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1.1 过秦论导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1.1 过秦论导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参考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①合从 ( ) ②逡巡 ( ) ③鞭笞 ( ) ④黔 ( ) 首
⑤隳 ( ) 名城 ⑥锋镝 ( ) ⑦氓 ( ) 隶 ⑧行 ( ) 伍
.. . .
⑨阡陌 ( ) ⑩锄櫌 ( ) ⑾棘矜 ( )
⑿度 ( ) 长絜 ( ) 大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
②以致天下之士
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文言知识』
1.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写出本字,并释义。
①非及乡时之士也 “______ ”同“_______ ”,____________
②百有余年矣 “______ ”同“_______ ”,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
①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
②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③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④流血漂橹
古义:____________。今义:泛指一切河流。
古义:____________。今义:池塘。
古义:____________。今义:指山东省。
古义:____________。今义:使船前进的工具。
..
⑤才能不及中人 古义:____________。今义:为双方介绍买卖、调解纠纷等并做见证的人。
3.找出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的词,指出活用现象并释义。
①天下云集响应 名词作状语,云,____________;响,____________
②序八州而朝同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会盟而谋弱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尊贤而重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解释下列句子的句式。
⑴判断句
①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 “___________ ”表判断
⑵被动句
②为天下笑者,何也 表被动
⑶状语后置句
③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即“ ”
『整体感知』
1.本文可分为几部分?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2.读全文后回答,这一篇史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如何理解这句话?
3.从全文看,“攻守之势异也” ,“攻”“守”的不同形势在课文中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4.第四段写了强秦的灭亡。“陈涉起义,天下响应”有哪几方面的铺叙呢?用文中语句回答。
用意何在?
【参考答案】
『字词积累』
1.①zòng ②qūnxún ③chī ④qián ⑤huī ⑥dí ⑦méng ⑧háng ⑨qiānm ò ⑩yōu ⑾qín ⑿duó xié
2.①爱:动词,吝惜 ②致:动词,招致,招引 ③弊:名词,弱点 ④烈:名词,功业, 功绩 ⑤振:动词,举起 ⑥信:形容词,可靠的
『文言知识』
1.①“乡”同“向” ②“有”同“又” ,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2.①古义:黄河。②古义:护城河。③古义:崤山以东,代指东方诸国。④古义:大盾牌。 ⑤古义:平常的人。
3.①名词作状语,云,像云一样;响,像回声一样 ②名词用作动词,安置使有序 ③动词 用作名词,指逃亡的败兵 ④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变弱,削弱 ⑤形容词用作动词, 敬重、看重
4.①“者”表判断 ②“为”表被动 ③即“非于九国之师抗也”
『整体感知』
1.全文可分为二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 1-4 段) ,叙述秦王朝兴亡的过程。
第二部分:(第 5 段) ,阐述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2.“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句话是对秦王朝所犯过失的总结,秦王朝“仁义不施”结 果导致亡国。
3.“攻之势”体现在第一段到第三段,崛起——强大——鼎盛。“守之势”体现在第三段、 第四段, 由统一天下到覆灭。
4.五个方面。出身地位:“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蹑足行伍之间,而倔 起阡陌之中。 ”个人素质:“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 ”起 义军成分:“疲弊之卒,数百之众” 。武器:“斩木为兵,揭杆为旗” 。起义的影响:“天 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起义结果: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忘秦族矣”。
这五方面的铺叙为第五段内容作了铺垫。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1.1 过秦论学案,共1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复习目标,素材清单,素材激活,适用话题,参考译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选择性必修 中册11.1 过秦论学案设计,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鉴赏要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1.1 过秦论导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堂学习过程,课堂学习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