与孕妇身体浮肿原理一样,B不符合题意;
    C、蛋白尿是由于肾脏病变,肾小球通透性增加,蛋白质随尿液排出,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低,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渗透压相对升高,组织液从血浆中吸收水分,引起组织水肿,与孕妇身体浮肿原理一样,C不符合题意;
    D、局部组织代谢旺盛,排到组织液,直接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组织液从血浆中吸水引起组织水肿,血浆蛋白浓度没有发生变化,与孕妇身体浮肿的原理不一样,D符合题意。
    故选D。
    18. 下列与激素分泌、运输、作用等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动物激素都是由特定的内分泌器官分泌的,有微量高效的特点
    B. 激素分泌后可通过导管或血管运输到靶细胞、靶器官
    C. 所有激素均经靶细胞膜表面的受体接受并起作用
    D. 激素对机体只有调节作用,会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动物激素调节的特点:
    (1)微量、高效;
    (2)通过体液运输;
    (3)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
    【详解】A、多数动物激素由内分泌器官分泌,有些动物激素是由内分泌细胞分泌的,A错误;
    B、激素分泌后可通过血管运输到靶细胞、靶器官,不能通过导管运输,B错误;
    C、有些激素如性激素可进入细胞,与细胞内的受体结合而起作用,C错误;
    D、激素对机体只有调节作用,会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激素调节的特点。
    19. 某毒素是一种能高效且专一地阻断钠离子通道的化学毒素。若在a点时加入该毒素,或在a点时加入该毒素后在b点时给予适宜的刺激(a、b两点间隔较短但不影响该毒素发挥作用),则下列膜电位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通道打开,使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从而形成动作电位,产生兴奋;根据题意,河豚毒素可专一地阻断钠离子通道的化学毒素,故会导致无法形成动作电位,据此分析。
    【详解】AB、根据题意,某毒素是一种能高效且专一地阻断钠离子通道的化学毒素,而静息电位的形成主要与钾离子外流有关,则在a时加入该毒素,不会对静息电位造成明显影响,A、B错误;
    CD、在a时加入该毒素后在b时给予适宜的刺激时,由于钠离子通道被阻断,无法形成动作电位,故膜电位将维持在静息状态,C正确,D错误。
    故选C。
    20. 很多人看恐怖电影时,在内脏神经的支配下,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该激素可作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同时会出现出汗、闭眼等反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此过程涉及神经递质的释放与识别
    B. 心跳加速是激素作用的结果,激素起作用后被灭活,血压能恢复正常
    C. 该过程涉及兴奋在神经纤维和神经元之间的双向传递
    D. 此过程涉及生物膜之间的融合和转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A、该过程有神经调节,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识别,A正确;
    B、该过程是神经和激素的共同作用下完成,心跳加速是激素作用的结果,激素起作用后被灭活,血压能恢复正常,B正确;
    C、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C错误;
    D、神经调节中以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涉及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D正确。
    故选C。
    【点睛】激素和神经递质的知识:
    1.激素由内分泌腺分泌的,在激素同受体结合后,激素原本的结构发生了改变,不再具有原来激素具有的生物学效应,就叫做灭活,激素调节的三个特点:①微量和高效;②通过体液运输;③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2.神经递质是由神经元释放的,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特异性结合后就被灭活,神经递质有兴奋和抑制两种类型。
    21. 如图是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甲、乙表示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丙、丁可以表示温度和酸碱度
    B. 内环境的稳态只要有三种调节方式即可,不需要其他器官或系统参与
    C. 酸碱度的相对稳定性主要依靠血液中的缓冲物质,与其他器官或系统也有关
    D. 内环境的稳态和生态系统的稳态一样,其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图示概念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和内环境理化性质。对内环境的稳态,目前普遍公认的调节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因此甲、乙是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渗透压、温度和酸碱度,因此丙、丁可以是体温和酸碱度。
    【详解】A、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因此图中甲、乙表示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内环境稳态的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丙、丁可以表示温度和酸碱度,A正确;
    B、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B错误;
    C、酸碱度的相对稳定性主要依靠血液中的缓冲物质来维持,与其他器官或系统也有关,比如维持酸碱平衡时排出的CO2需要呼吸系统参与,C正确;
    D、内环境的稳态是指体内化学成分及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D正确
    故选B。
    22. 房水是由睫状体突产生的,充满在眼前、后房内的一种透明清澈液体,经后房—瞳孔—前房角排出进入血液。房水中蛋白质的含量仅为血浆中含量的1/200,葡萄糖含量约为血浆中的80%,主要作用是供应虹膜、角膜和晶状体营养,并把这些组织的代谢产物运走。如果房水过多,就会导致青光眼,青光眼是我国主要致盲原因之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根据题干信息可以得知房水不属于细胞外液
    B. 房水不同于泪液,泪液是泪腺分泌的一种液体
    C. 房水中无机盐的含量可能高于血浆,以便维持渗透压的平衡
    D. 利用药物促进房水排出是治疗青光眼的措施之一
    【答案】A
    【解析】
    【分析】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为了区别于个体生活的外界环境,人们把这个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作内环境。
    【详解】A、根据房水能供应虹膜、角膜和晶状体营养,并把这些组织的代谢产物运走,可知房水属于内环境中的组织液,A错误;
    B、泪液是泪腺分泌的一种液体,属于外界环境,而房水属于内环境,二者不同,B正确;
    C、房水属于内环境中的组织液,由于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相对较多,故房水中无机盐的含量可能高于血浆,以便维持渗透压的平衡,C正确;
    D、若房水过多,就会导致青光眼,因此可推知利用药物促进房水排出是治疗青光眼的措施之一,D正确。
    故选A。
    23. 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如图是人类不同形式记忆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感觉性记忆和第一级记忆为短时记忆,人的短期记忆与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
    B. 短时记忆可能与神经元之间即时的信息交流有关
    C. 学习和记忆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D. 后两个阶段为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答案】C
    【解析】
    【分析】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都属于脑的高级功能,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记忆是将已获信息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过程,短期记忆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长期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详解】AB、由题意可知,感觉性记忆和第一级记忆为短时记忆,短时记忆可能与神经元之间即时的信息交流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AB正确;
    C、学习和记忆并非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语言才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C错误;
    D、第二级记忆与第三级记忆属于长时记忆,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D正确。
    故选C。
    24. 科学家发现人体中有一种与肥胖有关的物质——瘦素。瘦素通过下丘脑一系列调节,从而抑制食欲,减少能量的摄取,达到减重的效果。图1表示瘦素通过下丘脑发挥作用的过程,图2为图1中某局部模式图。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 图1中共有8个神经元,6个突触
    B. 图中共有两条反射弧
    C. 图2中①处可代表神经元树突末端膨大形成的突触前膜
    D. 瘦素抑制食欲的原理是增强饱食中枢兴奋,减弱摄食中枢兴奋
    【答案】D
    【解析】
    【分析】在神经调节中,大脑皮层是最高级的神经中枢,由它可以产生相应的饿觉、渴觉、痛觉等感觉;反射的发生依赖于完整的反射弧,完整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在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可以是双向的,但是在两个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导只能是单向的。
    【详解】A、图1中共有8个神经元,7个突触,即a与b、b与c、c与g、g与h、f与g、e与f、d与e相互接触形成突触,A错误;
    B、图中没有完整的反射弧结构,因此是0条,B错误;
    C、图2中①处可代表神经元轴突末端膨大形成的突触前膜,而不是树突,C错误;
    D、瘦素通过血脑屏障到达下丘脑,通过一系列调节,从而抑制食欲,减少能量的摄取,达到减重的效果,因此瘦素抑制食欲的原理是增强饱食中枢兴奋,减弱摄食中枢兴奋,D正确。
    故选D。
    25.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种类固醇类激素,参与人体对环境、心理等伤害刺激做出的应激反应,能提高机体的适应力和抵抗力。如图为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其中CRH和ACTH为相关腺体分泌的激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注:“+”表示促进,“–”表示抑制
    A. 伤害性刺激使下丘脑分泌CRH增多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B. CRH随血液循环定向运输到垂体,以促进ACTH的分泌
    C. 下丘脑和垂体细胞膜上均存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相应受体
    D. 下丘脑通过分泌CRH直接调控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分泌
    【答案】A
    【解析】
    【分析】刺激作用于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分泌神经递质,作用于下丘脑,下丘脑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CRH ),使得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 ),促进肾上腺分泌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功能,这种调节方式称为反馈调节。
    【详解】A 、伤害性刺激使下丘脑分泌 CRH 增多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其中传出神经及其支配的下丘脑的某些分泌细胞为效应器, A 正确;
    B 、激素在血液中的运输没有定向性, B 错误;
    C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种类固醇类激素,其受体位于靶细胞的细胞内, C 错误;
    D 、下丘脑通过分级调节间接调控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分泌, D 错误。
    故选A 。
    26. 下图甲表示神经元的部分模式图,图乙表示突触的局部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未受刺激时,图甲中电表测得的为静息电位,此时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
    B. 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递是单向的,其原因是兴奋在图乙中只能由a→b传递
    C. 在特定的情况下,图乙释放的神经递质能使某些腺体分泌相应物质或激素
    D. 若给图甲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反
    【答案】C
    【解析】
    【分析】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详解】A、未受刺激时,电表测得的是膜外两点的电位差,若测静息电位,需将电流表的一侧电极放到膜内,静息电位时,膜主要对 K+有通透性,A 错误;
    B、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递是单向的,其原因是神经递质存在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且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进而引引起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即兴奋在图乙中只能由 b→a传递,B错误;
    C、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因此,在特定的情况下,图乙释放的神经递质能使某些腺体分泌相应物质或激素,C正确;
    D 、若给图甲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且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同,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反,D 错误。
    故选C。
    27. 选取同种、年龄与生长状况相同的健康大鼠若干只,实施切除手术,一段时间后随机等分成四组,分别注射激素及生理盐水30天,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该实验中大鼠的性别、年龄、初始体重是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有一定影响
    B. 该实验需要切除大鼠的胰腺和下丘脑以排除内源性激素的干扰
    C. 实验结果表明胰岛素和生长激素均能促进大鼠的生长
    D. 实验结果表明胰岛素与生长激素协同作用的效应大于它们单独作用之和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曲线图: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对大鼠注射不同的激素,因变量是大鼠平均体重的变化,故该探究的是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对大鼠生长的影响。为避免自身产生的胰岛素和生长激素对实验的影响,应切除大鼠的胰腺和垂体。
    【详解】A、该实验中大鼠的性别、年龄、初始体重是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有一定影响,故无关变量要相同且适宜,防止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A正确;
    B、该实验需要切除大鼠的胰腺(分泌胰岛素)和垂体(分泌生长激素)以排除内源性激素的干扰,B错误;
    C、与对照组(生理盐水组)相比可知,相同时间内,胰岛素组和生长激素组的大鼠的平均体重都更重,说明胰岛素和生长激素均能促进大鼠的生长,C正确;
    D、与对照组(生理盐水组)相比可知,相同时间内,胰岛素组和生长激素组的大鼠的平均体重都更重,表明胰岛素与生长激素之间是协同作用,且胰岛素与生长激素协同作用的效应大于它们单独作用之和,D正确。
    故选B。
    28. 褪黑素是由哺乳动物松果体产生的一种激素,具有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进而调整睡眠的作用。褪黑素的分泌调节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过程不能体现激素的分级调节
    B. 该过程说明激素也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C. 为改善睡眠,可长期大量使用褪黑素
    D. 长时间光照会使褪黑素的分泌减少
    【答案】C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暗信号通过“视网膜→下丘脑→松果体”途径对生物褪黑素进行调控,该调控过程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其中神经调节的反射弧为:视网膜为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视交叉上核(或SCN)为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松果体为效应器。该过程中有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
    【详解】A、分级调节是一种分层控制的方式,常见的调控为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腺,图中所示调节方式属于神经调节,其中下丘脑为神经中枢,松果体为效应器,未体现激素的分级调节,A正确;
    B、褪黑素可以抑制下丘脑的功能,所以该过程说明激素也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B正确;
    C、由题意可知,褪黑素可促进动物睡眠,注射褪黑素,导致褪黑素含量过高,抑制下丘脑的功能,从而导致自身分泌的褪黑素减少,不利于人体健康,C错误;
    D、由图可知,暗信号可促使褪黑素增多,则光信号会抑制褪黑素分泌,导致褪黑素分泌减少,D正确。
    故选C。
    29. 人体排尿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下图表示人体排尿反射过程。当膀胱被尿液充盈时,膀胱内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使人产生尿意,引起膀胱的逼尿肌收缩排出尿液,逼尿肌收缩又进一步刺激牵张感受器兴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若P处受损,膀胱将无法排出尿液
    B. 人产生尿意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C. 排尿过程中有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相互转化
    D. 成人的排尿反射存在反馈调节和分级调节
    【答案】A
    【解析】
    【分析】识图分析可知,图中为反射弧的一部分,其中脊髓为低级中枢,大脑皮层为高级中枢,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脊髓受到高级中枢大脑皮层的控制,反应了神经中枢的分级调节;根据题意,排尿的过程中,当膀胱被尿液充盈时,膀胱内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使人产生尿意,引起膀胱的逼尿肌收缩,排出尿液,而逼尿肌收缩又进一步刺激牵张感受器兴奋,促进排尿过程进一步完成,体现了正反馈调节。
    【详解】A、若P处受损,脊髓失去了高级中枢的控制,但是在脊髓的控制下,膀胱仍然可以排出尿液,A错误;
    B、大脑皮层属于人的高级中枢,存在感觉中枢等,因此人产生尿意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B正确;
    C、排尿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兴奋从感受器到效应器传导需要经过突触结构,排尿过程中有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相互转化,C正确
    D、成人适时排尿体现了有意识的对排尿过程的控制,即体现神经系统对内脏的分级调节,排尿的过程中,当膀胱被尿液充盈时,膀胱内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使人产生尿意,引起膀胱的逼尿肌收缩,排出尿液,而逼尿肌收缩又进一步刺激牵张感受器兴奋,促进排尿过程进一步完成,体现了正反馈调节,D正确。
    故选A。
    30. 图为在脊髓中央灰质区,神经元 a、b、c 通过两个突触传递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脑通过神经元 c 可以使 b 兴奋或抑制
    B. 失去脑的调控作用,反射活动无法完成
    C. 若b 的神经纤维与内脏相连则属于自主神经系统
    D. a 释放的递质可能增加突触后膜对氯离子通透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静息时,神经纤维的膜电位为外正内负,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电位转变为外负内正。神经递质有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突触结构处兴奋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
    【详解】A、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兴奋不能从c传到b,A错误;
    B、一些简单脊髓反射活动,例如:膝跳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所以失去脑的调控作用,反射活动依然能完成,B错误;
    C、与内脏相连的神经不一定都是自主神经,C错误;
    D、a 释放的递质可能是兴奋性神经递质,也可能是抑制性神经递质,所以a 释放的递质可能增加突触后膜对氯离子通透性,D正确。
    故选D。
    31. 眼镜蛇的毒液是神经毒素,这种毒液具有神经-肌肉(神经-肌肉的接头相当于突触)传递阻滞作用,引起横纹肌弛缓性瘫痪,可导致呼吸肌麻痹。对这种神经毒液作用机理推测不合理的是( )
    A. 毒液可能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神经递质受体,从而阻断神经-肌肉传递
    B. 毒液可能作用于突触小体,抑制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
    C. 毒液可能作用于突触间隙,抑制神经递质的正常分解
    D. 毒液可能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Na+通道,影响突触后膜的兴奋
    【答案】C
    【解析】
    【分析】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为: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就会释放一种化学物质-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即引发一次新的神经冲动。这样,兴奋就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到了另一个神经元。
    【详解】A、由题可知,眼镜蛇的毒液是神经毒,具有神经肌肉传导阻滞作用,有可能作用于突后膜的神经递质受体,使神经递质失去与肌肉细胞受体结合的机会,从而影响兴奋在神经细胞核肌肉细胞间的传递,A正确;
    B、毒液也可能作用于突触前膜,抑制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从而影响兴奋传递给呼吸肌,B正确;
    C、若毒液作用于突触间隙,抑制神经递质的正常分解,则会引起呼吸肌持续收缩,不会引起呼吸肌麻痹,C错误;
    D、毒液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Na+通道,影响突触后膜的兴奋,导致呼吸肌麻痹,D正确。
    故选C。
    32. 下图表示三种海蟹在其他环境条件一定时,改变海水浓度时三种海蟹血液浓度的变化情况(已知海水的正常浓度约为0.5ml·L-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海水浓度的变化对海蟹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无任何影响
    B. 甲海蟹在较低浓度的海水中能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C. 乙海蟹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的能力最强
    D. 丙海蟹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的能力最弱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曲线图:甲在海水浓度较低的情况下,能维持血液浓度正常,而在海水浓度较高的情况下,血液浓度发生较大的变化,因此甲适于在较低盐浓度下生存;乙的血液浓度随海水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可见乙的渗透压调节能力最差;丙在较低和较高海水浓度下都能维持血液浓度正常,说明丙的渗透压调节能力最强。
    【详解】A、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即保持相对稳定状态,因此海蟹内环境的组成成分会随着海水浓度的变化而变化,A错误;
    BD、从题图中可以看出,甲海蟹在浓度低于0.2ml·L-1的海水中,血液浓度保持稳定,海水浓度超过0.2ml·L-1后,其血液浓度显著升高,而丙海蟹在浓度高于0.45ml·L-1的海水中,血液浓度才显著升高,说明甲海蟹在较低浓度的海水中能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丙海蟹的内环境调节能力最强,B正确、D错误;
    C、乙海蟹的血液浓度随着海水浓度的升高而升高,说明其调节能力最弱,C错误。
    故选B。
    33. 切除小白鼠的甲状腺后,测得其呼吸速率和耗氧量下降;若切除甲状腺后,连续注射一定量溶于生理盐水的甲状腺激素,其呼吸速率和耗氧量未下降。由此可以推测:甲状腺激素能使小白鼠的呼吸速率和耗氧量上升。为了验证这一推测,还必须添加一组对照实验。你认为下列最适宜作为对照组的是()
    A. 既不切除体内的甲状腺,又不注射甲状腺激素
    B. 增加甲状腺激素的注射量后进行切除手术,一段时间后再移植甲状腺
    C. 切除小白鼠体内的甲状腺后,连续注射等量的甲状腺激素
    D. 切除小白鼠体内的甲状腺后,连续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答案】D
    【解析】
    【分析】甲状腺激素由甲状腺分泌,有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尤其是对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根据题干信息,将甲状腺激素溶于某溶剂中,就不能确定是某溶剂还是甲状腺激素在发挥作用,因此还要增加一组甲状腺进行切除后,只注射用于该实验的溶剂的对照组,才能确定。
    【详解】A、该实验需要设计对照实验排除溶剂的作用,按照单一变量原则,对照组应也该切除体内的甲状腺,但应注射某溶剂排除溶剂的作用,A错误;
    B、增加甲状腺激素的注射量后进行切除手术,一段时间后再移植甲状腺,不能排除溶剂的作用,B错误;
    C、将甲状腺激素溶于某溶剂中,就不能确定是某溶剂还是甲状腺激素在发挥作用,注射等量的甲状腺激素不能排除溶剂的作用,C错误;
    D、切除小白鼠体内的甲状腺后,连续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遵循了单一变量原则,且能排除溶剂的作用,D正确。
    故选D。
    34. 下列是常见激素及激素类药物的作用,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切除甲状腺的患者——长期口服甲状腺激素
    B. 小学生李明身高114厘米——按时口服生长激素
    C. 给雌雄亲鱼注射促性腺激素——促进雌雄亲鱼的卵和精子成熟
    D. 人工合成的雌激素类药物——影响女性排卵的口服药
    【答案】B
    【解析】
    【分析】激素因其化学本质不同,可以分为固醇类、蛋白质类、肽类、氨基酸衍生物。例如,性激素属于亲脂的类固醇激素,胰岛素是由51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类激素,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是由9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短肽,肾上腺素则是由酪氨酸衍生出来的极性小分子物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化学成分是多肽类,甲状腺激素的化学成分是胺类。性激素是固醇类,胰岛素是蛋白质类。
    【详解】A、 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其化学本质是氨基酸衍生物,因病切除甲状腺的患者需要长期服用甲状腺激素,A正确;
    B、生长激素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口服起不到作用,B错误;
    C、促性腺激素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不能口服但可以注射,给雌雄亲鱼注射促性腺激素可促进雌雄亲鱼的卵和精子成熟,C正确;
    D、人工合成的雌激素类药物的本质是固醇,可吸收,所以可以口服,且雌激素可促进排卵,D正确。
    故选B。
    35. 下图是医院验血报告单的部分截图,分析合理的是()
    注:T3和T4均反映甲状腺激素水平,TSH反映促甲状腺激素水平
    A. 甲可能是甲亢(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乙可能是甲状腺肿大患者
    B. 正常人从寒冷室外进入医院立即抽血,检测出甲状腺激素含量比正常值低
    C.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都能调节TSH激素的分泌
    D. 遇到紧急情况时甲状腺激素增多,心率加快,内环境的稳态失衡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甲患者体中T3和T4低于正常值,TSH高于正常值,即甲状腺激素水平低而促甲状腺激素水平高;乙患者体中T3和T4高于正常值,TSH低于正常值,即甲状腺激素水平高而促甲状腺激素水平低。
    【详解】A、根据表格中激素含量可知,甲可能是甲状腺肿大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于正常值,而TSH高于正常值),乙可能是甲亢(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A错误;
    B、甲状腺激素可促进产热,寒冷条件下,体内甲状腺激素较高,进入医院立刻抽血体检,会导致甲状腺激素指标偏高,B错误;
    C、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可作用于垂体使其分泌的TSH量增加,当甲状腺激素含量增高到一定程度,又会反过来抑制垂体的分泌,使TSH激素量减少,C正确;
    D、遇到紧急情况时肾上腺激素增多,心率加快,以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D错误。
    故选C。
    36. 如图为人体内某些信息分子作用的示意图,a、b、c、d表示信息分子,e表示某生理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c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它的分泌有助于e过程的实现
    B. d表示胰岛素,通过促进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降低血糖浓度
    C. a、b、c、d都是通过血液循环到达靶细胞
    D. a、b、c、d都是与受体结合来发挥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a是垂体合成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b是神经递质,c是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d是胰岛分泌的胰岛素,可降低血糖浓度。
    【详解】A、e过程能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故e过程为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c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对水的重吸收,故c激素e是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分泌、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有助于促进e过程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A正确;
    B、d能降低血糖浓度,是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B正确;
    C、b是神经递质,不通过血液循环运输(通过组织液运输),C错误;
    D、a、b、c、d都是信息分子,信息分子通过与受体结合来发挥作用,D正确。
    故选C。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46分)
    37. 下图是人体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内环境主要由图中的________组成(填序号);D的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填序号)。
    (2)②与①相比,成分中明显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
    (3)若图中C为肌细胞,则它所利用的O2直接从[ ]________中获得。
    (4)②与③的组成成分有所不同,试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
    (5)①②③④中,CO2浓度最高的是________(填序号)。做出,判断依据是什么?__________。
    (6)根据上图,在方框中绘制出能反映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三者联系的模式图(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___________
    【答案】(1) ①. ①②④ ②. ②④
    (2)①中蛋白质多于②
    (3)② 组织液(4)组织液和细胞内液成分不同,主要原因是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5) ①. ③ ②. CO2是细胞呼吸的产物,因此③组织细胞中浓度最高
    (6)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中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③为细胞内液,④为淋巴,A为毛细血管,B为血细胞,C为组织细胞,D为毛细淋巴管。
    【小问1详解】
    图中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③为细胞内液,④为淋巴,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主要由①血浆、②组织液和④淋巴组成;D为毛细淋巴管,其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②组织液和④淋巴。
    【小问2详解】
    ②组织液与①血浆相比,成分中明显减少的物质是蛋白质。
    【小问3详解】
    肌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因此它所利用的O2直接从②组织液中获得。
    【小问4详解】
    ②组织液与③细胞内液的组成成分有所不同,原因是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对物质输入细胞和输出细胞具有选择性。
    【小问5详解】
    CO2是由细胞呼吸产生的,细胞内液二氧化碳含量较高,故①②③④中,CO2浓度最高的是③细胞内液。
    【小问6详解】
    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渗出到细胞间而形成组织液,大部分物质能够通过毛细血管壁被重新吸收回血浆。一部分组织液经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毛细淋巴管而形成淋巴液。淋巴液在淋巴管中流动,经过淋巴循环,并最终汇入血浆。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之间区别和联系,意在考查考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38.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慢性压力造成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会导致代谢失衡,从而让人“吃不好”“睡不好”。我国科学家发现,在对慢性压力产生应激时,下丘脑腹内侧核(VMH)神经元的簇状放电比例和强度均显著升高,小鼠出现焦虑行为与代谢平衡异常(摄食减少,能量消耗降低)。请回答∶
    (1)VMH神经元接受刺激时,VMH 神经元细胞膜出现的生理变化是___________,表现为内正外负的兴奋状态。在神经元上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进行传导,这种电信号也叫_________。
    (2)在对慢性压力产生应激时,鼠的胃肠蠕动受到抑制,出现了摄食减少的现象,这与VMN 神经元的簇状放电比例和强度升高使支配胃肠的_______________兴奋有关,胃肠蠕动和消化腺分泌活动________;长期处于过度焦虑应激状态时,会出现内分泌紊乱的现象,对此合理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钙离子参与兴奋神经元神经递质的释放过程。研究人员进一步实验发现,位于突触小体的膜上的钙离子通道Cav3.1可介导VMH 神经元簇状放电,且Cav3.1表达下降会显著降低焦虑小鼠VMH 中簇状放电神经元的比例和强度,从而______(填“缓解”或“加剧”)小鼠的焦虑样行为及代谢平衡异常,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这些研究给予焦虑症治疗的启示是__________。
    【答案】(1) ①. 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强 ②. 神经冲动
    (2) ①. 交感神经 ②. 减弱 ③. 影响了下丘脑中控制内分泌中枢的活动
    (3) ①. 缓解 ②. 突触前膜上Cav3.1减少,进入神经元的钙离子减少,导致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量减少 ③. 开发抑制Cav3.1活性(或表达)的药物
    【解析】
    【分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大量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且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
    【小问1详解】
    VMH神经元接受刺激后放电,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内流导致动作电位产生;产生的兴奋在神经元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进行传导,其传导方向与细胞膜内侧的局部电流方向相同;神经元上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进行传导,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神经冲动的传导形式也可以说是局部电流。
    【小问2详解】
    慢性压力应激下,鼠的胃肠蠕动受到抑制,出现了摄食减少的现象,胃肠蠕动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调控,交感神经兴奋,胃肠蠕动受到抑制,副交感神经兴奋促进胃肠蠕动;长期处于过度焦虑应激状态时,会出现内分泌紊乱的现象,控制内分泌的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由此可推断VMH神经元的簇状放电比例和强度显著升高影响了下丘脑的某些控制内分泌的中枢,从而导致了内分泌紊乱。
    【小问3详解】
    已知钙离子参与兴奋神经元神经递质的释放过程,钙离子通道Cav3.1可介导VMH神经元簇状放电,其表达量下降会显著降低焦虑小鼠VMH中簇状放电神经元的比例和强度,而下丘脑腹内侧核(VMH)神经元的簇状放电比例和强度均显著升高,小鼠出现了焦虑样行为与代谢平衡异常(摄食减少,能量消耗降低)。由此可知,突触前膜上钙离子通道Cav3.1减少,进入神经元的钙离子减少,导致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量减少,突触后兴奋性减弱,焦虑小鼠VMH中簇状放电神经元的比例和强度降低,从而缓解了小鼠的焦虑样行为以及代谢异常。上述研究给焦虑症治疗的启示是开发抑制钙离子通道Cav3.1活性(或表达)的药物,可减弱焦虑现象。
    39. 胰岛素在血糖调节中起重要作用,其作用机制如下图(GLUT-4是一种葡萄糖转运蛋白)
    (1)胰岛素与靶细胞上的________结合后,经过一系列的信号传导途径,一方面促进含GLUT-4的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融合过程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増加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________,另一方面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______________。
    (2)据图分析,发生胰岛素抵抗(对胰岛素不敏感)的不可能原因有。(多选)
    A. GLUT-4基因表达不足
    B. 含GLUT-4的囊泡移动受阻
    C. 胰岛素数量减少
    D. 信号传导过程受阻
    (3)糖尿病的发生与生活方式有关。肥胖、体力活动不足的人易发生胰岛素抵抗,早期胰岛素水平________(高于、等于或低于)正常值,血糖浓度能够维持正常。继续发展,由于________细胞损伤,导致胰岛素的分泌减少,进而形成糖尿病。
    (4)为研究桑叶提取液对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效果,为人类的糖尿病治疗提供依据,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实验材料和仪器:生理状况相同的健康大鼠30只,桑叶提取液、蒸馏水、血糖测定仪等。
    ②实验步骤
    a.随机选取10只健康大鼠作为甲组,另外20只制备成糖尿病模型大鼠后随机均分成乙组和丙组。
    b.测定__________________,并进行数据统计。
    c.丙组大鼠灌喂桑叶提取液2mL/d,甲组和乙组大鼠灌喂________,连续灌喂4周。在这个过程中,各组大鼠均饲喂普通饲料,自由饮食。
    d.4周后,测定各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③实验结果
    请根据下表中的实验数据将“组别”栏补充完整,从上到下依次是________(用甲、乙、丙表示)。
    ④实验分析与结论:上述实验中,对照组是________。
    该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二甲双胍是糖尿病的常用药,为了进一步探究二甲双胍和桑叶提取液降血糖的效果差异,该实验需要做出的改进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胰岛素受体##受体 ②. 生物膜的流动性 ③. 摄取 ④. 利用和储存(2)ABD
    (3) ①. 高于 ②. 胰岛B
    (4) ①. 各组大鼠的血糖浓度 ②. 等量蒸馏水 ③. 甲、丙、乙 ④. 甲和乙 ⑤. 桑叶提取液对糖尿病大鼠具有明显的降血糖效果,但不能降到正常水平 ⑥. 再加一组糖尿病大鼠灌喂等量二甲双胍,其他处理与丙组相同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通过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最终由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与胰岛B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另外葡萄糖可直接与胰岛B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胰岛素与组织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一方面增加细胞内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合成,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另一方面促进细胞内蛋白质、脂肪、糖原的合成。
    【小问1详解】
    据图可知,胰岛素与靶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后,经过一系列的信号传导途径,一方面促进含GLUT-4的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融合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另一方面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和储存。
    【小问2详解】
    A、GLUT-4基因表达不足也会使细胞膜上转运葡萄糖的载体增加受阻,导致细胞对胰岛素不够敏感,A正确;
    B、含GLUT-4的囊泡移动受阻会使细胞膜上转运葡萄糖的载体增加受阻,导致细胞对胰岛素不够敏感,B正确;
    C、胰岛素抵抗是指胰岛素含量正常,但不能被受体结合或虽能结合但不能起到降血糖的作用,因此胰岛素数量减少,不会发生胰岛素抵抗,C错误;
    D、信号传导过程受阻直接导致胰岛素不起作用,D正确。
    故选ABD。
    【小问3详解】
    根据题意,发生胰岛素抵抗的人血糖浓度正常,靠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值维持。发生胰岛素抵抗的人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值,说明胰岛B细胞长期处于高强度工作状态,故胰岛B细胞因长期过劳而衰竭,因炎症反应而损伤,进而形成糖尿病,需要注射胰岛素治疗。
    【小问4详解】
    ②本实验是研究桑叶提取液对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效果,因此自变量为是否添加桑叶提取液,因变量为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浓度,其它无关变量各组应相同,故实验步骤为:a.随机选取10只健康大鼠作为甲组,另外20只制备成糖尿病模型大鼠后随机均分成乙组和丙组。b.测定各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并进行数据统计。c.丙组大鼠灌喂桑叶提取液2mL/d,甲组和乙组大鼠灌喂等量蒸馏水,连续灌喂4周。在这个过程中,各组大鼠均饲喂普通饲料,自由饮食。d.4周后,测定各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③根据表格中实验四周后的血糖含量可知,能降低血糖的组为添加桑叶提取液的实验组,最后一组血糖始终较高,属于糖尿病小鼠灌胃蒸馏水组,而第一组血糖处于正常水平,为空白对照组,因此表中从上到下依次是甲、丙、乙。
    ④表中甲组为空白对照,乙组为条件对照,因此甲和乙为对照组。根据表中血糖变化,可知桑叶提取液对糖尿病大鼠具有明显的降血糖效果,但不能降到正常水平。
    ⑤为了进一步探究二甲双胍和桑叶提取液降血糖的效果差异,应再加一组糖尿病大鼠灌喂等量二甲双胍,其他处理与丙组相同的实验组。
    40. 神经细胞间的突触联系往往非常复杂。下图为大鼠视网膜局部神经细胞间的突触示意图。
    据图回答:
    (1)当BC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甲膜内的________释放谷氨酸,与乙膜上的谷氨酸受体结合,使GC兴奋,诱导其释放内源性大麻素,内源性大麻素和甲膜上的大麻素受体结合,抑制Ca2+通道开放,使BC释放的谷氨酸________(增加/减少)最终导致GC兴奋性降低。
    (2)GC释放的内源性大麻素还能与丙膜上的大麻素受体结合,抑制AC中甘氨酸的释放,使甲膜上的甘氨酸受体活化程度________(升高/降低),进而导致Ca2+通道失去部分活性。AC与BC间突触的突触前膜为________膜。
    (3)上述________调节机制保证了神经调节的精准性。该调节过程与细胞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功能密切相关。
    (4)正常情况下,不会成为内环境成分的是________。
    A.谷氨酸 B.内源性大麻素 C.甘氨酸受体 D.Ca2+通道
    【答案】 ①. 突触小泡 ②. 减少 ③. 降低 ④. 丙 ⑤. 负反馈 ⑥.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⑦. CD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可知,视锥双极细胞BC表面存在大麻素受体和甘氨酸受体,神经节细胞GC表面有谷氨酸受体,无长突细胞AC表面有大麻素受体;据图可知,当视锥双极细胞BC兴奋时可释放谷氨酸,谷氨酸作用于神经节细胞GC表面的谷氨酸受体,促使其产生和释放内源性大麻素,内源性大麻素作用于视锥双极细胞BC和无长突细胞AC上的受体;无长突细胞AC可释放甘氨酸,甘氨酸与甘氨酸受体结合后,促进视锥双极细胞BC表面的钙离子通道打开,促进钙离子内流,进而促进视锥双极细胞BC释放谷氨酸;内源性大麻素作用于视锥双极细胞BC膜上的受体后,可抑制BC膜上的钙离子通道,而内源性大麻素与无长突细胞AC上受体结合后,会抑制AC中甘氨酸的释放,据此分析。
    【详解】(1)据图可知,当BC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甲膜内的突触小泡可释放谷氨酸,谷氨酸与乙膜上的谷氨酸受体结合,使GC兴奋,诱导其释放内源性大麻素。据图可知,内源性大麻素与甲膜上的大麻素受体结合后,可抑制甲膜表面的Ca2+通道的开放,使Ca2+内流减少,进而使BC释放的谷氨酸减少。
    (2)据图可知,GC释放的内源性大麻素与丙膜上的大麻素受体结合后,会抑制AC中甘氨酸的释放,使甲膜上的甘氨酸受体活化程度降低,进而导致Ca2+通道失去部分活性。AC与BC间突触的突触前膜为丙膜。
    (3)据分析可知,上述的调节过程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从而保证了神经调节的精准性。该调节过程涉及细胞膜的控制物质进出、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甲患者
    乙患者
    检测项目
    检测结果
    正常值
    检测项目
    检测结果
    正常值
    T3
    4.1 ng/dL
    10- 200 ng/dL
    T3
    345.1 ng/dL
    10- 200 ng/dL
    T4
    2.8 ug/dL
    5.5- 12 ug/dL
    T4
    15.8 ug/dL
    5.5- 12 ug/dL
    TSH
    22.7 ulU/mL
    0.2 - 7.0 ulU/mL
    TSH
    0.1 ulU/mL
    0.2 - 7.0 ulU/mL
    组别
    数量(只)
    实验开始时(mml/L)
    4周后(mml/L)
    10
    385
    3.94
    10
    18.62
    10.12
    10
    19.46
    19.00

    相关试卷

    重庆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重庆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内蒙古赤峰市2023_2024学年高三生物上学期10月联考试题:

    这是一份内蒙古赤峰市2023_2024学年高三生物上学期10月联考试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内蒙古赤峰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pdf无答案:

    这是一份内蒙古赤峰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pdf无答案,共4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