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2023_2024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市2023_2024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3g/mL的蔗糖溶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每小题2分,共50分)
1. 与菠菜叶肉细胞相比,蓝细菌不具有的结构是()
A. 细胞壁B. 细胞膜C. 叶绿体D. 核糖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菠菜叶肉细胞属于真核细胞,蓝细菌属于原核细胞,两者最主要区别是蓝细菌没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
【详解】A、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有细胞壁,A不符合题意;
B、蓝细菌有细胞结构,具有细胞膜,B不符合题意;
C、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无叶绿体,C符合题意;
D、蓝细菌只含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 含羞草被触碰时,叶枕细胞中钙离子迅速使钾离子通道开放,钾离子流出细胞,导致细胞失水。细胞失水后叶枕(如图)的支撑力量减弱,叶片闭合。这说明无机盐离子的作用是()
A. 构成重要化合物的成分B. 调节生命活动
C. 氧化分解释放能量D. 作为载体运输水分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中的无机盐:
(1)存在形式: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叶绿素中的Mg、血红蛋白中的Fe等以化合态。
(2)无机盐的生物功能:a、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b、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如Ca2+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
【详解】A、题中的事实不能说明无机盐是构成细胞中重要化合物的成分,A错误;
B、题中显示,叶枕细胞中钙离子能使钾离子通道开放,钾离子流出细胞,导致细胞液浓度下降,进而表现失水。细胞失水后叶枕(如图)的支撑力量减弱,叶片闭合,该事实说明无机盐能调节生命活动,B正确;
C、无机盐不能氧化分解释放能量,C错误;
D、无机盐不能作为载体运输水分,运输水分的载体是通道蛋白,D错误。
故选B。
3. 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中化合物及元素组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葡萄糖和油脂都只含C、H、O三种元素B. 酶都含有氮元素,但不可能含有磷元素
C. 肌肉组织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D. 磷是磷脂、核酸、ATP等不可缺少的成分
【答案】B
【解析】
【分析】1、糖和脂肪的组成元素都是C、H、O;
2、生物体内的生物大分子是多糖、蛋白质、核酸;
3、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是C、H、O、N,核酸的组成元素是C、H、O、N、P。
详解】A、糖类和油脂都只含C、H、O三种元素,A正确;
B、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或RNA,肯定含有N,可能含有P,B错误;
C、肌肉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C正确;
D、磷脂、核酸、ATP的组成元素都是C、H、O、N、P,D正确。
故选B。
4. 下面是一组检测生物体主要有机物的实验,表中①~④对应的各项内容描述正确的是()
A. 葡萄糖、碘液、紫色、沸水浴B. 蔗糖、苏丹Ⅲ染液、紫色、常温
C. 还原糖、苏丹Ⅲ染液、蓝色、水浴加热D. 果糖、苏丹Ⅲ染液、紫色、常温
【答案】D
【解析】
【分析】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相关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溶液呈紫色;用本尼迪特试剂检测还原糖 (如葡萄糖、果糖),加热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用碘-碘化钾溶液检测淀粉,出现蓝色;苏丹Ⅲ染液能使细胞中的油脂呈橙黄色。
因此,可以根据有机物与某些化学试剂所产生的颜色反应,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或蛋白质的存在。
【详解】还原糖包括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和乳糖等,本尼迪特试剂能和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生成砖红色沉淀,则①可表示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还原糖;脂肪可以在常温下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则②表示苏丹Ⅲ染液;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在常温下产生紫色反应,则③④分别表示紫色、常温,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5. 下列对动植物体内糖类与脂质的分类与比较图,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能否水解及水解情况,可将糖类分成单糖、二糖和多糖。
【详解】A、动物细胞特有的糖有糖原和乳糖,植物细胞特有的糖有麦芽糖、淀粉、纤维素、蔗糖、果糖,A正确;
B、葡萄糖是单糖,蔗糖是非还原糖,B错误;
C、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C错误;
D、固醇属于脂质,不属于多糖,D错误;
故选A。
6. 显微镜的发明使人类打开了微观世界的大门,历时一百多年的研究,建立了生物学的基石细胞学说。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学说主要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和细胞的多样性
B. 细胞学说认为所有的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C. 细胞学说的建立,标志着生物学研究由细胞水平进入了器官、组织水平
D. 施莱登和施旺提出“所有的细胞都由已存在的细胞产生”,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者主要是两位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后人根据他们分别于1838年和1839年发表的研究结果进行整理并加以修正,综合为以下要点: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
【详解】A、细胞学说主要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统一性,从而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并没有提出细胞具有多样性,A错误;
B、细胞学说认为,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B正确;
C、细胞学说的建立,标志着生物学研究由器官、组织水平进入了细胞水平,C错误;
D、魏尔肖提出“所有的细胞都由已存在的细胞产生”,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D错误。
故选B。
7. 下图是ATP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①在ATP中有4种类型
B. 核糖核酸中也含有图中的②成分
C. ATP水解时④⑤基团随机断开
D. 图示①②③是构成DNA的单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图示表示ATP的结构示意图,①表示腺嘌呤,②表示核糖,③④⑤表磷酸基团。
【详解】A、①为腺嘌呤,在ATP中只有一种,A错误;
B、②为核糖,核糖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是由核糖、磷酸和含氮碱基组成的,B正确;
C、ATP水解时基团⑤断开,形成ADP,C错误;
D、图示①②③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构成RNA的基本单位,D错误。
故选B。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厨师在制作牛排时通常会加入嫩肉粉,其功能性成分为木瓜蛋白酶,可使肉类蛋白质部分水解成小分子多肽和氨基酸、从而使牛排口感达到嫩而不韧、味美鲜香的效果。
8. 木瓜蛋白酶的作用机理是()
A. 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B. 提供反应所需的能量
C. 增加生成物的含量
D. 协助蛋白质运出细胞
9. 下列关于嫩肉粉的使用,叙述错误的是()
A. 嫩肉粉宜先用温水溶化后使用
B. 嫩肉粉中木瓜蛋白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C. 制作果汁可加嫩肉粉提高出汁率
D. 用嫩肉粉腌制牛排一段时间后效果更佳
【答案】8. A9. C
【解析】
【分析】酶是由生物活细胞产生的、对作用底物具有高度特异性和高度催化效能的蛋白质或者核糖核酸(RNA)。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酶促反应需要最适的温度和最适的pH值条件。温度过高或过低,pH值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高温、过酸和过碱的条件会使酶永久失活。
【8题详解】
A、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使反应更容易发生,A正确;
B、酶不能提供能量,B错误;
C、酶是生物催化剂,不会改变产物的量,C错误;
D、蛋白质运出细胞为胞吐,与酶无关,D错误。
故选A。
【9题详解】
A、嫩肉粉宜先用温水溶化后使用,利于酶发挥作用,A正确;
B、嫩肉粉中木瓜蛋白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B正确;
C、工业生产果汁时,常常利用果胶酶破除果肉细胞壁以提高出果汁率,加入嫩肉粉不能提高出汁率,C错误;
D、牛排中有蛋白质,用嫩肉粉腌制牛排一段时间后可使肉类蛋白质部分水解成小分子多肽和氨基酸,从而使牛排口感达到嫩而不韧、味道鲜香的效果,D正确。
故选C。
10. 关于细胞的功能特点与其结构基础,以下对应关系有误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分析】1、内质网:单层膜折叠体,是脂质的合成“车间”,蛋白质运输的通道。
2、碘离子进入甲状腺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不是协助扩散。
3、液泡: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详解】A、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脂质,在内质网合成,因此性腺细胞具有发达的内质网,A正确;
B、甲状腺细胞富集I-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而不是协助扩散,B错误;
C、根毛细胞具有大液泡,能够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水分,C正确;
D、消化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是一种外分泌蛋白,因而小肠肠腺细胞具有丰富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D正确。
故选B。
11. 下图为真核细胞中生物膜系统部分结构的概念图,其中字母表示结构,数字①②表示分泌蛋白在细胞中的运输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生物膜系统是对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
B. C和G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相似,两者的蛋白质分子基本相同
C. 细胞质同时进行多种反应,经常发生相互干扰
D. J、K、B之间可通过具膜小泡的转移实现膜成分的更新
【答案】D
【解析】
【分析】1、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
2、分泌蛋白首先在核糖体上合成,然后经过内质网的加工,通过内质网上形成的囊泡运输给高尔基体,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后,再以囊泡的形式运输给细胞膜,最终通过细胞膜的胞吐方式运输到细胞外。
【详解】A、生物膜系统是细胞膜、核膜以及细胞器膜等结构的统称,而不是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A错误;
B、蛋白质分子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功能不同,则C(叶绿体膜)和G(线粒体膜)中的蛋白质分子是不相同的,B错误;
C、生物膜将细胞质分为一个个区室,使代谢同时进行,互不干扰,C错误;
D、分泌蛋白由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后,经内质网(J)初步加工,而后形成具膜小泡包裹后运往高尔基体,小泡膜与高尔基体膜(K)融合,成为高尔基体膜的一部分,高尔基体对蛋白质进一步修饰加工,再由具膜小泡包裹运往细胞膜(B),小泡膜与细胞膜融合,并将分泌蛋白分泌到细胞外,可见分泌蛋白的修饰和加工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共同完成,生物膜之间可通过具膜小泡的转移进行相互转化,实现膜成分的更新,D正确。
故选D。
12. 下列关于“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为防止叶绿体失水,临时装片中需要滴加0.9%的生理盐水
B. 黑藻是一种单细胞藻类,制作临时装片时不需切片
C. 在高倍镜下可观察到叶绿体中的基粒由类囊体堆叠而成
D. 观察细胞质流动,先找到细胞中的叶绿体,以叶绿体为参照物
【答案】D
【解析】
【分析】制片时,应撕取菠菜叶下表皮,观察下表皮上带有的叶肉细胞,此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较大而且排列疏松,叶上表皮细胞中没有叶绿体叶绿体游离在细胞质中,细胞质流动时会带着叶绿体流动。新陈代谢旺盛的时候,化学反应以及物质产生与交换运输非常频繁,要求快速运输,因此新陈代谢旺盛的时候,细胞质流动快。
【详解】A、为防止叶绿体失水,临时装片中需要滴加清水 ,A错误;
B、黑藻是一种多细胞藻类,叶片薄,制作临时装片时不需切片 ,B错误;
C、在高倍镜下可观察到椭球状的叶绿体,不能看见叶绿体内部的结构 ,C错误;
D、观察细胞质流动,先找到细胞中的叶绿体,以叶绿体为参照物 ,用细胞质基质中叶绿体的运动作为标志,D正确。
故选D。
13. 关于甲、乙所示过程,叙述错误的是()
A. 转运的物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
B. 转运过程穿过0层生物膜
C. 一定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输送物质
D. 图中转运过程能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图示,甲属于胞吞过程,乙属于胞吐过程,两个过程都体现了细胞膜的流行性特点。
【详解】A、甲图和乙图分别表示胞吞和胞吐过程,转运的物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一般是一些颗粒性物质、蛋白质等大分子,某些小分子物质也可以通过胞吞胞吐方式运输,A正确;
B、胞吐和胞吞转运过程通过囊泡融合,释放物质,故穿过0层生物膜,B正确;
C、胞吐和胞吞转运的物质,与浓度关系不大,需要细胞提供能量,C错误;
D、胞吐和胞吞转运过程涉及膜融合过程,能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D正确。
故选C。
14. 细胞内的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既有明确的分工,又有紧密的联系。下图关于借助溶酶体进行细胞自噬的过程示意图,说法错误的是( )
A. 结构b是刚形成的溶酶体,它来源于结构a高尔基体
B. b和e融合的基础是两者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具有相似性
C. 溶酶体中水解酶合成于内质网,可以分解功能退化的细胞结构再利用
D. 细胞自噬是通过溶酶体清除衰老的细胞器及感染的病毒维持细胞的稳定
【答案】C
【解析】
【分析】 溶酶体主要分布在动物细胞中,是细胞的“消化车间”,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细菌。
【详解】A、溶酶体是高尔基体断裂形成的小泡,内含多种水解酶,A正确;
B、b和e能够融合成一个细胞的结构基础是两者具有相似的组成成分和结构,B正确;
C、溶酶体内含多种水解酶,其水解酶在核糖体上合成,C错误;
D、在一定条件下,细胞会将受损或功能退化的细胞结构等,通过溶酶体讲解后再利用,这就是细胞自噬,D正确。
故选C。
15. 下列关于细胞溶胶和细胞骨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溶胶可参与某些脂质的合成以及蛋白质的加工和降解
B. 构成细胞骨架的微丝是纤维素,其可参与细胞运动、肌肉收缩等生理活动
C. 细胞骨架可以维持细胞形态,细胞溶胶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D. 细胞骨架与细胞内物质运输有关,而细胞溶胶是物质运输的重要介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质基质又称细胞溶胶,细胞质基质由水,无机盐,脂质,糖类,核苷酸,氨基酸和多种酶等组成,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多种化学反应。
【详解】A、细胞溶胶中有多种酶,是多种代谢活动的场所,可参与某些脂质的合成以及蛋白质的加工和降解,A正确;
B、构成细胞骨架的微丝是蛋白质纤维,其可参与细胞运动、肌肉收缩等生理活动,B错误;
CD、细胞内部含有维持细胞形态的细胞骨架,可以参与细胞的代谢、运输等生命活动,细胞溶胶是物质运输的重要介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CD正确。
故选B。
16. 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质壁分离前的细胞为对照组,质壁分离后的细胞为实验组
B. 当洋葱表皮细胞既不吸水也不失水时,没有渗透现象发生
C. 若将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换成内表皮,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D. 第一次处理滴加液体为清水,第二次处理滴加的液体为0.3g/mL的蔗糖溶液
【答案】B
【解析】
【分析】质壁分离为植物细胞常有的现象,质壁分离是指植物的细胞壁和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及两层膜之间的成分)分开。质壁分离的原理为:①浓度差的存在,引起细胞失水,②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因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不同浓度的外界溶液引起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程度不同,浓度越大,质壁分离的程度越大,而有些物质能够被细胞选择性吸收,因而在质壁分离后还会出现复原的现象。该实验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进行观察。
【详解】A、本实验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质壁分离前后的细胞均为实验组,A错误;
B、渗透作用发生需要半透膜和浓度差,当洋葱表皮细胞既不吸水也不失水时,没有渗透现象发生,B正确;
C、若将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换成内表皮,也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但由于液泡透明,需将视野调暗才可能观察到,C错误;
D、第一次处理滴加的液体为0.3g/mL的蔗糖溶液(质壁分离),第二次处理滴加的液体为清水(复原),D错误。
故选B。
17. 研究者用3H标记的亮氨酸培养豚鼠胰腺腺泡细胞,然后分别在3min、17min和117min获得细胞,置于特定环境下观察,如下图。研究发现,3min取出的腺泡细胞,被标记的蛋白质出现在⑤中,17min时出现在②中,117min时出现在靠近①的囊泡及细胞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用3H标记亮氨酸的羧基,可研究上述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
B. 该过程中结构②的面积和成分都没有发生改变
C. 被标记的蛋白质最早出现在⑤中,说明⑤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D. 囊泡的定向运输需要信号分子和细胞骨架的参与
【答案】D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①是细胞膜,②是内质网,③是溶酶体,④是核糖体,⑤是内质网,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A、脱水缩合过程中,羧基的H会参与水的形成,用3H标记羧基,无法研究分泌蛋白合成和运输的过程,A错误;
B、②是高尔基体,在分泌蛋白合成分泌过程中,高尔基体接受了来自内质网的囊泡,形成囊泡转移到细胞膜,膜的面积没有发生变化,但是成分发生了更新,B错误;
C、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而⑤是内质网,C错误;
D、一般来说,囊泡运输包括囊泡形成、运输和与特定部位膜的融合,其中囊泡与特定部位膜的融合是囊泡定向运输的关键,需要多种信号分子和细胞骨架的参与,D正确。
故选D。
18. 如图表示伞藻的“嫁接”实验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伞藻是多细胞生物
B. 两种伞藻伞帽的差异是由假根决定的
C. 本实验能说明伞帽的形状是由细胞核控制的
D. 若把细圆齿伞帽切去,伞藻不能再长出一个细圆齿形状的伞帽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题图信息分析可知,将细圆齿伞藻的柄嫁接到地中海伞藻的假根上,新伞帽的形态与地中海伞藻的相同;而将地中海伞藻的柄嫁接到细圆齿伞藻的假根上,新伞帽的形态与细圆齿伞藻的相同。
【详解】A、伞藻是一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单细胞生物,A错误;
B、实验结果显示伞帽的性状与假根有关,而假根中有细胞核,故可说明两种伞藻伞帽的差异是由假根决定的,B正确;
C、新伞帽的形态与提供“假根”的伞藻的伞帽相同,说明新伞帽形态结构的建成与“假根”有关,但不能说明伞帽的形状是由细胞核控制的,C错误;
D、存在于伞藻假根中的细胞核决定形成的“伞帽”的形状,若把细圆齿伞帽切去,会长出同样的帽,D错误。
故选B。
19. 下图表示用洋葱鳞茎叶内表皮细胞、红色色素(水溶性大分子物质)、适宜浓度的蔗糖溶液、清水等做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时,依据视野中观察到的一个细胞所画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④处的颜色先变深,然后随质壁分离复原而恢复原状
B. 该细胞可能正发生质壁分离,也可能正在质壁分离复原
C. ②和③及其之间的细胞液构成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
D. 质壁分离复原以后,细胞吸水膨胀导致①会明显变薄
【答案】B
【解析】
【分析】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条件:(1)必须是活细胞;(2)细胞液与外界溶液必须有浓度差;(3)成熟的植物,即有细胞壁和大的液泡,且液泡最好有颜色便于观察。
【详解】A、洋葱鳞茎叶内表皮细胞液泡中没有色素,不能观察到④处的颜色变化,A错误;
B、图中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的状态,但该细胞可能正发生质壁分离,也可能正在质壁分离复原,B正确;
C、②和③及其之间的细胞质构成原生质层,细胞液是指液泡内的液体,C错误;
D、质壁分离复原以后,细胞会吸水膨胀,但细胞壁①的伸缩性有限,不会明显变薄,D错误。
故选B。
20. 分别将淀粉溶液和葡萄糖溶液装入半透膜制成的透析袋内,再将透析袋置于蒸馏水中。装置静置一段时间后,甲组在蒸馏水中加入适量碘-碘化钾溶液,乙组在蒸馏水中加入本尼迪特试剂(葡萄糖分子、碘和本尼迪特试剂能通过透析袋的膜,淀粉分子无法通过)。放置一段时间后,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中透析袋体积会变大
B. 甲透析袋内的溶液将变蓝
C. 乙透析袋内外都出现红黄色沉淀
D. 乙透析袋内葡萄糖溶液浓度降低
【答案】C
【解析】
【分析】水分子透过半透膜,由低浓度溶液一侧向高浓度溶液一侧扩散的现象叫做渗透作用。
【详解】A、甲中淀粉溶液浓度大于蒸馏水,水分子扩散进入透析袋,透析袋体积变大,A正确;
B、碘能通过透析袋进入透析袋,淀粉遇碘变蓝,B正确;
C、本尼迪特试剂是斐林试剂的改良试剂,需要水浴加热才有颜色变化,C错误;
D、由于乙透析袋内葡萄糖溶液浓度大于试管中蒸馏水的浓度,所以单位面积中进入透析袋的水分子数量大于出去的水分子数量,乙透析袋内葡萄糖浓度减小,D正确。
故选C。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题。
溶酶体内特殊的酸性环境(膜内pH≈4.6,膜外pH≈7.2)是保障其持续正常运转的基础,溶酶体膜上有多种蛋白质,其中V-ATPase蛋白对酸性环境的维持至关重要。除此之外,最新研究发现溶酶体膜上的TMEM175氢离子通道蛋白能介导氢离子快速外流,并和V-ATPase蛋白协同调节溶酶体的酸碱平衡(如图所示),TMEM175功能异常会诱发帕金森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
21. 下列关于溶酶体膜上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溶酶体膜的功能与其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B. V-ATPase和TMEM175蛋白结构的差异在于R基的不同
C. 破坏核仁可能影响溶酶体膜上蛋白质的合成
D. 温度变化会影响V-ATPase和TMEM175蛋白的生物学活性
22. 下列关于溶酶体膜上物质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H+通过TMEM175蛋白运出溶酶体的方式为主动转运
B. H+进出溶酶体的过程都需要消耗ATP
C. TMEM175功能受损可能导致溶酶体处于一种“酸性过强”的状态
D. V-ATPase蛋白将H+转运进溶酶体的过程会导致ADP大量积累
【答案】21. B22. 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溶酶体膜上的V-ATPase能利用ATP水解产生的能量,将细胞质基质中的H+逆浓度梯度泵入溶酶体内,同时通道TMEM175能介导过量的H+溢出溶酶体,避免溶酶体内部处于过酸状态,TMEM175和V-ATPase共同调节溶酶体的pH稳态。
【21题详解】
A、TMEM175和V-ATPase均属于膜蛋白,分别将H+运输到溶酶体外、内,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A正确;
B、V-ATPase和TMEM175蛋白结构的差异在于其各自组成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各自空间结构的不同,B错误;
C、真核细胞内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而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因此破坏核仁可能影响溶酶体膜上蛋白质的合成,C正确;
D、蛋白质的结构受到温度影响,温度过高,导致蛋白质空间结构发生不可逆改变从而造成蛋白质失活,D正确。
故选B。
【22题详解】
A、H+通过TMEM175蛋白(通道蛋白)外流运出溶酶体的方式为协助扩散,A错误;
B、H+进入溶酶体需要V-ATPase的协助并消耗ATP,但H+通过TMEM175蛋白(通道蛋白)外流运出溶酶体的方式为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ATP,B错误;
C、TMEM175功能受损后H+不能运出溶酶体,溶酶体内H+浓度上升,导致溶酶体处于一种“酸性过强”的状态,C正确;
D、正常情况下,ATP与ADP总是不断在相互转化并处于动态平衡中,因此V-ATPase蛋白将H+转运进溶酶体的过程不会导致ADP大量积累,D错误。
故选C。
23. 图1表示pH影响过氧化氢酶活性的示意图。图2是最适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的变化示意图。改变反应过程中的某一初始条件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pH=c时,e点下移,d点不动
B. 温度降低时,e点下移,d点右移
C. H2O2量增加时,e点上移,d点不移
D. 酶量增加时,e点不移,d点左移
【答案】D
【解析】
【分析】曲线图分析:图1是H2O2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pH=b时,该酶的活性最强;pH=c时,H2O2酶变性失活。图2表示在最适温度下,最适pH下,即pH=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e点表示化学反应的平衡点,d点表示到达平衡点所需的时间。
【详解】A、pH=c时,酶变性失活,但H2O2在常温下也能缓慢分解,所以e点不变,d点右移,A错误;
B、图2表示在最适温度下,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温度降低时,酶的活性下降,酶促反应速率减慢,但化学反应的平衡点不变,所以e点不变,d点右移,B错误;
C、底物(H2O2量)增加时,化学反应的平衡点升高,到达化学反应平衡点所需的时间延长,即e点上移,d点右移,C错误;
D、若增加酶的量,反应速率加快,则d点左移,e点不动,D正确。
故选D。
24. 核孔复合物(NPC)是细胞核的重要结构,曾被Nature杂志评为结构生物学领域最被期待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施一公团队解析了来自非洲爪蟾NPC的近原子分辨率结构,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该团队通过电镜观察到NPC“附着”并稳定融合在与细胞核膜高度弯曲的部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附着NPC的核膜为双层膜结构,且与内质网膜相联系
B. 核仁中的染色质是遗传信息的主要载体,是生命活动的“蓝图”
C. NPC具有选择性,蛋白质等大分子通过NPC进出细胞核没有穿过生物膜
D. 通常新陈代谢旺盛的细胞中NPC的数量比较多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核包括:核膜(双层膜,上面有孔是蛋白质和RNA通过的地方)、核仁(与某些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染色质;功能: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详解】A、核孔复合物(NPC)是细胞核的重要结构,核膜为双层膜结构,且外层核膜与内质网膜相联系,A正确;
B、染色质在细胞核中,不在核仁中,B错误;
C、NPC具有选择性,蛋白质等大分子通过核孔复合物(NPC)进出细胞核,没有穿过生物膜,C正确;
D、核孔实现了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因此新陈代谢旺盛的细胞中NPC的数量比较多,D正确。
故选B。
25. 绿色荧光蛋白简称GFP,最初是从维多利亚多管发光水母中分离出来的结构蛋白。其相关数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该蛋白质含有2条肽链
B. 该荧光蛋白含有的氮原子数是126
C. 该蛋白质共有肽键124个
D. 合成该蛋白质时,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2232
【答案】B
【解析】
【分析】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链。脱水数=氨基酸总数—肽链数。脱水缩合: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在脱水缩合过程中一个氨基酸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的氨基分别脱下—OH和—H结合形成H2O,同时形成一个肽键。
【详解】A、游离的羧基数=肽链数+R基团上的羧基数,17=肽链数+15,肽链数是2,该蛋白质含有2条肽链 ,A正确;
B、氮原子数=氨基酸数目+游离的氨基总数-肽链数,氮原子数=126+17-2=141个,B错误;
C、肽键数=氨基酸总数-肽链数=126-2=124,该蛋白质共有肽键124个 ,C正确;
D、合成该蛋白质时,脱水数=肽键数=124,相对分子质量减少18×124=2232,D正确。
故选B。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
26. 生物大分子多是由许多相同或相似的基本单位组成的多聚体,甲图表示不同化学元素所组成的基本单位,乙图表示细胞利用基本单位合成生物大分子的示意图,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甲图中①为某多聚体的单体,在形成多聚体时,发生的反应是___________,单体与单体之间通过___________(化学键)相连接,如人的血红蛋白由4条(α、α、β、β)多肽链组成,其中每条α链含氨基酸141个,每条β链含氨基酸146个,则血红蛋白彻底水解需要水分子数___________。
(2)若甲图中③组成的大分子物质能储存遗传信息,则③是___________。
(3)若乙图中的生物大分子主要在动物肝脏和肌肉细胞内合成,则该生物大分子是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
(4)若某生物大分子部分结构为:“H2N-甘氨酸-脯氨酸-亮氨酸-丙氨酸-亮氨酸-天冬氨酸-丝氨酸-缬氨酸-亮氨酸-亮氨酸-COOH”,若某种酶作用于亮氨酸羧基端的肽键,则该酶完全作用后产生的多肽为___________。
A. 2个二肽,一个四肽B. 一个二肽、一个三肽、一个四肽
C. 3个二肽,一个四肽D. 一个二肽、一个三肽、一个五肽
(5)除图示模型外,生物大分子之间具有的共性是以_________作为结构基础的,因此“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
【答案】(1) ①. 脱水缩合 ②. 肽键 ③. 570
(2)核苷酸(3) ①. 糖原 ②. (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4)B
(5)碳骨架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甲①含有C、H、O、N,可能是蛋白质,②含有C、H、O,可能是糖类,③含有C、H、O、N、P,可能是核酸。图乙是多聚体形成过程。
【小问1详解】
甲图中①是含有C、H、O、N四种元素的大分子蛋白质,是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的方式形成的,化学键叫做肽键,人的血红蛋白由4条(α、α、β、β)多肽链组成,其中每条α链含氨基酸141个,每条β链含氨基酸146个,则血红蛋白含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141×2+146×2-4=570个,则血红蛋白彻底水解至少需要的水分子数是570。
【小问2详解】
甲图中③是含有C、H、O、N、P五种元素的生物大分子,能储存和传递遗传信息即核酸,其基本单位是核苷酸。
【小问3详解】
甲图中②含有C、H、O三种元素组成的生物大分子物质是细胞中重要的储能物质即多糖,糖原可在动物肝脏和肌肉细胞内合成。动物细胞特有的该大分子是糖原。
【小问4详解】
A、某种酶作用于亮氨酸羧基端的肽键,该酶完全作用后产物分别为:甘氨酸-脯氨酸-亮氨酸、丙氨酸-亮氨酸、天冬氨酸-丝氨酸-缬氨酸-亮氨酸、亮氨酸四种分子,包含一个二肽、一个三肽、一个四肽、亮氨酸等,A错误;
B、如A所述,则该酶完全作用后产物分别为:甘氨酸-脯氨酸-亮氨酸、丙氨酸-亮氨酸、天冬氨酸-丝氨酸-缬氨酸-亮氨酸、亮氨酸四种分子,B正确;
C、如A所述,则该酶完全作用后产物分别为:甘氨酸-脯氨酸-亮氨酸、丙氨酸-亮氨酸、天冬氨酸-丝氨酸-缬氨酸-亮氨酸、亮氨酸四种分子,C错误;
D、如A所述,则该酶完全作用后产物分别为:甘氨酸-脯氨酸-亮氨酸、丙氨酸-亮氨酸、天冬氨酸-丝氨酸-缬氨酸-亮氨酸、亮氨酸四种分子,D错误。
故选B。
【小问5详解】
生物大分子都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因此“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
27.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也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图中的A、B、C、D是4种不同类型的细胞,E~表示几种细胞器的模式图,请根据图完成下列问题。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细胞为植物细胞的_________(填“显微”或“亚显微”)结构示意图,A~D中,图_________(填标号)可能为幽门螺杆菌结构模式图,其区别于酵母菌的最主要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
(2)B所示细胞中的某种分泌蛋白,在核糖体中合成后,按照_________(用箭头和结构名称表示)的方向被运到细胞外,与该过程直接相关的细胞器还有_________,在这个过程中膜面积增大的结构是_________。研究B图所示生理过程,一般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
(3)图A~D所示的细胞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_________(填标号)。
(4)图E~所示的细胞器中,高等植物没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_(填标号)。
【答案】27. ①. 亚显微 ②. C ③. 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28. ①. 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②. 线粒体 ③. 细胞膜 ④. 同位素标记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29. A、D30. F
【解析】
【分析】图中A有叶绿体、液泡、细胞壁无中心体,为高等植物细胞,B为动物细胞分泌蛋白的形成、分泌过程,C为细菌,D为蓝藻(蓝细菌),E为高尔基体,F为中心体,G为线粒体,H为内质网,L为叶绿体、K为核糖体。
【小问1详解】
图中A细胞是利用电子显微镜看到的结构,属于亚显微结构,幽门螺杆菌为原核生物,A~D中,C可能为幽门螺杆菌结构模式图,其区别于酵母菌的最主要的结构特点是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小问2详解】
分泌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之后还得先后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最后通过囊泡与细胞膜融合,将分泌蛋白释放到细胞外发挥作用,因此其先后经过的结构为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整个过程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在这个过程中高尔基体接受来自内质网的囊泡,而细胞膜又接受来自于高尔基体的囊泡,因此高尔基体膜面积几乎不变,内质网膜面积减小,细胞膜的面积增大。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采用的是同位素标记法。
【小问3详解】
A为高等绿色植物细胞,含有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D是蓝细菌(蓝藻),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也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小问4详解】
高等植物不含有中心体这一细胞器,也就是F。
28. 生物膜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下图表示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膜的结构,其中A、B、C、D表示膜上的有关蛋白质。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目前公认的细胞膜的结构模型是_________,构成红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_________,不同生物膜的功能有差异,从组成成分分析,主要原因是_________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2)红细胞上的受体能够接收外界信息或刺激,激活细胞内相应生理生化反应,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的功能,与此功能有关的结构是图中的_________(填字母)。
(3)细胞膜外侧磷脂分子中的胆固醇含量往往__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内侧。研究发现,人红细胞膜上胆固醇含量与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形成密切相关。人的成熟红细胞不具有合成脂质的_________(填细胞器),其细胞膜上的脂质可来自于血浆,当血浆中胆固醇浓度升高时,会导致更多的胆固醇插入到红细胞膜上,细胞膜的_________性降低,变得刚硬易破,红细胞破裂导致胆固醇沉积,加速As斑块的生长。
(4)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通常用作制备纯净细胞膜的材料,最简单的方法是将红细胞用_________处理。不选择植物细胞,是因为植物细胞膜外面有_________的干扰。
【答案】(1) ①. 流动镶嵌模型 ②. 磷脂双分子层(或脂双层) ③. 蛋白质(或膜蛋白)
(2) ①. 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或信息传递或识别) ②. C
(3) ①. 高于 ②. 光面内质网(或内质网) ③. 流动性
(4) ①. 蒸馏水(或清水或水) ②. 细胞壁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该图是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膜的结构,其基本支架为磷脂双分子层,主要成分有磷脂、蛋白质等。
【小问1详解】
目前公认的细胞膜的结构模型是流动镶嵌模型,构成红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或脂双层),生物膜的功能差异,主要原因是蛋白质(或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小问2详解】
红细胞上的受体能够接收外界信息或刺激,体现了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糖蛋白C与细胞识别作用有关。
【小问3详解】
细胞膜外侧磷脂分子中的胆固醇含量往往高于内侧,合成脂质的细胞器是光面内质网,人红细胞膜不具有,其细胞膜上的脂质可来自于血浆,当血浆中胆固醇浓度升高时,会导致更多的胆固醇插入到红细胞膜上,细胞膜的流动性降低,变得刚硬易破,红细胞破裂导致胆固醇沉积,加速了 As 斑块的生长。
【小问4详解】
可以利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吸水涨破的原理制备细胞膜,可以将红细胞用蒸馏水处理,不选择植物细胞,是因为植物细胞膜外面有细胞壁的干扰。
29. 研究发现人体红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能协助葡萄糖顺浓度梯度跨膜转运;而小肠上皮细胞肠腔面上存在特定的载体蛋白,可以逆浓度梯度从肠腔吸收葡萄糖,当细胞内葡萄糖浓度高时,小肠上皮细胞基底面又可以顺浓度梯度将葡萄糖转运到血液中。如图为物质出入细胞的四种方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在[ ]中填序号,__________上填文字)
(1)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运输方式是[ ]__________,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运输方式是[ ]__________。
(2)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是通过__________(填字母)方式进行的,该种运输方式体现出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的特点。
(3)若在细胞中注入某种呼吸抑制剂(影响细胞产能),__________(填字母)方式将会受到较大影响。
【答案】(1) ①. B 协助扩散 ②. C主动运输
(2) ①. D ②. (一定的)流动性
(3)C和D
【解析】
【分析】1、根据题干信息分析,“人体红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能协助葡萄糖顺浓度梯度跨膜转运”属于协助扩散;“小肠上皮细胞肠腔面上存在特定的载体,可以逆浓度梯度从肠腔吸收葡萄糖”属于主动运输;“当细胞内葡萄糖浓度高时,小肠上皮细胞基底面又可以顺浓度梯度将葡萄糖转运到血液中”属于协助扩散。
2、据图分析可知:A图表示自由扩散,B图表示协助扩散(易化扩散),C图表示主动运输,D图表示胞吐。
【小问1详解】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即方式B。小肠上皮细胞肠腔面上存在特定的载体蛋白,可以逆浓度梯度从肠腔吸收葡萄糖,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即方式C。
【小问2详解】
胰岛素的分泌方式为胞吐,即方式D,胞吐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小问3详解】
A、B方式为被动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C方式为主动运输,D方式为胞吐,C、D均需要消耗能量,因此,若在细胞中注入某种呼吸抑制剂(影响细胞产能),C、D方式将会受到较大影响。
30. 马铃薯块茎内富含过氧化氢酶,能催化过氧化氢水解。已知2H2O22H2O+O2,可以通过观察反应过程中的O2生成速率来判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某兴趣小组欲利用如图装置,探究收集的气体体积记录如下表。请利用所给的材料用具,完善实验步骤,分析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用具:2%的过氧化氢溶液,缓冲液(pH5.0、pH6.0、pH7.0、pH8.0),马铃薯,滤纸片、注射器、橡胶盖若干,研钵,培养皿等。(要求与说明:实验中所加溶液的具体量不做要求)
(一)完善实验步骤:
制备马铃薯匀浆。将马铃薯洗净切成小块,放入研钵充分研磨后用纱布过滤,得到酶提取液备用。
(1)取__________的滤纸片若干放在盛有马铃薯匀浆的培养皿中浸泡1min,然后用镊子夹起滤纸片,贴靠在培养皿壁上,流尽多余的匀浆。
取4支注射器编号后,分别加入等量的马铃薯匀浆浸泡过的滤纸片。
(2)每支注射器先分别吸入等量的__________溶液:然后再用针筒吸入__________溶液,用橡胶盖密封针嘴。每隔一段时间,记录相关实验数据。
(二)记录实验结果:
(3)设计一张实验结果记录表,以记录0.5min和1min时的实验结果__________
(三)分析与讨论
(4)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
(5)如图中20min后,收集的气体体积不再发生明显变化,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某同学将其中一支注射器中收集到的数据绘制成图中的曲线1,他想改变某一条件,让实验结果变成曲线2,则需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___。
A.增加滤纸片数量B.将温度提高到80°C
C.增加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D.将针换成更大容积的
(6)若实验中只有一个注射器,每次实验后,先用水充分冲洗反应小室,然后用___________再冲洗一遍,目的是___________。
【答案】(1)相同大小
(2) ①. (不同pH的)缓冲液 ②. 等量的H2O2溶液
(3)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影响的实验结果记录表
或
(4)时间和酸碱度(pH)
(5) ①. H2O2完全分解 ②. C
(6) ①. 相应缓冲液 ②. 保证缓冲液pH的准确度,避免实验误差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实验探究pH值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为酸碱度,因变量是过氧化氢酶活性,可以通过测定单位时间内氧气的生成量来表示。无关变量应相同且适宜。实验设计时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
【小问1详解】
实验设计时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因此要取相同大小的滤纸片。
【小问2详解】
实验设计时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实验探究pH值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故需让酶处于不同的pH的缓冲液中,由于酶与底物一旦接触,就可以快速反应,因此要分先别吸入等量的(不同pH的)缓冲液,再用针筒吸入等量的H2O2溶液。
【小问3详解】
缓冲液(pH5.0、pH6.0、pH7.0、pH8.0),为自变量,记录0.5min和1min时的实验结果,实验可以以收集的气体体积为结果指标,故实验结果记录表为:
或
【小问4详解】
自变量是人为控制不相同的量,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时间和酸碱度(pH)。
【小问5详解】
如图中20min后,收集的气体体积不再发生明显变化,说明产物生成的量已经达到最大,其可能的原因是H2O2完全分解,不再有氧气生成。
曲线2明显产生的气体量多了,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可以提高产物的量,增加滤纸片数量、将温度提高到80°C只会改变反应速率,不影响产物的生成量,将针换成更大容积的不会影响产物的生成量,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小问6详解】
待测物质
试剂
预期显色结果
反应条件
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
③
④
脂肪
②
橙黄色
常温
①
本尼迪特试剂
红黄色
50~65℃
功能特点
结构基础
A
性腺细胞合成性激素
具有发达的内质网
B
甲状腺细胞富集I-
细胞膜上具有I-协助扩散的载体蛋白
C
根毛细胞渗透吸水
具有大液泡
D
小肠肠腺细胞分泌消化酶
富含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pH
5.0
6.0
7.0
8.0
时间(min)
0.5
1
0.5
1
0.5
1
0.5
1
收集的气体体积(mL)
缓冲液
pH5.0
pH6.0
pH7.0
pH8.0
收集的气体体积(mL)
0.5min
1min
pH
5.0
6.0
7.0
8.0
时间(min)
0.5
1
0.5
1
0.5
1
0.5
1
收集的气体体积(mL)
缓冲液
pH5.0
pH6.0
pH7.0
pH8.0
收集的气体体积(mL)
0.5min
1min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87,56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2023_2024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3含解析,共24页。
这是一份浙江省温州市2023_2024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