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广大附中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广大附中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40 道,共 80 分)
生活中有太多的变化,下列“变”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石头“变”石雕B. 青稞“变”美酒
C. 羊毛“变”毛毯D. 冰川“变”河流
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乙醇可作燃料B. 石墨可作铅笔芯
C. 不锈钢作炊具D. 氢气作探空气球
人们在工作、生活中,为防止事故发生常采用一些安全措施,下列安全措施中正确的是
到煤窑中挖煤用火把照明B. 冬天用煤取暖时封闭门窗
C. 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先做灯火试验D. 厨房内煤气泄漏打开排气扇通风
劳动教育贯穿义务教育阶段,以下劳动项目与所涉及 化学知识不相符合的是
AB. BC. CD. D
下列实验仪器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的是( )
烧瓶B. 试管
C. 量筒D. 烧杯
下列关于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木炭燃烧后生成黑色的固体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
选项
劳动项目
涉及到的化学知识
A
用肥皂洗袜子,发现洗完后的水中浮渣较多
使用的水可能是软水
B
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类似于酒精灯着火用灯帽盖灭
C
用酒精溶液给家中物品消毒,但要避免接触火源
酒精属于易燃液体
D
点燃天然气后煮饭
天然气燃烧会放出热量
硫燃烧后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对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雪花飘飘——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氧气能被液化储存于钢瓶中——氧分子体积变小
铁块很难被压缩——原子之间没有间隔
氢气与液氢都能作燃料——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关于原子序数为 14 的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元素符号为 SB. 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10
C. 在地壳中含量最多D. 属于非金属元素
某原子的原子核内有 192 个粒子,其中有 77 个粒子带正电,则该原子核内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是
A. 77B. 115C. 38D. 269
神舟十四号飞船使用了钛合金等金属材料。钛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钛属于金属元素B. 钛原子的中子数为 22
C. 钛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D. 钛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47.87g
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则下列关于该微粒的说法正确的是
若 X=7,则该微粒为阳离子
若 X=9,则该微粒可表示为 F2-
若 X=10,则该微粒达到稳定结构
若 X=11,则该微粒为 Mg2+
如图所示“●”“○”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其中表示单质的是( )
A.B.
C.D.
戊二醛(C5H8O2)在预防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下列有关戊二醛的说法正确的是
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属于氧化物
由 5 个碳原子、8 个氢原子和 2 个氧原子构成
其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5:2
A 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 2 个电子,B 元素原子最外层有 7 个电子,则 A、B 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
A2 B2B. ABC. A2BD. AB2
下列化学符号与表述的意义相符的是
A O2 :两个氧原子B. Fe2 :一个亚铁离子
C. CuCl:氯化铜D. 2N:2 个氮元素
下列符号既可以表示一个原子,又可以表示一种元素,还可以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 HB. Al3+C. CuD. 2H
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 4 个氢原子:2H2B. 1 个锌离子:Zn+2
C. 3 个氮气分子:3N2D. 碳酸钠:NaCO3
下列化学符号中的数字“2”所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2Cl(两个氯分子)
CO2(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分子)
+2
Mg O (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
Fe2+(一个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下列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可能发生变化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一定不会变化
电解 3g 水能得到 2g 氢气和 1g 氧气
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所有的化学反应
在我国古代典籍中有着“银针验毒”的记载,“银针验毒”的反应原理之一是
4Ag+2H2S+O2 =2Ag2S+2X,则 X 的化学式是
A. H2O2B. H2C. H2OD. SO2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Fe+CuSO4 =FeSO4 +Cu
点燃
硫在氧气中燃烧: S+O2SO3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 2H2O2 2H2O+O2
通电
水通直流电生成氢气和氧气: 2H2O2H2 +O2
下列反应示意图相符的化学方程式是
2
A 2Cu+O Δ 2CuOB.
Δ
C. 2HgO2Hg+O2 D.
Δ
H2 +CuOCu+H2O
Δ
2Ag2O4Ag+O2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Δ
CuO+COCu+CO2
2KClO3 =2KCl+3O2
点燃
4Fe+3O22Fe2O3
CuSO4 +2NaOH=Cu(OH)2 +Na 2SO4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42422
2KMnO Δ K MnO +MnO +O
H2CO3 =H2O+CO2
点燃
C2H5OH+O22CO2 +3H2O
CaCO3 +2HCl=CaCl2 +CO2 +H2O
如图是某些化合物的重整制得合成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反应中涉及三种氧化物B. 甲和乙的一个分子中含有的质子数相同
C. 参加反应的乙和丁的质量比 9:1D. 生成物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 1:1
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中发生了某一化学反应,涉及的物质为甲、乙、丙、丁,如图为各物质在反应前和反应后某时刻的质量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x 的值是 31B. 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7:11
C. 丙可能为催化剂D. 反应中消耗甲和乙的质量比为 7:4
1.6 克某有机物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 4.4 克二氧化碳和 3.6 克水,则此有机物的组成元素是
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一定含有碳、氢元素,不含有氧元素
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
一定不含有碳、氢、氧元素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水(H2O)和过氧化氢(H2O2)分子中都含有氢气分子(H2)
软水指含较少 Ca2+、Mg2+的水
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氢气
通过过滤可以除去水中所有的杂质
某同学收集了一些雨水,在实验室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流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加入的 A 物质是明矾
进行操作①时速度很慢,原因可能是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操作②是为了除去水中的颜色和异味,通常加入活性炭
操作③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课堂上老师向同学们示范固体和液体加热的实验操作,下列相关操作完全正确的是
加热试管中的固体药品时,试管口应略向上倾斜
实验中可用试管夹夹持试管进行加热
对试管内的液体进行加热时,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2/3
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为了防止液体溅出应将试管竖直加热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B.
C.D.
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部分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氧气收集B. 氧气验满
C. 氧气转移D. 氧气放置
下列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实验设计中,方法合理的是
AB.
C.D.
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杂质,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A.B.
C.
D.
下列鉴别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B. 用闻气味的方法鉴别 CO2 和 SO2
C. 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别空气和氧气D. 用紫色石蕊溶液鉴别醋酸和 CO2 的水溶液
选项
物质
杂质
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
A
CO2
CO
点燃
B
CaCO3
CaO
高温煅烧
C
N2
O2
通过灼热的铜粉
D
CuO
C
隔绝空气加强热
利用数据传感技术可以形象地比较不同形状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倾斜锥形瓶,使试管内的稀盐酸流入瓶中与碳酸钙发生反应,测得瓶内气压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碳酸钙粉末产生的CO2 质量多
块状碳酸钙产生的CO2 质量多
对比分析a、b 点可知,曲线①表示粉末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
对比分析c、d 点可知,相同的气压时,块状碳酸钙需要时间短
甲、乙、丙是某同学设计的三套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对三套装置分析不正确的是
甲装置此时容器内右侧大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
此时甲装置中的止水夹 M 处于打开状态
乙装置 N 处添加止水夹可以与甲装置具有相同功能
丙装置具有可控制反应进行或停止的功能
如图所示;甲瓶中可盛放浓硫酸(可吸收水蒸气)或者氢氧化钠浓溶液,乙瓶中放的是用石蕊溶液染成的干燥的紫色小花,小明同学通过调节阀门 I、II 或者改变甲瓶中溶液种类,能改变紫色小花的颜色,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若甲瓶中盛放氢氧化钠溶液,关闭阀门 I,打开阀门 II,可看到紫色小花不变色
若甲瓶中盛放浓硫酸,关闭阀门 I,打开阀门 II,可看到紫色小花变红
若关闭阀门 II,打开阀门 I,紫色小花变红
紫色小花变色是因为碳酸显酸性
如图所示 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图甲:用两份完全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
图乙:木炭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
图丙: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氧气
图丁:红磷在装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燃烧
下列图像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在盛有空气的密闭集气瓶中点燃红磷
a、b 试管内分别加入等浓度、等体积的过氧化氢溶液,b 试管内有少量二氧化
锰
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
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
二、填空题(3 题,共 10 分)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仪器 a 的名称为,仪器 b 的名称为。
实验室制取较大量二氧化碳时,能随时多次添加液体药品,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从图 1 中
A~E 中选填序号,并按照气流顺序,下同)。
实验室利用高锰酸钾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装置组合是。
如图 2 所示,该装置充满水,并利用该装置收集一氧化碳时,气体应从导管口进入。
在牙膏中,常用轻质碳酸钙粉末作摩擦剂,生产轻质碳酸钙主要流程如下:
生石灰主要成分为 (填化学式),反应②属于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操作Ⅰ”中的操作是。
反应①的化学基本反应类型是
反应。
取锌与稀硫酸的混合物 56g 制取氢气,充分反应后,称量剩余液体和固体的总质量为 55.6g。请计算: 参加反应的硫酸的质量g。(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S-32 Zn-65)
2022-2023 学年广大附中初三上学期期末线上阶段性小测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S-32Zn-65
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40 道,共 80 分)
生活中有太多的变化,下列“变”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石头“变”石雕B. 青稞“变”美酒
C. 羊毛“变”毛毯D. 冰川“变”河流
【答案】B
【解析】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详解】A、石头“变”石雕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青稞“变”美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羊毛“变”毛毯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冰川“变”河流过程中只是形状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综上所述:选择 B。
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乙醇可作燃料B. 石墨可作铅笔芯
C. 不锈钢作炊具D. 氢气作探空气球
【答案】A
【解析】
【详解】A、乙醇可作燃料是利用了乙醇的可燃性,可燃性是化学性质,A 选项正确; B、石墨可用于制铅笔芯是利用了石墨质地柔软,质地柔软是物理性质,B 选项错误; C、不锈钢作炊具是利用了不锈钢的导热性,导热性是物理性质,C 选项错误;
D、氢气作探空气球,是利用氢气密度比空气小的物理性质。D 选项错误。综上所述:选择 A。
人们在工作、生活中,为防止事故发生常采用一些安全措施,下列安全措施中正确的是
到煤窑中挖煤用火把照明B. 冬天用煤取暖时封闭门窗
C. 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先做灯火试验D. 厨房内煤气泄漏打开排气扇通风
【答案】C
【解析】
【详解】A、煤窑里常常含有一定量的甲烷,如果甲烷的浓度达到了甲烷的爆炸极限,遇明火会发生爆炸,从而导致安全事故,此选项错误;
B、煤不充分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能使人中毒,因此冬天用煤取暖时不能封闭门窗,此选项错误;
C、植物在没有阳光的条件下进行呼吸作用,所以久未开启的菜窖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所以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先做灯火试验,此选项正确;
D、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易发生爆炸,煤气有可燃性,煤气泄漏,打开排气扇,会产生电火花引爆可燃性气体,此选项错误;
故选 C。
劳动教育贯穿义务教育阶段,以下劳动项目与所涉及的化学知识不相符合的是
AB. BC. C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通常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肥皂水在硬水中易起浮渣,在软水中泡沫较多,故用肥皂洗袜子,发现洗完后的水中浮渣较多,说明使用的水是硬水,符合题意;
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隔绝氧气灭火,酒精灯着火,用灯帽盖灭,也是隔绝氧气灭火,原理相同,不符合题意;
C、用酒精溶液给家中物品消毒,但要避免接触火源,是因为酒精具有可燃性,接触火源容易引发火灾, 不符合题意;
D、点燃天然气煮饭,是因为天然气具有可燃性,燃烧放出热量,不符合题意。
选项
劳动项目
涉及到的化学知识
A
用肥皂洗袜子,发现洗完后的水中浮渣较多
使用的水可能是软水
B
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类似于酒精灯着火用灯帽盖灭
C
用酒精溶液给家中物品消毒,但要避免接触火源
酒精属于易燃液体
D
点燃天然气后煮饭
天然气燃烧会放出热量
故选 A。
下列实验仪器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的是( )
烧瓶B. 试管
C. 量筒D. 烧杯
【答案】C
【解析】
【详解】A、烧瓶可用于需要较大量溶液的反应的反应容器,故 A 能用作反应容器;
B、试管常用做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也可用做收集少量气体的容器或用于装置成小型气体的发生器。故 B
能用作反应容器;
C、量筒常用于一定液体的量取,为保持量取的准确性,不可做反应容器。故 C 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D、烧杯主要用于溶解固体物质、配制溶液,以及溶液的稀释、浓缩,也可用做较大量的物质间的反应。故D 能用作反应容器;
故选 C。
下列关于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木炭燃烧后生成黑色的固体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
硫燃烧后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A、木炭燃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A 说法错误。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描述实验现象不能指出具体物质的名称,B 说法错误。
C、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没有点燃,不能燃烧,C 说法错误。
D、硫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所以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 说法正确。综上所述:选择 D。
对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雪花飘飘——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氧气能被液化储存于钢瓶中——氧分子体积变小
铁块很难被压缩——原子之间没有间隔
氢气与液氢都能作燃料——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答案】D
【解析】
【详解】A、雪花是宏观物质,雪花飘飘不能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故选项解释错误;
B、氧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错误; C、铁块很难被压缩,是因为铁原子之间有斥力,故选项解释错误;
D、氢气与液氢都能作燃料,是因为分子构成相同,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 D。
关于原子序数为 14 的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元素符号为 SB. 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10
C. 在地壳中含量最多D. 属于非金属元素
【答案】D
【解析】
【详解】A、14 号元素为硅元素,其元素符号为 Si,错误; B、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4,错误;
C、在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错误;
D、硅元素名称带石字旁,属于固态非金属元素,正确。故选 D。
某原子的原子核内有 192 个粒子,其中有 77 个粒子带正电,则该原子核内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是
A. 77B. 115C. 38D. 269
【答案】C
【解析】
【详解】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所以质子数为 77,则中子数=192- 77=115,则该原子核内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是 115-77=38,故选 C。
神舟十四号飞船使用了钛合金等金属材料。钛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钛属于金属元素B. 钛原子的中子数为 22
C. 钛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D. 钛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47.87g
【答案】A
【解析】
【详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单元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钛,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选项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单元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22;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该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 22;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单元格可知,钛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47.87,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由于相对原子质量不是质子数的两倍,则原子核内中子数不等于 22,选项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都<4,容易失去电子,达到相对稳定的结构,钛属于金属元素,所以钛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不是得到电子,选项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单元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选项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则下列关于该微粒的说法正确的是
若 X=7,则该微粒为阳离子
若 X=9,则该微粒可表示为 F2-
若 X=10,则该微粒达到稳定结构
若 X=11,则该微粒为 Mg2+
【答案】C
【解析】
【详解】A、若 X=7,则质子数小于电子数,该微粒为阴离子,错误; B、若 X=9,则该微粒可表示为 F-,错误;
C、若 X=10,则质子数等于电子数,且最外层电子数为 8,该微粒达到稳定结构,正确; D、若 X=11,则该微粒为 Na+,错误。
故选 C。
如图所示“●”“○”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其中表示单质的是( )
A.B.
C.D.
【答案】A
【解析】
【分析】考点:物质的分类
【详解】A、图中的 5 个分子构成相同,为同种物质的分子,所示物质为纯净物;且每个分子都是由同种原子所构成的,故为单质的分子,正确;
B、图中的 4 个分子构成相同,为同种物质的分子,所示物质为纯净物;且每个分子都是由不同种原子所构成的,故为化合物的分子,错误;
C、图中的 5 个分子构成不同,可分为 2 种,故为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所示物质为混合物,错误;
D、图中的 5 个分子构成不同,可分为 2 种,故为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所示物质为混合物,错误;故选
A。
戊二醛(C5H8O2)在预防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下列有关戊二醛的说法正确的是
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属于氧化物
由 5 个碳原子、8 个氢原子和 2 个氧原子构成
其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5:2
【答案】A
【解析】
【详解】A、根据戊二醛(C5H8O2)的化学式可知,戊二醛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正确;
B、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而戊二醛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错误;
C、1 个戊二醛分子由 5 个碳原子、8 个氢原子和 2 个氧原子构成,错误;
D、戊二醛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 5:16 2 15 : 8 ,错误。故选 A。
A 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 2 个电子,B 元素原子最外层有 7 个电子,则 A、B 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
【详解】由于 A 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 2 个电子,在反应中容易失去 2 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则 A 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为+2 价;B 元素原子最外层有 7 个电子,在反应中容易得到 1 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则 B 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为-1 价,根据化合物的化学式书写:显正价的元素其符号写在左边,显负价的写在右边,化合价的绝对值交叉约减,得化学式右下角的数字,数字为 1 时不写,故其化学式可能为 AB2,故选D。
下列化学符号与表述的意义相符的是
O2 :两个氧原子B. Fe2 :一个亚铁离子
C. CuCl:氯化铜D. 2N:2 个氮元素
【答案】B
【解析】
【详解】A、O2 表示氧气,1 个氧分子,不能表示 2 个氧原子,2 个氧原子表示为 2O,选项说法错误; B、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 1 个电荷时,1 要省略。所以亚铁离子表示为:Fe2+,选项说法正确;
C、氯化铜中,铜元素显+2 价,氯元素显-1 价,所以氯化铜的化学式为 CuCl2,选项说法错误;
D、元素是个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 2N 表示 2 个氮原子,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下列符号既可以表示一个原子,又可以表示一种元素,还可以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 HB. Al3+C. CuD. 2H
【答案】C
【解析】
【详解】A、H 既可以表示一个氢原子,又可以表示氢元素,但不能表示一种物质。A 不符合题意。
B、 Al3 只表示一个铝离子。B 不符合题意。
学式可能是
A. A2 B2
【答案】D
B. AB
C. A2BD. AB2
【解析】
C、Cu 既可以表示一个铜原子,又可以表示铜元素,还能表示铜这种物质。C 符合题意。
D、2H 只表示 2 个氢原子。D 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选择 C。
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 4 个氢原子:2H2B. 1 个锌离子:Zn+2
C. 3 个氮气分子:3N2D. 碳酸钠:NaCO3
【答案】C
【解析】
【详解】A、4 个氢原子表示为:4H,故选项错误;
B、1 个锌离子表示为:Zn2+,故选项错误; C、3 个氮气分子表示为:3N2,故选项正确; D、碳酸钠表示为:Na2CO3,故选项错误。 故选 C。
下列化学符号中的数字“2”所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2Cl(两个氯分子)
CO2(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分子)
+2
Mg O (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
Fe2+(一个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答案】C
【解析】
【详解】A、2Cl 中的“2”表示 2 个氯分子,说法错误,应为“表示 2 个氯原子”,故错误;
B、CO2 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分子,应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故错误;
2
C、 Mg O 表示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故正确;
D、Fe2+表示一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故错误。故选 C。
下列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可能发生变化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一定不会变化
电解 3g 水能得到 2g 氢气和 1g 氧气
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所有的化学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不符合题意;
B、化学反应有新物质生成,故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一定发生了变化,不符合题意;
通电
C、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即2H2O2H2 +O2 ,参加反应的水与生成氢气和氧
气的质量比为:(18×2):4:(16×2)=9:1:8,故电解 3g 水,能得到 0.33g 氢气,2.67g 氧气,不符合题意;
D、一切化学反应均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符合题意。故选 D。
在我国古代典籍中有着“银针验毒”的记载,“银针验毒”的反应原理之一是
4Ag+2H2S+O2 =2Ag2S+2X,则 X 的化学式是
A. H2O2B. H2C. H2OD. SO2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Ag+2H2S+O2=2X+2Ag2S,反应前银、氢、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 4、4、2、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银、氢、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 4、0、2、0;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 2X 分子中含有 4 个氢原子和 2 个氧原子,则每个 X 分子由 2 个氢原子和 1 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 X 的化学式为 H2O。
故选 C。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Fe+CuSO4 =FeSO4 +Cu
点燃
硫在氧气中燃烧: S+O2SO3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 2H2O2 2H2O+O2
通电
水通直流电生成氢气和氧气: 2H2O2H2 +O2
【答案】D
【解析】
【详解】A、反应物铁是固体,故铜后不需要标沉淀符号,正确化学方程式为 Fe+CuSO4=FeSO4+Cu,错误;
点燃
B、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正确化学方程式为S+O2SO2 ,错误;
C、该化学方程式没有注明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状态,没有用“=”连接,正确化学方程式为
MnO2
2H2O22H2O+O2 ,错误;
D、该化学方程式中书写完全正确。故选 D。
下列反应示意图相符的化学方程式是
2
2Cu+O Δ 2CuOB.
Δ
C. 2HgO2Hg+O2 D.
Δ
H2 +CuOCu+H2O
Δ
2Ag2O4Ag+O2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反应的示意图是可知,该反应是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了两种单质,且一种单质是由原子构成, 另一种单质是由 2 个原子构成,且生成物的个数之比 2:1
【详解】A、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一种,与图示不符,故错误;
B、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二种,与图示不符,故错误;
C、该反应与图示的微粒的构成及反应的微粒数目关系相符,故正确; D、该反应与图示生成物的微粒数目关系不符,故错误。
故选 C。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Δ
CuO+COCu+CO2
2KClO3 =2KCl+3O2
点燃
4Fe+3O22Fe2O3
CuSO4 +2NaOH=Cu(OH)2 +Na 2SO4
【答案】D
【解析】
【详解】A、该化学方程式中 CO 和二氧化碳都是气体,则不需要标注二氧化碳的状态,正确的化学方程
Δ
式应为CuO+COCu+CO2 ;错误;
B、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nO2
2KClO3
2KCl+3O2 ;错误;
点燃
C、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 ;错误;
D、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正确; 故选:D。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42422
2KMnO Δ K MnO +MnO +O
H2CO3 =H2O+CO2
点燃
C2H5OH+O22CO2 +3H2O
CaCO3 +2HCl=CaCl2 +CO2 +H2O
【答案】B
【解析】
【详解】A、高锰酸钾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氧气需要写气体符号,,错误;
B、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符合一变多,是分解反应,且书写正确,正确; C、乙醇和氧气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符合一变多,不是分解反应,错误;
D、碳酸钙和盐酸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但反应不符合一变多,不是分解反应,错误。故选 B。
如图是某些化合物 重整制得合成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反应中涉及三种氧化物B. 甲和乙的一个分子中含有的质子数相同
C. 参加反应的乙和丁的质量比 9:1D. 生成物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 1:1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该反应是甲烷和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其中水和一氧化碳都是氧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符合氧化物的特点,属于氧化物,即反应中涉及两种氧化物,选项错误;
B、由图可知,甲物质是甲烷,1 个甲烷分子中的质子数=6+1×4=10,乙为水,1 个水分子中的质子数
=1×2+8=10,即甲和乙的一个分子中含有的质子数相同,选项正确;
C、由图可知,反应前氢原子的数目为 6,反应后氢原子存在于丁中,且反应后氢原子的数目为 2,则图中丁分子的数目为 3,所以参加反应的乙和丁的质量=18:(3×2)=3:1,选项错误;
D、由图可知,反应前氢原子的数目为 6,反应后氢原子存在于丁中,且反应后氢原子的数目为 2,则图中丁分子的数目为 3,则生成物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 1:3,选项错误,故选 B。
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中发生了某一化学反应,涉及的物质为甲、乙、丙、丁,如图为各物质在反应前和反应后某时刻的质量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x 的值是 31B. 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7:11
C. 丙可能为催化剂D. 反应中消耗甲和乙的质量比为 7:4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由表中数据可知,x=20+20+20+20-13-16- 20=31;反应后甲的质量减少了 20g-13g=7g,则甲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 7g;反应后乙的质量减少
了 20g-16g=4g,则乙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 4g;反应前后丙的质量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也可能是不参加反应的物质;反应后丁的质量增加了 31g-20g=11g,则丁是生成物;该反应是甲和乙反应生成丁,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据此分析。
【详解】A.x 的数值为 x=20+20+20+20-13-16-20=31,此选项正确;
B.甲、丁的质量比为 7g:11g=7:11,但甲、丁的化学计量数不一定相同,则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可能为 7:11,此选项错误;
C.反应前后丙的质量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加反应的物质,此选项正确; D.反应中消耗甲和乙的质量比为 7g:4g=7:4,此选项正确;
故选 C。
1.6 克某有机物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 4.4 克二氧化碳和 3.6 克水,则此有机物的组成元素是
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一定含有碳、氢元素,不含有氧元素
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
一定不含有碳、氢、氧元素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确定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再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相等,来确定氧元素是否含有。4.4g 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4.4g 12 100% 1.2g ,3.6g 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 3.6g 1 2 100%
0.4g ,1.2g+0.4g=1.6g
4418
与原物质的质量相等,故一定不含氧元素。故选 B。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水(H2O)和过氧化氢(H2O2)分子中都含有氢气分子(H2)
软水指含较少 Ca2+、Mg2+水
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氢气
通过过滤可以除去水中所有的杂质
【答案】B
【解析】
【详解】A、H2O 和 H2O2 分子中都含有 2 个氢原子,不含有氢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软水中含较少 Ca2+、Mg2+,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电解水实验时在电源的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D、过滤只能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无法除去可溶性杂质,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 B。
某同学收集了一些雨水,在实验室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流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加入的 A 物质是明矾
进行操作①时速度很慢,原因可能是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操作②是为了除去水中的颜色和异味,通常加入活性炭
操作③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A、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使其沉降,因此加入的 A 物质是明矾,故选项说法正确;
B、操作①是过滤,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会导致滤液浑浊,与过滤的速度无关,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因此操作②通常加入的物质是活性炭,故选项说法正确;
D、操作③是蒸馏,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 B。
课堂上老师向同学们示范固体和液体加热的实验操作,下列相关操作完全正确的是
加热试管中的固体药品时,试管口应略向上倾斜
实验中可用试管夹夹持试管进行加热
对试管内的液体进行加热时,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2/3
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为了防止液体溅出应将试管竖直加热
【答案】B
【解析】
【详解】A、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至试管底部,致使试管底部破裂,错误;
B、实验中可用试管夹夹持试管进行加热,正确;
1
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3
,否则加热沸腾时容易溅出伤人,错误;
D、竖起加热受热面积小,易造成局部温度过高,使液体暴沸,导致液体冲出试管,故加热时试管口向上倾斜,于桌面成 45°,错误。
故选 B。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B.
C.D.
【答案】A
【解析】
【详解】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正确量取 9mL 的液体,应选用的合适仪器是 10mL 的量筒,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托盘天平称量固体时,应遵循左物右码,图中砝码放左盘,操作错误。故选 A。
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部分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氧气收集B. 氧气验满
C. 氧气转移D. 氧气放置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采用向上排空气法进行收集,导气管用伸到集气瓶的底部,操作正确;
B、带火星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进行验满,操作错误;
C、从水槽中移出集满氧气的集气瓶,防止气体溢出,应在水面下盖好玻璃片,操作错误; D、.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盖上玻璃片的集气瓶口要朝上放在桌面上,操作错误。
故选 A。
下列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实验设计中,方法合理的是
A.B.
C.D.
【答案】B
【解析】
【分析】装置气密性检验的原理是:通过气体发生器与液体构成封闭体系,依据改变体系内压强时产生的现象(如气泡的生成、水柱的形成、液面的升降等)来判断装置气密性的好坏。
【详解】A、形成的不是密闭体系,气体受热后可能从另一导管逸出,无法确定装置是否漏气,不符合题意;
B、关闭止水夹,从长颈漏斗加水,若不漏气,则长颈漏斗会停留一段稳定的水柱,符合题意; C、长颈漏斗能使气体逸出,无法确定装置是否漏气,不符合题意;
D、气体可能从玻璃管左侧导管逸出,无法确定装置是否漏气,不符合题意。故选 B。
【点睛】检查装置气密性一般用到的方法有:空气热胀冷缩法、注水法、抽气或压气法等。
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杂质,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A.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混有少量一氧化碳的二氧化碳气体不能被点燃,选项错误;
B、碳酸钙高温煅烧分解,氧化钙不反应,不能除杂,选项错误;
C、氧气和灼热的铜粉生成氧化铜,氮气不反应,可除杂,选项正确; D、隔绝空气加强热,氧化铜和碳反应,不符合除杂原则,选项错误。故选 C。
下列鉴别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B. 用闻气味的方法鉴别 CO2 和 SO2
C. 用带火星 木条鉴别空气和氧气D. 用紫色石蕊溶液鉴别醋酸和 CO2 的水溶液
【答案】D
【解析】
【详解】A、肥皂水加入硬水中的现象是浮渣多泡沫少,加入软水中的现象是浮渣少泡沫多,故可用肥皂水鉴别,此选项正确;
B、CO2 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和 SO2 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可用闻气味的方法鉴别;此选项正确;
C、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空气不能,故可用带火星木条鉴别,此选项正确;
选项
物质
杂质
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
A
CO2
CO
点燃
B
CaCO3
CaO
高温煅烧
C
N2
O2
通过灼热的铜粉
D
CuO
C
隔绝空气加强热
D、二氧化碳的水溶液中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而碳酸和醋酸都是酸,都能使紫色石蕊变红,故不可用紫色石蕊溶液鉴别,此选项错误。
故选 D。
利用数据传感技术可以形象地比较不同形状 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倾斜锥形瓶,使试管内的稀盐酸流入瓶中与碳酸钙发生反应,测得瓶内气压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碳酸钙粉末产生的CO2 质量多
块状碳酸钙产生的CO2 质量多
对比分析a、b 点可知,曲线①表示粉末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
对比分析c、d 点可知,相同的气压时,块状碳酸钙需要时间短
【答案】C
【解析】
【详解】最终曲线①、②的气压相等,说明最终产生的CO2 质量相等,故 A、B 均错误;对比分析 a、b 点
可知,曲线①单位时间内气压大,说明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气体多,反应速率快。曲线①表示粉末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故 C 正确;对比分析 c、d 点可知,相同的气压时,碳酸钙粉末所需的时间短,故 D 错误。故选 C。
【点睛】物质的反应速率与物质的性质有关,粉末状比块状固体反应快。
甲、乙、丙是某同学设计的三套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对三套装置分析不正确的是
甲装置此时容器内右侧大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
此时甲装置中的止水夹 M 处于打开状态
乙装置 N 处添加止水夹可以与甲装置具有相同功能
丙装置具有可控制反应进行或停止的功能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根据图示可知,左侧液面高于右侧液面,说明右侧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故正确;
B、此时甲装置中固体与液体分离,说明止水夹 M 处于关闭状态,故不正确;
C、乙装置N 处添加止水夹具有甲装置具有的功能,关闭止水夹装置内压强增大,固液分离,能使反应停止,打开止水夹,固液接触,反应发生,故正确;
D、丙装置可以通过粗铜丝控制石灰石与稀盐酸接触或脱离,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故正确; 故选 B。
如图所示;甲瓶中可盛放浓硫酸(可吸收水蒸气)或者氢氧化钠浓溶液,乙瓶中放的是用石蕊溶液染成的干燥的紫色小花,小明同学通过调节阀门 I、II 或者改变甲瓶中溶液种类,能改变紫色小花的颜色,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若甲瓶中盛放氢氧化钠溶液,关闭阀门 I,打开阀门 II,可看到紫色小花不变色
若甲瓶中盛放浓硫酸,关闭阀门 I,打开阀门 II,可看到紫色小花变红
若关闭阀门 II,打开阀门 I,紫色小花变红
紫色小花变色是因为碳酸显酸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A、若甲瓶中盛放氢氧化钠溶液,关闭阀门 I,打开阀门 II,氢氧化钠会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则没有二氧化碳通过乙瓶,紫色小花不变色,故 A 正确;
B、若甲瓶中盛放浓硫酸,关闭阀门 I,打开阀门 II,浓硫酸将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吸收,则干燥的二氧化碳进入乙瓶,可看到紫色小花不变色,故 B 错误;
C、若关闭阀门 II,打开阀门 I,潮湿的二氧化碳进入乙瓶,使紫色小花变红,故 C 正确;
D、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使紫色石蕊变红,故 D 正确。故选 B。
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图甲:用两份完全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
图乙:木炭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
图丙: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氧气
图丁:红磷在装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燃烧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用两份完全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有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但是最终生成氧气质量相等,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B、木炭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生成二氧化碳,随着反应进行,二氧化碳质量增大,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C、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氧气质量逐渐增大,完全反应后,氧气质量不再变化, 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D、红磷在装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燃烧,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瓶中氮气的质量不变,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故选 D。
下列图像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在盛有空气的密闭集气瓶中点燃红磷
a、b 试管内分别加入等浓度、等体积的过氧化氢溶液,b 试管内有少量二氧化
锰
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
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
【答案】D
【解析】
【详解】A、红磷燃烧放热,则装置中温度升高,压强增大,但随着氧气的消耗,压强又变小,且会小于大气压,该选项不正确;
B、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则 b 试管反应时间更短,该选项不正确;
C、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则随着加热时间,高锰酸钾质量不断减小,最终减为0,该选项不正确;
D、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并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前后催化剂质量不变,但固体质量减 小,则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增大,当反应结束后,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不变,该选项正确。
故选 D
二、填空题(3 题,共 10 分)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仪器 a 的名称为,仪器 b 的名称为。
实验室制取较大量二氧化碳时,能随时多次添加液体药品,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从图 1 中
A~E 中选填序号,并按照气流顺序,下同)。
实验室利用高锰酸钾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装置组合是。
如图 2 所示,该装置充满水,并利用该装置收集一氧化碳时,气体应从导管口进入。
【答案】(1)①. 长颈漏斗②. 水槽(2)BC(3)AE(4)d
【解析】
【小问 1 详解】
仪器 a 的名称为长颈漏斗,仪器 b 的名称为水槽;
【小问 2 详解】
实验室制取较大量二氧化碳时,能随时多次添加液体药品应选择发生装置是带有长颈漏斗的,又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所以收集装置选择向上排空气法;
【小问 3 详解】
实验室利用高锰酸钾制取较纯净的氧气时需要用排水法收集,排水法比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要纯净;
【小问 4 详解】
利用万能瓶收集气体时,如果里面装满水则气体需要从短管进去,长管出水。
在牙膏中,常用轻质碳酸钙粉末作摩擦剂,生产轻质碳酸钙主要流程如下:
生石灰主要成分为 (填化学式),反应②属于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操作Ⅰ”中的操作是。
反应①的化学基本反应类型是
反应。
【答案】(1)①. CaO②. 放热(2)过滤(3)分解
【解析】
【小问 1 详解】
生石灰是氧化钙化学式是 CaO;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的同时放出热量;
【小问 2 详解】
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分离的方法是过滤;
【小问 3 详解】
反应①是碳酸钙高温分解产生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属于分解反应。
取锌与稀硫酸的混合物 56g 制取氢气,充分反应后,称量剩余液体和固体的总质量为 55.6g。请计算: 参加反应的硫酸的质量g。(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S-32 Zn-65)
【答案】19.6
【解析】
【详解】生成的氢气质量=56g-55.6g=0.4g。解:设参加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 x。
Zn
H2 SO4ZnSO4 H2
982 98 x x 19.6g
x0.4g 20.4g
答:参加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 19.6g。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执信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执信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答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K —,中生成和 的质量比为 8,49%,3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