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23_2024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浙江省2023_2024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怡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A. 葡萄糖和油脂B. 叶绿素和磷脂C. 淀粉和血红蛋白D. DNA和胆固醇
【答案】A
【解析】
【分析】细胞化合物的元素组成:糖类和脂肪的元素组成是C、H、O,核酸的元素组成是C、H、O、N、P,蛋白质的元素组成是C、H、O、N等。
【详解】A、葡萄糖和油脂的组成元素都是C、H、O,A正确;
B、叶绿素的组成元素是C、H、O、N、Mg,磷脂的组成;元素是C、H、O、N、P,两者组成元素不同,B错误;
C、淀粉的组成元素是C、H、O,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含Fe的蛋白质,元素组成是C、H、O、N、Fe,两者组成元素不同,C错误;
D、DNA的组成元素是C、H、O、N、P,胆固醇的组成元素是C、H、O,两者元素组成不同,D错误。
故选A。
2. 腹泻是消化功能紊乱的一种常见症状。为缓解腹泻患者的症状,医生除了给患者补充水外,还需要补充的是()
A. 蛋白质B. 脂肪C. 无机盐D. 核酸
【答案】C
【解析】
【分析】无机盐在生物体内含量不高,约占1%~1.5%,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它们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着重要的作用。如血浆中含有多种无机盐,包括 K+ 、Na+ 、Mg2+、Ca2+等正离子,以及Cl-、HCO3-、H2PO4-等负离子。无机盐对维持血浆的正常浓度、酸碱平衡,以及神经、肌肉的兴奋性等都是非常重要的。若哺乳动物血液中的Ca2+含量过低,则会发生抽搐。无机盐是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如骨细胞的重要成分是磷酸钙。无机盐还是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Mg2+是叶绿素的必需成分、Fe2+是血红蛋白(血红素)的必需成分。
【详解】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脂肪是动植物细胞最重要的储能物质,核酸储存与传递遗传信息,无机盐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很重要如维持血浆的正常浓度、酸碱平衡,以及神经、肌肉的兴奋性等都是非常重要;腹泻时人体丢失的不仅有水而且还有无机盐,故为缓解腹泻患者的症状,医生除了给患者补充水外,还需要补充的是无机盐,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3. 怡糖(麦芽糖)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制造出来的糖。下列关于麦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麦芽糖的水解产物为葡萄糖
B. 麦芽糖可直接被细胞吸收利用
C. 人体内消化道内不可能出现麦芽糖
D. 麦芽糖可被唾液淀粉酶催化水解
【答案】A
【解析】
【分析】糖类一般由C、H、O组成,是构成生物重要成分、主要能源物质。包括:①单糖:葡萄糖(重要能源)、果糖(植物)、核糖、脱氧核糖(构成核酸)、半乳糖(动物)。②二糖:蔗糖、麦芽糖(植物);乳糖(动物)。③多糖:淀粉、纤维素(植物);糖原(动物)
【详解】A、麦芽糖的水解产物为葡萄糖,A正确;
B、麦芽糖是二糖,人体细胞只能直接吸收利用单糖而不能直接吸收二糖,B错误;
C、淀粉的水解产物为麦芽糖,因此食物中的淀粉在人体消化道中会分解成麦芽糖,C错误;
D、根据酶的专一性,唾液淀粉酶可以以水解淀粉但不能水解麦芽糖,D错误。
故选A。
4. 脂质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以下不属于脂质功能的是()
A. 作为良好的储能物质B. 生物膜的重要成分
C. 促进人体对钙和磷的吸收D. 催化生物体内的某些化学反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与糖类相比,脂肪分子中的氢含量多,氧含量少,氧化分解时产生的能量多,因此是良好的储能物质,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固醇中的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也参与脂质在血液中的运输。
【详解】A、脂质中的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A不符合题意;
B、脂质中的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B不符合题意;
C、脂质中的维生素D可促进人体对钙和磷的吸收,C不符合题意;
D、具有催化作用的是酶,大多数酶的本质为蛋白质,少数酶的本质为RNA,脂质不具有催化功能,D符合题意。
故选D。
5. 下列有关蛋白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一条多肽链分解成n条短肽链时,增加的氨基数为(n-1)
B. 肽键的不同连接方式是影响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之一
C. 蛋白质发生热变性后,就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
D. 雌性激素是蛋白质类激素,其功能体现了蛋白质具有信息传递作用
【答案】A
【解析】
【分析】1、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决定功能的多样性,蛋白质结构多样性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有关;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2、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过程中,一个氨基酸的氨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羧基反应产生1分子水,氨基酸之间由肽键连接,在形成环肽时,形成的肽键数与氨基酸数相等,环肽中游离的氨基或羧基数是氨基酸中R基上的氨基或羧基数。
【详解】A、一条多肽链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n条多肽链至少含有n个氨基和n个羧基,因此一条肽分解成n条短肽链时增加的氨基和羧基分别为(n-1),A正确;
B、不同蛋白质中的肽键结构以及连接方式都是相同的,不是影响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B错误;
C、蛋白质加热后会变性,其空间结构被破坏,没有破坏肽键,变性的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还能发生紫色反应,B错误;
D、雄性激素的化学本质为固醇,不是蛋白质,D错误。
故选A。
6. 食品安全关乎每个人的健康,下列食品检验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本尼迪特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4)淀粉遇碘液变蓝。
【详解】A、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A错误;
B、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反应产生紫色反应,说明猪油中含有蛋白质,B错误;
C、本尼迪特可与还原糖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因此“无糖”无色饮料用斐林试剂检测后出现砖红色,说明其含有还原糖,但不一定是葡萄糖,C错误;
D、淀粉遇碘液变蓝色,因此“无淀粉肉肠”用碘液检测后出现蓝色,说明含有淀粉,D正确。
故选D。
7. 脑啡肤是一种具有镇痛作用的多肤类药物。下图是脑啡肤的结构简式,图中序号表示肽键的是()
A. ①B. ②C. ③D. 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题图为脑啡肽的结构简式,该化合物含有4个肽键(-CO-NH-),是由5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五肽,构成该化合物的5个氨基酸的R基团依次为-CH2-C6H5-OH、-H、-H、-CH2-C6H5、-CH2-CH(CH3)。
【详解】该化合物含有4个肽键,是由5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五肽,肽键即②处所示,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8. 胃蛋白酶是一种由胃部的胃黏膜细胞分泌的消化性蛋白酶。与胃蛋白酶的合成与分泌有关的细胞器包括()
A. 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中心体
B. 核糖体、线粒体、溶酶体、高尔基体
C.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D. 线粒体、溶酶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有些蛋白质在细胞内合成,细胞外起作用,比如消化酶、部分激素和抗体等,属于分泌蛋白,需要在核糖体合成,经过内质网初步加工和高尔基体深加工,主要依赖线粒体供能完成。
【详解】ABCD、胃蛋白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属于分泌蛋白,需要在核糖体合成,经过内质网初步加工和高尔基体深加工,主要依赖线粒体供能完成,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9. RNA分子彻底水解形成的化学分子包括( )
①核糖 ②脱氧核糖 ③磷酸 ④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 ⑤胸腺嘧啶 ⑥尿嘧啶
A. ①③④⑤B. ①③④⑥C. ②③④⑤D. ②③④⑥
【答案】B
【解析】
【分析】核酸包括DNA和RNA,基本单位是核苷酸,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的。
【详解】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四种碱基分别是A、U、C、G。RNA初步水解产物是核糖核苷酸,彻底水解产物是核糖、碱基、磷酸,碱基中含有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和尿嘧啶,无胸腺嘧啶。
综上所述,①③④⑥正确,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10. ATP是细胞内的“能量通货”,下列关于人体细胞中 ATP 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剧烈运动时人体含有大量 ATP
B. ATP中含有三个磷酸基团和三个高能磷酸键
C. 组成ATP的腺苷由腺嘌吟和脱氧核糖组成
D. ATP合成速率基本等于其分解速率
【答案】D
【解析】
【分析】1、ATP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特殊的化学键.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特殊的化学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
2、能量通过ATP分子在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之间循环流通,ATP是细胞里的能量流通的能量“通货”。
【详解】AD、ATP在细胞内量很少且保持基本平衡,但利用非常多,主要通过ATP和ADP的快速的相互转化实现的,A错误、D正确;
B、ATP中含有三个磷酸基团和二个高能磷酸键,B错误;
C、组成ATP的腺苷由腺嘌吟和核糖组成,C错误。
故选D。
11. 利用显微镜观察动植物的微观结构,让人们从细胞的视角看世界。下图1、图2是显微镜下观察后绘制的图像,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 图1图像细胞质实际流动方向也是逆时针
B. 图2图像再放大4倍则只能看到2个完整细胞
C. 若视野中有异物,转动目镜异物不动,则异物在物镜上
D. 若在载玻片写“p”,在显微镜视野观察到的图像是“d”
【答案】C
【解析】
【分析】显微镜的呈像原理和基本操作:(1)显微镜成像的特点:显微镜成像是倒立的虚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物像的移动方向与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故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虚像,若在视野中看到细胞质顺时针流动,则实际上细胞质就是顺时针流动。(2)显微镜观察细胞,放大倍数与观察的细胞数呈反比例关系,放大倍数越大,观察的细胞数越少,视野越暗,反之亦然。(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小;物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大,与玻片的距离也越近,反之则越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看的细胞数目越少,细胞越大。
【详解】A、显微镜成像是倒立的虚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如物像的移动方向与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故图l视野中看到细胞质流动方向与实际上细胞质流动方向一致,都是逆时针,A正确;
B、图2中8个细胞成行排列,视野内观察细胞数与放大倍数成反比,图像再放大4倍则只能看到8÷4=2个完整细胞,B正确;
C、若视野中有异物,转动目镜异物不动,则异物在物镜上或载玻片上,C错误;
D、显微镜成像是倒立的虚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若在载玻片写“P”,在显微镜视野观察到的图像是“d”,D正确。
故选C。
12. 下列关于细胞叙述正确的是()
A. 所有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 DNA
B. 大肠杆菌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构成的生物膜系统
C. 细胞内存在纤维素构成的细胞骨架,与物质运输等生命活动有关
D. 蓝藻的线粒体是需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答案】A
【解析】
【分析】1、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中由蛋白质聚合而成的三维的纤维状网架体系。细胞骨架包括微丝、微管和中间纤维。细胞骨架在细胞分裂、细胞生长、细胞物质运输、细胞壁合成等等许多生命活动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细胞核是遗传物质DNA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真核细胞的各种细胞器中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溶酶体是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叶绿体、线粒体是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核糖体、中心体是不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详解】A、细胞生物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所有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 DNA,A正确;
B、生物膜系统是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构成的一个整体;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核膜,没有细胞器膜,只有唯一的细胞器——核糖体(无膜结构的细胞器),故大肠杆菌没有生物膜系统,B错误;
C、细胞内存在蛋白质纤维构成的细胞骨架,与物质运输等生命活动有关,C错误;
D、蓝藻属于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蓝藻需要呼吸的场所在细胞质基质和细胞膜,D错误。
故选A。
13. 细胞壁是一些细胞的最外层结构,下列关于细胞壁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同时处理可以瓦解所有细胞壁
B. 植物和真菌都有细胞壁,原核生物则没有
C. 植物细胞在清水中不易涨破是因为其具有细胞壁
D. 细胞壁的作用是支持和保护细胞,不参与信号传递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壁:(1)含有细胞壁的生物有: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大多数原核生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2)细胞壁的特点:全透性。
(3)细胞壁的功能:支持和保护。
【详解】A、真菌细胞壁的成分主要是几丁质,因此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同时处理不可以瓦解所有细胞壁,A错误;
B、大多数原核生物都有细胞壁,其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B错误;
C、植物细胞壁起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能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故植物细胞在清水中细胞形态不易发生改变是因为其具有细胞壁,C正确;
D、细胞壁是化学信号传递的通路,具有支持和保护的作用,D错误。
故选C。
14. 细胞学说的建立经过了科学家探究、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细胞学说是现代生物学的基础理论之一,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细胞学说提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结构具有统一性
B. 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C. 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首次观察到了活细胞
D. 细胞学说使人们对生命的认识由细胞水平进入分子水平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学说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细胞学说的内容有: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由老细胞分裂产生。
【详解】A、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细胞学说对象是一切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没有解释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结构具有统一性,A错误;
B、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未揭示差异性,B错误;
C、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不同形态的细菌、红细胞和精子等活细胞,C正确;
D、细胞学说使人们对生命的认识进入细胞水平,D错误。
故选C。
15. 下列各选项中,符合概念图中关系的是()
A. ①表示生物,②~④分别表示病毒、原核生物、真核生物
B. ①表示脱氧核苷酸,②~④分别表示含氮碱基、核糖、磷酸
C. ①表示分泌蛋白,②~④可分别表示胰岛素、抗体、过氧化氢酶
D. ①表示单层膜细胞器,②~④分别表示表示溶酶体、高尔基体、线粒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一分子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磷酸构成。
【详解】A、若①表示生物,由于生物可分为病毒、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因此②~④可分别表示病毒、原核生物、真核生物,A正确;
B、若①表示脱氧核苷酸,由于一分子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磷酸构成,故②~④可分别表示含氮碱基、脱氧核糖、磷酸,B错误;
C、①表示分泌蛋白,胰岛素、抗体属于分泌蛋白,过氧化氢酶属于胞内酶,C错误;
D、①表示单层膜细胞器,线粒体是双层膜的细胞器,D错误。
故选A。
16. 某同学设计了关于“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过性”的实验,如下图实验装置进行了实验,静置12h后分别对甲、乙两组透析袋中的成分进行了检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实验中的自变量是烧杯内的两种溶液
B. 甲组用碘-碘化钾试剂检测,溶液变蓝色
C. 该实验表明,葡萄糖分子可以透过半透膜,而淀粉分子无法通过
D. 本实验可以推测出细胞膜对物质进出具有选择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渗透作用:水分子通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扩散;条件:半透膜和半透膜两侧溶液存在浓度差。
【详解】 A、分析实验可知,两组实验自变量为烧杯内的两种溶液(淀粉溶液和葡萄糖溶液),A正确;
B、静置12h后,往烧杯中加入碘-碘化钾(碘液)溶液后, 由于淀粉不能透过透析袋,而碘能透过透析袋,因此,透析袋中的水的颜色不会变蓝,B错误;
C、如果本实验的实验结果为甲透析袋中不出现蓝色,乙透析带能出现砖红色沉淀色,因此能证明葡萄糖分子和碘都能通过透析膜,淀粉分子不能通过透析膜,C正确;
D、根据该实验的结果,可推测细胞膜对物质进出细胞具有选择透过性,D正确。
故选B。
17. 十二烷基磺酸钠(SDS)是一种良好的去垢剂,其分子结构一端亲水、一端疏水。下图为某实验员使用SDS 处理细胞膜的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SDS 可能有与磷脂类似的结构
B. 处理后形成的小泡与细胞膜有相同的基本骨架
C. 存在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和磷脂等均可移动
D. 此过程中SDS 与磷脂分子存在竞争关系
【答案】B
【解析】
【分析】1、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是丰富的,磷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在细胞膜执行功能时起重要作用,因此,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
2、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流动性(膜的结构成分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
3、细胞膜的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物质交流。
4、磷脂双分子层结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详解】A、磷脂头部亲水,尾部疏水,题干信息:十二烷基磺酸钠(SDS)是一种良好的去垢剂,其分子结构一端亲水、一端疏水,故SDS 可能有与磷脂类似的结构,A正确;
B、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题图可知,ADS处理细胞膜后形成的小泡是单层结构,故处理后形成的小泡与细胞膜的基本骨架不同,B错误;
C、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是磷脂分子在膜中的位置并不固定,使得磷脂分子及附着于其上的蛋白质分子发生运动,故存在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和磷脂等均可移动,C正确;
D、题干信息:十二烷基磺酸钠(SDS)是一种良好的去垢剂,其分子结构一端亲水、一端疏水;磷脂头部亲水,尾部疏水;两者具有相似的结构,故使用SDS 处理细胞膜的过程SDS 与磷脂分子存在竞争关系,D正确。
故选B。
18. 下图是四种常见的细胞器,对其描述正确的是()
A. 甲在植物细胞中能参与细胞壁的构建
B. 乙存在于所有内质网表面,负责蛋白质的合成
C. 丙内部有 DNA、RNA 和核糖体,能合成所有自身所需的蛋白质
D. 丁是由脂类物质构成的若干管状结构组成,与一些细胞的增殖有关
【答案】A
【解析】
【分析】1、核糖体能将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或蛋白质),是蛋白质的“装配机器”;
2、内质网是细胞内表面积最大的膜结构。内质网的功能是蛋白质的加工运输场所以及与脂质合成有关;
3、高尔基体在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植物中与细胞壁形成有关。
【详解】A、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高尔基体(甲)与植物细胞壁形成有关,高尔基体合成的果胶等物质可参与植物细胞壁的构建,A正确;
B、乙是核糖体,部分内质网的表面附着有核糖体,称为粗面内质网,表面没有核糖体附着的内质网称为滑面内质网,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B错误;
C、丙是线粒体,是半自主复制的细胞器,内部有DNA、RNA和核糖体,能合成部分自身所需的蛋白质,C错误;
D、丁是中心体,由微管蛋白组成,不含生物膜,因此不含脂质,中心体与动物细胞的分裂有关,D错误。
故选A。
19. 如图为细胞核结构模式图,对其结构及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①由两层连续的单位膜组成,①的存在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B. ②由DNA、蛋白质和少量RNA 组成,能被碱性染料染色
C. 不同的组织细胞中,③的大小、数目、形态等可能不同
D. ④是核孔,能选择性地运输 RNA 和蛋白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图示分析:①是核膜,②染色质,③核仁,④核孔。
【详解】A、①核膜,双层膜,属于生物膜系统,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上有核孔,所以不是连续的,A错误;
B、②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能被碱性染料染色,B正确;
C、③是核仁,与核糖体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即核仁是核糖体RNA合成、加工和核糖体装配的重要场所,不同的组织细胞中,细胞代谢越旺盛的细胞,核仁越大,C正确;
D、④是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具有选择性,能选择性地运输 RNA 和蛋白质,DNA一般不通过,D正确。
故选A。
20. 表中所示a、b、c、d为四种典型生物,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a、c中都可能存在叶绿体
B. 表中有染色质结构的生物只有 a、b
C表中生物除c、d外均含有 DNA和RNA
D. d利用自己的核糖体合成自身所需蛋白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据表可知,a有核膜,是真核生物,含有细胞壁,可能是植物细胞;b有核膜,但无细胞壁,可能是动物细胞;c无核膜,含有细胞壁,可能是除支原体之外的原核生物;d无细胞结构,因此是病毒。
【详解】A、c是原核生物,不存在叶绿体,A错误;
B、一般情况下真核细胞有染色质,原核生物和病毒都没有染色质,B正确;
C、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一样,均含有DNA和RNA,C错误;
D、病毒没有核糖体,D错误
故选B。
21. 如图所示的四个方框代表蓝藻、新冠病毒(RNA病毒)、伞藻和变形虫,其中阴影部分表示它们都具有的某种物质或结构,则阴影部分可能是()
A. 核糖体B. 染色体C. DNAD. RNA
【答案】D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题图中蓝藻属于原核生物,伞藻和变形虫属于真核生物,它们都是细胞生物;新冠病毒属于病毒,无细胞结构;阴影部分代表它们共有的结构或物质。
【详解】AB、新冠病毒无细胞结构,不含核糖体和染色体(蓝细菌也不含染色体)等结构,A、B错误;
C、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不含DNA,C错误;
D、据图分析,图示阴影部分是新冠病毒和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的共同点,RNA是它们共有的成分,D正确;
故选D。
22. 下列对生物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生物膜是细胞所有膜结构的统称
B. 生物膜的存在保证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C. 内质网膜转移到高尔基体膜可以实现膜成分的更新
D. 各种生物膜的化学组成与结构完全相同,在功能上联系紧密
【答案】D
【解析】
【分析】各种生物膜的联系:
1、化学组成上的联系:各种生物膜组成成分基本相似,均由脂质、蛋白质等组成,体现生物膜系统的统一性。每种成分所占的比例不同,体现了生物膜系统的差异性。
2、结构上的联系: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大致相同,都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基本支架,蛋白质分子分布其中,都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连续性。
【详解】A、生物膜是对细胞膜、细胞器膜、核膜的统称,不是对生物体内所有膜的统称,A正确;
B、生物膜将细胞内部分为一个个小小的区室,保证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B正确;
C、内质网膜可以通过囊泡运输转移到高尔基体,与之融合成为高尔基体膜,同样的方式转移到细胞膜,实现膜成分的更新,C正确;
D、各种膜的化学组成相似,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D错误。
故选D。
23. 如图所示为ATP和ADP之间的转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M为ADP,N为ATPB. X1和X2是同一种物质
C. 能量1和能量2来源相同D. 酶1和酶2是同一种酶
【答案】B
【解析】
【分析】据图示特点可知,M→N为水解过程,释放能量,N→M为合成过程,消耗能量,故M为ATP,N为ADP,X1和X2都是磷酸,据此作答。
【详解】A、如图所示为ATP和ADP之间的转化,ATP水解释放能量,而ATP合成消耗能量,因此M为ATP,N为ADP,A错误;
B、ATP水解形成ADP和Pi,并释放能量,ADP+Pi+能量→ATP,因此X1和X2是同一种物质,都是Pi,B正确;
C、能量1来源于ATP中远离腺苷的特殊化学键储存的能量,而能量2来自光能或细胞呼吸释放的化学能,因此能量1和能量2来源不相同,C错误;
D、酶1是ATP水解酶,酶2是ATP合成酶,二者不是同一种酶,D错误。
故选B。
24.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下列与酶有关的实验中,叙述错误的是()
A. 酶具有高效性,是因为酶极大地降低了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B. 酶具有专一性,是因为酶分子的结构只适合一种或一类分子结合
C. 探究酶的高效性实验,可选用新鲜肝脏研磨液、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溶液
D.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可选择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作实验材料
【答案】D
【解析】
【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
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
3、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探究温度和pH对酶活性的影响:温度会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因此不宜选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由于酸性条件下淀粉易分解,因此淀粉不能作为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材料。
【详解】A、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高效性,酶催化效率高是因为其大大降低了反应过程所需的活化能,A正确;
B、酶的专一性是因为其活性部位只适于一种或一类底物分子,B正确;
C、新鲜肝脏研磨液含有过氧化氢酶,可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二氧化锰属于无机催化剂,也可催化过氧化氢分解,因此可用新鲜肝脏研磨液、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溶液来探究酶的高效性实验,C正确;
D、过氧化氢的分解受温度影响,所以不能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D错误。
故选D。
25. 图为10g 某种酶催化的化学反应,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反应底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由图可知该酶的最适温度是 45℃
B. 该酶在25℃下的酶活性可以用 M/t3表示
C. 如果该酶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则其可能被RNA 酶水解
D. 该酶在60℃条件下处理一段时间后,将温度降低到 25℃,酶活性会逐渐增强
【答案】C
【解析】
【分析】据图可知,该酶在60℃时催化活性丧失,在45℃时催化所需时间最短,说明在图中的三个温度中,45℃是最适合的温度。
【详解】A、三个温度下,45℃底物浓度随着时间的延长,下降的速率最快,说明此温度为酶的较适宜温度,但由于三个实验中温度梯度太大,因此不能确定该酶最适温度是45℃,A错误;
B、酶活性一般是指单位时间内底物的消耗量或产物的生成量,例如,1g蔗糖酶在1min内使多少克蔗糖水解,就代表蔗糖酶的活性是多少。图示为10g某种酶催化的化学反应,因此该酶在25℃下的酶活性可以用 M÷10t3表示,B错误;
C、如果该酶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说明该种酶化学本质不是蛋白质,则该酶的本质为RNA,根据酶的专一性可知,可被RNA酶催化水解,C正确;
D、60℃条件下,该酶已经失去催化能力,降低温度,酶活性不可恢复,D错误。
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
26. 下图所示为大分子物质甲、乙、丙及结构丁的示意图,其中a、b、c、d代表不同的小分子物质,C、H、O、N、P 代表化学元素。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若物质甲是植物细胞内特有的储能物质,则甲是_____,单体 a 是_____。d是_____,其在细胞膜外侧的含量往往_____(填“高于”或“低于”)内侧。
(2)若图中结构丁是一种无膜细胞器,则物质乙是_____,单体b是_____,b的结构通式是_____,物质丙是_____,单体c是_____。
(3)若图中结构丁主要由乙和丙组成,能被破性物质染成深色,则结构丁是_____或_____,单体c是_____。
【答案】26. ①. 淀粉 ②. 葡萄糖 ③. 胆固醇 ④. 高于
27. ①. 蛋白质 ②. 氨基酸 ③. ④. RNA ⑤. 核糖核苷酸
28. ①. 染色体 ②. 染色质 ③. 脱氧核苷酸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甲、乙、丙为大分子物质,分别由a、b、c小分子物质组成,b含C、H、O、N,为氨基酸,则乙为蛋白质;a含C、H、O,为单糖(葡萄糖),甲为多糖;c含C、H、O、N、P,为核苷酸,则丙为核酸。
【小问1详解】
植物细胞内特有的有储能作用的多糖是淀粉,其单体 a 是单糖(葡萄糖)。d是分布在动物细胞中,能保持细胞膜的稳定性,并且由C、H、O组成,则为胆固醇,其在细胞膜外侧的含量往往高于内侧。
【小问2详解】
结构丁是一种无膜细胞器,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则为核糖体,则物质乙是蛋白质,单体b是氨基酸,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是,丙是RNA,单体c是核糖核苷酸。
【小问3详解】
图中结构丁主要由乙和丙组成,能被破性物质染成深色,则结构丁是染色体或染色质,单体c是脱氧核苷酸。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中的化合物,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化合物的种类、分布和功能,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7. 下图1为细胞生物膜系统的概念图;图2 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在[ ]中填标号,在横线上填相应的名称):
(1)图2表示的是图1中_____(填字母)结构。
(2)图2表示的结构模型名称为_____,构成细胞膜基本骨架的结构是[ ]_____。与细胞膜的识别功能有关的结构是[ ]_____。细胞的外侧是______填“M”或“N”)侧。
(3)生物膜的组成成分相似,主要由_____组成,图1中能产生 ATP 的结构有_____(填字母)。
(4)抗体的分泌过程体现生物膜具有_____的结构特性,图1中g代表_____(填结构名称),其定向运输依赖于信号分子和_____的参与。
【答案】(1)c(2) ①. 流动镶嵌模型 ②. 磷脂双分子层(脂双层) ③. 糖蛋白(细胞外被/糖萼) ④. M
(3) ①. 磷脂(脂质)和蛋白质 ②. d、e
(4) ①. 一定的流动性 ②. 囊泡 ③. 细胞骨架(微管)
【解析】
【分析】1、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包括核膜、细胞膜和各种细胞器膜。
2、分析题图:图1中a表示核膜,b表示细胞器膜,c表示细胞膜;d表示叶绿体、e表示线粒体、f表示内质网、g表示囊泡、h表示高尔基体。图2中①表示糖蛋白,②表示磷脂双分子层,③表示蛋白质。
【小问1详解】
分析题图可知,图1中c表示细胞膜,题干信息:图2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故图2表示的是图1中c的结构。
【小问2详解】
1972 年,辛格和尼克尔森根据多个实验的证据提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奠定了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基础。该理论主要包括: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生物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全部或部分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体现了膜内外结构的不对称性;磷脂和蛋白质位置不是固定的,生物膜具有一定流动性。图2表示的结构模型名称为流动镶嵌模型,图中②表示磷脂双分子层,其构成细胞膜基本骨架;细胞外被又称糖萼,存在于细胞膜外表面,由多糖与细胞膜中的蛋白质或脂质结合而成,是细胞膜的正常成分。细胞外被不仅对细胞膜起保护作用,而且在细胞识别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图2中①表示糖蛋白,其与细胞膜的识别功能有关,分布于细胞膜的外侧,是判断细胞内外的依据,故细胞的外侧是图2中M侧。
【小问3详解】
除细胞膜外,细胞内还存在其他的膜结构,它们构成了细胞核等多种结构的边界。细胞内所有的膜称为生物膜。虽然细胞内不同部位的膜功能有所不同,但它们都具有相似的物质组成和空间结构。生物膜的组成成分相似,主要由磷脂(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过程中能产生ATP,图1中d表示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e表示需要呼吸的主要场所——线粒体,故图1中能产生ATP的结构是d和e。
【小问4详解】
生物膜的结构特性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抗体的分泌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囊泡运输包括囊泡形成、运输和与特定部位膜的融合,其中囊泡与特定部位膜的融合是囊泡定向运输的关键。整个过程非常复杂,需要多种信号分子和细胞骨架的参与;分析图1可知,图中g表示囊泡,其定向运输依赖于信号分子和细胞骨架的参与。
28. 下图为高等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在[ ]中填标号,在横线上填相应的名称):
(1)细胞亚显微结构需要在_____显微镜下观察和绘制。
(2)B 细胞中[ ]______富含水解酶,有类溶酶体的功能。
(3)图中具有核酸的结构有_____(填标号)。
(4)若图中的植物细胞为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则图中不应该具有的细胞器是[ ]_____与[ ]_____。
(5)若提取A 细中的磷脂,在空气-水界面上展成单分子层,测得的单分子层面积_____(大于\等于\小于)细胞表面积的 2 倍。理由是_____。
【答案】(1)电子(2)③大液泡
(3)①②④⑧(4) ①. ①叶绿体 ②. ③液泡
(5) ①. 大于 ②. A 细胞除细胞膜外还有许多具膜细胞结构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图示为高等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图,其中结构①为叶绿体;结构②为线粒体;结构③为液泡;结构④为核糖体;结构⑤为中心体;结构⑥为细胞壁;结构⑦为高尔基体;结构⑧为细胞核;结构⑨为光面型内质网。
【小问1详解】
细胞亚显微结构需要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和绘制,光学显微镜不能看到。
【小问2详解】
B为植物细胞,有大液泡(③)富含水解酶。
【小问3详解】
细胞核(⑧)有核酸,线粒体(②)和叶绿体(①)也含有DNA和RNA,核糖体(④)是由RNA和蛋白质组成。
【小问4详解】
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叶绿体(①),也没有大液泡(③)。
【小问5详解】
A为动物细胞,其细胞中的膜结构除了细胞膜以外还有核膜和细胞器膜,而生物膜的基本骨架为磷脂双分子层,因此用丙酮从该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的单分子层面积大于细胞表面积的2倍.
29. 凝乳酶能催化乳汁凝固,常用于奶酪的生产。某同学对凝乳酶进行了相关探究,实验步骤如下:
①取若干试管,分为A、B、C、D、E、F六组,每组两支试管,其中一支试管放入2mL凝乳酶,另一支试管放入2mL牛乳汁。
②将六组试管分别置于不同温度的水浴箱中保温15min。
③将每组试管中的凝乳酶和乳汁混合均匀后在原温度条件下继续水浴,记录凝乳所需的时间,结果如表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为本实验写一个实验名称:探究_____对_____的影响。
(2)本实验中各组所加凝乳酶量和乳汁量属于_____变量。实验结果中,凝乳所需要的时间越短,表明凝乳酶的活性越_____(填“高”或“低”)。
(3)若将下组的温度逐渐冷却至 40℃,乳汁将_____(填“会”或“不会”)凝固,原因是_____(至少写两点)。
(4)除了温度、pH外,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还有_____。
(5)此次多余的凝乳酶需保存以便下次使用,需冷藏保存的原因是_____。
(6)有同学质疑上述实验方案的设计缺少对照实验,你是否同意该同学观点?_____,请阐明理由_____。
【答案】29. ①. 温度 ②. 凝乳酶活性/凝乳时间
30. ①. 无关 ②. 高
31. ①. 不会 ②. 高温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
32. 有机溶剂、重金属离子、酶的激活剂、酶的抑制剂
33. 低温暂时抑制酶的活性,但酶的空间结构稳定,在适宜温度下酶的活性可恢复
34. ①. 不同意 ②. 上述实验方案中各组属于相互对照实验
【解析】
【分析】分析实验可知,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因变量为凝乳时间或凝乳酶活性;据表分析:温度为10℃~40℃时,随着温度的升高,凝乳时间逐渐变短,凝乳酶的活性逐渐升高;温度为40~60℃时,随着温度的升高,凝乳时间逐渐变长,凝乳酶的活性逐渐降低;到60℃时,凝乳酶变性失活。
【小问1详解】
分析实验可知,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因变量为凝乳时间或凝乳酶活性;故本实验的实验名称为:探究温度对凝乳时间或凝乳酶活性的影响。
【小问2详解】
实验需要遵循无关变量一致原则,本实验中各组所加凝乳酶量和乳汁量都一直,可见本实验中各组所加凝乳酶量和乳汁量属于无关变量。分析题表可知,温度为10℃~40℃时,随着温度的升高,凝乳时间逐渐变短;酶的活性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因此凝乳所需要的时间越短,表明凝乳酶的活性越高。
【小问3详解】
题表中F组不凝,说明酶失活了,高温使酶的活性发生不可逆的失活,所以将F组的温度逐渐冷却至40℃,乳汁仍然不能形成凝固状态。
【小问4详解】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有温度、pH、某些化合物如有机溶剂、重金属离子、酶的激活剂、酶的抑制剂等。
【小问5详解】
低温会使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破坏酶的分子结构,当温度适宜时,酶的催化作用可以恢复。所以,酶一般在较低温度条件下保存。
【小问6详解】
选项
探究主题
实验试剂
预期结果
结论
A
某奶粉中是否含有脂肪
苏丹Ⅲ染液
红色
含有脂肪
B
某猪油中是否含有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
紫色
不含有蛋白质
C
某无糖饮料中是否含有葡萄糖
本尼迪特试剂
红黄色
含有葡萄糖
D
某奶片中是否含有淀粉
碘-碘化钾溶液
蓝色
含有淀粉
细胞结构
细胞壁
细胞大小
核膜
a
有
有
较大
有
b
有
无
较大
有
c
有
有
小
无
d
无
-
-
-
组别
A
B
C
D
E
F
水浴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凝乳时间(min)
不凝
7.0
4.0
1.5
4.0
不凝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2023_2024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3含解析,共24页。
这是一份浙江省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2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116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温州市2023_2024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